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梅兰芳2

合集下载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介绍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京剧大师,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

梅兰芳八岁学艺,11岁登台。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的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

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1年8月8日凌晨5点去世,享年67岁。

人物生平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1904年8月17日(农历7月7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

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

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信息的事件加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信息的事件加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讲述了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生平和成就。

梅兰芳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国剧之父”,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梅兰芳的生平和成就1. 梅兰芳的家世和成长背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原名梅兰芳,号梅希澜,出生于一个京剧世家,祖父梅兰芳是一位著名的武生演员,父亲梅花卿也是一位京剧演员,梅兰芳从小就在京剧的艺术氛围中长大,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2.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梅兰芳擅长表演青衣、老生和丑角等各种类型的角色,其表演技艺精湛,行当全面,被誉为“一生扮四生”。

他将一生精力都投入到了京剧表演和艺术创作之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京剧剧目,深受观众喜爱。

作为一代艺术大师,梅兰芳对我国京剧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国剧之父”。

二、梅兰芳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1. 梅派艺术的风格和特点梅兰芳的表演风格以其细腻、端庄、大方为主要特点,他表演的角色形象各异,但都能够展现出他的高超演技和深厚艺术功底。

梅兰芳注重于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善于运用唱、念、做的表演技巧,将传统的京剧表演艺术发扬光大。

2. 梅兰芳的艺术创新和成就梅兰芳在京剧表演艺术上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创新,他不断改革和完善角色表演技巧,提炼出了独具一格、深受观众喜爱的“梅派”表演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戏曲历史上的一大奇葩。

三、梅兰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1.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艺术的杰出代表和传承者,他的艺术成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梅兰芳通过自己的表演艺术和艺术创作,传承了我国古典文化精髓,使之继承发展。

他的表演艺术不仅取材于我国传统文学和历史故事,更是在每一个角色的演绎中展现了我国传统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

2. 梅兰芳对京剧传统的贡献梅兰芳致力于京剧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他秉承了京剧的传统技艺和表演风格,并加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

语文四年级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语文四年级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5分)一、第1-5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将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

(19分)1、看拼音,写词语(10分)shuǐ dào ào mì rì yì kòng xì láo gùArray()()()()()yán lì biàn zi dà gài chè huàn qiú ráo()()()()()2、潮水: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人群又。

3、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

4、李清照的人生观:,。

5、王戎为何不取道旁李:,。

二、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6分)6、下列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蓄.(xù)须骚扰.(rǎo) 挑衅.(xìn) 露.(lòu)脸B、殷.( yīng)切角.(jué) 色笨拙.(zhuō ) 宁.(nìng)可C、签订.(dìng)混.(hùn)沌嗅.(xiù)到摇撼.(gǎn)D、旋转.(zhuàn)撇.(piě)嘴韭.(jiǔ)菜惩.(chěng)罚7、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是()A、训斤否则B、干早报负C、排练迫不急待D、新鲜嫩红8、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老师破天荒...地让班长主持了班会。

B、张明见到师长就会问好,真是个文质彬彬....的好孩子。

C、小刚考试考了年级第一,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D、小偷在作案时总是左顾右盼....,生怕被逮个正着。

9、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与诸小儿游(曾经)B、梅须.逊雪三分白(不及,比不上)C、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 D、欲.饮琵琶马上催(想要)10、下列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出塞(唐王之涣)B、夏日绝句(明李清照)C、别董大(唐高适)D、雪梅(唐卢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恩来先是目睹中华不振,然后耳闻中华不振,最后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个人资料

梅兰芳个人资料

梅兰芳个人资料梅兰芳中文名称: 梅兰芳又名: 畹华性别: 男生卒年: 1894~1961国别: 中国生平简介梅兰芳是京剧演员,工旦,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脚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受国内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梅兰芳于1894年农历9月24日出生于梨园世家。

祖父梅巧玲(1842~1882),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

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昆曲、京剧旦角演员。

母杨长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

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与谭鑫培长期的著名琴师。

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唱青衣。

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七月初七,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应节戏《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

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

这时他一面继续就教于吴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刻苦昆曲,练武功和□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梅兰芳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王凤卿为头牌(领衔),他为二牌,当时,王凤卿已是南北驰名的须生,而梅兰芳则是初出茅庐。

王凤卿热心提携后进,极力推荐梅兰芳主演大轴戏压台。

梅兰芳初次压台演出的剧目,为茹莱卿传授的《穆柯寨》,他出色地完成了穆桂英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赞赏。

在上海期间,他曾观摩上海以表现近代和当代题材为主的“新戏”,受到启发;他还参观了上海新式舞台的灯光、一些演员的化妆方法以及服装式样的设计。

这一切都对他的艺术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年,他由上海返京以后,搭翊文社演戏,排出第一个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语文S版五年级(上)《第24课 梅兰芳》同步练习卷 (2)

语文S版五年级(上)《第24课 梅兰芳》同步练习卷 (2)

潦倒了,他到处借钱,借不到,想出一招来,我今天去问梅兰芳借,他这么道德高尚,
我跟他借钱大概能借着。但是他做好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被他骂一顿。到了梅兰
芳那里,他一五一十,把自己的处境讲一遍,梅兰芳知道这些情况以后,拿出两百块钱
来说:“您走吧。”记者没有想到,一个受过他侮辱的、受他欺负的人,
会这样慷
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他“不屑一顾”的是
奢华的生活,宁愿选择一

的生活,由此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
的中国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虽
然他热爱
,但他把
看得更重。
(3)“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
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梅兰芳衣着随意又留
第3页(共5页)
慨地对待他。他被梅兰芳的气度、胸怀感动,当场“扑通”跪下,说:“

梅兰芳平静地说:“没关系,你也要吃饭,没关系,去吧!”
这就是梅兰芳对待批评、受到批评时候的一种人生态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诽谤:
慷慨:
落魄潦倒:
无中生有:
(2)用“然”组两个词,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话合成一句话) (3)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4)一向总是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修改病句)

7.(3 分)品析语段。
(1)“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这个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优伶”指
道日本人还能强.(qiáng qiǎng)
迫我
演戏吗? (3)面对梅兰芳,日本人着.(zhuó zháo)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梅兰芳蓄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梅兰芳蓄须

2021/5/27
3
梅兰芳 (1894年10 月22日-1961年8月8日), 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 姊,字畹华 ,别署缀玉 轩主人,艺名兰芳 ,清 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 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2021/5/27
4
会认字

pò zū jiū chán yāo
蓄须
“签订”双方订立 条约或契约并签字。
1.一旦你签__署____了合约,就无可翻悔。
2.买房需要签先订_____一份购房合同。
2021/5/27
12
词语积累
ABAB的”式的词语:
滚烫滚烫 鲜红鲜红 碧绿碧


绿的
瓦蓝瓦 通红通红
蓝的

2021/5/27
13
初读感知
1.读课文想一想,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
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
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 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
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为了国家的尊严,他宁死也 绝不屈服。
2021/5/27
23
4.剃须演出庆 胜利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
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
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 速了度!快”,看出他很热爱艺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 心。
2021/5/27
15
课文解读
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
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1.日军侵 华
梅兰芳在世界的 地位。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
演艺术家。
介绍梅兰芳的身份和 地位。

梅兰芳生平简介

梅兰芳生平简介

梅兰芳生平简介梅兰芳生平简介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梅兰芳先生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

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天女散花》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

一个月后回国。

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

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

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

24梅兰 方

24梅兰 方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 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 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 秋,他就是——
梅兰芳
• • • •
一代大师梅兰芳, 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 梅兰芬芳四海扬。
• 中国五大戏曲剧是:京剧、越剧、黄梅戏、 评剧、豫剧。
作业
• 完成练习册1--8题
毫不犹豫
发怒
作业
• 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
•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第二课时
• 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 再登台了

他宁愿____________________, 宁愿_________________ • 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 备的民族气节。 •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 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 民族气节
再读感知
• 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 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 (1)上海沦陷,拒绝演出; • (2)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 (3)香港沦陷,蓄须拒演; • (4)自伤身体,拒绝演出;
再读课文,讨论分段
• 第一段 1937年,上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 本人的邀请。 • 第二段( ):写梅兰芳来到香港,毫不犹 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 第三段( ):写香港沦陷了,梅兰芳为了 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 出。 • 第四段( ):写回到上海后,梅兰芳不惜 自伤身体拒绝邀请。 • 第五段( ):写梅兰芳在生活日渐窘迫的 情况下仍然拒绝演出,等待着抗战的胜利。
• 梅兰芳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 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 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 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 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解放后 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 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 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 戏《穆桂英挂帅》。1961年8月8日因心脏 病发作,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被后人 称作 “绝世名伶”,“一代艺术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教师:王中花时间:2011年11月15日
课题24、梅兰芳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教学过程修改备注
一、激情引趣,引导探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梅兰芳》,(板
书课题)
2、梅兰芳作为中国四大名旦之首,尽管他视
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
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著名画家丰子恺是怎么慨叹
的呢?学生回答。

齐读这句话,想想你是怎么理解
的?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梅兰芳
是中国历代戏曲演员中少有的敢于“为了爱国而摔
破饭碗”的杰出代表。

他的动人事迹将流芳百世,
他值得人们崇敬和赞美。

二、整体回顾,设境质疑。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
么?(学生回答:梅兰芳五次拒演的具体内容。


师板书。


2.交代任务:研读课文,感受梅兰芳在避港
拒演、蓄须拒演、自伤身体这几件事中所体现出来
的爱国情怀。

三、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
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首先让学生说出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理解具体表现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3)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

他宁愿____________________,宁愿___________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4)指名回答,齐读“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学生顺势体会到“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5)学生汇报自己读出的感受。

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学生汇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学生回答。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学生汇报出对句子的理解,教师抓住时机交代反衬的写法,并强调这种写法在今后习作中的运用。

(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

学生自然体会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民族气节比生命更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0、11自然段深入理解。

教师引读课文11自然节,达到师生共鸣。

4.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13自然节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

教师抓住“良苦用心”提出:他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节。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

学生汇报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

五、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

老师即兴做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

(齐读: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板书设计:
24梅兰芳
拒演——爱国抗日
蓄须——拒绝登台为艺术献身
艺术——民族气节为国家拒艺
自残——用心良苦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