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国内经典实践经

合集下载

全域旅游概念解读

全域旅游概念解读

全域旅游概念解读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旨在推动旅游业向更加全面、多元、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概念最早由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指的是将旅游的视野从狭隘的景点、景区扩展到整个旅游目的地的全域范围,涵盖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生态自然、当地民俗等各个方面,以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是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强化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文化等优势,将旅游目的地打造成一个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区,吸引游客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旅游活动,同时也提高了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全域旅游的实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成为了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正如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所提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念,全域旅游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全域旅游涉及范围广泛,需要各地政府、旅游企业、社会各界和游客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和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概念包括了多个方面,涉及旅游规划、产品开发、服务提升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全域旅游的概念进行详细解读。

一、全域旅游的内涵1.1 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意味着深度游、慢游,这要求旅游目的地具有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乡村风貌等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

旅游者可以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包括观光、休闲、体验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的旅游需求和兴趣。

1.2 全面的旅游服务全域旅游要求旅游目的地提供全面的旅游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各个方面。

这不仅要求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设施,也要求提供便捷、舒适、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以满足各种旅游者的需求。

全域旅游强调旅游的体验性,要求旅游目的地提供丰富、多样、深入的旅游体验。

这需要创新旅游产品、活动,提供个性定制的旅游体验,满足旅游者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

1.4 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全域旅游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1. 引言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是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在全域旅游理念下的具体实践。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理念,旨在将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2.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2.1 案例一:贵州黔东南州凤冈县凤冈县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典型案例,以生态优势为支撑,注重保护和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

县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深受游客喜爱。

凤冈县在开发旅游资源的也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了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的良性互动。

2.2 案例二:云南丽江市丽江市以独特的纳西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为基础,成功创建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丽江市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提升了生活质量。

该地区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2.3 案例三:四川甘孜州稻城亚丁稻城亚丁以其独特的高原风光和藏文化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典型案例,稻城亚丁致力于打造生态旅游胜地,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当地居民也从旅游业中受益,建立了一批批生态农庄和客栈,促进了乡村振兴。

3. 总结与展望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典型案例汇编中的案例充分展示了全域旅游理念的落地实施和成功经验。

这些案例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例中学到,全域旅游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当地居民的福祉。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

4. 个人观点我认为全域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能够实现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赢。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十大精选案例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十大精选案例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十大精选案例1.张家界: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张家界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如天门山玻璃栈道、金鞭溪漂流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丽江:依托独特的纳西文化和古城保护成功经验,丽江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通过市场开发和政策扶持,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民俗文化。

3.西双版纳:强化了资源开发和保护,打造了生态旅游品牌。

通过旅游设施和服务的完善,西双版纳成功吸引了不少渡假型旅游消费者,成为国内著名的度假圣地之一。

4.黄山:延续了黄山的古老历史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通过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黄山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5.桂林:凭借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文化背景,桂林在全域旅游中取得了许多成效。

通过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桂林的旅游市场更加丰富多彩。

6.青岛:利用青岛的海滨风光和城市气息,青岛成功开发了多种旅游项目,如海滨漫步、商业购物等。

通过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在游客中树立了深刻的品牌印象。

7.呼伦贝尔: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呼伦贝尔成功打造出了高品质的生态旅游品牌。

通过引入各种先进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模式,建立起旅游产业联盟,呼伦贝尔的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发展。

8.三亚: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海滨环境,三亚成功打造出了一个著名的度假胜地。

通过加强旅游服务和管理,三亚逐渐成为了国际旅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9.九寨沟: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九寨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通过加强农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建设,九寨沟的旅游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化。

10.承德:依托承德的丰富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承德成功打造出了一个高端旅游品牌。

通过引入各种国际化的旅游项目和服务模式,承德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名牌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规划的本质特征、典型模式与内容体系探析

全域旅游规划的本质特征、典型模式与内容体系探析

全域旅游规划的本质特征、典型模式与内容体系探析徐彤1张毓利2(1.南开大学,天津300050%2.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摘要:全域旅游规划是全域旅游发展阶段下的旅游发展规划阶段表现形式,具有立足全域、公共支撑、产业融合、多规合一等特征,集总体规划、执行体系、行动方案等为一体。

全域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在编制要求、主体内容、规划依据等方面有着很多相同点,但在规划侧重点、规划理念、规划方法等方面却存在明显不同&当前全域旅游规划模式主要有特征引导型、创建+领型和传统升级型等几类典型模式。

文章在立足全域旅游本质特征、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异同比较基W上,提出了“1+4+N”的综合系统型全域旅游规划模式,并详细分析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配套成果和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全域旅游规划;本质特征;典型模式;内容体系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全域旅游规划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规划,是新时期新阶段旅游发展规划的特殊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多层次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据统计,山东、海南、浙江等11个省(自治区)编制了省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80%以上的已经公布或正在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在全域旅游规划于全国迅速开展编制的同时,当前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全域旅游规划的性质和地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全域旅游规划不是法定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存在问题其次,全域旅游编制尚没有正式的规划编制导则和编制标准,导致规划编制缺少客观评价的标准,很多全域旅游规划换汤不换药,迫切需要明确全域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异同$再次,全域旅游编制机构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存在模式套用问题。

当前规划编制机构,经过内部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带有自身特点的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模式,并以此在其他各地全域旅游规划中套用,导致规划编制的特色性和适用性不强$诸多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1实践溯源与研究综述全域旅游规划是伴随全域旅游理念提出的新型旅游发展规划方式,是基于我国近40多年的旅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2-0027-07游规划实践总结基础上提出的全新旅游规划方式,是资源导向型规划阶段、市场导向型规划阶段、产品导向型规划阶段)2*、产业导向型规划阶段后的全域导向型旅游规划新阶段的新体现。

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发展——栾川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发展——栾川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域发展-一栾J11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地处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抢抓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机遇,精心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整体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协调管理、全域配置资源、全域共建共享、全域开展“旅游+”和“+旅游”活动,实现了城市乡村景区化、景区发展全域化、旅居福地品质化,形成了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市繁荣、强化产业融合、推动富民增收的发展格局,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活动中走在了全省前列,在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中创造了新成就,为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和有益启示。

一、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条件和机遇实施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既反映着栾川人立足于自身优势谋发展的务实精神,又反映着栾川人敏锐的机遇意识。

1.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栾川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资源禀赋和旅游产业两大优势。

优质的旅游资源。

栾川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国家生态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和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有50多种,鸨钳储量大、品位高,属于世界级特大型有色金属矿床。

全县拥有国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5家,乡村景点35个。

兴旺的旅游产业。

栾川全域旅游起步早、发展快,县域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了一批高端景区和景点。

2023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了示范区“八项优先”政策。

在未遭受突发性疫情影响的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63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3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5%o2.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以全域旅游带动县域发展,既是栾川对旅游业作出的合乎规律的发展预判,也是栾川抢抓重大战略转型的机遇选择。

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

新的时期、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国家发展格局和“两山”理论的全面贯彻落实,为旅游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全域旅游方案案例分享

全域旅游方案案例分享

全域旅游方案案例分享全域旅游方案是指在旅游业中,不仅仅关注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的发展,而是将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涵盖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各个方面,以提供给游客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下面列举了十个全域旅游方案案例,以分享其成功经验。

1.新加坡全域旅游方案新加坡在全域旅游方案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们通过发展丰富多样的旅游景点、提供高品质的酒店住宿和餐饮服务、完善的交通网络以及丰富的购物娱乐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新加坡还利用科技手段,提供便捷的在线预订和导览服务,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2.巴厘岛全域旅游方案巴厘岛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为了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巴厘岛发展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丰富的水上活动、独特的文化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体验。

此外,巴厘岛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3.澳大利亚全域旅游方案澳大利亚以其广袤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而闻名于世。

澳大利亚的全域旅游方案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提供各类生态旅游活动,如观鲸、潜水和丛林徒步等,以满足游客对自然探险的需求。

同时,澳大利亚还发展了高品质的酒店和餐饮服务,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4.日本全域旅游方案日本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日本的全域旅游方案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如参观古迹、体验传统茶道和和服试穿等。

此外,日本还发展了高品质的温泉旅游和购物旅游,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5.泰国全域旅游方案泰国以其美丽的海滩、寺庙和丰富多样的美食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泰国的全域旅游方案注重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海岛度假、庙宇参观和美食之旅等。

泰国还发展了高品质的酒店和SPA服务,提供舒适放松的旅游体验。

6.意大利全域旅游方案意大利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世界级的艺术品而闻名于世。

意大利的全域旅游方案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如参观古城、博物馆和艺术展览等。

此外,意大利还发展了高品质的酒店和美食旅游,满足游客对文化和美食的需求。

全域旅游方案案例分享

全域旅游方案案例分享

全域旅游方案案例分享全域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整合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服务,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旅游体验,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十个全域旅游方案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如何通过多种手段实施全域旅游发展。

1. 桂林全域旅游方案桂林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山水画廊漂流、夜游漓江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桂林还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了“桂林-阳朔-漓江-长水”四大旅游线路,实现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2. 北京全域旅游方案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化的旅游设施。

北京通过整合市区内外的旅游景点,推出了多种旅游线路,如文化古都线路、现代都市线路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北京还加强了与周边省市的合作,推出了京津冀一体化旅游产品,实现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3. 普陀山全域旅游方案普陀山是佛教名山,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普陀山通过提升交通便利性,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朝山礼佛、海上观光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普陀山还加强了与周边海岛的合作,打造了“舟山-普陀山-三清山”三大旅游线路,实现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4. 雅鲁藏布江全域旅游方案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流,沿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通过加强交通建设,改善旅游设施,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徒步穿越、摄影旅游等,雅鲁藏布江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雅鲁藏布江还加强了与沿线地区的合作,推出了“雅鲁藏布江-林芝-拉萨”三大旅游线路,实现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5. 黄山全域旅游方案黄山是中国的名山,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黄山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登山、观日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黄山还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了“黄山-宏村-西递”三大旅游线路,实现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王芳菲 王取银(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摘 要:全域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全社会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践行全域旅游也能够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梳理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案例、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结构、全域旅游的动力机制和支持因素这六个研究领域进行归纳与述评,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增强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从供需结合角度进行考察和选取典型地区案例等。

关键词:全域旅游;综述;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合理流动、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丰硕,落地实践可圈可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全域旅游作为国家战略和发展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回顾近年来关于全域旅游文章,把握全域旅游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对拓宽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域旅游文献研究概览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全域旅游”,从总体上把握文献数量和主题分布,从文献数量来看,2013年之前文献数量非常少,2013年开始逐渐增长,2016年激增,从2017年至今每年新增文献数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文献的主要主题来看,排名前10位的主题有“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业”“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全域旅游文献研究分析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和下载全域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概念研究,注重筛选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创新性的文献,应用研究搜索范围较为广泛,并主要注重近几年的研究。

笔者对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类、提炼和综合分析后,发现关于全域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板块。

(一)关于全域旅游的理论认知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可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由厉新建等在2013年正式提出,指出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旅游国内经典实践经验——以国家首批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例2016-03-04 绿维创景标签:全域旅游一、景区引导全域旅游的山西省阳城县概述: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东倚太行,西连中条,北接太岳,南瞰中原,在这块总面积为19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三千多年的文明史。

“康雍盛世,名列三城”,“嘉道之世,风高五属”,辉煌的人文历史让人怦然心动。

阳城拥有1个5A级景区(皇城相府)、2个4A级景区(蟒河和上庄古村)、2个3A级景区(孙文龙纪念馆和海会寺)的风水宝地,主要做法:1、领导研讨,达成基本共识阳城县曾以坐拥丰富的优质无烟煤资源而名噪一方,在“煤时代”占尽先机。

然而,随着煤炭经济的持续低迷,其优势消耗殆尽,面临生死抉择。

如何寻找新的优势,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县委、县政府根据境内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以发展旅游为抓手,立足县域,放眼全国,高瞻远瞩,制定了以知名的三大景区为支撑,以县城为支点的“3+1”大旅游发展战略和“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全民旅游、四季旅游”的就业增收、富民强县战略。

2、借助外力,指导发展阳城县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深入全国旅游先进地区取经求教,并邀请全国知名旅游专家前来实地考察,借助外力,指导发展。

3、提升景区,发挥品牌效应为了发展全域旅游,皇城相府继续加大“国家风景名胜区”建设力度,蟒河景区全力推进“5A”创建,析城山景区加速推进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景区旅游品牌带动作用,以全面提升“阳城旅游”形象。

4、建设美丽乡村依托县城和三大景区,立足全县90%的地域是农村,90%的人口是农民,有1200平方公里的生态植被良好的实际,阳城县委、县政府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以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制定了“一园一带四区”美丽乡村连片建设规划,围绕旅游抓农业,围绕农民抓旅游,全力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荣誉:阳城县先后荣膺“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第三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

二、制度创新、全民参与的河南省嵩县概述:嵩县地处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是一个生态大县、矿产资源大县,却顶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一度面临农业低端徘徊、工业结构单一、周边交通闭塞、人民生活困苦的现状,长期以来,旅游者一直保持着对其“贫穷落后”、“农业大县”、“交通不便”的形象感知。

而随着“5A嵩县”理念的提出及实施,扭转了外界对嵩县的看法及感知,成为县域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和扶贫旅游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成为全域旅游背景下业界谈论的热点与关注的焦点。

主要做法:1. 全域理念和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依托自身优势,嵩县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5A’级景区县域”,即“5A嵩县”的新理念,把3009平方公里县域打造成开放式的5A 景区。

同时,各个产业按照旅游的标准和理念来转变发展方式:农业围绕旅游调整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开发产品,城镇建设围绕旅游完善功能,社会服务围绕旅游突出特色。

为保障“5A嵩县”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嵩县参照国家5A景区标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中国旅游强县标准》等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了《“5A嵩县”标准(草案)》。

成立旅游标准化领导小组,下发《嵩县旅游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多次举行培训会议。

2. 机制运行及规划设计的保障支撑为保证“5A”目标顺利实现,嵩县参照北京市和海南省的经验,决定“撤局建委”,把县旅游局升级,更名为“嵩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县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县政府组成部门,形成部门联动。

为保证旅游规划的科学设计及规划工作的有效衔接,把熟悉本地旅游环境的“土专家”和专业的旅游规划机构相结合,成立了嵩县旅游规划研究院,专门进行旅游开发宣传推介的规划研究设计工作。

3. 全民参与和资源共享的政策安排“5A嵩县”的打造,实现了上至县委书记、县长,下至普通百姓的全员参与,调动了建设“5A嵩县”的积极性。

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5A嵩县”建设指挥部,确定了“5A嵩县”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发展定位及支撑项目,建立打造“5A嵩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5A嵩县”标准和考评体系,把120项任务分解到65个县直单位和乡镇,实现全体动员,全民参与。

嵩县为回馈社会,于2012年开始推出A级景区免票政策,不断优化免票举措,推出“分时段分区域免票”措施,真正达到了惠民利民的目的,为嵩县赢得了良好的旅游口碑。

4. 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化品牌营销首先,在形象上进行整体营销。

县域范围内所有景区都以“真山真水真空气,5A嵩县欢迎您”为主题,全县域统一策划,打包营销,整体宣传。

其次,通过系列活动进行品牌打造。

通过开展节庆活动,推介“5A嵩县”。

再次,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品牌宣传。

邀请著名演员、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经济学家、旅游专家等名人体验、评论、宣传“5A嵩县”;最后,运用新媒体进行微博营销。

组建了由86个实名认证微博组成的“微之博动队”,为解决游客在旅游咨询及投诉、了解免票区域及时间、到达景区线路、各景区的客流情况等需求提供了便利。

荣誉:嵩县先后获得“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旅游强县”、“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等殊荣。

2016年2月,嵩县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三、县景合一的山东省五莲县概述:五莲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拥有光明寺、孙膑书院等一批人文景观,也拥有龙潭大峡谷、情侣峰、万亩野生杜鹃花园、大青山、李崮寨、七连山、管帅温泉、黑虎山狩猎场等精品景点,在2009年就被山东省旅游局授予“山东省旅游强县”称号。

但在过去20多年间,五莲县景区经营以单项建设为主,形成了“四山一寨”的格局,很多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主要做法:1、龙头带动,提升景区从2013年开始,五莲县实现了从五莲山度假区的龙头带动开发,到大青山、李崮寨、七连山全面提档升级,到登山、滑雪、狩猎、泡泉等的旅游景区全面开花的发展形势。

持续近20年的“四山一寨”老旅游格局已经打破,以“两山”为主,以大青山、李崮寨、温泉、黑虎山等为辅,以乡村旅游为补充的涵盖生态、修学、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格局初具雏形,为实施“县景合一、全景五莲”的全域旅游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莲景区开发进入全新的旅游发展时代。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抓好大项目建设的同时,五莲县坚持不断完善县、镇、村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推进旅游强乡镇、乡村游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一镇一特色”的旅游小镇发展格局;倾力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基地,培育开发了松柏镇凤凰山流域“百果谷”和户部乡三关流域林果生态观光园两大乡村游基地,大力开展民俗体验、林果采摘等乡村游项目。

3、加强品牌宣传五莲县委、县政府把宣传推介作为开拓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创新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效果,2013年用于宣传促销的投入达到1400多万元。

在抓好电视、网络、报刊等常规促销的同时,冠名开通了“五莲山号”北京至日照旅游专列,组织各景区、旅游企业到省内外各地举办旅游推介会20余次,与千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荣誉:五莲县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山东省旅游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绿色王国——河南省西峡县概述:西峡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

西峡地处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1%,被誉为“绿色王国”。

拥有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西峡老界岭等2个国家5A级景区,龙潭沟、鹳河漂流风景区、西峡老君洞等3个国家4A级景区。

主要做法:1、政府为旅游开发“执导”和“大服务”政府为旅游开发“执导”和“大服务”理念,为西峡旅游赢得了站位的初始高度。

2013年,西峡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整合提升、全域旅游”的思路,成立了建设全域旅游指挥部,领导包干到点、落实到事、具体到人,强力打造“全域旅游”,推动西峡旅游向度假型、品牌化、产业经济转变,加强全域旅游的链条式发展,由线到面,渐次铺开。

2、实施系列旅游产业提升工程从2013年开始,全县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实施旅游产业提升工程。

开展公共信息导向工程,按照国标要求,规划制作336块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标识牌,完善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提升了游客便利度。

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和“文明信用户”等文明细胞创评活动以及“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宣传活动。

在旅游通道沿线规划3星级旅游厕所,在城区及交通要道建成标准化旅游公厕60余座。

对城区主干道、冰河达到、旅游公路进行升级改造。

县城旅游服务综合体、老界岭名企会所及艺术家创作园、老界岭房车营地等十余个大型旅游建设项目。

3、发展乡村旅游西峡县历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拥有10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35万亩野生猕猴桃基地和年产8000万袋袋料香菇及菌果药业生产基地。

据此,该县把乡村旅游划分为特色农业观光、旅游配套服务、移民新村建设和民俗农耕文化游四个类型。

在成熟景区,大力发展以农家宾馆为主的专业村,搞好旅游配套服务建设,提高游客接待能力,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在猕猴桃等特色林果基地专业村,以观光农业为主;围绕生态移民新村建设,发展以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为主的乡土文化游。

同时,还积极挖掘西峡饮食文化,发展特色小吃;挖掘西峡地方曲艺文化,打造特色演出,逐步拉长当地旅游产业链条。

荣誉:西峡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中国恐龙之乡”、“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2016年2月,西峡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五、美丽乡村建设主导全域发展的浙江省安吉县概述: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

安吉县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层峦叠嶂、翠竹绵延,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

2008年,安吉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口号,并且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目标,成为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

主要做法:1、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全域发展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安吉坚持四美原则,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

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

2、创新体制安吉在浙江率先成立旅游委,政府职能实现从行业管理转向更深层面的产业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