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说明文阅读复习(说明语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说明语言)
02
02
03
04
答:不能。因为 是 的意思(或表 ),
如果换成 就变成 ,与实际不符,
05
所以不能换。
说明了 ,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词语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1
2
答题格式:
第一种题型:
2
3
1
“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在当时”有何作用?
答: “在当时”表时间,说明了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但现在不一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
答题格式: 答:不能。因为 是 的意思(或表 ),说明了 , 如果删去就变成 ,与实际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
1
表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
2
稍微、更加等
3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
4
少 数、总共等
5
表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6
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7
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
8
往往、通常等
9
限制性词语
答: 是 的意思(表 ),说明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
答: 如“ ”(找含限制性词语的句子),这句话中的 (词语)是 的意思(或表 ),说明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01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卡风学期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正文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
生动

01
语言风格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品来看。郦道元历来被认为是描写风景的高手。他不用前人的
陈词滥调,追求新颖的表达方式,比如描写河流的清澈,他用
的话是“鱼若空悬”。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
潭水清澈时,说道:“
”这就是化用郦道元的表述。书
中写景很少有雷同之处,皆因郦道元追求语言多变。以瀑布为
例,《水经注》里用过的指代词汇有“悬流”“悬水”“悬涛”“悬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 分)
清代学者沈德潜认为,在我国古代记载河流水道的 著述中,《水经注》可谓“不可无一,不容有二”。 引用和作比较,强调了《水经注》有极高的地理价值, 使说明更权威,更具有说服力。(共4分。说明方法2分, 表达效果2分)
-29-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为什么石楠“花香”如求也越
来越高。但有些植物为人类美化环境的同时,却默默背
负了诸多骂名。例如石楠,因为开花时散发出特别的气
味,被极度嫌弃。
②其实石楠心里也挺委屈的,努力开花有错吗?生命 生生不息,每个物种都有其生存之道。
-20-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⑤除了自然地理,《水经注》繁征博引,留下了不少 人文地理的内容。凡一水流经之地,郦道元都会考察流 域内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记述逸闻轶事。古代的神话与 传说,往往赖以保存。
-21-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⑥不同于一般的旅行记载,《水经注》可当作绝美的文学作
-2-
说明文阅读 (跨学科试题训练)
③石楠,属于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世界约有60余种, 分布在亚洲东部及南部。我国约产40余种,是妥妥的石 楠属植物多样性分布中心。

专题12+说明文阅读(一)(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专题12+说明文阅读(一)(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二)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基本模式: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特
征),把**说明得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等,具有**的作用或 好处。
【答案】 1.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 2.从“风洞的概念,风洞适用对象极其广泛,风洞适用对象广泛的原因, 风洞试验的优点。”四方面进行的介绍。 3. 举例子 列数字 4.材料一中的用于冰雪运动的风洞利用了相对运动原理,这体现了风洞试 验的符合科学的特点。材料二中用于冰雪运动的风洞解决了冬季训练场地 维护成本高的难题,体现了风洞试验成本低的特点。用于冰雪运动的风洞 能在夏季进行冬季训练,体现了风洞试验可控制强的特点。
考点梳理
一、题型概况
说明文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标准》与《中考 说明》对说明文阅读提出的明确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 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说明文阅 读侧重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理解分析文本与链接 材料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考点梳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 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 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 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 了然。
专题12 说明文阅读(一)
课前小练
(2023·黑龙江哈尔滨校考一模)阅读《用风洞“捕风捉影”》,完成下面小题。 用风洞“捕风捉影”
①在神魔小说《西游记》巾,天庭中的风神是风婆婆和巽(xùn)二郎。他们有一个大口袋,口袋打 开后就能起风,口袋收住风就停了。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也有这样一个“口袋”,并且功能更加强大 :它不但能制造风,而且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这个能“捕风捉影”的“神 器”就是风洞。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3.给说明对象下定义:①审题干,明确需下定义的对象及题目要求(如段 落限定等)。②圈画关键词句,筛选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③将提取的 信息整合,用“是”“叫作”等词连接起来。 (答题模板:“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是/叫作+被定义对象”或“被定 义对象+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改编)本文主要是讲物候现象,请你 结合第1~3段内容给“物候”下定义。 【答案】物候(被定义对象)是指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同气候关系密切、 能指导农事活动的、以年为周期而变化的(本质特征)_自然现象(属性)。
时间 用途: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动植物生
顺序
长等。
教材示例:如《中国石拱桥》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采用了从古到
今的时间顺序。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特征: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
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
标志词:表示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的词语,如东西南北中、上下
并列式 递进式
总分式
连贯式 (承接式)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说明文的结构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
的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事物说明文。 由现象到本质,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采用逻辑顺序
的事理说明文。 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总—分—总”式常用于采用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 的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中。事物说明文则多用“总—分”
语文
甘肃专版
考点2 说明顺序
1.(2024·广安第16题第2问)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2024·天津第8题D项)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 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所以能种在树池里的树,最重要的是“抗逆性”强。所谓“抗逆”,就是能抵 抗逆境,耐受寒冷、干旱、贫瘠等各种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娇气的 树当不了行道树,比如开花漂亮的杜鹃、叶芽能泡茶的茶树,还有苹果、 樱桃之类的果树等,城市路边是没法种的。常见的杨树、槐树、栾树、 香樟等,无一例外都是好种好活、特别皮实的树种。 树木生长速度差异很大,速生树种三年五载就能枝繁叶茂,长得慢的可 能上百年还没手腕粗。但城市绿化,最好三五年内就能“成材”堪用,不 能指望“爷爷种树孙子乘凉”,儿子还没长大道路就要扩建了。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我国有八千来种树,但古往今来,人们选来选去,再精心培育杂交品种, 到如今连同国外引进品种,我国常见的行道树也不过百种左右。然而即 便聚焦这些“专业”树种,依然不存在百分百完美的行道树。比如银杏虽 美貌,但雌树落果味道臭;杨树高大速生抗逆性强,却会产生飞絮;榕 树树冠庞大好遮阴,但容易拱根破坏道路……作为一种生命体,我们无 法要求它们全方位地、完全符合人类的愿望。对任何地方而言,行道树 只要合适,就是最好的了!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北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了大批杨树做行道树,包括加拿大杨、 毛白杨等不同种类,主要就是因为它们长得快。杨树长得最快的,是杂 交品种的“速生杨”:5年树,胸径【注】就能长到20多厘米!而5年的银杏 树,胸径只有7、8厘米,还算是树苗。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今年5月有个新闻,广东一男子被路边一片落叶砸晕。估计不少人看到标 题会想:能被树叶砸晕,这人得有多么弱不禁风?然而只要你看到那棵 树,就会庆幸自己没被落叶砸到——那是棵大王椰子,一片叶子足有三 米长、二三十斤重。椰子等棕榈类植物生长迅速、树形优美,成排种在 街边颇具热带风情。然而其叶片巨大是个隐患,需要及时清理老叶、枯 叶,要么就得想办法将树叶固定住。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专题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专题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专题说明文阅读基本要点一、说明文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表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二、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更清楚。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画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引资料: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或者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如果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

专题十七 说明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专题十七 说明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专题十七说明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十七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讲解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常见题型(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2.答题思路(1)了解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2)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①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段,文章有时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③找结尾段,文章有时会在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④抓关键句,有时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⑤归纳总结,若以上四种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3)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①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②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③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地表述。

④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的“定义”入手。

3.答题模板说明对象的特征是:①……②……考点二:分析标题的作用1.常见题型(1)选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好处?2.答题思路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修辞或写作方法)(3)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有趣。

【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情况:(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引用诗句、成语等;(2)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3)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

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

考点三:分析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1)全文(某一段、某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型:复习课
复习目标:
1 .明确中考考点
2 .梳理考查知识点
3 .回归课本,学以致用,学以致慧
说明文主要考点:1.提取文中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2.把握说明对象,概括其特征。

3.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品味说明语言,探究说明顺序。

5.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现实问题。

一导入(中考形势分析)
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

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二基本知识点回顾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

二是抽象事理,说明的目的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随堂练习一:(多媒体出示)
三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

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

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
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

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随堂练习二:请分别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多媒体出示)
四说明顺序
(一)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所以,弄清文章说明的顺序,有助于对被说明事物(事理)的理解。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l )按时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

(2 )按空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

(3 )按逻辑顺序作说明。

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五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往往体现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因此,研究、体会这些词
是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讲到说明文语言,还有一点要把握的是:说明文如果从写作上的特点分,可有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等之分。

平实说明文指的是一些非文艺性的科普说明文,它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在语言表达上只对事物作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说明,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时语言简明平实。

这类说明文的特点是科学性和知识性都很强。

随堂练习四:(多媒体出示)
六如何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

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1.总分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

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

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2.承接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递进式。

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

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7(具体情况,结合语段再作分析)。

七.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