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生细菌科普小学生科普PPT课件

啦!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由巨噬细胞白血球和淋巴细胞组成,可以抵 挡病原菌的侵入。
巨噬细胞内含有一些特殊物质,可以直接吞噬病原菌; 淋巴细胞释放出来抗体会先于病原体结合,再破坏它,这么一来巨噬细 胞就更容易吞噬病原菌了。
B、病原菌的克星——抗生 素
大家看:病原菌突然破裂 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人们发现利用微生物 培养出来的“抗生素”,竟 然具有杀菌作用!
大家看: A、这是我们手指头上细菌。有大肠杆菌,乳酸
杆菌、葡萄球菌等。
B、我们的嘴巴里面也有很多的细菌。在我们身体健康的情况 下,这些细菌可以抵抗有害细菌的入侵。
C、有些侵入人体口腔的细菌,又顺着咽喉跑到
消化道和呼吸道里了。这些细菌有的会附在管道 的粘膜上,有的会寄生在各个组织器官上。
D、在人体的肛门附近,也经常存在有一些细菌, 有些是从大肠内感染而来,有些是直接从体外进 入的。
2、生活中的细菌
A、针尖上的细菌:医院里用来打针的注射器如果没有灭 菌,用显微镜放大后就能看到针尖上也有很多细菌,所以 护士阿姨打针前都是经过灭菌的一次性注射器。
B、大家看,牛奶里怎么会 有这么多奇形怪状的东西呢? 原来这就是大肠杆菌、绿脓 菌、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细 菌。
3、大自然中的细菌
在大自然里,空气、 水和土壤是细菌最宽 广的生活空间。
三、有害的细菌
A、有害病菌进攻人 体:会使动物或植物 生病甚至死亡的细菌, 我们叫它“病原菌”。 这些病原菌会借飞沫、 食物、饮水及昆虫叮 咬等途径侵入人体。 当病原菌侵入人体后, 便在特定器官内生长 繁殖,使人生病。
B、病原菌感染过程:哎 呀!这种有毒的大肠杆菌, 正在利用它身上的纤毛, 牢牢地附在小肠内侧的绒 毛上,并且开始快速繁殖, 放出毒素。
巨噬细胞内含有一些特殊物质,可以直接吞噬病原菌; 淋巴细胞释放出来抗体会先于病原体结合,再破坏它,这么一来巨噬细 胞就更容易吞噬病原菌了。
B、病原菌的克星——抗生 素
大家看:病原菌突然破裂 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人们发现利用微生物 培养出来的“抗生素”,竟 然具有杀菌作用!
大家看: A、这是我们手指头上细菌。有大肠杆菌,乳酸
杆菌、葡萄球菌等。
B、我们的嘴巴里面也有很多的细菌。在我们身体健康的情况 下,这些细菌可以抵抗有害细菌的入侵。
C、有些侵入人体口腔的细菌,又顺着咽喉跑到
消化道和呼吸道里了。这些细菌有的会附在管道 的粘膜上,有的会寄生在各个组织器官上。
D、在人体的肛门附近,也经常存在有一些细菌, 有些是从大肠内感染而来,有些是直接从体外进 入的。
2、生活中的细菌
A、针尖上的细菌:医院里用来打针的注射器如果没有灭 菌,用显微镜放大后就能看到针尖上也有很多细菌,所以 护士阿姨打针前都是经过灭菌的一次性注射器。
B、大家看,牛奶里怎么会 有这么多奇形怪状的东西呢? 原来这就是大肠杆菌、绿脓 菌、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细 菌。
3、大自然中的细菌
在大自然里,空气、 水和土壤是细菌最宽 广的生活空间。
三、有害的细菌
A、有害病菌进攻人 体:会使动物或植物 生病甚至死亡的细菌, 我们叫它“病原菌”。 这些病原菌会借飞沫、 食物、饮水及昆虫叮 咬等途径侵入人体。 当病原菌侵入人体后, 便在特定器官内生长 繁殖,使人生病。
B、病原菌感染过程:哎 呀!这种有毒的大肠杆菌, 正在利用它身上的纤毛, 牢牢地附在小肠内侧的绒 毛上,并且开始快速繁殖, 放出毒素。
第二节_细菌(课件)(人教版生物)

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c 1、“微生物之父”是:( )
A、罗伯特•虎克 C、路易斯•巴斯德
B、列文•虎克 D、沃森
c 2、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分是:( )
A、细菌有细胞壁 B、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有细胞质
c 3、细菌是以什么情势来对付不良环境的?
()
A、冬眠 C、形成芽孢
B、遇到不良环境死亡 D、形成生殖细胞
4、细菌的个体都非常_微___小__。细菌的形态主要 有_杆__状____、_球__状____和_螺__旋__状____。
5、细菌之所以散布广泛,是因为:
A、细菌的个体__很___小__。 B、细菌是进行_分___裂__生殖,繁育速度非常快。 C、细菌的休眠体——__芽__孢___对不良环境有较
结构 细 细 细 细
类型
胞 胞 胞 胞 其他结构
壁 膜质核
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叶绿体
动物
无叶绿体
有 DNA 有 有 没有
细菌
有 有有
没有叶绿体 鞭毛 荚膜
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决定 了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不同。请你估 计: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呢?
细菌必须分解现 成的有机物获得 所需的营养和能 量。
一、细菌的发现
1、细菌是怎样发现的呢? 十七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和他制造的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视察雨水和牙垢等物质, 发现了很多呈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有的 单个存在,有的连在一起,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细菌。
他惊叹地记录道:
“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 的曲折姿势运动。””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 据问题和早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 假设?
c 1、“微生物之父”是:( )
A、罗伯特•虎克 C、路易斯•巴斯德
B、列文•虎克 D、沃森
c 2、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分是:( )
A、细菌有细胞壁 B、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有细胞质
c 3、细菌是以什么情势来对付不良环境的?
()
A、冬眠 C、形成芽孢
B、遇到不良环境死亡 D、形成生殖细胞
4、细菌的个体都非常_微___小__。细菌的形态主要 有_杆__状____、_球__状____和_螺__旋__状____。
5、细菌之所以散布广泛,是因为:
A、细菌的个体__很___小__。 B、细菌是进行_分___裂__生殖,繁育速度非常快。 C、细菌的休眠体——__芽__孢___对不良环境有较
结构 细 细 细 细
类型
胞 胞 胞 胞 其他结构
壁 膜质核
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叶绿体
动物
无叶绿体
有 DNA 有 有 没有
细菌
有 有有
没有叶绿体 鞭毛 荚膜
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决定 了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不同。请你估 计: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呢?
细菌必须分解现 成的有机物获得 所需的营养和能 量。
一、细菌的发现
1、细菌是怎样发现的呢? 十七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和他制造的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视察雨水和牙垢等物质, 发现了很多呈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有的 单个存在,有的连在一起,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细菌。
他惊叹地记录道:
“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 的曲折姿势运动。””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 据问题和早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 假设?
七年级生物《细菌》课件

04
细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食品保存与加工
食品保存
细菌在食品保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些细菌可以帮助食品发酵,如酸奶、 面包等,而有些细菌则会导致食品腐败变质。了解不同细菌对食品保存的影响,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存食品,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细菌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制作豆腐乳、泡菜等传统食 品时,需要利用特定细菌发酵,以达到特定的口感和风味。同时,在加工过程中 也需要控制细菌的数量,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ABCD
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
了解不同类型细菌的致病机制,以及人体免疫系 统如何对抗细菌入侵。
关注食品安全与卫生
结合日常生活,关注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了解 如何避免细菌感染。
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细菌知识
个人卫生习惯
讲解个人卫生习惯对减少细菌感染的重要性, 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食品保存与加工
介绍食品保存与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卫生问 题,以及如何避免食品污染。
循环利用
通过分解有机物,细菌促进了自 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 得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营养 物质得以循环利用。
与动植物共生
互利共生
许多细菌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例如肠道菌 群与人类之间的共生关系。肠道菌群可以帮助人类消化食物 、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同时人类也为肠道菌群提供了生 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存在于肠道内,是益生 菌的一种,对肠道健康
有益。
引起食物中毒和皮肤感 染等疾病的常见病原菌。
引起呼吸道感染和脑膜 炎等疾病的病原菌。
绿脓杆菌
引起伤口感染和肺炎等 疾病的病原菌。
细菌的繁殖与遗传
细菌概述讲述课件

毒力变异 2.
(biànyì)(遗传性变异)
➢ 毒力增强:细菌战;细菌炸弹等。
➢ 毒力减弱(jiǎnruò):有毒菌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传 代培养,可使细菌的毒力减弱(jiǎnruò)或消失。
➢ 卡介苗(BCG)是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在含有胆汁的甘油、 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传230代,获得的一 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细菌概述讲述
第三十页,共五十九页。
(三) 细菌的人工 培养 (réngōng)
1. 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fāngfǎ)培配置而成的,专 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分类: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按其物理状态(zhuàngtài)分类: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第一节 细菌(xìjūn)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是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一、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xíngtài) 二、 细菌的结构
--细菌概述讲述
第二页,共五十九页。
学习 目标 (xuéxí)
掌握细菌特殊(tèshū)结构的种类、功能及医学 意义
熟悉细菌细胞壁结构及功能、细菌大小与形 态
非遗传性变异:细菌在一定(yīdìng)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的 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表现型变异。易受到环 境因素的影响,凡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出 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 又可复原,表型变异不能遗传。
--细菌概述讲述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九页。
1. 形态(xíngtài)结构的变异(非遗传性变异)
--细菌概述讲述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九页。
固体(gùtǐ)培养基
细菌ppt课件

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和运动性等特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分离纯化、培养鉴定, 掌握细菌的分类方法和鉴定技术,为后续的细菌学研究打下基础。
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材料
细菌菌株、培养基、显微镜、无菌操作 台、接种环、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VS
实验设备
高压蒸汽灭菌锅、烘箱、电子天平、pH 计、分光光度计等。
转导
通过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实现细菌间基 因的交换和变异。
接合
通过细菌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基因物质的转移和 重组,导致细菌遗传特性的改变。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传统分类方法
根据细菌的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 等进行分类和鉴定。
现代分类方法
基于细菌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 育分析等进行分类和鉴定。
05
细菌的代谢与产物
代谢类型
根据对氧的需求不同,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 氧菌;根据代谢产物的不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
代谢产物
包括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两类。初级代谢产 物是细菌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 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 素等;次级代谢产物是细菌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 级代谢产物为原料,合成一些对细菌的生命活动无明 确功能的物质,如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等。 这些物质对人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细菌的生命活动
01
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样,包括光合自养、化能自养和异养等。不同种类的
细菌利用不同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进行生长繁殖。
02
繁殖方式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为二分裂,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在
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可以迅速繁殖,形成庞大的菌落。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和运动性等特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分离纯化、培养鉴定, 掌握细菌的分类方法和鉴定技术,为后续的细菌学研究打下基础。
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材料
细菌菌株、培养基、显微镜、无菌操作 台、接种环、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VS
实验设备
高压蒸汽灭菌锅、烘箱、电子天平、pH 计、分光光度计等。
转导
通过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实现细菌间基 因的交换和变异。
接合
通过细菌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基因物质的转移和 重组,导致细菌遗传特性的改变。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传统分类方法
根据细菌的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 等进行分类和鉴定。
现代分类方法
基于细菌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 育分析等进行分类和鉴定。
05
细菌的代谢与产物
代谢类型
根据对氧的需求不同,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 氧菌;根据代谢产物的不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
代谢产物
包括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两类。初级代谢产 物是细菌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 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 素等;次级代谢产物是细菌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 级代谢产物为原料,合成一些对细菌的生命活动无明 确功能的物质,如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等。 这些物质对人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细菌的生命活动
01
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样,包括光合自养、化能自养和异养等。不同种类的
细菌利用不同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进行生长繁殖。
02
繁殖方式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为二分裂,即一个细菌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在
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可以迅速繁殖,形成庞大的菌落。
《细菌》PPT课件

细菌的形态结构
电镜下头发上 看到的细菌。
高倍显微镜下针 头上的细菌。
大肠杆菌 炭疽杆菌
枯草杆菌 乳酸杆菌
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螺旋菌
霍乱弧菌
细菌的外部形态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球菌、杆菌、螺旋菌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
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演示实验:观察细菌
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
腐生菌:依靠分解动物的尸体、粪便或植物的 枯枝落叶获取有机物。 寄生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内获取有机物。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每20分钟-3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 菌的繁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两个特性:
1.快速繁殖。一个细菌 分裂为两个,不到半小 时分裂一次。
2.形成芽孢。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下产生的休眠 体,一旦环境适宜,又能萌发成细菌。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成形细胞核 有成形细胞核 有成形细胞核
无
无
有
有的有荚膜
无
无
有的有鞭毛
无
无
细菌的生命活动
试根据细菌的结构特点推测细菌的营养 方式是怎样的?
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绝大多数细菌只能够利用现 成的有机物。
异养: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靠获得现成的有 机物来维持生活。 按营养方式,细菌可分为:寄生菌和腐生菌。
3.芽孢是细菌的( B )
A.分泌物
B.休眠体
C.后代
D.生殖细胞
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 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 生物。
作业: 完成教材上的巩固提高。
细菌概述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课件

-
10
2、内毒素
概念: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类脂A),只有当菌 体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
内毒素特点:
⑴毒性较弱
⑵选择性毒害不明显,引起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主要有:①发热反应,②白细胞反应,③内毒素血症 与休克,④DIC
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简称LPS),耐热,故不易被热、 蛋白酶等破坏。
细菌概述
细菌概述就是就细菌共性的地方进行概括性的讲述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三节 细菌与外界环境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
1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性
• 掌握:细菌的毒力、感染的概念、感 染的类型
• 熟悉:感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了解:细菌的侵入数量及侵入门户
-
12
细菌的侵入数量
• 菌量:引起疾病所需的菌量取决于细菌本身毒力的强弱和 机体抵抗力的大小。
• 例如:毒力较强的鼠疫杆菌,在无特异性免疫力的个体中 ,在途径合适的情况下,几个就可以引起鼠疫。
• 而毒力较弱的沙门氏菌,需要摄入数亿个才能引起宿主急 性胃肠炎。
-
13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
7
侵袭性酶: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胞外酶,一般 不具有毒性,但它可以帮助细菌发挥侵袭力。 可以帮助细菌发挥侵袭力的胞外酶
侵袭性酶包括血浆凝固酶和透明质酸酶等。
-
8
• 毒素:是细菌产生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毒性物质。
• 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不同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 两大类。
侵袭力
毒
力
外毒素:特异性毒害作用
毒素
内毒素:非特异性毒害作用
细菌ppt课件

细菌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
利用细菌发酵生产酒精、醋、各种调味品等。
细菌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
利用细菌生产抗生素、疫苗、生物碱等药品。
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利用细菌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污水等。
细菌在农业上的应用
细菌肥料:利用固氮 菌、根瘤菌等细菌促 进植物生长。
细菌在动物饲料添加 剂中的应用:利用某 些细菌提高动物生产 性能。
细菌农药:利用某些 细菌的拮抗作用,控 制植物病害。
细菌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1 2
细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利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细菌在疫苗开发中的应用
利用病毒抗原基因重组表达,制备新型疫苗。
3
细菌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利用细菌基因组编辑等技术,开发新型生物医学 材料等。
THANKS
细菌ppt课件
目录
• 细菌简介 • 细菌的结构与组成 •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 细菌的致病性与防治 • 细菌在环境中的存在与影响 • 细菌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01
细菌简介
细菌的基本信息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和核等基本结构。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细胞 核没有膜包围。
抗生素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01
抗生素的使用
02
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包括口服、注射、外用等多种给药方 式。
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时间、副作用等问题,同时 还要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
05
细菌在环境中的存在与影 响
细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与作用
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其中包含许多对植物和生态系统 有益的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帮助 植物吸收营养,促进土壤的有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荚膜:是某些细菌分泌并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较厚
的黏液性物质。
荚膜
肺炎链球菌荚膜
26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荚膜的化学成分:多数为多糖,少数为多肽,个别的 是透明质酸。
荚膜的意义 ①抗吞噬作用: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作用,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②抗杀菌物质的损伤作用:可保护细菌免受溶菌酶、
4
学习目标
1.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具有正确应用 常用消毒灭菌法的能力。
2.掌握细菌的结构、生长繁殖、致病性及正常菌 群、灭菌、消毒等基本概念。
3.熟悉细菌的形态、培养、分布、感染方式与类 型及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4.了解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在培养基上的 生长及变异现象;能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
23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细胞质
为细胞膜所包裹的无色透明溶胶状物,基本成分为 水、无机盐、核酸、蛋白质、脂类等内含有多种酶系统, 是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核糖体: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控制特
定的遗传性状,与细菌耐药性有关。 (3)胞质颗粒: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颗粒,
杆菌的形态多样
两端齐平
两端尖细
炭疽芽胞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10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典型杆状;(2)球杆菌;(3)分枝杆菌;
(4)链杆菌; (5)棒状杆菌;
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
Hale Waihona Puke 11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螺形菌
弧菌
螺形菌
菌体有一个 弯曲或几个弯曲 的细菌称为螺形 菌
二、细菌的结构与理化性状
基本 结构
脂蛋白: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 ② 外膜 脂质双层结构是革兰氏阴性菌特有结构。
脂多糖(LPS)由类脂A、核心多糖、O特异多 糖构成。是内毒素成分。
18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1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G+菌与G-菌肽聚糖结构比较
20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
球菌 杆菌 螺形菌
6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球菌:菌体外形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如肾形、矛头形等,
平均直径0.8~1.2μ m。根据其分裂方向和分裂后的排列方式 不同,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和八叠球菌。
①双球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成对排列。
脑膜炎奈瑟菌
肺炎链球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 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2
细菌的结构模式图
13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①磷壁酸:位于最外层,抗原性强 是革兰氏阳性菌特有成分。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14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1)位置与性质
位于细菌最外层,具有坚韧弹性的膜状组织。 (2)组成成分
四肽链是由谷、丙、甘、赖四种氨基酸 组成
是G+和G-的共有成分。
16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溶菌酶作用 点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青霉素作用 点
17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革兰氏阴性菌[G—]
薄10~15nm,由肽聚糖和外膜构成。肽聚糖只有1~ 2层;外膜由内向外依次为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①肽聚糖:少1~2层,缺乏五肽桥
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医院感染的预防。 5.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法操作及结果判断;
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养。
5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以微米(μ m)为单位。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 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二)细菌的形态
多数为细菌营养贮存物质。常见的是异染颗粒。
24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4.核质
细菌是原核细胞,不具有成形的核。细菌的遗 传物质称为核质或拟核,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 裂器。功能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 核质是由一条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反复回旋卷 曲盘绕组成松散网状结构。 控制着细菌的生长代谢、分裂繁殖、遗传变异。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二章 细菌概述
2
目录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三节 细菌与外界环境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3
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菌的结构、生长繁殖、细菌的致病因素。 2.正常菌群、灭菌、消毒等基本概念。 3.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及感染的来源和类型。 难点 1.细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及特殊构造。 2.细菌的代谢产物及致病性。 3.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及医院感染。
7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②链球菌
在一个平面分裂, 分裂后成链状排列。
③葡萄球菌
呈多个平面分裂, 分裂后成葡萄状排列。
8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④四联球菌
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 分裂,分裂后成正方形排列。
⑤八叠球菌
沿着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分 裂,分裂后成正方体排列。
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杆菌
细胞壁 坚韧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脂蛋白 脂多糖
敏感
致病物质
革兰氏阳性菌 较坚韧 20-80nm
可多达50层 占细胞壁干重50%-80%
+ — — —
溶菌酶、青霉素
外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 较疏松 10-15nm 1-2层
占细胞壁干重5%-20% — + + +
链霉素 内毒素
21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细胞壁的功能
①维持细菌的固有外形。 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的外环境。 ③参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④与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药物敏感性及
染色性有关。
22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细胞膜
主要化学成分:脂类、蛋白质及少量多糖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①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②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 ③是细菌生物合成的重要场所 ④形成中介体与细菌的分裂有关
随菌种不同而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G+]
厚20~80nm ,主要由磷壁酸和肽聚糖(又称粘肽)组 成。肽聚糖层约15~50层。
15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②肽聚糖 位于磷壁酸和细胞膜之间,15~50层
是由两种单糖链、四肽侧链及五肽交联桥组 成。
单糖链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 壁酸两种氨基糖交替间隔排列,经β -1,4糖 苷键联结而成。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荚膜:是某些细菌分泌并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较厚
的黏液性物质。
荚膜
肺炎链球菌荚膜
26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荚膜的化学成分:多数为多糖,少数为多肽,个别的 是透明质酸。
荚膜的意义 ①抗吞噬作用: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作用,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②抗杀菌物质的损伤作用:可保护细菌免受溶菌酶、
4
学习目标
1.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具有正确应用 常用消毒灭菌法的能力。
2.掌握细菌的结构、生长繁殖、致病性及正常菌 群、灭菌、消毒等基本概念。
3.熟悉细菌的形态、培养、分布、感染方式与类 型及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4.了解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在培养基上的 生长及变异现象;能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
23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细胞质
为细胞膜所包裹的无色透明溶胶状物,基本成分为 水、无机盐、核酸、蛋白质、脂类等内含有多种酶系统, 是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核糖体: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控制特
定的遗传性状,与细菌耐药性有关。 (3)胞质颗粒: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颗粒,
杆菌的形态多样
两端齐平
两端尖细
炭疽芽胞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10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典型杆状;(2)球杆菌;(3)分枝杆菌;
(4)链杆菌; (5)棒状杆菌;
分枝杆菌
双歧杆菌
Hale Waihona Puke 11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螺形菌
弧菌
螺形菌
菌体有一个 弯曲或几个弯曲 的细菌称为螺形 菌
二、细菌的结构与理化性状
基本 结构
脂蛋白: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 ② 外膜 脂质双层结构是革兰氏阴性菌特有结构。
脂多糖(LPS)由类脂A、核心多糖、O特异多 糖构成。是内毒素成分。
18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1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G+菌与G-菌肽聚糖结构比较
20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
球菌 杆菌 螺形菌
6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球菌:菌体外形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如肾形、矛头形等,
平均直径0.8~1.2μ m。根据其分裂方向和分裂后的排列方式 不同,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和八叠球菌。
①双球菌:在一个平面分裂,分裂后成对排列。
脑膜炎奈瑟菌
肺炎链球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 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2
细菌的结构模式图
13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①磷壁酸:位于最外层,抗原性强 是革兰氏阳性菌特有成分。
膜磷壁酸 壁磷壁酸
14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1)位置与性质
位于细菌最外层,具有坚韧弹性的膜状组织。 (2)组成成分
四肽链是由谷、丙、甘、赖四种氨基酸 组成
是G+和G-的共有成分。
16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溶菌酶作用 点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青霉素作用 点
17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革兰氏阴性菌[G—]
薄10~15nm,由肽聚糖和外膜构成。肽聚糖只有1~ 2层;外膜由内向外依次为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①肽聚糖:少1~2层,缺乏五肽桥
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医院感染的预防。 5.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法操作及结果判断;
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养。
5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以微米(μ m)为单位。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同一种细菌也因菌龄和环 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二)细菌的形态
多数为细菌营养贮存物质。常见的是异染颗粒。
24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4.核质
细菌是原核细胞,不具有成形的核。细菌的遗 传物质称为核质或拟核,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 裂器。功能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 核质是由一条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反复回旋卷 曲盘绕组成松散网状结构。 控制着细菌的生长代谢、分裂繁殖、遗传变异。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二章 细菌概述
2
目录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第三节 细菌与外界环境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3
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菌的结构、生长繁殖、细菌的致病因素。 2.正常菌群、灭菌、消毒等基本概念。 3.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及感染的来源和类型。 难点 1.细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及特殊构造。 2.细菌的代谢产物及致病性。 3.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及医院感染。
7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②链球菌
在一个平面分裂, 分裂后成链状排列。
③葡萄球菌
呈多个平面分裂, 分裂后成葡萄状排列。
8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④四联球菌
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 分裂,分裂后成正方形排列。
⑤八叠球菌
沿着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分 裂,分裂后成正方体排列。
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杆菌
细胞壁 坚韧度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脂蛋白 脂多糖
敏感
致病物质
革兰氏阳性菌 较坚韧 20-80nm
可多达50层 占细胞壁干重50%-80%
+ — — —
溶菌酶、青霉素
外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 较疏松 10-15nm 1-2层
占细胞壁干重5%-20% — + + +
链霉素 内毒素
21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细胞壁的功能
①维持细菌的固有外形。 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的外环境。 ③参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④与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药物敏感性及
染色性有关。
22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细胞膜
主要化学成分:脂类、蛋白质及少量多糖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①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②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 ③是细菌生物合成的重要场所 ④形成中介体与细菌的分裂有关
随菌种不同而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G+]
厚20~80nm ,主要由磷壁酸和肽聚糖(又称粘肽)组 成。肽聚糖层约15~50层。
15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②肽聚糖 位于磷壁酸和细胞膜之间,15~50层
是由两种单糖链、四肽侧链及五肽交联桥组 成。
单糖链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 壁酸两种氨基糖交替间隔排列,经β -1,4糖 苷键联结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