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

地籍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方案研究仅供个人参考地籍数据库的建库流程与方案研究【地籍数据库的建库】地籍是国家监管的, 以土地权属为核心, 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其中, “以地块为基础”中的“地块”是地籍信息的基本载体, 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具有明确的边界, 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而宗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地块, 其定义更加明确,尤其是法律上更加明显, 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边界, 并可同时辨认确定的权利、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的最小地块。
所以地籍信息系统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 以“地块”为核心实体, 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贮存、检索、处理、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以及结果输出的信息系统。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建立不同等级的地籍信息系统,可这些地籍信息系统大多数都是静态的地籍信息系统, 是对地籍信息的某一瞬间状态的描述, 没有考虑到时态的问题。
在宗地发生变更后, 系统通过增加新值或用新值替换旧值来维持地籍信息的现势性, 但无法跟踪宗地的变化过程, 无法正确恢复评价某一历史时刻的土地利用状况。
对于历史数据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每隔一定的时间对信息系统所生成的所有数据进行备份, 从而造成数据冗余,恢复某一历史数据过程过于复杂, 而且几乎不可能连续查询某一宗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时间、空间和属性是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本身固有特征, 是反映地理实体演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研究的领域。
为准确描述现实世界,必须建立能表达时间、空间和属性关系的地理信息系统。
地籍信息时态特征的显著性是其他空间信息所不及的。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地籍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基础数据是地籍信息管理的血液,建立满足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要求的数据库是实现地籍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数据库创建要点讲解

指南 数据质量要求
建设用地规模不得增加 规划的基础数据来源为DLTB QMDLTB中的建设用地面积即建设用地规模; QMDLTB中的建设用地面积减DLTB中的建设用地面积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建设用地规划为非建设用地规模不能增加
上级规划
本次规划
DLTB
QMDLTB
DLTB
本次规划调整的面积要小于上位规划调整的面积
具体表格详见《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基本技术指南(试行)》p15-16
要 来源有两个标准:《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版与修订版。 素 期末地类图斑(QMDLTB)中的要素代码为2003070100,这是唯一值。 代 来源要素代码各类土地利用活动、用途区划定、控制区划定、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建设等规划 码 行为。当规划期间地类发生变更时,其字段值为非空,否则为空。
3 成果文件格式要求
4 其他文件命名要求
指南 成果文件要求
成果组织形式 ——数据库成果格式要求
1
空间数据库须为ArcGIS 9.3 以上版本的个人地理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
2
空间要素图层的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1985 国家高程基准,三度分带高斯投影;空间数据存储容为差 0.001(Tolerance),分辨率为0.0001(Resolution)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采用GB/T 2260 中的6 位数字码,镇级代码为3 位数字码,村级代码为3 位数字码,以下
行政区代码同。
2.约束条件中的“必选”为数据库中必须填写的项目;“可选”为有相关资料的尽量填写,没有相关资料的可以
不填;“条件可选”为有涉及的必须填写。下同。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https://img.taocdn.com/s3/m/48c79c24dd3383c4ba4cd235.png)
100
见GB/T2260
M
新增
5
地类编码
DLBM
Char
4
M
地类图斑层对应编码
新增
6
地类名称
DLMC
Char
60
M
地类图斑层对应名称
新增
7
规划分类编码
GHFLBM
Char
4
见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M
地类图斑层对应编码
新增
8
图斑面积
TBMJ
Float
15
2
>0
M
单位:平方米
新增
9
图斑地类面积
标准(试行)》修订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制图规范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关于市县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07号)等要求,对《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作如下修订。
关于印发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标准(试行)修订的通知
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22号
各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现将《<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印发给你们,请在土地规划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
《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已验收而未在现状图反映的耕地
Polygon
YSGD
C
新增
村镇建设控制区
C28
为控制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划定的区域
Polygon
CZJSKZQ
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标准

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试行)前言为规范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土地基础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实施细则》等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版权及解释修改权归口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略)目录1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 (1)1.1 范围 (1)1.2 引用标准 (1)1.3 术语和定义 (2)1.4 说明 (4)1.4.1 图件类型类别 (4)1.4.2 图幅号和图名命名规则 (4)1.4.3 地籍号编码规则 (5)1.4.4 数学基础 (6)1.4.5 度量单位 (7)1.4.6 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 (7)1.4.7 地形图底图 (7)1.4.8 数据生产对本规范的选用 (8)2数据库内容与要素分类编码 (9)2.1 数据库内容 (9)2.2 要素分类及编码方法 (9)2.3 要素代码、名称、几何特征、层名与属性表名描述 (10)2.4 要素子类代码表 (16)2.4.1 地类要素子类代码 (16)2.4.2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 (21)3.1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说明 (22)3.2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 (22)3.3 数字正射影像图纠正控制点属性结构 (23)3.4 地籍要素纠正图解点属性结构 (24)3.5 地籍要素纠正实测点属性结构 (24)3.6 行政区属性结构 (25)3.7 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 (25)3.8 街道属性结构 (26)3.9 社区属性结构 (26)3.10 等高线属性结构 (26)3.11 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 (27)3.12 坡度图属性结构 (27)3.13 点状地物属性结构 (27)3.14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28)3.15 面状地物属性结构 (28)3.16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 (29)3.17 线状地类属性结构 (30)3.18 零星地类属性结构 (31)3.19 地类界线属性结构 (31)3.20 面状地类属性结构 (32)3.21 规划期土地用途分区属性结构 (32)3.23 宗地属性结构 (33)3.24 宗地权属来源证明扩展属性结构 (34)3.25 宗地申请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34)3.26 宗地权属调查扩展属性结构 (35)3.27 宗地权属审批扩展属性结构 (35)3.28 宗地注册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36)3.29 宗地他项权利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37)3.30 宗地界址线属性结构 (38)3.31 宗地界址点属性结构 (39)3.32 宗地权利人属性结构 (39)3.33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属性结构 (40)3.34 用地红线范围属性结构 (40)3.35 用地红线界址点属性结构 (41)3.36 用地红线范围用地单位属性结构 (41)3.37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属性结构 (42)3.38 建设用地批准书属性结构 (43)3.39 土地出让合同属性结构 (44)3.40 土地划拨决定书属性结构 (45)3.41 面状房屋属性结构 (45)3.42 房屋单元属性结构 (46)3.43 房屋权利人属性结构 (46)3.45 房地产他项权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48)3.46 房角点属性结构 (49)3.47 房屋围护物属性结构 (49)3.48 栅格数据属性结构 (50)3.49 开发园区属性结构 (50)3.50 注记属性结构 (51)3.51 内图廓属性结构 (51)3.52 地籍图范围区属性结构 (52)4要素属性值代码 (53)4.1 控制点类型代码 (53)4.2 标石类型代码 (53)4.3 标志类型代码 (53)4.4 界线类型代码 (54)4.5 界线性质代码 (54)4.6 等高线类型代码 (54)4.7 坡度级别代码 (54)4.8 地类界线类型代码 (55)4.9 土地权属性质代码 (55)4.10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 (55)4.11 证件类型代码 (56)4.12 土地级别代码 (56)4.14 界址线位置代码 (58)4.15 界标类型代码 (58)4.16 界址点类型代码 (58)4.17 开发园区类型代码 (59)4.18 房屋用途代码 (59)4.19 房屋结构代码 (59)4.20 房屋所有权来源代码 (60)4.21 房屋所有权性质(产权类别)代码 (60)4.22 墙体归属代码 (61)4.23 他项权种类代码 (61)4.24 单位性质代码 (61)4.25 登记类型代码 (62)4.26 证书种类代码 (63)4.27 文件类型代码 (63)4.28 行政区划代码 (63)4.29 纳税情况代码 (64)4.30 影像类型代码 (64)4.31 存储类型代码 (65)4.32 坐标系类型代码 (65)4.33 坐标系统代码 (65)5数据交换 (66)5.1.1 标准图幅土地利用(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66)5.1.2 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68)5.2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70)5.2.1 数据交换内容 (70)5.2.2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70)5.2.3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78)5.2.4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80)5.2.5 元数据交换格式 (82)5.3 元数据 (82)附录A 地形图(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表 (83)附录B 基础地理数据库数据结构(资料性附录) (102)1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地籍测图要求

7、地籍图的编绘地籍图根据地籍调查成果以地形图作为底图进行编绘,7.1、地籍号命名根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V2.0》的要求,地籍号(简称地号)组成如下:区(县级市)号(2位,国家编号后两位)+街道号/街区/乡镇代码(3位,省规定代码)+街坊号/行政村代码(3位)+基本宗地号(5位,顺序号)+宗地支号/使用权宗地号(3位,顺序号)。
7.2、地籍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地籍图地形部分采用广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地形图图式》)表示,地籍表示不足的部分采用《地籍图图式》(CH5003-94)。
1)、控制点:包括国家等级控制点,三等、四等GPS点,一级、二级控制点,图根导线点。
建成区图根导线点及测站点太多时,测站点可适当省略,各等级控制点在图上的表示,按《地形图图式》符号执行,图根导线点根据《地籍图图式》按埋石点和不埋石点表示;2)、行政界线:区、县、镇、村的境界线。
各级行政界线在图上的表示,按《细则》中的《地籍图图式》符号执行,两级境界重合时,以高一级境界表示。
境界线跨越图幅时,应加界端注记。
3)、宗地界线、宗地编号和土地利用类别,如宗地无支号,则只标注基本宗地号。
4)、房屋及附属结构按《地形图图式》符号表示;5)、栅栏、栏杆、篱笆和铁丝网等围护物,均应实测,但宗地内部较小的围护物根据图面负荷决定是否表示,临时性或残缺不全的围护物不表示。
其它围护物根据需要和图面负荷决定是否表示;6)、对以耕地为主的各种农、林、果树、蔬菜或其它经济作物的权属单位测量时,田埂应实测表示。
植被的分类和表示方法按《地籍图图式》执行;7)、名称调注包括地理名称和权属人名称。
地理名称指道路、街道、河流、广场、名胜古迹以及居民地,镇以上各级行政区划名称等。
权属人名称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组织等合法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地产所有权的权属主名称;8)、地理名称应以各级地名管理部门公布的标准名称或公安部门编定名称为准。
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

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技术规范(试行)前言为规范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土地基础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实施细则》等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版权及解释修改权归口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略)目录1 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 (1)1.1 范围 (1)1.2 引用标准 (1)1.3 术语和定义 (2)1.4 说明 (3)1.4.1 图件类型类别 (3)1.4.2 图幅号和图名命名规则 (3)1.4.3 地籍号编码规则 (3)1.4.4 数学基础 (4)1.4.5 度量单位 (5)1.4.6 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 (5)1.4.7 地形图底图 (5)1.4.8 数据生产对本规范的选用 (5)2 数据库内容与要素分类编码 (6)2.1 数据库内容 (6)2.2 要素分类及编码方法 (6)2.3 要素代码、名称、几何特征、层名与属性表名描述 (6)2.4 要素子类代码表 (10)2.4.1 地类要素子类代码 (10)2.4.2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 (15)3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 (16)3.1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说明 (16)3.2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 (16)3.3 数字正射影像图纠正控制点属性结构 (17)3.4 地籍要素纠正图解点属性结构 (17)3.5 地籍要素纠正实测点属性结构 (18)3.6 行政区属性结构 (18)3.7 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 (19)3.8 街道属性结构 (19)3.9 社区属性结构 (19)3.10 等高线属性结构 (19)3.11 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 (20)3.12 坡度图属性结构 (20)3.13 点状地物属性结构 (20)3.14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21)3.15 面状地物属性结构 (21)3.16 地类图斑属性结构 (21)3.17 线状地类属性结构 (23)3.18 零星地类属性结构 (23)3.19 地类界线属性结构 (24)3.21 规划期土地用途分区属性结构 (24)3.22 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属性结构 (25)3.23 宗地属性结构 (25)3.24 宗地权属来源证明扩展属性结构 (26)3.25 宗地申请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27)3.26 宗地权属调查扩展属性结构 (27)3.27 宗地权属审批扩展属性结构 (28)3.28 宗地注册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28)3.29 宗地他项权利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29)3.30 宗地界址线属性结构 (30)3.31 宗地界址点属性结构 (31)3.32 宗地权利人属性结构 (31)3.33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属性结构 (31)3.34 用地红线范围属性结构 (32)3.35 用地红线界址点属性结构 (33)3.36 用地红线范围用地单位属性结构 (33)3.37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属性结构 (34)3.38 建设用地批准书属性结构 (35)3.39 土地出让合同属性结构 (35)3.40 土地划拨决定书属性结构 (36)3.41 面状房屋属性结构 (37)3.42 房屋单元属性结构 (37)3.43 房屋权利人属性结构 (38)3.44 房地产证属性结构 (38)3.45 房地产他项权登记扩展属性结构 (39)3.46 房角点属性结构 (40)3.47 房屋围护物属性结构 (40)3.48 栅格数据属性结构 (41)3.49 开发园区属性结构 (41)3.50 注记属性结构 (41)3.51 内图廓属性结构 (42)3.52 地籍图范围区属性结构 (42)4 要素属性值代码 (44)4.1 控制点类型代码 (44)4.2 标石类型代码 (44)4.3 标志类型代码 (44)4.4 界线类型代码 (45)4.5 界线性质代码 (45)4.6 等高线类型代码 (45)4.7 坡度级别代码 (45)4.8 地类界线类型代码 (46)4.9 土地权属性质代码 (46)4.10 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 (46)4.12 土地级别代码 (47)4.13 界址线类别代码 (48)4.14 界址线位置代码 (48)4.15 界标类型代码 (48)4.16 界址点类型代码 (49)4.17 开发园区类型代码 (49)4.18 房屋用途代码 (49)4.19 房屋结构代码 (50)4.20 房屋所有权来源代码 (50)4.21 房屋所有权性质(产权类别)代码 (50)4.22 墙体归属代码 (51)4.23 他项权种类代码 (51)4.24 单位性质代码 (51)4.25 登记类型代码 (52)4.26 证书种类代码 (53)4.27 文件类型代码 (53)4.28 行政区划代码 (53)4.29 纳税情况代码 (54)4.30 影像类型代码 (54)4.31 存储类型代码 (54)4.32 坐标系类型代码 (55)4.33 坐标系统代码 (55)5 数据交换 (56)5.1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56)5.1.1 标准图幅土地利用(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56)5.1.2 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土地利用(城镇地籍)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57)5.2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58)5.2.1 数据交换内容 (58)5.2.2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8)5.2.3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62)5.2.4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63)5.2.5 元数据交换格式 (64)5.3 元数据 (64)附录A 地形图(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表 (65)附录B 基础地理数据库数据结构(资料性附录) (84)1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广州市土地基础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广州市番禺区1:500地形图数据建库标准

XXX地理信息系统1:500地形图数据建库标准番禺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目录1.概述............................................................................................................................................. - 1 -1.1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引用标准 (1)1.4术语 (2)2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 (3)2.1数据基础............................................................................................................................... - 3 -2.2分幅和编号及其他说明....................................................................................................... - 3 -2.3类型约定............................................................................................................................... - 4 -实体类型的约定..................................................................................................................................... - 4 -属性数据类型......................................................................................................................................... - 4 -2.4地形图的实体划分............................................................................................................... - 5 -2.4.1简单点 ........................................................................................................................................... - 5 -2.4.2简单无向线.................................................................................................................................... - 5 -2.4.3简单有向线.................................................................................................................................... - 6 -2.4.4复合实体........................................................................................................................................ - 6 -2.4.5面实体 ........................................................................................................................................... - 6 -2.4.6注记 ............................................................................................................................................... - 7 -2.5数据库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籍数据库建库的步骤

地籍数据库建库的步骤地籍数据库呀,就像是给土地打造一个专属的户口簿!那建库的步骤呢,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得收集各种资料吧,就像给要建的房子准备好砖头、瓦片啥的。
什么土地权属资料啦、地形测绘图啦等等,这些可都是宝贝呀,一个都不能少。
这就好比做饭,食材得备齐了才能做出美味佳肴不是?然后呢,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呀。
把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理清楚,就像把一团乱麻给慢慢解开。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但没办法呀,不整理好怎么能行呢。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建库过程啦。
就好像盖房子要一砖一瓦地垒起来一样,要把各种数据按照规则和标准搭建起来。
这可是个技术活,得精细、得认真,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建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哦。
要是数据错了或者少了,那可就麻烦大啦,就像房子歪了或者少了一块墙似的。
所以呀,得反复核对,确保万无一失。
再之后呢,还得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更新。
土地的情况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呀,会有各种变化呢。
就像人的成长一样,会有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所以要随时关注,及时更新数据。
还有哦,建库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儿,得团队合作呀。
大家齐心协力,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把这个库建好。
这就跟拔河一样,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才能赢得比赛呀。
建库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别害怕呀!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就像走在路上遇到石头,咱绕过去或者搬开它不就行了。
地籍数据库建库可是个大工程呀,但建成之后用处可大啦。
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管理土地,让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这不就是我们的目标嘛!所以呀,虽然过程辛苦,但想想最后的成果,还是很值得的呀!你们说是不是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版本号:1.0)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二○○三年五月前言本标准是在《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修订版)基础上,经过近一年实践修订而成。
本标准根据城乡统一地籍(房产)原则编写,内容涵盖了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和建库、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建库、房地产登记、土地登记、地形测量、房产测量等方面。
本标准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解释修改权归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地形、城镇地籍测量调查、土地利用调查、房产测量生产、建库,以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标准起草人:曾广鸿目录第1章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 (1)1.1. 范围 (1)1.2. 引用标准 (1)1.3. 术语 (2)1.4. 说明 (2)1.4.1 图件类别 (2)1.4.2 坐标系 (3)1.4.3 地形图底图 (3)1.4.4 内容说明 (3)1.4.5 单位 (3)1.4.6 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 (3)第2章要素分类、分层与代码 (5)2.1. 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的分类 (5)2.2. 比例尺代码 (5)2.3. 地籍号命名规则 (5)2.4. 城镇地形地籍、土地利用现状、房产要素的分类、代码、分层与特征定义 (6)2.4.1 要素分类代码说明 (6)2.4.2 要素分类代码表 (7)2.5. 要素子类代码表 (12)2.5.1 地类要素子类代码 (12)2.5.2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 (15)2.5.3 行政区要素子类代码 (15)第3章要素属性数据结构 (16)3.1.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说明 (16)3.2.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 (16)3.3. 点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16)3.4. 房角点属性表结构 (17)3.5. 房屋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17)3.6. 其它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18)3.7. 线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18)3.8. 房屋围护物属性表结构 (19)3.9. 房屋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0)3.10. 其它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0)3.11. 面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20)3.12. 面状房屋属性表结构 (21)3.12.1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权证)结构 (22)3.12.2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共有权证)结构 (23)3.12.3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他项权证)结构 (23)3.13. 房屋附属设施属性表结构 (24)3.13.1 房屋附属设施扩展属性表(隶属房屋)结构 (24)3.14. 房屋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25)3.15. 其它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25)3.16. 复合地物属性表结构 (26)3.16.1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点要素)结构 (26)3.16.2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线要素)结构 (26)3.16.3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面要素)结构 (27)3.17. 点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27)3.18. 地貌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28)3.19. 线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28)3.20. 地貌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9)3.21. 面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29)3.22. 地貌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30)3.23. 复合地貌属性表结构 (30)3.23.1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点要素)结构 (31)3.23.2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线要素)结构 (31)3.23.3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面要素)结构 (32)3.24. 行政区属性表结构 (32)3.25. 街道属性表结构 (33)3.26. 街坊属性表结构 (33)3.27. 宗地属性表结构 (33)3.27.1 宗地属性扩展表(地籍调查登记审批)结构 (34)3.27.2 宗地属性扩展表(共用使用权)结构 (35)3.27.3 宗地扩展属性表(他项权利)结构 (36)3.28. 界址线属性表结构 (36)3.29. 界址点属性表结构 (37)3.30. 面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37)3.31. 线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38)3.32. 点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39)3.33. 特殊地类界线属性表结构 (39)3.34. 注记属性表结构 (39)3.34.1 注记扩展(符号类别)属性表结构 (40)3.34.2 注记扩展(字符)属性表结构 (40)3.35. 权利人(个人、法人单位)性质表 (41)3.35.1 权利人(个人、法人单位)扩展性质表(身份证明)结构 (41)3.36. 房地产登记发证案件表结构 (42)3.36.1 房地产登记发证案件扩展表(收件清单)结构 (43)3.37. 内图廓属性表结构 (44)3.38. 地籍图范围区表结构 (44)3.39. 影像要素表结构 (44)3.39.1 影像要素表结构 (45)第4章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属性项代码 (47)4.1. 建筑结构代码表 (47)4.2. 房屋用途代码表 (47)4.3. 房屋所有权来源代码表 (47)4.4. 房屋所有权性质(产权类别)代码表 (48)4.5. 墙体归属代码表 (48)4.6. 他项权种类代码表 (48)4.7. 权属性质代码表 (48)4.8. (国有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表 (49)4.9. 土地等级代码 (49)4.10. 界线性质代码 (50)4.11. 界址线类别代码 (50)4.12. 界址线位置代码 (51)4.13. 界标类型代码 (51)4.14. 界址点类型代码 (51)4.15. 耕地坡度级别代码表 (51)4.16. 证件类别代码表 (52)4.17. 单位性质代码 (52)4.18. 登记类型代码 (52)4.19. 证书种类代码 (53)4.20. 文件类型代码 (53)4.21. 行政区划代码与行政区划名称对照表 (54)4.22. 纳税情况代码 (54)4.23. 影像类型 (54)4.24. 存储类型 (55)4.25. 坐标系类型 (55)4.26. 坐标系统 (55)第5章城乡地籍要素数据交换格式 (56)5.1.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6)5.1.1 城乡地籍矢量数据 (56)5.1.2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6)5.2.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64)5.2.1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64)5.3.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66)5.3.1 格网的值是该格网的要素类型值或高程; (66)第6章城乡地籍数据元数据格式 (68)附录 A (69)附录B (72)第1章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广州市各类比例尺的地籍调查测量(含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2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500城镇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适用于广州市(含代管县级市)地籍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要素符号化标准参见相应制图标准。
1.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当引用标准发生变化时,由本标准发布单位决定修订。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17986—2000 《房产测量规范》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规则》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发[2001]255号)国土资源部《实施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技术方案》建设部《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国家测绘局《地籍测绘规范》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农村土地登记规则》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规定》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登记系列表格的通知》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建设厅关于使用新版房地产权证的通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规范房地产权性质和用途登记内容的通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新版房地产权证填写说明〉(试行)的通知》1.3.术语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现象 phenomenon城镇地籍或土地利用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要素 feature城镇地籍或土地利用所描述的现象。
目标 object对一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类 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属性 attribution要素的特性描述。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以 x,y(或x, y, z)坐标表示的点、线、面 (或包含体) 等空间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属性数据总称。
图像数据 image data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元数据 metadata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1.4.说明1.4.1图件类别本标准涵盖1:500、1:2000和1:10000三种比例尺:1:500图件为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服务,称之为[1:500]城镇地籍图,其标准对应于国家城镇地籍图相关规定;1:2000与1:10000图件主要为农用地与未利用地管理服务,涵盖建设用地二级分类,称之为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农村地籍图。
1.4.2坐标系本标准中坐标体系规定如下:1、数据库采用统一坐标系统,支持国家80西安坐标系,广州市独立坐标系,54北京坐标系。
2、测绘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坐标系,1:2000及其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生产应尽量采用80西安坐标系,涉及到与图幅有关的属性以80西安坐标系为准,如根据图幅编号的面状地类号。
3、在具备客观条件情况下,地籍数据库必须支持多套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1.4.3地形图底图本标准地形部分内容供测绘生产和建库供参考。
1.4.4内容说明在不采用街道、街坊进行地号编制情况下,在地籍测量与土地调查生产及其建库中,相关内容忽略。
与房地产登记相关而与地籍测量和土地调查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属性库,在“地籍数据扩展库标准”中规定,与标准结合组成完整地籍数据库。
1.4.5单位无特别说明,长度与面积度量单位分别为米、平方米,角度单位为弧度。
1.4.6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地籍测量、土地调查生产和地籍数据库输出图形文件可采用三种支持方式:1、支持DXF2000(.dxf)格式,属性数据支持Access数据库管理(.mdb),元数据支持文本(.txt)和Access表存储,每个图形文件对应一个属性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