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1:2000地形图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初审0612
高速公路1比2000地形图与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高速公路1比2000地形图及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国家测绘局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2.国家测绘局CH/Z 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3.国家技术监督局 GB 12898-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4.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 7929-1995《1:500~1:2000地形图图式》5.交通部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6.交通部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当规范、图式与本技术设计书要求有矛盾时,以本技术设计书为准。
2.2坐标系统与成图规格1.平面系统:本项目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00′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3.基本成图格式:分段提供测区总拼图(dwg格式)4.成图比例尺:1:20005.基本等高距:1米6.图上高程注记点的密度:图上每平方分米注记点不得少于15个,高程注至0.1米7.电子图X坐标按7位整数、Y坐标按6位整数输入,小数部分全部为三位。
.3主要技术要求1.测图范围路线长度为52公里左右(含正线38公里及比较线约14公里),一般路线带宽为600米(以设计线为中线每侧300米),互通范围扩大并包含连接线范围,淮盐高速范围长度为4公里,宽度约200米(以淮盐高速为中心两侧各100米)。
具体范围详见提供的1:1万地形图测图区域线。
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四等GPS测量: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一级GPS测量:相对四等GPS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四等水准测量:每公里测量全中误差不得大于±10mm,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
附合水准路线长度≤25km,控制网节点间长度≤17km。
由于该项目与在建234省道相交,所以平面及高程均应与234省道控制成果进行联测,平面及高程联测数量宜在3个以上。
2000年地貌测绘项目测绘(航测)技术设计书

2000年地貌测绘项目测绘(航测)技术设计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地貌测绘项目的测绘(航测)技术设计细节。
地貌测绘是获取地表形态、地貌特征以及地形变化等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地质研究、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测绘需求地貌测绘项目旨在对目标区域进行全面、准确的地貌测量和分析。
具体测绘需求如下:- 获取目标区域地表高程数据,包括起伏和地形特征;- 收集目标区域地表纹理信息,包括岩石结构、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 获得目标区域地貌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河谷、岭峰等;- 获取地表变化信息,包括冰川退缩、风蚀沙丘等。
3. 测绘方案3.1 航测参数为了满足测绘需求,我们建议采用以下航测参数:- 航高:3000米;- 航速:200千米/小时;- 采样间隔:10米;- 摄影机倾角:30度。
3.2 航测设备我们建议采用先进的航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图像拍摄,包括:- 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定位和轨迹记录;- 空中相机用于获取高分辨率图像;- 高精度测距仪用于测量航行距离。
3.3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航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图像校正和配准,以纠正畸变和提高准确度;-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成,以获取地表高程数据;- 影像分类和特征提取,以获取地貌特征和地表纹理信息;- 变化检测和分析,以获得地表变化信息。
4. 技术保障措施为了确保测绘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们将采取以下技术保障措施:- 测绘设备的良好维护和定期检查,以保证准确度和稳定性;- 航线规划和飞行控制,以确保覆盖目标区域并避免重复测量;- 数据备份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数据质量检查和验证,以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时间计划本次地貌测绘项目的时间计划如下:- 数据采集和航测:持续10天;- 数据处理和分析:持续20天;- 测绘报告和成果编制:持续5天。
6. 预算估算根据测绘需求和技术方案,我们初步估算本次地貌测绘项目的预算为XXX万元。
土地整理工程测量1: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量规程一、1:1000地形图测绘按照国家测绘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实测的1:1000地形图。
作为土地整理中的基础图件,是项目区做好田、水、路、林、村规划设计的依据;是勘测定界的工作底图。
在此基础上测量量算各类土地面积,完成勘测定界工作。
通过对道路、沟渠、坡改梯和中心村等工程竣工后的测量,将测量成果绘制在1:1000的地形图上,完成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竣工图。
在进入土地整理项目区测量开工前,测绘单位应对项目区进行初勘,制定切实可行的测量技术方案。
具体可参照以下要求:(一)、项目区边界的界址点埋设固定界桩(水泥10cm×10cm×50cm)并统一编号用红色油漆标注在水泥界桩上,便于识别和查找(详见“土。
地整理项目区界桩埋设注意事项”)(二)、项目区以国家控制点为基础建立GPS控制网,采用国家54坐标系统和黄海高程,首级G PS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要达到国家GPS测量规范E级标准,固定误差≤10mm,比例误差系数≤20;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可在E级标准基础上放宽1倍执行。
首级GPS控制网点数≥2个,并埋设固定标志和做好相应的点之记,以便长期保存和以后核查使用。
(三)、二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项目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应基本满足全站仪测图的需要,其点位精度平面:5mm+1ppm * D;高程:。
点位应埋设固定标志。
(四)、也可在首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导线作为测图的控制点,其导线相对闭合差为1?14000,每边测距中误差±18mm,测区边界界址点应达到图根点要求,其坐标闭合差为。
(五)、项目区在测量前,测量单位配合国土部门、乡(镇)村的有关人员进入现场对项目区的主要道路和沟渠的修建、土地平整的范围(含坡改梯)以及对中心村和聚居点的建设要求应深入现场,征求村民意见,形成较为统一的方案;实地进行调绘和调整,并在图上标注,测量队对图上标注的内容应重点加密高程点。
1:2000地形图项目测绘(航测)技术设计书

xxx地形图(航测)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编写人:技术负责人:2018年2月26日目录1、任务概述12、测区概况13. 工作内容14、作业依据15、飞行平台、航摄仪及内业数据采集设备26、项目实施方案26.1、作业流程26.2、一般规定36.3、控制网设计46.4、航测外业46.5、航测内业67、质量控制与保障78、上交的成果资料:71、任务概述为加快乐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受地矿测绘院下属单位利群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拟进行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的乐都区实施1:20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该项目规划设计、上报审批、工程施工提供现时、准确、可靠的地形地理信息数据,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服务。
2、测区概况该工程项目位于乐都区达拉乡、雨润镇辖区内,达拉乡测图面积约21平方公里,雨润镇测图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
测区属地形较为复杂、村庄稀疏,林木覆盖密度较小,通视条件一般,测区内盘山土路较多。
3. 工作内容该项目区范围内1:2000地形测图,约24平方公里。
4、作业依据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5)《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6)《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9)《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10)《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1)《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5967-20085、飞行平台、航摄仪及内业数据采集设备1)飞行平台:智能鸟固定翼kc16002)航摄仪:sonny A7r,焦距35mm,像素3600万3)空三加密:软件HAT4)内业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MapMatrix5)内业数字化编辑软件南方CASS9.16)科傻控制测量数据处理通用软件V1.0、三维数字地球LSV1.0 等。
最新地形图1_2000测绘项目设计服务方案(最佳范本)

XXXXXXX1:2000地形图测绘项目服务设计方案XXXXXXX公司2018年X月目录一、概述 (1)1、任务来源 (1)2、工作量 (1)二、服务方案 (2)1、作业流程 (2)2、作业依据 (2)3、坐标和高程基准 (3)4、图幅分幅、图幅编号 (3)5、数据内容及格式 (3)6、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 (3)7、实施技术方法 (4)8、基础控制测量 (4)9、平面控制测量 (11)10、高程控制测量 (14)11、图根控制测量 (16)三、项目组织机构 (17)四、质量保证体系 (19)五、安全生产 (19)六、提交成果资料 (20)一、概述1、任务来源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XXXXX,本次规划编制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但该区域1:2000地形图资料缺乏,急需开展地形图测绘工作。
为加快推进凤凰溪规划编制范围内的地形图测绘工作,XXXXX1:2000地形图测绘工作。
2、工作量项目范围:XXXX。
测区规划范围:测绘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XXXX。
XXXX1:2000地形图测量工作量二、服务方案1、作业流程2、作业依据(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6)《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7)《宜宾市1:2000地形图数据库标准》(8)项目技术设计书。
3、坐标和高程基准(1)平面坐标系统为:国家2000坐标系。
(2)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0m。
4、图幅分幅、图幅编号(1)图幅分幅按GB/T 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附录D的正方形分幅和编号执行,即图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1:2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S236 花程线郏县安良至新城区井营段改建工程》1:2000 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简称《分类与代码》);
4.5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4.6 CH1002-95《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规定》;
4.7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4.8 经批准后的技术设计书。
技术设计书未涉及的内容以上述标准、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5、基本规定
5.1 坐标及高程系统
(1) 平面坐标系:1980 西安坐标系,高斯正形投影,统一 3°带的平面直角坐
标系统,中央子午线 114°;
(2)高程系统:1985 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为 1 米,从零米算起,每隔 4 条首曲线加粗一条计曲线。密
4
《S236 花程线郏县安良至新城区井营段改建工程》1:2000 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和其它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5) 为了便于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每点必须至少有 1 个通视方向; (6) 已有的旧控制点,符合 四等 GPS 规定要求的,应充分利用,以减少埋石
工作量; (7) 对 GPS 观测有特殊要求(如需升高开线,带大板手卸觇标的标头,带强制
《S236 花程线郏县安良至新城区井营段改建工程》
1:2000 带状地形图测绘
技 术 设 计 书
设计单位: 项目负责: 设 计 者: 日 期:2013 年 3 月
《S236 花程线郏县安良至新城区井营段改建工程》1:2000 带状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物流运输业、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 时,文化、卫生、教育等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而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公路的建设。 而且 S236 花程线是干线公路,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再加上原道路修建标准偏低, 过村镇路段比较多,混合交通及横向干扰大,经常造成堵车,不仅影响车辆的通行, 而且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郏县南部是汝河,现有汝河桥全宽只有 13 米,却担 负着郏县南部大部分交通任务,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交通量增长的需求,成为制约郏 县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以上原因,在最近几年的市、县人代会上,两级人大代表 多次提出建议,花程线升级改建工程已经到了必须尽快实施的地步。
2000地形图检验程序和方法(1).doc

前言1基本规定1.1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测绘成果质量通过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测绘成果应依次通过测绘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测绘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和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验收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
其要求如下:a)测绘单位实施成果质量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
过程检查采用全数检查。
最终检查一般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可采用抽样检查,样本以外的应实施内业全数检查;b)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验收单位应对样本内的单位成果进行详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进行概查;c)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
d)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
1.2检查验收依据a)验收执行的规范;b)抽检项目所依据的生产技术标准;c)有关的测绘任务书、合同书;d)成果生产技术设计书。
2抽样检查程序2.1确定样本量根据规范确定成果的样本量。
测绘成果的批量可能较大,要分批进行划分为若干个独立批次,并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其中一个批次进行检验,从而确定批量大小。
2.2抽取样本样本应分布比较均匀。
确定样本后,必须有两个检验人员和一个生产单位代表签名确定。
2.3检验样本2.3.1详查根据各单位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按有关的规范、技术标准和技术设计的要求逐个检验单位成果并统计存在的各类差错数量,评定单位成果质量。
2.3.2概查概查是指对影响成果质量的主要项目和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的一般性检查,一般只记录A类错漏和普遍性问题。
若概查中出现A类错漏或B类错漏较多时,则判成果概查为不合格。
否则,判概查为合格。
2.3.3当检查中发现A类错漏时,成果的检验工作终止进行,判定批成果质量不合格。
2.4评定样本质量2.4.1当样本中出现不合格单位成果时,评定样本质量为不合格。
2.4.2根据单位成果的质量得分,按算术平均方式计算样本质量得分,评定样本质量等级。
2.5批质量判定2.5.1当详查或概查中发现伪造成果现象,均判为批不合格。
高速公路1比2000地形图与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高速公路1比2000地形图及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国家测绘局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2.国家测绘局CH/Z 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3.国家技术监督局 GB 12898-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4.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 7929-1995《1:500~1:2000地形图图式》5.交通部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6.交通部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当规范、图式与本技术设计书要求有矛盾时,以本技术设计书为准。
2.2坐标系统与成图规格1.平面系统:本项目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00′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3.基本成图格式:分段提供测区总拼图(dwg格式)4.成图比例尺:1:20005.基本等高距:1米6.图上高程注记点的密度:图上每平方分米注记点不得少于15个,高程注至0.1米7.电子图X坐标按7位整数、Y坐标按6位整数输入,小数部分全部为三位。
.3主要技术要求1.测图范围路线长度为52公里左右(含正线38公里及比较线约14公里),一般路线带宽为600米(以设计线为中线每侧300米),互通范围扩大并包含连接线范围,淮盐高速范围长度为4公里,宽度约200米(以淮盐高速为中心两侧各100米)。
具体范围详见提供的1:1万地形图测图区域线。
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四等GPS测量: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一级GPS测量:相对四等GPS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四等水准测量:每公里测量全中误差不得大于±10mm,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
附合水准路线长度≤25km,控制网节点间长度≤17km。
由于该项目与在建234省道相交,所以平面及高程均应与234省道控制成果进行联测,平面及高程联测数量宜在3个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召县1:2000地形图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初审0612南召县1:2000地形图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郑州方宇测绘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6月南召县1:2000地形图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批准单位:申报单位:郑州方宇测绘工程有限公司审批意见:项目负责:王田磊技术负责:魏军召编写者:刘永坤审核者:王田磊审批者:年月日2012年6月目录1任务概述 (1)2测量工作内容 (1)3工作量 (1)4设计方案 (2)4.1技术依据 (2)4.2 平高系统 (2)4.3 平面控制测量 (2)4.4高程控制测量 (5)4.5 RTK地形测量 (5)4.6 1:2000地形图测绘 (6)4.6.1地形图总体要求 (6)4.6.2野外数据采集 (7)4.6.3碎部测图要点 (7)4.6.4地形图数据编辑 (8)4.6.5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8)5项目组织机构 (14)5.1项目主要人员岗位职责 (14)5.2人员安排计划及主要仪器设备计划 (17)5.2.1人员安排计划 (17)5.2.2仪器设备安排计划 (17)5.3项目实施工作安排计划 (18)5.3.1工作协调 (18)5.3.2作业流程 (19)6质量保证体系 (20)7提交成果资料 (20)南召县1:2000地形图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南召县位于豫西南,北靠伏牛山,南临宛襄平原,古有“北扼洛阳、南控荆襄咽喉”之称。
位于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是南方北方交汇区,800毫米等降水线上,湿润带与半湿润带交汇处,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南北动植物汇聚。
地理坐标为北纬33°12′-33°43′,东经111°55′-112°51′。
境域东西长约95千米,南北长约62千米,总面积2933平方千米(简册)/2946平方千米(当地政府网站)。
总人口60万人(2002年)。
共有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成分22个,约2.8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6%。
山区和丘陵面积占96.6%。
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地处与温暖带交错的边缘,具有明显的过度性特征。
受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其单位在南召县的1:2000地形图测绘项目。
2测量工作内容1)基本控制测量:在河南省CORS网站下采用网络RTK布设一级GPS控制点。
2)1:2000地形图测量。
测绘范围由业主现场指定。
3工作量根据测区实际情况,按照规范要求,核算工作量见表3-1。
1表3-1 南阳市1:2000地形图测量工作量4设计方案4.1技术依据本项目采用以下技术标准:1)行业标准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2)行业标准CJJ 73-2009《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行业标准CH /T-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4)国标GB/T7929-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5)行业标准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6)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4.2 平高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1°;(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平面控制测量4.3.1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能够满足本次测绘要求则不再布设平面控制点,但在使用前需对其稳定性进行检验。
否则在测区范围内用网络RTK布设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和等外高程控制点。
24.3.2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可以逐级布设、越级布设或一次性全面布设,每个控制点宜保证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4.3.3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点位选择(1)控制点要尽量布设在村庄四周开阔的区域,便于安装接收设备和操作,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2)须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5)地面基础稳固,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
(6)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并应在点之记中注明。
(7)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4.3.4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应控制到测区边界,分布基本均匀,控制点应选在视野开阔、基础稳固、能够长期保存的地方。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
4.3.5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应埋设普通混凝土标石,也可以现场浇铸。
根据实际情况在硬化道路上可以使用路面镶嵌标志,镶嵌路面标志时需在地面刻划方框。
4.3.6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采用“I+序号”命名,如:I01、I02……,按顺序编号。
现场预制标石时,使用字模压印点名。
标石面上方用红漆印清点号,标石面下方印清埋石日期: 2012.6。
4.3.7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需绘点之记,点之记应有3个至明显方位物的距离,距离注记至0.1m。
4.3.8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34.3.9 一级GPS观测时RTK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6 <4可用 5 ≥4且≤6不可用<5 >6精确至0.001m。
4.3.11 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获取:(1)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2)在没有一直转换参数时,可以自行求解;(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4)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不能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4.3.12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要求:(1)RTK的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2)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3)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从新初始化;4(4)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cm;(5)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2至5秒,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到于4cm;(6)不同时段进行观测,每次观测两次坐标,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4.4高程控制测量(1)RTK高程以满足下表要求:(2)RTK高程控制点测量设置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3)RTK控制点的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的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4)流动站的高程异常可以采用数学拟合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内插等方法获得。
4.5 RTK地形测量在一级点(或者甲方提供控制点)的基础上,采用网络RTK测量形式布设图根控制点。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以满足断面测量和地形图测量需要为原则。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
RTK地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54.6 1:2000地形图测绘4.6.1地形图总体要求(1)基本等高距:1m。
(2)地形图精度要求见下表:测图比例尺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等高线高程中误差1:2000 ±0.6(图上mm) ±0.25 m ±0.50 m(3)以全站仪为主进行野外数据采集,使用CASS软件编辑成图,地形图数据格式为DWG。
(4)地形图数据要照顾到生成DEM、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需要,所有地物要有属性,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必须有高程属性。
(5)地形图图幅规格:50cm×50cm正方形自由分幅,分幅时保证图角坐标为50m的倍数。
(6)图幅命名:所有图名为“×××项目地形图”。
(7)图幅编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统一编号:(1)、(2)、(3)……,编号注在图名的下方。
64.6.2野外数据采集地形图内容的测绘和取舍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全要素测绘,并着重显示与此次设计有关的要素。
(1)地形图测绘采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
设站时,照准一图根点作为起始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误差不大于10cm(图上0.2mm)。
检查另一测站高程,其较差不大于10cm。
仪器高、觇标高量记至毫米。
数据采集还可以用GPS RTK 的方式进行,RTK作业前应进行校标,满足要求后方能进行作业。
(2)数据采集时,可以按照统一编制的代码表输入地形图要素外业信息代码,以便自动生成数字地形图,也可以根据外业草图内业连线编辑成图。
(3)在地物较多或地形破碎地区,采集数据时要在实地绘草图,供图形编辑时参考。
(4)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时,仪器高、觇标高量记至毫米。
测点的坐标保留至1mm,高程注记至1cm。
(5)全站仪垂直度盘指标差不得超过1′,测图前,以较远的一控制点标定方向,用另一控制点进行检核。
(6)全站仪最大测距长度一般不超过250m,当陡峭的沟坡需要在沟对岸观测时,最大测距长度放宽至300m。
4.6.3碎部测图要点(1)《图式》中要求的地物、地貌、注记等地形图要素均要表示,对于水利设施要素要重点表示。
(2)测区范围内的图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要按成果表展绘在图上。
(3)高程注记点个数,图上每个方格约20个。
(4)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地区,所有具有控制作用的地方(山顶、鞍部、沟底、坡度变化处等)必须采集高程点。
(5)为了清楚了解测区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外业要准确测绘各种植被情况,详细表示各种植被的范围和种类,林地要调注树高。
7(6)所有植被的地类界要封闭,每种植被的封闭面内要配置植被符号,不能用“未配植被符号处均为旱地”等文字说明代替。
(7)各种地理名称要在实地重点调查,准确注记在图上。
(8)经外业编辑后的地形图,100%野外巡视检查一遍。
4.6.4地形图数据编辑(1)使用CASS软件编辑,所有地形图要素要有属性。
地形图数据要使用CASS7.0以上版本的数据检查功能进行全面检查。
(2)将外业数据文件裁切成标准分幅后逐幅编辑。
(3)地形图和符号间应保持图上0.2mm以上的间距,达到清晰易读。
曲线要光滑、自然。
(4)对于线状符号,应保证在不打开线型的情况下能够严格接边。
(5)对于面状植被不能用填充,而采用相应的点符号表示。
(6)双线路相交时,交口处的边线应断开。
(7)所有相邻图幅之间的对应要素都要接边,并保证线划完全吻合,层、色、线型等属性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