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足迹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红色足迹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红色足迹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红色足迹一、调研目的红色足迹是指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留下的痕迹和足迹,是一种珍贵的历史遗迹。

通过对红色足迹的调研,可以加深对革命先烈的了解,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引导人民牢记历史,感悟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从而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当代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红色足迹的分布情况、保护状况以及对社会的意义,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广大群众对红色足迹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其保护和利用的态度进行了调查。

实地走访则是选择了一些重要的红色足迹地点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包括红军长征路、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地。

三、调研结果1. 红色足迹的分布情况红色足迹遍布我国的广袤土地,这些足迹既包括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也包括红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足迹。

在我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一些重要的红色足迹地点。

例如,遵义会议会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瓦窑堡、广安、血洒金沙江等地都是著名的红色足迹地点。

2. 红色足迹的保护状况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红色足迹地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下,这些地点都有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遵义会议会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地都建有专门的纪念馆,对外开放,并加强了保护工作。

但也有部分红色足迹地点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资金不足等原因,保护状况较差,急需加强保护和修缮工作。

3. 群众对红色足迹的认知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广大群众对红色足迹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他们对红色足迹的保护和利用也表示了积极的态度。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红色足迹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应当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

同时,他们也表示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加大对红色足迹的宣传和保护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红色足迹的价值。

四、调研意义通过对红色足迹的调研,我们认识到红色足迹是革命历史的活教材,是激励人民奋发向前的精神宝库。

寻红色遗迹实践报告(2篇)

寻红色遗迹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红色遗迹是我国革命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我们一行人于近日开展了寻红色遗迹的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红色遗迹的历史背景、革命故事,以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 深入挖掘红色遗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3. 增强团队成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 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助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红色遗迹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红色遗迹展开:(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历程以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事迹。

(2)延安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胜利后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等,了解了延安革命圣地的历史背景、革命故事以及延安精神的内涵。

(3)西柏坡革命圣地: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的指挥中枢。

我们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等,了解了西柏坡革命圣地的历史背景、革命故事以及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2. 访谈学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还与当地的老红军、老党员、红色文化研究者等进行了访谈,了解了红色遗迹背后的感人故事和革命精神。

四、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学习,我们深刻了解了我国革命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 挖掘红色遗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红色遗迹的实地考察和访谈学习,我们深入挖掘了红色遗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总结(通用14篇)

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总结(通用14篇)

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总结(通用14篇)寻访红色足迹篇1为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学习,xx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做一封贡献。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六名学生一行来到开封市兰考县寻访红色足迹,追忆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点亮奋斗青春。

兰考作为省内一个红色革命基地,以人民心中的好干部——焦裕禄为代表的革命精神更是当今社会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带着对焦裕禄同志的敬意、对党历史发展的肯定与信心展开了重温红色之路,延续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传递爱国之情的红色之路。

我们首先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听着讲解员对焦裕禄前辈生平实际的介绍,让我们对兰考如今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重新的认识,是焦裕禄同志让兰考人民摆脱了当地的盐碱地,解决的人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带领人民向致富路出发。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

走出纪念馆,我们带着对焦裕禄前辈深深的敬意,瞻仰了焦裕禄烈士陵墓,随后我们又来到焦裕禄当年栽种的焦桐,看着这颗生长旺盛的焦桐,正象征着如今兰考人民红红火火的生活,也是焦裕禄前辈毕生心血的一个见证,在这里问也遇见了一些革命老战士,他们向我们讲述了焦裕禄同志的贡献、兰考一步步的发展,他们的眼神中是满满的敬意与怀念。

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我们又通过调查问卷表的形式在百姓休闲娱乐的广场、老革命党员居住小区、以及生活小区等地的不同人群进行了调查,听听他们心中的焦裕禄形象,最后我们拜访了革命老党员,再次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洗礼。

焦裕禄同志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带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探寻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

探寻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

探寻红色足迹的实践报告《探寻红色足迹实践报告一:参观革命纪念馆》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革命纪念馆。

一进门,我就被那庄严的气氛笼罩住了。

“哇,这里面看起来好严肃啊!”我不禁感叹道。

馆里的灯光有些暗,就像历史的长河在幽暗中静静流淌。

我看到一幅幅老照片,照片里的战士们眼神坚定。

爸爸指着一张照片说:“看,孩子,这些战士们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呢。

”我好奇地问:“爸爸,他们当时不怕吗?”爸爸摸着我的头说:“怎么可能不怕,可是他们心中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信仰,就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前行。

”有一个讲解员阿姨在给一群小朋友讲当年的故事。

我凑过去听,阿姨说:“当时子弹就在头顶飞,战士们还勇往直前,那场景,就像汹涌的海浪扑向礁石,毫不退缩。

”我听着听着,心里对战士们充满了敬佩。

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了一把破旧的枪。

我心想,这把枪背后肯定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时候,旁边一个小男孩对他妈妈说:“妈妈,这枪好破啊。

”他妈妈说:“宝贝,这可是当年战士们保家卫国的重要武器呢,就像战士们的手臂一样。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英雄的画面。

我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啊,就像一颗甜美的果实,是英雄们用汗水和鲜血浇灌出来的。

《探寻红色足迹实践报告二:寻访老革命家》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寻访一位老革命家。

老革命家住在一个很普通的小院里。

刚进小院,我就有点紧张。

“爷爷,我们来看您啦!”我大声说道。

爷爷笑着从屋里走出来,他看起来精神矍铄。

同学小辉问爷爷:“爷爷,您当年打仗的时候,最难忘的是什么呀?”爷爷坐在椅子上,眼睛望着远方,说:“那时候啊,条件艰苦得很,就像在寒冬里没有棉衣穿。

但是大家都很团结,战友之间就像亲兄弟。

有一次,我的一个战友受伤了,我背着他走了很远的路,就像背着自己的希望一样。

”我又问爷爷:“爷爷,那时候你们害怕吗?”爷爷笑了笑说:“怕呀,怎么不怕。

可是一想到身后的老百姓,就觉得有力量了。

红色旅游景点实践报告(2篇)

红色旅游景点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我于近日参加了红色旅游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

以下是我在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实践地点及内容1.实践地点:江西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实践内容:(1)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了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的革命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2)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我们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表达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陵园内安葬着无数革命烈士的英灵,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参观黄洋界保卫战遗址黄洋界保卫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重要战役。

我们参观了黄洋界保卫战遗址,了解了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在遗址上,我们还重温了入党誓词,坚定了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

(4)参观井冈山革命旧址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红军医院等革命旧址,了解了革命先辈们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生活和工作情况。

三、实践感悟1.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通过此次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3.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拓宽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

本次实践活动,我选择了参加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旨在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感受红色足迹的文化底蕴。

二、背景介绍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红色教育基地中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增强爱国情怀。

本次实践活动我所参观的红色教育基地是XXX。

三、实践活动3.1 参观展览馆展览馆内陈列着大量党的历史图片、党的文物和实物等,生动地再现了党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艰苦条件和革命事业的艰辛。

展览馆内还有许多典型人物的故事展示,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参观者。

3.2 参加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我们有幸听到了一位老党员的亲历讲述。

老党员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亲身参与了革命斗争,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那个时期的艰苦和危险。

他的讲述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不可替代性。

3.3 实地探访红色景点我们还前往了红色景点,包括党的早期活动地、红军长征出发地等。

站在这些地方,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的坚定意志和英勇奋斗。

同时,我们也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通过馆内的展品和陈述,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长征的背景、意义和艰难程度。

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光荣。

这些先辈们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牺牲,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他们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我的参与也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五、总结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度接触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机会,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光荣。

红色足迹活动实践报告内容

红色足迹活动实践报告内容

红色足迹活动实践报告内容1. 引言红色足迹活动是我校历史系学生社团近年来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通过走访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参观革命历史遗址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增强青年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本文将对红色足迹活动进行详细报道和总结。

2. 活动内容红色足迹活动自2018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每次活动内容都有所不同。

今年的活动主要包括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馆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学生们通过学习革命历史、观看影视资料以及参观实物展览,全方位地了解了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时期的艰苦斗争和伟大胜利。

3. 活动收获参加红色足迹活动,学生们收获了很多。

首先,通过亲身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红色教育基地,学生们对革命先烈的伟大牺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他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拼搏奉献的精神和为人民事业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其次,学生们通过参观博物馆和听取讲座,学到了红色教育的内容,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他们了解到了中国共产的初心和使命,对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最后,红色足迹活动让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得到了提升,激发了他们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和动力。

4. 活动感悟红色足迹活动让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历史系学生的责任重大。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亲临红色教育基地和革命遗址,我领悟到了红色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历史系学生,要铭记历史、热爱和人民,不断学习、进步和成长。

5. 活动改进建议虽然红色足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活动时间过长,影响了学生的正常课程学习。

其次,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

建议将活动时间缩短到一周左右,并增加一些与红色教育相关的活动,如座谈会、红色读书会等,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6. 结束语通过红色足迹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增强了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

红色寻访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寻访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为了深入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组织了一次红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红色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二、实践地点本次红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点选在了我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被誉为“革命圣地”。

三、实践活动内容1. 参观延安革命圣地在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

通过参观这些革命遗址,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 访谈老红军在延安革命圣地,我们还采访了多位老红军。

他们向我们讲述了当年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分享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这些访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3. 参加红色主题活动在延安革命圣地,我们还参加了红色主题活动,如红色歌曲演唱会、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

这些活动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

四、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红色历史通过本次红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延安时期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 感受革命先烈精神在参观革命遗址和访谈老红军的过程中,我们深受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感染,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3.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总结本次红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参观革命遗址、访谈老红军、参加红色主题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1. 参观中共中央旧址在中共中央旧址,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办公和生活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安葬着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抗美援朝战争中晋察冀和华北军区牺牲的248名革命英烈的灵柩以及建国以来的600多位烈士的骨灰,其中有工人运动领导者高克谦,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交河县著名县长于时雨,晋察冀民兵爆炸英雄李混子,著名战将楚大明,红军骑兵团创始人、第一骑兵团团长刘云彪及全国闻名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园内珍藏着革命历史文物、烈士遗物等1万余件。其中有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赠送中国人民的白求恩生前发明并使用过的两件手术器械和1978年加拿大外长贾米森代表加拿大政府赠给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半身铜像等。
(一)基本简介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奉党中央的派遣,挺进五台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后,师主力南下,成立了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经过8年浴血奋战,开辟了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以南,渤海以西80万平方千米的晋察冀解放区,并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大解放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撤销,建立华北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区党政军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二)历史沿革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南临西柏坡纪念馆,作为革命圣地,政治优势显著,背靠京、津、石家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较明显。全镇以旅游业和绿色食品开发加工业为主导产业。
(三)红色底蕴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三)烈士墓群
烈士陵园东西两条辅轴线上的纪念建筑采取遥相对称的我国民族形式。南边一条辅轴线上,西面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陵墓,东面是柯棣华大夫陵墓、爱德华博士和巴苏大夫纪念碑。两墓前的广场中央分别矗立着白求恩、柯棣华高大的汉白玉全身雕像,使整个陵园突出了国际主义精神。北面的辅轴线上,西边的纪念亭、展览馆与东边的烈士纪念馆相对称。纪念亭是由6根水磨石柱环抱着一幢大型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的题词,以示不忘先辈之功业。展览馆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东厅是聂荣臻题写馆名的“白求恩纪念馆”,馆内展出白求恩生平事迹照片130余幅和22件珍贵文物,再现了白求恩伟大光辉的一生。西厅是聂荣臻题写馆名的“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长达85米的事迹图片展,充分体现了印度援华医疗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发展中印友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烈士纪念馆前墙壁的中央,镌刻着中共中央华北局撰写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记”。馆内展出了25位著名烈士的事迹。
周恩来总理评语道“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经过紧张的筹备,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当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央工委当时对外称“工校”和“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胡服,刘少奇化名)、朱校董。
二、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坐北朝南,华北军区烈士陵园40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极为重视。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影视厅等。
这里记载着华北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共和国的昨天。
三、总结
对于大学,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不管在学习、工作的工程中,学习和发扬革命精神必将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帮助。通过对红色足迹的探索,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谢老一辈革命家的奉献精神,才有我们现在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继续发扬他们的精神,成为一位对社会有贡献的实践报告
导语:带着对红色革命圣地的向往,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中国革命的深厚感情,在放假期间我和其他的同学去了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和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进行参观,领悟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易和艰辛,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定会将中国发展成世界强国。寻访红色足迹,让我们获益匪浅。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华北军区烈士陵园40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热情关怀。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以来,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极为重视。主要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大夫陵墓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影视厅等。
(二)历史沿革
1948年秋,朱德总司令来石家庄视察时,提议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随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决定修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0年3月正式动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陵园的建立题词。1953年6月竣工,1954年8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国家内务部、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及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党政机关代表参加了大会。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华北人民对曾经战斗和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先辈深切的缅怀之情。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我国兴建较早、规模较大、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又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之后,帮助晋察冀野战军打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胜仗,歼敌6.2万余人。其中解放石家庄战役尤为著名。1947年10月31日,朱德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区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与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共同拟定了攻打石家庄的战略部署。11月1日,又致电聂荣臻、萧克,要求晋察冀军区必须充分准备好人员的补充。8月6日至12日,在朱德总司令的周密布置下,晋察冀野战军歼敌2.4万余人,胜利解放了石家庄。在总结作战经验教训时,朱总司令欣然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一、平山县西柏坡
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山村,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个山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西柏坡主要建设有西柏坡纪念馆,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另有同名动画电影,河北西柏坡影视制作中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
(一)基本简介
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的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