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的提质利用
褐煤提质项目建议书

褐煤提质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褐煤是一种常见的燃料资源,然而其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减少褐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褐煤的利用效率,我们提出了褐煤提质项目。
二、项目目标1. 提高褐煤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2. 开发褐煤的高值利用途径,提高褐煤的经济价值。
3. 推动褐煤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三、项目内容1. 技术改造:通过煤质分选、煤质改良等技术手段,提高褐煤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同时,利用先进的煤炭气化技术,将褐煤转化为合成天然气或合成油,实现褐煤的高值利用。
2. 环保治理:引入先进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减少褐煤燃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保护环境。
3. 产业升级:推动褐煤行业向高端、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拓展褐煤的利用领域,提高褐煤的经济价值。
四、项目优势1. 市场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需求日益增长,褐煤提质项目符合市场需求。
2. 资源丰富:我国褐煤资源丰富,褐煤提质项目有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
3. 技术成熟:煤炭气化、烟气脱硫、脱硝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项目风险1. 技术风险:褐煤提质项目涉及多项技术改造和环保治理,技术风险较高。
2. 市场风险:清洁能源市场竞争激烈,项目面临市场竞争风险。
3. 政策风险:环保政策、能源政策的变化对项目发展产生不确定影响。
六、项目实施方案1. 技术改造: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褐煤提质技术,进行煤质分选、煤质改良等工艺改造。
2. 环保治理:建设烟气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3. 产业升级:加大科研投入,拓展褐煤的高值利用领域,推动褐煤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七、项目效益1. 环保效益: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2. 经济效益:提高褐煤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增加褐煤的经济价值。
3. 社会效益:推动褐煤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是一种低质、低热值、高水分、高挥发分的煤种,通常不被视为传统化石燃料。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燃料资源的日益枯竭,褐煤作为一种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提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褐煤的热值、密度和稳定性,使其成为更高效的能源来源。
本文将介绍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1.干燥技术褐煤水分含量较高,导致其热值和燃烧效率较低。
干燥技术是褐煤提质的首要步骤,通过降低褐煤中的水分含量,提高其热值和燃烧性能。
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包括自然晾晒、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等。
其中,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具有处理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2.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通过高温加热褐煤,使其发生热分解,生成固体炭、液体产品和气体产物。
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碳转化率和热值,同时还可以去除部分水分和挥发分。
常见的热解技术包括高温热解、中温热解和低温热解等,其中高温热解具有处理效果好、产品收率高等优点,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3.气化技术气化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褐煤转化为气体燃料,主要包括水蒸气气化和氧气气化等。
水蒸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氧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
气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褐煤提质技术发展分析1.技术挑战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能效低、副产品处理困难等。
此外,由于褐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2.节能环保要求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环保已经成为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排放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等措施,实现褐煤提质过程的节能环保。
褐煤资源的利用现

八、褐煤提质干燥装置
• (1)多层
多个类似高温水蒸汽干燥设备原型的干燥装置垂直方向上的叠加组合成为一套复 合干燥装置。多层,实现了一定空间内干燥换热面积的最大化;多层,解决了大 型设备制造难度大的问题;多层,装置更加紧凑,降低了投资成本。 (2)多级
每一层干燥单元,是一个的干燥环境,能够单独的进行调整操控。满足不同物料 不同时段的不同干燥条件。实现物料干燥工艺需要的逐级干燥。 (3)多效 物料在褐煤干燥提质一体化的装置中自上而下逐级有效干燥,采用了高位双料流 混料技术和强制溢流技术。使得物料与干燥设备避免缠粘相对位移顺畅,热传导 效率高;采用了多效蒸发干燥技术,将多级干燥湿物料蒸发的蒸汽,经过压缩机 压缩排掉凝结水形成饱和蒸气,作为二次热源供下一级干燥单元使用,节约了新 蒸汽能源。褐煤提质干燥装置最终将蒸发气体绝大部分变为凝结水排除。大大减 少了尾气的成分,避免了废气的二次污染。
九、装置特点
• (1)设备结构紧凑,装置占地面积小,小巧灵活,是同类机的 (2)热效率高,是普通设备的2倍以上,可达80%-90%,运行 费用低。 (3)辅机配套量小,减少投资。 (4)物料适应性广,拓展性强。 • (5)干燥能力强、处理物料量大 (6)干燥设备内部表面有相互自清洁功能。 (7)噪音低,无粉尘飞扬,无二次污染。 (8)较同类产品节省蒸汽40%,节电30%. (9)操作方法多样,可间歇操作,可连续操作,可常压操作, 可真空操作。 (10)实用以大型化制造,运输、安装、维修方便。
五、褐煤提质干燥的重要意义
• 褐煤的提质是指褐煤在高温下经受脱水和热 分解作用后转化成具有烟煤性质的提质煤。 褐煤脱水过程除脱去部分水分外,也伴随着一 些煤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它主要是由脱水作 用和过程引起的。所以,褐煤的提质过程主要 是褐煤的脱水过程。 水分 发热量 氧化速 燃后温
褐煤提质

21干燥脱水提质技术褐煤干燥脱水技术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机械脱水、蒸发脱水和非蒸发脱水3类[’]。
其中机械脱水技术在选煤厂已广泛应用,但其处理能力和脱水效率尚难适应褐煤脱水的要求。
蒸发脱水法可以降低褐煤的水分,提高褐煤的热值,但简单的蒸发脱水难以改变褐煤的物理化学结构,不能解决其易自燃和重新吸水等难题,可以作为炉前脱水技术使用。
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是将褐煤与高温高压蒸汽直接接触,使水分呈液态脱出,不需要蒸发潜热,热效率高。
褐煤受高温高压作用的影响,其组成和性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趋势类似于煤化程度的增强。
目前众多国家都在开发非蒸发脱水技术。
日本的D一K非蒸发脱水工艺f‘〕可实现褐煤水分在非蒸发条件下加热,使水分以液体状态从褐煤中脱出。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研究开发了热压脱水工艺(MTE工艺)〔’〕,过程综合了热法脱水和机械脱水的优点,将褐煤加热到不大于220℃的条件下,通过机械挤压将水挤出。
褐煤脱水后,热值大大提高,提质煤的重新吸水和自燃特性也得到改善。
目前MTE 工艺已在澳大利亚一电厂建立1套25口h的中试装置,工业化条件基本成熟。
2成型提质技术褐煤成型可以同时有效解决干燥后粉尘大,易重新吸水,易自燃三大难题。
成型后,褐煤型煤水分降低,发热量提高,在运输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形状,既能减轻粉尘污染,减少了褐煤自燃的机会,又降低了运输成本。
褐煤成型主要分为有粘结剂冷压成型和无粘结剂热压成型2大类。
2.2.1揭煤有粘结剂成型褐煤有粘结剂成型的技术关键是开发经济有效的粘结剂。
山东矿业学院李登新等研究了适用于褐煤成型用粘结剂FX(工业废弃物的混合物),用它制成的型煤达到了工业用型煤的质量要求〔6〕。
日本神户制钢所(Kobestee1Group)于1993年开始研究UBC(Up脚dingBrowneoal)褐煤提质技术七’〕,其特点是采用轻质油高效去除褐煤中的水分。
具体工艺为:将粉化后的煤与可回收油(通常采用石油基轻质油)及重油混合,制成煤浆;煤浆在蒸发器中加热,水分被蒸出;采用洋析器将脱水浆液中的油品分离并再生,得到提质粉煤;最后将提质煤压块成型以便于运输。
褐煤提质技术综述

褐煤提质技术综述褐煤是一种煤炭资源,由于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高,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也相对较多。
为了减少褐煤的环境污染,并提高其燃烧效率和利用价值,人们对褐煤的提质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
本文将综述褐煤提质技术的研究进展。
提高褐煤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煤炭分选、矿物质去除和降低含水率等。
煤炭分选是将褐煤按照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以提高褐煤的焦化性能和燃烧性能。
常用的分选方法有重介浮选、重介干选和电选等。
矿物质去除是通过酸洗、浮选和湿法磁选等方法去除褐煤中的矿物质,以提高褐煤的燃烧效率。
降低含水率是通过烘干、脱水等方法降低褐煤的含水率,以提高其燃烧效率。
改善褐煤燃烧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干燥、粉碎和添加剂等。
干燥是通过烘干和热风等方法将褐煤中的水分蒸发,以提高褐煤的可燃性和燃烧效率。
粉碎是将褐煤粉碎成适合燃烧的颗粒大小,以提高褐煤的燃烧速度和燃尽度。
添加剂是指向褐煤中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如脱硫剂、燃烧助剂和粘结剂等,以改善褐煤的燃烧性能和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褐煤提质技术,如气化、液化和热解等。
气化是将褐煤转化为合成气或合成油的过程,通过气化可以提高褐煤的利用价值。
液化是将褐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通过液化可以提高褐煤的储运和利用便利性。
热解是将褐煤在高温下分解为煤焦油、煤气和固体炭的过程,通过热解可以提高褐煤的燃烧性能和提取煤焦油等有用产品。
总之,褐煤提质技术是为了提高褐煤的质量和燃烧性能,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而进行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褐煤提质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褐煤的高效利用提供更多可能。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DOC)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1、褐煤提质的必要性近年来,世界优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价格相对低廉的褐煤开发利用被重视起来。
拥有褐煤资源的国家现都积极研究褐煤作为燃料煤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其中德国、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储量大国,均将褐煤作为未来重要战略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达到1300亿t,占到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左右,迄今对褐煤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煤化程度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含水量高,在空气中易风化,含一定量的原生腐殖酸,碳含量低,氧含量高,氢含量变化大,挥发分一般在45%~55%。
褐煤与其他煤种相比,含氧量高、灰分及灰熔点变化较大、密度小、易自燃,煤粉容易爆炸,褐煤中较高的水分含量,增加了褐煤的运输成本,长距离运输还会带来自燃和爆炸的问题,限制了褐煤向较远地区的运输。
褐煤直接燃烧的热效率较低,且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很大,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
此外,褐煤作为原料转化利用也受到限制,褐煤液化、干馏和气化都需要把煤中水分降至10%以下。
褐煤若不经过提质加工将难以满足多种用户的质量要求。
因此褐煤提质加工脱除褐煤中的水分,消除褐煤脱水后发生自燃、爆炸的潜在危险,从而提高褐煤品质,是扩大褐煤应用范围的关键。
褐煤脱水提质加工后,水分显著降低,发热量大幅度提高,既可防止煤炭自燃、便于运输和贮存,又有利于发电、造气、化工等使用。
2、褐煤提质的意义长距离运输高水分、低热值的褐煤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美国曾对褐煤脱水后减少运输量的效果做过评估,一种水分42.52%、发热量2847kcal/kg的褐煤,经2.02Mpa的蒸汽处理后,水分降至14.43%,发热量增加到4315kcal/kg,相当于提高了热值51.6%。
发电厂240万千瓦机组一年大约要用褐煤1100万吨,如果能将褐煤水分由36%降至16%左右,则一年可减少220万吨煤炭运输,节省运费6600万元。
褐煤提质技术是什么?

褐煤提质技术是什么?
由于褐煤存在高水分、高灰分、低发热量、易于风化和自燃的缺陷,致使其加工利用受到限制,为高效利用丰富的褐煤资源,减小褐煤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褐煤在实际生产利用中,常需要进行提质处理,褐煤提质技术分为脱水提质、成型提质、热解提质3类。
褐煤提质技术基本介绍
提质加工是一种从源头上提高原煤质量,改善原煤品质,减少运力消耗,降低碳排放的低碳能源技术,是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重要途径。
以低碳能源技术为主体的低碳技术的实质是能源的洁净、高效、廉价开发和利用。
褐煤提质是指褐煤经过加工,改变其成分和结构,生成具有近似烟煤性质的提质煤。
褐煤提质后,水分降低,发热量提高,自燃倾向减小,从而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发电、制气、化工等行业使用。
褐煤提质技术概况

褐煤提质技术概况摘要: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褐煤资源的地位,同时指出褐煤提质的必要性,重点叙述了褐煤提质的技术,最后简单介绍了褐煤的工艺和应用。
关键词:褐煤;提质;技术;工艺;应用1 我国褐煤资源的地位我国是多煤少油少气的国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需求,因此煤炭资源将是我国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可利用资源。
然而目前我国烟煤、无烟煤等优质煤资源已被充分利用,拓展空间有限,而对褐煤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刚刚开始,因此它对我国日后经济快速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我国煤炭地质局统计褐煤己探明的储量达130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
褐煤资源蕴藏量丰富,相信它将大大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
2 褐煤提质的必要性作为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如何高效利用它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类。
它的特点是水分含量高,氧含量高,挥发分高,发热量低。
高水分和高灰分,再加上褐煤易风化和自燃的特性使褐煤不适合远距离输送,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解决褐煤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褐煤的提质,褐煤提质加工后,水分显著降低,发热量大幅度提高,既可防止自燃、便于运输和贮存,又有利于褐煤在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3褐煤提质的技术所谓褐煤提质,是指褐煤经脱水、成型和热分解等加工利用过程后,褐煤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转化成具有近似烟煤性质的提质煤。
国内外褐煤提质加工技术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干燥脱水提质技术、成型提质技术、热解提质技术3大类。
3.1 干燥脱水提质技术煤的干燥脱水技术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机械脱水、蒸发脱水和非蒸发脱水三类。
3.1.1 机械脱水机械脱水属于一种非自然脱水技术,是借助机械设备来完成的。
例如筛分脱水中需用固定筛(弧型筛)、振动筛(直线振动筛)和高频振动筛等设备。
离心脱水没有过滤式离心机或脱水沉降过滤式离心机也完成不了。
机械脱水技术在选煤厂已广泛应用,但其处理能力和脱水效率尚难适应褐煤脱水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褐煤的提质利用
陈凯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为主要能源供应的格局难以改变,褐煤储量大,但褐煤存在水分高热值低长距离输送经济性差等缺点,在利用之前有必要进行提质处理,本文介绍几种褐煤提质工艺,并分析其特点。
关键词:褐煤提质干燥脱水热解
0引言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俗称柴煤。
处于烟煤和泥炭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
含有可溶于碱液内的腐殖酸。
含碳量在60%~77%之间,密度约为1.1-1.2,挥发成分大于40%。
无胶质层厚度。
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约为23.0-27.2兆焦/公斤(5500-6500千卡/公斤)。
多呈褐色或褐黑色,相对密度1.2~1.45。
褐煤水分大,挥发成分高(>40%),含游离腐植酸。
褐煤脱水过程除脱去部分水分外,也伴随着一些煤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它主要是由脱水作用和过程引起的。
1褐煤资源分布及其特性
目前,在我国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中,以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最多,约占全国褐煤保有储量的3/4; 以云南省为主的西南地区的褐煤储量约占全国的1/5; 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的褐煤仅占全国的5%左右。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可分为硬褐煤和软褐煤( 俗称土状褐煤) 褐煤孔隙率高,反应性强,煤中含氧量大( 15%~30%) ,大部分以含氧官能团的形式存在,以酚羟基( OH)为主,其次是羧基( COOH) 和羰基( CO) ,甲氧基( OCH2) 较少[5]褐煤含水高( 30%~50%) 灰分高( 15%~30%) 挥发分高( >37%) 发热量低( 12.56~14.65
MJ/kg) ,热稳定性差、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不适于远途运输。
2褐煤提质技术现状
褐煤提质是指褐煤在小于250℃温度脱去部分大部分游离水后的干燥褐煤,用甲苯等有机物提取褐煤中的褐煤蜡、腐植酸的过程。
国内外褐煤提质技术大致可分为干燥脱水提质技术、成型提质技术和热解提质技术3大类。
2.1褐煤脱水工艺
褐煤脱水工艺通常可以分为(蒸发)干燥和非蒸发脱水两类。
其中非蒸发脱
水工艺主要包括:机械热压脱水;溶剂萃取脱水。
这些技术仅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
1985-2014年间褐煤提质技术的主要以褐煤干燥技术为主,褐煤干燥技术具体分为以下五类:
(1)转筒干燥技术
转筒干燥的核心是一个略带倾斜并能回转的圆筒体,筒体的倾斜度可以调节,范围一般为2°~10°;按照湿物料和热载体的接触方式,工业中开发利用的褐煤转筒干燥装置主要有直接加热转筒干燥器、回转管式干燥器和蒸汽管间接加热转筒干燥器。
(2)带式干燥技术
褐煤由进料端经加料装置被均匀分布到输送带上,输送带通常用穿孔的不锈钢薄板制成,由电机经变速箱带动,可以调速,最常用的干燥介质是热空气或热烟气。
(3)气流干燥技术
气流干燥也称为“瞬间干燥”,是流态化稀相输送在干燥方面的应用;按照干燥介质和操作温度的不同,气流干燥可分为直管式和床混式两种。
(4)流化床干燥技术
工业上开发应用的褐煤流化床干燥设备主要是以过热蒸汽或空气作为流化
介质(或干燥介质),并且流化床内部带有换热器;褐煤流化床干燥技术主要包括过热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和蒸汽-空气联合干燥技术。
(5)振动干燥技术
振动干燥是利用机械振动实现固体颗粒在干燥器中流动,并同时在干燥介质(如热烟气等)的作用下实现干燥过程。
最新褐煤振动干燥设备主要有振动混流干燥器和振动流化床干燥器。
转筒干燥技术中的回转管干燥技术是目前工业中应用最为成熟的褐煤脱水干燥技术。
(6)K-燃料技术
作为一项非蒸发式干燥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原煤与蒸汽在提质装置中直接接触,通过调节时间、温度和压力三个要素,将原煤中的水分以液态水的方式脱除,在“挤”出煤中水分的同时,改变煤的孔隙结构及亲水性能,提升低阶煤的品质。
2007年在美国怀俄明州建设有年处理75万吨的提质工厂。
2.2成型提质技术
褐煤成型可同时有效解决干燥褐煤粉尘大、易重新吸水、易自燃的不足,得到的褐煤型煤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褐煤成型技术主要有无黏结剂成型和有黏结剂成型2类
(1)无黏结剂成型技术
褐煤无黏结剂成型是将褐煤干燥,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直接在高压下压制成型的技术,一般需经过原煤的破碎和筛分、干燥、冷却、压制成型等过程其中,褐煤无黏结剂成型已实现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德国褐煤无黏结剂冲压成型工艺是将原煤在干燥器中干燥,水分降至12%~18% 经冷却、分离后破碎至0~6mm,在带式型煤机中以50~200MPa的压力挤压,生产出不同形状的型煤,此工艺早在1858年就在西奥多矿井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后来又推广到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与德国泽玛克联合开发的褐煤间接干燥型煤工艺采用管式干燥机(回转窑系统)干燥原煤,特别适用于燃点低易燃易爆的低阶煤种的成型提质,由于结构合理,传热效率高,在褐煤应用过程中取得较好的干燥效果,已建成德国MIBRAG百万吨型煤工厂。
神华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联合开发的热压成型HPU( Hot Press Upgrading) -06工艺技术是将褐煤破碎至0~3mm后进行气流干燥在热反应器中经轻度热解后,再进入成型机中辊压成型。
澳大利亚亚太煤钢公司开发的冷干( Coldry) 工艺利用剪切原理打破煤的碳结构,挤压成棒状型煤,可以将含水量约60%的褐煤制成水分为8%~14%的型煤,所得的型煤发热量可达烟煤水平。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CSIRO) 与墨尔本大学联合开发的褐煤稠化技术利用电厂余热打破煤的结构,对褐煤进行脱水干燥。
最终产出19%的煤气19%的水62%的炼焦用型煤除以上工艺外,还有澳大利亚White公司开发的热烟气直接干燥成型( BCB) 技术。
(2)有黏结剂成型技术
褐煤有黏结剂成型工艺主要是针对煤化度高的褐煤,黏结剂有黏土、腐植酸、生物质、淀粉、沥青等国内李登新等研究的黏结剂FX( 工业废弃物的混合物) 适用于褐煤成型将粉煤于100℃下烘干,趁热与黏结剂FX均匀混合后,立即在自制的压力机上成型,常温下自然风干6h,即可制得工业用型煤日本神户制钢
所的UBC ( Upgrading Brown Coal) 工艺是采用轻质油作为黏结剂高效去除褐煤中水分的提质工艺此工艺将粉化的煤与可回收油( 常用石油基轻质油) 及重油混合制成煤浆,在蒸发器中加热蒸出水分后,采用滗析器分离再生脱水浆液中的油品,得到提质粉煤,最后将提质煤压块成型已在印尼加里曼丹岛建成产能为600t/d的示范工厂。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发的生物质黏结剂粉煤成型工艺用于褐煤成型,采用锯末、甘蔗渣、玉米秸、稻草等为生物质黏结剂,加入量在10%~25% 若在成型时添加粉状Ca ( OH)2或CaCO3等脱硫剂,可固定煤中60%~80%的硫日本曾用泰国褐煤生产出生物质褐煤型煤,以绿色援助计划向我国临沂矿务局汤庄煤矿援建一座1万t/a的型煤示范厂。
2.3褐煤热解提质工艺
褐煤的热解是指在隔绝空气(惰性气体气氛或氢气存在) 500~600℃条件下将褐煤加热,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或半焦的过程,又称为干馏。
褐煤热解提质工艺可分为:
(1)外热式热解工艺
即热解炉的加热方式为间接加热,此工艺与传统的炼焦炉相似。
(2)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
即半焦作为热载体的热解工艺,或以炉渣作为热载体的热解工艺等。
(3)气体热载体热解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