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论文
骆驼祥子论文[最终定稿]
![骆驼祥子论文[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32bb137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3.png)
骆驼祥子论文[最终定稿]第一篇:骆驼祥子论文老舍的《骆驼祥子》是近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最让我有感触的一部。
它不同于曹禺的激进式的《雷雨》,不同于巴金的一直追求革命的《家》,不同于沈从文的美好淳朴的《边城》。
在近现代,描写小市民的苦苦挣扎,描写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的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是贫民的生活状态却被很多人忽视。
虽然胡适、刘半农、鲁迅等作家都不同侧面地写到了人力车夫,但他们都是以一个知识分子居高临下的观察和道德评价,对这个职业或扩而大之对下层劳动者给予同情或赞美。
他们都没有真正深入到一个车夫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内心中去。
实事求是的说,看这本书之前并不是很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社会状况。
只是单单的被那样一个拼搏向上的青年吸引。
或许了解那个时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社会意义,但是我想在我们这个时代来看这本书,又有另一番的感悟。
“祥子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我特别喜欢这样的祥子,感觉有无限的活力,他是一棵“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树。
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仍有很多这样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的青年,千里迢迢从落后的小城镇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寻求自己的理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很辛苦,但是也很快乐。
追逐梦想的人永远是幸福的。
所以祥子能够为了攒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不顾烈日炎炎,不畏寒风暴雨。
为了买车,他从生活中扣出每一点钱,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车夫强座,没命的拉车,甚至连一口好茶也不愿喝——虽然像他这样的高等车夫喝点好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把自己当作铁打的,拼命攒钱……他仗着自己年轻力壮,埋头苦干,不嘴杂。
骆驼祥子小论文800字

骆驼祥子小论文800字篇一:骆驼祥子小论文800字个人与现实——祥子在如今的社会能成功吗?在作者老舍笔下的祥子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第一落,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第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刮,第二次希望破灭;第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了车。
这三落都跟当时社会的黑暗有必不可少的关系,但如果祥子生活在如今社会他能成功吗?我觉得祥子在如今的社会是可以成功的。
第一,如今的社会政治清明,以民为本,经济繁荣,国家富强。
虽然祥子家境困苦,但他健壮,勤快,吃苦耐劳,有美好的理想,想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具有奋斗精神。
十七、八岁就到北平拉车。
在现代社会,他是一名的士司机,他勤劳壮实、吃苦耐劳,而且“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第二,他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个性特征能成就他。
他结实壮健、脸上洋溢着饱满的精神,忠厚朴实模样。
客人们都会很喜欢搭他的车,在众多司机中脱颖而出,生意火爆。
更可贵的是,他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生理想,他“一天不拉车,身上就痒痒”,他卯足了劲地干活,只为早点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
有句话说得好,“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所以,如果他生活在如今的社会,早已成为劳模,被公司提拔,被媒体采访,成为百姓学习的好榜样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第三,如今社会文明的环境。
祥子的不幸在于当时社会的几次人为的“破坏”,军阀混战,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孙侦探的敲诈夺去祥子用性命换来买车的钱;逃到京城的祥子还要忍受刘四爷的剥削;与虎妞被迫结婚;因生活的压力,被迫拒绝了和心爱的小福子组成家庭的请求;杨氏夫妇“不准仆人闲一会儿”的欺压等。
而这些,在现代社会都是不存在的,相反,如今的国家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甚至会保护弱势群体。
《骆驼祥子》现代性反思论文

论《骆驼祥子》的现代性反思【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揭示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骆驼祥子》中,老舍在对祥子堕落的三个驿站的描述中,体现出了明显的现代性含义。
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一直在社会中延续发展。
因现代性有其弊端,通过本次论文中对《骆驼祥子》中的现代性进行研究,来揭示其弊端。
解决现代性中的弊端,使现代性更加规范化。
【关键词】骆驼祥子;老舍;虎妞;现代性0.前言《骆驼祥子》在文学史上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人们大部分的研究方向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即现实主义的批评理论,或者是对祥子人物形象的研究。
本文主要深入剖析骆驼祥子整个人生,从现代性角度去论述祥子人生不断变化的原因,以及对《骆驼祥子》的现代性反思。
通过对现代性的深入理解和诠释,认清现代性的实际作用,正确认识现代性,使现代性对人生的影响向好的方向发展。
1.现代性在《骆驼祥子》中的体现及对现代性的解释现代性具有自主性,可以把所有压迫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对人进行一种塑造,改变一个人的道德和行为。
祥子来自农村,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民。
在他离开农村走进城市以后,现代性在逐渐改变这他,包括他的道德、行为、人性等。
城市,就是祥子堕落的开始,也是埋葬祥子的坟墓。
老舍将现代性充分地融入《骆驼祥子》的创作中,写出了人性和环境的关系,即“人性被环境锁住不得不堕落的悲哀。
”刚来到人和车厂的时候,在城市里祥子依旧还是一个农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市民形象,是社会的底层代表。
但是祥子心中有一个理想,就是想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可以说,祥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为有力气就能赚钱,所以他和其他车夫不一样。
但是随着梦想的一次又一次破灭,祥子绝望了,在这样的环境里,祥子被环境锁住,不得不堕落了。
骆驼祥子作文征文(通用8篇)

骆驼祥子作文征文(通用8篇)骆驼祥子作文征文篇1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
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
多少莘莘学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内外在的原因不能进入各自专长的领域。
光靠幻想,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
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与社会之堕落是分割不开的。
有些人因出身贫寒,所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却无果。
这是什么造成的,是残酷的社会。
现实社会中,钱似乎能代表一切,什么知识大于金钱,根本是个“假命题”。
因此,若想在现实社会中立足,充分的知识、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
相比之下,后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制造了那么多的遗憾,甚至于悲剧。
现实社会中的机遇也决定着理想的实现与否。
法拉第小时候家境贫寒,偶然的机遇使皇家学院院长哈维认识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孩童,最终使法拉第成为了著名的电磁学家。
日本著名商业家松下幸之助刚刚创业曾一度破产,但也是偶然的机遇使他认识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
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只占少数。
理想和现实并存才能实现突破,创造历史。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祥子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格改变的问题,也给我很深的印象。
祥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一步一步堕落为社会垃圾,如果环境不是这样恶劣,那么祥子一定不会是这样的。
可是事实是这种事情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也在不断发生,每天都有很多人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开始的品格,成为和祥子一样的行尸走肉。
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那么情况一定就不一样了吧?可是事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里,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
而这种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和祥子一样,为了生活抛弃品格。
当人们惊醒时会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
骆驼祥子---毕业论文

骆驼祥子---毕业论文骆驼祥子---毕业论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老舍等一众文学巨匠的作品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这些杰出作家之外,还有一位作家同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他就是老舍的《骆驼祥子》的作者,曹禺。
《骆驼祥子》作为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本篇论文将通过对《骆驼祥子》的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主题和思想。
首先,我们来谈谈《骆驼祥子》这个作品的背景。
这部小说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动荡不安。
小说的主人公骆驼祥子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工,他为了摆脱贫困和奴役,不断努力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然而,他的努力却往往被社会的不公和残酷所打败,最终导致他的悲剧结局。
《骆驼祥子》通过描写祥子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和无奈。
祥子出身贫寒,从小就被迫与贫困为伴。
他在城市找工作,从事各种体力劳动,但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困扰。
他不得不为了生计而不断奔波,甚至不惜以身体和尊严作为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他遭受了许多不公和欺骗,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然而,正是这种对理想的追求最终成为了祥子的悲剧根源。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出卖自己的尊严和良心。
他为了攒钱买车,不惜与妓女发生关系,为了维持生计,他甚至参与了抢劫活动。
这些行为使他逐渐变得冷酷和无情,失去了原本的善良和人性。
最终,他的理想破灭,他被社会所抛弃,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通过对《骆驼祥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主题和思想。
首先,这部小说揭示了社会的残酷性和无情。
在那个时代,社会阶级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
底层人民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只能被社会所边缘化和压迫。
这种社会现实使得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无尽的挫折和艰辛。
其次,《骆驼祥子》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这个小说中,祥子是一个既善良又冷酷的人物。
《骆驼祥子》论文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摘要: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
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
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斗争的艰巨和精神上的痛苦。
骆驼祥子悲剧性的揭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物安于命运安排的性格,社会的黑暗,婚姻的不幸。
祥子这一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道路问题。
显示了这部悲剧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读者能够从中记忆起曾经一再发生过的悲剧,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自然也就格外沉重,使人久久难以忘怀!关键词:骆驼祥子虎妞行尸走肉个人奋斗(一)《骆驼祥子》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农民,他保存蔗农寸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
却再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去了,渴望在城市创立新的生活。
近代中国由于农村的急剧破产,沦为赤贫的农民成批的涌入城市,寻找新出路。
这个形象是作家对于他们来到城市更加不幸遭遇的一个艺术的概括。
到了城市,祥子选中拉车这一行,把买上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
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
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
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
每一场灾难,都是沉重打击。
使他产生怀疑,但是他又努力振作起来,开始新的奋斗,他以坚强的意志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了反复的搏斗,显示出骆驼般坚韧的性格,这种富有特征的性格,充分反映出辗转于城市底层的个体劳动者对于较好生活的渴望是何等迫切,为此做出的奋斗又是何等顽强,而且象祥子这样要强的人,进行艰苦的挣扎,结果还是失败,也就更加有力的说明了他们卑贱的命运绝不是个人努力所能改变得了的,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容。
论文《骆驼祥子中的悲剧》

论文《骆驼祥子中的悲剧》论《骆驼祥子》中的悲剧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洋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1)关键词:祥子虎妞小福子旧社会正文:一、前言悲剧往往能在让人感动深深惋惜的同时给人留下深刻的感悟,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感悟,认识到生活的残酷。
我觉得《骆驼祥子》是一本很好的书籍,高中时语文课上就听过老师详细介绍讲解过这本书,那时我已有深深的感触。
老舍先生向我们描绘的一幕幕的悲剧,极其有力地唤起了读者们的同情心。
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极其平凡的人力车夫祥子,令人感到辛酸的故事,其间又穿插了几个发生在祥子身边的悲剧。
作为一个读者,当阅读完这本书是,深深陷入了对祥子悲惨遭遇的怜悯以及对旧社会黑暗的恐惧和痛恨,久久难以忘怀。
二、骆驼祥子的悲剧祥子是个来自乡间的小伙儿,因为父母去世年仅十八岁的他独自一个人来到北平来谋生。
与当时许多的乡间小伙儿一样,祥子勤快、老实只想又一份稳定的收入,体力活是他赚钱谋生的唯一方式,他也认准了要以拉车挣钱。
所以就有了祥子人生的第一个起点——用在三年中间省吃俭用存下了一百块来块血汗钱,买了一辆新车。
此时,祥子的生活有了希望,但是好景不长,不久祥子就迎来了他的第一个落点——出城拉客,结果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大兵捉去。
不久之后,大兵们吃了败仗,祥子趁乱从军营中拉走三只骆驼逃走了,只可惜车丢了。
但这并没有打败,这个对生活韧劲十足的小伙儿,他继续挣扎在旧社会的黑暗里,第二个起点——卖骆驼,受到了虎妞的照顾,拼命拉车,重新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同样的悲剧再次来临,第二个落点——攒的钱全被孙侦探敲诈走,虎妞和四爷闹翻。
骆驼祥子毕业论文5000字

骆驼祥子毕业论文5000字《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
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F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
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
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
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
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
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
他在扬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
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
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沉默中死亡——祥子为什么不反抗*名:**学号: ************班级: 09级中文五班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2、6、28在沉默中死亡——祥子为什么不反抗摘要:祥子是社会中普通人的典型代表,他不是坏人,但他的性格中也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弱点。
在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面前,祥子为什么没有走上集体放抗的革命道路呢?一方面是由于祥子性格中的个人主义作怪,使他选择单打独斗的方式去追求成功;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压迫势力太过强大,社会环境太过严酷,以至于使祥子欲反抗而无力;还有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便是中国传统中的信命思想的引导,在遇到挫折和打击时,祥子自然而然地想到是命运使然,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去争取。
关键词:祥子堕落个人主义社会环境命运AbstractXiangzi is typical individual of the common people in the society .He is not a bad person,however,there are many insuperable weaknesses in his character.Faced with a series of attacks and frustration,why haven’t Xiangzi ta ken the revolutionary way of collective’s action revolt?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e individualism in his personality,which makes him choose the way of tackling all the difficulties and persuing the satisfaction alone.The other reason is that the infulence of the oppresion forces and the serious social enrironment is so affective that make Xiangzi have no other alternative.There is another reason that cann’t be neglected ,which is the guide of the destiny .Xiangzi admitted that his misfotune is predetermined by God,so he don’t want to strive and fight.Keywords:Xiangzi,corruption,individualism,sociatial environment,fate目录引言: (1)一、祥子其人 (2)二、祥子遭受的打击及其堕落的过程 (4)(一)祥子遭受的打击 (4)(二)伴随打击而来的心灵堕落 (5)三、祥子没有走上社会集体放抗道路的原因 (7)(一)祥子个人原因 (7)1、祥子的个人主义 (8)2、祥子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 (9)(二)严酷的社会环境使祥子欲反抗而无力反抗 (10)1、冷漠的社会关系 (10)2、严酷的社会环境 (11)(三)传统哲学中的命运观 (11)注释 (19)结语 (20)参考文献 (20)引言:《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很多学者都曾就这部作品进行过探讨。
《骆驼祥子》就是围绕城市贫民的悲剧命运而展开的它的描写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角度和理解的层面。
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解释了一个破产的农民如何市民化,有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
前人在研究《骆驼祥子》时,多是从祥子的悲剧命运和人性堕落入手的,也有相关语言问题及版本删改问题和译本问题的考证。
①常红艳:《从及物性角度分析祥子的人性堕落》,科技信息,2011年29期②陈秋露:《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1期③王浩洁:《论祥子的悲剧成因》,考试周刊,2011年78期④赵雪明:《试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青年文学家,2011年22期等等。
论及祥子面对人生悲剧为何不反抗的成果很少,所以这一论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沉默中死亡——祥子为什么不反抗一、祥子其人《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老实的、寄希望于个人的奋斗的小生产者。
他的身上有普通人的很多共性,性格中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
祥子是普通大众群体的代表,从祥子的堕落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的整体堕落。
老舍在小说结尾处描写祥子的性格用了几个词语,恰当而且完整的勾勒出了祥子的人性特征。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陌路鬼”i,从这几个对于祥子的评价出发,可以比较切实地理解祥子堕落的悲剧。
小说用强力的批判讽刺的手法描绘了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下层人民个人奋斗没有出路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老舍对社会下层人民的同情。
祥子性格中的所谓“好”和“坏”的因素,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或“坏”,而是相对意义上的,例如:祥子是要强的,但也正是祥子要强的性格,使他一定要有一辆自己的车,又不愿求人,有时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失去车的时候才会痛不欲生;祥子是爱体面的,但也正是祥子好体面的性格使他不愿意把自己与虎妞的“偷情”的事实闹大,这使祥子最终决定委屈自己与虎妞成婚,迈入使自己使自己痛苦的婚姻;祥子拥有健壮的身体,但也正是他健壮的身体使他只相信自己的力气,一心靠自己的踏实努力而过上好生活,从而推动了祥子在个人主义道路上的滑落;祥子是老实诚恳的,但正是祥子的老实诚恳,使祥子在遭到孙侦探的敲诈时,不知所措,迷了头,把自己辛苦咱的钱全部双手奉上。
祥子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下层的小生产者,他是健壮的,老实的普通人,但是他身上也有老中国的儿女身上的共同的弱点,祥子的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理想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这是落后的经济文化的产物,这是普遍的国民性。
如果在和平的年代,“祥子们”或许可以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但是,在战争的年代,个人(特别是一个老实的下层人)主义只能加速一个人的堕落。
个人主义使祥子形成孤独、脆弱的性格,这使他在打击面前,委屈的心情无处发泄,从而更容易苟且忍让;这也使他在遇到情欲和温情的诱惑下,容易身不由已地一步步走进命运设定的圈套;现实、保守的思想使他认定了拉车的人生道路,没有办法跳出去;作为一个老实人,他不愿意做对不起人的事情,同时也更容易被哄骗。
祥子的堕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切悲剧的发生都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祥子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最终屈从于现实的金钱和情欲而走向堕落。
现实、自身性格等种种的因素形成了一滩沼泽,一旦掉落,就无法拔出脚来,挣扎只能使他越陷越深,最终走向毁灭。
二、祥子遭受的打击及其堕落的过程(一)祥子遭受的打击买车是祥子一生的主线,也是祥子堕落的悲剧故事的主线。
从小说对于祥子第一次买车时的情景的描写,便可以看出祥子自己的车的看重。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汽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天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的早,他早忘了生日是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ii。
从这些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中,祥子对这辆洋车的喜爱溢于言表。
攒钱买洋车的过程是如此的艰难,以至于祥子已经把洋车当成了自己生活的重心。
小说中讲到祥子在攒钱买车过程中所遭受的身心双重的煎熬:祥子努力踏实地拉包车,但却会被莫名其妙地辞退。
他被东家辞退之后只能拉散座。
祥子的心理十分低沉,每天只能强打着精神,因此常常闹错。
车碰坏了就要赔钱,这更使他焦躁。
为怕惹出更大的祸,他有时候就睡一整天,睁开眼睛又会懊悔,自恨。
病了也不舍得钱去买药,硬挺着,结果不仅要买药还要一气儿休息好几天。
欲速则不达。
整整三年才凑足了一百块钱!这辆车凝聚了祥子多少的心血啊!拥有自己的一辆洋车对祥子来说意义非同一般,这辆车就是自由,就是独立的象征。
等到祥子有了属于自己的车,他的生活重心便成了他的车。
“他不大关心战争怎样的毁坏天地,也不大注意春雨的有无。
他只关心他的车,他的车能产生烙饼鱼一切吃食,它是块万能的田地,很驯顺的随着他走,一块活地,宝地”iii。
对祥子来说,失去车,就是生活的重心,失去一次就已经是很大的打击,何况祥子失去过三次。
(二)伴随打击而来的心灵堕落第一次丢车时,祥子虽说继续为买车而奋斗,但他自己可并没有轻描淡写的随便忘了这件事。
他恨不得马上就能再买辆新车,越着急便越想着原来那辆。
一天到晚他任劳任怨的去干,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
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的想到,要强又能怎么样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变得公道一些,凭着什么把他的车白白抢去呢?即使马上在弄上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他觉得过去的事像个噩梦,使他不敢再希望将来。
有时候他看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几乎感到一点羡慕。
他开始觉得要强是没用的,应该乐乐眼前,即使先不跑土窑子,也该喝两盅酒,自在自在。
烟、酒,现在仿佛对他有种特别的诱力,他觉得这两样东西是花钱不多,而必定足以安慰他;使他依然能往前苦奔,而同时也能忘了过去的苦痛。
这时候,祥子虽然思想上有倒向堕落的倾向,但是他仍然是“野兽”iv,即便是“饿疯”v的。
杨家包月的活儿给了他希望,可以挣钱买车的希望,但后来,祥子境遇十分不顺心,他受到苛刻的对待时,为维护自己的尊严,主动辞掉了杨家的包月活儿。
他要了四天的工资,离开了杨家。
这时候祥子又开始对自己失望起来。
他想着“以自己的体格,以自己的忍性,以自己的要强,会让人家当做猎狗,会维持不住一个事情”vi,他“不只怨恨杨家那一伙人,而渺茫地觉到一种无望,恐怕自己一辈子不会再有什么起色了”vii。
在受到虎妞的引诱后,祥子想着无缘无故的丢了车,无缘无故的又来了这层缠绕,他觉得他这辈子大概就这么完了,无论自己怎么要强,全算白饶。
而遇到曹先生再一次给了祥子微弱的希望,但是虎妞以怀孕为借口来找祥子,这使祥子心烦意乱,破了酒戒。
拉车摔了曹先生,他的反应是辞工,他觉得没了出路,只能放弃。
但曹先生的挽留,又成了黑暗中的一丝光亮,高妈的开导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