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的概念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最小化浪费和最大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不同,后者是“生产-消费-丢弃”的线性流程,而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
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减少、重复、回收”。
通过减少资源的开采和消耗,通过重复利用资源和产品的价值,以及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弃物,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循环经济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资源的供给却变得日益有限。
循环经济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减少浪费,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和破坏。
循环经济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通过提高资源和能源的效率,循环经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循环经济还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循环经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核心原则来实现:1. 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通过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影响,可以降低产品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绿色设计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延缓产品的报废时间。
2. 延长产品寿命延长产品的寿命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
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以及维修和维护服务的提供,可以延长产品的寿命。
同时,延长产品的寿命还可以促进二手市场的发展,增加资源的再利用。
3. 促进循环再制造循环再制造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环节。
通过收集和回收废弃产品和材料,将它们加工和再制造成新产品,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
循环再制造可以减少对原始材料的需求,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4. 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通过建立有效的废弃物回收系统,推广废弃物分类和资源的分离,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及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其运行通过“3R”原则实现全社会的物质闭环流动。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对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废物采取“边污染边治理”或“末端治理”的方式。
循环经济则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根本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因此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物质资料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经济运行理想模式。
什么是循环经济

什么是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自从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循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对比

“新循环经济学”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
的。在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创立的。
它只是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概念和思路。其核心是发展,发展
是“新循环经济学”不变的原则。
“2021/2/5
6
新循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对比
生态学课程报告
新循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 对比
陈舒逸 201046007 眭蒙 201046081 张安然 201046024
2021/2/5
2013.5.31
1
目录
1
新循环经济学的产生
2
新循环经济学的创新
3
新循环经济学的应用
2021/2/5
2
传统经济学
Production of Good and Service
降合把扩基建“尽低理传展础立再可人化统到设以制能对。经“施他造利物济知与处”用质学识信废产可产“人息弃业再品理”资物,生的性的源为资需人概共原源求”念享料替,的,的代使概短其念
产品资制源造
废产物缺品污资染源
自废然弃界物
物品消费
再循环
再利用
2021/2/5
14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3R进一步扩展为5R
Invested Capital
Loans
图1.2
生态经济学
Emission of waste
2021/2/5
4
循环经济学
Production of Good and Service
Purchase Wages,rent
Consumption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循环经济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循环经济一、专题讲解循环经济的措施和意义1.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及影响2.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及影响(1)具体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
(2)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延长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
3.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4.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二、同步训练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
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C.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可知,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可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故B项正确。
2.“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B•冻害C.高温D.大风答案A解析开沟有利于田间的供排水,可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故A项正确。
3.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D.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答案D解析华北地区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故D项正确。
循环经济的想法及措施

04
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
国际实践案例
德国的包装物双轨制回收系统
德国在循环经济方面走在前列,其包装物双轨制回收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系统要求生产商对其产品包装 进行回收,一方面通过商业回收公司回收再利用,另一方面将不可回收的包装物进行焚烧发电。这一措施有效地 减少了包装废弃物的产生,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特点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以“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传统经济
传统经济以“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为特征,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 境污染严重。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 流动,降低环境负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用效率,减少浪费。
绿色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02
在循环经济的推动下,绿色产业将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推动
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球合作加强
03
面对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循环经济
发展。
循环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传统产业转型困难、技术瓶颈、市场 机制不完善等。
机遇
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
循环经济的想法及措施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循环经济的概念 • 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 • 循环经济的实施措施 • 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 • 循环经济的未来展望
0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 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减少资源消耗 、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减少废弃物排放
01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传统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传统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区别与联系一、典题示例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
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
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解题]第一步:审题干由题干可知,循环经济的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
第二步:析选项A项中稻田产生的杂草和虫类,鱼产生的排泄物实现了循环利用;C项中的垃圾发电,粉灰制砖材实现了循环利用;D项中热海水变淡水和卤水制盐实现了循环利用;B选项中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答案] B二、知识归纳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读我国各类型城市居民直接能耗人均碳排放量构成图,完成1~2题。
1.图中()A.Ⅰ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B.Ⅱ型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C.天然气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能源D.Ⅰ型城市居民各类形式的人均碳排放量均高于Ⅱ型城市2.在践行绿色生活中,Ⅰ型城市减排的可行性措施是()A.减缓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B.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C.改集中供暖为独立供暖D.生活用能全面使用天然气解析:1.A 2.B第1题,Ⅰ型城市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集中供暖排碳,我国北方冬季寒冷,需要集中供暖,所以Ⅰ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A正确;Ⅱ型城市没有集中供暖排碳,说明Ⅱ型城市位于南方地区,而东部沿海北部地区冬季寒冷,有集中供暖,B错误;图中气排碳比重较小,说明天然气不是我国城市的主要能源,C错误;读图可知,除去集中供暖排碳,Ⅰ型城市居民各类形式的人均碳排放量大多低于Ⅱ型城市,D错误。
第2题,读图可知,Ⅰ型城市交通排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故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交通排碳量,B正确。
电排碳比重较小,减缓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对减排影响较小,A错误;改集中供暖为独立供暖,会加大碳的排放,C错误;生活用能全面使用天然气,目前还不能实现,D错误。
水资源循环型经济

发展水资源循环型经济摘要长期以来人类因为发展的需要大肆的开采环境资源,但是人们在利用环境和资源的时候却忽略了对它们的保护,致使很多污染问题遗留到现在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目前全球大约一半的河流水流量减少,有很多地区严重缺水甚至威胁到了人的生命。
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发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型经济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水资源循环型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一、循环型经济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目的在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循环经济也可称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闭环式物质流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地利用。
人们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型经济的基础,是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础,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水资源循环经济方式,即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构筑水资源循环圈,实现水资源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
通过多渠道增水和综合采用各种节水措施,大幅度降低需水量,逐步形成循环经济与水循环的耦合关系,最终实现需水量的零增长目标。
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水资源循环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化工业发展道路以及全面建设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也是今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路,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2、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所谓循环经济,即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以“3R”作为最重要的行动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再使用”原则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是指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
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有哪些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
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一、循环经济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循环经济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出现,它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态,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发展经济,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既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又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既是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也是产业链的有机延伸。
德
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家。
其主要原因是:——固体废弃物快速增长要有新的管理战略。
日本从1990年开始提出垃圾减量化问题,并使东京的垃圾年增长率从8%降到1998年的5%以下,但仍有大量垃圾,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因此而急剧下降,新建又要占地。
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又可以少占地,可谓一举两得。
——他们已处于工业化后期,经过长时间积累,废弃物中有大量的废旧物资,如废钢铁、报废汽车、废家电、废纸张等可以回收;通过再生利用,再投入少量的矿产资源生产新产品,就能实现产品报废和更新的动态平衡。
——他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本国的矿产资源所剩不多,客观上要求他们对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否则就要花更多的钱从国际市场上去购买。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较高的公众环保意识,是这两个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
上世纪70年代OECD国家实施“污染者付费”的环保政策后,企业界也开始探索新的生产方式,通过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杜邦化学公司将减少、再用和循环作为指导原则,设计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创造性地形成了化学工业的“3R制造法”。
到1994年底,使生产中产生的废弃塑料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公司也因此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节省了大量开支。
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
其核心是将工业系统类比成自然生态系统,其中一个企业的废物或副产品变成另一个企业的原料。
加拿大、美国等的实践表明,废弃的石油产品和有机物的综合利用,可形成生态产业链,进而形成生态工业园。
丹麦凯隆堡是目前世界上运行最成功的生态工业园。
电厂是该园区产业链的核心。
电厂给制药厂供应高温蒸汽,取代了其自备锅炉;给居民供热,减少了3500个家庭取暖炉;供应中低温循环热水,给大棚生产绿色蔬菜;余热流到水池中用于养鱼,实现了热能的多级使用。
同样,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脱硫石膏用来造石膏板,使临近石膏板厂的进口原矿减少了一半。
从产出角度看,生态工业园追求的环境目标是“零排放”,即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利用价值的废物都用起来了,与我国过去提倡的“吃干榨净”意思
相近。
从投入角度看,生态工业学追求“减材料化”(Dematerialization,有人翻译成非物化),即在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物料投放,同时不影响产品的质量;既要产品变轻、变小、变薄,又要能经久耐用。
循环经济的技术途径是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
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之中,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所谓绿色制造是指,综合考虑优化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制造系统,使工业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
清洁生产适用于所有的产业,工业清洁生产主要在企业内部开展;绿色制造针对制造业,企业间联系起来就成了生态工业园。
二、法律强制和利益驱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首先是法律强制,即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环境标准的执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
用产业界人士的话说,废弃物不准随便排放了,企业必须做出处理或综合利用的选择。
通过立法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
德国于1991年和1996年颁布《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规定了废物处理的次序首先是尽量减少其产生,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置。
德国法律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要达到80%。
欧盟和北美国家也相继制定了鼓励废物或副产品回收、绿色包装等方面的法律,并提出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复用或再生利用的具体目标。
法国提出2003年包装材料的85%应被循环使用。
奥地利的法规要求必须对80%的回收包装材料进行循环处理或再利用。
欧盟规定到2003年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率达到重量的85%。
为了建立循环社会,日本在2000年前后相继颁布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法(修订)》、《固体废弃物管理法(修订)》、《建筑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和《绿色消费法》等多项法律,与原来颁布的《容器包装与回用法》、《家用电器回收法》等,构成了建立循环社会的法律框架。
日本对“循环社会”的定义是自然资源消耗最少、对环境压力最小的社会。
垃圾管理的顺序为:减少产生量?再利用?回收?能量利用?安全处置。
企业对产品从产生到最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