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地籍数据库构建

合集下载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仅供个人参考地籍数据库的建库流程与方案研究【地籍数据库的建库】地籍是国家监管的, 以土地权属为核心, 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其中, “以地块为基础”中的“地块”是地籍信息的基本载体, 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具有明确的边界, 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而宗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地块, 其定义更加明确,尤其是法律上更加明显, 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边界, 并可同时辨认确定的权利、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的最小地块。

所以地籍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 以“地块”为核心实体, 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贮存、检索、处理、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结果输出的信息系统。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建立不同等级的地籍信息系统,可这些地籍信息系统大多数都是静态的地籍信息系统, 是对地籍信息的某一瞬间状态的描述, 没有考虑到时态的问题。

在宗地发生变更后, 系统通过增加新值或用新值替换旧值来维持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但无法跟踪宗地的变化过程, 无法正确恢复评价某一历史时刻的土地利用状况。

对于历史数据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每隔一定的时间对信息系统所生成的所有数据进行备份, 从而造成数据冗余,恢复某一历史数据过程过于复杂, 而且几乎不可能连续查询某一宗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时间、空间和属性是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本身固有特征, 是反映地理实体演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研究的领域。

为准确描述现实世界,必须建立能表达时间、空间和属性关系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籍信息时态特征的显著性是其他空间信息所不及的。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地籍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基础数据是地籍信息管理的血液,建立满足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要求的数据库是实现地籍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2019年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

2019年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

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文件精神,为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细则。

1 总则1.1 目的和任务1.1.1 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1.1.2 建立全省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成果,在完成土地登记工作的同时,同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2 依据1.2.1 法律法规l、《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主席令[2007]第6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2004]第2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主席令第7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5、《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 号)6、《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7、《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8、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9、《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省人大常委会2002年11月22日)10、《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 号)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土籍字[1995]第26号)12、《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13.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1.2.2 技术规范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3、《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土籍字[1998]第36号)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5、《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57号)7、《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8.、《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9、《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10、《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11、《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12、《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号)103〕2011(鲁政办字〔通知》13、《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1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17、《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 2008—2005)1.3 工作范围和比例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而地籍数据库是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记录、管理和查询土地和不动产的各种信息,为土地管理、不动产交易和投资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持。

建立健全的地籍数据库对于完善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国家土地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地籍数据库是指以地籍图为基础,包括土地利用、地界、地形、地物、地价、地灾、地质、地下水、地下管线等相关地理信息的数据库。

它的建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和信息整理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涉及多个领域的信息数据,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一致,以便为不动产登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建立地籍数据库时,首先需要进行地籍测绘工作。

地籍测绘是指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测量和勘定,绘制出土地的各项属性和空间位置信息。

这是地籍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也是确保数据库信息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地籍测绘包括地籍调查、地籍测量和地籍绘图,需要进行详细的实地工作,对土地的各项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和绘制。

只有通过地籍测绘,才能建立起准确的地籍数据库,为不动产登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建立地籍数据库还需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支持和管理。

地籍数据库是一个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集成体系,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建设和管理。

建立地籍数据库需要进行网格化管理,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建立起快速的数据查询和更新机制,为不动产登记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

地籍数据库的建立还需要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和互联,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只有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和管理,才能建立起高效的地籍数据库,为不动产登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动产登记的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和繁重。

地籍数据库是不动产登记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土地的各种信息,能够为不动产登记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便利。

本文将从地籍数据库的重要性、建立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地籍数据库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地籍数据库的重要性地籍数据库是指对土地的权属、使用、界址、规划条件等信息按照一定标准和方法进行整理和管理,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

在不动产登记工作中,地籍数据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地籍数据库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通过地籍数据库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土地的占用状况、使用情况和权属情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地籍数据库是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基础。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需要大量的土地信息作为依据,地籍数据库中的信息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地籍数据库是促进不动产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不动产交易中,买卖双方需要对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地籍数据库能够提供这些必要的信息,从而促进不动产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于地籍数据库在不动产登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地籍数据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地籍数据库有利于提高不动产登记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地籍数据库能够快速获取土地信息,有效地支持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开展,提高登记效率和质量。

建立地籍数据库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籍测绘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进行地籍测绘。

地籍测绘是建立地籍数据库的基础,通过测绘能够获取土地的空间位置、界址位置等重要信息。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整合和管理地籍数据库的重要工具,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土地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管理。

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信息。

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土地的空间信息和利用信息,为地籍数据库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基于GIS的征地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基于GIS的征地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基于GIS的征地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以济南市为例吴闯;孔胃【摘要】主要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征地数据库设计和建设,讨论了系统实现的一些关键技术。

本项目实施后,在济南市国土资源局系统内实现了征地数据共享,为征地业务网上审批提供集中统一的数据源,在征地批后业务实施全过程监管中提供数据支持,为实现国土资源"一张图"管地和精细化管理打好了基础。

%This paper describes a (;IS-based information system(GIS)for land acquis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database design, system implementation discussed som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 Land Resources Bureau in Jinan City,land data sharing within the system,the approval for the land acquisition business to provide a centralized online data sources,after the land grant in the business of the whole proeess of monitoring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land and resources "a map" to lay the foundation and meticulous management.【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数据库;征地;GIS【作者】吴闯;孔胃【作者单位】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2随着地理信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的应用处理需求不断增加[1];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国土资源信息的需求亦日益增长,征地管理工作面临任务繁重、涉及面广等实际困难,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关于城镇地籍信息系统软件测试审查情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关于城镇地籍信息系统软件测试审查情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关于城镇地籍信息系统软件测
试审查情况的通报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布部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发布日期】2006.11.14
【实施日期】2006.11.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关于城镇地籍信息系统软件测试审查情况的通报
为进一步规范城镇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标准,保证地籍信息数据库正常更新、管理、运行,以更好地实现地籍管理工作现代化及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根据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山东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06年6-7月公告通知在山东省境内从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单位和公司进行测试审查,此次测试标准数据为采用省厅地籍处提供的烟台市某区域372亩实地空间数据。

重点对数据分层、数据编码标准化、数据导入导出、地类、所有权、宗地关联、地籍管理业务与办公流程、统计报表正确性与可调整、大数据量性能进行了测试审查。

针对软件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了探讨和技术交流,尤其是数据分层、编码、采用数据引擎和数据结构、业务管理模式/流程、实现宗地、地类和所有权联合管理功能、实现地类、所有权、宗地图版编码
的联动、变更和前台业务脱钩等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目前北京地星科技发展公司、武汉瑞得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针对审查中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调试和完善,有。

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管理

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管理

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地籍可视化技术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一种地理信息表达方式。

通过将地籍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相结合,实现了对地籍信息的空间分析、空间查询和可视化呈现。

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地籍可视化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

一、地籍可视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实现地籍可视化的重要环节。

建设一个完整、准确、可靠的数据库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采集与整理:首先需要收集不同来源的地籍数据,包括土地权属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界数据等。

采用现场调查、空间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取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与清洗,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库设计与建模:根据地籍可视化的需求,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模式。

通常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来存储和管理数据。

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方式、索引设计、数据表的规范等因素,以提高数据的查询和分析效率。

3. 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与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的验证和纠正,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数据空间分析与建模:将地籍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关联,进行空间分析与建模。

包括属性数据的空间化处理、时空关系的建模、空间拓扑关系的维护等,以支持地籍可视化的空间查询和分析。

5. 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为了保护地籍数据库的安全性,需要设置数据的访问权限,限制不同用户的数据访问和操作权限。

采用密码、加密技术等手段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二、地籍可视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地籍可视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是确保数据库运行和维护的关键环节。

数据库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定期对地籍数据库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备份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摘要】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不动产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地籍数据库的重要性体现在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确保地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地籍数据库的构建方式包括数字化地籍测绘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管理与更新是地籍数据库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需要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技术支持。

地籍数据库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交易、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

未来,地籍数据库将继续发展,为不动产管理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地籍数据库的建立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的努力,是不动产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 地籍数据库, 建立, 重要性, 构建方式, 管理与更新,应用范围, 未来发展, 完善不动产登记体系, 政府, 企业, 公民, 现代化, 必然趋势.1. 引言1.1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指在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地籍数据库,以便更好地管理土地资源和不动产权益。

地籍数据库是指记录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等土地信息的数据库,是不动产登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和维护地籍数据库,可以实现对不动产权益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地籍数据库是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基础,是确保不动产权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地籍数据库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地产交易等提供准确的土地信息,推动城市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地籍数据库还可以为政府决策、公共管理提供依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动产登记中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企业和公民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地籍数据库的建立是不动产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于完善不动产登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地籍数据库的重要性地籍数据库是不动产登记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地籍数据库记录了土地性质、地界、面积、所有权等基本信息,是不动产登记的基础数据,对于确保国家土地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地籍数据库构建孔向春(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 要:济南市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是实施“金土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也是全市开展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土地调查工程。

结合济南市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分析地籍数据库的建库目的、内容和流程,介绍地籍数据库建库具体要求、技术路线和基本功能,并以CASS7.0为平台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地籍数据库;数据采集;土地管理;CASS7.0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696(2010)0120116203A Study on Establishing of C adastre Database in JinanKON G Xiang 2chun(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 :Jinan cadastral survey database construction project s is o ne of t he main content s of implementa 2tion of t he "golden soil project ,"but also is a major inf rast ruct ure project of t he Land bining wit h t he const ruction of cadast re database in jinan city ,t his paper analyzes on t he p urpose 、content as well as t he p rocedure of t he cadastre database const ruction which mainly int roduced t he technical route and t he f unction of t he cadast re database and conducted t he empirical st udy wit h CASS7.0as t he platform.K ey w ords :cadast ral database ;data collectio n ;land management ;cass7.0收稿日期:2009206211作者简介:孔向春(198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济南市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项目是济南市开展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土地资源调查工程,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宏观调控的需要,实现土地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2006年国土资源部把济南市列为“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的试点示范城市之一,因此,该项工程也是实施“金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之一。

本次建库范围共计约800km 2,第一期面积约440km 2,包括济南市东部产业带230km 21∶2000比例尺和部分城区210km 21∶500比例尺的调查工作;第二期面积约380km 2,包括济南市主城区1∶500比例尺的地籍调查工作。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建库目的和内容1.1 建库目的以应用新技术为手段,使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自动化、规范化,其主要目的是:①建立济南市中心城区及规划发展区范围内1∶500、1∶2000城镇地籍数据库;②进一步摸清市区土地的家底,核准土地的面积、用途、位置及其土地利用现状,为土地收购、储备、增加政府土地收益提供科学依据;③及时掌握土地动态情况,分析研究变动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④完善土地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⑤为土地登记信息公开查询作准备。

1.2 建库内容按照数据的表达类型,地籍数据可分为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档案数据。

其中图形数据是指统一测量坐标系下具有坐标属性的点、线、面和注记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要素的位置、形态、分布和关系等空间信息。

地籍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要素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

地籍档案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档案文件的电子影像名称、位置以及其它用于管理和查询的信息。

 第1期孔向春:济南市地籍数据库构建研究2 建库技术路线2.1 建库依据本次系统建设工作主要依据下列法律与法规、行政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产管理法》;③《土地登记规则》(1995,国土[法]字第184号);④《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⑤山东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GX 1999003-2001;⑥《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⑦《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

2.2 基本要求数据库建设严格按照现行的规范标准以及本次招标技术要求的规定,对地理、地籍数据的分类、代码、数据分层、数据结构以及元数据等按照《济南市地籍数据库标准》的要求进行,并对作业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2.3 主要技术路线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步骤:①准备建库;②设计建库方案;③资料预处理;④建试验库;⑤建库质量控制与检查;⑥建库成果输出及技术和工作报告编写;⑦成果验收;⑧数据库运行、安全管理与应用。

技术路线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3 地籍数据库基本功能3.1 图形数据的显示与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显示街坊图和地籍图(见图2)、宗地图(见图3)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如图形元素的修改、更新、维护和图形输出等。

3.2 地籍属性数据查询地籍属性数据主要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宗地3部分。

其中界址点属性包括点号、界标类型、界址点类型等;界址线属性包括类别、位置、指界人、指界委托书等(见图4);宗地属性数据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审批表、地籍调查表、土地抵押合同、土地他项权利证书以及土地查封决定书等地籍档案中记载的信息(见图5)。

・711・交通科技与经济 第12卷 3.3 地籍档案数据查询地籍档案扫描内容包括所有地籍档案卷宗的内容,分为以下7类,如表1所示。

表1 地籍档案数据编号类型名称类型代码1调查表A2申请书B3法人代表证明C4指界委托书D5单位营业执照E6组织机构代码F7土地证G8其他权属来源资料H3.4 面积汇总1)宗地面积计算,在以街坊为单位的基本地籍图上,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宗地面积计算表,并打印输出。

2)面积计算采用全解析法,以权属宗地为单位,用周围的界址点坐标进行计算。

3)界址点坐标取位至1mm,界址边长取位至1cm,面积取位至0.1m2。

4)面积汇总包括“以街坊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和“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汇总”。

3.5 宗地图输出1)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在以街坊为单位的基本地籍图上,建库完成后自动生成宗地图,再经过编辑处理后,使用喷墨绘图仪喷绘出宗地纸图。

2)根据宗地的大小一般采用A4幅面,面积较大的宗地可采用A3幅面,当宗地图的内容较多,图上负载量较大时,可进行适当的取舍。

每一宗图根据宗地大小确定宗地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00、1∶500、1∶1000)。

3)宗地图的内容包括:本宗地号、宗地名称、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号、界址边长、相邻宗地号及相邻宗地界址示意线、指北针等。

与相邻宗地的界址示意线一般绘10mm长。

4)界址点、界址线用红色,其余用黑色表示。

4 数据库系统试运行数据库建立之后,为保证数据库的正确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数据与系统的融合检查和系统试运行:1)在建立数据库同时,应设定权限和密码,控制对数据库的读、写、修改等操作。

2)建立各种链接、索引表,便于数据有效管理和快速查询。

3)利用系统提供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功能,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查询和统计,从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5 结束语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济南市政府的土地管理水平,完善了政府的土地管理职能,彻底改变了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速度慢、精度低的状况,为全面、依法、统一、科学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同时,本文所提出的技术路线也为其他城市地籍数据库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前,该系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检索速度过慢,另外地籍属性录入困难繁琐,而且系统平台本身也存在一些漏洞需要继续补充升级,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认真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1]刘贺春,田九玲,郭秋城,等.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9):2192220. [2]罗 辉.地籍数据库的建设与质量控制[J].北京测绘,2000(4):26228.[3]肖 明.构建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2(2):1022105.[4]刘明义,刘晓平,陈春华,等.CASS在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7,5(4):1172119. [5]张建新.城镇地籍数据库基本要求及采集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08(17):2102211.[6]李云岭,靳奉祥,季 民.数字测图与GIS建库的关系研究[J].测绘通报,2004(2):31233.[7]国家测绘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责任编辑:张德福]・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