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鲁迅的小说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小说以祥子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悲剧。
祥子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他从小就在贫困中长大,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却因为自己的努力与命运的无情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祥子的贫穷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
小说中描写祥子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因贫困而早逝,祥子也是在贫困中长大。
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他的命运似乎注定了要与贫困为伴。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贫困是一个普通人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也成为了祥子一生的挣扎和痛苦的根源。
祥子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原因之一。
祥子是一个寻常的人,他并不十分聪明,也缺乏教育,因此在社会上并没有太多的竞争力,他很难获得较好的工作和收入。
而且,他的性格也十分倔强,傲慢和自负。
在小说中,祥子在遭受各种挫折时并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他常常表现出非常激烈的情绪,甚至会因此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这种性格特点使得祥子在生活中更加难以融入,也更加难以应对一些挑战和困难,导致了他人生的不幸。
社会环境也是导致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之一。
小说中描写的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社会充满了贫困和黑暗,社会的道德风气不正,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难以解脱。
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一个普通人要想摆脱贫穷和痛苦,实属不易。
祥子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本身就是个“骆驼”,背负着重重的压力和困难,很难摆脱这样的命运。
祥子的爱情悲剧也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原因之一。
小说中描写祥子与梦儿之间的爱情,这段爱情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
梦儿是一个卖淫女,她在祥子遭受磨难和挫折时,经常给予他关怀和支持。
而祥子对梦儿也是一片真心,他不顾一切地想要给梦儿一个美好的未来。
当祥子为了赚钱、买车等荣华富贵而刻苦奋斗时,梦儿却又成为了他失去的原因。
在祥子追逐物质的过程中,梦儿的离去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也使得他的人生陷入更加深重的悲剧之中。
祥子的人生悲剧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包括他自身的贫穷、性格、社会环境和爱情悲剧等。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祥子为主人公,通过展现祥子一生中的苦难和悲剧,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现实困境,悲切地呈现了一个个普通人物的命运悲剧。
在小说中,祥子的人生悲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生活困境、自身劣根性、无法实现的理想以及精神压抑。
祥子的生活困境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祥子从小贫困,生活在农村,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来到城市,面对着无尽的压力和困难。
他靠着拉人力车为生,艰苦辛苦地努力工作,却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境地。
他所获得的报酬常常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生活中充斥着饥饿和寒冷。
而且他的努力和付出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回报,他常常被人欺骗和剥削,人生处处遭受不公平的对待。
这种生活的困境使得祥子的人生不断陷入悲剧的深渊。
祥子自身的劣根性也使得他陷入人生悲剧。
祥子天性顽强,却缺乏善良的道德品质,他懂得以权谋私利,通过欺骗和偷窃来获取利益,这种劣根性使他失去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成为社会底层的人。
他缺乏正直和坚守原则的品质,虽然时常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却往往以错误的方法去进行,导致自己不断陷入困境。
他的劣根性与社会的压力相互作用,进一步加深了他人生的悲剧。
祥子无法实现的理想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因素之一。
祥子一直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奋发努力地想要赚更多的钱,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但他的梦想却一次次被现实打破。
他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的所作所为常常被欺骗和漠视。
他所追求的物质和社会地位难以达到,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逃离贫困的命运,这种无法实现的理想让他感到挫败和绝望,使得他的人生越来越趋向悲剧。
祥子内心的精神压抑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原因。
祥子生活在一个物质欠发达又缺少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中,他每天面对的是压力、欺骗和无尽的辛劳,这种压力和痛苦使得他的内心变得封闭和愤怒。
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失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最终爆发出来,他变得冷漠、疏离、愤世嫉俗,他的人性逐渐被社会的冷漠和残酷给剥夺殆尽。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1000字《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满怀着对幸福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期许的年轻人,却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在小说中,祥子的悲剧原因有相对较多的解释,本文将从祥子自身的性格、社会的沉重压迫以及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来浅析其悲剧原因。
一、祥子自身心理性格的缺陷祥子的成长环境极其恶劣,在家中也饱受家庭暴力的折磨。
这使得他从小就感同身受地体会了生活的残酷和不幸,从而形成了自暴自弃、失去自信心、毫无希望等心理缺陷。
这些心理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个性和行为,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无法摆脱的阴影。
其次,祥子在情感表达和处理中不懈缺失。
他的内心极其孤独,并没有找到可以倾诉的人,只能孤独地承受生活的压力。
他的感情只存在于自身的自闭和不堪回首的回忆之中,无法从现实中找到安静和宁静的角落。
这些心理缺陷加上环境问题,使得祥子的个性变得孤僻而情绪化,情感表达也变得不可控。
二、社会环境的沉重压迫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揭示出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底层群体面对的苦难,这也给了祥子极大的压力。
祥子被社会强制性地认定为社会的底层群体,受到了社会角色的约束和社会压力的围追堵截,只能选择压抑自身内心的疼痛和压力,而最终选择了性为卖身的出路。
三、祥子生活环境的欠缺小说中的祥子无所不用其极地努力生存,但生活和环境的困境却让他力不从心。
在古老的胡同里漫无目的地闲逛,没有学习、没有书本,没有安宁的寓所,让他只能在艰难的生存状态中苟延残喘。
这种生活作为一种绝境下的放弃,让祥子对生命的精神支撑变得虚弱和不堪。
以上是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或许都是鲁迅先生探讨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也正因为祥子这种类型的人物不是孤例,而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对祥子的深情关爱和深刻思考。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北京人骆驼祥子的命运,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社会底层人士在残酷现实中的挣扎和悲剧。
祥子是一个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的年轻人,然而最终他还是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本文将从祥子自身的劣势、社会环境的限制以及道德困境三个方面对其悲剧原因进行浅析。
首先,祥子自身的劣势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祥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缺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文化水平低、经济能力有限。
他从小就被环境所迫,不得不与贫困搏斗。
他虽然努力奋斗,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束缚。
他被迫沦为社会底层的马夫和环卫工人,压力和剥削让他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学习、成长。
他努力赚钱,却总是被剥夺,就像一个草履腾挪的骆驼,永远无法驰骋自由之地。
其次,社会环境的限制也是祥子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社会,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社会转型时期,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风气的浮躁和道德的沦丧。
在这个崇尚金钱和权力的社会中,穷人如祥子往往只能被剥削和压迫。
他们被迫选择不可取的手段去赚钱并追求一些短暂的欢愉,而这些行为又让他们陷入更加恶劣的境地。
社会的冷漠和矛盾加重了祥子的困境,使他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和幸福。
最后,祥子面临的道德困境也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之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祥子不得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原则去追求生存和成功。
他通过欺诈和犯罪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这些行为最终使他陷入绝境。
他追求金钱和地位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尊严和人性的底线。
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宏伟理想时,已经无力挽回。
综上所述,祥子的悲剧原因可以归结为他自身的劣势、社会环境的限制以及道德困境。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他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在那个时代,祥子虽然努力奋斗,但却无法逾越他在社会阶层和道德上的局限。
他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底层人士在物欲横流的背景下,无法实现自我的痛苦和无奈。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位勤劳、坚强、机
智的穷苦青年,他时刻面临着生活的磨难和人性的丑陋,最终走上了一条悲惨的道路。
本
文将从祥子的生命观、社会背景以及性格缺陷等方面,浅析其悲剧意义。
首先,祥子的生命观是封闭的。
他认为吃饱穿暖是生命的全部价值,只要自己有钱,
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种生命观让他无法抵御外界的诱惑,逐渐成为了一个出卖自己良心
和尊严的人。
他铤而走险,试图通过采取非法手段赚取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却最
终堕入犯罪的深渊。
在这个过程中,他失去了对自我的认同和尊严,变得越来越孤独和自闭。
其次,社会背景是祥子悲剧的诱因之一。
小说中描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的
社会风貌,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穷人和富人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贫富差距,
这种社会背景使祥子不得不通过非法手段来改善生活,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此外,祥子的性格缺陷也是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
他性格刚毅,善良勇敢,但也缺乏
自制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当他遇到挫折和困境时,他往往失去理智,做出冲动的事情。
这种性格导致他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往往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慢慢地走向了失败。
综上所述,祥子的悲剧意义在于小说通过他的遭遇告诉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
食的社会环境和人性的阴暗面会让某些人失去自己的尊严和人性,走向深渊。
祥子的悲剧
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控诉,更是对我们人类的警示。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
作品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
它通过洋车夫祥子买车丢车,攒钱丢钱,劳苦终生,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城市下层贫民由“人”蜕化为“兽”的过程。
一、命运“三起三落”,从进取向上、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祥子是个悲剧形象小说的主人翁祥子,是个来自农村破了产的青年农民。
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各种自然灾害肆行,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样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祥子本来是个有着美好生活理想和善良、忠厚、勤劳美德的劳动者。
作品描写祥子是有内秀的人,在他健康、沉默的外表下,藏着极其美好的内心,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他脸上的精神”,“只要他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辟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他相信靠自己力气生活,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
他认为“用力拉车挣碗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为此,他需要有—辆车。
为了买车,他“风里雨里咬牙,饭里茶里自苦”,生了病也舍不得拿钱买药治,顽强地与生活搏斗。
同时他还有劳动者守信、善良和同情的美好品德。
祥子在曹宅拉车,不小心跌伤了曹先生,撞坏了车把。
便主动提出不要工钱,祥子作为劳动者有极强的责任感。
祥子有着善良的人性,车夫老马在风雪的夜晚拉车因又冷又饿而晕倒在地,祥子立即买上十个肉包子,送给他们祖孙二人充饥。
他自幼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无论走到哪儿都闲不住。
住在刘四的车厂子里时,“把汗—落下去,他就找点事情干,他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指,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
浅议《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浅议《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它围绕着城市农民的悲剧命运而展开描写,在刻画城市贫民形象的作品时带有很浓的悲剧性。
祥子这一形象向人民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道路问题,显示了这部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斗争的艰巨和精神上的痛苦。
《骆驼祥子》悲剧性的揭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物安于命运安排的性格;社会的黑暗;婚姻的不幸。
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悲剧性一《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它围绕着城市农民的悲剧命运而展开描写,在刻画城市贫民形象的作品时带有很浓的悲剧性。
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是它较真实的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的行列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
①《骆驼祥子》写的是旧中国北平的一个外号叫“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农民,它保存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但他不愿意回到农村,渴望在城市创立新的生活。
他到了城市,选中拉车这种行业,把买上车做个独立劳动者,作为自己生活的目的,他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决定,这是他的平凡的志愿、也是他平凡的希望。
经过三年的奋斗,终于买上车,可是拉了半年车,车子被子人抢走了。
他重新积攒钱,可是车还没买上,积蓄也被人勒索去了,再买车没多久,又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卖掉车。
他的每一次灾难都有是沉重打击,使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对生活也产生了怀疑。
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够努力振作起来,开始新的奋斗,开始新的生活。
他以坚强的意志与生活展开了反复的斗争,显示出“骆驼”般坚韧的性格。
象祥子这样要强的人一生进行艰苦的挣扎,结果还是失败,也就更加有力的说明了他们卑贱的命运,并不是个人努力所能改变得了的。
在祥子的形象里,个性与共性,个人的特殊经历与大家的共同遭遇,都很好的统一在一起,使个人物具有较高的典型意义。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祥子这个老北京城里的贫苦人家出生的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沦为社会底层的悲剧人物。
祥子的命运可谓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典型悲剧,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磨难,最终以不幸的结局告终。
在小说中,祥子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环境的限制、性格的缺陷以及个人命运的悲剧。
祥子的悲剧源自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在旧北京的贫民窟里,祥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饱受贫困的困扰。
他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呵护,他从小就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大。
在那个时代,社会阶级固化,贫富之间的差距巨大,底层人民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祥子从小就注定了要承受社会环境的压迫和限制。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即便祥子努力工作,也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祥子的性格缺陷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祥子是一个性格倔强、自尊心强的人,他不愿向任何人低头。
在和豆腐店老板的斗争中,祥子因为自己的固执而失去了第一个奋斗的机会。
后来,他又因为与马妈的冲突,失去了第二个机会。
祥子的性格让他不能顺应他人,不能容忍他人的压迫和欺凌,因此他总是处于与他人对抗的状态,这使得他失去了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他有一颗柔软的心和善良的性情,也许他的人生会有不同的结果。
祥子的悲剧还在于他自身的命运。
在小说的结尾,祥子因为一次车祸而身受重伤,最终在医院里离世。
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挫折,却始终没有迎来自己命运的转机。
虽然他自强不息,不断地努力工作,但最终命运对他却一直并不眷顾。
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赢得尊严和幸福,但事与愿违,他最终也没能逃脱自己悲惨的命运。
祥子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从贫苦的生活中挣扎出来,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挫折,他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始终坚信自己能改变命运,然而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这也让我们不禁对生活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感到深深的唏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骆驼祥子”的悲剧色彩论文摘要:在老舍笔下除了老派、新派与理想市民几种形象系列,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而且占有显著的位置。
作者在刻画这一系列形象的时候,多数都突显出一定的形象色彩,而《骆驼祥子》则是充满着浓郁的悲剧性的作品,成为老舍创作中的一座高峰。
本文从四个大方面阐述了祥子形象的悲剧性,从更深的层次分析了祥子的悲剧命运:一、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车夫生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基了主题的悲剧色彩;二、通过描写用普通人的生活历程,突出了悲剧的典型性和社会性;三、通过对祥子性格弱点的真实写照,营造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四、主人公的悲剧和作者悲剧情绪的完美融合,描绘出感人悲剧色彩。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命运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它的悲剧性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每一个悲剧性结局,读者都为之激动、不平。
小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使处境与之相似的人们不由得严肃地展望自己的前途,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
五十年代初有个外国人在一篇评论老舍的文章中,谈到自己读了《骆驼祥子》以后,有很长一段时期一直不忍心乘坐在旧中国街头到处都是的人力车①。
作品中一个人力车夫的不幸遭遇,竟然唤起了处境完全不同的人们对于实际生活中所有的人力车夫,也都怀有人道主义的同情。
这些,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吸引或者思想触动,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通向现实的反思。
这样的力量和效果,也并非别的什么,而是第一个给悲剧作出理论概括的古希腊哲人早就指出过的,为悲剧特有的美感内涵和作用——通过“激起怜悯与恐惧”陶冶和启迪人们②。
而《骆驼祥子》正是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一、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车夫生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基了主题的悲剧色彩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一场社会悲剧。
他谈这部小说创作源于他与朋友闲谈。
他说:“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
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
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
’紧跟着,朋友又说: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哪知道,转祸为福,他乘着军队移动之际,偷偷的牵了三匹骆驼回来。
……这便是骆驼祥子的故事的核心。
”在旧中国,人力车夫受蹂躏遭迫害,百般挣扎,最终悄悄地死去之类的痛苦和灾难,每天都在街头巷尾演译着,有关的记载也充塞着报纸的社会新闻栏目。
但所有这些实际发生过的事情都没有激起过人们如此强烈的震动和这般深切的思考。
他们早已为人们所忘却,而老舍笔下的这个悲剧却始终活在大家的心头。
再进一步说,在老舍前后,不少作家也写过一些取材于人力车夫生活,以之为主人公的作品,却唯有祥子被公认为现代文学史上人力车夫以至于其他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也唯有祥子在文学圈子以外的各层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被普遍地当作这类苦力的代名词、同义词。
使人们从中痛切地感到艺术的巨大力量和深远影响。
老舍本人出身于城市贫民,不但从小和人力车夫有过直接深入的交往,自己就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底层,因此能够比一般作家更真切地体会他们的全部痛苦和灾祸。
懂得压在他们身上的,决不是个别的偶然的不幸,而几乎是整个社会沉重的压榨。
所以他说,当他联系自己这方面的体验和理解,构思《骆驼祥子》时,“我所听来的简单的故事便马上变成了一个社会那么大”;而且就创作意图而言,他也不满足于描写个别人的经历,而要求在作品中“写出个劳苦社会”,让人们看到对于那些不幸者说来,“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应该说《骆驼祥子》思想上艺术上所以具有这样的魅力和成就,具有如此浓重深沉的悲剧性,首先就在于这不只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一场社会悲剧。
祥子是个年轻、淳朴的人力车夫,渴望以诚实的劳动挣得一种独立的生活地位,为此作了执拗的奋斗和抗争。
但来自各方的打击一步一步地粉碎了他的愿望,侵蚀了他的勇气,连同正直地生活下去的意志。
他完全堕落了。
祥子的悲剧不是无病呻吟或者茶杯里的风波,不是什么抽象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纠纷,也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临到个别人头上的意外的灾祸,而是具有广泛联系和历史深度的社会冲突的产物——祥子的毁灭是整个旧社会造成的。
二、通过描写用普通人的生活历程,突出了悲剧的典型性和社会性《骆驼祥子》所写的不是英雄悲剧,而是普通人的生活悲剧。
悲剧主人公祥子既不是叱咤风云、建立了丰功伟绩的英雄豪杰,也不是地位显赫、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
他从未有过任何崇高宏伟的理想和英勇豪迈的行动。
他活在世上的目的,曾经倾注了他的全部激情和精力的,不过是获得一辆人力车、当个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的卑微要求。
他始终是个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地地道道的小人物。
祥子生活是悲剧,他的爱情也是悲剧,或说作者本身不随意在悲剧事态中挖掘出内在的悲剧意味。
车厂老板的女儿虎妞主动和祥子亲近,后来还不异嫁给他。
从世俗的眼光看来,这岂不是作为车夫的祥子的意外艳福?作家却从中扑出了也写出了这种强加于他的爱情和婚娶,非但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幸福和喜悦,反而使他陷入说不出的委屈和耻辱——粉碎了作为他的整个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凭着自己诚实的劳动成家立业的生活蓝图。
“她把他由乡间带来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而且使他从挣脱不掉这么一个女人的摆布,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生活的无望。
如果说对于虎妞这种半是诈骗半是委身的纠缠,他始终是被动的、厌恶和痛苦的。
作家用这样的“艳遇”突出了曾经洁身自好的祥子精神上已经堕落到了何等可怕的程度。
在另一方面,小说渲染了祥子在小福子纯真爱情面前的犹豫。
她的过于沉重的家庭拖累——一个醉鬼似的爸爸和两个年幼的弟弟,都得依赖她为生——使他迟迟不敢接受她的诚挚的奉献。
即使当他一度鼓起勇气与她结合时,盘算的也仍然是“她可以不管二强子,也可以不管两个弟弟,她必须来帮助祥子”。
作家以真实到近乎残酷的刻画,撕开了生活的窘迫所造成的祥子品格上怯弱、低下、自私的一面,从更深的层次上写出了生活把他摧残到何等可悲的地步。
作家甚至有意不写悲剧特别是英雄悲剧常有的并且往往成为作品高潮的悲剧主人公死亡的情节。
小说没有以祥子为了某种信念和追求而献身——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完全没有,比如他可以由于奋起抗拒逃兵暗探的强夺而遭杀害,也可以因为毅然与小福子共同承受生活的重担而被生活煎熬致死等-----作为结局,完成它的悲剧效果。
比起英雄悲剧,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悲剧,在文艺史上是比较晚出的,直到近代才流行和普遍起来。
它反映了文艺创作与社会现实、与平民百姓的更为紧密的接近和结合,又与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联系在一起。
这类悲剧作品,没有英雄悲剧那种能够唤起人们的崇高、庄严、悲壮感的美感作用,和产生突然爆发出来的振奋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然而正如鲁迅所指出的:“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③,这类作品在提示生活本身的悲剧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上,往往可以胜过英雄悲剧。
它写的是广泛地发生于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的悲剧,有时还能“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隐蔽于生活深处的悲剧因素④。
这类作品又总是努力排除各种外在的、偶然的、或者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刺激性的因素,而是以人物的平民性,事件的平凡性和内在的悲剧性,构成对社会生活和生活中的悲剧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概括。
这样的悲剧作品,能够深化最广大的读者对于生活的认识,而且由于使他们感到其中所描写的既平淡无奇又如同身受,从而激起更多的酌情和震惊,由此产生的悲剧效果也就可能特别强烈,特别持久。
三、通过对祥子性格弱点的真实写照,营造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说,《骆驼祥子》又是一个性格悲剧。
酿成这样一场悲剧,除了来自社会的压迫剥削,还有悲剧主人公本身性格上的原因。
作家的创作意图显然也不仅仅在于控诉制造悲剧的旧社会,同时还鞭挞了祥子身上的弱点。
长期以来,我们分析祥子形象时,虽然也提到他来自农村,在具体分析中常常只是把他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看待,忽略了农村生活在他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的各个方面留下的众多鲜明的印记。
无论是他的健壮、木讷或者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到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
即使在诸如喜欢蹲着跟人讲话和“觉得满世界带着老婆逛是件可羞的事”之类的生活细节中,也都是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
小说一再提到他不同于一般的车夫,没有入车夫的“辙儿”,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
他和很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面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明显的对比;同样在于他有强烈的农民意识和缺少高妈那么多的城市生活的磨练。
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淳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所谓“坏嘎嘎”的城市无赖的悲剧。
这个因为农村无法存身,到城市另找生路的劳动者,被城市更加无情也更加迅速地毁灭了。
在他的身上,当个独立劳动者的人生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
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主要线索。
《骆驼祥子》以全部笔墨叙述他们来到了城市以后的痛苦遭遇,以他们被新的生活所吞噬而告终,在艺术上完成了对于这个在当时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悲剧的反映。
抓住以上特点,也才能充分理解为什么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事情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惶恐和苦恼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去诉诉委屈”。
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
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各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怎么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人民,毕竟还是有善良热心助人的一面,尤其是对待与自己相似的不幸者,祥子不就帮助过老马祖孙吗?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又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观上的契机的,是他们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执著追求。
既然他所承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着,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
但作家对于祥子性格的描绘并没有到此为止。
还向深层作了细致的发扬。
他写到祥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
比如第一丢车以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
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的想到,要强又怎样呢,……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严峻的反问。
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却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