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
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今社会中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往往受到了各种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历史虚无主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得以滋生和蔓延。
它以其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荒诞的观点,严重地损害了对历史真相的认识和对社会发展的判断。
本文将就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历史的深思与警醒。
1. 对历史事件的曲解与篡改在当今社会,对历史事件的曲解与篡改成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
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恶意地歪曲历史真相,包装历史事件,甚至对历史进行彻底的篡改,从而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尤其是在网络上,一些假新闻和谣言经常以各种形式进行传播,使得人们很难分辨历史事件的真伪,造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
2. 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抹黑与歌颂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抹黑与歌颂。
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一些人为了迎合某种政治或经济利益,对历史人物进行盲目的歌颂或者不负责任的抹黑。
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历史真相的严重扭曲,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后人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3. 对历史事件的无视和忽略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历史事件的无视和忽略。
在当今社会,一些人对历史事件往往持着漠视的态度,认为历史对现在并没有什么影响,因而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对历史事件的无视和遗忘。
这种现象表明,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今社会已经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二、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1. 扭曲历史真相,影响社会认知历史虚无主义的最大危害就在于它严重地扭曲了历史真相,影响了社会的认知。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历史的真相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认知和理解至关重要。
一旦历史被虚无主义所扭曲,就很难正确地感知和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从而导致了社会思想观念的偏离和误导。
2. 削弱历史教育的功能,影响后人素质历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在当代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在当代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对历史事实的怀疑和否定的观点,主张历史是主观解释和塑造的产物,没有客观真理可言。
虚无主义者认为历史是被统治阶级、权力机构或知识精英操控的,它们选择性地编写和宣扬那些符合自己利益的版本。
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对传统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提出质疑,批判认为历史研究受到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干扰。
他们主张要消除权力、阶级和意识形态对历史的影响,追求一个更加平衡和多元的历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给人们的历史意识带来了深刻的冲击。
过去作为客观真理的历史被置于质疑的境地,人们不再相信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或找到价值和道德的指引。
人们开始怀疑历史是否真实,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主观化。
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国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催生了新的历史教材和教学方法。
这些新的教材更加注重历史多元性和主观性,试图避免陷入单一的意识形态模式。
历史虚无主义也引发了对历史教育的争议和批评,一些人担心历史虚无主义可能导致历史知识的流失和对过去的无知。
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学研究领域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
传统的历史研究注重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而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历史资料无法完全客观地反映历史真相,他们更关注历史叙事的塑造和理解。
他们通过研究不同群体、边缘化的历史话语,试图挖掘出被忽视的历史视角。
历史虚无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历史虚无主义过于激进和极端,否定了历史的客观存在和意义。
他们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可能导致历史失去其研究和教育的基础,使得人们对过去的了解和认识变得表面化和片面化。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它既为历史研究和教育带来了新的观点和方法,又引发了对历史意义和真实性的争议和思考。
了解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评价变得更加多元和全面。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在当代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在当代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是指质疑、否定或淡化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和真实性的一种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篇文章将探讨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以及其在当代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源于对历史的重构和重新解读的需求。
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解读方法,追求更多的多元性和相对性。
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认为历史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于史学家和历史记录者的观点、观念和立场所塑造的。
根据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历史是一种虚构的叙事,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解读和解释。
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历史观念,认为历史并非真实的再现,而是一种构造。
历史虚无主义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信息时代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这也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和混乱。
不同的观点和解读可以轻易地传播,而且很难辨别真假。
这为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往往被以假乱真的信息所包裹,让人很难判断其真实性。
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历史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信息的积累,而忽视了历史的解释和理解。
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强调历史的多样性和相对性,鼓励人们对历史进行不同的解读和思考。
这种观点促使历史教育更加注重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们批判性思考和多元思维的能力。
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记忆和历史文化的塑造产生了影响。
社会记忆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对其历史的集体回忆和共同认同的过程。
历史虚无主义挑战了这种集体记忆的建构,认为历史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
这种观点导致了社会记忆的多元化和碎片化,不同的群体对历史的认同和解读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这种多元性和相对性的历史观念影响了历史文化的塑造和传播。
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当代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的历史观念和认识,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方式。
它对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产生了影响,鼓励人们进行多元的历史解读和思考。
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今社会中逐渐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对历史事实和真相的篡改和侵蚀,以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意识形态需要的一种现象。
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不仅仅表现为对历史事实的篡改和歪曲,更多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和媒体手段对历史真相进行抹杀和消解,从而影响和改变公众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1.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而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来宣传和传播虚假历史观念,歪曲历史事实,以制造和渗透历史虚无主义。
他们利用网络的广泛传播性和匿名性,通过虚假账号和不实信息,对历史真相进行篡改,混淆视听,达到其特定政治目的或意识形态需要。
2.教育体制的影响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操纵教育体制,篡改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对历史事实进行修改和扭曲,改变师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渗透历史虚无主义。
他们通过教育体制中的各种宣传材料和教材,对历史进行歪曲和篡改,以制造符合其政治需要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1.影响民众的历史认知和价值观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通过信息技术和媒体手段进行篡改和抹杀历史真相,影响和改变公众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导致民众对历史的价值观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产生混乱。
一旦历史被篡改和歪曲,民众对历史的认知和价值观将难以准确把握,从而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偏离和失范。
2.破坏社会和谐稳定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社会分歧和矛盾。
民众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发生偏差,导致社会各界出现对历史理解的分歧和冲突,使社会出现断裂状况,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3.破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承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承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一旦历史被篡改和歪曲,国家的历史文化传承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丧失,国家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受到严重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对历史事实的否认、歪曲或淡化,以及对过去事件的无视和忽略。
这种思潮在当今社会逐渐增多,并对我们的认识、理解和应对历史事件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具体方面探讨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一、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否认历史虚无主义者常常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否认。
他们可能会认为大屠杀、种族灭绝等是编造出来的谎言,并试图通过歪曲历史事实来达到某种目的。
这种否认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亵渎,也是对受害者的不公平和伤害。
例如,对于纳粹大屠杀的否认导致了挑衅和仇恨的不断蔓延。
二、历史事件的歪曲和篡改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仅会否认历史事件的发生,还会对其进行歪曲和篡改。
他们可能会在描述历史事件时有意选择性地遗漏或夸大某些细节,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这样的行为使公众对历史真相产生误解和混淆。
例如,在描述某个国家的独立运动中,历史虚无主义者可能会淡化或完全删除一些反对派的存在,以塑造出一种完美的历史形象。
三、历史知识的淡化和无视历史虚无主义还表现在对历史知识的淡化和无视上。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人们对历史的兴趣逐渐淡化,许多人对历史事件所知甚少。
历史虚无主义者会故意无视这些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并试图淡化其影响力。
这种行为导致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忘记和对历史教育的缺失。
四、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不仅对历史学科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首先,它削弱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同,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和冲突。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也为极端主义提供了土壤,使得那些试图通过否认或歪曲历史来扩大影响力的团体得到了机会。
最后,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也严重破坏了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威胁。
综上所述,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严重影响我们对历史认知的思潮。
在当前的信息爆炸和多元文化的时代,我们应该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并积极宣传和弘扬正确的历史观念。
中国历史虚无主义 的典型案例

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典型案例一、引言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一种否定、扭曲或美化我国历史的思潮,其目的在于改变历史事实,制造一种符合特定政治意图的历史观念。
近年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在社会舆论中逐渐显现,其典型案例屡见不鲜。
二、「满清是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论调近年来,一些人士借助互联网及社交媒体评台,将对满清历史的扭曲和否定作为其政治目标的一部分。
他们宣扬满清是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将其视为外族入侵,对我国文化和民族造成了严重破坏。
然而,对历史事实的粗暴篡改和过分美化,往往会导致对历史的错误理解和认识。
三、「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正确的革命」论调在一些史学家和公众人士的讲述中,太平天国运动往往被美化为我国历史上一次正确的革命。
他们将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视为我国近代先进思想的代表,试图将太平天国运动描绘成一次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的事件。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远不能简单地用革命来解释。
四、「文明古国论」的另类演绎一些自媒体和网络大V常常将我国古代文明视为全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将我国称作「文明古国」,并不断强调中华文明的传统和辉煌。
然而,这种「文明古国论」的另类演绎,往往忽略了我国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互动与交融,甚至忽视了我国文明内部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五、结语我国历史是一个千姿百态的综合体,不应该被简单地用某种思想、意识形态或政治目的来绑架。
对我国历史的了解,需要以客观、全面的态度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对历史事实进行扭曲和否定。
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深蒂固,除了需要加强法规约束,更需要广大公民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希望我们每一个我国人都能对历史有着正确而客观的认知,以建设性的态度去理解和对待我国历史。
六、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审视在面对历史事件时,我们需要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尊重历史事实,不断追求真相。
对于满清时期,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黑暗时期」,也不能一味美化其统治。
事实上,满清统治下也有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改革和建设,例如清朝的海洋发展、对外交往的开放等,这些都是历史事实,不能被忽视。
心得体会:当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当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最新)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其特征主要为:一是否定历史的价值,尤其对本国的历史缺乏应有的敬意,一味抹杀,以为一无是处;二是借口历史认知存在相对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陷入了相对主义。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少数人在“去宏大叙事”、“重写近代史”等名义下,热衷于做翻案文章,不仅任意颠覆几代学者潜心研究而获致的一系列富有真知灼见的历史认知,而且颠倒是非,歪曲历史真相。
例如,先是歌颂晚清的改良运动,而贬抑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继则拔高清政府,连改良运动也骂倒了。
由是以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尤其是不遗余力地抹黑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不限于学术界。
在所谓崇尚自由、思想多元、追捧创意与彰显个性的名义下,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现代媒体尤其是网络,蔓延到社会诸多领域,特别是在青年中形成了一种消极的社会心理倾向。
历史虚无主义消解社会共有的信念与目标,不容掉以轻心。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历史的产物,无论其发展过程曾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历史作为多样化的统一,即这个民族的共同创造与共同的记忆,包括得失在内,在整体的意义上,便都构成了它的生命本源,奠定了它进一步走向未来的基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钱穆在他的名著《国史大纲》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国民对本国历史应当具备的基本信念和准则:“任何一国之国民”,都必须了解本国的历史,并心存“温情与敬意”,而不容“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他还进一步强调以下的观点: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因之可以将现实中的“种种罪恶与弱点”,都推诿于古人。
他认为,这是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和“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①这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见解。
人们尽可以探讨不同历史阶段上前人行事之是非得失,却没有理由简单地全盘否定和抹杀属于民族共同体的那一时代的历史。
浅谈新时期如何对抗历史虚无主义

浅谈新时期如何对抗历史虚无主义新形势意味着新任务。
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辨别其存在形式、认清其严重危害、摒弃其消极影响,不仅对我们正确了解历史事实、明辨是非大有裨益,更有助于我们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净化社会风气,倡导文明新风,从而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认同,形成最大包容性的社会价值观念。
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是清除历史虚无主义雾霾的利器。
一、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近年来,新媒体环境下,尤其互联网环境之下,历史虚无主义无孔不入,其矛头指向了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而展开抨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否定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斗争,否定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历史虚无主义制造者们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介,胡编乱造,哗众取宠,扰乱视听,以偏概全,用一些片面的材料,就很轻易地得出结论,并把它当成“创新成果”来炫耀。
随着其影响的日渐扩大,无疑造成了社会动荡和民众对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花样翻新,但所要表达和表现的形式无非以下几点:第一,用支流否认主流,以点带面。
反对研究历史规律,不注重分析历史史实,总是片面强调影响历史发展的小事件的作用,不看主流发展趋势,导致以偏概全,随心所欲,挑选历史碎片化的事件诠释历史,否定中国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历史成绩。
第二,不以史实为依据,把预设当前提。
历史虚无主义惯用的手法就是假设和否定史实,企图“重构历史”,做各种假设性判断。
还有把“演义”当文学作品,利用大众对学术了解的匮乏,从文学作品中虚构出的历史以为就是现实,从历史演义中寻求根据,通过自媒体和网络传播错误理论和错误观点。
第三,挖掘历史中的奇闻轶事当作历史事实。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八卦非常有市场,猎奇成为大众的娱乐和审美追求,历史虚无主义借此编造出各种奇闻轶事,歪曲和玷污历史。
其实,历史虚无主义理论并不高深,方法也不新鲜,主要目的就是颠覆历史,用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颠倒黑白,混淆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一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回想一下,在共和国的前30年,还有再往后的一些年,大家充满信心地活着,社会主义高歌猛进,新中国阳光灿烂,整个社会是认可的。
到80年代,我们开始反思,过去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这个过程中有的反思是对的,但也出现了片面性,就是在反思问题时全盘否定一切,从党内到党外,从上层到下层,出现一种错误思潮,发展到各种力量有意无意国内国外的纠结在一块,形成很大的危害,甚至使很多学生,刚才有同志说,你让他选择,他愿意穿越回民国去当民国人。
这个问题非常严峻,严峻到颠倒了是非,颠倒了黑白,颠倒了正义与邪恶。
为什么这股逆流影响这么大?我觉得有党内某些力量的配合、社会力量的推动和国外力量的遥相呼应,是那些妄图扳倒中国的力量。
刚才大家从心理等各个角度分析,很有道理、很受启发。
但任何一种思潮的形成,都是一种政治力量在起作用,从根本上讲是思想斗争、路线斗争、政治斗争。
现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但要解决这个问题任重道远。
为什么这样说呢?电视台还在放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电视剧作品,甚至在第一频道黄金时间推出,《老农民》就是一个代表作,彻底否定了前30年甚至更多。
难道不清楚它在表达什么意思吗?谁都清楚,老百姓看了都清楚,为什么还能播放?就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还占领着相当大的阵地,掌握着相当部分文化控制权,思想控制权,要不是如此严重,中央为什么郑重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在这里能形成共识?我们这些人,大都在新中国60年中走了很多年,我们的青少年时期是在灿烂的阳光下,但走到今天,发现一些主流把新中国描画成妖魔世界,我们这些过来人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时代的中国,他们用一些无耻的谎言、肆意胡编的故事来愚弄年轻人,持续不断地用毒水为全社会洗脑,颠倒历史,颠倒是非,客观上是在起推翻共和国的作用。
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过程看,最初只是思想方法的片面性,突出表现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们的事业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党也希望这样。
本来我们的成就举世瞩目、举世公认,由于思想方法的极端片面性,过分夸大错误导致全盘否定,一开始是个别的,后来变成主流,最后彻底否定党和人民千辛万苦奋斗来的共和国。
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将面临灭顶之灾,它不只是思想文化的灾难,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二其实,历史虚无主义并不虚无,而是虚无和“虚有”结合。
它在昧着良心否定新中国的同时,无中生有地编造事实,赞美早被人民抛弃否定了的中华民国,培养出一批有意的或是上了当的民国粉,这不是一个严重现实吗?问题不在于民国好与不好,新中国好与不好,而在于有没有是非和道德底线。
判别一个社会,一段历史到底好还是不好,最根本的底线是什么?就是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人民,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进步的立场上。
当然,还要有辩证的思想方法,要一分为二。
民国好不好?完全否定是不对的,不符合历史真实。
我们一分为二看民国,先说民国好的一面,必须肯定的一面。
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个好,中华民国的革命力量,推翻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帝制,使之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反动制度。
从辛亥革命开始,谁要想再当皇帝,谁就是倒行逆施,谁就是被人民和民族抛弃的垃圾。
这个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辛亥革命至今有没有想当皇帝的?有,但谁当谁完蛋,这个功劳我们应该肯定,代表了进步潮流、历史潮流,从此争民主、争自由、争解放,争人民的权利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一直到今天我们都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这不是中华民国的好吗?第二个好,刚才说中华民国很自由,我说它有一个大自由,就是社会制度试错的自由。
从1911年前后,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试了很多政治制度和体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的总统制、内阁制、执政制还有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殖民统治等。
这种试验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中国的仁人志士探索自己要走什么路,这个过程就是试错过程,通过试错知道哪些是走不通的,才能找到正确的。
二是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学来学去,试来试去没有一样是成功的,最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今天,那些反共右派,用西方那些东西灌输给中国,想让中国人民接受,再去走黑暗的回头路,你当总书记、你当总理你敢吗,中国人民早就反复试过,试的差点亡国灭种,为什么不承认这个事实?在试错的惨痛教训中,中华民国内部的大多数进步力量,认定了那些东西不行,才选择了今天的道路,这不是中华民国的大贡献吗?用无数人血与火的灾难,验证了那些老路走不通,这对中华民族坚定走正确道路太重要了,如果我们忘记了,再去重复老路绝路,那中华民族就应该灭亡。
为什么?把明明被实践证明错了的再捡起来,这样的民族不可能有任何前途。
第三个好,就是在那样一个救亡图存的背景中,孕育出一支伟大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
1921年建党时,中国共产党没几个人,平均28岁的十几个年轻人,借了人家一间客厅开会,一共十几个平米。
但这支伟大的力量,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潮流,代表着中国的进步潮流,经过28年艰苦奋斗,最后成了中华大地上无人能与之争锋的正义力量、人民力量、进步力量,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苦难黑暗的民国,建立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从此不断走向繁荣富强。
中华民国能孕育出这样伟大的力量,真的是功高至伟啊!这三大功劳是实实在在的。
但我们能穿越着回去当民国的国民吗?谁真正那样想,真正是脑子出问题了。
不管用什么心理学的,什么现代科学的理论去解释,都让人感觉到很悲哀。
为什么呢?人类应该向往光明、向往真理、向往更美好的社会,怎么能向往黑暗与丑恶,怎么能倒行逆驶呢?三中华民国是否像反共右派势力无底线吹嘘的那样,是否值得穿越回去?首先,看看中华民国的“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
最根本的事实和定位,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是一个几乎亡国灭种的国。
一个强大的中国他们不喜欢,要回到那个任人宰割当奴隶的时代,如果不是脑子出了毛病,是哪个地方出了毛病?1911年到1949年,光总统最高领导人换了七八个,早期是孙中山,孙中山之前还有个黎元洪,孙中山当了几天被袁世凯篡权,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走马灯似的换,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蒋介石叛变革命掌权后,也是三次下野,三上三下。
再一个是战争连绵不绝,军阀混战贯穿于民国始终,三五年一次大战,相互杀戮。
现在,钓鱼岛巡逻飞机飞一下举国关注,那时候哪天没有枪炮声反而觉得很稀罕,还想穿越回到那个战乱不已的时代去?还有,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反宾为主,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基本不是事实。
近代以来,中国开放的没边没底,把外国人请来做主子,或者是外国人来直接统治,还没有开放?再开还要怎么开?直接把中国送给外国人,给外国人当孙子?改的也是没边,把自己的全部抛弃,把所有外国的东西全部搬来试了一遍,还不叫改革?成了吗?不但没成,反而差点亡国灭种。
可见不是改没改、开没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没有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中华民国甚至一度差点亡国,蒋介石领导的时候,一年的时间丢了半个中国,把最富庶的地区基本都丢给日本侵略者了,把首都让日本人屠城了,从9.18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被日本人烧杀抢掠蹂躏了十几年,竟然要号召大家回到这样的时代,正常人能这样做吗?有一帮人甚至说,你不找人家的事人家就不打你,在国力不如人家时投降是最好的选择,直接鼓吹投降有理、当汉奸有理。
如果没有人坚决抵抗,当汉奸一点价值都没有,你首先要把老婆、女儿送给日本人消费,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这就是真实的中华民国的“国”。
其次,看看中华民国的“民”是什么样的民。
现在一些作品和舆论对新中国一再丑化糟蹋,把民国却说成天堂,富丽堂皇、和谐高雅、自由自在、彬彬有礼、吃喝玩乐、令人向往,有没有那样的一部分?肯定有,但问题在于是极少数还是大多数?大多数人处在什么境地?中华民国的民是什么样子,摩罗老师做了非常好的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真的有了第一手认识,结论与鼓吹民国的完全相反。
这是一个微观的,还有几个宏观指标可以判断那个时代。
一个是人民革命指数。
一个新生的国家政权38年就亡了,怎么回事?那么好怎么就快速亡了?难道不应该总结教训吗?新中国这么不好,是个地狱,到现在已经66年了,并被举世公认取得巨大成功,这不是比较吗?我们也不认为今天是完美的,有时候也在骂,但是你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对不对?共产党一开始就那十几个年轻人,振臂一呼就形成了人民革命的强大力量,如果没有到生存的底线,人民能起来革命吗?今天有很多反共右派人士,天天在那里唱衰社会主义中国,号召起来搞颜色反革命,搞起来了吗?要么是他们无能的一塌糊涂,要么就是他那个革命像镜中花水中月,根本不具备现实条件。
我们今天的社会存在很多问题,但在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还能正常活下去,还在不断的进步,所以不愿意拎着脑袋干革命。
在民国能做到吗?蒋介石靠屠杀共产党和革命人民上台,不准革命,革命是要血流成河掉脑袋的,就这样人民照样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不革命活不下去,最后连民族资产阶级也跟着革命了,读书人也跟着革命了。
民国那么好,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跟着你蒋介石,而是要拼上命跟着共产党干,最后一定要推翻你,连这个基本事实都不承认吗?这在建国初期没有异议,包括地主资产阶级都没有异议,国民党根本统治不下去了,在那样的统治下没法活,连民族资本家都活不了,现在竟然被荒唐地胡说成天堂了。
再一个是人口增长指数。
中国1840年4亿人口,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5.41亿,平均每年增长128万,其中蒋介石统治年代,被一些鼓吹者称为黄金10年的年代,就是从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开始,到1937年全面抗战,蒋介石这黄金10年中国人口长了多少?平均每年增长40万。
这样说大家没有比较概念,我们就说被民国范践踏的万恶的新中国每年人口长多少。
1950年到1979年,人口从5.41亿增长到9.63亿,长了4个多亿,平均每年增长1407万,是1840年来平均每年增长人口的11倍,是民国黄金10年每年人口增长的35倍。
这是个什么问题?中华民族的人种没有变,为什么蒋介石统治的孩子也生不出来?年均只增长40万?蒋介石没有号召过计划生育,新中国1956年开始毛泽东就要求计划生育,但是那时计划生育是自愿的,一直到80年代后才强制计划生育,号召虽然效果不大,但还是减少了人口增长。
新旧中国的人种条件相同,为什么一个年均增长40万人,一个年均增长1400多万?只有一个结论,生存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旧社会两重天,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新中国一年增长1400多万还被说成饿殍遍野,那蒋介石时代只增长40万,人还不都死光了?再次,看看中华民国领导人的对比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