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渗透性汇总

合集下载

混凝土渗透性标准

混凝土渗透性标准

混凝土渗透性标准一、引言混凝土是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的一种建筑材料。

其性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是建筑物长期运行和使用的重要保证。

然而,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雨水、地下水等外部水分的侵蚀,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渗透性增加,降低其使用寿命。

因此,混凝土渗透性的控制和评估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对混凝土渗透性标准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渗透性的定义、分类、测试方法、评估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混凝土渗透性的控制和评估提供参考。

二、渗透性的定义和分类渗透性是指介质(如混凝土)内部或表面的孔隙或裂缝对流体(如水)的通透程度。

混凝土的渗透性取决于其孔隙结构、孔径分布、孔隙连通性、孔隙形状等因素。

根据渗透性的表现形式和机理,可将渗透性分为表面渗透和深部渗透两种类型。

表面渗透:表面渗透是指水分从混凝土表面进入混凝土内部的过程。

表面渗透主要受混凝土表面的形态、孔隙结构、毛细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深部渗透:深部渗透是指水分从混凝土内部的深层孔隙进入混凝土内部的过程。

深部渗透主要受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孔径分布、孔隙连通性等因素的影响。

三、渗透性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混凝土的渗透性,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

目前常见的混凝土渗透性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质量损失法质量损失法是一种基于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动引起的质量损失来评估混凝土渗透性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混凝土试样在一定时间内的质量损失来计算其渗透系数。

2.负压渗透法负压渗透法是一种利用负压力差来测量混凝土渗透性的方法。

该方法可测量混凝土的渗透系数、渗透率、渗透深度等参数。

3.正压渗透法正压渗透法是一种利用正压力差来测量混凝土渗透性的方法。

该方法可测量混凝土的渗透系数、渗透率、渗透深度等参数。

4.电阻法电阻法是一种利用混凝土内部电阻的变化来测量混凝土渗透性的方法。

该方法可测量混凝土的渗透系数、渗透率、渗透深度等参数。

四、渗透性的评估标准为了评估混凝土的渗透性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混凝土标准的渗透性能

混凝土标准的渗透性能

混凝土标准的渗透性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渗透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混凝土渗透性能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定义和意义混凝土渗透性是指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对于流体(如水,气体等)的渗透性。

混凝土的渗透性与其孔隙结构、水泥浆体的性质、混凝土配合比、加水量、养护条件等有关。

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三、混凝土渗透性能的指标1.渗透深度:渗透深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渗透介质在混凝土中渗透的深度。

通常以24小时为标准,渗透深度小于2mm为合格。

2.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混凝土中渗透介质的流量与渗透介质施加的压力之比。

通常以0.1mm/min为标准,渗透系数小于0.1mm/min为合格。

3.渗透率:渗透率是指渗透介质在混凝土中通过的流量与混凝土截面积之比。

通常以1cm/s为标准,渗透率小于1cm/s为合格。

四、混凝土渗透性能的测试方法1.静态水压试验:将混凝土试件放入水中静置一定时间后,测量混凝土内部水的重量变化,计算渗透深度。

2.贯入试验:将混凝土试件贴上吸水性好的织物,然后在试件上施加压力,测量织物中水的重量变化,计算渗透系数。

3.压汞试验:用压汞仪测量混凝土的孔隙结构,进而计算渗透率。

五、混凝土渗透性能的标准1.国家标准:GB 50082-2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的渗透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2.行业标准:JGJ/T70-2009 《混凝土抗渗性能检验规程》规定了混凝土渗透性能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3.地方标准:各地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或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机构可以制定适当的地方标准,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

六、混凝土渗透性能的控制措施1.控制配合比:采用适当的水灰比、砂率和骨料粒径,控制混凝土的孔隙结构,降低渗透性能。

2.加入渗透剂: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渗透剂,可以填塞混凝土中的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渗透性能。

混凝土的渗透性及防水处理技术

混凝土的渗透性及防水处理技术

混凝土的渗透性及防水处理技术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抗压性和耐久性。

然而,由于其孔隙结构,混凝土却存在较高的渗透性,容易受到水分、湿气和外界化学物质的侵蚀。

为了保护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渗透性及防水处理技术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的渗透性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防水处理技术。

一、混凝土渗透性的原因混凝土的渗透性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主要原因:1. 孔隙结构: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砂和水等材料混合而成的,其中水泥固化后形成的胶体填充了骨料间的空隙,然而,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振捣和震动等因素,使得混凝土中的空隙分布不均,形成了各种尺寸的孔隙。

这些孔隙使得混凝土容易受到水分和其他外界物质的渗透。

2. 水泥水化产物溶出:混凝土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溶出物,如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化合物等。

这些溶出物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了一层抗渗透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层抗渗透剂逐渐溶解,使得渗透性逐渐增加。

二、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因素混凝土的渗透性不仅受到上述原因的影响,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胶体(水泥和粉煤灰等)的比例。

水胶比越高,混凝土的渗透性越大。

因此,在施工中应合理控制水胶比,以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2. 骨料种类和粒径:不同种类和粒径的骨料对混凝土的渗透性有一定影响。

较大粒径的骨料可以减小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从而降低渗透性。

3. 施工工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如振捣、震动和养护等,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渗透性。

合理的施工工艺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孔隙,从而降低渗透性。

三、混凝土防水处理技术为了减少混凝土的渗透性并提高其防水性能,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防水处理技术:1. 表面防水涂层: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涂覆防水涂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封性,阻止水分的渗透。

常用的表面防水涂层包括聚氨酯、有机硅和丙烯酸酯等。

2. 渗透性防水剂:渗透性防水剂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可以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孔隙中,并与水泥反应形成水化物,填充孔隙,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

混凝土的渗透性及其测试方法

混凝土的渗透性及其测试方法

混凝土的渗透性及其测试方法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指混凝土中水、气体等物质穿透混凝土的能力,它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混凝土的渗透性测试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的渗透性及其测试方法。

二、混凝土的渗透性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指混凝土中水或气体通过孔隙、裂缝等缺陷穿透混凝土的能力。

混凝土的渗透性与其孔隙结构、水泥胶凝体的强度、骨料性质等因素有关。

混凝土中孔隙的种类分为毛细孔、大孔和裂隙。

其中,毛细孔是混凝土中最为普遍的孔隙,其直径小于0.1mm,能够吸附和储存水分。

大孔的直径在0.1-10mm之间,能够容纳水分和气体。

裂隙是混凝土中的缺陷,其形成原因包括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等。

裂隙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混凝土的渗透性。

三、混凝土渗透性测试方法混凝土的渗透性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质量损失法质量损失法是通过测定混凝土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的水分损失量来确定混凝土的渗透性。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整体渗透性和表面渗透性。

测试时,将混凝土样品置于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用干燥法测定样品质量的变化,计算出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2.静水压试验法静水压试验法是通过测定混凝土样品在一定水头下的渗透流量来确定混凝土的渗透性。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整体渗透性和表面渗透性。

测试时,将混凝土样品置于压力水池中,施加一定水头,测量水流量并计算渗透系数。

3.压汞法压汞法是通过测定混凝土样品中空隙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来确定混凝土的渗透性。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

测试时,将混凝土样品置于压汞仪中,施加一定压力,用汞测定混凝土样品中的孔隙体积和孔径分布,计算出混凝土的渗透系数。

四、总结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试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损失法、静水压试验法和压汞法。

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混凝土性质和渗透性要求。

混凝土的渗透性及其测试方法

混凝土的渗透性及其测试方法

混凝土的渗透性及其测试方法一、概述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指水分在混凝土中的渗透能力,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混凝土渗透性的定义、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和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渗透性的定义混凝土渗透性是指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的大小和连通程度对水分渗透的影响。

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包括毛细孔、空气孔和裂缝等。

渗透性越高,混凝土中的水分渗透速度越快,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钢筋锈蚀、混凝土表面龟裂等问题。

三、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因素1.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中的水胶比越大、砂率越高,混凝土的孔隙结构越大,渗透性越高。

2. 混凝土强度:强度越低,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越大,渗透性越高。

3. 混凝土密实性:混凝土的密实性越好,孔隙结构越小,渗透性越低。

4. 混凝土表面状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等对渗透性也有影响。

5.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渗透性。

四、混凝土渗透性的测试方法1. 水浸法:将混凝土试件浸入水中,记录时间和重量变化来计算渗透率。

2. 质量法:利用混凝土试件的吸水率来计算渗透率。

3. 压力法:通过施加一定的水压力来测量混凝土的渗透性。

4. 电阻率法:利用混凝土的电阻率来反推渗透性。

五、混凝土渗透性的控制措施1.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尽可能减小水胶比和砂率。

2. 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减小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

3.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尽可能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

4.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5.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减少外界因素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六、总结混凝土的渗透性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合理的配合比、加强养护和控制环境因素等措施来减小混凝土的渗透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控制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渗透性的原理及改进方法

混凝土渗透性的原理及改进方法

混凝土渗透性的原理及改进方法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领域被广泛应用。

然而,混凝土的渗透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指水和湿气在混凝土中的渗透能力。

当混凝土的渗透性过高时,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耐久性降低、构件空鼓、龟裂等问题。

因此,混凝土的渗透性一直是混凝土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渗透性的原理及改进方法。

二、混凝土渗透性的原理混凝土的渗透性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孔隙结构混凝土的渗透性与其孔隙结构有关。

混凝土的孔隙分为吸附孔隙和连通孔隙。

连通孔隙是指可以使水通过的孔隙,吸附孔隙是指不能使水通过的孔隙。

孔隙率越大,连通孔隙越多,混凝土的渗透性越高。

2.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水胶比越大,混凝土中的孔隙率越大,混凝土的渗透性也越高。

3.气孔率混凝土中的气孔率越大,混凝土的渗透性越高。

4.水泥品种不同种类的水泥具有不同的硬化过程和物化性质,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渗透性。

5.养护条件养护条件的好坏对混凝土的渗透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充分养护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率,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三、混凝土渗透性的改进方法混凝土的渗透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改进:1.控制水胶比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降低水胶比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率,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此外,采用高强度水泥、控制水泥用量等方式也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孔隙率。

2.使用防水剂防水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防水剂可以分为表面防水剂和混凝土掺合防水剂两种。

表面防水剂是涂在混凝土表面的,可以防止水分渗透。

混凝土掺合防水剂则是在混凝土配合过程中,将防水剂掺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3.增加混凝土密实性混凝土的密实性越高,渗透性越低。

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来降低渗透性。

具体措施包括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控制混凝土中的气孔率、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等。

混凝土渗透性

混凝土渗透性

混凝土渗透性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

在众多性能指标中,混凝土的渗透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混凝土的渗透性,简单来说,就是指气体、液体或离子等在混凝土中传输的能力。

这种传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下降,影响其使用寿命。

为什么混凝土的渗透性如此重要呢?首先,当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渗透性时,水分容易渗入其中。

水分的侵入可能会引发钢筋锈蚀。

钢筋在混凝土中起到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一旦锈蚀,其体积会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剥落,进一步削弱结构的承载能力。

其次,有害离子,如氯离子,也能够通过渗透性通道进入混凝土内部。

氯离子会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加速钢筋的锈蚀过程。

此外,气体的渗透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化学变化,影响其稳定性。

那么,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因素有哪些呢?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一个关键因素。

水泥的种类和用量、水灰比、骨料的级配和粒径等都会对渗透性产生影响。

例如,使用高质量的水泥并且增加其用量,通常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因为高质量的水泥能够形成更致密的水化产物,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

而水灰比过大,意味着混凝土中的水分过多,在硬化过程中蒸发后会留下较多的孔隙,从而增加渗透性。

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也不容忽视。

适当的养护可以保证混凝土充分水化,形成更紧密的结构。

如果养护不当,比如过早暴露在干燥环境中,混凝土表面水分迅速蒸发,会导致表面产生裂缝,增加渗透性。

施工过程中的振捣质量同样会影响混凝土的渗透性。

振捣不足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隙,振捣过度则可能导致混凝土离析,都会使渗透性增大。

环境因素也对混凝土渗透性有重要影响。

长期处于潮湿、腐蚀性介质或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混凝土的结构容易受到破坏,渗透性随之增加。

为了评估混凝土的渗透性,目前有多种测试方法。

常见的有渗水法、透气法和氯离子渗透法等。

渗水法是通过测量在一定压力下水透过混凝土的量来评估渗透性。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对于低渗透性的混凝土,测量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混凝土渗透性及防渗原理

混凝土渗透性及防渗原理

混凝土渗透性及防渗原理一、背景介绍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混凝土的渗透性较强,容易受到外界水、气等的侵蚀,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强度。

因此,对混凝土的渗透性进行研究,并采取防渗措施,对于保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的渗透性原理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指水分子通过混凝土内部的孔隙或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的过程。

混凝土的渗透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 孔隙结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是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混凝土内的孔隙结构可以分为两类:气孔和水孔。

气孔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的气体不能完全排除,而形成的孔洞。

水孔是混凝土使用中由于水分的蒸发、渗透、冻融等因素形成的孔洞。

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越多,其渗透性就越强。

2. 水泥石结构水泥石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结构对混凝土的渗透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水泥石的结构主要由硅酸盐凝胶、水化产物和未反应的水泥熟料等组成。

硅酸盐凝胶是水泥石的主要强度来源,但其渗透性较强,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会产生逐渐破坏的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渗透性增加。

3. 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指混凝土中的孔隙率,密实度越高,渗透性就越低。

混凝土的密实度受到混凝土的配合比、摆筑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在混凝土的成型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充分,或者水灰比过大等原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渗透性。

三、混凝土的防渗原理为了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强度,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混凝土的防渗原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是防渗的一种重要措施。

通过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子渗透到混凝土内部。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摆筑方式上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 混凝土的添加剂混凝土的添加剂是防渗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例如,可以向混凝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硅酸盐、铝酸盐等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从而达到防渗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稳定流动,渗透系数K由达西定律 描述:
2
dq r AP AP K dt 8 l l dq/dt为液体流动的速率
K r
2
8
η为液体的粘度 ΔP为压力梯度 A为毛细孔表面积 l为固体厚度 r为材料中毛细孔的半径

多孔材料的毛细孔半径r与孔隙率ε及其 组成材料的颗粒的比表面积A0有关:
基于Nernst-Einstein方程的电迁移法
将混凝土看作固体电解质,则带电粒子i 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Di与其偏电导σi 有关(Nernst-Einstein方程):

RT i Di 2 2 Z i F Ci
如果知道粒子 i的偏电导和浓度,则 粒子 i的扩散系数便可求出。
实际情况迁移数总 小于1。现取1是偏 于保守

假定粒子i的迁移数为1,则粒子i的偏电 导等于混凝土的电导。

测定由高浓度盐溶液饱和的混凝土的电 导,即可由N-E方程近似计算氯离子在 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
混凝土的扩散系数与混凝土渗透性的关系
NEL 法建议评价标准
混凝土等 饱盐混凝土电导率 水灰比 氯离子扩散系数 -4 (W/C) (10-14m2/s) 级 (10 S/m) >0.60 <C30 >2000 >1000 0.45~0.60 C30~C40 1000~2000 500~1000 0.40~0.45 C40~C60 200~1000 100~500 0.35~0.40 C60~C80 100~200 50~100 0.30~0.35 C80~C100 10~100 5~50 <0.30 >C100 <10 <5 为 25C,用饱和 NaCl 溶液饱和的饱盐混凝土的电导率
rk

A0 (1 )
2
k:比例系数
由此,材料的渗透系数
1 k 2 K ( ) 2 8 A0 (1 )


渗透性是反映材料本身特性的参数,与参与 渗透的流体性质无关。但表征参数与流体性 质有关。 材料的毛细孔结构决定渗透的性质和程度。 对于带变截面的连通毛细孔的多孔体,渗透 性由连通渠道的最小直径所决定。 气体和液体在混凝土中的渗透过程中无相的 变化。
混凝土的渗透性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破坏过程 都与水有关,因此混凝土的渗透性 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材料的渗透性

在材料的两个相对表面,当压力、浓度或电 位等有差异时,就有物质从压力(浓度等) 高的方向向压力(浓度等)低的方向迁移的 过程。 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的物质迁移称为渗透; 在浓度差的作用下发生的物质迁移称为扩散。 材料的渗透性是材料的特性,用于衡量多孔 固体中液体流动速度的一种性质。
混凝土渗透性测量方法



压力水渗透法: 直流电量法 交流阻抗法 氯离子扩散系数法
压力水渗透法
压力水渗透法

定性评价方法。只适用于低抗渗性的试 件。


测量水透过规定尺寸的混凝土试件所需 的压力。 与试验时间有关。 试验压力并不代表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直流电量法

美国ASTM C1202采用的方法 用于评价具有高密实性的混凝土的抗渗 性。 定性的分级评定方法。
交流阻抗法



采用1V,1000Hz的交流电流,试件两 端采用3%的NaCl溶液,测定混凝土的 交流阻抗。 实验结果与ASTM C1202方法的结果 有很好的相关性。 同样是定性评价方法。 实验结果受到混凝土孔溶液化学成分的 影响。
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方法



扩散指一种介质在有浓度差而无压力差 的条件下在另一种介质中传输的过程。 用Fick定律描述。 假定基质的成分和微结构是均匀的,传 输介质与基质不发生反。





试件:Φ100mm50mm饱水混凝土块; 正极:0.3mol NaOH溶液; 负极:3% NaCl溶液; 60V 直流电流通电6小时。 记录这期间通过试件的电量。
通过混凝土的电量与混凝土渗透性的关系
通过混凝土的电量/C >4000 2000-4000 1000-2000 100-1000 <100 混凝土渗透性 高 中 低 极低 可忽略 混凝土类型
W/C>0.6 的普通混凝土 W/C=0.4~0.6 的普通混凝土 W/C<0.4 的普通混凝土 改性乳液混凝土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存在问题:
在电场和浓度差的驱使下发生的离子迁移,与 纯粹的渗透有差距。 施加60V的高电压而产生极化反应,使溶液温 度升高,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受到混凝土孔溶液化学成分的影响。 对于特低渗透性的混凝土误差加大。
Fick定律


Fick第一定律:描述与时间无关的稳定 扩散状态。 Fick第二定律:描述与时间有关的非稳 定扩散状态。

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扩散性(用 扩散系数表示)是这种物质的特性,但 也反映第二种物质的结构性质。 混凝土的渗透性可以通过氯离子在混凝 土中的扩散系数来表征。 扩散与渗透具有正比关系。可用扩散系 数来表征混凝土的渗透性。
EXPOSURE PERIOD YEARS
% CL. AT 50 MM DEPTH 8% MS* SPC-A**
2 10 20 40
0.00002 0.046 0.140 0.272
0.19 0.39 0.45 0.49
*MS-CONC: W/C = 0.6, C = 302 KG/M3,8%Silica Fume **SPC-A: W/C = 0.55, C = 305KG/M3 SLUMP = 127 MM



测定方法:
自然扩散法 电迁移法

计算方法:
Fick第二定律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 散时,扩散系数随扩 散时间而变化,是非 稳定扩散。
Fick第二定律
对于一维扩散
Ci Ci Di 2 t x
2
上式的解为:
x Ci ( x, t ) Ci 0 (1 erf ) 2 Di t
erf(x)是余误差函数
自然扩散法


预先测定氯离子随时间和距离变化的离 子扩散曲线,即可用上式计算离子的扩 散系数。 经典方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费时费力。
Calculated Chloride Concentration in Concrete at 50mm Depth after Varying Exposure Periods in Seawa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