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电影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中国科幻电影的诗和远方

中国科幻电影的诗和远方

中国科幻电影的诗和远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那个时代,中国电影走向了奇幻的道路,上映了《神女》、《金永航》、《太空人与地球人》等一系列的科幻电影。

然而,尽管这些电影的制作和技术水平都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但它们毕竟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铺平了一条道路。

直到改革开放后期,电影市场的逐渐开放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科幻电影真正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在这个时代,我们见证了《智取威虎山》、《流浪地球》、《三体》等备受瞩目的科幻电影的问世。

科幻电影一直是一种冒险之旅,它们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有趣的惊奇,也可以激发我们隐藏在心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科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呈现,比如从宇宙到异世界,从未来到历史,再到未知的即将到来的领域。

这些都能够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意和远方。

在中国科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展现了大量的人性和社会议题。

例如《流浪地球》关注的是人类如何生存下去,而《三体》探索的则是宇宙的奥秘,又有《猫眼三姐妹》通过改编古典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这些电影不仅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而且还通过超现实的手法和细节,营造出一种意味深长的诗意和超现实主义的氛围。

每个作品都自有其所唤起的指引,如《流浪地球》或是为人类的生存而努力奋斗,或是在《三体》中对宇宙的探索和思考。

尽管中国科幻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们已经开始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科幻电影既展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和价值,又散发着独特的诗意和远方。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中国科幻电影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想象和震撼,让我们一起期待身临其境的科幻之旅吧!。

中国电影类型化之科幻片的思考和发展

中国电影类型化之科幻片的思考和发展

中国电影类型化之科幻片的思考和发展科幻电影是一种具有想象力和超现实主义特点的电影类型,它可以通过虚构的科学技术和未来世界,来探讨人类的未来、科技发展、道德伦理等问题。

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科幻片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在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电影类型化中的科幻片进行探讨和思考,探讨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科幻电影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中国电影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科幻题材电影的数量相当稀少。

直到1980年代,中国电影才开始尝试拍摄涉及科幻元素的电影,《英雄本色》、《超能力》等影片开始尝试探索科幻题材,但受限于技术和制作水平,这些影片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

而直到21世纪初,中国科幻电影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2004年,由冯小刚执导的《大腕》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式作品,该片以科幻的视角探讨了社会现实的问题,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好评。

此后,中国科幻电影逐渐兴起,出现了一批受到外界瞩目的优秀作品,如《流浪地球》、《中国合伙人》等。

特别是《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国内票房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国际市场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使得中国科幻电影走向了国际舞台。

二、中国科幻电影类型化的思考和趋势中国科幻电影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电影市场类型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中国电影市场中,传统的古装剧、武侠片等类型的影片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科幻片的崛起则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作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化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思考。

中国科幻电影类型化需要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

科幻题材虽然在中国电影市场中逐渐走红,但整体而言,中国的科幻电影作品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中国科幻电影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制作水准和影视特效的质量。

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

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

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中国科幻电影自20世纪初走入人们的视野以来,便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科幻电影经历了起伏,有过辉煌的时刻,也有过低迷的时期。

但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中国科幻电影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那么,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呢?一、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与发展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电影工业刚刚起步,科幻电影也处于萌芽阶段。

在那个时期,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科幻电影的拍摄和发展并不顺利,很多作品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幻电影才逐渐走上正轨,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如《花蓝记》、《活体太空船》等。

但是由于长期受到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科幻电影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幻电影才逐渐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幻电影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批优秀的科幻电影作品相继问世,如《1984年之谜》、《钢铁侠刘猛》等,从而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中国科幻电影经历了一段较为辉煌的时期,但是在国际上,中国科幻电影的地位依然较为尴尬。

与好莱坞的大片相比,中国科幻电影在技术水平、制作经费、市场推广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使得中国科幻电影在国际市场上难以立足。

与此国内市场对科幻电影的接受度并不高,很多科幻电影作品在国内上映后并未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

这也导致很多投资者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持保留态度,使得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着资金短缺、市场萎缩等问题。

中国科幻电影的影视制作团队和人才储备也相对不足,这使得中国科幻电影在技术和创意上无法与国际水平相提并论,制约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虽然中国科幻电影在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但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崛起,中国科幻电影在国内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科幻电影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发展史

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发展史

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发展史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科幻电影工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尽管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业面临着繁荣的局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就中国科幻电影工业的发展历史进行探讨。

中国科幻电影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当时,由于社会形势动荡,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该产业并未能蓬勃发展。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科幻电影产业才逐渐开始崭露头角。

1984年,中国首部科幻电影《星星点灯》上映,这部影片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产业的崭露头角。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科幻电影产业得到了更多的投入和关注。

1990年代以后,中国科幻电影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建国大业》、《穿越时空的爱恋》等影片相继上映,为中国的科幻电影产业奠定了基础。

2010年之后,凭借着《流浪地球》、《三体》等影片的成功上映,中国科幻电影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中国科幻电影工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政府政策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还鼓励国内科幻电影与国际科幻电影进行合作交流。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中国科幻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另外,中国科幻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效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与此同时,在中国影视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产业的核心力量,中国科幻电影制作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科幻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制作队伍规模的增长和制作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中,不乏《流浪地球》、《三体》等电影,通过制作团队的高水平制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

当前,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题材单一、缺乏原创性等问题。

中国科幻电影的诗和远方

中国科幻电影的诗和远方

中国科幻电影的诗和远方1. 引言1.1 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科幻电影更是稀有之物。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些以科幻元素为主题的电影作品,比如《英雄本色》,《星际迷航》等。

这些作品虽然在当时影响力有限,但却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科幻电影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制作了一系列具有探索未来和科技发展主题的电影,比如《机器人大战》,《外星人》,《未来之城》等。

这些电影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进步和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科幻电影逐渐迎来了全面爆发的时期。

越来越多的国产科幻大片陆续推出,比如《流浪地球》,《叶问3》,《李雷和韩梅梅》等。

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幻电影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爆发阶段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和挑战。

但正是这些挑战,才让中国科幻电影越发坚强和自信,展现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字数2000】1.2 中国科幻电影的特点中国科幻电影的特点包括多方面。

中国科幻电影在内容上常常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和风格。

《流浪地球》中融入了孔子学院、春节和中式建筑等元素,使得科幻故事更具中国特色。

中国科幻电影注重人性关怀和社会思考,不仅展现出高科技的想象力,更着重展现人类对未来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讨。

《超体》中探讨了人类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引发了观众对当代社会的深思。

中国科幻电影在制作上不断追求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力求在视觉效果和特效呈现上与国际接轨甚至领先。

《流浪地球》的特效场面和视觉效果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好评,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科幻电影在内容上与国际接轨,在题材上寻求独特性和创新,在制作上追求精良和先进,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科幻电影在国际舞台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国产科幻电影的叙事模式流变研究(1938-2020)

国产科幻电影的叙事模式流变研究(1938-2020)

国产科幻电影的叙事模式流变研究(1938-2020)国产科幻电影的叙事模式流变研究(1938-2020)近年来,中国电影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科幻电影也迎来了黄金时代。

然而,在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其叙事模式经历了重大的流变。

本文将以1938年至2020年为时间跨度,分析国产科幻电影叙事模式的流变过程。

第一阶段:起步探索(1938-1999)第一阶段的国产科幻电影受制于时代背景与技术条件,呈现出较为简单的叙事模式。

在这一时期,大量制作的科幻电影多以外星人来讲述故事,如《神兵玄奇》(1940)、《火星人贵宾》(1956)等,这些影片主要通过外星人作为代表,表达了人类与未知世界的相互观察和探索,因此被称为外星文化模式。

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国产科幻电影开始尝试多元化的叙事模式。

《大寒兴亡》(1984)以传统农民与现代农业之间的矛盾为主题,探讨了科技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楚汉传奇之楚汉争霸》(1997)则以历史为背景,用未来科技揭示出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及责任感,体现了国内科幻电影尝试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探索。

第二阶段:叙事多元化(2000-2012)第二阶段的国产科幻电影受到国内市场与国际潮流的影响,呈现出更多元的叙事模式。

2004年,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巨制《无人区》上映,该片以一位独立女性冒险家的形象和纪录片风格的叙事手法打破了科幻片的传统形式。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代表作品的出现,如《重庆森林》(2002)和《机器人总动员》(2008),这些影片运用了新颖的叙事手法,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阶段:商业化发展(2013-至今)第三阶段的国产科幻电影经历了商业化的发展,充满了娱乐元素和商业运作的特点。

2013年,《流浪地球》的上映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篇章。

这部电影将宏大的故事背景与普通人的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父子关系的呈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中国电影的科幻题材

中国电影的科幻题材

中国电影的科幻题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科幻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逐渐受到关注。

科幻电影不仅能够满足观众的求新求异的心理,还能够展示中国电影工业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中国科幻电影的起步、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步阶段中国的科幻电影起步较晚。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中国的电影市场主要以现实题材为主,科幻题材电影并不多见。

直到1996年,《太空堡垒》这部由郭敬明导演的科幻电影上映,才让中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科幻电影的魅力。

尽管影片口碑并不理想,但这也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现状1. 创作题材多元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科幻电影的题材逐渐多元化。

除了经典的太空冒险题材外,更多的科幻电影开始涉及到神话传说、历史穿越、人工智能等更具中国特色的元素。

例如,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以地球遭遇太阳膨胀而不再适宜生存为题材,展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奋斗的壮烈历程。

2. 制作水平提升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过去,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质量和特效效果不尽如人意。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大片市场的崛起,制作团队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得到了提升,一些科幻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逐渐接近国际水平。

3. 取得国际认可中国科幻电影在国际舞台上也开始崭露头角。

2019年,《流浪地球》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出色的制作赢得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这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也让世界开始对中国的科幻电影产业抱有期待。

三、未来发展前景1. 投资增加随着科幻电影市场的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科幻电影的潜力。

他们愿意为科幻电影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推动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这将会促进科幻电影制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将会涌现。

2. 剧本创新科幻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剧本。

未来,中国科幻电影在剧本创作方面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中国科幻发展史

中国科幻发展史

中国科幻发展史摘要:一、前言二、中国科幻的起源和发展1.20世纪初期的科幻启蒙2.1950-1970年代的科幻黄金时期3.1980-1990年代的科幻复苏三、中国科幻的主要成就1.科幻小说创作2.科幻电影和电视剧3.科幻奖项和活动四、中国科幻面临的挑战1.技术与创意的局限2.市场和受众的制约3.社会观念的束缚五、中国科幻的未来展望1.培养更多的科幻人才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3.推动科幻产业的全面发展正文:【前言】中国科幻,作为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在过去的百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中国科幻的起源和发展】1.20世纪初期的科幻启蒙中国科幻起源于20世纪初,受到西方科幻文学的影响,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作家开始尝试创作科幻小说。

代表人物有梁启超、鲁迅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启蒙意义,为中国科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950-1970年代的科幻黄金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科幻文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如郑文光、陈伯吹等。

这一时期的科幻作品以科普为主要目的,强调科学精神和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1980-1990年代的科幻复苏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以《科幻世界》杂志为代表,推动了中国科幻的复苏。

同时,一批新生代科幻作家逐渐崛起,如刘慈欣、王晋康等,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科幻的主要成就】1.科幻小说创作中国科幻小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不仅拥有庞大的作者队伍,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作品风格。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作品,更是成为全球科幻文学的翘楚,为中国科幻赢得了世界声誉。

2.科幻电影和电视剧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和电视剧逐渐崛起,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

如《流浪地球》等作品,以其精湛的特效和深刻的主题,获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3.科幻奖项和活动中国科幻设立了多个奖项,以表彰在科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幻电影的前世今生
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中是一个奇怪的存在,似乎有过尝试,
又似乎从未开始。

而中国影迷对科幻电影则一直情有独钟,先是
星际穿越》话题持续热议,接着是中国科幻重新起航。

被影迷寄予厚望的《三体》,是否会成为中国科幻的开山之作?
作为好莱坞热门电影重要类型的科幻电影,近年来一直占据着
大银幕的主体地位,相较而言,中国科幻电影却一直是我们的软
肋。

2013 年的《地心引力》和2014 年的《超体》、《星际穿越》让我们更加感慨中国科幻电影的缺失和美国科幻大片的强大吸金能力。

只有过去没有未来
其实中国也曾有过科幻影片,从上世纪80 年代的《珊瑚岛上的
死光》、《霹雳贝贝》,到90 年代的《大气层消失》、《疯狂的兔子》,再到新世纪以来的《危险智能》《长江七号》,具有科幻元
素的中国电影却大多出现在儿童电影中。

产量不足的同时,质量也
并非上乘。

业内人士表示,科幻电影的制作不仅需要作者理解科学观念,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更需要电影制作者通过影像来展
示这些观念和技术。

世纪60 年代,中国拍摄出第一部本土科幻电影《小太阳》;
70 年代末,大陆引进第一部国外科幻片《未来世界》。

这部影片中出现的酷似真人的机器人,在带来巨大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深深思考。

紧接着,香港科幻片《生死搏斗》
也在大陆上映。

此后不久,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科幻片《珊瑚岛
上的死光》,该片也成为中国早期较有影响的科幻片。

但在这之后,中国科幻片曾在屏幕和荧屏上短暂地消失过一段
时间。

直到上世纪80 年代中期,随着西安电影厂将科幻故事片《错
中国科幻电影又出现一个小小的“高潮”,
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魔表》等一批中国科幻电影纷纷登上屏幕。

但这种短暂的热闹,只持续到90 年代初,此后中国科幻电影便
近乎凤毛麟角,难以觅到踪迹了。

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几乎同步诞生,但一百多年来,国内科幻
电影始终萎靡不振。

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GDP 全球领先的国家,在电影领域只能主打属于古代的武侠电影,而连一部像样的科幻电影都拿不出手,似乎显得我们“只有过去,没有未来”。

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幻片,追根溯源来看,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
案。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回顾科幻电影史,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的科幻电影表达了不同
的人文诉求。

儒勒?凡尔纳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科幻电影,如《八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

与现实题材电影书写人与人的关系不同,它们探索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其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类对未来和外部世界的渴望。

关于中国科幻电影生存的大环境问题,作家王小波在《中国为
什么没有科幻片》里是这样描述的:“假设我要搞的是《侏罗纪公园》那样的电影。

我怎么跟上面说呢?我这部片子,现实意义在哪里?积极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我要搞这么一部古怪的电影?最主要的问题是:我这部电影是怎样配合当前形势的?这些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可答不上来又不行。

这样一想,结论就出来了:当初我就不该给自己找这份麻烦。


除此之外,工业设计领域严重落伍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软肋。

正如影评人严蓬所说,“模型制作不是CG,中国找不到这样的模
型师。

我们有木工手艺人能做结构繁复的古代宫殿,但做不了科幻电影中的太空舱。

你的材质不行,你的创意不行,拿两亿美元把美国团队拉过来,那还算是中国电影吗?”拿科幻大片来说,“变形金刚在沙漠里,方圆三四英里范围内,一个小东西飞行速度是多少?到处是爆炸,人还要安全,你找得到这样的团队来设计和操作吗?怎样安排这些运动镜头,你根本不知道。

因此缺的不仅是导演、编剧,还缺特效师,缺做怪兽的和做服装设计的。

好的科幻往往是放大对科学的恐怖想象,再用宗教去平衡,
教与科学完美结合在一起,而我们没有这样强有力的因素,没有宗教制约。

中国总停留在“我们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的未来更美
好”的想象中,而科幻恰恰是冷战背景下,因对工业文明和政治博弈的恐惧而产生的。

在中国,仅社会形态这一点就是你无法也不允许想象的,你拍两百年之后的中国,那是什么政体呢?这就难住你
了。

《逃离洛杉矶》里,洛杉矶一片混乱,美国人把这个城市都放
弃了,但在我们这里就不能这么设想,比如北京一定会繁荣昌盛、
交通发达、高楼林立等等,很儿童化的想象。

2015,科幻电影元年?
在连创新高的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纪录中,不乏科幻类型作
品——《变形金刚4》收获了19.79亿元,稍早上映的《钢铁侠3》和《美国队长2》的票房也达到了7.68 亿元和7.21 亿元。

不可否认,
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中蕴含着巨大市场空间。

去年11月20日,在中影集团发布的24个新电影计划中,
幻类”有 3 部作品,除了《超新星纪元》,还有《流浪地球》、《微纪元》,它们都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而据宁浩透露,他的下一部
作品将拍摄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张艺谋、陆川也表示要拍科幻
题材;周星驰则在忙他的第二部科幻片《美人鱼》,且已预定2016年贺岁档;就连马云都表示,阿里影业未来计划以拍摄科幻大片为
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在科幻迷心中,“以一己之力将
中国科幻文学提高到世界级水平”的“大刘”刘慈欣。

但当不少人得知《三体》要拍成电影时,不禁心头一紧。

尤其
当得知承接《三体》拍摄计划的是由孔二狗担任CEO 的新公司游族
影业时,一大批“神评论”在网上表达着对该电影的担心。

对此刘
慈欣表示,读者的担忧可以理解,但对大成本的科幻电影来说,做
实厨性的努力已经是时候了。

事情总得有个开始,才能积累经验。

表达的是科技时代人们对生活的憧憬、恐惧和欲望。

科幻电影不只 是拥有宏大场面和精彩特效的大制作,还有诸如《这个男人来自地
好莱坞大片的强劲竞争,一批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凭借现实关怀和本 土特色以小博大、成功逆袭一样,相信中国科幻电影也可以展示中
片对决中占有一席之地。

正意义上的硬科幻,因为我们这方面是没有办法跟好莱坞去拼 的。

”韩寒在其所着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中也推荐过《这个男人
来自地球》:“这是一部经典的科幻片,如果不考虑画质,你用 iPhone 和一张沙发就能拍出来”。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投资仅 万美元,全片只有一个场景,一小群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它的卖点 并非大多科幻片主打的视觉特效,而是编剧笔下缜密而引人入胜的 剧情。

Robert Grant 是着名的亚瑟?C?克拉克奖的评审之一(此奖颁给
前一年出版的最佳英文科幻小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拍摄自己的科幻电影,最重要的是,“不要模仿英美电影。

伟大的
观点,应该抓住机会,做你自己!” 其实, 中国电影人无需一味效仿好莱坞创作模式。

科幻电影要
球》、《月球》等通过故事创意打动观众的“软科幻 ”。

就像面对 国人对科技时代的深刻思考, 获得中国观众的喜爱,在与好莱坞大 靠处女作 《后会无期》 卷走 6.5亿元票房的韩寒在去年 7 月底接 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下
部作品可能是科幻片,“不一定是真
”。

中国 科幻小说诉说的是勇敢与无畏的精神, 中国既然拥有原创的故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