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第八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能起到补偿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使 接地故障电流减少。补偿有三种不同的运行方式:欠补偿、全 补偿、过补偿。 (1)欠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小于电容电流;(当电网中因故 障或其他原因切除部分线路后,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减小,导致 电感电流等于电容电流,从而形成全部长的运行方式而造成串 联谐振,出现很大的过电压。) (2)过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 (3)全补偿:补偿后电感电流等于电容电流。(会发生串联谐 振从而使消弧线圈受到很高的电压。) \(^o^)/~消弧线圈一般采用过补偿方式
5、提高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措施 (1)减小线路电抗; (2)线路上装设串联电容; (3)装设中间补偿设备;(同步调相机、电容器) (4)采用直流输电。 二、中性点接地方式及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 1、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1)中性点直接接地;(大接地电流系统:X0/X1≤4—5) ——用在110kV以上的系统中。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小接地电流系统:X0/X1>4— 5) ——用在3—35kV系统中。
通过预防事故或缩小事故范围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最大限度地保证向用户安全连续供电。
五、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构成了各种原理的继电 保护。 (1)根据短路故障时电流的增大,可构成过电流保护。 (2)根据短路故障时电压的降低,可构成电压保护。 (3)根据短路故障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相角的变化,可构成功率 方向保护。 (4)根据电压与电流比值的变化,可构成距离保护。 (5)根据故障时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相位和大小的变化,可构 成差动保护。 (6)根据不对称故障时出现的电流、电压的相序分量,可构成 零序电流保护、负序电流保护和负序功率方向保护。 \(^o^)/~此外,除了反应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 频电气量的保护,如电力变压器的瓦斯保护及反应电动机绕组 温度升高的过负荷或过热保护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习题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主保护、后备保护?什么是近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在什么情况下依靠近后备保护切除故障?在什么情况下依靠远后备保护切除故障?答:主保护是一次保护,当发生故障时瞬时动作;后备保护是在主保护不动作时再动作,一般有延时来判断主保护动作与否,它包括近后备和远后备.远后备保护是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近后备保护是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来实现的后备的保护;当断路器拒动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实现后备保护2 、说明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有那些基本要求。
答:可靠性(安全性和信赖幸),速动性,灵敏性和选择性。
3、简要说明继电保护装置的一般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4、针对下图系统,分别在D1、D2、D3点故障时说明按选择性的要求哪些保护应动作跳闸。
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1、分析电流保护中各段如何保证选择性?各段的保护范围如何,与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是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增量动作继电器、欠量动作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有什么区别?3、在图示网络中,试分析断路器1DL、4DL和9DL保护的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
4、在图所示网络中,线路AB电源端装有三段式电流保护,线路BC装有二段式电流保护,均采用不完全星形接线方式,系数参数如图所示,线路AB和BC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2。
3A和2A,线路BC的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为3S,负荷自起动系数为1。
试计算:(1)、线路AB和BC各段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时间继电器的动作时限。
(2)、求出无时限电流速断的保护范围和校验Ⅱ、Ⅲ段的灵敏度。
()5、如图所示,对保护1进行三段式相间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线路阻抗为0.4Ω/km,阻抗角为700,AB线最大负荷电流为170A。
电源阻抗,, ,,电源相电势为,,。
6、如图(a)所示网络中,线路AB装有三段式电流保护,各段保护的接线方式如图(b)所示.已知AB线路末端三相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为1320A,末端三相短路时的最小短路电流为980A;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度为1.32.(a)(b)(1)计算保护1电流速断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定值()(2)说明各段的接线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接线方式?说明不同接线方式的异同及其特点。
高压电工作业第八章继电保护与二次系统

FENGNINGZHIJIAOZHONGXIN
运行条件和设备的承受能力,自动发出信号,减 负荷或昝跳闸。
二、继电保护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为了完成它的任务,必须在技术 上满足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四个基 本要求。对于作用于继电器跳闸的继电保护,应 同时满足四个基本要求,而对于作用于信号以及 只反映不正常的运行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这四 个基本要求中有些要求可以降低。 1、选择性 选择性就是指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或线路发生 短路时,其继电保护仅将故障的设备或线路从
FENGNINGZHIJIAOZHONGXIN
信号继电器用于发出继电保护动作信号,便于 值班人员发现事故和统计继电保护动作次数。信 号继电器的文字符号是KS。其有以下两个特点:
FENGNINGZHIJIAOZHONGXIN
3、在电源到断点之间,短路电流流过非故障 设备,产生发热和电动力,造成非故障设备损坏 或缩短使用寿命。
4、故障点附近部分区域电压大幅下降,用户 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或影响产品质量。
继电保护的任务是: 1、反映电力系统元件和电气设备故障,自动、 有选择性、迅速地将故障元件或设备切除,保证 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将故障影响限制在最小范 围。 2、反映电力系统的异常运行状态,根据
2、快速性 快速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故
障,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电流、低电压运行 的时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系统并列 运行的稳定性。
FENGNINGZHIJIAOZHONGXIN
3、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在被保护范围内发 生短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情况时,保护装置的反 应能力。 4、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在需要它动作时可靠 动作(不拒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 (不误动)。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 护最根本的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能反应电力系统中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并作用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
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
选择性: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求保护装置只将故障设备切除,保证无故障设备继续运行,从而尽量缩小停电围,保护装置这样动作就叫做有选择性。
快速性:目前,断路器的最小动作时间约为0.05~0.06秒。
110KV 的网络短路故障切除时间约为0.1~0.7秒;配电网络故障切除的最小时间还可更长一些,其主要取决于不允许长时间电压降低的用户,一般约为0.5~1.0秒。
对于远处的故障允许以较长的时间切除。
灵敏性:保护装置对它在保护围发生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状态的反应能力称为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可靠性: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在其保护围发生故障时,不因其本身的缺陷而拒绝动作,在任何不属于它动作的情况下,又不应误动作。
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这四大基本要相互联系而有时又相互矛盾的。
在具体考虑保护的四大基本要求时,必须从全局着眼。
一般说来,选择性是首要满足的,非选择性动作是绝对不允许的。
但是,为了保证选择性,有时可能使故障切除的时间延长从而要影响到整个系统,这时就必须保证快速性而暂时牺牲部分选择性,因为此时快速性是照顾全局的措施。
3、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的三大组成部分:一是测量部分、二是逻辑部分、三是执行部分。
继电保护的原理结构图如下:第一章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一、定时限过流保护的工作原理及时限特性1、继电保护装置阶梯形时限特性:各保护装置的时限大小是从用户到电源逐级增长的,越靠近电源的保护,其动作时限越长,用t1、t2、t3分别表示保护1、2、3的动作时限则有t1>t2>t3,它好比一个阶梯,故称为阶梯形时限特性。
定时限过流保护的阶梯形时限特性如下图:二、电流电压保护的常用继电器1、继电器的动作电流:使继电器刚好能够动作的最小电流叫继电器的动作电流Id.j。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8 母线保护

(图解:2007年2月1日,河南平顶山供电 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检修班工作人员对石龙 区孙岭变电站35KV西母线进行更换,确保 了该区工农业生产及春节电力供应)
8.2.5 元件固定联接的双母线电流差动保护
• 元件固定连接的电流差动保护的主要部分由三组差动保护组成。如图 8-7所示: • 第一组——由TA1、TA2、TA5和差动继电器KD1(I母分差动)组成 ,用以选择第I组母线上的故障; • 第二组——由TA3、TA4、TA6和差动继电器KD2(Ⅱ母分差动)组 成,用以选择第Ⅱ组母线上的故障; • 第三组——由TA1、TA2、TA3、 TA4和差动继电器KD3组成了一个 完全电流差动(总差动)保护,当 任一组母线故障时,它都会动作; 当母线外部故障时,它不会动作, 在正常运行方式下,它作为整个保 护的启动元件,当固定接线方式破 坏并保护范围外部故障时,可防止 图8-7:元件固定连接的双母线电流差动保护原理接线图 保护的非选择性动作。
8.2.3 具有比率制动特性的中阻抗母线差动保护
将比率制动的电流型差动保护应用于母线,动作判据可为最大值制动,即
I
i 1 nni源自 Kres I i
n
max
I set .0
i=1,2,3,„„,n(8.5)
或动作判据为模值和制动,即
Ii Kres Ii I set.0
• 主要优点——对母线上的元件就无需提出固定连接的要求,有利于用 在连接元件切换较多的场合。
8.2.7 母线保护常见类型及特点比较
• 按照母线保护装置差电流回路输入阻抗的大小,可将其分为: • 常规母线保护及微机数字式母线保护均为低阻抗型母线保护。 • 优点:低阻抗母线保护装置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先进的、久经考验的 判据,系统的监视较为简单。 • 缺点:低阻抗母线保护再在外部故障TA饱和时,母线差动继电器中 会出现较大不平衡电流,可能使母差保护误动作。 • 应用:目前数字式低阻抗母线保护中可通过采用TA饱和识别和闭锁 辅助措施,能有效地防止TA饱和引起的误动。因此,数字式低阻抗 母线保护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中阻抗型母线差动保护将高阻抗的特性和比率制动特性两者有效结合 ,中阻抗型母线保护采用了快速、灵敏、比率制动式电流差动保护方 案,即具有低阻抗、高阻抗保护的优点,又避开了它们的缺点,在处 理TA饱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它以电流瞬时值作测量比较,测量元 件和差动元件多为集成电路或整流型继电器,当母线内部故障时,动 作速度极快,一般动作时间小于10ms,因此又被称为“半周波继电 器”。实践证明,目前中阻抗式母线保护是一种最好的目下保护方案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南昌大学继电保护第八章电网高频保护

(2)按通道工作频率分为电力载波通道的高频保护; 微波保护 (3)按高频信号作用分为闭锁信号、允许信号及 跳闸信号: (4)按高频通道工作方式可分为线路正常运行时 长期发信工作方式及只有在线路故障时才启动发 信的故障启动发信方式。 (5)按对高频信号的调制方式可分为幅度调制和 频率调制。 (6)按两端高频信号的频率的异同可分力单频制 和双频制。
三、高频保护的构成
高频保护由继电部分和通信部分构成。继电部 分,对反应工频电气量的高频保护是在原有保护 原理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保护原理与原有保护原 则相似.而对于不反应工频电气量的高频保护来 说,则继电部分根据新原理构成。 通信部分出收发信机和通道组成。构
成高频保护的方电气量的高频保护为例,说
明继电部分和通信部分的工作情况。继电 部分根据被反应的工频电气量性质的高频
信号(它通过通道,从线路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对端 收信机收到高频信号后,将该高频信号还原成继 电部分所需的工频信号通过继电部分进行比较), 决定保护装置是否动作.这高频信号也称为载波信 号,这种通信方式也称为载波通信,其通道也称 为载波通道。
(gp正常无高颇信号方式);(c)“穗领”方式
所谓“短时发信”方式是指在正常运行情况 下,收、发信机一直处于不工作状态,高频通道 中没有高频信号通过。只有在系统中发生故障时, 发信机才由起动元件起动,高频通道中才有高频 信号通过。故障切除后,发信机经一定延时后自 动停止发信,通道中的高频信号也随之中断。因 此,又称为正常无高频信号方式,如图7—2(b) 所示。“短时发信”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对 相邻通道中信号的干扰和延长收、发信机的寿命, 但要求保护中应有快速动作的起倍元件。为了对 通道和收、发信机进行完好性的检查,要有人工 起信措施。目前我国生产的高频保护多采用“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8母线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8母线保护概述电力系统中的母线是电能传输与分配的关键设备,它连接着发电机、变压器、负荷等各个局部。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母线保护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及时检测和切除故障母线,确保电力系统的平安运行。
本文将介绍8母线保护的概念、原理、常见故障及保护方案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中的8母线保护。
8母线保护的原理8母线保护是指对电力系统中8母线进行保护的一种继电保护方式。
其原理是通过对母线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进行监测和判断,当出现故障时及时切除故障母线,以防止故障扩大和对系统造成更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8母线保护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母线电流保护:对母线电流进行监测和判断,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及时切除故障母线。
2. 母线电压保护:对母线电压进行监测和判断,当电压异常〔过高或过低〕时,及时切除故障母线。
3. 母线功率保护:对母线功率进行监测和判断,当功率异常〔过高或过低〕时,及时切除故障母线。
4. 母线频率保护:对母线频率进行监测和判断,当频率异常〔偏离正常运行范围〕时,及时切除故障母线。
5. 母线过温保护:对母线温度进行监测和判断,当温度异常〔过高〕时,及时切除故障母线。
常见的8母线保护方案在电力系统中,常见的8母线保护方案有以下几种: 1. 基于电流保护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对母线电流进行监测和判断,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切除故障母线。
2. 基于电压保护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对母线电压进行监测和判断,当电压异常时,切除故障母线。
3. 基于功率保护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对母线功率进行监测和判断,当功率异常时,切除故障母线。
4. 基于频率保护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对母线频率进行监测和判断,当频率异常时,切除故障母线。
5. 基于温度保护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对母线温度进行监测和判断,当温度异常时,切除故障母线。
8母线保护的应用场景8母线保护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母线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负荷母线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2版习题答案作者韩笑08第八章习题答案0621.doc

第八章习题答案1、答:故障与不正常工作状态:定了绕纟R的和间短路、徂间短路、单相接地;转了绕纟R—点接地、两点接地;失磁、定子过负荷、转子过负荷、发电机过电压、发电机逆功率配置的主要保护有:纵联差动保护、匝间短路保护、定子接地保护、转子接地保护、相间过电流保护、定子过负荷保护、过电压保护、失磁保护、逆功率保护等。
2、答:答:分为完全纵差与不完全纵差两种,其中前•者鮫常用。
完全纵差保护的特点是正常运行时流入发电机两端电流互感器流入差动保护的电流幅值相等,该保护主要用于反应发电机的相间短路故障;不完全纵差保护的特点是正常运行时流入发电机两端电流互感器流入差动保护的电流幅值不相等,该保护主要用于反应发电机的相间短路故障,还能反映定子线棒开悍及分支匝间短路。
3、答:答:虽然发电机纵差保护当发生外部故障时不平衡电流小于变压器纵差保护,但是当在发电机屮性点附近发牛故障时,故障电流很小,发电机纵差保护存在死区,采用比率制动技术提高发电机纵差保护灵敏度可以减小“死区”范围4、答:(1)变压器差动保护需考虑变压器接线组别引起的不平衡电流,发电机差动保护不需要;(2)变压器差动保护需考虑变压器带负荷调节的彩响,发电机差动保护不需要;(3)变压器差动保护需考虑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的型号不同问题,发电机羌动保护所用电流互感器型号一般相同;(4)变压器差动保护的最小动作电流倍数、比率制动系数等值,一般比发电机差动保护的大,灵敏度相对來说要比较低。
(5)变压器保护需耍考虑励磁涌流影响,发电机差动保护不需要。
5、答比率制动系数为此时差动电流的动作整定值除以制动电流值,即Kres = 1 .6I N -4I N = 0.4 o(注:此为比率制动系数的定义,不能与斜率相混)制动折线的斜率s:5=(1.67N-0.4/N)/(4/N-1/N)=0.4(注:此值与比率制动系数相等,纯属巧合,两者一般不相等,相数值比较接近)此时的实际差动电流等于短路电流值8人,相对差动电流的动作整定值1.6人,其倍数为5倍,即灵敏系数为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母 线 保 护母线是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母线上连接着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调相设备等,母线工作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发电厂和变电所工作的可靠性。
此外,变电所的高压母线也是电力系统的中枢部分,如果母线的短路故障不能够迅速地切除,将会引起事故的进一步扩大,破坏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电力系统的解列事故。
因此,母线的接线方式和保护方式的正确选择和运行,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母线装设保护的基本原则、母线差动保护的原理等。
8.1 母线的故障及装设保护的原则母线是电力系统汇集和分配电能的重要元件,母线发生故障,将使连接在母线上的所有元件停电。
若在枢纽变电所母线上发生故障,甚至会破坏整个系统的稳定,使事故进一步扩大,后果极为严重。
运行经验表明,母线故障绝大多数是单相接地短路和由其引起的相间短路。
母线短路故障的类型比例与输电线路不同,在输电线路的短路故障中,单相接地故障约占故障总数的80%以上。
而在母线故障中,大部分故障是由绝缘子对地放电所引起的,母线故障开始阶段大多表现为单相接地故障,而随着短路电弧的移动,故障往往发展为两相或三相接地短路。
造成母线短路的主要原因有:①母线绝缘子、断路器套管以及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套管和支持绝缘子的闪络或损坏。
②运行人员的误操作,如带地线误合闸或带负荷拉开隔离开关产生电弧等。
尽管母线故障的几率比线路要少,并且通过提高运行维护水平和设备质量、采用防误操作闭锁装置,可以大大减小母线故障的次数。
但是,由于母线在电力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利用母线保护来减小故障所造成的影响仍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低压电网中发电厂或变电所母线大多采用单母线或分段母线,与系统的电气距离较远,母线故障不致对系统稳定和供电可靠性带来影响,所以通常可不装设专用的母线保护,而是利用供电元件(发电机、变压器或有电源的线路等)的后备保护来切除母线故障。
如图8.1所示的采用单母线接线的发电厂,若接于母线的线路对侧没有电源,此时母线上的故障就可以利用发电机的过电流保护使发电机的断路器跳闸而予以切除。
图8.2所示的降压变电所,其低压侧的母线正常时分开运行,若接于低侧母线上的线路为馈电线路,则低压母线上的故障就可以由相应变压器的过电流保护使变压器的断路器跳闸予以切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24··224·图8.1利用发电机的过电流保护切除母线故障图8.2 利用变压器的过电流保护切除低压母线故障对图8.3所示的双侧电源网络(或环形网络),当变电所B母线上k点短路时,则可以由保护1和2的第II段动作予以切除。
图8.3 在双侧电源网络上利用电源侧的保护切除母线故障图8.4所示的单侧电源辐射形网络,当母线C上k点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送电线路电源侧的保护2的第II段或第III段(当没有装设第II段时)动作切除故障,等等。
这些保护方式简单、经济。
但切除故障时间较长,不能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母线(例如分段单母线或双母线),特别是对于高压电网不能满足系统稳定和运行上的要求。
第8章 母线保护·225··225·图8.4 利用送电线路电源侧的保护切除母线故障因此,根据有关规程规定,下列情况应装设专用的母线保护:(1) 由于系统稳定的要求,当母线上发生故障时必须快速切除。
如110kV 及以上的单母线,重要发电厂的35kV 母线或高压侧为110kV 及以上的重要降压变电所的35kV 母线,按照装设全线速动保护的要求必须快速切除母线上的故障时,应装设专用的母线保护。
(2) 在某些较简单或较低电压的网络中,有时没有提出稳定的要求,这时应根据母线发生故障时,主要发电厂用电母线上残余电压的数值来判断。
当残余电压小于(0.5~0.6)N U 时,为了保证厂用电及其他重要用户的供电质量,应考虑装设母线专用保护。
(3) 110kV 及以上的双母线和分段单母线上,装设专用的母线保护,可以有选择性地切除任一组(或段)母线上所发生的故障,而另一组无故障的母线仍能继续运行,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
(4) 对于固定连接的母线和元件由双断路器连接母线时,应考虑装设专用母线保护。
(5) 当发电厂或变电所送电线路的断路器,其切断容量系按电抗器后短路选择时,则在电抗器前发生短路时保护不能切除,这时应尽量装设母线保护,来切除部分或全部供电元件,以减少短路容量。
对母线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快速、有选择地切除故障母线;应能可靠、方便地适应母线运行方式的变化;保护装置应十分可靠和具有足够的灵敏度;接线尽量简化。
母线保护的接线方式,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为反应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应采用三相式接线;对于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只需反应相间短路,可采用两相式接线。
近年来在母线上装设了自动重合闸装置,由于母线上的很多故障是暂时性的,所以装设母线重合闸对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8.2 母线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为满足速动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母线保护都是按差动原理构成的。
实现母线差动保护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在母线上一般连接着较多的电气元件(如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等)。
所以就不能像发电机的差动保护那样,只用简单的接线加以实现。
但不管母线上元件有多少,实现差动保护的基本原则仍是适用的。
(1) 在正常运行以及母线范围以外故障时,在母线上所有连接元件中,流入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相等,或表示为0I =∑;当母线上发生故障时,所有与电源连接的元件都向故障点供给短路电流,而在供电给负荷的连接元件中电流等于零,因此,k I I =∑(短路点的总电流)。
(2) 从每个连接元件中电流的相位来看,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至少有一个元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26··226·中的电流相位和其余元件中的电流相位是相反的,具体来说,就是电流流入的元件和电流流出的元件中电流相位相反。
而当母线故障时,除电流等于零的元件以外,其他元件中的电流几乎是同相位的。
根据上述原则可构成不同的母线差动保护,本节主要讨论用于母线的电流差动保护。
8.2.1 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的原理接线如图8.5所示,在母线的所有连接元件上装设具有相同变比和特性的电流互感器。
因为在一次侧电流总和为零时,母线保护用电流互感器TA 必须具有相同的变比TA K ,才能保证二次侧的电流总和也为零。
所有TA 的二次侧在母线侧的端子连接在一起,另一侧的端子也连接在一起,然后接入差动继电器。
这样差动继电器中的电流d I •即为各个母线连接元件二次电流的相量和。
图8.5 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的原理接线图在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时,流入继电器的是由于各电流互感器的特性不同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unb I •;当母线上(如图中的k 点)发生故障时,则所有与电源连接的元件都向k 点提供短路电流,于是流入差动继电器中的电流为d k 11TA TA11n n i ii i I I I I K K ••••==′′′===∑∑ (8-1) k I •即为短路点的全部短路电流,此电流足够使差动继电器动作而驱动出口继电器,从而使所有连接元件的断路器跳闸。
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应按如下条件考虑,并选择其中较大的一个:(1) 躲开外部故障时所产生的最大不平衡电流,当所有电流互感器均按10%误差曲线选择,且差动继电器采用具有速饱和铁芯的继电器时,其动作电流可按下式计算:OP d rel K max TA /I K I K ⋅⋅= (8-2) 式中 rel K ——可靠系数,取为1.3;K max I ⋅——在母线范围外任一连接元件上短路时,流过TA 一次侧的最大短路电流;TA K ——母线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2) 由于母线差动保护电流回路中连接的元件较多,接线复杂,所以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断线的几率比较大。
为了防止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任一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断线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动作电流应大于任一连接元件中最大的负荷电流L max I ⋅,即OP d rel L max TA /I K I K ⋅⋅= (8-3)第8章 母线保护·227··227·当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应采用下式校验灵敏系数:K min sen OP d2IK I ⋅⋅=≥ (8-4)式中,K min I ⋅应采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连接元件最少时,在母线上发生故障的最小短路电流的二次值。
完全电流差动保护方式原理比较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通常适用于单母线或双母线经常只有一组母线运行的情况。
因为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在其装设地点附近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切换,所以不能用于双母线系统。
8.2.2 高阻抗母线差动保护(也称电压差动母线保护)在母线发生外部短路时,一般情况下,非故障支路电流不很大,它们的电流互感器TA 不易饱和,但是故障支路电流集各电源支路电流之和,可能非常大,它的TA 就可能极度饱和,相应的励磁阻抗必然很小,极限情况下近似为零。
这时虽然一次电流很大,但其几乎全部流入励磁支路,二次电流近似为零。
这时差动继电器中将流过很大的不平衡电流,将使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误动作。
为避免这种情况下母线保护的误动,可将图8.5中的电流差动继电器改用内阻很高的电压继电器,其阻抗值很大,一般约为2.5k Ω~7.5k Ω。
高阻抗母线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如图8.6所示。
图8.6 高阻抗母线差动保护原理接线图假设母线上连接有n 条支路,第n 条支路为故障支路,母线外部短路的等值回路如 图8.7所示。
图中虚线框内为故障支路TA 的等效回路,m Z 为励磁阻抗,1Z σ和2Z σ分别为TA 的一次和二次绕组漏抗,r 为故障支路TA 至电压继电器二次回路的阻抗值,µr 为电压差动继电器的内阻。
在外部短路时,若电流互感器无误差,则非故障支路二次电流之和与故障支路二次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时差动继电器(不论是电流型的还是电压型的)中的电流为零,非故障支路二次电流都流入故障支路TA 的二次绕组中。
外部短路最严重的情况是故障支路的TA 出现极度饱和的情况,其励磁阻抗m Z 近似为零,一次电流全部流入励磁支路。
由于电压差动继电器KV 的内阻µr 很高,非故障支路二次电流都流入故障支路TA 的二次绕组,差动继电器中电流仍然很小,不会动作。
在内部短路时,所有引出线电流都是流入母线的,所有支路的二次电流都流向电压继电器。
由于其内阻很高,电压继电器端出现高电压,于是电压继电器动作。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28··228·r μ图8.7 母线外部短路时高阻抗母线差动保护等值电路高阻抗母线差动保护的优点是保护的接线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母线发生外部短路并且TA 饱和时母线保护的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