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合集下载

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影响

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影响

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播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现代社会,人们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播活动的评价依然存在分歧。

主流评价认为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播活动是一种文化侵略,而周老师在课上却提到他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这不禁让我产生了想深入思考、分析评价的想法。

在我看来,要想对传教士的行为做出正确评价,首先要弄清“文化侵略”这一概念。

“侵略”是指一个国家或种族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它国的征服行为。

“文化侵略”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变被占领国民的风俗习惯文化传承等。

战争时期,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的语言文字,是文化侵略;和平时期,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其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这也是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的目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经济利益,从销售文化产品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另一种是政治利益,推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理解了定义,接下来再分析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播活动。

事物都是两个方面的,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也是如此。

早在唐代就有基督教(以景教的形式)传入中国,但是传播的范围和信众有限。

直至在18世纪以前,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都是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的。

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直接传教是传统的传教方式,即到民间宣讲教义、游说布道、散发宗教小册子、设立教堂、吸收教徒等;间接传教是采取创办报刊、翻译出版书籍、兴办学校、举办慈善事业等方式,其中创办报刊是传播迅速、影响较广的一种传教方式。

鸦片战争前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传教士无法在中国内地立足,其创办报刊的活动也被限于南洋一带的华侨聚居区和广州、澳门等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所办报刊也大多是中文报刊,主要以华侨、普通平民为发行对象,,发行范围主要是在民间,目的是想通过华侨把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

只有少数外文报刊才以侨居中国的外国商人、外交官及传教士为发行对象,目的是让这些来华外国人了解中国国情,例如《中国丛报》。

入侵给中国带来的文化与思想冲击

入侵给中国带来的文化与思想冲击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魏源 在《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 方法。同类型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 《瀛环志略》这些书籍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 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据有一定的 影响。
5
而后,洋务运动又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从最早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所提倡的政治思想到百日维新所提出的君主立宪的政治思想和解放天足 ,解放女性的社会两性思想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思想的发展逐渐由政治转向人民生 活。这种现象是思想近代化的必然产物,开始解放人的本性是这一时期中国出现的重要转折之一。而 后期的思想和风潮发展就变得更广泛而且更深刻了,如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 社会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基点,思想重心先从政治转变到了人,又将社会上的人与政治相 结合,使中国的社会风潮有了一个坚定地主导,促进了社会思想的革新和人民意识的革新,是划时 代的大事件。同时,西方各类的文化生活,娱乐休闲也传入中国,中国人民开始有了近代的社会生活 爱好,如电影等项目。
火烧圆明园
思想革新
过去的中国闭关锁国后来却能够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所以西方列强的入侵的同时也传播西方 文化、科学知识,使得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 击了封建思想在列强不断入侵破坏中国主权时,民国朝野皆不断提出修约以回收主权。这表 明中国人已逐渐接受西方思维。不得不承认,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而言,不仅仅 意味着伤害,他们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 侵动摇了这个时代的根基,却没有彻底.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_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

“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_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
① 限性给予富有说服力的阐释 。
首先要指出的是 , 文化侵略说倡导者的真正所指并不是今天我们通常所理解和谈论的西方 列强摧毁中国传统文化而代之以西方文化的行动和过程 , 或曰西方文化 “ 侵略 ” 中国文化的现 象 , 而是指西人特别是传教士通过文化活动为西方的政治侵略服务的行为 。 也就是说 , “ 文化侵 略” 的含义主要是政治性的 , 而非文化性的 。 “ 文化侵略” 说强调的是西人在华文化活动的政治 用心和政治后果 , 而非其文化主张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 所谓政治后果 , 是指传教士在华活动起 到美化侵略行为 、 削弱中国人民反侵略精神的作用 。 在 “ 文化侵略” 论者看来 , 所谓文化活动 不过是掩饰政治目的的招牌 。“ 文化侵略” 的指控者与 1960 年代后西方学术界盛行的 “ 文化帝国 主义” 理论的主张者有根本不同 , 前者实际上并不在意传教士传播和推广西方文化 , 传教士并 非是因为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文化而背上 “ 文化侵略” 的罪名 , 因为指控者本身对中国传 统文化也殊无好感 , 实际上 , 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和早期国共两党中指控传教士从事 “ 文 化侵略” 的人大 多都是激进的反传统主义者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评价甚至比一些 传教士还要 低① 。 明确指控传教士在华活动为 “ 文化侵略” 可以追溯到 1920 年代 , 最初出现在当时的非基督 教运动中 。 这一运动是五四运动直接影响的结果 , 很多参加非基督教运动的人士本身就是中国 文化的激烈批评者 , 他们认为 , 传教士来华是整个西方侵华阴谋的一部分 , 其在华的宣道和文 化教育活动不过是对列强侵华的配合 。 1924 年 , 非基督教同盟发表宣言 , 提出他们反对基督教 的原因是因为基督教被用来 “ 麻醉被征服的殖民地之民众” , 使其对列强 “ 永远感恩戴德 , 不思 反抗” , 其结果是 “ 破坏中国的民族觉悟与爱国心” ② 。 当时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编辑的 《不平等条 约研究集》 曾这样列举传教士从事文化侵略的罪状 :“ 基督教是帝国主义的先锋 , 他到一个弱小 民族地方去宣传 , 有两个目的 。 第一是和平地宣传 `无抵抗主义' , 即圣经上所谓 `有人打你这 边脸 , 你连那边都让他打' 。 他们传播这种思想的用意 , 简单说起来 , 就是使他们的政治侵略经 济侵略减少阻力 ……基督教宣传的第二个目的 , 在惹起次殖民地人民的反感 , 藉端起衅 , 替炮 舰政策作护符” ③ 。 在继之而来的大革命时代 , 早期的一些激进民族主义者更是把以传教运动为主的西方在华 文化活动视为 “ 文化侵略” 而加以激烈的抨击 , 以便动员民众投身反帝革命 。 恽代英在 1926 年

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具有包容性

因为,中国的文明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完善,已经根深蒂固, 外来文明只有屈伸改变自己的形态,去融合到中国文明中,而中 国文明不可能去改变自己的形态融入到外来文明中。 清朝的闭关锁国和封建思想使中国的发展几乎于停滞,自马戈尔 尼访华失败,资本主义国家将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林则徐的虎门 销烟则成为1840年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导火索
1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后,传教士大规模涌入中国, 在19世纪60年代规模更大,而马神甫事件就 是以宗教为外衣的侵略活动。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 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1853年(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 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 衣,进行侵略活动。 1856年(清咸丰六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 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 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 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 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1857年联合英 国出兵侵华。
传教士
传教士宣扬平等,但中国的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与之相背,在 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实现。若仅仅是宣扬平等,也无法构成侵略。 然而,这些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操控主权,成为资本主义国 家侵略的敲门石和工具,他们为资本主义提供情报,寻求政治庇 护,起草不平等条约,严重影响了中国主权。甚至马克思指出, 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日本的奴性教育
设立伪教育局,灌输奴化思想,统制平津报纸 ,控制舆 论喉舌, 屠杀爱国师生等多种手段麻醉沦陷区人民。
其中一麻醉手段,就是所谓的“尊孔”,借孔子做招牌,
实行其奴化政策。日本侵略者利用图书、画报、戏剧、电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带来的危害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带来的危害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带来的危害一:经济: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海关主权3开设洋行,垄断性的经营进出口贸易4在中国开设工厂,银行,修铁路----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二:文化:他们借助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传教权, 又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 在中国建教堂、派传教士、办学校、创报刊、办医院。

他们以传教为名, 为侵略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控制和掠夺中国效力。

1.建立教会、教堂, 破坏中国传统的宗教氛围,派遣传教士进行各种侵略活动。

2.建立教会学校,培养其殖民人才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

3.创办报刊, 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制造舆论。

4.开办“慈善机构”,破坏中国的传统文化氛围,并将其文化侵略披上合5.盗取文物,在半殖半封社会,西方列强盗取中国文物不胜枚举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版图书、发行报刊以控制思想舆论。

控制了出版权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思想舆论,可以通过出版物宣扬西方文明的先进,丑化中国,为列强的侵略活动和干涉中国内政提供借口。

但这些出版物也传播了大量有关西方政治、学术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信息,对中国人了解世界、促进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力图控制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培养它们的代理人。

利用教育活动宣传、推广宗教本是基督教的传统手法,而伴随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它们兴办教育又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西方传教士除自己办学外,还积极插手中国人办的新教育。

为了协调行动,更好地影响和控制中国教育,传教士还建立起教育的全国性组织。

西方传教士首要任务是控制中国的教育改革,使它的发展方向符合侵略者的利益。

但他们在引进近代教育制度和理论及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还是起过一定作用。

三是兴办各种所谓慈善事业以笼络人心。

包括办医院、孤儿院、育婴堂及从事其他救济事业。

慈善事业只是手段,征服人心才是目的。

教会医院拿病人作试验,孤儿院、育婴堂虐待儿童的事屡有发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

三:军事:1:依仗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进行武力威胁,发动侵略战争2武装干涉中国内政,派兵镇压中国革命3大肆屠杀中国人民4掠夺中国大片领土5:勒索赔款,掠夺财富四:政治1: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复制在华代理人2: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中国人民遭受欺凌,3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和爱国运动4支持军阀割据,对华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传教士在西方列强 侵略中国活动中的所作所为

传教士在西方列强 侵略中国活动中的所作所为

传教士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活动中的所作所为童轩内容提要: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西方传教士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侵略的立场上,极力为本国政府的侵华活动效力,或作“先锋”、或当“军师”、或为“后盾”,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一支特殊的别动队。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承认,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与其说是由于宗教的原因,毋宁说是由于政治的原因”。

美国传教士伯驾则公开宣称“只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

传教士与西方侵华的经济、政治、军事侵略者之间,传教活动与西方列强的对华侵略活动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参与贩卖鸦片不少传教士直接参与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当时在华的传教士都不反对英美政府和英美商人经营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易。

他们诡称:鸦片是无害的,就像酒对人是无害的一样。

第一个进入中国大陆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就与从事鸦片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过从甚密。

从1809年到1834年该公司被取消垄断权时为止,马礼逊始终“忠心耿耿地为公司的利益服务”。

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充当鸦片贩子的翻译,并直接参与了鸦片的推销活动。

他曾多次出入中国沿海,参与鸦片走私活动,同时刺探情报。

鸦片战争前,郭实腊还为当时的英国驻粤领事义律就鸦片的销路出谋划策。

由于西方传教士与鸦片贸易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他们对于清政府的禁烟政策和举措十分关注。

1839年初,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

传教士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林则徐的身上,通过各种办法,刺探林则徐的禁烟措施,搜集中国官方的动态,企图从思想上动摇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传教士们不仅参与鸦片走私,反对禁烟,而且在鸦片战争中,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二、参与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关于传教士在对华侵略中的作用直言不讳:“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像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

”“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

略论近代列强对华“文化渗透”政策

略论近代列强对华“文化渗透”政策

略论近代列强对华“文化渗透”政策姚彦琳【期刊名称】《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9)003【摘要】自鸦片战争的炮火洞穿了中国的大门后,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争先恐后的采用各种方式企图沦陷中国,这其中就包括"文化渗透"政策。

以传教布道为第一使命的传教士们担当了这一政策的执行者,他们通过创办教会学校,输送中国的留学生等方式,试图以西方的信念、信仰、价值观等来影响和改变社会与民众。

虽然"文化渗透"政策在中国近代各个领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更是启发了一批优秀的先进知识分子,然而这一政策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

%Since the fire of the opium war drilled China's gate,the Western powers in particular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ttempted to subjugate China,including the "cultural infiltration" policy.Missionaries taking preaching as the first mission acted as undertakers of the policy.By founding church schools and conveying Chinese students,they tried to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society and the common people through western belief,faith,values,etc.Although the "cultural infiltration" policy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in every domain of modern China and inspired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advanced intellectuals,the result of this policy proved to be unsuccessful.【总页数】4页(P6-9)【作者】姚彦琳【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0.3【相关文献】1.近代列强对华经营鸦片始末 [J], 方骏2.清末袁世凯集团的崛起与列强对华政策的演变 [J], 马平安3.辛亥革命期间列强对华中立政策研究 [J], 舒文4.列强对华政策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J], 石荣慧5.太平天国时期列强对华“中立”政策剖析 [J], 黄玉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内幕惊人 盗墓寻宝是经常干

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内幕惊人 盗墓寻宝是经常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内幕惊人盗墓寻宝是经常干
导语:被很多人忽视的,是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行为。

这种行为,实比拿着枪刀直接往中国身上刺,更令人痛,更令人恨文化侵略行为更恶
被很多人忽视的,是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行为。

这种行为,实比拿着枪刀直接往中国身上刺,更令人痛,更令人恨——文化侵略行为更恶毒,抢走了中国宝物不说,还破坏了中国优良的民族文化,罪恶深处是想把中国的文化精神割裂开,自1840年(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基本上便没有太平过。

由于“工业革命”的成功,产品过剩、内需不足,西方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急于向外扩张市场,古老的东方大国——大清帝国,便成为他们最为理想的扩张对象之一。

这种扩张,就是一种侵略。

一个人种学上从未见过的畸形名词——“洋人”,也随着这种侵略行为,出现在中国老百姓的嘴里,成了可怕的代名词。

中国现代考古权威、北京大学考古系原主任宿白先生称:“中国的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以古代文明再发现著称。

”笔者认为,这种“古代文明再发现”,是以中国古墓古迹被洋人盗劫为代价的。

以“来华考古”“联合考察”等名义出现的盗掘活动,便是民国时期外国人对中华文化进行侵略的最赤裸裸的表现。

而在种种文化侵略行为中,以盗掘中国古墓古迹、寻找中国宝物之行为,最为暴露!
早期以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谢阁兰、瑞典人赫定等人为代表,中国中西部地区许多古墓、遗址遭到他们毁灭性的盗掘。

如果没有洋人的亲自参与和背后教唆,民国时期的盗墓活动也许就没有那么猖狂。

如民国时期的长沙,有一个来自美国的洋盗墓贼,名叫柯克思。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典型人物事迹
12
目录
CONTENTS
1 李提摩太 2 林乐知 3 利玛窦 4 南怀仁
13
01 李提摩太
14
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年10月10日出生于英 国南威尔斯,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英国浸礼会尽管成立 于1792年,但是直到1859年才到中国来传教
15
身份到达肇庆,开启了耶稣会
在中国内地传教的历史。此后,
耶稣会陆续派遣传教士进入中
国。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
教士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对
后世影响较大者的沙勿略、罗
明坚、利玛窦、龙华民、罗如
望、庞迪我、熊三拔、艾儒略、
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6
传教士来华
传播方式
欧洲传教士为了打开传教之路,很注意用欧洲也存在高度发达的 文明的事实打击中国人的中国中心的文化观。他们的翻译西方科技 著作,介绍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都服从于这一目的。
在战争胜利缔订条约的过程里,
传教士亦预闻其事,充任翻译之
职。
9
传教士来华
如郭实腊,他在主后1840年英 军攻入中国境内向北推进时,充 任英军翻译及情报官员。当英国 占领定海后,他被派任占领地的 民政官,管治该地。主后1841年 当英军攻占宁波后,又任宁波民 政官。主后1842年调任镇江民政 官。在南京条约签订时,郭实腊 为英方传译之一。
“ 伴随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它们兴 办教育又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西方 传教士除自己办学外,还积极插手中 国人办的新教育。1902年,西太后因 李提摩太协助处理山西教案有功,同 意开办山西大学堂,聘他为山西大学 堂西学书斋总理。往来于上海、太原 之间。清政府赐他头品顶戴,二等双 龙宝星,并诰封三代。1916年5月, 辞去广学会总干事的职务回国。1919 ” 年4月20日在伦敦逝世。)。并且是 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今太原理工大学) 的创始人,同时,对维新变法也产生 了很大影响。
在明代,欧洲传教士向中国输入宗教和科学,传播科学并不比 宗教少,因为中国人需要科学知识,只谈宗教不能得到士大夫的尊 信。清代康熙前期也有传教士,但是他们很少谈科学(除一些天文 历法),这是因为汉人不敢接近西洋人,传教士失去士大夫的支持 ,宗教也就遭到满族统治者的压迫,不能像明末那样顺利发展。而 在当时来华的传教士的科学素养并不比明朝中国的学者高明多少。
李提摩太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出版图书、发行报刊以控制思想舆论(事例: 1891年,
李提摩太投入到广学会的工作中,通过办《万国公报》和出版
书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启蒙机构。……他发现了
变法维新的严重问题,告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注意变
法的节奏。1890年,李提摩太去天津临时任<中国时报>中文
版主笔。接下来他几乎一生里主要的时间都是负责上海广学会
的工作(1891年-1916年)。广学会1891年到1915年这段时
间是中国最大的最重要的新式出版社之一。这家出版社范围很
大,包括书籍、小册子、单张、杂志。同时广学会也有一点宣
《万国公报》
教的工作,不过基本上是一个出版社与文学机构,是在中国历 史影响最大的出版社。出版过两千种书籍和小册子。他主持翻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1
目录
CONTENTS
1 传教士来华 2 人物事迹
来华传教士对近代社会与后世 3 影响
2
1 彼时中国 2 传播方式 3 双重身份
3
传教士来华
彼时中国
经济
政治
文化
商品经济活跃 (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资 本主义萌芽出现,发展缓慢 ,产生雇佣关系;手工业、 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
类兄弟会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 会士率先入华,掀开了纪明,通清常时以期会中员西所方穿科会学服与命文名化交流 的序幕。从1552年到利玛窦1583年到达中国,共有32名 耶稣会士、24名方济歌会士、2名奥古斯丁会士和1名多 明我会士试图在中国会士罗明 坚、利玛窦等始以“番僧”的
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 重阻碍(闭关锁国、海禁、 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
市民阶层进一步 壮大
但君主专制空前 强化
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 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 产生)
但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 地位(宋明理学),并 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
4
传教士来华
15世纪后期,随着地由理一大般发教现徒及组西成、的葡许的多对兄外弟扩会张, 欧洲传教士纷纷前往世会界员各,他地们传须教作。苦明修万和历善年行间,这,耶稣
“ 三是兴办各种所谓慈善事业以笼络人 心。(1870年,李提摩太来华传教,
7
传教士来华
8
传教士来华
双重身份
传教士为了取得合法居留中国 的地位,被迫加入外国在华的机 构工作,这些机构包括了半政治 半商业性质的东印度公司,也包 括外国驻华的外交和商务的官方 代表。
由于他们是早期几乎唯一通晓 中文的洋人,故在这些机构里多 从事与语言有关的工作,如翻译、
一旦外国政府对中国采取任何 武力行动时,这些传教士都会被 派调往战场,参与情报搜集和随 军翻译的角色。在侵略军占据中 国某些地方后,他们也自然地被 选任做占领地的民政官。
此外还有裨治文、卫三畏、
双重身份
10
传教士来华
自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及其他随后而来的国家取得了在中国驻使的权利, 因此纷纷简任使节来华。由于早期惟有传教士通晓中文,并对中国的社会和 文化略有了解;故他们不少自动或被邀转职,充任母国驻华的使节。
传教士被他们的母国委任为驻华使节,造成许多很不利的影响。若我们同 意第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的是侵略活动,与中国签订的都是不平等 条约;则要为参与这些活动的传教士完全洗刷其侵华的嫌疑,便很不容易。 当传教士与外交官两重截然不同的身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时,难以判别他 是用什么身份说这些话、做这些事。
译了一些著名书籍,这些著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很大。主要
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
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
史揽要》、《新政策》等20多种
16
李提摩太
二是力图控制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培养 它们的代理人。利用教育活动宣传、 推广宗教本是基督教的传统手法,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