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十句名言
谨记历史的名言警句

铭记历史的名言警句
1、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冯玉祥
2、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吴仲华
3、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
——马铁丁
4、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
——于谦
5、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范晔
6、人类最有价值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
7、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
——马克思
8、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爱乡爱国。
——陈嘉庚
9、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苏步青
10、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中国历史的名言

中国历史的名言中国历史的名言中国历史的名言11.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2.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3.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4.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杜弼)5.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释道原》)6.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8.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9.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史记)10. 示康》)6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洵)11.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12.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13.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魏书》)14.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1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16.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演义》)17. 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
1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19.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2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22. 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
(魏征)2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24.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25.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6.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27.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28.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29.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30.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韩愈31.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32.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3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明·彭大翼)34.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关于牢记历史的名人名言

关于牢记历史的名⼈名⾔1.古代历史名⾔名句⼤全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欲灭其国,必去其史!以⼈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灭⼈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之枋,败⼈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之材,湮塞⼈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龚⾃珍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洛夫历史就在每⼀个⼈的⽣活中 [英]莎⼠⽐亚历史好⽐⼀艘船,装载着现代⼈的记忆驶往未来 [英] 史蒂芬·斯宾得历史应是⼈类的教师~[德]赫尔巴特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历史就是我们的⼀切~恩格斯历史以⼈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千姿百态,令⼈销魂,因此它⽐他学科更能激发⼈们的想象⼒~ [法]马克·布洛赫究天⼈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家之⾔.——司马迁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史乃"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略" --- 王夫之2.关于历史的名⾔警句●科学的每⼀项巨⼤成就,都是以⼤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只有献⾝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有风险的⽣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的价值蕴藏在⼈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巴斯德●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浪费别⼈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的时间是慢性⾃杀。
列宁●⽣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把语⾔化为⾏动,⽐把⾏动化为语⾔困难得多。
⾼尔基●不经巨⼤的困难,不会有伟⼤的事业。
伏尔泰●坚强的信⼼,能使平凡的⼈做出惊⼈的事业。
马尔顿●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所做之事勿候他⼈。
歌德●⽣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
巴斯德●凡在⼩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在⼤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50句古代经典名句与赏析

50句古代经典名句与赏析导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写作文需要素材,讲演需要素材,好的作文,好的演讲都是好的素材呈现出来的,素材有了,自信便有了,功夫自然流露于言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50句中国古代哲学名句与解读汇编,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
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
缪(miù):错误。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
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
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
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
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
责:责备,要求。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恒:常常。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
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名人名言100句

中国名人名言100句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孙子3.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荀子4.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 ——老子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孟子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老子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8. “知识越广,人越谦虚。
” ——鲁迅9. “士为知己者死。
” ——战国策10. “人生在世,要胸怀天下。
” ——蔡元培11.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 ——韩非子12.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孔子13. “德行天下,待天下之民。
” ——《大学》1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1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论语》1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大学》18.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孙中山1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刘向2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孟子21. “品学兼优,身心兼修。
” ——李约瑟22.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邓小平2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24.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史记》25.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孔子26. “志当存高远。
” ——林则徐27.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礼记》2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论语》29.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30.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 ——《战国策》3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32. “需求是最好的老师。
” ——爱因斯坦33. “爱国主义者,先爱他的家庭。
” ——孙中山34. “书籍是伟大的证据。
” ——冯梦龙3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言警句

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言警句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哪些名言警句值得大家去读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名言警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言警句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2.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5.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6.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7.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9.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1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1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1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1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1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16.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17.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18.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19.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2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21.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2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23.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24.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2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2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27.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2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29.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3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31.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3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

中国古代名言隽语大辞典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古代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这些句句含深意,字字扣人心弦,启迪人心,教育后人。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一份关于中国古代名言警句的大辞典,带您走进这个博大精深的古代智慧世界。
1. “天行有常,不为强者,下天之人必有贪心。
”——《尚书》这句名言出自《尚书》中的一篇文章,强调了人与天地的关系。
天地有常,有规律,任何强者都不能逾越这个常规。
强者的贪心必将导致自己的失败和毁灭,人类应当谦虚谨慎,遵循自然规律,不可过于贪婪。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这是孔子的名言经典之一,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相辅相成。
单纯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思考,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未能加以消化吸收,那么学习便是无的放矢的,会白白浪费时间。
反之,如果只有思考,没有良好的学习基础,那么思考出来的结论也会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庄子》这句名言出自庄子的著作,表达了言语和文字的局限性。
书本上所记载的知识是有限的,无法尽尽其言,言语表达也不能尽尽其意,只能是模糊地勾勒出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人们在学习和交流时,要懂得掌握知识的边界,不可过分迷信于书本,更应当注重实践和体验。
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这句名言是孙子兵法中的经典之作,强调了了解自己,了解对手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实力、特点和弱点,同时了解敌人的实力、特点和弱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陷入困境。
在战争或竞争中,“知己知彼”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言,表达了谦虚学习的态度。
在生活中,我们时刻要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嫌弃他人。
别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关于中国的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关于中国的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当谈论中国的名言警句时,有许多古代文人、哲学家和历史人物的经典语录,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
1.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2.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
”
3. 墨子:“兼爱非攻,是为上策。
”、“以爱人之心,为爱天下人。
”
4.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5. 庄子:“逍遥游”,“蝴蝶梦”。
6. 韩非子:“疾雷同声,猛火同色。
”
7. 张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8. 王阳明:“致良知”。
9. 曾国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10. 毛泽东:“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谁也不能代替谁,谁也不能包办谁的事。
”
这些名言警句多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代表作,体现了他们在道德、人生、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指导。
这些语录常常被用来引导人们的思考和行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的十句名言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
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
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
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
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
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
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
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
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
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