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十大最新诈骗骗局及防骗攻略
常见的诈骗手法及防范

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总结1. 冒充公检法: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冒充公检法部门,以涉嫌某种违法行为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资金等,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防范措施: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特别是涉及到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的信息。
如果接到可疑电话或短信,要及时拨打当地公安机关的报警电话进行咨询,并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和资金。
2. 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向受害人宣传投资理财产品,声称可以快速获取高额回报,并承诺安全可靠。
实际上,这些投资理财产品往往存在高风险、高回报的陷阱,一旦受害人投入资金,就会血本无归。
防范措施:谨慎选择投资理财渠道,不要盲目相信陌生人的推荐和宣传。
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风险提示,了解产品的投资风险和回报方式。
同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被高回报率所迷惑,避免盲目投资和借贷。
3. 虚假兼职诈骗:诈骗分子通过招聘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虚假兼职信息,声称轻松赚钱、收入丰厚,诱使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或提供个人信息。
防范措施:谨慎选择兼职机会,不要轻信各种高薪兼职和看似轻松赚钱的机会。
在寻找兼职时,要仔细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财务状况。
4. 伪基站诈骗:诈骗分子使用伪基站设备,通过短信或电话冒充银行、支付平台等机构,向受害人发送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进行转账或交易。
防范措施:加强手机短信和电话的防范,不要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和短信。
在使用手机时,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点击可疑的链接和短信,特别是涉及到个人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时。
5. 钓鱼邮件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电子邮件、垃圾邮件等方式发送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点击链接或下载恶意软件,从而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或进行其他欺诈行为。
防范措施:保持警惕,不要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的电子邮件和链接。
在使用电子邮件时,要仔细阅读邮件内容,特别是涉及到个人隐私和财务安全的信息时,要保持警惕并谨慎处理。
防骗十个小妙招

防骗十个小妙招嘿哟,咱来说说防骗十个小妙招哈。
有一回啊,我差点就被骗了。
那可把我吓得够呛,从那以后我就总结了一些防骗的小妙招。
妙招一:陌生电话别轻信。
有一次,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我中了大奖,让我先交手续费才能领奖。
我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啊。
我就直接挂了电话。
妙招二:不明链接不要点。
我记得有一回,我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银行卡有问题,让我点击链接查看。
我差点就点了,后来一想,这肯定是骗子。
我就没理它。
妙招三:天上不会掉馅饼。
要是有人说能让你轻松赚钱,那肯定是骗人的。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广告,说只要投资一点钱,就能赚很多钱。
我就想,这太不靠谱了,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妙招四:验证码是重要信息,不能随便给别人。
有一回,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他是银行工作人员,要我把验证码告诉他。
我一听就觉得不对,银行工作人员怎么会要验证码呢?我就没给。
妙招五:遇到免费送东西的要小心。
有一次,我在商场里看到有人在发传单,说免费送护肤品。
我差点就去领了,后来一想,这肯定有猫腻。
我就走了。
妙招六:熟人借钱要核实。
有一次,我收到一个朋友的微信,说他有急事,让我借点钱给他。
我觉得有点奇怪,就打电话给他核实了一下。
果然,他的微信被盗了。
妙招七:公检法不会电话办案。
要是有人说他是警察,让你转账,那肯定是骗子。
我有个朋友就差点被骗了,后来他打电话给真正的警察,才知道是骗局。
妙招八:网购要谨慎。
买东西的时候要看清楚商家的信誉和评价,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太便宜的东西。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很便宜的手机,差点就买了。
后来一想,这肯定是假货。
妙招九:街头抽奖别参与。
那些街头抽奖的,很多都是骗人的。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街头抽奖,奖品很诱人。
我差点就去抽了,后来一想,这肯定有问题。
妙招十:提高警惕,多和家人商量。
要是遇到可疑的事情,不要自己做决定,要和家人商量一下。
我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投资项目,觉得很诱人。
我就和家人说了,他们帮我分析了一下,发现是个骗局。
各种骗术套路大全

各种骗术套路大全各种骗术套路大全11、杀猪盘诈骗(网恋交友、投资)。
利用交友软件广撒网,寻找好诈骗的目标任务,冒充成功人士跟受骗者套近乎,要求交往,在培养出感情之后,开始向对方要钱或者怂恿理财投资,骗到钱之后就逃之夭夭;2、冒充公检法诈骗。
利用加受骗人的QQ或者是电话、短信的形式发布通缉令或者传票给目标受骗者,告诉对方涉嫌违法行为要对其进行调查取证,赶紧按照他们所给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要耽误时间。
一旦按照他们指示的操作之后,把银行卡里的钱转到安全账户,拿了钱之后就跑路了;3、冒充熟人好友诈骗。
利用偷盗他人的交友账号或者仿冒他人好友的聊天语气,跟受骗者进行沟通。
要求借钱,受骗者在不加细核的情况下,很容易相信对方就是自己熟悉的好友,就会把钱转过去。
4.兼职刷单诈骗。
利用在网络上发布招聘刷单的信息,拉受骗者进入刷单任务派发的群,先花一两天时间让受骗者做刷单任务拿点佣金,放下戒备,随后就开始用虚假的单进行骗钱;5.虚假中奖诈骗。
通过短信发布受骗者中奖的消息,让其赶紧点入下方的链接进行认证领取,过时则默认放弃,骗子利用民众贪图小利和好奇的心理进行诈骗,点入链接之后,其实就已经进入骗子所预先设置好的虚假网站中,所有的信息都会被骗子窃取,甚至可以远程操纵。
各种骗术套路大全2骗术一:刷单骗局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仅需要网上兼职刷单、充值返利等操作就可实现足不出户收益可观,以此让受害人转入资金并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刷单盈利是骗局,蝇头小利莫动心。
骗术二:网贷骗局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急需资金者提供贷款,利息低,无需担保。
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便会以手续费、保证金、消除不良征信等名义要求先打款,以此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网上贷款要仔细,先要钱的是骗局。
骗术三:陷阱犯罪分子在网络上发布低俗信息,以此引诱事主下载木马聊天软件,而后盗取事主手机通讯录,并录制不雅视频,进而进行敲诈勒索。
警方提醒:色字头上有把刀,割破面子和钱包。
10个必看的流行骗局解密

10个必看的流行骗局解密:少看一个或损失百万!一、银行卡被骗案例:2015年1月14日,沈阳市民郭先生将2万元存入某银行借记卡中,15日通过ATM 机取过两笔钱,分别为2500元及2000元,均收到短信提醒,可16日刷卡消费时被告知卡内余额不足,但未收到任何其它短信提醒,银行卡也一直放在钱包没丢。
郭先生立即去银行查询,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卡里仅剩300元,1.5万多元钱不翼而飞!在打印出来的交易明细上显示,有15笔盗刷记录,其中9笔是异地POS机盗刷的,6笔是网上消费,消费大多在北京、深圳,但郭先生未离开过沈阳。
【骗术揭秘】银行卡被盗刷主要有以下三种骗术:1. 犯罪分子在ATM机或POS机上安装读卡器或摄录机,窃取持卡人账号、密码等信息,然后伪造或复制银行卡,并利用伪卡窃取资金。
2.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网银升级的虚假信息,注明需登录的网站地址,实为钓鱼网站,储户一旦登录,犯罪分子便可在后台窃取账号、密码、动态口令等信息,通过网银将卡内资金转走。
3. 以“已扣年费、服务费”等名义发送短信,吸引用户回拨400开头的号码查询,犯罪分子以银行工作人员的名义骗取储户的个人信息,进一步诱骗储户在ATM机或网上银行进行转账交易。
【应对之道】1. 相对于传统的磁条卡而言,芯片卡更具安全性,不易被复制,储户最好将手中的磁条卡换成芯片卡。
2. 储户应妥善保管银行卡及正确使用密码,不将银行卡借他人使用,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密码。
3. 记清客服电话和官方网址,不要轻信任何来自非客服电话的信息,不要通过链接或者按照他人指示的网址登录,如记不清官网网址,可在收藏夹中将常用网站收藏。
4. 发现银行卡被异地盗刷要立即报警,并通知发卡行冻结银行卡。
5.银行卡被盗刷后要立即到银行、ATM机取款或查询余额并保留凭条,或到商店刷卡消费,获取当时银行卡并未离开自己的证据。
6. 开通手机短信通知,第一时间得知银行卡内资金变动。
二、ATM取钱被骗案例:ATM机取钱遭遇“贴条”储户被骗4500元2014年7月13日晚7时许,杨女士到银行的ATM取款机取钱,但交易时取款机发出异响,并未吐出任何现金。
别再上当了!初中生必看的十大网络诈骗手法

从前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初中生,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可是在网络上却总是容易上当。
有一天,他决定向网络诈骗说“不”!于是他开始了解各种网络诈骗手法,并决心分享给其他初中生们。
1.**假兼职招聘**小明看到一个兼职广告,说是只需输入个人信息就可以获得高薪,结果他输进去后,却发现只是一场空。
2.**虚假中奖信息**小明收到一条短信说自己中了大奖,但需要先付一笔手续费才能领奖。
然而,等待的只有失望。
3.**假公益求助**有人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感人求助帖,说是需要善心人士捐款帮助困难家庭,小明心怀善意地转账了一笔钱,却没有等到任何回应。
4.**虚假投资理财**一些所谓的投资理财平台声称能让投资者赚取高额回报,小明差点就相信了,幸亏及时醒悟。
5.**冒充公检法**有人假扮成警察、检察官或法官,以各种借口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小明差点上了当,还好立马意识到不对劲。
6.**虚假网购**小明被页面上打折力度很大的商品吸引,却没想到收到的货物与图片严重不符,于是他学会了查看店铺的信誉。
7.**谎称恋爱诈骗**有人假扮成异性向小明表白并骗取关心和礼物,小明差点心软,后来一查发现对方竟然用了很多假资料。
8.**虚假求职信息**某网站上有招聘信息称可以迅速找到工作,小明赶紧申请,却成了忽悠的受害者。
9.**电话诈骗**有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小明,说是账户出现异常需要验证身份,后来小明报了警才知道是骗局。
10.**虚假药品广告**小明被一则广告吸引,声称可以治愈所有疾病,差点就上当买了假冒伪劣产品。
看完这十种网络诈骗手法,小明决定要更加谨慎,不再轻易上当。
希望大家都能像小明一样,提高识别能力,远离网络骗局!。
十大常见网络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

十大常见网络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诈骗已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
从虚假投资理财到冒充客服进行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作为普通用户,我们更需要了解这些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常见网络诈骗手段1.虚假投资理财很多骗子会打着”高收益”的幌子,吸引投资者进行虚假的理财投资。
他们通常会提供一些虚假的数据和收益率,让人产生侥幸心理,最终导致财产遭受损失。
2.冒充客服诈骗这种诈骗手段十分常见,骗子会冒充银行、电商平台等商家的客服人员,通过各种理由诱导受害者提供账号密码或转账。
一旦上当受骗,资金很难追回。
3.假冒身份诈骗骗子会冒充亲友、公司领导等身份,通过紧急情况或事故诈骗受害者进行汇款。
受害者往往出于信任和善意而上当受骗。
4.虚假中奖诈骗某些骗子会发送虚假的中奖信息,要求受害者缴纳各种费用才能领取奖品。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骗局,受害者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5.网络直播诈骗一些直播平台上会出现对投资项目进行宣传的主播,他们通过夸张的言语和虚假的数据来吸引投资者,但最终都是骗钱的目的。
6.网络交友诈骗在社交软件上,一些骗子会利用他人的孤单寂寞,通过谈恋爱的方式进行诈骗。
他们会先营造一种亲密关系,然后再设法骗取受害者的财物。
7.网络炒作诈骗一些骗子会通过炒作某种商品或项目,制造人为的供需失衡,从而诱导投资者进行投资。
但这只是一场空前的骗局。
8.网络赌博诈骗一些网络赌博平台通常存在各种漏洞和暗箱操作,极易被骗子利用。
受害者往往在一时兴起或冲动之下,盲目地进行投资,最后损失惨重。
9.网络租赁诈骗一些骗子会发布虚假的房源信息,诱导租客提前支付定金或租金,但实际上这些房源都是不存在的。
10.虚假网络购物在一些不太知名的电商平台上,会出现一些虚假的商品信息,买家付款后却收不到货物,或者收到的商品与描述严重不符。
防范措施提高警惕,谨慎对待网上各种”高收益”的投资理财信息。
网警呕血整理:30类常见网络诈骗手段

网警呕血整理:30类常见网络诈骗手段作者:田雄狮来源:《华声》2015年第11期1、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2、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3、包裹藏毒诈骗: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4、票务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以事主“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逐步将其引入诈骗圈套,要求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5、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
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6、虚构手术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急性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
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7、电话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8、购物退税: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账户。
9、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分子获知上级机关、监管部门单位领导的姓名、办公电话等有关资料,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10、快递签收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
常见的诈骗手段以及应对方法

常见的诈骗手段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方式及应对方法:
1.电话诈骗:骗子冒充公安、银行等机构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让受害人汇款或转账。
应对方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特别是涉及到钱财问题时更要多加小心。
如果接到可疑电话,最好先核实对方身份和事情真伪,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2.短信诈骗:骗子通过短信冒充银行、手机运营商等机构,引导受害人前往虚假网站或拨
打诈骗电话,从而骗取个人信息和钱财。
应对方法: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或拨打陌生电话,谨慎对待异常短信。
如果怀疑是诈骗,则可以直接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核实。
3.网络诈骗:骗子通过网络聊天、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方式,诱骗受害人购买虚假商品
或服务,或者引导受害人泄露个人信息。
应对方法:对于陌生人的询问和提议要多加小心,不要轻易相信网上信息。
在网上购物时要选择正规平台和商家,并确保支付环节安全。
4.假冒网站诈骗:骗子通过仿制银行、购物网站等网站,引导受害人输入个人账号和密码
等信息,从而骗取钱财或者身份信息。
应对方法:要警惕假冒网站,注意检查网址是否正确,避免在公共网络中进行敏感操作,如支付、登录等。
总之,遇到可疑情况时,最好第一时间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核实,不要盲目相信陌生人的话,并且保持警觉和谨慎,防范于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十大最新诈骗骗局及防骗攻略
“这是你老公和情人的照片”、小X,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了”、“你已涉嫌犯罪”%#¥%¥,2015十大最新诈骗骗局及防骗攻略大全!
作者:张利歌
(首都政法综治网)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网络等方式的各类电信诈骗方法增多,骗子的招数也不断变换花样。
从“中奖短信”“猜猜我是谁”到“领导来电”、冒充“公检法执法人员”,不法分子利用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精心编造各种骗局,引诱人们上当受骗。
以下介绍十大最新诈骗骗局及防骗攻略!
诈骗一:短信木马链接诈骗
典型案例:2015年5月23日,事主张某报案称,其在家中打开收到的短信,内容是:“这是前段时间聚会照片,很温馨,这是链接”。
随后张某点击进入了短信中链接,进入链接后有一安装按钮,安装后手机中便出现一无法打开的名称为照片的应用程序,该程序无法删除,但其实该程序为木马程序,在后台自动运行,并获取事主在手机中所有信息,包括通讯录、手机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该木马还同时具有拦截短信功能,可直接拦截获取银行发给事主的验证信息,随后骗子便可通过网购或者转账的形式盗走事主的资金。
一天后,张某查询银行账户卡发现钱被转走。
防骗攻略:据警方介绍,此类诈骗为2015年最新骗局,与此类似的内容还有“这是你老公和小三的照片,看看吧”之类的。
警方提示,不要随意点开链接,可以先和朋友联系,经过核实确认没有问题后,再打开链接。
诈骗二:网上购物遇“退款”
典型案例:2014年12月30日,黄女士接到一个购物网站打来的电话,说其在网上购买的裤子不能正常发货,网店现在要“退款”给她,需要上QQ操作。
加了QQ之后,网店客服发送了一个链接给黄女士,要求黄女士打开网站,填写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个人资料信息。
然后,黄女士的手机收到一条银行客服发来的转账信息,银行卡里的1.5万元全部被转给了别人。
防骗攻略:虽然这种新型网购骗局迷惑性极大,但容易分辨。
首先,如果是淘宝网联系退货,不会通过QQ聊天软件,而是阿里旺旺。
其次,淘宝退款会通过支付宝客户端进行,不会利用其它网站。
再次,即使是卖家电话联系,也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直接通过阿里旺旺和店家联系核实。
市民在遇到类似的退款时,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以及验证码,也不要通过对方发来的网络链接购物或支付。
诈骗三:冒充执法人员行骗
典型案例:事主董某于2015年1月4日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局的民警,说事主涉嫌洗黑钱,要其将银行卡上的钱转到安全的账户里。
董某去到银行的柜员机按照提示操作,银行卡里的49887元钱全部被转走。
防骗攻略:此类诈骗案件,由于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能够随意改变主叫号码,使其来
电号码显示为预先设定的电话,市民接到自称是电信局、邮局、社保局、电视台、银行或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的(语音)电话、手机短信时应提高警惕,不要轻易透露个人资料或银行存款情况。
不可轻信对方,第一时间与身边的亲友商量。
公安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问话做笔录的,公安机关也没有设置所谓的安全账户,所有涉案的调查工作都会依照法定程序出具相关法律文书再执行,市民不可轻信对方,第一时间询问身边亲友或拨打110。
诈骗四:冒充银行人员行骗
典型案例:2015年1月11日,事主崔某接到电话称其信用卡欠费1200元,又告知事主一个公安局的电话让其求证,事主求证后根据对方指示到银行柜员机向对方账号汇款9000元。
防骗攻略:直接向银行客服咨询,而不要通过诈骗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
凡以种种借口要求通过ATM柜员机操作的,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诈骗五:提高信用卡额度
典型案例:2015年1月8日,事主叶某接到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可帮他提升信用卡的额度,叶某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对方,结果被对方盗刷信用卡2.35万元。
防骗攻略:市民务必增强信用卡防范意识,如果有提高信用卡额度的需要,必须通过银行正规途径,亲自前往柜台办理信用卡额度变更事宜,防止他人窃取身份和银行卡信息。
对于银行信用卡使用中不清楚的事项,应向发放信用卡的银行专门机构咨询,发现银行信用卡或密码遗失应当及时办理挂失手续。
同时,日常生活中不要盲目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诈骗六:幸运中奖型骗局
典型案例:2015年1月27日,事主敖某接到短信说其在《奔跑吧兄弟》栏目中奖,然后其按照短信所说操作,先后向对方账户汇款23800元。
防骗攻略:市民收到中奖电话或短信,应马上提高警惕,不能轻易相信对方提供在互联网上中奖的验证,不向对方转账汇款。
诈骗七:包裹藏毒型诈骗
典型案例:2014年12月22日10时,事主黎某看到手机有一条短信,内容是:“你有一份快件,由于地址不清楚,派发不成功,电话0622—618****”,黎某按照短信提供的号码回拨。
接通电话后,对方称其有一个包裹内有毒品和一张银行卡,银行卡存有几十万元,已涉嫌犯罪,并提供一个公安局的电话,事主打了这个电话,电话里一女子说银行卡会被警方封锁,问事主有多少张银行卡,卡里有多少钱,要求事主把所有银行卡的钱取出来,汇到指定银行账户上。
事主到某储蓄所把6张银行卡的钱全部取出,又到一银行柜员机把钱汇到指定账户。
防骗攻略:市民如果收到邮局包裹短信,请与邮局相关部门联系,咨询电话:11185。
诈骗八:补贴退税型诈骗
典型案例:2015年1月21日,事主刘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其购买的房子可以退税,让其在北京市区银行柜员机处以汇款方式汇了1万多元到指定账户上。
2015年1月16日,事主黄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北京市残联的电话,对方以发补助为由,让事主到银行柜员机依照对方提示输入银行卡账号后被转走卡内6400元。
防骗攻略:接到此类电话应不予理会,现在我国没有购房、购车后可退税等政策,更不可能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进行退款,因此遇有这种电话均可认定为诈骗电话。
诈骗九:钓鱼网络型诈骗
典型案例:2015年1月23日,华某在家中用电脑上网,在玩游戏时见到一个游戏装备想购买,对方提供了一个网络链接,事主通过这个网站把1000元人民币汇给对方,对方称交易不成功冻结,要事主再汇去5000元解冻,后事主发现自己受骗没再汇款给对方。
防骗攻略:网民在上网时要时刻防范“钓鱼”网站,切勿相信互联网络发布的虚假信息,不随意打开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文件及图片。
对已经开通网上银行服务功能的网民,进行网银操作时必须登录官方网站,防止网银密码被泄露。
诈骗十:领导来电型诈骗
典型案例:2015年2月2日,事主曾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局主任的电话,对方说:“你明天早上到我办公室。
”曾先生误以为是单位某位领导,并应承下来。
第二天一早上班后,曾先生又接到那位“领导”来电。
“我现在在区府开会,你过来一趟,顺便帮我买两个信封。
”这位“领导”煞有其事地吩咐曾先生。
当曾先生来到区府致电“领导”时,“领导”却说出去办事了。
电话还没挂,“领导”接着说,他现在约了上级领导在吃饭,需要钱“打点”,让曾先生打点钱过去。
就这样,为了不得罪领导,曾先生分三次将自己银行卡里的14万元转给了“领导”。
防骗攻略:接听“领导”电话,要保持清醒头脑,通过正确渠道核实人物身份、电话号码及事情真伪。
与此类似的还有“猜猜我是谁”、“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对方冒充的是老板、警察、法官还是亲戚朋友,一旦提到转账汇款,那就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