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家 用 电 器 行 业 发 展 概 况 及 前 景
供用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供用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摘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耗,电力能源就是其中的重要动力能源之一。
相对于传统更多交流供用电技术而言,直流供用电技术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避免了无功功率问题的发生,不会造成输电线路中的额外电能损耗,且直流供用电技术使得家庭并网发电的可行性更高,省去了更多的变流装置,系统使用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供电市场中经济实用的绿色供电技术之一。
关键词:直流供用电技术;发展现状;前景展望1直流供用电技术的含义直流供用电技术是指通信站提供直流电给用户使用的供电技术。
根据具体的指标规定,一般使用的基础电源是-48V直流电源。
整套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整流器、蓄电池、直流变换器和直流配电屏等。
蓄电池储蓄足够的电量,使其能保证在主供电设备出现断电时,蓄电池内的电量可以继续支撑电力的供应。
目前,根据电流供电方式不同,我国的直流供电系统划分成集中供电方式和分散供电方式两种;又可以根据电源型号的特性,划分成正常式供电和混合式供电。
2直流供用电技术的发展现状2.1发展现状现阶段,在工业界以及日本学术界都在一直追捧用直流电方式来给负载以及用户进行电力提供的技术以及演示系统,特别是在数据中心以及家庭供电场合。
早在 2008 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启动了直流生态住宅这一开发项目,为的就是可以在住宅之中借用直流供电方式来进行直流家用电器的使用,在此项目开发之后,欧盟以及美国也逐渐进行直流供电这一方面内容的研究。
2009年,第一届 GBPF会议在东京展开,在该会议中提出直流供电标准是380VDC,同时针对供电系统结构,用电设备规格以及电源品质测量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了详细地谈论。
在之后的几年中,几乎各国都给予了直流供用电技术的一些相关研究非常高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军舰,航空都和自动化系统的直流区域展开了配电工作,同时直流供用电技术已经逐步趋于成熟,这为直流供用电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现状与发展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
1949年以后我国(大陆,下同)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展现状(一)电力建设快速发展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7.9%。
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
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1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701.4万千瓦。
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
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
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
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4年9月,随着青海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首台机组建成投产,我国水电装机超过了1亿千瓦,达到1083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4.6%,目前在建规模约4700万千瓦。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现状讲义.pptx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现状、成
就及差距
6、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变化分析 2000年:进入新千年之际,一股投资互联网的热潮在中国大地兴起,家电行业表现得
甚为积极。 2001年 :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数字电视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专项中列入了
“数字电视标准研究制定专项”,数字电视标准制定进入实质阶段。 2002年:中国的家电企业频遭专利之困。 2003年:钢材价格大幅度上涨,家电成本上升。SARS病毒肆虐,引得健康家电风行。 2004年 :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2004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也经历了原材料涨价,国际
饭锅 苏泊尔电饭锅 多功能电饭锅: 电水壶:美的电水壶 九阳电水壶 苏泊尔电
水壶 热得快, 电熨斗 电热毯 电吹风 其它电热器具
概述: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现 状、成就及差距
6、家用制冷电冰箱:海尔电冰箱 韩电冰 箱 新飞 lg电冰箱 美的电冰箱
家用冰柜 家用饮水机:制冷,制热
概述: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现 状、成就及差距
2:厨房器具、家用电器:概念含义包括范 围广。
厨房器具:目前厨房器具-------- 家用电器:各种家用电器,包括电热,电
动,洁具,手机、电视、音响、DVD、 电脑及其外围设备.
概述: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现 状、成就及差距
3、制冷器具:星星冰柜 白雪冰柜 阪神 冰柜 海尔冰柜 海尔小冰柜
小冰柜 小天鹅冰柜 立式冰柜 澳柯玛 冰柜 可口可乐冰柜
1、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业内资产的频繁重组与整合,形 成了一批国内甚至国际知名企业。从业 绩上看,1999年有22家家电企业销售收 入超过了10亿元, 海尔集团名列榜首, 有6家企业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现状、成 就及差距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机械装备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表达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产业和支柱产业,起着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作用。
发电设备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是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重中之重,对随着国民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不断开展的电力工业至关重要。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开展,到今天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实力,为装备我国电力工业作出了巨大奉献,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同时,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含量更高的高效、先进、大容量、高参数、环保性能好的发电设备方面更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存在诸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相对不强。
我国参加WTO以后,发电设备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
如何正确分析、估量参加WTO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带来的开展机遇,国家和企业怎样主动采取措施,尽早防范,趋利避害,引导、促进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民族工业健康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展,发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建立起实力比拟雄厚的物质、技术根底,根本具备了向我国电力工业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军工、船舶、石化、环保等提供重大装备,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奉献。
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行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从无到有,创立民族工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装备电厂的主要发电设备根本上依靠国外进口,国内仅曾零星仿造过少量小容量发电设备的零部件。
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建立生产基地,引进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建立起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
1951年就着手筹建哈尔滨电机厂。
1952年8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在哈尔滨、上海分别兴建两套发电设备主机生产基地。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状况

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 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 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 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 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 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 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 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 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 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Page 10
太阳能发电开始起步。到2007年年底,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 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100MW),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 业达到50余家,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290万千瓦 (2900MW),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1188MW,超过日本和 欧洲。 (5 )电力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预测"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需电量增长平均将达7.8%,发电装 机容量增长速度可望达到10.6。到2010年,预计全国发电装机 将达8.5亿千瓦左右,而全社会用电是在3.6万亿千瓦时以上,届 时发电设备综合利用小时可降到4300小时左右,标志着电力供 应总能力与总需求在宏观上进入平衡状态,为电力的稳定可靠 供应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部分特高压分布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
Page 16
4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 流试验示范工程项目在 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国 工业大奖。该工程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是目前世界上运 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占据了世界电网技 术的制高点,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在此过程中, 有诸多经验值得总结借鉴。现将中国工业大奖第二考察组就该项目 的考察调研报告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国家电网公司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 示范工程是我国的第一个特高压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 技术水平最先进、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输电工程。
(完整版)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中国家用电器(以下简称家电)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放到集约,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十几年的发展和竞争,已经形成了一个由生产、经营、科研、检测、教学等环节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拥有了一批名牌产品和骨干生产企业,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开始稳步进入国际市场。
近年来,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纷纷以独资或合资方式进入中国,掀起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并且已经有一批国际知名家电产品开始在国内生产和销售,使本来就很激烈的中国家电市场竞争形势变得更加白热化,家电行业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已经形成。
竞争的重点是资本和技术实力,竞争范围已经超出国内市场而进入国际领域。
面对新的竞争,中国家电行业将如何发展?本文根据该行业的有关资料,综述分析如下:一、行业概况中国家电工业的生产企业主要隶属于国家轻工总会和电子工业部分别管理。
其中,以电视机为主的视听、音响、收录设备生产企业隶属于电子部。
此外,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风扇等机械类生产企业则由轻工总会负责。
进入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逐年增长,消费观念和需求发生根本变化。
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家庭,并迅速成为社会性消费热点。
在这一热潮的推动下,中国家电行业开始了高速发展,达到如下规模:(一)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工业总产值据 1996 年统计 , 年全国轻工系统和电子系统所属家电行业共有职工分别为 25.56 万人和 32.24 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分别为 1.54 万人和 3.5 万人,固定资产净值分别为 68.4 亿元、 125.94 亿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 444.12 亿元、 772.15 亿元。
1985 年至 1995 年十年间,中国家电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2.1% ,超过其他国家家电工业同期发展速度。
(二)主要产品、产量目前,中国家电工业已经能够生产几乎所有大小家电产品,品种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到彩色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器等共 120 多个 , 主要产品产量也已经开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定份额。
中国厨房电器市场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厨房电器市场状况分析报告中国厨房电器市场状况⼀. 市场概况1.随着内地住宅消费的持续升温,厨房在装修上精益求精的同时也在⽇趋电器化。
微波炉、洗碗机、消毒柜等等越来越多的厨房家电⾛⼊寻常百姓家,尽管有些家电⽬前家庭拥有率还很低,但是已显露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整体厨房对于内地消费者来说亦都不再是⼀个新鲜的名词,成功⼈⼠更加将厨房电器化当作提升⽣活品质的必要⽅⾯。
2.近年来,厨房家电的需求渐趋多元化,各⽅⾯的调查资料都显⽰出厨房家电良好的成长性。
中国轻⼯业资讯中⼼统计显⽰,电饭煲在经历了⾼峰期后,⽬前仍分别有1,000 多万台的年需求量;微波炉、吸油烟机销量逐年上升,⽬前年需求量都超过500 万台;新兴产品市场也正迅速成长。
同时,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市场经济研究所提供的2002 年中国家电消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2003 年洗碗机市场的预期需求量约为370 万台左右,消毒碗柜的市场潜量约在420 万台左右,这还不包括机关、宾馆和饭店等商业需求数量。
业内⼈⼠普遍认为厨房家电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3.从实际的销售来看,厨房电器类02 年的销售情况普遍较好,除去⾷品加⼯机以外,其他产品销量均不同程度地有所上升(见表 1 )。
其中,部分电器(例如家⽤电冰箱和微波炉)的销售数量每年都处于不断增长中,⽽且增长速度未见放缓,02 年的增长幅度⼤于01 年(见表 2 )。
4.但是,厨房电器市场的供求⽭盾仍然突出,产量和销量每年不断增加,⽽产销率却不升反降。
03 年1-2 季度⼤部分厨房电器均供过于求(见表4 ),02 年只有排油烟机和电锅的产销率⼤于100%,家⽤电冰箱和冰柜的产量均⼤于需求量(见表3 )。
5.厨器市场其实远未达到饱和,供求失衡只是结构上的问题。
相对于城镇居民家庭较⾼的电器普及率⽽⾔,农村市场还有很⼤的差距,拥有巨⼤的拓展空间。
以冰箱为例,伴随着农村居民收⼊与消费性⽀出逐年提⾼,农村的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年年都在增长且速度远快于城市,城乡差距正在不断缩⼩(见表5 )。
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摘要)

“十四五”时期,中国处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国家电工业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效率、质量和品牌升级,全面提升中国家电工业的全球竞争力。
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家电工业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提出方向、目标和建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制定了《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主要内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摘要)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容摘要如下:一、“十三五”家电工业发展回顾(一)总体情况“十三五”期间,家电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效益增幅大大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2020年,家电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811亿元,完成利润总额1157亿元,比2015年增长16.5%。
“十三五”期间,家电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在全球继续居首位,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多数居世界前列,一批新兴品类产品及改善生活品质的小家电快速发展,关键零部件技术取得突破。
“十三五”期间,通过创新驱动和产品结构升级,家电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2020年中国家电出口额为837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48.1%,“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17%;进口额为45.1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35.2%。
(二)取得的成绩1.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自主创新能力进入全球前列家电工业已基本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行业技术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
部分产品在节能、智能、健康、保鲜、舒适度、自清洁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长,自主知识产权快速增加。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家电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处于全球第一阵营,全球首创或者领先的技术不断涌现并实现市场化。
2. 产品结构显著优化,新兴品类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家电企业积极针对用户需求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变频、节能、智能、大容量等中高端产品快速增长,新兴品类不断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中国家用电器(以下简称家电)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放到集约,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十几年的发展和竞争,已经形成了一个由生产、经营、科研、检测、教学等环节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拥有了一批名牌产品和骨干生产企业,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开始稳步进入国际市场。
近年来,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纷纷以独资或合资方式进入中国,掀起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并且已经有一批国际知名家电产品开始在国内生产和销售,使本来就很激烈的中国家电市场竞争形势变得更加白热化,家电行业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已经形成。
竞争的重点是资本和技术实力,竞争范围已经超出国内市场而进入国际领域。
面对新的竞争,中国家电行业将如何发展?本文根据该行业的有关资料,综述分析如下:一、行业概况中国家电工业的生产企业主要隶属于国家轻工总会和电子工业部分别管理。
其中,以电视机为主的视听、音响、收录设备生产企业隶属于电子部。
此外,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风扇等机械类生产企业则由轻工总会负责。
进入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逐年增长,消费观念和需求发生根本变化。
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家庭,并迅速成为社会性消费热点。
在这一热潮的推动下,中国家电行业开始了高速发展,达到如下规模:(一)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工业总产值据 1996 年统计 , 年全国轻工系统和电子系统所属家电行业共有职工分别为 25.56 万人和 32.24 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分别为 1.54 万人和 3.5 万人,固定资产净值分别为 68.4 亿元、 125.94 亿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 444.12 亿元、 772.15 亿元。
1985 年至 1995 年十年间,中国家电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2.1% ,超过其他国家家电工业同期发展速度。
(二)主要产品、产量目前,中国家电工业已经能够生产几乎所有大小家电产品,品种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到彩色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器等共 120 多个 , 主要产品产量也已经开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定份额。
( 见附表一 )1996 年中国电冰箱产量为 928 万台、洗衣机 1068 万台、空调器 646 万台,均占世界同类产品的 1/5 左右。
(见图一)1996 年由于市场制约机制的作用,一些产品产量有所下降。
而名牌家电产品的产量与去年相比却继续增长 , 这表明在市场竞争驱动下,增长方式开始向集约化转变。
但是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电风扇、电饭锅等产品的产量仍居世界首位。
(三)销售额、进出口情况据中国《工商时报》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家电市场年销售额约为 2000 亿美元,中国 1996 年家电工业销售总额超过 1100 亿元人民币,约占世界年销售额的 7% ,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
(见图二)近年来,中国家电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对外出口也保持了持续增长。
(见附表二) 1996 年出口额达到 27.5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8.5 %。
其中彩电、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和微波炉等主要家电产品出口量分别达到 405.7 万台、 47.4 万台、 103.4 万台、 55.8 万台和 83.1 万台,出口创汇分别达到 5.6 亿美元、 1.58 亿美元、 7815 万美元、 5857 万美元和 6265 万美元,其中彩电、空调器、电冰箱和洗衣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4.96% 、 18 %、 323 %和 37.4 %(见图三)。
产品已出口至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对 28 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超过了 1000 万美元。
有 12 个企业年出口额超过 1000 万美元。
与出口相比,进口量则处于较低水平。
据轻工总会资料显示,91~95 年期间电冰箱,洗衣机等进口总量不到国内市场份额的1% 。
(四)企业现状在 80 年代的大发展时期,除原有电子部,轻工总会系统所属企业之外,机械、航空、航天、农业、兵器、卫生等系统的企业也纷纷参与进来,因此曾经出现过各行各业一起搞家电的局面。
近年来,由于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造成近 1/3 的企业破产或者处境艰难, 1/3 的企业勉强维持,只有其余 1/3 的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一批管理水平高,产品知名度高的企业群体。
(五)存在问题伴随着大批外资企业的陆续建成投产,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定位的外国知名品牌产品将要大规模进入中国家电市场,中国家电工业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已经展开,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态势已经形成。
如同其他行业一样,由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将使中国家电行业在新的竞争局势中面临着严峻考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生产能力开始过剩据了解目前中国电冰箱年生产能力 1500 万台,洗衣机年生产能力1700 万台,均已远远超过目前市场需求量。
(还未包括将要陆续投产的外资企业产量)另据中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显示,中国空调器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也仅为 33 %。
此外,彩色电视机年生产能力超过 3000 万台,国内市场需求量不足 2000 万台,加之 10 家外国大型彩电生产企业的陆续投产,到 2000 年时,中国彩电生产能力将高达 4600 万台。
但是,据《经济参考报》 8 月 9 日载文分析,那时的需求量不会超过 3000 万台,因此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将更为严峻。
2. 价格优势正在减弱中国家电企业依据地理条件和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所获得的价格优势将要被外国公司新的投资战略,即通过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在华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进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综合优势所抵消,市场占有率亦将因此被逐渐削弱。
近日中国有关方面正式宣布,进口关税还将进一步大幅下调,势必对未来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产生较大影响。
3. 生产组织结构难以适应竞争需要中国家电行业的集中程度相对偏低。
仅以家电工业支柱之一彩电为例, 3000 万台生产能力分散在 98 家企业,其中年产 50 万台以下的企业占 80 %,年产 100 万台以上的企业仅为 5 %。
加上地区、行业等种种限制,使技术和资金难以集中并形成优势,开发能力不强。
即使目前名列前矛的企业,其生产规模也与国外同行相差甚远。
二、市场展望中国家电行业是随着需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前景也必将与未来的市场需求息息相关。
据权威方面分析,最近五年期间中国家电市场将要逐渐摆脱缓慢运行状态,进入新一轮消费热潮,主要依据如下:首先,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为消费的增加提供了经济基础。
据《经济信息报》今年 5 月 7 日报道: 1996 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 3.3% 和 9% 。
根据预测,今后几年仍将保持年均 5% 以上的增长幅度。
居民收入预期看好,必将进一步促进居民的消费欲求。
其次,高新科技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近年来,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功能更为齐全,设计更加精巧、式样更加美观、外观更为新颖的家电产品适合了部分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费需要。
根据对消费者消费意向调查显示,有 77.21% 的家庭新增消费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档次的产品,有 19.35 %是为了追求更佳收视、欣赏效果。
另外,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基本改善,为各类大型家电产品进入家庭提供了客观环境。
近年来占地面积较大的家电产品如柜式空调、大容量冰箱、洗衣机以及大屏幕彩电、家庭影院系统等开始进入家庭与住房面积增加不无关系。
基于以上原因,城乡居民对于家电消费在观念和实际需求两方面都将发生相应变化。
(一)消费观念不断更新进入 90 年代以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据最近人民银行的一项储蓄意向调查,多数居民对未来收入均持较高的预期值。
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文明意识的增强,消费观念也随之开始发生变化:1. 高新技术所引起的家电消费观念向高品位,多功能方向转化。
以大屏幕彩电、组合音响、高保真录象机、影碟机、摄录一体机、大容量绿色冰箱、全自动洗衣机、模糊控制节能空调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家电产品,将日趋占有重要位置。
2. 消费需求开始从满足物质需要向追求精神享受转变。
人们的消费需求由满足日常家庭使用、减轻或代替体力劳动的初级阶段转而逐渐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更为现代化的文化享受。
多媒体电脑、互联网络、家庭影院将成为新一代家庭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3. 厨房电器化和家居生活舒适化、健康化观念迅速普及。
电冰箱将进入 90% 以上的城镇居民家庭,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将要配备电气化炊具如电饭锅、微波炉、洗碗机、消毒柜等小家电产品。
有 40% 以上的家庭将实现空调器调节室温,并拥有较好的声象娱乐条件。
4. 农村居民对家电产品的消费意识开始向城市转化。
改革开放以来,部分沿海开放地区农村经济高速发展,构成强劲的消费市场。
(见附表三)据调查,农村家庭对家电消费有支出意向的占 49.33%, 高于城镇 7 个百分点,其中彩电购买率 4.9% ,洗衣机4.5% ,电风扇5.6% 。
(见图四)5. 伴随现代文明意识的增强, . 对其他小家电产品的需求日益广泛。
美容美发器、电动剃须刀、电吹风、电动按摩器、微型吸尘器等种类繁多的小家电产品将更加广泛进入居民日常生活。
(二)市场需求前景广阔对于家电市场前景的评价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测:1. 需求量预测多数城镇居民家庭的现有家电用品开始进入更新期。
从 80 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居民陆续购买的以彩电、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 " 三大件 " ,目前已经陆续达到使用年限。
以彩电为例,据《经济信息报》一调查显示,目前城镇居民的彩电 50% 以上是在80 年代中期购买的,按 8~10 年使用寿命计算,有 50~80% 的彩电将在近几年进行更新换代。
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主要大城市彩色电视机每百户拥有量均已超过百台,近年内在这些城市中的一户多机比例将超过 50% 。
(见附表四)根据以上分析,预计近五年内城镇居民对于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收录机等主要家电产品需求将分别增长 1.5%~6% 左右。
(见图五)2. 普及率预测据中国家电协会预计今后五年内,主要家电产品城镇普及率将要达到 22% - 81% ,(见附表五)其中电冰箱和洗衣机将分别为91% 和 94% 、空调器为 33 %上下。
(见图六)实际情况显示,仅在 1996 年,中国城镇电冰箱普及率即已经达到 69.8%, 洗衣机达到90.06%, 空调器则从几乎为零迅速增加到 11.6 %。
根据这一趋势,2000 年的普及率势必大大超出以上预测水平。
3. 需求地区预测未来五年,需求热点地区仍将以城镇为主。
除城镇地区以外,全国其它地区每年需求量亦很可观。
(见附表六)尤其地处沿海开放带的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速度快,农民收入水平高,消费趋势开始向城市化发展,加之住房条件比较优越,公共设施比较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