城市绿化树种规划教学内容
第四章 第二节 城市道路绿地种植设计

乡土树种与自 然融为一体。
高速公路绿 地种植设计
九、滨河路绿地种植设计要点
滨河路: 城市中临河流、湖泊、海岸等水体的道路。 1、水面窄,对面无风景,滨河路要简单,临 水侧修游步道。 2、驳岸风景点多:设较宽绿化带,游步道、 草地、花坛、座椅。 3、天然坡岸:自然式布置。 4、水面开阔:滨河公园。 5、行道树:适于低湿地生长、耐盐碱的树种。
二、绿化带的种植设计
1、人行道绿化带的种植设计 2、分车绿化带的种植设计
(一)人行道绿化带的种植设计:
1、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树木其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直 径的两倍。 2、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乔木和灌木的行数由绿带宽 度决定。 3、人行道绿化带 的设计,可分为 规则式、自然式、 混合式
(二)分车绿带的设计
分车带绿化一般分车绿带上仅种低矮的灌木及草坪或枝下高较高的乔木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选择树干干净利落枝下高又很高的棕榈科植物配以灌木草花草坪既不碍视线又增添景色达到结构与功能的完美统一分车带绿化随着分车带宽度的增加其上的植物配置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植物的姿态线条色彩质地等特点考虑植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将乔灌花草合理搭配或孤植或丛植形成四季有景富于变化但配置时总的宗旨还是要不妨碍交通正确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之间的关系三交叉路口交通岛的种植设计1安全视距
北京王府井 大街供 游人休息的 座椅旁 均绿化装饰, 树坑 作了无尘处 理。
八、高速公路绿地种植设计
高速公路是用于大城市联系远距离的各区、郊 区的主干道。目的是提高市内远距离的交通速度, 做到交通畅通无阻。高速公路路面质量较高,车速 一般为80~120千米/小时,也有的达120千米/小时。 高速公路: 中央隔离带 行车道 路肩 护栏 边坡 路旁安全 地带 护
绿化树种植工程方案

绿化树种植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工程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而城市绿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树木的种植。
树木作为城市的绿化植物,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本方案旨在对城市绿化树种植工程进行具体规划,并通过科学的树种选择、合理的植树布局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城市绿化的效果,实现城市绿化目标。
二、项目范围本次绿化树种植工程项目范围包括城市主干道、居民小区、公园绿地、企事业单位等城市绿地区域。
三、项目目标1. 改善城市环境:通过增加绿化树木,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净化城市环境。
2. 美化城市景观:根据不同绿地功能分区,选择适宜的树种植物,打造美丽的城市景观。
3. 保护城市生态:通过绿化树木的种植,建立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4. 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加城市气息。
四、方案内容1. 树种选择绿化树种植是整个项目中的重中之重。
树种的选择要结合绿地功能分区、植树环境条件、使用要求等综合考虑。
鉴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对于主干道、公园绿地等区域,宜选择耐污染、耐干旱、抗风能力强的树种;对于居民小区、庭院等区域,宜选择观赏价值高、香气浓郁的树种;对于企事业单位附近等区域,宜选择具有缓冲作用的树种,如海棠、栾树等。
2. 植树布局在确定了绿化树种之后,需要对植树布局进行规划。
对于主干道绿化,要以路口、隔离带等为重点,布置大型乔木或常绿灌木;对于公园绿地,要根据地形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林地、草坪、花园等不同景观;对于居民小区,要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植物,打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3. 养护管理养护管理是保证绿化树木生长健康的重要环节。
根据树种的特点和植物生长的需要,要对绿化树木进行定期的修剪、施肥、浇水、除草等养护工作。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教学大纲英文名称: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课程编码:090520059总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园林本科(卓越计划)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植物学、树木学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本课程是园林专业大学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2、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绿地规划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要素,因地、因时制宜地对城镇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科研工作扩充了知识面。
重点掌握四个方面的应用技能:(1)园林风景构图;(2)各类公共绿地的规划;(3)带状绿地的规划;(4)居住区绿化和工厂绿化;(5)风景区和休疗养区的规划。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0绪论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0-1掌握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0-2理解实现城市园林化的意义;0-3了解本课程所学的主要内容、城市园林绿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城市园林绿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难点:本课程所学的主要内容。
第1章: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了解园林绿地的功能;1-2了解园林绿地的作用。
重点:园林绿地的作用。
难点:园林绿地的功能。
第2章: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掌握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原则;2-2 了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程序、步骤及内容;2-3 理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特点;2-4 了解园林绿地的类型;2-5 了解园林绿地的指标。
重点: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难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
第3章: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3-1掌握园林植物的树种规划、配置;3-2了解园林建筑;3-3 了解园路、场地和园桥;3-4了解园林地形处理。
重点:园林植物的树种规划、配置。
难点: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的特点和应用。
第4章:园林风景构图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4-1 掌握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4-2了解园林绿地的规划结构。
绿化工程设计教学方案

绿化工程设计教学方案绿化工程设计是指利用植物来改善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的一种工程设计。
在绿化工程设计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绿化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绿化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美化城市意识。
二、教学内容1.绿化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绿化工程设计的流程和步骤。
3.绿化工程的植物选择和配置。
4.绿化工程的施工和养护。
5.绿化工程设计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问题。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绿化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绿化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样板设计和模拟施工操作。
4.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理论授课:引入绿化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设计流程和步骤。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绿化工程设计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环境特点和植物配置情况;进行样板设计和模拟施工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评价方法1.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查。
2.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操作和设计项目编写报告,评价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口头答辩:让学生进行口头答辩,评价其理论基础和表达能力。
六、资源准备1.教材教辅:准备绿化工程设计的相关教材和教辅材料。
2.实地考察:准备实地考察的路线和景点。
3.实践工具:准备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美化城市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绿化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城市绿化教案

城市绿化教案引言:城市绿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对城市绿化的认识和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城市绿化事务,已成为当代教育事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一份城市绿化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绿化,积极参与城市绿化活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绿化的重要性,认识城市绿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掌握城市绿化的基本知识,包括植物种植、养护和绿地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要素。
3. 培养学生对城市绿化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能力。
4. 激发学生参与城市绿化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绿化的定义与意义a. 城市绿化的定义:城市绿化是指通过植物种植和绿地规划等方式,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b. 城市绿化的意义:城市绿化可以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塑造美丽的城市形象。
2. 城市绿化的基本要素a. 植物种植:选择适合城市环境的植物,注意树种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性。
b. 养护管理:定期修剪、浇水、施肥以及防治病虫害。
c. 绿地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布局,包括公园、广场、道路两侧的绿化等。
3. 城市绿化的案例分析a. 设计一个适合城市绿化的公园: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公园方案,包括植物种植、景观设计和功能规划等。
b. 观察身边的绿化环境:学生在家附近或学校周边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和分析所观察到的绿化环境。
4. 参与城市绿化活动a. 组织志愿者团队:学生自愿参与城市绿化活动,组织成小组开展志愿服务。
b. 开展植树活动:学生参与植树活动,体验种植过程,并关注植物的生长情况。
c. 制作城市绿化宣传资料:学生制作城市绿化宣传册或海报,宣传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和各种植物的养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的绿化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技能一 园林绿化树种规划原则--公开课

能较好发挥园林绿化功能的树种,供绿化参考应用。只有 这样,才能减少绿化树种应用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经济损 失,同时可使每一个城镇在长期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 的特色。
一、园林树种的适地适树
• (一)基本概念 • 所谓适地适树,就是使栽植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树)与
开花结果,对栽植地段不良环境因子有较强的抗性,具有 相当的稳定性;
• 第二种是功能标准,生态效益、观赏效益、经济效益等栽
培目的均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 应该说,第二种功 能以第一种功能作为基础,如果第一种
功能不能实现,树种不活、长不好,其他所有功能都是空 谈;但如果只强调第一种功能,忽视其应用的价值功能, 也就失去了园林绿化的意义。
• (二)适地适树的途径
• 适地适树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 1.选择 • 为特定立地条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树种或为特定树种选
择能满足其要求的栽植地,前者称为选树适地,这是在园 林绿化工作中最常用也最常见的做法;后者称为选地适树, 在特定情况下才使用,如种植珍贵树种时,就必须选择适 宜的栽植地。
• 2.改造
• 当栽植地的立地条件与所选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不相适应
时,应采用适当的改造。
• 一般有两种方式: 措施加以 • (1)改地适树。即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栽植地段立地条
件中某些不适合所选树种生态习性的方面,使之适应栽植 树种的基本要求,达到“地”与“树”的相对统一。如整 地、换土、灌溉、排水、施肥、遮荫与覆盖等,都是改善 立地条件使之适合于树木生长的有力措施。
• 对于我们从事园林植物栽培的工作者来说,
• 掌握适地适树原则,主要是以下两点:
• 1.首先是协调“树”与“地”的矛盾,尽力做到两者
树种规划的原则与内容

树种规划的原那么与内容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各类乔木和灌木树种是主要绿化材料,与草本植物相比,树木的绿化效果好、生态功能强,但其生长周期也比较长,需要多年培育才能到达最正确的绿化效果。
一、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的原那么树种规划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学与树木栽培学规律和要求,不能仅仅从欣赏美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否那么树木生长不良,或者不能正常完成其主要生长发育过程,欣赏美化的目的也会落空。
为此,在树种规划中应遵循以下的生态学原那么。
以乡土树种为主体,引进外来树种要积极。
在选择城市绿化树种时,首先应重视当地分布的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往往是长期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当地的特色树种,或者是能反映当地景观风貌的树种,可以保证树种的生态学适应性。
与此同时,要积极引进外来新树种,特别是在类似自然地理条件下分布的树种和已经证明能适应当地条件的树种,以丰富绿化树种的组成。
还可以利用局部小地形和小气候进展引种栽培。
很多外来树种能够适应城市局部环境条件,在城市绿化中发挥巨大作用。
掌握立地条件,坚持适地适树。
树种规划要在全国掌握规划区自然地理条件的根底上,分析主导性立地条件因素和限制性立地条件因素,从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现有植被等方面,分析与树种的关系,确定树种最适条件和极限条件。
因此,不仅要了解城市景观的整体自然地理条件,还要掌握局部小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条件,并了解哪些是比较稳定的因素,哪些是可以改造的,可以改造的程度如何等,以便加以利用。
由于城市建立会改变城市局部地形、土壤、水文等条件,特别是使土壤属性发生很大变化,所以要给予充分重视,必要时要采取人工改造措施。
二、城市绿地系统中树种规划的内容现有树种的调查。
调查当地乡土树种和已栽培的外来树种,掌握它们的生态习性、对当地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抗污染性和生长表现。
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树种规划(1)

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树种规划(1)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树种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城市园林中树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提高空气质量,更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健身等多种功能。
因此,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树种规划成为城市绿化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工作。
一、城市园林树种调查城市园林树种调查是对城市中的树木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和分析,旨在制定出更合理、更具效果和可行性的城市园林树种规划方案。
它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目的:确定调查的目的,是否为针对某一个区域或某一个场所进行调查,或对整个城市进行全面调查。
2. 范围:确定调查的范围,涵盖的区域或场所。
需要根据规划设计的需求来确定调查范围,以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方式:确定调查的具体方式。
可以采用公开调查、专家法、实地考察等方式,依据不同情况来进行选择。
4. 标准:确定调查的标准。
需要有合理有效的标准,如树木数量、树冠覆盖率、树龄高低等。
5. 数据收集:收集和整理各种有关树种的数据、图表和统计分析,将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整合和分类,制定出更具实施性和可行性的城市园林树种规划方案。
二、城市园林树种规划城市园林树种规划是根据城市园林树种调查而制定的具体的规划方案,其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树种规划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树种选择:确定合理的城市园林树种,应该考虑树种的适应性,美观度和防止疾病和害虫的费用。
2. 种植方式:根据树种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种植安排,包括选址、树种品质、栽种密度和土壤调理等问题。
3. 树种配置: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合理的配置,保障树种的繁荣和成长,更好的发挥树的生态效益。
4. 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树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保养树木,保护树木健康。
在城市园林树种规划中,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遵循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原则。
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保持城市社区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树种规划是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规划原则与目标1、规划原则:(1)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满足浐灞河地区各类绿地的要求。
(2)以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兼顾经济效益。
(3)充分考虑本区的气候条件,突出遮荫的乔木,形成本区的生态效益。
(4)适地适树,优先选择抗逆性强(抗旱、耐水湿、抗病虫害等)的树种。
(5)城市绿化的种植配置要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
2、规划目标: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本区城市园林绿化主要应用植物物种类做出科学规划和特色设计,重塑“西北生态城市”的形象,营造古城文化的现代城市绿地景观,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1)培育本区的植物景观特色,满足城市居民文化娱乐、休闲、接近自然的要求。
(2)优化城市树种结构,提高绿化植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机能。
(3)组织城市绿化苗木生产从无序竞争进入有序发展。
(4)构筑城市绿色空间的艺术风貌,充分展现城市各类绿地的风貌。
二、基调树种规划城市绿化基调树种,是能充分表现当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能作为城市景观重要标志的应用树种.根据本区的历史与现状,规划选用约(10)种乔木作为基调树种加以推广应用。
如银杏、国槐、旱柳、垂柳、悬铃木、毛白杨、新疆杨、华山松、白皮松等。
三、骨干树种规划城市绿化的召骨干树种,是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
如型的城市绿地,一般应具有不同的骨干树种。
1、道路绿化树种A、行道树种行道树是发挥城市绿地美化街景,纳凉遮荫、减噪滞尘等功能作用的重要因素,还有维护交通安全,保护环境卫生等多力面的公益效用.由于道路的立地条件相对较差,路面热辐射使近地气温增高,空气湿度相对低,土壤成分复杂,透水透气性差,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高,所以行道树的选择要求相对苛刻。
主要有:(1)树干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枝叶繁茂、蔽荫度好。
(2)对环境适应性强,易栽植,耐修剪,易萌生.(3)抗逆性强.特别是要求抗NOn、SOn、Pn粉尘等能力强,耐风、耐寒,耐旱,耐涝、耐辐射,病虫害少。
(4)以地带树种为主,适当使用已经受一个生长周期以上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
(5)长寿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以常绿树种为主,适当搭配落叶树种。
(6)深根性、花果无污染,且高大浓荫与美化,香化相结合。
如悬铃木、银杏、国槐、旱柳、垂柳、华山松、白皮松等。
B、停车场绿化树种树种选择要求:(1)抗氮氧化物能力强。
(2)以常绿树种为主,落叶期较集中。
(3)易管理,低维护。
C、公路、铁路、高速干道绿化树种公路,铁路和高速干道的树种选择,要同时考虑交通安全机能、环境保护机能和美化机能。
从交通安全方面考虑的原则:(1)诱导视线为了使驾驶人员预知前方道路的线形,宜选择与周围的植被不同.或树冠线能清楚的指示方向的树种。
(2)遮光:中央分割带需遮挡迎面而来的刺眼灯光,宜选择常绿灌木。
(3)缓冲:在护栏处,为了缓冲脱离车道的车辆,宜选择常绿,萌生力强的小乔木和灌木。
从环境保护、美化和栽培管理方面考虑的原则:(1)防护:隔声、防火、防烟、减尘。
(2)绿荫:在休息、服务站区内的停车场、人行道及广场,选择高大浓荫的树种。
(3)坡面保护:为防止坡面表土侵蚀,需选择抗逆性强和萌生力强的灌木和地被植物。
(4)速生的先锋外引树种与中速、慢速生长的地带树种相结合。
如杨树,柳树,国槐,悬铃木,黄山栾,千头椿,白蜡,银杏等。
2、庭园树种包括公园、广场,街头绿地,住宅区和单位附属绿。
在公园内,植物占地比例最大,一般为公园陆地总面积的70%,是影响公园环境和面貌的主要因素。
居住区和单位附属绿地注重要求植物具有保健、遮荫、防尘,减噪、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等功能.植物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生态和景观功能的要求,达到遮荫,抗污、减噪、防尘、美化,季相明显的效果.(2)以地带树种为基调树种,保留古树名木和原有树种,适当引进外来树种。
(3)注重植物的造景特色.根据植物不同的形态,色彩、风韵塑造园林绿地的艺术特色。
(4)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树种。
绿地的降温增湿效果是由植物从根部吸收水分通过叶面蒸滕而来,蒸滕量大,降温增湿效果就好,这与环境温度、叶面温度和叶面积大小有关,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叶面积大小和蒸腾强度。
西安常见的几个树种中.杨树类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大的蒸腾强度。
对于绿地的空气清洁度,不同绿化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效果‘以乔灌草三层结构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空气清洁度最好,所以,居住区和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应以乔木为主,植物配置要做到乔灌藤草相结合。
如七叶树,马褂木,柳树类,白玉兰,合欢,白皮松,银杏、樟树、紫薇、水杉、白皮松、红豆杉、竹类、棣棠、月季、榔榆、龙柏、云杉等。
3、防护林树种防护林包括防风林、防火林和减噪隔声林等。
防风林以抗风种类为主,防火林以防火种类为主,水网地区防护林以耐湿树种为主.减噪隔声树林需浓密树冠的种类。
减噪隔声树林吸收音量的能力,园林分结构而异,具有上,中、下垂直结构的林分,吸收噪声的效果最好。
理想的减噪隔音林应该是立体度,郁闭度,疏密度均匀的壮龄常绿复层林。
防护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深根性或侧根发达,以地带树种为主。
(2)耐污染能力强.能吸收有毒物质。
(3)避免选择易受蛀干害虫的感染的树种,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
如小叶杨、胡枝子、馒头柳、毛白杨、箭桿柳、桑树、紫穗槐、铺地柏等。
4、生态环境绿地树种生态环境绿地的应用树种宜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兼顾美化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A、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为增加林地的透水功能,需选择树根多、伸长范围大,且深根性树种,以阔叶树为主,选配针叶树。
(2)为改善土壤的构造,宜选用落叶量多且叶落后不易散碎不易流失的树种,较厚的落叶层能缓和降雨在地表的流失。
(3)为抑制林地的表面蒸发,应选郁闭度高的树种,即常绿、树冠大的树种。
(4)尽量营造复层混交林,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相结合,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相结合,针叶树与阔叶树相结合。
B、生态风景林生态风景林,是按照风景林设计要求营造的专用林种。
它不同于一般的防护林,不同于森林公园,也不同于山地原野的郊游林,虽有人工设计,却能展现自然式的外貌。
生态风景林可分为近景林,中景林和远景林。
近景林要求有不断变化的单元,有丰富的色彩、形态变换和季相变化,需充分运用观花,观叶,观姿的乔灌木;中景林要求和谐的衬托近景林,需配置具色彩(花、叶)、季相变化鲜明的乔木,远景林要求自然化程度最高,景观自然,粗旷,树冠重叠起伏,可与山地原野的防护林、生态环境林相结合。
如竹类、夹竹桃、水杉、泡桐等。
5、特殊用途树种A、耐污染树种:能耐空气污染,或能吸收有毒气体、吸滞粉尘、净化空气、释氧量较高的树种。
树种选择原则:(1)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并针对污染源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树种。
(2)以地带树种为主,合理使用外来树种地带树种因经过了长期自然的选择,对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有了很强的适应性,而且易成活。
对于已有多年栽培历史,已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也可搭配使用。
(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4)注意树种之间的比例: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落叶树种,因落叶树每年换—次新叶对有毒气体和粉尘抵抗力较强。
如臭椿、构树、合欢、夹竹桃、忍冬等。
B、森林保健树种:主要是指通过香气和芬多精的散发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树种,在森林休闲旅游地区的绿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特别是对于森林公园的森林浴区。
宜选择具有保健功能,能散发对人体健康有益气味的树种。
C、引蜂诱鸟树种:植物能通过花蜜、果实引诱野鸟和昆虫蝶类.这些昆虫、野鸟的诱引与保育.是休闲保健森林的重要经营项目,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措施。
如枸杞、山楂、山桃、山杏、洋槐、桑树、紫穗槐等。
考试吧D、攀援植物类垂直绿化是通过攀援植物在建筑墙面、城市构筑物、立交桥、市政工程设施、拱门、藤廊等处的生长,覆盖其表面,达到绿化的效果.垂直绿化具有良好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塑造具有特色的景观。
建筑物墙面绿化可以减少噪声,夏季减少墙面温度,降低室内温度。
攀援植物选择的原则:(1)木本或多年生草本,具有永久性绿化的可能性。
(2)生育旺盛,被覆迅速。
(3)形态、绿化姿态美观。
(4)强健而容易维护管理,病虫害少。
考试吧(5)增殖容易而有市场前途。
(6)耐早且在瘠薄地生长良好。
如五叶地锦、常春藤、油麻藤、凌霄、紫藤、猕猴桃、金银花等E、边坡、采石场绿化树种场地的基址多数是未风化的基岩,植被恢复困难.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土质太差:因采石而损及地基,出现陡峭的坡面,这种急倾斜的面对于植物的种植有很大的困难.第二是土壤结构:无土壤的岩石具有很少甚至没有细土,这样就缺少细土应保持的营养成分和水分.第三是地质问题:有时在还原性环境下的未风化岩石,由于出现在地表上而被置于氧化状态下,产生强酸性化的问题.所以,石场垦复除了要采取工程措施外,还要选择合适的植物.选择原则是:(1)在绿化垦复初期,以本地草与外来草相结合。
(2)以固氮类植物作为先锋种,以改变初期土壤条件。
(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结合种植.尤其要选择本地带植被群落自然演替系列种中的先锋树种。
(4)选择耐干旱脊薄的花卉,作为垦复地被的辅助配置。
如三叶草、佛甲草、扶芳藤、紫穗槐、景天、青藤、五叶地锦等。
F、绿篱树种树种选择原则:以灌木为主,枝叶致密,小叶,常绿、耐修剪。
萌生能力强,耐污染。
如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侧柏、小檗等。
G、湿生和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是能耐水湿,有的还能生长在水中的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包括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三类.水生植物的选择要求能净化水体,使水保持清洁,避免富营养化;可给水体提供大量氧气,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水生生态系统。
如荷花、睡莲、观赏芦苇类、垂柳、水菖蒲、水杉、慈姑、泽泻、洋槐、馒头柳等。
四、树种比例◆快长树:慢长树=3:2◆常绿乔木:落叶乔木=1:21:3◆常绿灌木:落叶灌木=1:21:3◆乔灌木:草坪(乔灌木树冠投影面积中草坪除外)=7:3◆基调树种占30%以上。
树种规划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绿化的主要材料是树木,树木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育成长,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树种规划关系到绿化建设的成败,绿化成效的快慢,绿化质量的高低,绿化效应的发挥等问题。
一:树种规划的原则:(1)符合自然规律,重视"适地种树"的原则(2)符合城市的性质特征,注意特色的表现(3)以人为本,尽量满足市民对绿化的需要(4)应注意园林建设实践上的要求二:树种规划的方法:(1)调查研究原有树种和外地引种驯化树种(2)确定骨干树种(3)制定主要的树种比例(4)树种规划文字编制,制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