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 环评课设

合集下载

本科环评课程设计

本科环评课程设计

本科环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原则及方法;2. 掌握环境评价程序、技术路线及报告撰写要求;3. 了解我国环境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环境评价方法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2. 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环境评价相关资料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2.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3. 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珍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课程针对本科年级学生,结合环评课程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环境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关注环境保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评价概述:环境评价的定义、分类、目的与意义,以及环境评价的发展历程;2. 环境评价程序与方法: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包括预评价、正式评价和后评价等阶段,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矩阵法等;3. 环境评价技术路线:阐述环境评价技术路线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4. 环境评价报告撰写:介绍环境评价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撰写要求,以及报告的审核与报批流程;5. 环境评价法律法规:分析我国环境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如《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6. 实践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科学组织和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各章节内容,确保教学进度与课程目标相匹配。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syb环境影响评估课程设计

syb环境影响评估课程设计

syb环境影响评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概念、原则及重要性;2. 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程序和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和分析环境影响评估所需的数据;3. 学生能够撰写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提出合理的环保措施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环境问题,积极为改善环境质量提出自己的见解;3. 学生能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精神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学生特点,结合环境影响评估的学科性质,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作出贡献。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环保素养的现代公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以下教学内容:1. 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概念、原则及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估概述- 内容:环境影响评估的定义、目的、原则及其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

2. 环境影响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内容: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程序、常用评估方法及其优缺点。

3. 环境影响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教材章节: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内容: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及其适用范围。

4. 环境影响评估实践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估实践案例- 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其评估过程、方法及措施。

5.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撰写- 教材章节: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写- 内容:报告的结构、主要内容、撰写技巧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环境影响评估概述第2周:环境影响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第3周: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第4周:环境影响评估实践案例分析第5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撰写三、教学方法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在讲解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概念、原则、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理论知识时,采用讲授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总论1.1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1.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1.3编制依据1.4评价标准第二章噪声环境监测2.1采样点的布设2.2监测项目和时间2.3采样仪器和分析方法第三章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评价因子与评价等级3.2评价方法3.3 数据结果3.4 评价结果3.5 评价期限3.6 评价内容和重点第四章结论与建议4.1 噪声污染控制和保护环境的目标附图第一章总论1.1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福建吉艾普光影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金山大道桔园洲工业园台江园,主要从事舞台灯产品生产。

租赁厂房使用面积1700m2,车间内共一条组装流水线,年组装舞台灯 3 万台。

现有工程已于2017 年9 月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

目前,本项目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拟新增一条预装(焊接)流水线,总用地面积及年生产量不变。

由于本公司的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会给仓山区周边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等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属“二十三通用设备制造业69、通用设备制造及维修”中“其他(仅组装的除外)”类,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保证本公司新增流水线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福建省吉艾普光影科技公司新增流水线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该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等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

对新增流水线施工期、运行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1.2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是具有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公证性,其目的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

针对本项目特点,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为:(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掌握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及污染负荷,为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2)通过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查清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为预测评价本项目的环境效益与环境不利影响提供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1)(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1)(1)

青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题目紫晶矿业青海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学号1020201014班级10级环境工程专业级环境工程姓名姚瑞指导教师王晓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盐湖系青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姚瑞专业、班级环境工程2010级指导教师王晓工作单位化工学院盐湖系课程设计题目西宁市紫晶矿业青海有限公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根据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内容,按照附件给出的目录要求,对紫晶矿业青海有限公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篇以上;查阅相关法律规范、技术规范和撰写规范。

查阅资料,根据紫晶矿业青海有限公司工程概况,环境现状,生产工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完成一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内容详实、符合评价规范;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符合科技论文写作规范;课程设计说明书A4双面打印,装订统一,装订顺序为封面(统一格式)、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工艺流程图、产污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程外环境关系图);2013年12月9日~2013年12月16日。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年月日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院、系(部)意见:系(部)负责人(盖章):年月日西宁市紫金矿业有限公司德尔尼尾矿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单位: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盐湖系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环评证书:国环评证甲字号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二目录1总论....................................................................................................... 1-11.1项目由来 ........................................................................................................................1-11.1.1项目的建设项目、背景、由来...................................................................1-21.1.2项目的基本情况简介................................................................................................1-2 1.1.3项目前期建设情况、批号、时间........................................................1-31.1.4开展环评的目的和要求.............................................................................................1-31.2编制依据 ........................................................................................................................1-41.2.1法律法规 .............................................................................................................1-41.2.2环评技术规范、导则.......................................................................................1-41.2.3 项目技术文件与资料 .....................................................................................1-41.3评价标准 ........................................................................................................................1-51.4评价因子和评价等级的确定 ....................................................................................1-71.5确定评价范围 ...............................................................................................................1-71.6评价重点 ........................................................................................................................2-11.7环境保护目标 ...............................................................................................................2-12周围环境概况 .....................................................................................................................2-12.1项目的地理位置(文字或图示) ...........................................................................2-12.2水文(影响河流、流域、特征) ..............................................................................2-22.3气象资料 ........................................................................................................................2-22.4社会环境 ........................................................................................................................2-32.5环境背景值量 ...............................................................................................................2-32.6主要污染源和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工程分析.........................................................2-4 2.7相关发展规划(水资源、供水)....................................................................................2-43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3-13.1拟建项目的工程概况(名称、性质、地点、内容).................................................3-13.2如是技改项目说明其污染情况....................................................................3-10 3.3拟建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因子年发生量数据,主要因子日或小时最高发生量数据....................................................................3-103.4污染源强分析...........................................................................................................3-11 4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 ...........................................................................4-14.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4.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25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的预测评价......................................................5-16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 6-17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的分析............................................................... 7-17.1清洁生产及工艺先进性分析 .........................................................................7-17.2总量目标确定 .................................................................................................7-27.3总量平衡方案......................................................................................................................7-2 8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措施................................................................... 8-18.1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8-18.2稳定达标分析 .................................................................................................8-49环境风险评价....................................................................................... 9-1 10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9-1 11产业导向规划布局及选址合理分析............................................... 11-1 12公众参与........................................................................................... 12-1 13环境经济损害分析........................................................................... 13-1 14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要求...................................................................14-1 15环评结论...........................................................................................15-1 15.1环境可行性分析..............................................................................................15-115.2环评主要数据及污染治理措施.......................................................................15-215.3环保治理的措施.....................................................................................................15-3 16附件、附图、参考文献................................................................................................16-11总论1.1项目由来1.1.1项目的建设项目、背景、由来紫金矿业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是拟成立的有限责任制企业,注册资金 10000 万元。

环评课程设计

环评课程设计

扬州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日期综合习题1某地区建有毛巾厂、农机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其它污染物与污染源不考虑)。

三厂污水排放量及其浓度 毛巾厂 农机厂 家用电器厂 污水量(万m3/a) 3.45 3.21 3.20 CODcr(mg/L) 428 186 76 悬浮物(mg/L) 20 62 75 挥发酚(mg/L) 0.017 0.003 0.007 六价铬(mg/L) 0.140.440.15毛巾厂 农机厂 家用电器厂 Pi Ki污染物顺序PijKijPijKijPijKijCODcr 147.66 0.90 59.71 0.64 24.32 0.59 231.69 0.78 1 悬浮物 1.38 0.01 3.98 0.04 4.80 0.12 10.16 0.03 3 挥发酚 5.87 0.04 0.96 0.01 2.24 0.05 9.07 0.03 4 六价铬 9.66 0.05 28.25 0.31 9.60 0.2447.51 0.16 2Pj 164.57 92.90 40.96 298.43 Kj0.550.310.14污染源顺序12 3CODcr 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为0.78,即累计百分比为78%,该地区的主要污染源为毛巾厂和农机厂,两厂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之和为0.86,即累计百分比为86%。

综合习题2一河段的K 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 E =19440m3/d ,BOD 5(E )=81.4mg/l ,河水Q P =6.0m3/s ,BOD 5(P )=6.16mg/l ,B=50.0m ,H 均=1.2m ,u=0.1m/s ,J=9‰,K 1=0.3/d ,试计算混合过程污染带长度。

如果忽略污染物质在该段内的降解和沿程河流水量的变化,在距完全混合断面10km 的下游某段处,河流中BOD 5浓度是多少? 解:(1)混合过程段污染带长度:121.84()BU l H gHI =代入数据得:121.850.00.15.764 1.2(9.8 1.20.9%)l m⨯⨯==⨯⨯⨯⨯(2)完全混合时浓度0p p h hp h C Q C Q BOD Q Q +=+代入数据:0BOD =8.88mg/L到下游10km 时间351101010 1.160.1s t s d u -⨯====利用BOD-DO 模型知 108.88exp(0.3 1.16) 6.27/k t l l e mg l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某新建公路,全长120 公里,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宽25 米,全线共有特大桥1 座,大桥3 座,中小桥60 座,涵洞280 道,互通立交9 处;分离立交17 处,通道181 道,天桥5 座,项目总投资60亿元。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调查报告/ )题目建始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二、设计(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1)对垃圾填埋场所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大气、噪声、水环境进行现状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做评价。

(2)分析预测垃圾填埋场项目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噪声源、大气污染源、地表水等)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3)提出更具参考意义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4)通过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既定性又定量的得出其环境评价结论,并给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原始资料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建始红岩寺乡镇环境监测报告垃圾填埋场所在地周围环境情况(照片)四、要求的设计(调查/ )成果完成建始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课程设计文本结构: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课程设计目录3 .课程设计正文(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标准;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预测;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污染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评价结论。

)4.致谢5 .附录 6 .参考文献五、进程安排设计内容天备注1 搜集资料0.52 设计要求内容的调查 13 设计要求中的环境影响预测 14 设计要求中的环境影响评价 1.5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 1合计 5六、主要参考资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6]GB/T14623-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7]G B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8]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9]G B 12523-19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指导教师(签名):2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言随着全县人口增长、工业经济发展,建始县红岩寺镇的垃圾产量也急剧增加。

环评 课程设计

环评 课程设计

环评课程设计环评课程设计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环评课程设计任务:任务名称:某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目标:1.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进行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内容:1. 收集某化工项目的相关资料,包括项目简介、工艺流程、原料和产品、环保措施等;2. 进行项目产污环节分析,确定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3. 选用合适的预测模型,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4. 根据预测和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和优化建议;5. 编写某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任务要求:1.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评价任务;2. 对化工项目的产污环节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3. 选用合适的预测模型,对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4. 根据预测和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和优化建议;5. 按照规范要求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任务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某化工项目的相关资料,包括项目简介、工艺流程、原料和产品、环保措施等;2. 产污环节分析:对化工项目的产污环节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选用合适的预测模型,对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4. 提出环保措施与优化建议:根据预测和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和优化建议;5. 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按照规范要求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8/3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环境评价是国家环境政策的一项基本制度。

单个建设项目和区域综合开发项目及公共政策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便对人类的社会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判断,从而调整人类的行为,为人类社会健康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服务。

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在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上完《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仪器分析》及《环境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对环境、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及分析测定等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开设的。

该课与《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及《土壤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联系紧密。

三、课程教学目标1.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论内容,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评价程序、原则等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认知;2.学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污染源调查,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污染源调查的方法;掌握相关案例的计算;理解:工程分析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工程分析的能力;3.学习环境各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掌握各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了解环评过程中各要素影响因素,区域调查与分析,培养学生环境各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的能力;4.学习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掌握清洁生产评价,理解总量控制;5.学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价,掌握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了解风险管理;6.学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及公众参与,理解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及公众参与;7.学习开发区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掌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了解开发区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和工作程序;8.了解仪器分析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水质预测影响分析
背景资料
华岗创新基地位于东、沙湖汇水区,其雨水主要经涵管排入东湖的子湖。

污水规划排入王家店污水处理厂,最终到东湖,而在王家店处理厂未修建的建设初期,污水进入佳星国际二号泵站内的临时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入长江。

基地建设预计为2年。

由于不同时期处理方案各异,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环境影响评价应分别对污水分期处理方案的影响做出评价,本次评价仅针对初期方案———由华岗创新基地临时污水处理厂入长江进行评价。

1.源强分析
华岗创新基地的污水排放量48.4万吨/年,流量为0.0153 m3/s,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和之后各污染物量如表1所示:(问题1: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和之后的浓度是如何预计的?)
根据规划,华岗创新基地的生产污水,近期经佳星国际二号泵站内的临时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经佳星国际排江管道于北湖闸排入长江。

该排江工程排放规模分为三期,初期2010年5万m3/d,近期和远期增加为10~20万吨/天,对水质的影响分为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非正常排放是指污水处理厂出现污泥膨胀和严重的电器故障导致的事故排放,正常排放按照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预计2016年经北湖闸口排放的污染物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北湖污水,佳星国际管道污水,80万吨乙烯污水。

由于2019年华岗基地的污水规划纳入王家店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本预测仅分析近期增加华岗基地临时污水处理厂排入佳星国际管道后的污水对长江的影响。

参考《武汉佳星国际工业废水尾水排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预测两种工况下(见表2)污染物浓度。

将此源强与前面的叠加,重新计算不同工况的污水量及浓度,在上表的基础上,叠加华
岗创新基地的污水排放量48.4万吨/年,其污染物浓度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 标准,基地对长江的污染负荷见表1,叠加后不同工况下污水流量及浓度填入见表3。

(问题2 排污口的综合源强如何计算的?)
1评价等级。

依据项目华岗创新基地的污水排放量为1321.92m3/d(即0.0153m3/s*86400s=1321.92m3/d),主要污染物为COD ,NH3-N 和总磷,污染物类型有2种(COD 和NH3-N 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总磷为持久性污染物),则污水水质为中等。

纳污河流长江为大河,根据《2012年11月武汉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长江武汉段水质类别为III 类水体,则可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书P102 表6-2)。

2评价范围。

其评价范围为长江下游距排污口北湖闸3km 的范围内(书P103 表6-4)。

3预测模型。

根据评价范围和工作等级可以确定污染物的类型有2种,COD 和NH3-N 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总磷为持久性污染物。

本次评价工作是以长江武汉段水质为评价对象,类别为III 类水体,污染物的处理范围在长江下游距排污口北湖闸3km 的范围内,由此判断出预测模式为: (1) 对于总磷持久性污染物采用:
○1充分混合段
P P h h
P h
C Q C Q Q Q C +=
+
○2平直河流混合模式 岸边排放二维稳态混合模
()
()22h X,Y y y C Q 2y C C exp exp 4M 4M u B y u x x ⎧⎫⎡⎤⎛⎫-⎪=+-+-⎢⎥ ⎪⎬ ⎪⎢⎥⎪⎝⎭⎣⎦⎭
(2)对于COD 和NH3-N 非持久性污染物:
○1充分混合段
P P h h
P h
C Q C Q Q Q C +=
+
○2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 岸边排放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
(
)
()221h
X,Y y y C Q 2y C exp K C exp exp 864004M 4M u B y x u u x x ⎧⎫⎡⎤⎛⎫⎛⎫-⎪⎪
⎛⎫⎢⎥ ⎪=-+-+- ⎪⎨⎬ ⎪ ⎪ ⎪⎝
⎭⎥⎪⎪⎝⎭⎝⎭⎣
⎦⎩

式中,()X,Y C 为完全混合后的污染物浓度,mg/L ;u 为x 方向流速(断面平均流速),m/s ;y M 为横向混合系数,m 2/s ;a 为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H 为平均水深;x 为断面间河流长度,m ;B 为河流宽度,m ;1K 为耗氧系数 4预测结果
分别计算2种工况下污染物的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并绘图
5. 分析预测结果
6. 给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