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骆驼祥子的性格悲剧及其典型意义 (1)
浅谈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

浅谈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姓名:王永青2013年3月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中的一部悲剧作品。
作品通过社会的黑暗、和主人公安于命运安排的性格特点、婚姻的不幸遭遇。
表现了祥子的悲惨命,并通过其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劳动者的命运和道路的安排。
突出了这部悲剧作品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
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悲剧命运老舍早期创作中的优秀作品《骆驼祥子》塑造了一个北京城洋车夫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重要描绘。
他以人物祥子自身的性格特点,愤怒揭露和声讨了那吞吃祥子一切,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令人窒息的腐朽、黑暗的社会。
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
鲁迅说过:“典型是时代的现象。
”①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又要探求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
同时作品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肯定会受所处时代的制约和影响。
骆驼祥子的命运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影响和婚姻上的悲剧。
就这三个方面,本人来谈谈骆驼祥子的命运。
一、社会的黑暗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的约束,祥子的人生道路,是由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属的社会地位、还有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所决定的。
祥子的形象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
在祥子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显现出来的。
祥子原是个矿产农民,十八岁时来到北平谋生。
那时身强力壮,像一棵大树一样充满生气。
他要强、勤俭、正义,对生活满怀希望,向往买辆洋车,做一个独立自主、不受车行老板气的洋车夫。
为此他“从风雨里咬牙,从茶饭里自苦。
”以三年的血汗挣出了一辆自己的车,但很快被军阀战乱中的大兵掠夺去。
痛苦愤怒的祥子并没有认输,为了再度实现理想,他拼了命、拉下脸,不顾同行义气抢买卖,甚至和老弱病残挣座儿。
可是不久,他用性命和荣誉积攒起来的买车钱,又被反动政府的孙侦探敲诈一空。
第三次祥子牺牲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勉强和车厂主的女儿虎妞结婚后,用老婆的私房钱买了一辆旧车。
浅析骆驼祥子的性格悲剧及其典型意义

浅析骆驼祥子的性格悲剧及其典型意义《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农民工骆驼祥子在近代城市中奋斗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
本文将从骆驼祥子的性格悲剧以及其典型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骆驼祥子的性格呈现悲剧特征。
骆驼祥子是一个曾经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年轻人,他有着顽强的个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然而,在城市中的残酷生活环境下,他逐渐失去了自己最初的梦想,陷入了无休止的压迫和欺骗中。
首先,骆驼祥子的性格上有顽强的一面。
无论在面对多么困难的生活状况时,他都不会被击倒,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坚持。
例如,在失去骆小姐的爱情和被林妈逼迫结婚的情况下,骆驼祥子并没有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和经营,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其次,骆驼祥子的性格上也有固执和顽固的一面。
他对生活中的不公和不义有着强烈的反抗心理,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尽管他在奋斗的过程中遭受了许多挫折和痛苦,但他依然没有放弃。
其次,骆驼祥子的性格悲剧具有典型意义。
骆驼祥子是中国农民工阶级的典型代表,他的命运与无数农民工的命运是如此相似。
他们为了改变生活状况,放弃了田园般的生活,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机会和发展。
然而,在城市的冷漠和残酷面前,他们往往只能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和弱势群体。
骆驼祥子在城市中的悲剧经历,揭示了农民工群体在近代城市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社会不公问题。
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妥协、折腾和拼搏,却往往只能换来更加残酷和无情的对待。
他们在城市中的劳动被剥削、压迫,丧失了人性的尊严和尊重,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和工具。
骆驼祥子的性格悲剧不仅能引起读者对农民工群体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触动了读者的良心和思考,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冲突及其思想意义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冲突及其思想意义
《骆驼祥子》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普通
百姓的苦难,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人们进步的思想。
从悲剧冲突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骆家的悲剧故事。
无奈的
社会阶级,贫穷的物质环境,古老的习俗与封建权威的挟制,让骆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悲惨。
突如其来的穷困,骆家人怎么也无法挽回,于是骆驼祥子只能被父亲逼迫,弃家出走;老骆因为无助,最终离开了家门,把妻子丢下,拿了骆驼和财物,带着孤子出走,离开老家。
虽然生活非常潦倒,但朴素勤劳的老骆没有放弃,他一个又一个地寻求帮助,尽量帮助祥子有充足的消费,也在社会各界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最终,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祥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学完书,取得优异的成绩,以雄心壮志的身份返回家乡。
思想意义上,小说表达的是,以勤劳和恒心拼搏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的思想。
它唤起人们对
一个更加公正友善的社会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勤劳拼搏,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的追求,鼓舞
人们要改变自己现状,不被贫困牢牢束缚,而是勇敢奋斗,维护自己的权利。
总之,《骆驼祥子》描述的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悲惨,可以从悲剧冲突的角度和思想的意义上来看,这部小说无疑留给了我个深刻的感受。
浅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浅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作为一个城市底层的社会劳动者,善良正直、坚韧顽强,为了实现买车的梦想开始了他毕生的奋斗,面对困难虽不甘失败、顽强挣扎却最终堕落沉沦逐渐地走向毁灭。
这一悲剧的酿成与他狭隘保守的农民眼光,沉默寡言、木讷内向的性格直接相关,更主要的则是其命运的偶然性所致,而社会原因则是导致他命运悲剧的间接原因。
标签:悲剧命运农民的保守性命运的偶然性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
其主人公祥子作为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成为“苦力”的代名词。
可见,人们感受到的艺术魅力,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吸引,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
这种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显得格外的沉重,正如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一样,它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与对命运永久的审视。
一、祥子悲剧的直接影响——自身性格和农民的局限性1、沉默、木讷、内向、软弱的性格。
祥子是朴实善良的,可同时他又是沉默木讷的,他的简单愚昧加速了悲剧的降临。
在整部作品中,祥子的话不多,又很简短。
“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哪里。
”他的不善言辞,导致他与拉车同伴的隔膜,孤立了自己,在关键时刻得不到真诚的帮助,只由着自己的性情发展,受到打击窝在心里,并因心情苦恼而钻牛角尖,甚至自暴自弃,导致灾难。
同时,他又是孤独、软弱的,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甚至没地方诉说委屈。
“祥子不想别人,也不管别人。
他只想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
”当强大的黑暗势力压迫过来难以承受时,他得不到同情,支持,友谊。
他的木讷、内向,保守让他走入了无边的黑暗。
2、固执、保守、利己的个人主义与小农意识的局限性。
祥子作为城市贫民,在他身上集中了因农村破产不得不流亡到城市来寻找出路的农民的特点,带着几千年的农民文化的积淀。
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位勤劳、坚强、机
智的穷苦青年,他时刻面临着生活的磨难和人性的丑陋,最终走上了一条悲惨的道路。
本
文将从祥子的生命观、社会背景以及性格缺陷等方面,浅析其悲剧意义。
首先,祥子的生命观是封闭的。
他认为吃饱穿暖是生命的全部价值,只要自己有钱,
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种生命观让他无法抵御外界的诱惑,逐渐成为了一个出卖自己良心
和尊严的人。
他铤而走险,试图通过采取非法手段赚取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却最
终堕入犯罪的深渊。
在这个过程中,他失去了对自我的认同和尊严,变得越来越孤独和自闭。
其次,社会背景是祥子悲剧的诱因之一。
小说中描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的
社会风貌,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穷人和富人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贫富差距,
这种社会背景使祥子不得不通过非法手段来改善生活,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此外,祥子的性格缺陷也是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
他性格刚毅,善良勇敢,但也缺乏
自制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当他遇到挫折和困境时,他往往失去理智,做出冲动的事情。
这种性格导致他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往往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慢慢地走向了失败。
综上所述,祥子的悲剧意义在于小说通过他的遭遇告诉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
食的社会环境和人性的阴暗面会让某些人失去自己的尊严和人性,走向深渊。
祥子的悲剧
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控诉,更是对我们人类的警示。
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V1

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V1
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一个行动力极强的青年,但他的
努力最终却无法摆脱贫困和压迫的命运。
下面就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
义分别进行探讨。
一、祥子的形象
1. 祥子的体力和行动力令人钦佩。
2. 祥子的努力展示了一个普通人为改善自己处境所付出的辛苦和艰辛。
3. 祥子对爱情的执着和牺牲值得尊敬。
4. 祥子卑微的身份和无法逃脱的命运则让人唏嘘不已。
二、祥子的悲剧意义
1. 祥子是一个典型的旧社会命运的受害者,他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无法
改变现实的环境和制度。
2. 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更是整个社会制度不公的悲剧,他的失
败也是社会失败。
3. 祥子所受的压迫和艰苦,体现了旧中国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漠视和剥削,更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这种不公的反思。
4. 祥子的遭遇不仅是一段人生经历,更是一段道德寓言,他对于爱情、责任的坚守和对抗、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都反映了人类的共性。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一方面揭示了旧时社会里底层弱势者的艰难处境,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生活的诸多普遍性问题。
祥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
其形象和悲剧意义都有着深刻的含义,使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
示和反思。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1)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1)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祥子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智慧的人物形象。
祥子这个人物形象从多个角度表现出来,下面就从祥子的个性特征,人物经历和主题意义等方面浅析祥子的形象。
一、祥子的个性特征祥子生活在民国初期的北京贫民窟里,身世低微,他的性格受到磨砺,但他却有一颗积极向上、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心。
在小说中,祥子是一个决心强烈、机智聪明、勇毅不屈、面对挫折从不气馁的人物形象,他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不断改变命运。
二、祥子的人物经历小说中,祥子的命运多舛,但是他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贯穿整篇小说。
祥子从一个马夫、普通工人到成为开车夫,一步步地进阶生活。
他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中经历了诸多磨难,如杀人、被警察追捕、生病、妻子去世等,但他从未对人生失去信心,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祥子形象的主题意义祥子这个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以祥子的形象揭示出一个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生困境,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深层次矛盾。
祥子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克服生活的重重困难,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尊严,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强大的生命力。
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深刻体验到人性的伟大,也引发了对社会正义、人性尊严的思考。
综上所述,祥子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经历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矛盾。
他的形象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伟大,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人们需要像祥子一样,在生活的苦难中坚韧、不屈、自强不息,一步步地追求美好的未来。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性格悲剧及其原因探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性格悲剧及其原因探析祥子是鲁迅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他的性格可以说具有较强的悲剧色彩。
那么,祥子性格的悲剧性及其原因是什么呢?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此展开探析。
首先,祥子的性格使他天生具有悲剧因素。
他出身贫寒,从小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缺乏教育,对于生活充满了无奈和无助。
他赤手空拳,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困境。
他的性格中有着倔强的坚持和乐观的向上,但这并不能改变他的贫困和不幸。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是个永远不被理解和展望的人,这种命运的不公使他一次次地沦为社会的边缘人。
其次,祥子性格的悲剧性也与他在生活中的遭遇紧密相关。
他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他都需要依赖别人来生存。
然而,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被利用、被欺骗和被背叛。
在他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时,他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他交付了自己的一生和尊严,却只收获了一次次的伤害和失败。
他原本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性格逐渐被时代的浪潮所冲击,最终堕落为一个为了生活而卑微的小人物。
最后,祥子性格的悲剧性还在于他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失望。
他在不断的被打击和伤害中渐渐失去了对于人性的信任。
他看到了人们冷漠无情、唯利是图的一面,他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无情和对于弱者的欺压。
这使他对于人性的黑暗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他原本善良、坚强的性格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愤怒、痛苦和绝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老舍先生于1935年写出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这部小说同后来的《四世同堂》一起奠定了老舍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地位。
《骆驼祥子》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个体劳动者的悲苦命运及其精神面貌。
祥子作为人力车夫代表了社会最低层的劳动者的形象。
小说通过祥子由精进向上到不甘失败,最后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描述他的不幸遭遇。
祥子最初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来到北平,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默默地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后来,他连遭厄运,命运的安排让他的追求变得不可得。
当妻子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不得不再一次卖车,想到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终于不堪一击,渐渐颓废,慢慢沉沦。
当祥子内心的善良、执着已荡然无存后,随之而来的野性、兽性、恶性开始发作,他吃喝嫖赌,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他的性格被残酷的现实扭曲了、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奋斗者彻底地沉沦了。
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
①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就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
老舍先生把小说中的典型人物祥子刻画得栩栩如生,勾勒得精工雕琢,入木三分。
勤劳、朴实、忠厚、善良,注重信用,讲义气,有着小生产者所共同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在祥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同时在他身上的那种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盲目性和狭隘眼光也能看出,并决定着他必将一步步走向毁灭。
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
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他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就像一棵从乡野的泥土中生长起来的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都体现在他身上。
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18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②,是个破产的农村青年,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并立志要买一辆车自己拉,因为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
”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
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老舍先生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
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虽然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却是车上的曹先生。
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
祥子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的一面跃然纸上。
同时小说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他对备受生活折磨的小福子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和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
小说通过这些显示出了祥子的美好心灵。
祥子还具备了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反抗的性格。
祥子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也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更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这些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
祥子平常看似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反抗性格也有所体现。
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以及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
(二)、不甘失败的祥子1、买车三部曲祥子总共买了三次车。
第一次买车之后,他跑得更快了,他觉得不快跑会对不起别人。
对谣言,他不信,并不因为谣言而偷懒。
他比别的车夫胆大,人家不敢去的他敢去,可有一天,还是出了事了:他把车拉到西城,结果连人带车被大兵抓去了,不要说车子了,就连命也差一点丢了,他恨透了那些大兵。
他的美梦第一次破碎了。
可命运就是这样,你越是挣扎,它越会捉弄你。
当祥子费尽了周折,好不容易逃出了虎口,并顺手牵了三头骆驼,卖了35块大洋,重新回到了人和厂准备重新开始时,却被虎妞缠上。
为了躲避虎妞,祥子又不得不离开了人和厂,到曹宅拉包月,结果在祭灶那天晚上,他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途中又被一个反动政府侦探给盯上,当他回到曹宅,即将按门铃时,被孙侦探逮个正着,敲去了他辛苦挣来的钱。
就这样预备第二次买车的几十元又打了水漂,他又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他最终无法摆脱虎妞对他的纠缠,最后不得不捏着鼻子吃棵葱和虎妞结了婚。
婚后他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第三辆车,可不久虎妞死了,又因葬妻而不得不卖掉第三辆车。
就这样买了三辆车又卖了三辆车,最终手里一辆也没有,仍旧是两手空空。
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仍不甘心失败。
小福子的出现让他又一次看到了生活的一线希望。
一次次希望,却又一次次失望,可这足以让祥子对生活充满了勇气与动力。
2、爱情两部曲祥子逃出兵营后,被虎妞设计骗婚:虎妞热情地邀祥子喝酒,祥子盛情难却,经不得一劝再劝,多喝了几盅酒。
在酒精的强烈作用下,祥子只觉得“她的脸是离他那么近,她的衣裳是那么干净光滑,她的嘴唇是那么红,都使他觉到一种刺激。
”③就这样,不知怎地,半推半就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
起先虎妞嫌他臭,不肯让祥子去拉车,不愿“一辈子做车夫的老婆”,但经不起祥子的一再请求,而且她刚跟老头子闹翻,没法和老头子说让他培养祥子做接班人的事,无耐只好暂且让祥子拉车赚钱,于是先是买了一辆车叫祥子拉着。
但他并不甘愿做虎妞的奴隶,不肯听从虎妞的摆布,他只是想做个自食其力的车夫。
后来虎妞怀了祥子的孩子,也因此助长了她好吃懒做的习性。
由于年龄过大,加上营养过剩且欠缺科学搭配,又不运动,导致胎儿过大,所以孩子出生时太大,造成难产,折腾了两三天,可是老天不睁眼,孩子非但没保住,而且连虎妞也搭上了。
就这样,虎妞走了,还有那个未曾出生的唯一能够成为祥子希望的孩子匆匆地走了。
如果说拥有车是当初祥子的梦想的话,这个梦想已经破灭。
丧妻又丧子的痛苦,对祥子是个打击,可祥子没有被击倒。
虎妞死后,祥子卖掉车子办完了虎妞的丧事,打算搬出这个让他倒霉的大杂院。
但此时,令祥子深深爱着的小福子向他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
这使得祥子又有了希望,可天不遂人愿,小福子的父亲因苦于生计,把她卖到了妓院,小福子上吊了。
就这样祥子的最后一丝希望也随着小福子的死去而破灭了。
无数次的打击,让他走投无路,没有丝毫“生”的希望,慢慢地祥子开始沉沦堕落了。
(三)祥子的自私、堕落及其毁灭。
曾经像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
他几乎遇到什么事都会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他没有地方去诉说委屈。
这不只是因为他是个劳动者,问题的关键在于祥子虽然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但是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所以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
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愿望始终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
老舍先生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
残酷的社会现实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曾经“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
正如老舍先生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的自甘堕落,不仅在于外在的社会压迫,还在于祥子内在的自渎心理。
这正是老舍先生的过人之处他把祥子的命运悲剧进行了沉痛的批判,更对罪恶旧社会提出了悲愤的控诉。
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
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
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
二、悲剧的原因(一)悲剧的主观原因。
小市民的狭隘观念和个人奋斗方式,是使祥子陷于悲剧深渊的主观原因,他难以看清当时杜会的本质,更难以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
最初他认为,只要自己省吃俭用,只是时间的问题,是能达到的,绝不是梦想!但在那个社会中,这种生活理想是非常短视的。
他同其他车夫一样单枪匹马去奋斗,然而,个人奋斗根本不是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摆脱困境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个人生活理想与现实社会世界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他最终一步步走进堕落的深渊。
(二)悲剧的客观原因。
1、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祥子的愿望,就是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这正像农民梦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一样,这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
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曲,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
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
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截然不同,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尖锐的冲突。
他们的婚姻没有爱情,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清是一种灾难。
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无产者穷汉的悲剧。
三、悲剧的意义祥子悲剧性格的典型意义,在于揭露和控诉了黑暗、冷酷、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对劳动者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
骆驼祥子的一生,是肉体与精神被万恶的旧社会咀嚼吞噬的一生。
老舍先生从祥子的被毁灭,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统治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对此,老舍先生有充分的创作自觉性。
他说:“我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浮现在衣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车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和生命上的根据。
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个劳苦社会。
”祥子的作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简单善良的愿望的破灭,是有社会原因的。
农村地主阶级的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祥子被迫来到城里后仍然逃脱不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刘四爷剥削祥子,大兵祸害祥子,侦探抢劫祥子,杨家驱使祥子,夏家侮辱祥子,陈二奶奶愚弄祥子。
不管祥子多么刻苦耐劳,多么忍辱负重,多么拼命挣扎,多么能干要强,到头来也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