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十三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益阳市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益阳市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张帆;谢念祠;杨文波;黄静;周浩;包小村【摘要】益阳市是中国黑茶发源地之一,茶叶是益阳市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对益阳市茶产业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了益阳市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发展的对策与措施.【期刊名称】《茶叶通讯》【年(卷),期】2018(045)003【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益阳市;茶叶产业;现状;对策【作者】张帆;谢念祠;杨文波;黄静;周浩;包小村【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益阳市是中国黑茶发源地之一,茶历史源远流长。
1915年,安化县昆记梁徵辑红茶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与贵州茅台酒同获金奖;2009年,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安化黑茶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鉴定安化黑茶为27.74亿元。
茶叶产业已成为益阳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精准扶贫优势产业,在农村振兴和农民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在对益阳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益阳市加快茶产业提质增效及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1 现状益阳市现有茶园3万多hm2,十年内年均增长率10.08%。
全市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达2266.7 hm2,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园面积13333.3 hm2。
加工茶类以黑茶为主,绿茶、红茶和茉莉花茶为辅。
2017年,茶叶年加工量达到13万t,近十年来年增加1万t。
其中:黑茶10万t,占全国黑茶干毛茶产量的27.52%;珍眉绿茶和茶坯2.8万t,红茶0.2万t。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关键环节。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且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为确保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和经济强省跨越,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大力实施“强龙、增值、固基、惠民”工程,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1.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壮大。
到2015年底,全省规模(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42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了920家;销售收入335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670亿元,年均增长18%。
涌现了一批大型加工企业,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386亿元,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
2.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逐步形成。
2013年以来,我省开展了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农产品加工由单个企业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
到2015年底,全省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5个,如新干县赣中绿色粮油食品加工园、南丰县蜜桔加工产业园、丰城市富硒生态示范区等。
依托这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吸引了加工龙头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区集中,促进了加工企业集群集聚,缩短了生产者与加工者距离,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加工水平。
3.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逐步提升。
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储存、保鲜能力,将农产品即时市场需求变为长远市场需求和多元市场需求,将低廉的农副产品增值为高附加值的商品。
农产品加工业领域实现了由过去的少数特色产业,到覆盖我省所有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转变;水稻产业实现由稻谷输出到以品牌大米和大米深加工产品输出为主的转变;全省生猪加工企业已建成了近十条百万头屠宰加工线,加工能力达到千万头以上;水产品加工率和蔬菜、果品采后商品处理化率达都有了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加工、冷藏、包装一条龙。
普安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破局之策

普安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破局之策作者:刘兴旺史官清刘扬李丽霞李雪兰丽龙四英胡忠雨来源:《南方农业·上》2023年第09期摘要贵州省普安茶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丰富的种质资源与独特的营养价值,是普安县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的特色产业。
调查发现,普安县茶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特征不断提升,但仍存在要素供给不足、品牌建设滞后、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产业效应不高等问题。
应实施茶产业要素供给提升工程、延链补链工程、集群化工程等三大工程,促进政府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良性互动,以及产业的提质增效,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破局。
关键词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境与对策;贵州省普安縣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17.055在中国丰富的茶叶谱系中,贵州省的普安茶以其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味道,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
在国家及贵州省惠农、资农、强农战略政策指引下,普安县立足区域禀赋,将茶产业作为农村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
以“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为目标主推“一红一白”茶品牌,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要求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普安县茶产业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产业规模、产品体系、市场渠道都发生跃升,但尚未形成现代的经营体系。
在要素供给、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与利润、农户增收效益等方面,均需要提出系统性的优化措施。
1 独特优势1.1 气候条件适宜普安县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全年平均温度在14 ℃左右,年均降水量约为1 490 mm,无霜期较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多,重金属含量较少。
低纬度、寡日照、高海拔、多云雾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茶树的生长。
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高品质的茶叶。
2021年普安县茶叶生长气候被贵州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认定为“特优”等级。
相比我国大多数产茶区,普安县早茶开采时间要早20余天(素有“黔茶第一春”有美誉),封园时间要晚10余天,这使普安茶叶生产潜力突出。
“十三五”济南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

“十三五”济南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农业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建发〔2014〕60号),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特制定《“十三五”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的同时,也加大了市场商品集散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建设力度,同时在一些重点市场开展了电子结算和产品追溯业务,使市场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到位。
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地满足了农产品流通需要和居民生活消费需求,有效保障了城市平稳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市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15个。
改造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21个。
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多层次、多方位格局基本确立。
目前我市形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要集散中心,区域性综合市场、集贸市场、专业市场为重要节点的批发市场格局。
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为龙头,以茶叶、花卉、食用菌等各类专业市场为纽带、基层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经营格局。
经过近几年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市场功能不断提升,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承担了全市7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任务,发挥了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供应、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现有12个规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建设了集信息采集、加工、传输、显示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中心,完善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管理和信息采集发布系统,促进了产销对接,引导农产品价格形成和有序流通。
(二)在批发市场推行电子统一结算系统建设,推广使用电子结算,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三)重点进行仓储中心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保鲜冷藏设施,形成完整的物流体系。
(四)新建农产品产地市场14个,其中:章丘市7个,分别是章丘市高官寨甜瓜批发市场、章丘市白云湖淡水鱼批发市场、章丘市辛寨镇蔬菜批发市场、宁三农贸市场、靠河林果品批发市场、韩码苗木批发市场、济南居易山地农产品收购批发市场;长清区2个,分别是济南华昊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济南双拥中药材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济阳县2个,分别是济阳新市镇奥阳蔬菜批发市场、济阳太平镇药德蔬菜批发市场;商河县2个,分别是商河县瓦西冬瓜销售服务中心、商河盛兴童硕蔬菜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历城区1个,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康庄蔬菜批发市场。
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5.18•【字号】•【施行日期】2023.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和中央、省驻德宏各单位:《德宏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5月18日德宏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为加快德宏州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促进茶产业突破突围,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云农办通〔2023〕4号)、《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宏州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德发〔2021〕35号)、《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德政办发〔2022〕48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牵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要求,坚持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方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州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精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聚力‘特色兴农、开放兴边、彰文兴旅’建支柱”的部署,集中力量打造“回龙茶”“德昂酸茶”区域性公用品牌,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德茶产业体系,推动德宏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华瑶族自治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华瑶族自治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杨文波;吴文亮;周浩;李端生;包小村;张帆;余鹏辉;蓝华中【摘要】茶产业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特色产业之一,在贫困地区发展优势农产品可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阐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茶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期刊名称】《茶叶通讯》【年(卷),期】2017(044)002【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江华瑶族自治县;茶产业;现状;发展对策【作者】杨文波;吴文亮;周浩;李端生;包小村;张帆;余鹏辉;蓝华中【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局,湖南江华425500;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局,湖南江华42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江华瑶族自治县茶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的《尔雅释木》。
清末民初,每年广东、江西等地茶商到江华贩运1000~1500 kg茶叶[1]。
江华两岔河乡制作的茶饼远销至内蒙古、新疆等地。
1976年,江华红星茶厂用江华苦茶试制出第二套红碎茶标准样,这在湖南省尚属首次[1]。
1987年江华苦茶被湖南省认定为优良地方群体品种[2]。
1.1 茶园概况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最南端、南岭山脉中心,是湖南省规划的优质茶优势产业区域之一。
江华茶树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666.67 hm2扩大到2016年的2693.33 hm2,年产茶697 t,产值2610万元;其中66.67 hm2以上规模茶场3个,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1333.33 hm2,绿色食品茶叶认证面积66.67 hm2,有机食品茶叶认证面积33.33 hm2。
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促进全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茶产品市场份额,推动“xxx欧标茶”产业发展,根据《xxx县关于项目化清单化“四化”产业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一是稳定产业规模。
稳定茶园面积20.81万亩,投产茶园面积达19.2万亩,完成茶叶产量1.51万吨,产值18.6亿元,实现产量产值双提升。
二是强化品牌影响力。
严格标准规范和质量监管,加强地理标志申报进程,开展证明商标行业保护,持续做强都匀毛尖“xxx 欧标茶”品牌。
三是提升经济效益。
突出“提质、延链、增效”,开发特色产品,加大夏秋茶生产和茶叶全产业链开发,深化“茶旅”融合发展,提高茶叶综合效益。
二、工作任务(一)突出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
围绕农产品采摘、加工、农业体验、生态观光、农业科技教育与推广、生态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体系,开展建中白茶园区规划设计,重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配套服务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生产、集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推进茶旅深度融合。
按时序推进建中白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实施,加快建中精制茶叶加工厂附属设施和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集群亮点。
(二)加强茶园管护,提升茶叶品质。
通过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狠抓投入品源头管控,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等技术,推进茶叶专用肥、中低产茶园改造等措施,完成茶园病虫综合防治示范面积1万亩、提质增效面积1.5万亩,新增欧标茶园1.5万亩,实现欧标茶园总面积达12万亩,重点在岚关、建中、瓮水、珠藏、玉山、中坪6个万亩茶叶乡镇(街道)打造一批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欧标茶园示范基地。
(三)强化质量认证,做强“欧标”品牌。
用好“xxx白茶”“xx x黄金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建“xxx白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强化茶叶加工厂清洁化建设,推进两品一标、质量体系等认证,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督促茶企、茶农逐步实现茶园管理科学化、加工标准化、销售品牌化,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x xx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做强都匀毛尖“xxx欧标茶”。
临沧市临翔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临沧市临翔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李发贞(临沧市临翔区忙畔街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临沧677099)[摘要]茶叶产业是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临沧市临翔区深入贯彻落实临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天下茶尊”的产业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和庄园化茶产业发展之路。
着力建设生态茶园和特色茶园,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着力做强龙头企业和打造精品名牌,扩大临茶影响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发展庄园经济,带动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推动全区茶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本文探讨茶叶产业在临翔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通过深入调查临翔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突出存在的4个问题,提出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茶叶产业;市场体系;品牌;茶文化[中图分类号]F326.12;F42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29-24-4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是著名的茶叶之乡,具有悠久的茶叶栽培和加工历史,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全面规划、强化扶持、精心培育,临翔区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茶叶产业已成为临翔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对带动临翔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茶叶产业在临沧市临翔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1临翔区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临翔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立体气候变化显著,最低海拔730m,最高海拔3429m,常年平均气温16.8~17.7℃,年均积温6359℃,全年无明显寒暑之分,是云南省气候四季如春的名地之一。
临翔区地处低纬度,日照时间较长,历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119h。
全年无霜期289d,有霜期平均为76d,而且重霜少、轻霜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县十三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某县十X大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产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族产业。
全县茶叶面积11.65万亩,总产量5700吨、产值4.916亿元。
为省十X大。
蝉联了第二届省十X大,特别是一些瓶颈问题急需解决和突破。
茶园防灾能力弱。
由于缺少先进的防灾设施与有效的技术措施,春季的雪灾冻害已成为影响名优茶生产的最大因素,特别是1月严重雪灾冻害和3月大范围降雪和冰冻的天气,损失严重,教训深刻。
采茶劳力短缺。
近年来XX县茶叶“采工荒”愈演愈烈,用工高峰时采摘劳力缺口已达5万,名优绿茶采摘成本已连续多年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茶叶失采比重逐年上升,部分茶区春季茶叶失采比重已达15%以上。
茶叶质量控制难。
茶叶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体,户均茶园面积以1~3亩不等,种茶大户、茶场数量较少,规模相对较小,带来农残控制难度大,茶叶质量标准很难统一,质量安全很难得到充分保证。
品牌效益不高。
XX县虽然开展了一系列名牌创建工作,大佛龙井也获得了众多荣誉,但区域性公用品牌维护和提升难度大,XX县茶叶价格远低于西湖龙井、大红袍等名茶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在销售中大多数茶叶仍以散茶批发为主,价格、市场仍受制于人。
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