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脂肪增多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

20 年和 2O 年 , 03 O6 我们分别收治 2 , 回顾分析 例 现 其临床资料 , 并复习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 旨在提高对
本病 的认识 。 1 病 例报告
2 讨 论
盆 腔脂 肪增 多症 主要 表现 为大 量脂 肪组 织增 生 堆积 于盆腔 , 压局 部脏 器 , 器官 变形 、 位 , 产 挤 使 移 并 生 以泌尿 系及下 消化 道症 状 为主 的 良性 疾病 。由于
盆 腔 脂 肪 增 多症 的诊 断与 治 疗
刘 伟 ,陈照彦,赵亚昆,金承洛,仇 宇,祝清 国
( 哈尔滨 医科大学第二 临床 医学院 泌尿 外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0 8 ) 50 1
[ 摘要] 目的. 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 的临床 特征。方 法 报道 我院 2O O3年和 2O 0 6年收治 的 2例盆 腔脂肪增 多症 患者的临床资料 , 结合文献就其诊疗 问题予 以讨论 。结果 1 并 例因双肾重度积水行盆腔脂肪清除 、 输尿管 黏连松
例 1男 患 ,4岁 , , 5 因体 检 发 现 双 肾积 水 于 20 03
年3 月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 , 无尿频 、 尿痛 , 大便
正 常 。查 体 : 平 坦 , 腹稍 韧 , 腹 下 双肾 未扪及 , 肾区无
叩痛 。直肠指诊 : 前列腺位置升高 , 仅能触及前列腺
尖部 。实 验室 检查 正常 。 B超 : 肾 重度 积 水 , 双 双侧
本病罕见且较分散 , 使病因研究受到限制 , 国外有文 献 推测 病 因可能 为 盆腔炎 症 、 巴管 阻塞 、 天性 静 淋 先 脉血 管 的异常 或 为 系统 性 疾 病 的一部 分 l, J 并有 报 ]
道认 为可 能与 I I - . 因异 常有关 _。 I C基 MG 2 ]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疗概述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疗概述
21影 像 学 诊 断 .
保 守 治 疗包 括 长 期 口服 抗 生 素 、 食控 制 、 素 治 疗 和 饮 激
211X线 膀 胱 造 影 显示 膀 胱 颈 部 细 长 , 部 上 移 , 状 改 .. 底 形 变, 为本 病 特征 之一 。 患者 行排 泄性 尿路 造影 I 位 片可 见膀 侧 胱 颈 部及 后尿 道 变形 , 脉 肾盂 照影 (V ) 查 , 见 骨 盆 内 静 IP 检 可 有 大量 脂 肪组 织影 , 注射 造影 剂 后可 见 双侧 输尿 管 在 膀胱 入 口处受 压 变窄 , 受压 段 以上输 尿 管扩 张 积水 。 同时 , 由于脂 肪 组 织压 迫 , 剂 灌肠 可见 直肠 、 钡 乙状 结 肠受 压变 细 。Mos 4 s 等[ 1 总 结 出 x线 三 联 征 , 即膀 胱 变形 伸 长 、 直肠 乙状 结肠 受 压 伸 直 和输 尿 管 向正 中移 位 。 21 q C .. C- T检 查 可 见 膀 胱 直 肠 周 围有 大 面积 低 密 度 脂 肪 2
3治疗
3 1保 守 治 疗 .
盆 腔脂 肪增 多 症早 期无 特 异性 表 现 ,随着 病 情 发展 . 可 见泌 尿 系统症 状 ( 频 、 尿 困难 、 尿 增 多 、 尿 排 夜 血尿 等 ) } 和 肖化 系 统 症状 ( 痛 、 泻 、 秘 、 便 等 ) 偶 见 耻 骨上 、 背 部 、 腹 腹 便 血 , 腰 会 阴部 疼 痛等 , 触诊 可有 双 肾增 大 、 列腺 位 置抬 高 , 易 触 前 不 及 等特 征 性体 征 。 2诊断 与鉴 别 诊 断

综 述 ・
21 0 1年 8月 第 8卷 第 2 2期
盆腔脂肪增 多症 的诊疗概述
李 凌 霏

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断与治疗PPT

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断与治疗PPT
04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避免久坐不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 动,如散步、慢 跑等
控制体重,避免 肥胖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日常护理建议
坚持适当的运动,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 物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盆腔脂肪增多症严重,保守治疗无效 手术方式:腹腔镜下盆腔脂肪切除术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较小,但可能存在术后并发症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止痛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物理治疗:使用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等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改善症 状
特殊检查
影像学检查: 进行X线、CT、 MRI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盆 腔脂肪增多的
情况
病理学检查: 进行活检,观 察脂肪细胞增
生的情况
诊断标准:根 据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实 验室检查、影 像学检查和病 理学检查的结 果,综合判断 是否为盆腔脂
肪增多症。
鉴别诊断
盆腔脂肪增多症与肥胖症的区 别
盆腔脂肪增多症与脂肪肝的区 别
盆腔脂肪增多症与糖尿病的区 别
盆腔脂肪增多症与心血管疾病 的区别
并发症诊断
盆腔疼痛:下腹部或腰部疼痛,可能伴有月经不调 盆腔肿块:腹部可触及肿块,可能伴有月经不调 盆腔积液:腹部可触及积液,可能伴有月经不调 盆腔感染:可能伴有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治疗
03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疗程: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药物疗程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脂肪组织的过多积聚。

该病
多发生在女性,常伴有盆腔脏器下垂、盆腔疼痛等症状。

腺性膀胱炎则是一种膀胱黏膜的
炎症疾病,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本文报告了3例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
会。

患者1为女性,35岁,主要症状为频尿、尿急、尿痛。

经盆腔超声检查发现盆腔脂肪增多,膀胱黏膜充血,脓性分泌物增多。

诊断为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

治疗期间,首先使用抗生素治疗膀胱炎,同时采用针刺、艾灸等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随着治疗的
进展,患者的频尿、尿急等症状逐渐减轻,膀胱镜检查也显示膀胱黏膜充血减轻。

最终患
者症状完全缓解,膀胱炎得到治愈,盆腔脂肪增多程度也有所改善。

通过这3例患者的治疗体会,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
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中医疗法的辅助。

抗生素治疗是首选,可以有效治疗膀胱炎,但需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引起抗药性。

中医疗法如针刺、艾灸
等可通过调整盆腔组织的功能,促进腰椎间盘的恢复和脂肪的代谢,对盆腔脂肪增多症的
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对于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对比(附3例报告)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对比(附3例报告)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对比(附3例报告)李晓芬;李博雅;徐荣春【摘要】目的: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PL)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 PL 患者的静脉尿路造影(IVP)、CT 和 MRI 表现。

结果3例患者的IVP、CT 表现多为双肾盂、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膀胱形态异常,呈“倒葫芦状”改变,直肠、乙状结肠受压推移向外上移位。

MRI 表现盆腔内见大量脂肪组织堆积,呈短 T1长 T2不均匀信号,膀胱受压变形。

结论IVP、CT 和MRI 基于各自优势可提示盆腔内脂肪成分的特征,综合这些表现能减少对 PL 的误诊。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盆腔脂肪增多症;静脉尿路造影;CT;MRI【作者】李晓芬;李博雅;徐荣春【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盆腔脂肪增多症(PL)由Eagels等在195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原因未明、较为少见的疾病,多以泌尿系统症状就诊,如排尿困难、血尿等[1-3]。

江西省人民医院2009年7月、2011年3月和2013年5月分别收治3例PL患者,将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1.1 病例资料本组3例PL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4、37和46岁。

2例患者有腰部疼痛不适、排尿困难、尿频等;1例仅以血尿就诊。

直肠指诊:前列腺形态大小无明显改变,无压痛,位置略高,肛门括约肌无异常。

1例患者诊断明确后拒绝手术出院,2例患者行盆腔脂肪清除术,术中可见盆腔内大量增生脂肪,切开见膀胱及直肠被脂肪组织包绕。

1.2 检查方法3例患者均行腹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P)检查。

CT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扫描参数:螺距0.6 mm,矩阵512 mm× 512 mm,层厚0.75 mm。

2021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分析总结(全文)

2021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分析总结(全文)

2021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分析总结(全文)案例介绍患者,男性,38岁,因"双侧腰腹部疼痛伴发热[月余"入院。

伴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3°C ,畏寒;无肉眼血尿,大便次数不规律,无便血。

饮食、睡眠尚可。

曾于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双肾积水,泌尿系感染,发热待查",给予抗炎治疗,病情改善,但症状反复,期间多次就诊,肌酊在80-1 OOumol/l ,均未查明原因,以对症治疗为主。

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5年10月份至北京某医院,考虑盆腔脂肪增多症。

2015年11月份在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盆腔脂肪清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见盆腔脂肪明显增多,膀胱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膀胱被推挤变形固定,双侧输尿管盆段可见大量脂肪组织包裹,中上段可见扩张输尿管,充分游离、清除膀胱周围、双侧输尿管下段脂肪组织,离断输尿管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切除脂肪组织送常规病理。

术后病理示纤维脂肪组织,患者发热症状缓解,肾积水减轻,肾功能变化不大,在100umol/l左右。

术后半年左右,再次因"双侧腰部疼痛伴发热"入院,复查双肾积水较前加重,肌酉干在145umol/l o完善泌尿系CTU示符合盆腔脂肪增多症表现, 双侧肾盂、输尿管迂曲、扩张、排空延迟,膀胱壁增厚(如下图)。

由于患者病情罕见,症状反复,年龄较轻。

为给患者制定周密诊疗方案, 联系我院肾内科、麻醉科、介入科及外院远程会诊,综合上述会诊意见示完善围手术期准备,手术解除梗阻,保护肾功,心肺功能可,能耐受手术, 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补液速度。

根据病人条件建议行双肾造痿术或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决定给患者施行双肾造痿术。

完善术前准备,于手术室局麻下行彩超引导下双侧经皮肾穿刺造痿术。

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病情稳定,肾积水明显改善,无发热、畏寒。

目前随访6年,2021年1月份来院复查,泌尿系CT示双肾积水明显改善(如下图),肌酊在107umol/l ,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饮食、睡眠可。

盆腔脂肪增多症

盆腔脂肪增多症

27.04.2021
整理课件
17
治疗
目前尚无确定的治疗方法。有推荐长期 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佳。类固醇治疗 及放疗无效。有认为对肥胖患者可采取 饮食控制治疗。
一般认为增生脂肪量大,与周围重要结 构粘连较紧,无明显分界面,且有纤维 小梁使增生脂肪致密而质韧,而且血管 较丰富,完全切除增生脂肪的手术是危 险或无法进行的。
常见双侧输尿管向正中移位,有时伴有 不同程度的肾盂输尿管扩张
Moss等总结的X线三联征:膀胱变形伸长, 乙状结肠受压伸直和输尿管向正中移位。
27.04.2021
整理课件
8
MRI
MRI矢状位T1加权像,示盆腔内直肠及膀胱周围 间隙中大量高信号的脂肪组织,膀胱受压变形, 呈香肠状。直肠及乙状结肠受压,前列腺位置 抬高
27.04.2021
整理课件
6
体检常发现耻骨上区饱满感或可触及包 块,有时有压痛。肛诊可发现前列腺抬 高甚至不能触及,有时前列腺位置正常。
27.04.2021
整理课件
7
影像学检查
腹部或骨盆平片示典型的骨盆透明。IVU 示膀胱位置升高并前移而无前列腺突起 影。其形态呈特征性的葫芦形,香蕉形 或梨形。
盆腔脂肪增多症
27.04.2021
整理课件
1
盆腔脂肪增多症
定义: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罕 见的以骨盆内直肠和膀胱周围 间隙成熟脂肪组织大量增生为 特征的临床病症
27.04.2021
整理课件
2
引言
Engels1959年首先发现了这种疾病。 1968年 Fogg 等将“骨盆内膀胱,直肠 周围正常脂肪组织增生”命名为骨盆脂 肪增多症(pelvic lipomatosis)。至今仅 报道150余例,实际发病数可能还要多, 因为许多医师并不了解此病。大多数患 者年龄在30-60岁间。女性患者不到10例。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3例治疗体会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病变,其特征是盆腔内脂肪组织的增加。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炎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膀胱黏膜的炎症,同时有腺体增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在治疗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们的三例治疗体会。

病例1:女性,40岁,主要症状为盆腔疼痛和尿频。

查体发现盆腔区域有明显压痛。

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

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结合膏药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注重疼痛的缓解和炎症的控制。

通过控制炎症反应,盆腔脂肪增多逐渐得到改善。

病例2: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尿频和尿急。

查体发现腹股沟区域有肿块。

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

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

手术中,我们采取最佳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并且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通过以上三例病例的治疗经验,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1. 个体化治疗:由于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包括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合并症等。

2.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予以综合应用。

3. 注意生活习惯:改善生活习惯对于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至关重要。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憋尿等不良习惯。

4. 预防和调理:对于已经治愈的患者,应进行预防和调理,避免病情复发。

定期复查和随访是必要的,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盆腔脂肪增多症并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病变,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改善生活习惯和预防调理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Thank You !
18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直肠指检:受膀胱底部异常增多脂肪的挤压,直肠指诊时查及盆
腔内软组织块,前列腺位置抬高,不易触及或仅指尖能触及前列 腺尖部。
7
IVP
• IVP见到膀胱呈特征性“倒梨形”、“泪滴形”、 “葫芦形”外压性拉长改变,膀胱底部抬高。
• 同时可见上尿路积水征象。 • Moss等将以上X线表现归纳为三联征:膀胱变形伸
长,位置抬高,输尿管向正中移位。
8
CT
膀胱受到盆腔脂肪挤压变形, 呈“倒梨型”,向前移位。
Sagittal C+ portal venous phase
9
增强CT
• 膀胱周围大量脂肪增生 • 膀胱壁均匀增厚
• 膀胱壁增厚 • 血管增多扩张 • 输尿管扩张
10
MRI
盆腔T1期MRI示膀胱和直肠周围被大量脂肪组织包绕,膀胱压缩变形
2
• 最早由Engels于1959年报道,描述为乙状结肠和膀胱周围脂肪 增多导致乙状结肠和膀胱固定变形。
• Foggl和Smith 在1968年正式命名为(pelvis lipomatosis,PL) 盆腔脂肪增多症,定义为直肠和膀胱周围的盆腔空间内的正常脂 肪组织过度生长。
3
病因
• PL病因不明 • 一般认为与膀胱和输尿管炎症引起盆腔感染有关 • 或为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 • 或与肥胖症,脂代谢异常,激素代谢改变,局部变态反应先天静脉
血管异常相关 • Bsttista等认为可能与HMGI-C基因相关
4
PL临床分类
体型矮胖的 年轻男性: 明显的下尿 路刺激症、 盆腔不适、 高血压。更 易出现进行 性加重的输 尿管梗阻。
PL临床分类
偶然发现的 老年男性: 症状不明显、 病情进展缓 慢。
5
临床表现
PL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同。
14
治疗
• 保守治疗 长期口服抗生素、减肥、激素治疗和 外科放射治疗,疗效甚微。
15
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适症 A:尿路梗阻造成积水,肾功能下降 B:乙状结肠梗阻
16
手术方式
• 盆腔脂肪清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此手术是治疗PL的有效方法方法,术中尽可能清除膀胱、输尿管
和直肠周围的异常脂肪,松解输尿管。 • 经尿道切除前列腺或膀胱颈口电切术 • 重症者实施尿流改道
1 50%的PL患者有下尿路症状 2 25%的患者以便秘为主的肠道症状 3 1/3的患者合并高血压 4 早期无明显症状 5 随病情进展,约50%的患者出现: 血尿,膀胱刺激症状(尿
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不尽感等。
6
诊断
• PL诊断主要依靠体检和影像学检查。 • PL病理学特点使其具有特殊的影像学改变,因此,影像学检查在
盆腔脂肪增多症
1
• 盆腔脂肪增多症(pelvis lipomatosis,PL)是一种病因不明 的良性罕见病,它是由于大量脂肪组织堆积于盆腔,包绕 压迫膀胱下段、膀胱颈、直肠,使之变形、狭窄,并出现 移位,造成膀胱颈部、输尿管下段、乙状结肠、直肠等一 系列梗阻改变,特别是泌尿系统症状尤为明显,输尿管逐 渐扩张,肾盂积水进行性加重,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最终可出现肾功能减退,甚至肾功能衰竭。
11
病理
• 75%的PL为增生性膀胱炎 • 其中增生性膀胱炎的40%为腺性膀胱炎 • 膀胱周围大量脂肪增生 • 膀胱壁增厚
• A增生的膀胱上皮 • B腺上皮化生 • C基质水肿 • D血管增生扩张
12
鉴别诊断
• 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后纤维化的腹膜后广泛病变为非脂肪信号。
• 腹膜后脂肪瘤
腹膜后脂肪瘤比较局限,边界较为清晰。
13
治疗
• 分类治疗 • Klein等 主张将患者分为年轻组和老年组,年轻者多较健壮,有膀
胱形态改变及膀胱刺激症状,病情发展较快,较早出现尿路梗阻或 尿毒症,应较早外科干预。 • 年老者病情发展较缓慢,1O年或更长时间内病情无变化,需定期随 访,包括半年一次。肾功能检查,两年一次造影检查,及定期膀胱 镜检,必要时才考虑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