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的多重悲剧分析

合集下载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

作品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

它通过洋车夫祥子买车丢车,攒钱丢钱,劳苦终生,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城市下层贫民由“人”蜕化为“兽”的过程。

一、命运“三起三落”,从进取向上、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祥子是个悲剧形象小说的主人翁祥子,是个来自农村破了产的青年农民。

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各种自然灾害肆行,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样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祥子本来是个有着美好生活理想和善良、忠厚、勤劳美德的劳动者。

作品描写祥子是有内秀的人,在他健康、沉默的外表下,藏着极其美好的内心,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他脸上的精神”,“只要他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辟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他相信靠自己力气生活,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

他认为“用力拉车挣碗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为此,他需要有—辆车。

为了买车,他“风里雨里咬牙,饭里茶里自苦”,生了病也舍不得拿钱买药治,顽强地与生活搏斗。

同时他还有劳动者守信、善良和同情的美好品德。

祥子在曹宅拉车,不小心跌伤了曹先生,撞坏了车把。

便主动提出不要工钱,祥子作为劳动者有极强的责任感。

祥子有着善良的人性,车夫老马在风雪的夜晚拉车因又冷又饿而晕倒在地,祥子立即买上十个肉包子,送给他们祖孙二人充饥。

他自幼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无论走到哪儿都闲不住。

住在刘四的车厂子里时,“把汗—落下去,他就找点事情干,他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指,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深入地探讨了祥子的人生悲剧。

祥子,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贫穷的农民,他的人生充满了挫折和失落。

他的悲剧不仅在于物质生活的匮乏,更在于精神世界的痛苦。

祥子的悲剧首先源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在旧中国,农民的生活处境极为艰难,他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灾害,还要承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

在这样的背景下,祥子的努力和奋斗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尽管他拼尽全力,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的束缚,这使得他的生活充满了无尽的悲哀。

祥子的性格也增添了他的悲剧色彩。

他固执、朴实,坚持自己的原则,但这也使他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他对于自己的梦想过于执着,以至于忽视了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的变化。

这使得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最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情打击。

祥子的悲剧还表现在他的个人情感生活上。

他深爱着小福子,但小福子的离去和他的生活困境使他无法拥有自己的家庭和爱情。

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孤独和失落,这种情感上的痛苦远超过了他物质上的匮乏。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的人生悲剧,展示了旧中国农民生活的悲惨境遇,同时也表现出了人性的伟大和尊严。

祥子的悲剧是对于旧社会的控诉,也是对于人性的深刻反思。

我们应该同情祥子,更应该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祥子的人生悲剧提醒我们,改变命运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努力和行动。

祥子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面对困境和挫折,我们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然而,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学会适应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骆驼祥子》也教育我们要珍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尽管祥子生活在贫困之中,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他在困境中保持了诚实和善良的品质,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这是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的必要条件。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冲突及其思想意义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冲突及其思想意义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冲突及其思想意义
《骆驼祥子》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普通
百姓的苦难,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人们进步的思想。

从悲剧冲突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骆家的悲剧故事。

无奈的
社会阶级,贫穷的物质环境,古老的习俗与封建权威的挟制,让骆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悲惨。

突如其来的穷困,骆家人怎么也无法挽回,于是骆驼祥子只能被父亲逼迫,弃家出走;老骆因为无助,最终离开了家门,把妻子丢下,拿了骆驼和财物,带着孤子出走,离开老家。

虽然生活非常潦倒,但朴素勤劳的老骆没有放弃,他一个又一个地寻求帮助,尽量帮助祥子有充足的消费,也在社会各界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最终,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祥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学完书,取得优异的成绩,以雄心壮志的身份返回家乡。

思想意义上,小说表达的是,以勤劳和恒心拼搏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的思想。

它唤起人们对
一个更加公正友善的社会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勤劳拼搏,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的追求,鼓舞
人们要改变自己现状,不被贫困牢牢束缚,而是勇敢奋斗,维护自己的权利。

总之,《骆驼祥子》描述的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悲惨,可以从悲剧冲突的角度和思想的意义上来看,这部小说无疑留给了我个深刻的感受。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祥子为主人公,通过展现祥子一生中的苦难和悲剧,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现实困境,悲切地呈现了一个个普通人物的命运悲剧。

在小说中,祥子的人生悲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生活困境、自身劣根性、无法实现的理想以及精神压抑。

祥子的生活困境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祥子从小贫困,生活在农村,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来到城市,面对着无尽的压力和困难。

他靠着拉人力车为生,艰苦辛苦地努力工作,却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境地。

他所获得的报酬常常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生活中充斥着饥饿和寒冷。

而且他的努力和付出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回报,他常常被人欺骗和剥削,人生处处遭受不公平的对待。

这种生活的困境使得祥子的人生不断陷入悲剧的深渊。

祥子自身的劣根性也使得他陷入人生悲剧。

祥子天性顽强,却缺乏善良的道德品质,他懂得以权谋私利,通过欺骗和偷窃来获取利益,这种劣根性使他失去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成为社会底层的人。

他缺乏正直和坚守原则的品质,虽然时常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却往往以错误的方法去进行,导致自己不断陷入困境。

他的劣根性与社会的压力相互作用,进一步加深了他人生的悲剧。

祥子无法实现的理想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因素之一。

祥子一直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奋发努力地想要赚更多的钱,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但他的梦想却一次次被现实打破。

他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的所作所为常常被欺骗和漠视。

他所追求的物质和社会地位难以达到,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逃离贫困的命运,这种无法实现的理想让他感到挫败和绝望,使得他的人生越来越趋向悲剧。

祥子内心的精神压抑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原因。

祥子生活在一个物质欠发达又缺少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中,他每天面对的是压力、欺骗和无尽的辛劳,这种压力和痛苦使得他的内心变得封闭和愤怒。

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失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最终爆发出来,他变得冷漠、疏离、愤世嫉俗,他的人性逐渐被社会的冷漠和残酷给剥夺殆尽。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三起三落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三起三落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三起三落【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北京城中一个顽强的“骆驼”人物——祥子的命运起伏。

祥子性格坚毅、勤劳,努力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他先是靠着劳作立业,然后靠买骆驼翻身,最终走上了经商致富之路。

爱情的悲剧和意外的打击让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通过分析祥子的三次起点和落点,我们可以看到他命运的曲折和挣扎。

作品呈现出了老北京的生活画面,也揭示了生存环境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祥子的命运轨迹反映出了社会变革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同时也呼应了作品中所揭示的对贫苦人民命运的关怀和思考。

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作品所蕴含的主题和寓意。

【关键词】《骆驼祥子》、祥子、三起三落、背景介绍、性格特点、梦想、家庭、买骆驼、经商、爱情悲剧、破灭、悲剧结局、命运轨迹、主题、寓意、总结、探讨。

1. 引言1.1 介绍《骆驼祥子》的背景《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鲁迅创作于20世纪初。

小说以北京城市生活为背景,通过描写骆驼祥子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生活和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

小说被誉为揭露封建社会黑暗面的杰作,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骆驼祥子》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早期的北京,这个时期正值民国初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农民工,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说以祥子为主角,通过他的命运起落,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不公,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们的生存困境。

《骆驼祥子》所描绘的背景是中国20世纪初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写照,通过祥子这一形象塑造,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封建社会中的坎坷命运,引起了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1.2 阐述祥子的性格特点祥子是《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的人物。

他从小就在困苦的环境中长大,这使他变得顽强和勇敢。

在生活中遭遇困难和挫折时,祥子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定地努力拼搏。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1000字《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满怀着对幸福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期许的年轻人,却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在小说中,祥子的悲剧原因有相对较多的解释,本文将从祥子自身的性格、社会的沉重压迫以及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来浅析其悲剧原因。

一、祥子自身心理性格的缺陷祥子的成长环境极其恶劣,在家中也饱受家庭暴力的折磨。

这使得他从小就感同身受地体会了生活的残酷和不幸,从而形成了自暴自弃、失去自信心、毫无希望等心理缺陷。

这些心理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个性和行为,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无法摆脱的阴影。

其次,祥子在情感表达和处理中不懈缺失。

他的内心极其孤独,并没有找到可以倾诉的人,只能孤独地承受生活的压力。

他的感情只存在于自身的自闭和不堪回首的回忆之中,无法从现实中找到安静和宁静的角落。

这些心理缺陷加上环境问题,使得祥子的个性变得孤僻而情绪化,情感表达也变得不可控。

二、社会环境的沉重压迫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揭示出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底层群体面对的苦难,这也给了祥子极大的压力。

祥子被社会强制性地认定为社会的底层群体,受到了社会角色的约束和社会压力的围追堵截,只能选择压抑自身内心的疼痛和压力,而最终选择了性为卖身的出路。

三、祥子生活环境的欠缺小说中的祥子无所不用其极地努力生存,但生活和环境的困境却让他力不从心。

在古老的胡同里漫无目的地闲逛,没有学习、没有书本,没有安宁的寓所,让他只能在艰难的生存状态中苟延残喘。

这种生活作为一种绝境下的放弃,让祥子对生命的精神支撑变得虚弱和不堪。

以上是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或许都是鲁迅先生探讨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也正因为祥子这种类型的人物不是孤例,而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对祥子的深情关爱和深刻思考。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简析“骆驼祥子”的悲剧色彩论文摘要:在老舍笔下除了老派、新派与理想市民几种形象系列,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而且占有显著的位置。

作者在刻画这一系列形象的时候,多数都突显出一定的形象色彩,而《骆驼祥子》则是充满着浓郁的悲剧性的作品,成为老舍创作中的一座高峰。

本文从四个大方面阐述了祥子形象的悲剧性,从更深的层次分析了祥子的悲剧命运:一、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车夫生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基了主题的悲剧色彩;二、通过描写用普通人的生活历程,突出了悲剧的典型性和社会性;三、通过对祥子性格弱点的真实写照,营造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四、主人公的悲剧和作者悲剧情绪的完美融合,描绘出感人悲剧色彩。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命运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它的悲剧性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每一个悲剧性结局,读者都为之激动、不平。

小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使处境与之相似的人们不由得严肃地展望自己的前途,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

五十年代初有个外国人在一篇评论老舍的文章中,谈到自己读了《骆驼祥子》以后,有很长一段时期一直不忍心乘坐在旧中国街头到处都是的人力车①。

作品中一个人力车夫的不幸遭遇,竟然唤起了处境完全不同的人们对于实际生活中所有的人力车夫,也都怀有人道主义的同情。

这些,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吸引或者思想触动,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通向现实的反思。

这样的力量和效果,也并非别的什么,而是第一个给悲剧作出理论概括的古希腊哲人早就指出过的,为悲剧特有的美感内涵和作用——通过“激起怜悯与恐惧”陶冶和启迪人们②。

而《骆驼祥子》正是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一、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车夫生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基了主题的悲剧色彩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一场社会悲剧。

他谈这部小说创作源于他与朋友闲谈。

他说:“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

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北京人骆驼祥子的命运,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社会底层人士在残酷现实中的挣扎和悲剧。

祥子是一个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的年轻人,然而最终他还是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本文将从祥子自身的劣势、社会环境的限制以及道德困境三个方面对其悲剧原因进行浅析。

首先,祥子自身的劣势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祥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缺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文化水平低、经济能力有限。

他从小就被环境所迫,不得不与贫困搏斗。

他虽然努力奋斗,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束缚。

他被迫沦为社会底层的马夫和环卫工人,压力和剥削让他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学习、成长。

他努力赚钱,却总是被剥夺,就像一个草履腾挪的骆驼,永远无法驰骋自由之地。

其次,社会环境的限制也是祥子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社会,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社会转型时期,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风气的浮躁和道德的沦丧。

在这个崇尚金钱和权力的社会中,穷人如祥子往往只能被剥削和压迫。

他们被迫选择不可取的手段去赚钱并追求一些短暂的欢愉,而这些行为又让他们陷入更加恶劣的境地。

社会的冷漠和矛盾加重了祥子的困境,使他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和幸福。

最后,祥子面临的道德困境也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之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祥子不得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原则去追求生存和成功。

他通过欺诈和犯罪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这些行为最终使他陷入绝境。

他追求金钱和地位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尊严和人性的底线。

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宏伟理想时,已经无力挽回。

综上所述,祥子的悲剧原因可以归结为他自身的劣势、社会环境的限制以及道德困境。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他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在那个时代,祥子虽然努力奋斗,但却无法逾越他在社会阶层和道德上的局限。

他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底层人士在物欲横流的背景下,无法实现自我的痛苦和无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祥子》多重悲剧分析——特定时代的人物多舛命运【摘要】:根据老舍的《骆驼祥子》,本文主要从文本出发,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祥子”,作为一个二十年代的北平车夫的生活经历。

在他经历的的生命、婚姻、事业中,分析他的悲剧性——一个有志青年的逐渐堕落。

其次,分析除小说主人公以外的——虎妞、刘四爷、小福子等人,他们在北平的生活经历以及最后的命运结局,展示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悲剧色彩,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借此,揭示二十年代的北平社会中底层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状况,甚至是,当时整个中国的下层人民,一种受压迫、受欺压、受排挤、受歧视的生活状态。

最后,让人们看到中国当时的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无奈,以致最后无路可走时堕落的辛酸。

以警醒现在的世人,让人们对人生和信念有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悲剧命运生活经历祥子【正文】:《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祥子——一个北平车夫,从对生活充满希望与向往到最后堕落随大流的一个过程。

亦是祥子作为一个农村来的有志青年在城市中受到来自生活、婚姻、事业,以及周围的人的压力与影响,最后被同化为一个吃、喝、嫖、赌都行的车夫的一个过程。

从中展示给人们的是二十年代的北平劳动人民的不幸与悲剧,也是整个北平,甚至是整个中国劳动人民的不幸,是当时社会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一个缩影。

一、小说主人公“祥子”的“三起三落”——事业、爱情、婚姻的多重悲剧《骆驼祥子》中的祥子,18岁的时候父母去世,只身来到北平,想要在北平开始自己新的生活,找到一个谋求生计的道路。

在北平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之后,选择了把车夫作为自己的一个终身事业,打算一直坚持这份事业,并把做一个好车夫,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与奋斗目标。

祥子认为只要是为了买车就可以牺牲一切,可以牺牲自己的时间,牺牲自己的体力,可以在风中、在雨中,马不停蹄的工作。

始终把买车看作是一项无比神圣的事业,祥子在风雨之中劳碌奔波了三年之后,终于存够了钱,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这车在祥子的眼中是显得那么的可爱,此时的生活给祥子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

祥子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认为凭自己这样一个壮实、高大、身体顶棒儿的年轻人,一定能在北平很好、很安稳的生活下去。

但是,命运总是在人们出其不意的时候改变,给人们带来无比的震撼与折磨。

就在祥子精神奕奕,快活的拉着车的时候,却因为他无心的超小道被大兵给抓了去。

在当时的北平,军阀混战,到处都有关于战争的留言,祥子只是时运不济的被拉了去。

这一事件不仅让祥子丢掉了自己心爱的车,还让自己在战乱中受尽苦楚。

在部队中为大兵们打理各种各样的小事,并且得不到“人”的对待。

祥子再一次的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未来失去了希望。

当有一天,他看见军营中同样作为俘虏的骆驼时,此时,一种恍然大悟重新点燃了祥子生的希望。

祥子趁大兵们打仗之时,混在骆驼群中,逃出了军营,而且还顺便牵了三匹骆驼。

祥子以为这些骆驼可以卖一个好价钱,供自己重新买一辆车,重新开始车夫的生活。

但是,他的骆驼并没有卖到一个好的价钱,反而只换到了三十几块钱,这些显然是不够祥子的买车的。

祥子只好另想出路——回到之前工作过的仁和车厂为刘四爷拉车,并把自己仅有的三十几块钱交给刘四爷,让刘四爷替自己保管着,等到有一天买车好用。

祥子的这一起一落虽然给祥子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是却没有让祥子对生活彻底的失望,祥子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最初的梦想,并且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祥子回到仁和车厂之后,并没有自己心中所想的那么顺利——只要好好的拉车、存钱、买车,这么简单的生活。

在回到仁和车厂之初,祥子拉过散座也拉过包月,但是包月的人家是一个不拿下人当人看的人家,在张家的下人都是奴才是下贱之人,没有一点的地位与尊严可言的。

祥子在张家受尽了委屈,终于决定离开张家。

此时的祥子对生活、对梦想萌生了动摇的念头,这一点点的动摇让祥子沾染了自己以前从来都不碰的东西——酒。

当祥子带着酒意回到仁和车厂时,觉得自己的委屈无处发泄,想要找个人诉说自己心中的痛苦与不快。

此时,虎妞恰当的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并主动的要求祥子进她的屋,跟她说说心中的委屈,祥子趁着自己的酒意答应了虎妞的要求。

但就是这一点小小的动摇却给祥子的婚姻与爱情埋下了潜在的悲剧因素。

祥子在这个酒醉的晚上与虎妞有了亲密的关系,祥子发现虎妞并不是第一次,这与自己的理想是相悖的。

祥子的理想是娶一个清清白白的姑娘,要是一个与自己一样老实厚道有上进心的女子。

并不是像虎妞这样的一个,年纪比自己大,有着男子一般的气质的老女人。

这让祥子对生活又有了新的发现,觉得就算是自己娶了虎妞,也许好歹能有自己的车可以拉,只要有了自己的车,其它的一切对自己来说都不重要。

拉车是祥子对生活的信仰,只要能够拉上车,祥子就还是祥子,就还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个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隶与阶下囚。

祥子抱着这样的想法,心怀忐忑的过着,突然有一天遇到了自己以前工作过的一个人家——曹老板。

曹老板的出现给祥子带来了人生中的又一高潮,曹先生是一个有学识的读书人,自然家中也是很干净整洁的。

能够在这样有儒雅气质的人家里拉包月,对于一个平常的车夫来说无疑是幸福的。

祥子又拉上了包月,此时似乎过去的那些不痛快与心酸都已不在,心中想的,脑中想的,全是存钱、买车。

祥子买了一个闷葫芦开始自己的计划,一点一点的存钱,打算加上在刘四爷手中的钱一起去买车。

正当祥子忘却那些生活中的烦劳与幸苦之时,就像是命运的故意捉弄一般,虎妞突然出现在祥子的面前,告诉祥子她怀了祥子的孩子并要求娶她为妻。

祥子觉得这是虎妞的威胁,那晚发生的事亦是虎妞的诱拐,自己像是中了虎妞的诡计般无奈与无助。

祥子此时觉得委屈,可是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这时孙探长这个人物的出现,正好让祥子省去了那些对生活疑虑的考虑。

曹先生因为自己学生的诬陷,陷入了危险之中,被孙探长盯上了,只好出逃到自己的好友左先生家里,曹先生让祥子自己小心,不要被孙探长找上麻烦。

可是,就像是命运的故意捉弄一般,孙探长不仅没收了祥子的车,连祥子积蓄也被孙探长拿走了。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社会之中,像孙探长这样收刮人民的长官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了,遇上了也只能自认倒霉罢了,劳动人民的反抗在二十年代战乱的北平是不痛不痒的。

祥子的这一遭遇又让祥子一贫如洗,祥子只好抱着消极的想法又一次的回到了仁和车厂。

祥子的这一起一落深深的打击了祥子对生活的信心,促进了祥子这个有志青年在北平的堕落与毁灭。

祥子回到仁和车厂,遇上刘四爷的七十大寿,虎妞想要趁父亲的生日,让父亲同意自己与祥子的婚事的,但是刘四爷是断然不同意她们的。

刘四爷作为一个有钱人家是看不起祥子这样的一个拉车的傻大个的,认为是祥子占了多大的便宜。

可是虎妞的坚持最后惹怒了刘四爷,父女俩最后以断绝关系换得了祥子与虎妞的结合。

祥子与虎妞的结合,让祥子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用祥子的话来说就是“有了家”,虽然这个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家,但是好歹有了妻子,有了自己的房子。

祥子与虎妞结婚后,并不如当初想的那么顺利,虎妞反对祥子拉车,祥子因此而痛苦;祥子不是一个有钱人,而且虎妞与父亲的关系也不可能在复原,祥子又热衷于拉车,不能照顾自己,也不能给虎妞理想的物质生活,虎妞因此而郁闷后悔。

两人都痛苦委屈的生活着,虽然最后祥子也是拉上了自己的车,这是他作为一个劳动者的必然,虎妞也找到了自己的同伴——小福子,他们两人像是凑合着过着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

当虎妞真的怀孕后,祥子似乎又一次真的感觉到了生活的希望,觉得自己有了儿子,后继有人了。

这时的祥子对生活怀着的是一种满意,但是虎妞最后却因难产而死。

虎妞的死对祥子的命运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祥子为给虎妞办理后事,卖掉了自己的车,最后花光了所有的钱。

祥子的这段婚姻最后让自己又变得一贫如洗,这不得不说祥子的婚姻是悲剧的,带给他的并没有什么幸福,娶的是自己不喜欢的女子,拉的不是自己买的车,最后以为会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时,孩子也没能顺利的来到人世。

这样的悲剧遭遇让祥子真的堕落了,曾经那个不沾烟酒,厌恶烟酒的祥子学会了吃喝嫖赌,任凭自己一天天的堕落、消沉,身体也变得消瘦不堪。

不再是那个积极、有上进心、身体倍儿棒的祥子。

此时的祥子已经堕落得,当曹先生再次看见他的时候已经不确定这就是当年那个傻大个儿。

即使祥子已经是这样堕落的生活着,他也许仍然还有那么一点生的希望。

当曹先生再一次出现,想喊祥子再回他那儿拉包月的时候,祥子是无比欣喜的。

祥子向曹先生诉说了自己的一切委屈与心酸,以及自己认为爱着的女子小福子的故事。

曹先生对祥子的理解,让祥子重新感到了一种火苗在自己的心中点燃了对生活的信心。

但是当祥子回到大杂院时,小福子已不在了,当祥子打听到小福子的所在地,并欣喜的敢去找小福子,想要与她开始新的生活时,得到的却是小福子已死的消息。

这样的结局给了祥子致命的一击,让曾经坚实的祥子再也没有了生存的信念与对生活的信心,在此时祥子的事业、婚姻、爱情一一的破灭。

祥子的事业、婚姻、爱情的悲剧结局不仅是让祥子从一个有上进心的有志青年变为一个堕落消沉的邋遢之人,它同时也反映出在旧中国,没有地位的劳动人民是没有生活的主动权的,即使努力的生活最后也免不了悲剧的结局,让现在的人们看到那个社会吃人的本质与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和悲哀。

二、虎妞、刘四爷、小福子等人的悲剧——特定时代人们命运的缩影虎妞、刘四爷、小福子在二十年代的北平有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命运、结局,但是都反映除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模式与生存的状态——利己。

虎妞是刘四爷的女儿,本来过着自己正常的生活,每天帮助父亲打理车厂,有好吃好穿。

不用考虑生活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压力,周围的人也对她很敬畏,本可以这样安逸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她在《骆驼祥子》中开始是一个压迫他人的角色,是车厂老板的女儿,车厂的车夫都在她的管制之下。

长得虎背熊腰的,完全具有一个男子的特质,毫无女性特征——是一个粗鲁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在旧中国农村的劳动妇女本应该在家好好的养儿育女、农忙耕作的,但是虎妞是城市中的女人,而且还有一个有钱有势的父亲。

这样虎妞养成了一种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习性,这也是当时很多妇女的习性。

虎妞在遇到祥子之后,觉得祥子是一个勤快踏实的年轻人,于是对祥子产生了爱慕之情,抑或是作为一个老女人对情欲的追求。

让虎妞萌生了想要嫁给祥子的想法。

最后虎妞是如愿的嫁给了祥子,但是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祥子与虎妞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祥子的想法充满了一个乡下农民的质朴与坚硬,虎妞的想法充满的是城市的私利与浮夸。

二人想法的差异让他们彼此折磨着,好不容易有了孩子最为两人的一个缓冲剂,最后孩子却因虎妞好逸恶劳的习性而夭折。

孩子的夭折导致了虎妞的去世,也标志着虎妞命运的终结。

虎妞这种死亡的命运,预示着在旧中国,好逸恶劳的女子是不能生存的,没有文化与知识的劳动人民,想要在这个时代生存,就必须靠自己的双手与努力,通过辛勤的劳作才能在这歌残酷的吃人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