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Urban cadastre database standar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等。
适用于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规则》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3 术语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 现象 phenomenon城镇地籍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3.2 要素 feature城镇地籍所描述的现象。
3.3 目标 object对一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3.4 类 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5 属性 attribution要素的特性描述。
3.6矢量数据 vector data以 x,y(或x, y, z)坐标表示的点、线、面 (或包含体) 等空间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属性数据总称。
3.7 图像数据 image data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
3.8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9 元数据 metadata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4 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原则与地籍号命名规则4.1 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城镇地籍要素分为六大类,并依次分为小类、一级类,分类代码采用四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 | |大小一扩类类级充码码类码码其中:(1)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类码、扩充码分别用一位数字顺序排列;(2) 一级类以下的代码可以用扩充码进行扩充;(3) 扩充码一般为0。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设

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 ,随 着城市 的快速 发展 ,城 镇地籍在 国土 部 门的 日常 用
地 、 地 、以及领导决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 国务院 批 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的要求 ,按照城镇土地调查 的相关规 定 ,充 分利用已完成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 ,实地调查城镇建 成区的每一宗土
且利用我们 自己定义的数据转换模板将地形数据转换 为苍穹数据处理 系统 所要求的数据分层结构 ,包括地形 和地 籍要素 的要素代 码和属性 字段 ,转化模板如 ( ) 图2 所示 。
( 3)数据 的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 主要从 图形检 查 、属性检查 、 图形属性一致性查询 、拓扑检查这 四个 方面着手。图形检查 主要是对 数据采集和编辑过程 中出现 的几 何偏差 ,如悬 挂点 、线 自相 交、重复 实体 、面是否封闭 、岛宗关 系 、图斑 覆盖检 查等现 象进行检查 。属性
2 数 据 处 理 及 数 据 库 建 库
图3 系统 主 界 面
21 数据建库流程及数据预处理 .
( ) 镇地 籍建库 流程 ( )。通 过查看 相关 的地形地 籍数 1 城 图1 据 ,了解数据本 身的结 构和特点 , 并学 习利用 以及A c I 的相关操 作 r S G
和数据要求 。
( )相关法规 文件 。①全 国第二 次土地调查技 术规程 。②全 国 2 土地 利用更 查技术 规 定。③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行政 区划 代码标 准 ;县 ( ) 市 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 库标准 。 ( )平台 的选 用。①北京苍穹公 司的国土 数据 处理软件 。②数 3 据 库软件 :S L Sre 0 5 Q e r 0 。③数 据支撑软件 :A r I . 、A r I v2 c S9 2 c S G G SE D 。④宗地及地形 数据编辑软件 :m cotin 9 。 i s t g 5 r ao
地籍调查(自然资源)数据库标准

地籍调查(自然资源)数据库标准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进行实地调查,测绘出地界范围、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并作出详细的记录并归档管理。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国土规划中,地籍调查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而地籍调查的核心就是将这些信息数字化,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应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因此,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也就应运而生。
一、标准的概念和意义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是指对土地调查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的标准。
其目的在于保证土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土地规划和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标准不仅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必须遵循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实践总结,逐步完善和提高。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进程,需要各职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目前,我国的地籍调查数据管理主要采用数字化形式,对其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三、标准的内容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1. 数据采集规范将数据采集过程按照规范化操作来设计,强调采集任务的目标、标识和采集要求等基本信息,同时具体说明照片和手绘图等数据采集的具体要求,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完整、可靠。
2. 数据存储标准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类型和层次分别进行分类存储,明确各种数据的数据结构、存储周期和格式等信息,以方便各级别发布者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标识和查询,也有利于数据共享和管理。
3. 数据发布规范将数据的发布按照标准化的步骤进行设计,先进行数据的审核、处理和防篡改的工作,然后进行数据的标签化和信息发布的工作,最后进行数据质量的评价,以确保发布的数据的有效性、全面性和真实性。
四、标准的应用地籍调查数据库标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 地籍调查数据整合和共享规范的土地信息数据库可以支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降低信息交流的成本和风险,有助于充分发挥数据的共享和利用价值,促进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库建 设采 用 A r c G I S 9 . 3软件 。
便 于查 询 、 分析 、 发证 、 变更 、 统计 、 制 作 专题 图 件 及 相 关 卡表, 实 现土 地 利用 数 据 的动态 管 理 , 更 好 地保 护 土地 使 用 者 的合法 权 益 , 建立和完 善土地调 查、 统 计 和 登 记 制 度, 实现 土地 资 源信 息 的社 会化 服 务 , 满 足 经济 社会 发 展 及 国土 资源 管理 的需 要 。 由于地 籍 调查 u i —mi n g
(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Gu o t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u r v e y i n g a n d Ma p p i n g , X i a me n 3 6 1 0 1 2 ,C h i n a )
第3 6卷 第 9期
2 0 1 3 年 9 月
测 绘 与 空 间地 理 信 息
GEOM ATI CS & S PAT I AL l NFORM AT I ON T ECHNOLOGY
Vo 1 . 3 6. No. 9 S e p.,201 3
城 镇 地 籍 调 查 数 据 库 建 设
Ab s t r a c t :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o f U r b a n c a d a s t r a l s u r v e y i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t h e I n t e r n a l l a n d u s i n g o f t h e s u r v e y a r e a ,d e t e r —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Urban cadastre database standar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等。
适用于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规则》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3 术语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 现象 phenomenon城镇地籍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3.2 要素 feature城镇地籍所描述的现象。
3.3 目标 object对一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3.4 类 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5 属性 attribution要素的特性描述。
3.6矢量数据 vector data以 x,y(或x, y, z)坐标表示的点、线、面 (或包含体) 等空间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属性数据总称。
3.7 图像数据 image data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
3.8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9 元数据 metadata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4 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原则与地籍号命名规则4.1 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城镇地籍要素分为六大类,并依次分为小类、一级类,分类代码采用四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 | |大小一扩类类级充码码类码码其中:(1)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类码、扩充码分别用一位数字顺序排列;(2) 一级类以下的代码可以用扩充码进行扩充;(3) 扩充码一般为0。
地籍测绘-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_测绘规范大全_地籍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全面完成调查任务,统一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土地调查成果、市(地)级汇总成果和省级汇总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
成果的自检、抽查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检查验收的制度对县级调查成果实行自检、预检、验收、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
检查验收工作分别由各级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县级负责自检,市(地)级负责复查,省级负责预检和验收,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核查确认。
市(地)级、省级汇总成果,实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
第四条检查验收的依据(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四)《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五)《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六)《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八)《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九)《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十)《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籍]字第26号)(十一)《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二)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其他技术文件第五条检查验收的程序(一)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1.自检县级土地调查办公室组织调查承担单位及相关部门,对调查成果进行全面自检,并形成自检报告。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是为了解决城镇土地使用和管理的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本工作方案旨在建设一套完善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实现土地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应用,为城镇规划、土地管理、建设项目审批等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工作内容和流程1.数据需求分析:对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数据需求进行调研,包括城镇土地使用情况、土地所有权、土地出让和征收情况、地籍图件、用地规划、用地变更等。
2.数据采集和整理:通过实地调查、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数据、地籍图件等途径,对所需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库设计和建设:根据数据需求和现有技术条件,设计并建设适应城镇地籍调查的数据库,包括数据表结构、字段定义、索引、视图、存储过程等。
4.数据导入和验证:将采集整理好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并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5.数据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对导入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字段格式统一、数据去重、错误数据修复等;同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对数据进行监测和验证。
6.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建设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管理平台,包括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和分析等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业务流程。
7.数据共享和交换: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进行数据共享,提供数据交换接口,以便于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8.培训和技术支持:为相关人员提供数据库操作培训,解答技术问题,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三、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1.数据需求分析:1个月2.数据采集和整理:3个月3.数据库设计和建设:2个月4.数据导入和验证:1个月5.数据标准化和质量控制:1个月6.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2个月7.数据共享和交换:1个月8.培训和技术支持:1个月四、工作团队和资源需求1.工作团队组成:建设组、调查组、数据分析组、质量控制组、系统开发组等,每个组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谈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崔新红,刘文娟,尚俊玲)地籍数据库标准

谈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崔新红,刘文娟,尚俊玲)地籍数据库标准[关键词]地籍图地籍调查数据库1 地籍数据库建设目的地籍数据库建设是国土资源部门开展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土地资源调查工程,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规划发展区范围内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土地权利情况,土地利用和地类分布状况,全面更新地籍数据库建库范围内1∶500地籍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计算机网络(Internet)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准确、全面和现势的地籍数据库;建成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与现有土地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为土地登记、土地利用以及农用地和集体土地转用征用服务。
2 地籍图测量目前,国内的大、中城市已完成地籍图的数字化工作,但多数底图为白纸测图,真正采用全野外数字地籍测图(或航测成图)的城市不多。
地籍图件精度的高低,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数字地籍图的获取,宜采用以下方案:1)在原有地籍图的基础上,进行更新;2)采用最新的城市规划用图,在此基础上修补测,达到建库所需地籍图的要求(需要国土、规划部门之间协调);3)重新成图,可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或数字摄影成图。
数字地籍图测量,与数字地形图相比,它所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地籍图件中,权属(界址)是最重要的,能代表权属的线状地物,必须测量准确。
有些地物元素是无需的,如高程、地下管线出(入)口,通讯及低压线等。
3 地籍调查(权属调查)地籍调查是地籍数据库建设的主要环节。
调查工作已在前期的土地管理中开展过,一般有部分基础资料:如征地、供地、设定及变更登记档案(含划拨、出让)资料等。
如何有效的利用该档案资料,结合新测量的地籍图件及调查成果建设地籍数据库,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工作效率的直接方法。
地籍调查要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四至、面积、用途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
国有土地(建成区)部分应尽量利用已有征地、供地资料及省、市、区已有的初始登记、设定登记及变更登记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Urban cadastre database standar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等。
适用于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规则》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3 术语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 现象phenomenon城镇地籍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3.2 要素feature城镇地籍所描述的现象。
3.3 目标object对一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3.4 类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5 属性attribution要素的特性描述。
3.6矢量数据vector data以x,y(或x, y, z)坐标表示的点、线、面(或包含体) 等空间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属性数据总称。
3.7 图像数据image data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
3.8 标识码identification code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3.9 元数据metadata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4 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原则与地籍号命名规则4.1 城镇地籍要素的分类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城镇地籍要素分为六大类,并依次分为小类、一级类,分类代码采用四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 |大小一扩类类级充码码类码码其中:(1)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类码、扩充码分别用一位数字顺序排列;(2) 一级类以下的代码可以用扩充码进行扩充;(3) 扩充码一般为0。
4.2 地籍号命名规则XXXXXX XXX XXX XXXX XXX——————————————————行政区划代码(数字码)街道号| 街区号(三位数字码)街坊号(三位数字码)基本宗地号(四位数字顺序码)宗地支号(三位数字顺序码)其中:1、地籍号由“行政区划代码+街道号+街坊号+基本宗地号+宗地支号”组成。
2、宗地编号由“基本宗地号+宗地支号”组成。
3、若宗地编号无支号,则宗地支号为“000”。
描述时,宗地编号可用4位基本宗地号表示。
5 城镇地籍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类型、分层与属性表名城镇地籍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类型、分层与对应属性表名见表1表1注:可以以描述城镇土地用途为主要目的,使用地类界、权属界、地物界等对宗地内部或宗地外部的土地划分为若干地块,形成面状地类。
6 城镇地籍属性数据结构6.1 城镇地籍要素属性表结构6.1.1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见表2属性表名:CLKZD表2注: (1)影像文件字段存储影像文件所在的路径及文件名。
6.1.2 点状地物属性表结构见表3属性表名:DZDW表3注:1、点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点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点状地物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6.1.3 线状地物属性表结构见表4属性表名:XZDW表4注:1、线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线状地物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6.1.4 面状地物属性表结构见表5属性表名:MZDW表5注:1、面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面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本标准通过扩展属性表仅定义房屋的属性结构。
4、地物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类似的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6.1.4.1 房屋扩展属性表结构见表5-1扩展属性表名: MZDW-FWSX表5-1注:1、房屋的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2、表5-1所描述的房屋中有多个共有人,用房屋共有人扩展属性表描述。
3、法人身份证明指个人身份证号或行政、企事业单位代码。
6.1.4.1.1 房屋共有人扩展属性表结构见表5-1-1扩展属性表名:MZDW-FWSX-GYR表5-1-1注:1、法人身份证明指个人身份证号或行政、企事业单位代码。
2、共有人的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6.1.5 复合地物属性结构见表6属性表名:FHDW表6注:1、点标识码记录复合地物中的点要素,用复合地物点要素扩展属性表描述。
2、线标识码记录复合地物中的线要素,用复合地物线要素扩展属性表描述。
3、面标识码记录复合地物中的面要素,用复合地物面要素扩展属性表描述。
6.1.5.1 复合地物点要素扩展属性见表6-1扩展属性表名:FHDW-D表6-1注:点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点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6.1.5.2 复合地物线要素扩展属性见表6-2扩展属性表名:FHDW-X表6-2注:线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交换。
6.1.5.3 复合地物面要素扩展属性见表6-3扩展属性表名:FHDW-M表6-3注:1、面状地物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面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2、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6.1.6 点状地貌属性表结构见表7属性表名:DZDM表7注:点状地貌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6.1.7 线状地貌属性表结构见表8属性表名:XZDM表8注:线状地貌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6.1.8 面状地貌属性表结构见表属性表名:MZDM表9注:面状地貌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通过扩展属性表进行描述。
6.1.9 复合地貌属性结构见表10属性表名:FHDM表10注:1、点标识码记录复合地貌中的点要素,用复合地貌点要素扩展属性表描述;2、线标识码记录复合地貌中的线要素,用复合地貌线要素扩展属性表描述;3、面标识码记录复合地貌中的面要素,用复合地貌面要素扩展属性表描述。
6.1.9.1 复合地貌点要素扩展属性见表10-1扩展属性表名:FHDM-D表10-1注:点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点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6.1.9.2 复合地貌线要素扩展属性见表10-2扩展属性表名:FHDM-X表10-2注:线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交换。
6.1.9.3 复合地貌面要素扩展属性见表10-3扩展属性表名:FHDM-M表10-3注:1、面状地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面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交换。
2、面边界符号代码可用于建立线状图形符号库的系统进行交换。
6.1.10 行政区属性表结构见表11属性表名:XZQ表11注:行政区其它属性可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6.1.11 街道属性表结构见表12属性表名:JD表126.1.12 街坊属性表结构见表13属性表名:JF表136.1.13宗地属性表结构见表14属性表名:ZD表14注:1、本表有关内容的解释参见《土地登记规则》。
2、表14中所描述的宗地若为共用宗,则用共用宗使用权登记扩展属性表描述。
3、表14中所描述的宗地若有他项权利事项,则用他项权利扩展属性表描述。
4、法人身份证明指个人身份证号或行政、企事业单位代码。
6.1.13.1共用宗使用权登记扩展属性表结构见表14-1扩展属性表名:ZD-GYZSYQDJ表14-1注:1、本表有关内容的解释参见《土地登记规则》。
2、法人身份证明指个人身份证号或行政、企事业单位代码。
6.1.13.2 他项权利登记扩展属性表结构见表14-2扩展属性表名:ZD-TXQLDJ表14-2注:1、本表有关内容的解释参见《土地登记规则》;2、法人身份证明指个人身份证号或行政、企事业单位代码。
6.1.14 界址线属性表结构见表15属性表名:JZX表15注:1、影像文件字段存储影像文件所在的路径及文件名;2、本表有关内容的解释参见《土地登记规则》。
6.1.15 界址点属性表结构见表16属性表名:JZD表166.1.16 注记属性表结构见表17属性表名称:ZJ表176.2 城镇地籍要素属性项代码6.2.1 土地用途属性项代码见表18表18注: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全国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正在制定过程中,一旦新的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标准开始执行,本表的土地用途及代码也将套用新的标准。
6.2.2 单位性质代码见表19表196.2.3 权属性质代码见表20表206.2.4 国有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见表21表216.2.5 土地级别代码见表22表226.2.6 界址线类别代码见表23表236.2.7 界址线位置代码见表24表246.2.8 界线性质代码见表25表256.2.9 界标类型代码见表26表266.2.10 界址点类型代码表见表27表277 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格式本标准引用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对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格式进行描述。
已给定的数据交换格式及相关的缺省值,表示由本标准建议采用,“()”中的内容表示注释。
7.1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7.1.1 城镇地籍矢量数据城镇地籍矢量数据文件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件头;第二部分为要素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第五部分为注记;第六部分为属性数据。
本标准给出未建拓扑关系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建立拓扑关系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参照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进行描述。
7.1.2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HeadBegin(参见本节注释)Datamark: CADASTY-DATVersion: 1.0Unit: MDim: 2Topo: 0MinX: <浮点数>MinY: <浮点数>MaxX: <浮点数>MaxY: <浮点数>Scale: <整数>Projection:Gauss-Krueger ProjectionSpheroid:Krassovesky SpheroidParameters:6378245,6356863Date: <数据产生的日期>Coodinate:MMeridinan:<字符串>Taren:<浮点数>HeadEndFentureCodeBegin (参见表1及本节注释)要素代码1,要素名称,几何类型,缺省颜色,属性表名要素代码2,要素名称,几何类型,缺省颜色,属性表名 ...要素代码n,要素名称,几何类型,缺省颜色,属性表名FentureCodeEndTableStructureBegin (参见本节注释)属性表名1,字段个数m字段代码1,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字段代码2,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 . ....扩展属性表1 (如无扩展属性表, 则无须描述)字段代码1,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字段代码2,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 . .字段代码m,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扩展属性表n (如无扩展属性表, 则无须描述)字段代码1,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字段代码2,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 . .字段代码m,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属性表名n,字段个数m字段代码1,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 . .字段代码m,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扩展属性表1 (如无扩展属性表, 则无须描述)字段代码1,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字段代码2,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 . .字段代码m,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扩展属性表n (如无扩展属性表, 则无须描述)字段代码1,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字段代码2,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 . .字段代码m,字段类型,字段宽度,小数位数TableStructureEndPointBegin (参见本节注释)目标标识码要素代码层点的特征类型X,Y...PointEndLineBegin (参见本节注释)目标标识码要素代码层线的特征类型线的点数nX1,Y1X2,Y2. . .Xn,Yn...LineEndPolygonBegin (参见本节注释)目标标识码要素代码层面的特征类型labX,labY边界点数nX1,Y1X2,Y2. . .Xn,YnX1,Y1...PolygonEndAnnotationBegin (参见本节注释)目标标识码要素代码层字体颜色磅数,形状,下划线字号间隔注记内容注记位置点数X,Y,φ...AnnotationEndAttributeBegin (参见本节注释)属性表名1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1条记录)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2条记录) . . .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n条记录)扩展属性表名1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1条记录)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2条记录) . . .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n条记录) ..扩展属性表名n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1条记录)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2条记录) . . .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n条记录)TableEnd...属性表名n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1条记录)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2条记录) . . .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n条记录)扩展属性表名1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1条记录)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2条记录) . . .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n条记录) ..扩展属性表名n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1条记录)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2条记录). . .字段内容1,. . . ,字段内容n (第n条记录)TableEndAttributeEnd注释:(1) 第一部分:文件头Version: 表示城镇地籍矢量数据文件的版本号,用1.0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