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检索表
植物缺素病症检索表

植物缺乏矿质元素的病症检索表
植物缺素病症缺乏元素
A.老叶病症…
B.病症常遍布整株,基部叶片干焦或死亡…
C.植株浅绿,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细………………………氮N C.植株深绿,常呈红或紫色,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磷P
B.病症常局限于局部,基部叶片不干焦但杂色或缺绿,叶缘杯状卷起或卷皱…
C.叶杂色或缺绿,有时呈红色,有坏死斑点,茎细…………………………镁Mg C.叶杂色或缺绿,在叶脉间或叶尖和叶缘有小的坏死斑点,茎细…………钾K C.坏死斑点大而普遍出现于叶脉间,最后出现于叶脉,叶厚,茎短………锌Zn
A.嫩叶病症…
B.顶芽死亡,嫩叶变形或坏死…
C.嫩叶初呈钩状,后从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钙Ca C.嫩叶基部浅绿,从叶基起枯死,叶捻曲……………………………………硼B
B.顶芽仍活,缺绿或萎蔫,无坏死斑点…
C.嫩叶萎蔫,无失绿,茎尖弱…………………………………………………铜Cu
C.嫩叶萎蔫,有失绿…
D.坏死斑点小,叶脉仍绿……………………………………………………锰Mn
D.无坏死斑点…
E.叶脉仍绿…………………………………………………………………铁Fe
E.叶脉失绿…………………………………………………………………硫S 注: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17种元素:C、H、O,N、P、K,S、Ca、Mg,Fe、Cl、Mn、Zn、B、Cu、Mo、Ni。
前9种为大量元素,后8种为微量元素,N、P、K为肥料三元素,S、Ca、Mg也被称为中量元素。
Si对禾本科作物和牧草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作物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症状查对表

高度淋溶的酸性土壤
PH>6的土壤中 酸性、高度淋溶的砂
土 高度淋溶的酸性和含 游离钙的有机质土壤 酸性、易淋溶、有机
质含量低的砂土 酸性、高度淋溶的砂 土、含高钾或钙的土
壤
钙质土壤
氮(N)
磷(P) 钾(K)
锌(Zn) 镁(Mg) 钙(Ca)
硼(B) 硫(S) 锰(Mn) 铜(Cu) 铁(Fe)
茎叶暗绿,徒长,延迟成熟;抗 病力下降
酸性和高度淋溶的碱 性土壤
钼(Mo)
脉间失绿,叶小簇生,坏死斑点大而普遍出现于叶脉间,最 后出现于叶脉,叶厚,茎短,植株矮小;生育期延迟
叶杂色,有时呈红色,脉间明显失绿,出现清晰网状脉纹, 茎细
新叶边缘先变褐或干枯,初呈钩状,不易伸展,严重时茎生 长点死亡;节间缩短,矮小,组织柔软;根系不发达,根系
停止伸长 新叶基部浅绿,叶扭曲、粗、脆、易脆,茎尖生长点受抑甚 至死亡;节间缩短,花器发育不正常,蕾花脱落,果实发育
株高变矮,叶变肥厚;成熟提 早,产量降低 引起镁缺乏症
褐色斑点;表现铁、锰缺乏症
表现锰、铁、硼、锌缺乏症
抑制种子萌发,引起幼苗死亡; 叶片变黄枯焦,植株矮化
叶先端生褐或紫褐色小斑;表现 铁、钼缺乏症
根伸长停止;表现铁缺乏症 表现锰缺乏症
叶片褪绿黄化,出现橙色斑点,严重时叶缘萎蔫、枯焦坏 死;阔叶植物叶缘向上卷曲呈杯状
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症状查对表
部位
营养元素缺乏症状 表现形式
发生条件
元素种类
营养元素过量症状 表现形式
新叶淡绿,老叶黄化枯焦,茎短而细;植株早衰,成熟提 高度淋溶或低温下的
早,产量降低
高有机质土壤
症状 发生 在老 组织
珍贵的植物缺素图片及植物缺素对照表,整理成工具书,使用真方便

珍贵的植物缺素图片及植物缺素对照表,整理成工具书,使用真方便肥料湘军植物缺素症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的生理病症。
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
缺素症病因植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①土壤贫瘠。
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②不适宜的pH。
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pH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
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
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③营养元素比例失调。
如大量施用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
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
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
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④不良的土壤性质。
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多的 HS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⑤恶劣的气候条件。
首先是低温。
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
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
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
植物缺素症状及植物缺素症状检索表

植物缺素症状及植物缺素症状检索表肥料凡是施入土壤中或喷洒于花木的地上部分(根外追肥),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养分、提高花木质量、改良花木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肥力的物质,都称肥料。
1.花木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作用(1 )必需的营养元素花木生长要从土壤中吸收几十种化学元素作为养料。
主要有:碳(c)、氢(H)、氧(0)、氮(N)、磷(P)、钾(K)、钙(Ca )、镁(Mg)、硫(s)、铁(Fe )、铜(Cu )、锌(zn )、硼(B)、铬(M0)、锰(Mn)、氯(cl )等。
前十种,花木需要量较多,约占于物重的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通常称为大量元素;而后六种,花木需要量很少,约占于物重的万分之几,乃至百万分之几,称微量元素。
尽管花木对各种营养元素需要量差别很大,。
但它们对花木的生长、发育却起着不同的作用,既不可缺少,也不可相互代替。
碳、氢、氧是组成花木的主要元素,占干物重的90%以上,它们能从空气中和土壤中获得。
但对氮、磷、钾,花木的需要量要比土壤的供应量大得多,故必须经常施肥来加以补充。
通常把氮、磷、钾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在一般条件下,钙、镁、硫、铁和其他微量元素都从土壤中得到但我国南方地区,因雨水多,钙、镁容易流失,需要适当补充。
铁在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性降低,会引起植株黄化,也需要补充。
(2 )备种营养元素的主理作用氮:是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氮在蛋白质中约含:6~18%。
氮也是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此外,植物体内所含的维生素、激素、生物碱等有机物中也含有氮素。
氮一般积集在幼嫩的部位和种子里。
当氮素供应充足时,植物的茎叶繁茂、时色深绿、延迟落叶;反之,氮素不足,植株就矮小,下部叶片首先缺绿变黄,逐步向上扩展,叶片簿而黄。
当然,如果缺氮,肥施得过多,尤其在磷、钾供应不足时,会造成徒长、贪青、迟熟、易倒伏、感染病虫害,特别是一次用量过多会引起烧苗,所以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施肥。
植物缺素检索表

植物营养学课程实习指导书(农资专业)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编2005年12月目录课程实习大纲……………………………………………………………………………实习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实习有机肥生产工艺………………………………………………………………实习福建省常见绿肥的种类、栽培技术……………………………………………实习复合肥生产工艺…………………………………………………………………实习植物缺素症状的诊断及矫治……………………………………………………《植物营养学》课程实习大纲课程教学实习的目的通过课程教学实习,•使学生了解有机肥工厂化生产方法和流程;认识无土栽培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基本掌握我省主要农作物、果树生产中存在的施肥问题,掌握常见元素缺乏症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和矫治措施;了解我省农业生产上常用绿肥的品种、生长习性、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学会在实践中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植物营养学》课程实习时间为1周,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排如下实习内容:①通过幻灯结合实地观察了解我省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生产中存在的营养缺乏症,掌握缺素症的形态诊断方法(1天)。
②植物缺素症状(缺铁、钾)的矫治措施及其效果观察(1天)③参观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了解影响有机肥发酵的有关因素及其调控、加工技术和质量监测方法(1天)。
④福建省常见绿肥的种类、生长特性、栽培技术、利用方式(1天)。
⑤参观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了解肥料造粒、加工成型和质量监测方法(1天)。
⑥大田实际中,作物施肥情况调查、营养缺乏症的观察、矫治措施和效果(1天)。
⑦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1天)。
⑧参观农场、果场,请当地农技人员讲授作物种植和施肥的知识(1天)。
实习地点:待定。
教学实习的考核重点考核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的撰写。
常见的植物缺素症状(大量元素)

目录
• 氮元素缺乏症状 • 磷元素缺乏症状 • 钾元素缺乏症状 • 钙元素症状
01
02
03
叶片颜色
叶片颜色变淡,呈现黄绿 色或黄色,缺乏光泽。
叶片大小
叶片变小,质地较薄,易 出现早落现象。
叶脉突出
叶脉明显突出,呈现网状。
茎部变软、弯曲
缺钙会导致植物茎部变软、弯曲,严重时甚至会 导致整个植株倒伏。
茎部开裂
缺钙的植物茎部可能会出现纵向开裂的现象,这 通常是由于缺钙导致茎部发育不良所引起的。
3
髓部空洞
缺钙会导致植物茎部的髓部出现空洞,这是因为 缺钙影响了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和积累。
根部症状
根系发育不良
缺钙会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导致根系变短、变细,数量减少。
缺镁会导致根部木质化程度增加,变得坚硬而失去弹性。
根尖坏死
严重缺镁时,根尖会出现坏死现象,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叶片边缘卷曲
缺钾会导致植物叶片边缘向上卷曲,有时甚至出现焦枯现象。
叶片出现坏死斑点
严重缺钾的植物叶片上可能出现大小不一的坏死斑点,这些斑点通 常呈现褐色或黑色。
茎部症状
茎秆柔弱易倒伏
01
缺钾会导致植物茎秆变细、柔弱,容易倒伏,严重时可能导致
植物死亡。
节间缩短
02
钾元素缺乏时,植物茎部的节间会明显缩短,整个植株变得矮
叶片颜色
叶片颜色变浅,呈现淡绿 色或黄绿色,缺乏光泽。
叶脉症状
叶脉呈现明亮的黄褐色或 紫红色,叶片整体变得细 长且脆弱。
坏死斑点
叶片上可能出现坏死斑点, 通常从叶尖开始,逐渐向 叶片中心扩展。
植物缺素原因及植物缺素症状对照表

植物缺素原因及植物缺素症状对照表植物缺素症就是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生理病症。
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
缺素症病因①土壤贫瘠有些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②不适宜的pH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pH低的土壤中(酸性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性较高;但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性降低。
磷在中性(pH6.5~7.5)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性明显下降。
通常是生长在偏酸性和偏碱性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③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
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生理障碍。
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
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④不良的土壤性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性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
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多的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⑤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
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
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
其次是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中国南方酸性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
严重干旱,也会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缺素症发生。
实验1--缺素症检索说明

植物营养缺乏症检索说明
当鉴定植株养分缺乏症状时,首先看症状的出现部位,如果症状首先在老叶上出现,说明所缺乏的元素是可以再利用的养分,这些养分是氮、磷、钾、镁、锌。
如果症状首先在新生组织出现,说明缺乏的元素不能再利用,如钙、铁、硼、硫……。
在老叶上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病斑,可能是缺氮或磷,如果有病斑可能是缺钾或锌。
缺氮老叶黄化、焦枯,新生叶淡绿,提早成熟,而缺磷时叶色暗绿或茎叶呈紫红色,延迟成熟,在缺钾、镁、锌的症状中,缺钾或锌易出现棕裼色斑点及组织坏死。
在症状从新叶开始的情况下,如果顶芽枯死,可能是缺硼或钙,而铁、硫、锰、钼、铜则不易出现顶芽枯死。
缺硼时,开花结果少或花而不实,生育期延长,缺钙叶片发黄,焦枯或早衰,缺铁,新叶黄化,脉间失绿,严重时,整个叶片淡黄或发白;而缺疏新叶呈较为均匀的淡绿色,生育期延迟,缺钼新叶畸形,有斑点散布于叶片上,缺铜,幼叶萎焉状,叶片往往出现白色斑块,穗子发育不正常,缺锰时脉间失绿呈现斑点,组织易坏死。
五、作业
1、试以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豆以及蕃茄等主要作物为例,列表说明它们缺乏氮、磷、钾三要素时所表现出的主要症状。
资环1201班
文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