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调查建库标准
浅析城镇地类调查及其建库方法

( 7)连 接 控 制 逻 辑 。 用 于 建 立 安 全 的 与 We b S ri 代理和后端U evc e DDI 务器的通信连接 。 H  ̄
( )U 四 DDI 务 器 ]  ̄
U I DD 服务器为 政府部 门及服 务引擎提供服 务。功
能有 :
【] evc ~ ine c i cuea dW E evc [ B/ ] 2S rie Ore tdArht tr n B Srie E OL e ht: www. m.o rd o k atrs [0 7 0 — 2, 0 4 t / p / i c m/e b o s t n :20 — 4 2 J2 0 . b P e
六 、结 语
本文从 电子政务数据 资源整合 的实际需要 出发 ,提
出一 种基于We evc技术 的数 据共享平 台 的设计 方 bS rie 案 ,并着重描述 了其模型、结构 以及工作过程 ,可 以花 费相对较少的时间和财力 ,达到预期 的 目的。方案还需
部 门进行 唯一的标识 。传输路 由器用来实现 S AP 息 O 信
二 、外 业 实地 调查
通过全面 的外业 实地调查并结合内业辅助判读 ,主
要调查 商业街 、政府部 门、工矿企业 和部分特殊地类 调 查 。在 地类调查 中经 常出现无法判别或者多种地类都可 适用 的图斑 ,可先按一级类进行 判读 ,再细分二级类 。 特别注意 以下几点 :
线 等要素层 ,其它层视各地具体数据进行 提取 。因为地 形 图数据没有地类图斑线 闭合 ,所以应补充地类界 ,用 于构 面,补充地类界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a 先 区分农用地与建设用地 的界线。 )
E C A G F XP R E C 经验交流 X H N EO E I N E E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整理与建库方法探讨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整理与建库方法探讨本文以数据库建设涉及的应用技术简介为基础,着重分析了界址调查与权属确定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实际为出发点对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整理与建库方法进行了探讨。
标签:城镇地籍;数据整理;建库方法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整理与建库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整理与建库方法的分析,对确保城镇地籍的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
二、数据库建设涉及的应用技术简介1、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集光、电、机为一体的新型电子量距与测角仪器,与光学经纬仪相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数据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功能取代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从而使得测角操作简单化,而且可避免人工读数而产生的视觉误差。
电子经纬仪的自动记录、计算、储存功能,以及数据通讯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测量外业工作的自动化程度。
全站仪与光学经纬仪区别主要是度盘读数及数据显示系统,电子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及其读数装置是分别采用两个相同的光栅度盘(或编码盘)和读数传感器进行角度测量的。
根据测角精度可分为0。
5〃,1〃,2〃,3〃,5〃,10〃等几个等级。
2、RTK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
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快速静态、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平差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利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测量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地形测图、工程放样等測量工作带来了新曙光,提高了外业工作效率。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 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一秒钟。
地籍调查(自然资源)数据库标准

地籍调查(自然资源)数据库标准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进行实地调查,测绘出地界范围、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并作出详细的记录并归档管理。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国土规划中,地籍调查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而地籍调查的核心就是将这些信息数字化,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应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因此,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也就应运而生。
一、标准的概念和意义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是指对土地调查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的标准。
其目的在于保证土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土地规划和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标准不仅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必须遵循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实践总结,逐步完善和提高。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进程,需要各职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目前,我国的地籍调查数据管理主要采用数字化形式,对其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三、标准的内容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1. 数据采集规范将数据采集过程按照规范化操作来设计,强调采集任务的目标、标识和采集要求等基本信息,同时具体说明照片和手绘图等数据采集的具体要求,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完整、可靠。
2. 数据存储标准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类型和层次分别进行分类存储,明确各种数据的数据结构、存储周期和格式等信息,以方便各级别发布者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标识和查询,也有利于数据共享和管理。
3. 数据发布规范将数据的发布按照标准化的步骤进行设计,先进行数据的审核、处理和防篡改的工作,然后进行数据的标签化和信息发布的工作,最后进行数据质量的评价,以确保发布的数据的有效性、全面性和真实性。
四、标准的应用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 地籍调查数据整合和共享规范的土地信息数据库可以支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和风险,有助于充分发挥数据的共享和利用价值,促进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

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目录[引言] (1)1.项目概况 (2)2.数据库建设技术依据 (3)2.1数据标准 (3)2.2技术指标 (4)3.数据库建设总体设计 (5)3.1设计原则 (5)3.1.1 规范性原则 (5)3.1.2实用性原则 (6)3.1.3 先进性原则 (6)3.1.4 安全性原则 (6)3.1.5 可靠性原则 (7)3.1.6 可扩展性与开放性原则 (7)3.2 人员分配、系统软硬件配置 (7)3.2.1人员准备 (7)3.2.2软件硬件准备 (8)3.3数据库设计 (9)3.3.1建库目标 (9)3.3.2建库内容 (10)3.3.3地籍数据的分类 (10)4.数据库建设方案 (11)4.1建库流程 (11)4.2数据库建设 (11)4.2.1外业提交数据的检查 (11)4.2.2内业建库方案 (12)4.2.3统计汇总成果整理 (15)4.3.数据库建设问题处理方案 (16)4.3.1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6)4.3.2图形处理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6)4.3.3属性库的建立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7)4.4数据库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案 (18)4.4.1地籍成果的精度 (18)4.4.2 街坊、街道、行政区的接边 (19)4.4.3良好的沟通 (19)5.数据库建设的成果要求 (19)5.1图件成果 (19)5.2数据成果 (19)5.4文档成果 (21)5.5中间成果 (21)6.质量控制与检查方案 (21)6.1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 (21)6.1.1空间数据成果 (21)6.1.2数据库体文件成果 (21)6.1.3 文档成果 (22)6.2质量控制制度 (22)6.3质量控制措施 (23)6.4.检查方案 (23)6.4.1项目自检 (23)6.5项目监理 (24)7.项目管理与工程实施 (24)7.1 县局与建库承担单位分工 (24)7.2 工程质量管理 (25)7.3项目建设进度管理 (26)8.数据库的安全保密方案 (26)8.1保密规定 (26)8.3数据库安全 (27)8.3.1软件安全 (27)8.3.2数据安全和保密 (28)8.4数据维护 (28)[引言]为了在城市建成区和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成区范围内,建立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础地理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文档于一体的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便于查询、分析、统计、制作专题图件及相关卡表,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动态管理,更好地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Urban cadastre database standar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等。
适用于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规则》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3 术语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 现象 phenomenon城镇地籍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3.2 要素 feature城镇地籍所描述的现象。
3.3 目标 object对一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3.4 类 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5 属性 attribution要素的特性描述。
3.6矢量数据 vector data以 x,y(或x, y, z)坐标表示的点、线、面 (或包含体) 等空间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属性数据总称。
3.7 图像数据 image data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
3.8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9 元数据 metadata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4 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原则与地籍号命名规则4.1 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城镇地籍要素分为六大类,并依次分为小类、一级类,分类代码采用四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 | |大小一扩类类级充码码类码码其中:(1)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类码、扩充码分别用一位数字顺序排列;(2) 一级类以下的代码可以用扩充码进行扩充;(3) 扩充码一般为0。
城镇地籍调查及建库

城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2009年3月4日目录1 权属调查 (4)2.1.调查要求 (4)2.2.调查内容,程序和方法 (4)2.2.1.权属调查内容 (4)2.2.2、权属调查程序 (4)2.2.3.调查工作底图 (4)2.2.4.地籍编号 (4)2.2.5.街道(乡.镇)划分与编号 (5)2.2.6.宗地划分与编号 (5)2.2.7.界址点编号 (6)2.2.8.界址调查 (6)3.地籍测量3.1 地籍控制测量 (7)3.1.1 测量的基本规定及精度要求 (7)3.1.2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8)3.1.3 地籍碎部测量 (9)3.1.4 界址点测量 (13)3.2 图件绘制 (13)3.2.1 分幅地籍图 (13)3.2.2 宗地图 (14)3.4.3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15)4 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16)4.1 管理系统建设 (16)4.1.1 初始数据库建立 (16)4.1.2 建库流程 (21)4.1.3 属性数据录入 (22)4.1.4 数据质量检查 (22)4.1.5 数据入库步骤 (23)5 成果汇总 (24)1 . 权属调查2.1 调查要求(1)县级市城区,建制镇调查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区域要逐户分宗进行确权。
(2)设区市调查范围内城中村及农村集体土地要逐户分宗进行确权。
列在近期拆迁计划内的村庄可以不进行逐户分宗调查,以综合表示其范围,但要进行现状地形图测量。
2.2.1.权属调查内容权属调查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涉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是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申请,对土地使用者、宗地位置、界址、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实、调查和记录的过程。
2.2.2、权属调查程序调查的准备工作、实地调查、绘制宗地草图、权属调查文件资料整理归档、检查验收等2.2.3.调查工作底图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字正射影像图、航片或已有的地籍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作为调查工作底图,比列尺一般不应小与1:2000。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宗地统一代码编制有关要求讲解

宗地统一代码编制
(一)宗地统一代码编制相关背景情况
3、国家部署开展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的几个重要阶段 (1)2010年11月29日,第37次国土资源部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开展宗地 统一代码编制工作. (2)2011年3月,将天津、辽宁、上海、四川、广西、海南、宁夏7个 省(区、市)以及广东省深圳市列为试点地区,开展宗地统一编码试验 试编工作,形成《宗地编码规则》(征求意见稿)。 (3)2011年8月,扩大试点范围,将天津、上海、辽宁、宁夏、四川、 广西、海南、北京、吉林、江苏、安徽、山东、广东、重庆、云南及 广东深圳市等16个省、区、市作为试点单位,开展宗地编码规则再试 验工作。 (4)2011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宗地统一代码编制规则(试 行)》。 (5)2012年1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全国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实施 方案》。
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二)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主要任务
4、地籍档案数据库建设 收集该县(市、区)土地登记发证的档案资料和土地 登记卡资料,并对其进行扫描、统计和属性采集。扫描件 按统一格式命名存放,满足后期扫描件入库的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扫描资料与属性表两部分内容: (1)需要扫描的资料包括地籍档案资料与土地登记卡, 依据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扫描并规范化命名, 建立图形、属性、扫描件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2)属性表主要包括权利人属性结构表、权属来源证 明扩展属性结构表、申请登记扩展属性结构表、权属调查 扩展属性结构表、权属审批扩展属性结构表、注册登记扩 展属性结构表、他项权利登记扩展属性结构表。
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四)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有关要求
1、各市、县(区)城镇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则上从经国土资源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系 到 国土资 源部 门 的权 威性 。这 就 要 求对 调 查数 据 入 库 工 作认 真筹 划 部署 , 做 到 有 的放 矢 、 稳步推进 , 保 证 整 个 调查 数据 完 整 、 正 确 。以福 建 省 某 县 的城 镇 地 籍 调查 项 目为例 , 从数 据入 库 的数 据 准 备 、 流程 、 方法、 质 量 控 制 等 方 面做一 个简 单 的介绍 。
3 ) 基础地 理 数 据 , 包 括 点地 形 要 素 、 线地 形 要 素 、 面
地形 要素 等 内容 。
空 间要 素的属 性 表 来 定 义 , 空 间要 素 的 属性 数 据 存 储 在 空间要 素的属 性 表 中 , 非 空 间数 据 存 储 在非 空 间数 据 的
属 性表 中 。
第 9期
江水明: 城镇地籍调查数 形要 素按 图例显 示 , 并按 需要 添加 辅助 线 。
点、 宗地 界址 线 、 房屋 要 素分 文 件单 独 保 存 。其 他 要 素按 照数 据库分 层标 准及 建库 要 求采 用 类 似方 法 对原 始 图件
按要 素进行 分层 保存 。分 类 主要 是 参 照表 1 要 求 以及地 籍调 查数据 库 3大分类 来操 作 。
属数 据库 。 宗地 权属 数据 库 的建 设 内容 包 括 : 已登 记 宗 地 图层 和 未登记 宗地 图层 。
第二 , 属性 表格 整理 , 由 于宗 地属 性 录 入和 核 实 信息 是分 两个位 置保 存 , 一 种是 在 C A S S中展绘 完权 属线 后直 接 录入 的 , 这种 属 性信 息 直接保 存 在权 属 线 中 ; 另外 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见本表注3
11
X(E)_XA80
X80
Float
10
3
≥0
C
见本表注4
12
Y(E)_XA80
Y80
Float
10
3
≥0
C
见本表注4
13
Z_XA80
Z80
Float
10
3
(-160,8850)
C
见本表注4
14
X(E)_BJ54
X54
Float
10
3
≥0
C
见本表注4
15
Y(E)_BJ54
Y54
Float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数
值域
约束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Int
10
>0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见表1
M
3
隶属宗地
LSZD
Char
20
非空
M
见本表注1
4
房屋编号
FWBH
Char
3
非空
34
34.1
城镇地籍数据库包括应用于城镇地籍数据处理、管理、交换和分析应用的基础地理要素、土地权属要素、土地利用要素、栅格要素,以及房屋等附加信息。
34.2
城镇地籍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城镇地籍数据库数据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要素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KZDMC
Char
50
非空
O
4
控制点点号
KZDDH
Char
10
非空
O
5
控制点类型
KZDLX
Char
10
见表25
M
6
控制点等级
KZDDJ
Char
30
见表25
M
7
标石类型
BSLX
Char
2
见表26
M
8
标志类型
BZLX
Char
2
见表27
M
9
控制点状态
KZDZT
Char
100
见本表注2
O
10
点之记
DZJ
Varbin
行政要素注记
Annotation
ZJ
M
3
地貌
等高线
Line
DGX
O
高程注记点
Point
GCZJD
O
4
土地权属
宗地
Polygon
ZD
M
宗地注记
Annotation
ZJ
M
界址线
Line
JZX
M
界址线注记
Annotation
ZJ
O
界址点
Point
JZD
M
界址点注记
Annotation
ZJ
O
房屋
Polygon
M
5
界线说明
JXSM
Varbin
100
非空
O
35.2.4
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DGX)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数
值域
约束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Int
10
>0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见表1
M
3
等高线类型
DGXLX
Char
6
见表39
M
4
标示高程
BSGC
Int
4
(-160,8850)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880-1991 语种名称代码
GB/T 7929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1997地图学术语
35
35.1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层名称及各层要素见表2。
表2层名称及各层要素
序号
层名
层要素
几何特征
属性表名
约束条件
说明
1
定位基础
测量控制点
Point
CLKZD
M
见本表注
测量控制点注记
Annotation
ZJ
O
见本表注
2
行政区划
行政区
Polygon
XZQ
M
行政区界线
Line
XZQJX
M
2000000000
土地信息要素
2001000000
土地利用要素
2001010000
地类图斑要素
2001010100
地类图斑
2001010200
地类图斑注记
2001020000
线状地物要素
2001020100
线状地物
2001020200
线状地物注记
2001040000
地类界线
2006000000
土地权属要素
33.7
栅格数据raster data
按照栅格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像片数据 [GB/T 16820-1997,5.19 栅格数据]。
33.8
图形数据graphic data
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 [GB/T 16820-1997 5.20 图形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的扩展
1000609000
行政区注记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的扩展
1000700000
地貌
1000710000
等高线
1000720000
高程注记点
1000310000
居民地
1000310300
房屋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3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2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文彪、查宗祥、胡小华、赵岱虹、温明炬、张子平、吴洪涛、张炳智、徐建新、周竹军、戴建旺、陈金。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FW
M
房屋注记
Annotation
ZJ
O
表2(续)
序号
层名
层要素
几何特征
属性表名
约束条件
说明
5
土地利用
地类图斑
Polygon
DLTB
M
线状地物
Line
XZDW
O
地类界线
Line
DLJX
M
土地利用要素注记
Annotation
ZJ
M
6
栅格数据
数字正射影像图
Image
SGSJ
O
数字栅格地图
Image
SGSJ
M
4
行政区名称
XZQMC
Char
100
见GB/T2260
M
5
控制面积
KZMJ
Float
15
2
>0
C
单位:平方米
6
计算面积
JSMJ
Float
15
2
>0
M
单位:平方米
8注1:行政区代码在现有行政区划代码的基础上扩展到行政村级,即: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乡级代码+村级代码,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采用GB/T 2260中的6位数字码,乡镇级码为3位数字码,村级为3位数字码。以下行政区代码同;
33.9
属性数据attribute data
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GB/T 16820-1997 5.20 属性数据]。
33.10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TD/T1016-2003 3.3 元数据]。
3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3.1
要素feature
客观世界中的事实或存在。
33.2
地籍cadastre
记载宗地的权利人、土地权利性质及来源、权属界址、面积、用途、质量等级、价值和土地使用条件等土地登记要素的簿册[GB/T 19231-2003,8.3.1地籍]。
33.3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XX
XX
XX
XX
X
X
|
|
|
|
|
|
大
类
码
小
类
码
一
级
类
要
素
码
二
级
类
要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