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徐源清朱越韩佳妮徐桂雯黄轶勉周芳美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且气候多样,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同时,蕴含着多样的内生菌资源。

药用植物内生菌和其宿主植物作为一个共生体,在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互惠共存的关系。

在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内生菌既能通过促进植物对氮、磷、钾、铁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生长激素的合成直接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也能通过生物防治功能间接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

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的研究及应用,并对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作用;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03植物内生菌是指其生活史的部分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表皮细胞层间隙或组织器官内部的一类微生物,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以在宿主植物体内独立地分裂繁殖和传递,在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互惠共存的关系。

研究表明,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到藤本植物,这些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器官都普遍存在内生菌,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内生菌资源更为多样[1]。

此外,药用植物内生菌的价值极高,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综述了药用植物内生菌如何发挥促生作用,帮助宿主植物获取生长所需的资源和调节宿主植物生长发育及产生生物防治的效果,为解决某些药用植物繁殖率低、生长困难,致使资源日益枯竭和缓解其他珍稀药用植物生长困境及其他常见农作物供应不足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1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种类随着对植物内生菌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内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价值性认知不断提高,开发和利用不断广泛,这为促植物生长和植物疾病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内生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各种药用植物中分布广泛[2]。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在植物组织内部定居,而不引起明显病害的真菌。

这些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包括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与应用、以及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自然资源,为新药创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表现在多个层面,包括种类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在种类多样性方面,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涵盖了多个属和种,这些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而稳定的共生关系。

例如,某些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可能属于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或半知菌门等多个门类。

这些真菌种类的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为开发新型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

在生态多样性方面,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和生长阶段中分布广泛,它们可能存在于叶片、茎干、根部甚至花器中。

这些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促进植物生长等。

不同地理分布的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也具有显著的生态差异,这种生态多样性为研究和利用内生真菌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功能多样性是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许多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如次生代谢产物、酶和抗生素等。

这些物质在植物防御机制、抗病虫害以及药用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内生真菌还具有合成特殊代谢产物的潜力,这些代谢产物在医药、农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陈丽媛;孙翠焕【摘要】Endophyticfungifromofficinalspossessanti-tumor,anti-virus,anti-oxidation,andotheractivities,they could inspire plantauxin,cytokinin,gibberellin,and other plant growth promoting substances to enhance the plant growth and the studies on endophytic fungi have accordingly become important resources to search new type of active medicines for antagonistic,anti-tumor,anti-oxid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diversities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offici-nals,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secondary metabolites they produced and their functions,and other aspects of were summarized.%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活性,能够产生植物生长素、细胞激动素、赤霉素等促植物生长物质促进植物生长,从而使研究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成为寻找新型拮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活性药物的重要资源。

本文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功能等做一综述。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98-101)【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刺激代谢产物【作者】陈丽媛;孙翠焕【作者单位】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辽宁朝阳 122000;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辽宁朝阳 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32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剧,由致病细菌、真菌引起的各种疾病及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植物内生菌药用研究进展_张冠庆

植物内生菌药用研究进展_张冠庆

2013年5月第22卷第2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MUC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May ,2013Vol.22No.2收稿日期:2013-03-10作者简介:张冠庆(1989-),女(汉族),安徽六安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医学.通讯作者:刘同祥(1968-),男(汉族),河南周口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药物研发.植物内生菌药用研究进展张冠庆,魏文静,白雪,刘同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100081)摘要:植物内生菌能产生或生物转化出丰富的药理活性物质,因而成为新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以及植物内生菌的生物转化研究.关键词: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转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036(2013)02-0060-03植物内生菌是指那些其全部或部分生活史在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或细胞内部度过的真菌或细菌(包括放线菌),其存在不引起明显的宿主感染症状,但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内部植物扩增出微生物DNA 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性.从已有研究结果来看,共生菌确系新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1].从内生菌中分离出药理活性物质或利用内生菌进行生物转化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问题.1内生菌活性代谢产物1.1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自1993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Strobel 从短叶红豆杉的韧皮部分离到一株具有合成与宿主相同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内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 )后,内生菌的抗癌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植物内生菌产生的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丰富多样,包括萜类、生物碱类及酮醌类等抗肿瘤物质[2].另一种抗癌药喜树碱,不仅能从喜树内生菌中分离,而且能从假柴龙树属、柴龙树属植物内生菌中分离得到[3].陈传文等对204株分离自长春花、海南粗榧和见血封喉的内生菌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有19株内生菌的发酵液至少对一种指示瘤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4株菌的发酵液对S180的抑制率较强,均在70%以上[4].朱佳等通过对槲寄生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并对SMMC 一7721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发现,槲寄生内生菌发酵液具有抗肿瘤作用,对人肝癌和胃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泰国学者从藤黄属植物中分离出51种内生真菌,并对这些内生真菌产生的65种次生代谢产物活性进行了测定,其中有11.1%的代谢产物具有抗人肺癌NCI-H187细胞活性,有12.7%的代谢产物抗人口腔表皮样癌KB细胞[5].16第2期张冠庆等:植物内生菌药用研究进展1.2抗菌活性化合物随着病原菌对抗菌素耐药性的出现和耐药程度的不断增强,人们渴望获得更多新型、疗效更为显著的抗菌药物,而寻找新型抗菌药物的前提是找到新的药物筛选源.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植物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大多存在抗菌活性物质,这些种类繁多的抗菌活性物质有许多还是未开发的新物质.据统计,从内生真菌中发现新活性化合物的比例为51%,远远超过土壤微生物的38%.因此,植物内生菌因具有作为新型抗菌药物筛选源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6].Liang H等[7]从中药麦冬的根和茎中共分离出30株内生菌,其中53.33%的菌丝提取物和33.33%的发酵液呈现出潜在的对肽脱甲酰基酶的抑制性.80%的菌丝提取物及33.33%的发酵液能显著的抑制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70%的菌丝提取物和36.67%的发酵液显示强抗新型隐球菌活性.但它们均未显示抗大肠杆菌活性.Xing YM等[8]从齿瓣石斛和球花石斛的根和茎中共分离得到53种内生菌,经琼脂扩散实验检测抗菌活性.来自于齿瓣石斛的10株真菌和来自于球花石斛的11株内生菌在6种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和烟曲霉菌)中至少抗一种病原微生物.从齿瓣石斛和球花石斛中分离得到的茎点霉属呈现出强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20mm).来自于球花石斛的黑附球菌抗菌活性甚至超过氨苄西林钠.从该两种植物中分离的镰胞菌能有效地抗真菌和病原体.此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从不同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能成为抗生素资源.Phongpaichit S等[9]从爪哇凤果、山竹等5种藤黄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377种内生菌并检测抗菌活性.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检测最小抑菌浓度.70株内生菌(18.6%)至少能抗一种病原微生物,如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结果显示:6 10%,1 2%和18%的乙酸乙酯粗提物能分别抑制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MIC32 512μg/mL),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MIC64 200μg/mL),及膏样小孢子菌(MIC2 64μg/mL).说明藤黄属植物内生菌有望开发成抗菌素.1.3其他活性化合物植物内生菌还能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类物质、杀虫物质及抗氧化抗炎类物质等多种活性物质[10].阙东枚等应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见血封喉内生真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6、7为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均有免疫抑制活性[5].白藜芦醇有预防和减缓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缺血性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功能,曾芹等首次从酿酒葡萄梅洛特的葡萄皮、葡萄穗轴及梗中分离出30株葡萄内生菌,经过摇瓶液体发酵后检测发酵液提取物,发现有7株内生真菌具有产白藜芦醇的能力.其中菌株MG1发酵产白藜芦醇的能力稳定、产量高达97μg/L,为白藜芦醇的生产提供新思路[11].2植物内生菌的生物转化近年来,以植物内生菌为主进行的生物转化亦见报道.戈梅[12]以植物内生菌为主进行了转化甾体4AD的菌种筛选和转化条件研究.通过筛选,从500余株植物内生真菌中筛选出了对4AD具有转化能力的71株菌株.从其中14株的4AD转化产物中分离得到17种不同的转化产物,并逐一进行了产物鉴定;新发现了11α-OH-17-oxo-homo-AD的微生物转化产物.以及白僵菌的转化产物6β-1α-OH-TS、11α-OH-17-oxo-homo-AD.节葡萄孢霉属、双孢霉属、蚀丝霉属等转化4AD产生11α-OH-17-oxo-homo-AD,17-oxo-homo-ADD,11α,15α-OH-AD.付少彬等[13]通过组织块法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中分离出52株内生菌,用30株对乌苏酸进行转化筛选.其中4株内生菌具有转化乌苏酸的能力,经表观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转化菌株,分别是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Fusarium chlamydosporum,Arthrinium.sp.从转化产物的结构可以得出结论,利用药用植物内生菌对天然活性成分乌苏酸进行微生物转化,可以丰富乌苏酸的结构类型,为获得活性更好的衍生物提供技术和方法基础.26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2卷3讨论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丰富、功能多样,已成为寻找药用活性物质的新资源,但其次生代谢产物复杂多样,内生菌发酵次生代谢产物不稳定等特性,导致鲜见内生真菌的工业化生产的报道,已成为开发内生真菌资源的瓶颈.所以,将内生真菌付诸生产实践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戈惠明,谭仁祥.共生菌———新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J].化学进展,2009,21(1):30-44.[2]范丽霞,郑继平.植物内生菌抗肿瘤活性产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47-4550.[3]潘学武,韩晓红,杨学领.内生真菌产生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6(3):230-234.[4]陈传文,孙前光,朱军,等.三种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0):1462-1466.[5]徐范范,金波,丁志山.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7):2667.[6]马养民,赵洁.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0,30(2):220-232.[7]LIANG H,XING Y,CHEN J,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endophytic fungi isolated from Ophiopogon japonicus (Liliaceae)[J].BMC Complementary Alternative Medicine,2012,28(12):238.[8]XING YM,CHEN J,CUI JL,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biodiversity of endophytic fungi in Dendrobium devonianum and Dendrobium thyrsiflorum from Vietnam[J].Current Microbiolgy,2011,62(4):1218-1224.[9]PHONGPAICHIT S,RUNGJINDAMAI N,RUKACHAISIRIKUL V,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y in cultures of endophytic fungi isolated from Garcinia species[J].FEMS Immunology Medical Microbiology,2006,48(3):367-372.[10]江曙,陈代杰,陶金华,等.植物内生茵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学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6):424-426.[11]曾芹,师俊玲,刘延琳.产白藜芦醇葡萄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J].食品科学,2012,33(13):167.[12]许文思,陈代杰.具有甾体羟化功能的植物内生菌的筛选及其转化产物的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6.[13]付少彬,杨峻山,崔晋龙,等.药用植物内生菌对乌苏酸的微生物转化筛选[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6):1225-1228.Advances of PharmaceuticalResearch on Plant EndophytesZHANG Guan-qing,WEI Wen-jing,BAI Xue,LIU Tong-xiang(Institute of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Mi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1,China)Abstract:Plant endophytes could produce or transform abundant natural active substances,therefore it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it’s secondary metabolites as well as the biotransformation study about plant endophytes.Key words:plant endophytes;secondary metabolites;pharmacological activity;biotransformation[责任编辑:白玲]。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指的是一种共生于药用植物体内的真菌。

它们与药用植物形成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互惠共生方式提供保护、营养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

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这些研究进展。

关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菌落形态、孢子特征等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和研究,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其分类和演化关系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关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理活性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许多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

通过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提取和纯化真菌代谢物,并进行药理活性评价,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关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菌丝结构和分泌物的研究,揭示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改善宿主植物养分吸收、抗逆境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还对真菌和宿主植物的共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揭示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调控机制。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其研究进展对于发现新的药用活性物质和促进药用植物的优良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化学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大的突破。

中药内生菌研究进展

中药内生菌研究进展

中药内生菌研究进展摘要:内生细菌是宿主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潜力巨大的微生物新资源。

内生菌的研究对于保护野生与濒危药用植物,拓展药用资源,新药研发等均有一定意义。

内生细菌在与宿主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抗、互惠、共生等多种关系,能够直接或间接调节宿主的生长发育,协助宿主抵抗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等生物过程。

近年来,内生细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生物防治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本文综述了内生菌形成分布,其资源的多样性,对药用植物的道地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为内生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拓展和提升中药资源价值。

关键词:内生菌代谢产物中药材多样性引言内生菌(endophyte)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一类在其部分或全部生活史中存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而不使宿主植物表现出明显感染症状的微生物类群。

药用植物内生菌可以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有些代谢产物与宿主相同或相似。

内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潜力巨大的微生物新资源。

内生菌与药用植物共生,对植物药用成分的形成和含量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目前,药用植物内生菌作为宝贵的微生物资源库,正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笔者就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和其对中药材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中药内生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内生菌的形成和分布1.1内生菌与中药材之间的关系药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内生菌。

药用内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微生态关系。

内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以宿主药用植物的组织、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外环境,吸收宿主植物的营养并得到保护;而植物为内生菌提供营养、保护和生存空间。

两者互相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交流,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还表明,有的内生菌不但可以自身合成药物活性成分,还具有促进宿主植物合成活性成分的能力,刺激宿主植物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如抗肿瘤物质、抗病毒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植物内生菌研究新进展

植物内生菌研究新进展

植物内生菌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独特的微生物群体,它们在植物内部生存并与其建立紧密的联系。

这些微生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这些研究进展,重点关注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生态功能、应用前景及其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植物内生菌研究的新视角和深入理解,为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特性植物内生菌,即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而不引起明显病害的微生物,它们与宿主植物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的生态学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内生菌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种群动态以及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等。

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丰富,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个类群。

这些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因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生长阶段等因素而异。

例如,某些植物可能携带大量的内生细菌,而其他植物则可能以内生真菌为主。

这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植物内生菌的适应性,也为其在植物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提供了可能。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的空间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来说,内生菌更倾向于定殖在植物的营养组织,如叶片、茎秆等,而不是生殖组织,如花、果实等。

这种空间分布特点与内生菌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性有关,也反映了其与宿主植物的共生策略。

再者,植物内生菌的种群动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宿主植物的生理状态、环境条件、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内生菌的种群结构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植物幼苗期,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较少,而随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内生菌的多样性和数量逐渐增加。

植物内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而多样。

一方面,内生菌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竞争营养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强宿主植物的抗病性。

另一方面,内生菌也可以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植物内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实验ꎬ 可得到一种异香豆素化合物 ( R) mulleinꎬ 这
种产物对抗植物病原真菌瓜枝孢的活性 [26] ꎮ
3 2 植物内生放线菌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研究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种类相对较少ꎬ 一般可在植物
柳科柳属的细柱柳 ( Salix gracilistyla) 中的内生拟茎
体内部对植物内的病原菌起作用ꎮ 人们对烟草体内的
来的ꎮ 要获得新颖的抗菌化合物ꎬ 就必须加大对植物
内生菌的研究力度 [28] ꎮ
2000 年 Strobel 研究小组从宿主植物蛇藤 ( Kenne
Strobel G A 等 从 植 物 界 中 筛 选 出 欧 洲 红 豆 杉
dianigriscans) 中发现了 1 株能产抗生素的内生链霉菌
行研 究 发 现ꎬ 生 存 于 植 物 体 内 部 的 1 种 内 生 真 菌
[18]
ꎮ 从欧 洲 赤 松 ( Pi ̄
nussylvestris) 和欧洲水青岗 ( Fagussylvatoca) 的内生
NRRL - 30562ꎬ 这种链霉菌所产生的抗生素对多种人
具有广范围的抑杀活性ꎮ 可利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抗
菌活性解决一些如病原菌感染等的生物学问题ꎮ
3 3 植物内生细菌的抗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32]
ꎮ 此外ꎬ 通过研究还发现ꎬ
可以从一些常见的植物中取得能产紫杉醇的内生菌ꎮ
如ꎬ 对宿主植物松树 ( Wollemianobilis) 和 茜 草 科 植
物 ( Maguireothamnusspeciosus) 体内可 得 到 2 种 能 产
生菌的研究是属于微观世界的研究ꎬ 必须将在植物中
收稿日期: 2023-08-09
作者简介: 阎紫菲 (1987-) ꎬ 女ꎬ 硕士ꎬ 实验师ꎮ 研究方向: 抗炎药理学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汇报内容
介绍
PART 01 PART 02
代谢 产物
PART 03
PART 04
种类
展望
PART 01:药用植物内生菌简介
1、内生菌的概念
全部或 某一阶段 植物组织内
内生真菌、 细菌、放线菌
不引起植物明 显病害
PART 01:药用植物内生菌简介 2、植物内生菌的起源
•通过种子传递给植物;
•通过对植物细胞纤维素的降解
•根际菌通过植物侧根的裂缝进入物与根瘤菌
非豆科植物与放线菌
形成的共生体
PART 01:药用植物内生菌简介
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PART 01:药用植物内生菌简介
植物内生真菌
PART 02:药用植物内生菌种类
细菌
真菌
放线 菌
PART 02:药用植物内生菌种类
PART 04:内生菌的研究方向展望
2、植物内生菌分离材料的选择策略 生活于独特环境(严酷、高度生
物多样性地区)中的珍稀植物。
PART 04:内生菌的研究方向展望
3、内生菌分离和鉴定方法的改进
表面微生物与内生菌的区分;
不可培养性;
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形态特征特殊。
PART 04:内生菌的研究方向展望
PART 03: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3、产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内生菌
长春花----长春碱
桃儿七----鬼臼毒素 美登木----美登素
长春碱
PART 03: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紫杉醇
PART 03: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内生菌的紫杉醇合成量:50ng/L~185mg/L 优化、诱变和工程菌后: 448mg/L
细菌 乌拉尔甘草、鼓槌石斛、虎杖、人参
PART 02:药用植物内生菌种类
真菌 乌头、虎杖、平贝母、青蒿、甘草
PART 02:药用植物内生菌种类
放线菌
虎杖、麦冬、青蒿、银杏、三七
PART 03: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1、内生菌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
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 新物质,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PART 03: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4、产生杀虫活性物质的内生菌
除虫菊形态图
PART 03: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4、产生杀虫活性物质的内生菌
天然除虫菊素(酯)的结构
PART 04:内生菌的研究方向展望
1、植物内生菌资源的保护 野生中草药的药效优于人工栽培的 原因 野生环境生长的中药内生菌作用!
4、内生菌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思路
外部环境、培养条件对内生菌代谢途径和代 谢产物的影响,甚至是质的变化。 新型天然产物的发现。(抗肿瘤药物、生防因子)
工业化生产的瓶颈——产量过低!
植物内生菌具有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
活性物质的能力并不是个别现象。
PART 03: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1、内生菌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
PART 03: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2、 “协同进化”机制
• 基因传递理论:基因的水平转移
传递方向:能产生紫杉醇的植物只有红豆杉 紫杉醇产生菌有多样性 • 内共生理论:产生与植物相同的代谢物有利于微生 物在竞争性环境中生存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