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复习.ppt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专题历史唯物主义PPT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专题历史唯物主义PPT课件

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和完善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对外开 放的基本国策;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思考篇]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 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 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 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 地打开了。 (2)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对此,你是如何思 考的?(6分)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生活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认为改革开放是当前中心工作是片面的。 [探索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广大人 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有了新的更高的期待。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 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 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3)上述材料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6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合经济基础状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给父母送一张卡片,表达对他们的爱;主动承担家务;父母 生日、节日等送点小礼物;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等。(3 分)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深,已从局部发展到 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 体经济,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同学们以“直面金 融危机,实现人生价值”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情境一 2008年11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珠三角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时指 出,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协调各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 减少企业停产、破产和关闭,做到尽量不裁员少裁员。同学们走访本地企业 时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直接导致本地企业裁员,加剧了就 业的严峻形势,尤其是外向型民营企业的裁员情况更为严重。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为什么各级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做到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 A、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中不适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方面和环 节 B、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 C、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共32张PPT)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共32张PPT)

地位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依据
原理运用: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 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 2.运用群众观的有关知识,分析 (1)原理+方法论 (2)物质财富+分析 (3)精神财富+分析 (4)社会变革+分析 (5)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 (2)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分析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分析 (5)改革是.....强大动力。+分析 (6)群众观 +分析 2.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 3.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 4.运用认识社会的知识,分析.... 同上
3.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 析.....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决定...。+分析 (2)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 识..。+分析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析
(二) 社会基本矛盾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 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判断: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分配制度改革、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 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 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 级斗争实现的;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 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 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框架、归纳[优质ppt]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框架、归纳[优质ppt]

★ 人生观、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择的标准 (补充: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关系, 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 准) 3、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4、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5、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6、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答题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实现的。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的标准。要做到: ①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 由之路 ②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 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 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 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用“社会主义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 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 中实现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 盾。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 4、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 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框架、归纳
(四)历史唯物主义 (第11课 社会历史观 第12课 人生观、价值
观) ★ 社会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必修四】专题五 历史唯物主义-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必修四】专题五 历史唯物主义-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 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 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知识总结】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改革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解决方式: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 的否定和根本变革。 (4)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的发展。 (5)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知识拓展】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 意识何者是第一 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
谁是历史的创造 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 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

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 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
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 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 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 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 件的堆积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 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 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01高考总复习:历史唯物主义.pptx

01高考总复习:历史唯物主义.pptx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 后”、“90 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 约占 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 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 大 的心理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 的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但社会意识又具有 独立性,它有时候会 于社 会存在,有时候又 会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发展起阻 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 会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 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 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问题”。 3、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 今 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 们在 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 船工渔 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 统计,目 前世界上有妈祖庙 5000 多座,遍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 2 亿多人。 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妈祖信俗已被评为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5、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 不绝,不断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历史唯物主义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①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 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2)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 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人生价值的实现(教材P102---P106)
易错点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割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4.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 5.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 6.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 7.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 造者。 8.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9.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10.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1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12.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3.主观努力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14.只有事事尽力,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含义 不同步 (2)关系①决定②相对独立性
2.社会基本矛盾(规律)和我国的改革 (1)两对基本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最革命、最活跃)
反作用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4、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价值观: 1.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整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ppt

(整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ppt

“第一,以往的历史理 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 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 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 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 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 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 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 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 活动。 ——列宁
最新.
6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 一、社会存在的含义 • 二、社会意识的含义 •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四、理论意义
广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 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和消费等有制关系的性质将生产关 系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①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根本特征: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 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
②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 生产力状况是以上二者的统一,表现为生 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
最新.
19
•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一、劳动资料(也称 劳动手段 )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 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二、劳动对象
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 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
最新.
10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 社会意识的 性质。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 化。
最新.
11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
最新.
1

历史唯物主义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复习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 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
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发展的需要,调整上层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 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人生价值 观
价值与价值观:2022·全国乙卷2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021·北京7: 价值实现:2021·全国甲卷21;山东12;辽 宁16;湖北15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结合漫画、热点素材、1.关注国家治理、分析社会基 引文等,综合考查社 会历史观,社会存在 本矛盾、理解人民群众在社 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做法指导
上层建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经济基础的发 展如:英美资本主义政体确立、启蒙思想的出现 (上层建筑的变化) 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 济基础英美资本主义政体确立、启蒙思想的出 现 (上层建筑的变化)历史园地推动了 (反作用于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 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 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有时会一分突出。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反作用的发挥,都是以适应一定的生产力状况为前提 的,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基础之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既对立又统 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