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陈家祠堂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广州的名胜古迹ppt

广州的名胜古迹ppt

公园由主峰越井岗及周围的桂花岗、木壳岗、鲤鱼岗等七个山岗和北 秀、南秀、东秀三个人工湖组成,一向以山水秀丽、文物古迹众多、 风景优美别致而著称。全公园内山水相依,风光自然。一年四季草木 葱茏、鸟语花香。繁密的树木、茂盛的竹林、绽放的鲜花,无不彰显 着越秀公园作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的风采神韵。亭、台、楼、阁、 廊、榭等园林景点,镌刻精美,极富岭南特色;东秀、南秀、北秀三 湖波光粼粼,湖水荡漾,令人心醉神迷。每年的春、秋两季公园还会 举办盛大的花卉展,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此外,园内建有能容纳3万余人的越秀山体育场和适应国际比赛要求 的越秀游泳场,还有金印游乐场、花卉馆、广州美术馆、西游记景观 及其它文化娱乐场所。经过了多年沧桑变幻,越秀公园俨然已成为广 州的代名词。
世界历史上四大军校是中国的黄埔军校、美国的 西点军校、日本的士官学校和英国的皇家军事学校。 长洲岛交通不便,离市区又远,且偏僻,为什么 军校会选中这个地方?原因:第一,在本世纪20年 代,各路军阀独霸一方,滇桂军阀盘踞着广州市。 当年孙中山选取在远离市区的孤岛办军校,就是要 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第二,这个岛环境幽静, 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与隔江相对的鱼珠炮台、 侧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守控制江面, 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第三,孙中山很熟悉 长洲岛,他曾多次来岛视察,知道岛上清陆军小学 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许 多人力和资金,为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 岛上。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北部,是南粤名山之一,被称为“羊城第一秀”、 “南越第一山”。由30多座山峰组成,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 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山名由此得来。 白云山山脉气势磅礴,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上现存古迹有蒲涧, 相传为秦代郑安期筑室隐居之所;九龙泉,相传发现于秦代,有二千 余年历史。近的有明代歌女张二乔墓,世称百花冢;清代黑旗军的刘 永福所书“虎”字刻石,形如活虎盘立。还有滴水岩、白云晓望、白 云晚看、天南第一峰、明珠楼、水月阁等景。其中“白云晚望”登高 云,倚绝壁,凭栏远眺,珠江如带飘散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羊城美 景尽收眼底。“蒲润源泉”、“白云晚望”、“景泰归增”等均被列 入“羊城八景”。 白云山上还有高山滑草、1400米滑道、三角滑翔翼等体育娱乐项目。

景点——陈家祠 (广州)

景点——陈家祠 (广州)

陈氏书院大门上气势威 武的彩绘门神。书院东 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 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 阁图、夜宴桃李,人物 有王勃、李白等。书院 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 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 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 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 自成一格。
正门两侧的4个小门的字德表、蔚颖、昌妫、庆基。德表,
即道德表率的意思,庆基,是庆贺奠基的意思,“昌妫”和 “蔚颖”是地名,表示陈氏的发源地。
陈氏书院
俗称陈家祠,位于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 区中山七路恩龙里 34号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 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
建的“合族祠”。
其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 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作为捐资的回报,这些陈氏宗族可以将其祖先 牌位放到陈氏书院的神龛内供奉。
21世纪以来,陈氏书 院以“古祠流芳”之 名两度入选“新世纪 羊城八景”,被誉为 “广州文化名片”, 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 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 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陈氏书院集中了广东 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 大成,巧妙运用木雕、 砖雕、石雕、灰塑、 陶塑、铜铁铸和彩绘 等装饰艺术。其题材 广泛、造型生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彩丰富、技艺精湛, 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 的璀璨殿堂。
这种满含岭南风格的建筑,它 传承的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 还有它所具有的地方文化底蕴 和精神内涵,这些需要游客自 己去挖掘去体会,更多的游客 包括我在内,也不过是走马观 花式的游走,为自己平淡的生 活中多添了一笔“到此一游”。 而在游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 文明参观,爱护陈家祠里的一 花一草,每个建筑古迹!
陈家祠是迄今为止广东省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建 筑。然而,由于客观和历史等原因,这座岭南艺术建筑的典范却多次受 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所幸,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人大和广州市政府对陈家祠的修复和保护 极为重视,市政府先后多次拨款给文物部门对陈家祠进行复原修缮,其 中规模较大的共有两次,一次是在1958-1962年,另一次是在1981年。 21世纪,保护陈家祠面临三大难题:省内难觅高级别砖雕艺人,每年游客 过百万人次设施损毁严重,地下施工“撼动”根基。 建成123年、被列入文保单位57年的陈家祠,作为广州的城市名片,一直被 爱护有加。2017年开始,陈家祠完成砖雕修缮并启动灰塑修缮工程。

广州陈家祠2

广州陈家祠2

广州陈家祠2木雕木雕在陈氏书院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

木雕业在明代逐步趋于繁盛,随着硬木(俗称红木)家具的发展而成长,为岭南传统手工艺的一种。

陈氏书院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

这些木构件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体,用料庞大优质,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图案繁缛富丽,充分显示了当时的木雕工艺水平。

陈氏书院的木雕以浮雕和镂雕两种工艺手法为主,建筑上下几乎所有的木构件都雕刻着难以尽数的历史故事和吉祥图案。

如首进大厅的四扇木雕屏门,构图严谨对称又富于变化,雕工精巧,从上到下都雕刻着吉祥如意的内容,寓意美妙,颇有装饰意趣。

中进二十扇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双面镂雕屏风,被誉为“民间艺人运用木头和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

后进大厅的11座8米高的木雕神龛罩,规模宏大,镂刻了数不尽的龙凤、花卉、人物故事等,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

陶塑陈氏书院是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典范,其中高踞华盖之顶的石湾陶塑脊饰,令人叹为观止。

石湾陶塑脊饰,又称“花脊”,用陶泥雕塑后经煅烧而成,是专门装饰于庙宇、祠堂、会馆等大型建筑物上的特殊工艺。

这种装饰手法源自明末清初,盛于晚清,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岭南地区,体现了南粤浓郁的民间建筑装饰风格。

陶塑脊饰以陶泥为胎,运用贴塑、捏塑、捺塑、模制等手法塑造。

由于脊饰置于屋顶,与地面观者的视觉成一定仰视角度,所以脊上的人物、动物等都塑成向前倾斜,让人们从下往上看时恰成平面对视;处于高处的人物,因只见其前而不见其后,故此,人物的各种雕饰也是只重前而忽略后的。

人物眼部造型夸张怪诞而有趣,或眼珠圆睁突出、或有眼无珠,在光线投影下显得光影协奏,富有变化。

人物脸部、手部均不施釉,其它部位则按需要施以黄、蓝、绿、褐等色釉。

经高温煅烧成型后在屋顶装拼起来,耐风吹日晒雨淋而不退色,十分适合多雨的南方,而釉色的光亮度和明丽感,极具装饰效果。

《故里三陈》三陈课件

《故里三陈》三陈课件

4
纪念展览
故居内有纪念展览,向人们展示了陈独秀的事迹和成就。
陈果夫故居
果夫生平
陈果夫是三陈的一位杰出艺术家,他的才华和 创造力让人惊叹。
艺术成就
陈果夫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作 品令人叹为观止。
故居介绍
陈果夫的故居是一个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建筑, 彰显了他的艺术风格。
展览推荐
故居内举办了多次精彩的艺术展览,向人们展 示了陈果夫的艺术世界。
总结
1 故里三陈的意义
三陈代表了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未来规划
保护和传承三陈的历史和文化,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3 意见建议
我们期待听到您对三陈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它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 相关书籍 • 网站链接 • 其他资料
建筑特色
陈家祠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古建和现 代设计元素。
祠堂文化
陈家祠内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展示了三陈 传统的艺术和智慧。陈云生故居云生生平
陈云生是三陈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 奇和故事。
故居介绍
陈云生的故居是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建筑,体现了传 统的中国庭院园林风格。
特别展览
故居内有丰富多彩的特别展览,展示了中国传统的 书画艺术。
园林设计
故居的庭院设计独特而精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园 林艺术。
陈独秀故居
1
独秀生平
陈独秀是三陈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中国近代史和革命运动有着深远影响。
2
故居介绍
陈独秀的故居是一座庄严而富有历史感的建筑,见证着他的思想和贡献。
3
独秀思想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的革命和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陈家祠PPT课件

陈家祠PPT课件
制作方法、视线要求、烧制特点)
❖鳌鱼:造型、气势、寓意(防火避灾,独
占鳌头)
12
13
14
15
砖雕:
❖规模 6幅,其中两幅长4.8,宽2米 ❖特点 形态生动,立体逼真 ❖评价 广东现在最好,最大型的 ❖制作流程 选上等青砖,运用技法,雕好后拼
接镶在砖墙上
❖特色 挂线砖雕
16
17
门神:
❖高度 4米 ❖何许人也 黑脸为尉迟,红脸为秦琼,唐代
34
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5
❖ 朝向 坐北向南 ❖ 占地面积 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6400平方米 ❖ 平面布局 形状,规模(深三进,广五间,大小合
计19座),布局(中央聚贤堂,其他中轴线分布, 长廊相连
❖ 从外向里望 一进高于一进 ❖ 荣誉 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5
6
陈家祠的建筑特点:
❖ 1、应用了多种建筑装饰艺术手段:种类
出资多少及社会地位排列。
外饰:木雕,雕工精致,规模宏大 荣誉:广东现在最大型的清代木雕作品
32
3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
2
陈家祠的历史:
❖ 地理位置 中山七路
❖建造年代 清光绪16年动工,光绪20年落成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岭南建筑)ppt课件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岭南建筑)ppt课件
梁园鼎盛时期,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家族有200多人 都在院内起居生活,由于气候闷热,建筑密集,为了通 风除湿,房屋修建得高大宽敞,地面采用了吸水性能极 好的青砖。密集的房屋很容易攀爬,为了防盗,住宅的 窗户都建得很小,并且加装铁棍。每户住宅的大门都安 装了趟栊门,既能防盗,又便于通风采光。
PPT学习交流
55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陈Hale Waihona Puke 祠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 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 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 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 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 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 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 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 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
PPT学习交流
49
PPT围学习龙交屋流
50
围龙屋
PPT学习交流
51
PP围T学龙习交屋流
52
PP围T学龙习交屋流
53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陈家祠
陈家祠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整 个建筑根据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把众多大小不同 的建筑物巧妙地组合布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筑空间里,前后 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形成各自独立而 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代广东四大名园。。
梁园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这种 融入当地"聚族而居"习俗的造园手法,是最典型的岭南住宅园 林。宅第区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布局整齐划一。宅第是梁氏 家族的居室,全部是三间两廊的建筑格局,这也是当时佛山 民居中通用的建筑式样。

陈家祠――广东民间艺术瑰宝

陈家祠――广东民间艺术瑰宝

陈家祠――广东民间艺术瑰宝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荔湾区中山七路陈家祠地铁站旁。

陈家祠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动工兴建,历经四年竣工落成,是当时广东72县陈姓合族宗祠。

始建时用作广东各县陈氏子弟来省城应科举时学习及住宿场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

陈家祠-介绍铭牌陈家祠占地近1.5万平方米,院东面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

主体建筑宽80米、深80米,以“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穿插六院八廊,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全院的门、窗、屏、墙、栏、梁架、屋脊等处处均配上精美的各式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铜铁铸等艺术品,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

主体建筑正门两边的外墙上,6幅大型砖雕《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等,其画内建筑物雕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花鸟栩栩如生,其砖雕技艺为近代罕见,可说是惊世之作。

陈家祠-入口尤具特色的还有第二进后侧长廊上的柚木屏门双面镂雕,分别雕有历代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20幅木雕,被赞誉为“木刻钢刀雕就的中国历史故事长廊”。

陈家祠-陈家祠广场陈家祠中路一、二进间的院子内的石栏杆镶嵌的铁铸双通花栏板“金玉满堂”、“三羊启泰”等展示了中国近代铸铁工艺的成就。

院内石雕、陶塑、灰塑也以表现主题的岭南特色鲜明、工艺精美、精品琳琅满目而称雄岭南。

郭沫若曾赋诗赞美陈氏书院的建筑艺术:“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陈家祠-屋面雕塑陈家祠-壁雕陈家祠采用坐落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

主体建筑占地6400平方米。

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特别是在建筑装饰上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

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

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

可以说,陈氏书院不愧为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广东民间艺术瑰宝—陈家祠

广东民间艺术瑰宝—陈家祠

广东民间艺术瑰宝—陈家祠导读中国清代宗祠建筑。

原称陈氏书院。

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

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祠。

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宗亲合资兴建的族祠。

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

雕刻技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1祠堂简介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宗亲合资兴建的族祠。

陈氏书院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

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

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

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

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

2结构布局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东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砖雕一
陈家祠堂木雕四屏门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 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 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 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 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 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 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 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 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1959年,陈氏书院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搜集整理、保藏研究、 宣传展览广东历代民间工艺品。设展厅十个,展览面积约一千八百平 方米,常年展出陶瓷、刺绣、雕刻、剪纸等广东各类民间工艺珍品。
广东陈家祠,为广东省的陈姓的和族祠堂, 又称1890-1894年),由黎巨林设计。整 座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为三进 五间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陈家祠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著 称,它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两塑、一 铸铁、一彩绘"等“七绝”著称, 号称"百粤冠祠"。
广东陈家祠堂
制作:夜行人 百色学院
前言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 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 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 、支 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 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 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 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 称宗祠。
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进行装饰,技艺 巧夺天工,十分有名。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 装饰著称。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在内外建籁:构 件上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铁铸和绘画等装饰艺术, 技艺精湛,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
石雕一柱脚
石雕二石鼓
石雕三
陈家祠的石雕——石狮
砖雕
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广 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 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 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 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 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 被称为“挂线砖雕”。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 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
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陈家祠堂木雕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 富。首进头门梁架上 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 “尉迟公争帅印”等取材于历史 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 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下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 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得难解 难分的情景, 人物生动传神,引人入胜。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 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 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
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 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 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著名的祠堂有罗东舒祠 大邦伯祠 胡氏宗祠 徽州南屏叶氏支祠 徽州绩溪周氏宗祠 永嘉郡祠 八房祠堂 孝思祠,广东陈家祠堂。
简介
陈氏书院位于广州中山七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绪十二年 (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 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现为广东民间工 艺博物馆。 陈家祠为三进式庭院,由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 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
陈家祠堂建筑特点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 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 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 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 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 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堂号,堂号由族 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 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 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 资本。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 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 方形。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硬山式封火山墙。总体采用“三进三路 九堂两厢杪”布设,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 主次分明。在建筑的处理上,以中轴为主线,两边以低矮偏间、
廊庑围合,衬托出主殿堂的雄伟气概,形成纵横规整而又突出主体的 构局。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 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
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
艺做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