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家具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外家具发展史》课件

《中外家具发展史》课件
• 自然绿色和环保设计。
未来家具的需求与 趋势
• 定制化的平民化。 (例如Ikea的模块快
• 装多家功具能)、节约空间的 小户型家具。
• 质量更高,寿命更长 的家具设计。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的家具设计
• 人们越来越注重材料 选择和家具制造过程 中的绿色环保措施。
•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 制造商关注环境可持 续性和资源节约方面。
以圣境派(Shaker)和象征派(Mission)风格 闻名。圣境派家具一般做工精提高,同时与中国、韩国进行交 流,家具风格逐渐丰富。
未来家具的设计与趋势
当代家具设计的趋 势
• 追求人性化、超现实 的意境设计
• 结合数字化技术和人 工智能,制作更为智 能化的家具。
现代家具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材料、工艺、设计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 变而逐渐独特起来。
世界家具发展史
欧洲古典家具的发展史
包括巴洛克、洛可可、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等 风格。
现代欧式家具的出现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世纪现代家具作为战争后繁 荣的象征出现,如东欧波兰工业家具、瑞典设 计风格。
美式家具的发展史
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政治、宗教等都密不可分。
现代家具的发展史
1
工业化家具的兴起
20世纪初,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开始替代原有的手工业生产,这使得家具产量得 到了极大的提高。
2
现代风格家具的出现
20世纪40年代,现代风格家具开始出现,追求简洁、大胆、实用和舒适的特点, 家具史也由此迎来了一个分水岭。
3
现代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工艺
中外家具发展史
从古至今,家具一直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历程与文化演化,了解家具发展史, 就是给人类文明进程画上一道颜色斑斓的历史长卷。

家具行业发展史(完整版)

家具行业发展史(完整版)
西欧大部分地区被统一起来,并开始复兴古典文化,旨在恢复古罗马文化 传统,基督教成了欧洲普遍的精伸信仰;
Style 风格特征
characteristics
采用了仿罗马式建筑的连环拱廊作为家具构建和装饰手法; 家具造型庄重、庞大,以直线为主,追求建筑的体量感,并且较多的采用 了车制的曲面构建,遍以旋木作为各类家具的骨架构件; 仿罗马式家具生活的中心是教堂和修道院
风格 形成
由于意大利遭受战争的侵袭,有大批艺术家逃亡到法国,这样就将意大 利的文化带到法国。法国的文艺复兴是在成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 影响下结合法国的特点而形成的。
风格 特征
装饰 特征
历史 作用
法国本土优良的木材,如:橡木、樱桃木、胡桃木、桃花心木均被大量 用来制作家具; 技艺高超的法国工匠,以当时大量精美的绘画、雕塑艺术作品为范本, 在家具上雕出栩栩如生的希腊神话人物; 大多数的柜类家具,如箱匣、碗柜、化妆台等直接立于地面而无柜角支 撑;
装饰特征
Decorative features
装饰十分华丽,多用浮雕、线雕、圆雕等,常将象牙雕刻的装饰板面镶嵌 在各类家具的局部,也常用金、银、青铜金属饰件; 装饰图案以象征基督教的十字架符号,或在花冠藤蔓之间夹杂着天使、圣 徒以及各种鸟兽、叶片、花卉、果实等混合采用最为常见;
历史作用
Historical role
法国家具赏析
家具
法国豪华室内
1.6.1巴洛克风格家具(约16世纪末-18世纪中叶)
The fo风rm格ati形on 成of
style
巴洛克艺术主要表现在绘画、雕刻及建筑等美术领域,最突出的特征是以 流漫主义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运用多变的曲面及线型,追求宏伟、生 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

国内外家具发展史ppt课件

国内外家具发展史ppt课件

中世纪家具
14-15世纪,资 本主义制度萌 芽之前,欧洲 的封建时期
哥特式建筑风格 风靡欧洲大陆
由于教会宣扬禁欲,鼓吹清教徒般的生活方式,各种家具用品的制作都是很朴素甚至是 简陋的。另外,在设计上,明显表现出带有北方蛮族的粗野形态。
16
中世纪家具
风格特征
哥特式家具追求哥
哥 特
特式建筑的神秘效果。


青年风格派 维也纳分离派
25
近代家具
反对传统家具,寻求一种可以表现他们的新 设计形式
26
近代家具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 ——威廉莫里斯、查尔斯沃赛
27
近代家具
新艺术运动时期 ——维也纳分离派、青年风格派
28
现代家具
现代家居的形成
二战后欧洲重建工作,促进了建筑及家居设计的快速发展。 产业革命和美国制造体系为大批量生产创造了机会 “优良设计”观念的普及
前后腿方向一致
古埃及吉萨金字塔中出土的随葬床和椅 12
古代家具
古埃及 ——多崇拜、人神同形和方向一致的兽脚
图 坦 哈 蒙 的 法 老 王 座
风格特征 靠背上有贴金浮雕, 服饰用彩色陶片和翠石 镶成,结构严整,技术
精密、
13
古代家具
古希腊 ——继承古埃及家具风格,线条挺直,装
饰有狮首和斯芬克斯形象。
展,建造园林成风,促进了家具业的繁荣兴旺。
7
中国家具史
明清
——以硬木制造为主,设计简洁精致,造型简、厚、
精、雅。

巧而得体,精而合 匠



输料入 忠实材料本色,体

现材料自身文理
线条简洁利落,面 工 部比例适当,变化 数艺入

中外家具发展简史

中外家具发展简史
文艺复兴是指公元14-16 世纪 以意大利佛罗伦萨,罗马, 世纪, 文艺复兴是指公元 14-16世纪, 以意大利佛罗伦萨 , 罗马 , 威尼斯等城 14 市为中心,以工匠,建筑师,艺术家为代表, 市为中心,以工匠,建筑师,艺术家为代表,以人文主义和新文化思想为主 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思想为武器的一场反封建, 流,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思想为武器的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 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场被恩格斯称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 "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场被恩格斯称为"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 进步的变革. 这场变革激发了意大利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 进步的变革."这场变革激发了意大利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并从意大利传 播到了德, 英和荷兰等欧洲其它国家. 播到了德,法,英和荷兰等欧洲其它国家 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家具,绘画, 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家具,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领域都进入了一个 崭新的阶段,众星灿烂,大师辈出,恩格斯热情洋溢的赞美文艺复兴时代" 崭新的阶段,众星灿烂,大师辈出,恩格斯热情洋溢的赞美文艺复兴时代" 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 在思维能力, 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 在思维能力 热情和性格方面, 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如建筑大师行维尼奥拉( 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如建筑大师行维尼奥拉( GiacomoBarazzi daVignola 1507-1573)和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 1508)和帕拉第奥( 1580),雕刻大师和画家,建筑师米开朗琪罗(Michelengelo Buonarroti ),雕刻大师和画家 ),雕刻大师和画家,建筑师米开朗琪罗( 1475-1564年),绘画大师,建筑师,工程师达 芬奇(Leonurdo de Vinci 绘画大师, 芬奇( 年),绘画大师 建筑师,工程师达.芬奇 1452-1519年)和拉斐尔 年 和拉斐尔(Raphael Santi 1483-1520年)等. 年等

中外家具发展史

中外家具发展史





中世纪家具
拜占庭式家具
仿罗马式家具
仿罗马式艺术和建筑兴起于11世纪,为时短 暂,到十二世纪末被哥特式所取代。这种风格融 合了晚期罗马,拜占庭和蛮族的基本图案和色彩, 实际上,它是西欧以拉丁文化为基础来继承罗马 文明中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建树。自此以后,家具 的西方传统就成为了“基督教精神”的了,这是 一个重要转折。仿罗马式是中世纪早期至盛期的 家具风格,它继承的是哥特式风格。
鼎盛时期的明清家具
• 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 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 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 家具推向顶峰时期。明代家具是在宋、元家具的基 础上发展成熟的,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民族风格“明 式”。 • 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 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 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 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 的风格。
巴洛克时期家具
巴洛克风格家具(公元17世纪-18世纪处),经历 了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处于 复杂的矛盾之中,一批中小型教堂、城市广场和 花园别墅设计追求新奇复杂的造型,以曲线、弧 面为特点,如华丽的破山墙、涡卷饰、人像柱、 深深的石膏线,还有扭曲的旋制件、翻转的雕塑, 突出喷泉、水池等动感因素,打破了古典建筑与 文艺复兴建筑的“常规”,被称之为“巴洛克” 式的建筑装饰风格。“巴洛克”原是葡萄牙语 “Baroque”,意为珠宝商人用来描述珍珠表面光 滑、圆润、凹凸不平、扭曲的特征。追求动感, 夸张尺度,形成了一种极富强烈、奇特的男性化 装饰风格。而与随后的“洛可可”的女性化的细 腻娇艳风格相对应。

第二章中外家具发展简史-1

第二章中外家具发展简史-1

• 罗马式家具(公元10-13世纪)
自罗马帝国衰亡以后,意大利封建制国家将罗马文化与民间 艺术揉和在一起,而形成 一种艺术形式,称为仿罗马式,它是 罗马建筑风格的再现,兴起于11世纪,并传播到英、法、德和西 班牙等国,为11——13世纪的西欧所流行。 • 仿罗马家具的主要特征是在造型和装饰上模仿古罗马建筑的拱券 和檐帽等式样,最突出的还有旋木技术的应用,有了全部用旋木 制作的扶手椅。用精美技艺加工,用铜锻制和表面镀金的金属装 饰件对家具既、拜占庭家具(公元328——1005年) 拜占庭帝国在5世纪至6世纪是一个强大的 帝国。它的前身是东罗马帝国。公元4世纪,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以巴尔 于半岛为中心,位于东西方的交汇点上。 • 拜占庭家具继承了罗马家具的形式, 并融合了西亚和埃及的艺术风格,融和波 斯的细部装饰,模仿罗马建筑的拱券形式, 以雕刻和镶嵌最为多见,节奏感很强。在 家具造型上由曲线形式转变为直线形式, 具有挺直庄严的外形特征,尤其是以王座 的造型最为突出,木板雕刻,上部装有顶 盖或高耸的尖顶,以显示皇帝的威严。这 种坐椅对后来的家具影响很大

三、哥特式家具(公元12-16世纪)
• 12世纪后半叶,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在西欧以法国为中心兴起, 而扩展到欧洲各基督教国家,到15世纪 末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是欧洲神学 体系成熟的阶段,哥特式的教堂使宗教 建筑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 典型的代表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英国 的坎特伯雷大教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教堂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高耸的尖拱, 三叶草饰和多彩的玫瑰玻璃窗,成群的 簇柱,层次丰富的浮雕,把人们的目光 引向虚幻的天空和对天堂的憧憬中。 受到哥特式建筑的影响,哥特式家具同 样采用尖顶、尖拱、细柱、垂饰罩、浅 雕或透雕的镶板装饰,以刚直,挺拔的 外形与建筑形象相呼应,尤其是哥特式 椅子(主教坐椅)更是于整个教堂建筑 与室内装饰风格相一致

中外家具发展简史

中外家具发展简史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主张形式与动能合一,强调表现性。
麦金托什设计的家具
瓦格纳设计的家具
赖特设计的家具
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现代家具(1914——1945)
两次大战期间的艺术运动及学派 风格派
“风格派”接受了立体主义的新论点,主张采用纯净的立方体、几何体及垂直水平的面来 塑造形象,色彩则用红、黄、蓝几种原色。1918年里特维尔得加入这一运动,并设计了代 表作“红蓝椅”。
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主要成就就是与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结合进行结构与造型的改进
二、巴洛克风格家具(公元17世纪——18世纪初)
巴洛克风格是在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与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 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与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追求动 感,夸张尺度,形成一种强烈、奇特的男性化装饰风格。
前期现代家具的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
查尔斯.麦金托什:常采用直线和直角来强调个人的独特风格。他也是英国新艺术运动的 领袖人物。
亨利.凡.的.维尔德:1906年创立魏玛工艺美术学院(即“包豪斯”的前身),他也是 1907年开办的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创世人之一。
奥托.瓦格纳:强调“现代形式必须与时代生活的新要求相协调”并致力于从新古典主义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的学生有霍曼夫、卢斯和奥布里奇等人。
三、哥特式家具(公元12世纪——16世纪)
哥特式家具受哥特式建筑影响,大多采用尖顶、尖拱、 细柱、垂饰罩、浅雕或透雕的镶板装饰,以刚直挺拔的 外形与建筑形象相呼应。
第三节 近世纪家具
一、文艺复兴家具(公元14世纪——16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最大特点是灰泥石膏浮雕装饰,做工精细,常在浮雕上加以贴 金和彩绘处理。这种由建筑和雕刻转换到家具的造型和结构,是家具制作工艺的要素 与建筑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表现了建筑与家具在风格上的统一与和谐。

第一讲中外家具发展史

第一讲中外家具发展史

第一讲中外家具发展史中外家具发展史第九章现代家具的形成第十章北欧现代家具第一章席地而坐的前期家具第二章过渡时期的家具第三章垂足而坐的后期家具第四章鼎盛时期的明清家具第五章古代时期的家具第六章中世纪家具第七章近世纪家具第八章现代家具第十一章现代家具的发展第一章席地而坐的前期家具第一节商周时期的家具一、历史背景商朝,青铜工艺技术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地步,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青铜文化。

这些青铜礼器可谓家具之始祖。

二、青铜器的俎和禁三、髹漆技术装饰纹样均为朱地黑花,有些花纹里还嵌有松石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一、历史背景奴隶社会瓦解,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铁器工具的产生二、梓匠—独立的工种木工的测量已进步到:“以矩尺量方,以圆规量圆,以绳量直,以悬锤量垂直”用于家具的工具有:铁锯、铁斧、铁钻、铁凿、铁刨等。

当时家具已使用榫卯三、漆家具的兴起漆器彩绘有红、黄、蓝、白、黑五色及其他复色四、家具品种家具类型除商周已有的俎、禁、床以外,还有靠的几、屏风、衣架等一、历史背景起居方式,仍然是席地而坐的时代,床和榻的使用非常广泛,所以床和榻是汉代人的主要家具。

汉时的床体较大,具有兼作卧具和坐具的双重功能。

第三节秦汉时期家具第二章过渡时期的家具一、历史背景这时期中外文化和民族交流日益活跃,成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各民族文化融汇的时期。

这种融汇带来了椅、凳、墩等高型坐具。

二、起居生活的变化东汉时期胡床进入中原,给中国传统起居方式带来了第一次冲击,在少数人中间,出现了侧身斜坐、盘足平坐、后斜倚坐等形式同时存在。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三、新兴家具1.高型家具2.床和榻的封闭形式3.凭几和隐囊四、与佛教有关的装饰一、历史背景二、高型家具的形成1.高型坐具椅子的品种开始增加,有直靠背椅、扶手椅和圈椅2.高型桌案高型桌案的出现是这一时期家具的特点之一。

桌案的形式比前朝更为多样,有直足横附式和曲足横附式。

出现了多人列坐的长桌和长凳。

3.床和榻床由底向高,装饰由简向繁发展第二节隋唐五代时期家具三、风格特点宽大厚重、显得浑圆丰满,具有博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唐代,在家具形态上崇尚富丽华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桌子用途最广,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人人必需,所以桌子的种类也比较多,有长有短,短者为方桌,长者为油桌。

油桌是桌子的基本形式,是最普遍的长方桌(图4—38),常与灯挂椅配置使用。

方桌就是正方形的桌子,一般有大小两种尺寸,大的叫“八仙”,约三尺三寸见方,适宜坐八个人;小的叫“六仙”,约二尺六寸见方。

还有一种叫“一脚三牙方桌”(图4-39)它虽然是案形结体,但由于尺寸较小,人们习惯称之为桌。

这种案形结体的家具,一般把较大的称为案,较小的称为桌。

炕桌(图4—40)是一种矮桌,一般为长方形。

另外,还有书桌、琴桌、条桌、半圆桌(图4—41)和抽屉桌。

(三)橱柜类橱柜类家具的式样有方角柜(图4—42)、圆角柜、四件柜、亮角柜、闷户橱、矮柜以及用来收藏书籍、古董的博古柜或架类。

圆角柜(图4—43)俗称面条柜,形式简捷,方中带圆,仅有的一点点装饰便是柜锁上的扣环;两件柜(图4—44)由一件顶柜与一件竖柜合成,为明代遗物中常见式样,均用做贮存衣物。

矮柜主要有三屉矮柜(图4—45)和四屉矮柜,式样整洁,为存贮衣服之家具,白铜饰件,纹样美雅。

闷户橱(图4—46)较矮柜略长,进深略窄。

橱面两端横木为翘头,是明式家具中具有案类和柜类两种功能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家具。

另外,衣箱、官皮箱和百宝箱更以简捷实惠著称于世。

(四)床榻类床榻类的式样在明代也达到了极大的丰富,主要有榻和架子床。

榻(图4—47),又称罗汉床,即床面之上三面有矮围子。

榻的差异除床身有宽有窄、式样有束腰或无束腰外,主要变化表现在围子的作法上。

最简捷朴质的只有三块光素的整板,正中的一块稍高,或有的整板加一些浮雕花纹,图案或简或繁;另一种是围子四周有边框,中部用短材攒接出各种各样的花纹。

架子床(图4—48),床四角有立柱,柱间有矮围子,柱上端承床顶,下有底座。

有的架子床有门围,就是正面两侧多加两立柱,故称为“六柱床”(图4—49)。

没有门围的架子床,帐子挂在外面,即把床顶罩在帐子里;有门围的架子床,把帐子挂在架子里面,使围子的花纹露出来,被浅色的帐子一衬托,显得格外美观。

(五)台架类有面盆架、巾架、衣架、镜架和灯台等。

面盆架(图4—50)有高低花素之分;巾架、衣架(图4—51)也有花素之别;而灯架(图4—52)则品种繁多,形式多样。

明代衣架至今还保留在民间。

(六)屏座类主要有座屏和折屏两大类。

座屏就是下有底坐、不能折叠的屏风,有单扇、两扇、三扇,也称之为插屏;折屏就是可以折叠的屏风,也称作围屏,有六扇、八扇、十二扇等。

木制屏风中,有的屏身镶以各种石材,有的裱糊锦帛,并加以书法、绘画、雕刻和镶嵌。

屏是士宦和文人家庭的常备之家具。

屏风在布置方面也是灵活多样的,有的设在宫殿厅堂之中,造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有的设在床榻之后;也有的放在过厅书斋之内,用屏风起隔断作用。

另外,屏风也可移动,将它移至庭院组成一个聚会、下棋、聚宴的临时环境。

屏风之前设一方桌,周围放四个绣墩,在宽阔的庭院里有一个屏风就可起到集中的作用。

四、陈设与布置明、清两代室内家具布置多以对称手法为主,常以堂屋后檐窗为背景,临窗置案,前放方桌,两旁为椅子。

卧室以炕桌为中心,配以炕桌、茶几、椅子和方凳、圆凳。

书橱、书架、竖柜、大柜等也都成对摆置。

分隔室内空间常采取博古架与各式门置的综合利用,使室内变化灵活,晚期有穿衣镜出现。

明、清两代室内陈设丰富多彩。

墙上的挂屏、字画,桌案上的瓷器、文玩、盆景、盆花,地面上的炉架、炉罩、宫灯,这些与家具配合陈列,有的造成典雅宁静的气氛,有的表现出庄严华丽的格调,各具特色。

中国明代家具较之西方古典家具发展得要早,达到了当时鼎立世界的水平。

西方古典家具中可与之匹敌的最早风格是洛可可式,而洛可可风格于18世纪初才开始形成,并吸收了明式家具的一些风格特点,在时间上比明代家具晚了三四百年。

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写下了令炎黄子孙引为自豪的辉煌篇章,并对世界家具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二节清式家具一、历史背景当明王朝在1640年被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之后,满洲贵族又夺取了农民起义的果实,建立起清王朝(1644—1911)。

清朝统治初期,由于各地压抑政策,使新兴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家具处于沿袭与继承明代传统风格的状态,在造型与结构上并无多大变化。

清朝在17世纪中叶到1 8世纪中叶,经过了恢复和发展阶段,达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

这一时期,清朝政府通过残酷的民族统治,在军事的征服下,稳定了政治局面,巩固了封建地主政权。

对外贸易的开展使得进口的木材质地优良,价格适合,为家具的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必然带来社会财富的积累,而财富的充足又为皇宫御苑的修建提供了可能。

皇家苑囿、建筑大量兴起,达官显贵的私家园林争奇斗艳,在贵族中斗奇夸富之风浓厚。

物质生活享受和极端颓靡的思想意识,集中反映在荣耀富贵的室内陈设上,运用各种精湛的工艺技术,融合明代家具形制结构,使清代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独特面貌。

如果说清初的家具还保留着明式特点的话,那么到了乾隆时期,家具的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

这时的家具已逐渐形成了与前代秀丽雅致的风格截然不同的风格,这是一种被后世称做富丽清尚的“清式风格”。

今日故宫巾保留的大批雍、乾时期的家具遗产(图4—53)都是清代家具的代表作,它体现了这一时期追求庄严和富丽豪华的特点。

清式家具使用了多种材料,并将各种艺术手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与明式家具风格迥然不同,显示了它自己的时代特征。

二、风格特点清式家具是指清代中、后期(18世纪中叶一19世纪中叶)的家具,它继承了明代家具构造上的某些传统做法,但造型趋向复杂,风格华匝厘重,线条平直硬拐,雕饰繁琐,风格大变。

特别是宫廷家具,吸收了工艺美术的特点,出现了雕漆、雕填、描金的漆家具,还有利用陶瓷、珐琅、玉石、象牙、贝壳等做镶嵌装饰,却忽视和破坏了家具的整体形象,失去了比例和色彩的和谐统。

此种倾向到清晚期更为显著。

清朝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在形制、材料、工艺手段等多方面形成了其独特风格。

(一)太师椅的产生和发展在清代家具中,太师椅的产生是清式家具的一个显著特点,许多研究清式家具的学者、专家都非常关注太师椅,把它作为研究清式家具的一个侧重点来对待(图4—54)。

清代太师椅的造型有他独到的特点,个性鲜明,式样繁多,多达几十种。

无论从其结构、装饰技巧诸方面,都不同于清代之前任何种类的椅种。

它是自清以来造型别具一格的一种特殊椅类。

清代太师椅的产生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似分不开的。

在清朝,官级、品级一级之差具有绝对压倒的优势,这是历代封建社会所不及的。

基于整个清王朝由上至下的这种等级制度,华贵、鼎立、权威式的太师椅便应运而生了,借以炫耀显赫、点缀太平盛世、陈列观赏。

太师椅在清代甚为流行,宫廷、王府、官民之宅都用,一般陈设在客厅、书房,很少置于室中央,往往依墙以几、桌为中心对称布局。

图4—54 透雕回纹太师椅清代太师椅的造型特点概括起来为:①腿截面多为方形或类似方形,腿脚粗犷厚重,与太师椅的通体造型协调适中,体现了满族彪悍粗犷的特点;④椅子上下似为独立的两部分,下部俨然是独立的杌凳,上部是屏风式的靠背和扶手,强调稳定、浑厚;③靠背和扶手均垂直于椅盘,都施以雕嵌描绘,极精美富丽且形式多样,有三屏风式靠背、透雕灵芝式靠背、百宝嵌云石如意式靠背等;④尺寸略大于一般椅子,坐面高500~525毫米。

总之,太师椅是清代这个特定封建历史时期的产物。

(二)用材多样,造型厚重清式冢具户用材多样,主要有硬木、石材、螺钿、瓷片等,使用时都经过优选,选择极为精细,表里如一,无节、无伤,完整得无一瑕疵。

乾隆以前还多用黄花梨木制造家具,乾隆以后由于花梨木见少,而紫檀木正好迎合人们当时的口味,故紫檀木和红木成为清代家具的主要木材。

另外还有鸡翅木、铁力木、瘿木等优质硬材。

清代的桌、椅、榻、屏风、杌凳等石材镶嵌的家具,除大理石外,还有黑花石、云石、红瑙石、汉白玉。

清代用石材镶嵌家具较为普遍(图4—55)。

螺钿家具,即用螺片嵌饰的家具,是清代家具又一明显的特点,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都是清以前任何朝代所无以伦比的。

清式家具在造型中强调稳定,比明代家具要宽、要大,与此相应,局部尺寸、部件用料也随之加大,为雕刻、镶嵌、彩绘等装饰手法提供了充分发挥的余地。

线条平直硬拐,如明代桌案的腿为内翻或外翻马蹄,而清式则多用直角回纹马蹄(图4—56)。

清代的家具坚固鼎立,寓意吉祥,富丽堂皇而追求雄伟气势,企望家具能像皇权一样流传百世而不凋朽,从而促成了清代家具这种体量特点。

图4—55 嵌云石屏背太师椅图4—56 明清足部变化对比a.明式b.清式(三)装饰丰富,技艺高超清代家具装饰丰富,空前富丽、辉煌,不免有争奇斗富之嫌。

其装饰手法集历代精华三一朝,睚、嵌、描、绘、堆漆、剔霹,敦艺精湛高超。

其中雕与嵌仍是清代家具装饰的主要手法1.雕刻雕刻装饰以木雕为主,还有漆雕。

清代的木雕技巧堪称一绝,善用透雕和半透雕手法,有“远看大体,近看细小”的特点,表现出大中有小、强弱虚实的对比势态。

木雕的表现题材丰富多彩,有二龙戏珠、双鱼吉庆、明暗八仙、吉祥图案[如意隐喻事事如意(图4—57),蝙蝠谐音为福(图4—58),佛手、桃子、石榴富意多福、多(图4—57 透雕如意团花几图4—58 透雕蝙蝠如意太师椅)寿、多子等],还有商周的青铜图案、葫芦万代、古币绳纹(图4—59)、梅兰竹菊(图4—60)等。

图4—59 古币绳纹夔龙牙小方桌图4—60 梅枝雕方桌漆雕,又称剔犀、剔红,始于唐宋时期,到明代也只限于奁、盒之类的小件器物上应用;发展到清代,已开始在家具上进行雕饰。

由于漆雕工艺的繁杂,对家具而言,这一工艺目前在我国已趋绝迹。

漆雕工艺的程序大体是以木为底胎,逐层堆积色漆,然后施以刀法,雕剔出层次分明、有强弱虚实变化的图案来。

2.镶嵌镶嵌始于我国商代初期,到清代已近顶峰,不但技艺精湛,用材也很广泛,多达十几种之多,除石、玉、竹、螺钿嵌是继承明代原有的形式外,清代又进一步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骨木、珐琅和瓷嵌等。

从大量的清代传世家具中可以发现,大理石嵌应用之多、范围之广也构成了清代家具装饰的特点之一。

而其镶嵌面积也不同于其他,往往镶嵌于较大面积的桌面、椅凳面、几面和椅背心面等,.与螺钿镶嵌形成了两个极端的对比。

尽管螺钿镶嵌遍及家具各个部位,但多是小面积的局部嵌饰。

螺钿嵌始创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到了清代,由于清代富丽堂皇的家具风格所决定,促进了螺钿家具的发展,并成为螺钿家具的鼎盛、丰产时代。

螺钿又称螺填(图4—61),其实质是采用螺蚌之贝壳,雕切研磨成规则的小块按预定图案拼凑起来,漆贴、镶嵌于器物之上。

螺钿分硬螺钿(片厚)与软螺钿(片薄),一般漆器上宜嵌软螺钿,家具上宜嵌硬螺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