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成语800词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正确运用成语的说课稿

高一语文正确运用成语的说课稿

高一语文正确运用成语的说课稿高一语文正确运用成语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其中“梳理探究”是体现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教材内容,它和“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一起纳入课内学习计划。

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部分,忽视甚至无视“梳理探究”部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积累整合”,第五个方面是“发现创新”,“梳理探究”就是根据这两个方面设计的,理应得到重视。

“梳理探究”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属于开创性的工作,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对教师而言,这部分的教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此本人尝试就必修②“梳理探究”之“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这一专题进行教学设计。

成语的梳理,教材提供了三个方面,即“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

“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侧重成语的理解。

通过对成语来源的梳理可以了解很多重要的古代典籍,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厚学生的文化积淀;对成语结构的梳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成语,但由于语文学习淡化语法,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少学习语法,再加上语法本身的复杂,成语结构的分析可能会降低学生对成语梳理的兴趣。

从“成语与文化”方面梳理可以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等。

但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而本课内容的教学时间只有1至2课时,如果不能找准梳理探究的角度,就可能导致教学内容表面化或片面化,难以实现教材所说的“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豹”。

“成语的运用”包含了成语的理解又高于成语的理解,学习成语的主要目的就是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而成语的运用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梳理兴趣。

高考成语学习教程(教师教案)

高考成语学习教程(教师教案)

高考成语学习教程(成语复习专题突破)目录教师教案部分成语学案一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成语学案二感知高考高频考查成语成语学案三掌握高考常考望文生义类成语成语学案四掌握高考常考对象误用类成语成语学案五掌握高考成考近意辨析类成语成语学案六掌握高考常考褒贬色彩和谦敬类的成语成语学案七掌握高考常考特殊用法类成语成语学案八掌握其他特殊用法成语成语学案一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一、翻译下列文段,写出成语并解释文段一: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口渴,想要喝水,把黄河、渭河都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喝水。

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而他死之前把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注释:①逐走:竞跑,赛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得:得到④于:到。

⑤河、渭:即黄河、渭河。

⑥不足:不够。

⑦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⑧大泽:大湖。

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北。

⑨至:到。

⑩弃:遗弃⑾邓林: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成语及释意:夸父追日。

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贬义:自不量力。

文段二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翻译: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高三语文成语公开课PPT模板(完整版)

高三语文成语公开课PPT模板(完整版)

02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 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 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 居室蓬荜生辉。(01年)
03
成语特点,来源及结构
成语的特点
结构的相 对定型性;
12
意义的 整体性;
34
形成的 历史性;
内容和形式 的民族性。
成语的特点
01 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02 从寓言故事中来的; 03 从神话或其它传说中来的; 04 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摘引的;
孜孜丌倦衣冝禽兽异形同义成语背井离乡离乡背井残编断简断编残简滴水石穿水滴石穿日以继夜无足轻重无足重轻旋转乾坤旋乾转坤马翻人仰人仰马翻马仰人翻藏污纳垢藏垢纳污登堂入室升堂入室兼收并蓄兼容并蓄好高务远好高骛远名垂千古名垂千秋敝帚自珍敝帚千金妙手回春着手成春此起彼伏此伏彼起此起彼落留心
公开课
[高中语文成语公开课] [高三公开课]
04 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06
四名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在坐地 分赃时,补及时赶到的公安人员擒获。
08
我本来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 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93年)
复习对策
09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 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 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 多小时赶到大坝。(01年)
10 偏正关系:孜孜不倦、衣冠禽兽
异形同义成语
背井离乡 (离乡背井)
藏污纳垢 (藏垢纳污)
残编断简 (断编残简)
滴水石穿 (水滴石穿)
登堂入室 (升堂入室)
日以继夜 (夜以断日)
无足轻重 (无足重轻)
旋转乾坤 (旋乾转坤)
马翻人仰
(人仰马翻、 马仰人翻)
兼收并蓄 (兼容并蓄)
好高务远 (好高骛远)

2023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成语及释义整理

2023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成语及释义整理

2023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成语梳理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可磨灭:多指功业、言论、印象、事迹、精神等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不屈不挠: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

《长征胜利万岁》噤若寒蝉(jìn):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

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

千钧雷霆: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人喊马嘶:人喊叫,马嘶鸣。

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

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悬崖勒马(lè):临近悬崖收住缰绳,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熙熙攘攘(rǎng):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艰苦卓绝(zhuó):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运筹帷幄(wéi wò):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

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

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名副其实(fù):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

《大战中的插曲》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也作“伶仃孤苦”、“孤苦零丁”。

横征暴敛(héng):强横地征收捐税,残暴地搜刮民财。

痛剧创深(chuāng):受到巨大创伤,痛苦至极。

惨无人道:形容极端凶狠,残暴到灭绝人性的程度。

化干戈(gān gē)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使争斗变为友好。

兵戎相见:兵戎:武力。

指发生武装冲突。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来龙去脉: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不辞劳苦:不逃避劳累辛苦。

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旱涝保收:不管发生旱灾还是涝灾,都能保证收成,比喻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得到好处。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再回想当时所遭受的痛苦。

成语专题复习说课稿

成语专题复习说课稿

成语专题复习说课稿第一篇:成语专题复习说课稿《成语运用》复习课说课稿袁新乾一、教学内容成语运用是中考必考的内容,是积累与运用的第4小题,是一个选择题,分值为三分。

《课程标准》中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拨打,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成了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

二、学情分析语文学习是一个常年积累的过程,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一些成语,但是对成语的意思和每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掌握不牢固,而考察的时候正好是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带入句子,辨别使用是否得当。

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所以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整理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分写中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拟定这样两个目标作为复习课比较功利化,目的就在于要帮助学生把握考试方向针对性复习,提高学生答题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成绩。

分析目标过于功利化是不足的,学习还是应该关注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注意情感目标的体现。

四、教法学法(一)教学方法1.概念归纳法。

将常考的成语进行归纳分类,分成七个类别,便于学生系统记忆形成知识体系。

2.范例引导法。

相关的成语误用情况分别距离,学生心中有数。

3.探究式教学法。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探究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手段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

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课件,利于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法,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利用演示课件代替板书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扩充课堂容量。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常考成语,并说明自己积累的成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是为了提升学生自己积累知识的能力,能够主动学习、大胆展示。

(二)考点解读,解读这一内容在中考中的地位。

直接切入中考题,让学生直观了解中考考生们,从而明白教学目标。

(三)罗列成语误用的情况根据分类,每个类别列举两个实例,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几个类别如何出题,怎么考查。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2说课稿:《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2说课稿:《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是探究性学习课型。

探究性学习较之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这种课型之中。

教师只是引导,不必给学生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

探究并非要学生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

选择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我是这样考虑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

什么叫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

同学们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

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掌握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二)学情分析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学生都变得有点急功近利,考什么就学什么,而对自己的人文修养要求有所降低。

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这种形势之下,新教材的编写注入了这种梳理知识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整理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教学目标1、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2、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2、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二、说教法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课堂的主体。

而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成语讲解公开课

成语讲解公开课

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01
02
03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97年)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98年)
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02年)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1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00年春)
2
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3
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4
04
03
01
02
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04
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3
2
4
1
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00年)
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99年)
1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95年)
2
只要有缘木求鱼的精神,说能攀登一座座科学高峰,获得一项科学成果。
3
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4
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高中语文 专题讲解——成语展示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专题讲解——成语展示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分析: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 分析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 有些成语是谦词 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 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不准, 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蓬荜生辉” 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蓬荜生辉”, 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 “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 的家。 的家。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使穷人的家增添光 是个谦词,只能用于己。 16却把它用 辉,是个谦词,只能用于己。例16却把它用 对方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在“您”,对方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 只能对别人。 17却把它用在 却把它用在“ 意,只能对别人。例17却把它用在“我”身 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
马克思、 例 3 、 马克思 、 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 几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 斗,几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堪称人类历史上 最珍贵的友谊” “最珍贵的友谊”。 今年消费者对小型发电机反应冷淡, 例 4 、 今年消费者对小型发电机反应冷淡 , 造成厂家发电机大量积压,各仓库发电机汗牛充 造成厂家发电机大量积压,各仓库发电机汗牛充 栋。 分析: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分析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 不准, 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不准 , 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 相敬如宾” 只能针对夫妻而言, “相敬如宾”,只能针对夫妻而言,“汗牛充 只能形容书多。 栋”只能形容书多。
错误类型五:音或形相近致误。 错误类型五:音或形相近致误。
12、在二中“申示”进程中, 例12、在二中“申示”进程中,社会各界人士 对学校工作尽最大可能鼎力相助 我深表感谢! 鼎力相助, 对学校工作尽最大可能鼎力相助,我深表感谢! 13、 感动中国”人物陈健,为朋友守墓37 例13、“感动中国”人物陈健,为朋友守墓37 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使他在海内外闻名 年,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使他在海内外闻名 遐迩。 遐迩。 分析: 分析:运用成语要注意成语隐含义和句子语意 是否重复。 鼎力相助”指尽全力帮助人, 是否重复。“鼎力相助”指尽全力帮助人,与 尽最大可能”意思重复。 闻名遐迩” “尽最大可能”意思重复。“闻名遐迩”,远 近闻名之意,与前面“海内外”语意重复。 近闻名之意,与前面“海内外”语意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哀而不伤——悲伤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2、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3、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4、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错例〗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01)5、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错例〗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6、安身立命——安身:容身,指在某地居住或生活;立命:使精神安定。

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7、安之若素——素:向来,素来。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不能误为“安心”。

〖错例〗声名无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8、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9、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

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

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10、爱不释手——喜爱到舍不得放手。

11、爱屋及乌——比喻因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12、按图索骥——骥,jì。

照图上画的去寻找好马。

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13、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遵循,依照。

①形容做事有一定的步骤和规矩。

②现也用以指办事机械,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1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B】15、白驹过隙——白驹(jū):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错例〗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快捷异常。

16、稗官野史——稗(bài)官,古代的小官。

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17、鞭辟入里——形容言词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

18、坂上走丸——坂(bǎn),山坡,斜坡。

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错例〗从某种意义上讲,搞财务工作犹如阪上走丸,有一定的风险,只有精通业务,严于律己,才能“化险为夷”。

19、暴虎冯河(贬)——暴,徒手搏斗。

冯(píng):徒步。

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20、暴殄天物——暴,损害。

殄(tiǎn),灭绝。

原指残害灭绝天生的自然资源,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21、暴戾恣睢——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

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22、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

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

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23、抱薪救火——薪,柴。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24、半青半黄——庄稼半熟半不熟。

也用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错例〗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1 / 3625、半斤八两(贬)——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多含贬义。

〖错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95)26、筚路蓝缕——筚(bì)路,柴车。

蓝缕(lǚ),破旧的衣服。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辛。

27、敝帚自珍——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自己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从意义可言看出“敝帚自珍”适用于对自己,而不能用于别人。

例句中的“作品”是“已故著名作家”的,而不是“编辑”自己的,当属于对象用错。

〖错例〗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28、杯盘狼藉——狼藉:杂乱的样子。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错例〗劳动节那天,爸爸的三个老友来我家聚餐,饭桌上觥筹交错,杯盘狼藉,十分热闹。

29、杯弓蛇影——比喻因疑虑不解而自相惊扰。

30、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31、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正例】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別具一格。

(94)32、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33、笔走龙蛇——形容书法或文章洒脱雄健,很有气势。

例句中却用来说“做法”,当属用错对象。

〖错例〗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34、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正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01春)35、别开生面——生面,新的格局。

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

36、不经之谈(贬)——经:正常,合理。

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话。

37、不法常可——常可:永久不变的道理,成规。

不盲目效法因袭历来所认可的事。

38、不孚众望(贬)——孚(fú),使人信服。

没有使群众信服。

【正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97)39、不负众望(褒)——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40、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

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

41、不刊之论——刊:削除,删改。

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不能把“刊”理解成“刊登”。

)〖错例〗这篇文章写得太差,真是不刊之论。

42、不易之论——易,更改。

形容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43、不堪设想——对将来的结果不能想象,预料将来的结果很坏或很危险。

〖错例〗这里的防汛斗争,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44、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作谦词。

45、不以为然——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

〖错例〗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有的同学不以为然,长此以往,就会成为“白字先生”了。

(改“不以为意”)46、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47、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

【正例】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01春)48、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错例〗他是个计算机专家,又会两种外国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49、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正例】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不落窠臼,值得一看。

(94)50、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2 / 3651、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很镇静。

〖错例〗他的自制能力好,不管环境多嘈杂,都能不动声色地埋头读书,所以成绩很好。

52、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错例〗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53、不可收拾——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错例〗他出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槐》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褒贬误用)54、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55、不能自已——已:停止。

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错例〗课堂上我一时不能自已,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结果被老师提到办公室狠批了一顿。

56、不遗余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正例】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01春)57、不足为训——训,准则。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错例〗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的。

【正例】这家工厂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有些做法,却不足为训。

〖错例〗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

58、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59、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以比喻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

原来形容不拘小节。

后来形容不注意衣衫、容貌的整洁。

60、不名一文——亦作“不名一钱”。

名:占有。

一个钱也没有。

〖错例〗胡长青大提权钱交易,贪婪腐败,最后受到法律的严惩,他的人格真可说是不名一文。

(用“不值一钱”为好)61、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错例〗同志们都认为,他这个人办事向来深思熟虑,计划周密,不假思索。

62、不约而同——没有事先约定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错例〗他们俩的确有共同语言,的确有对于我国文学的不约而同的一整套看法。

63、不可理喻(贬)——喻,使明白。

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蛮不讲理。

〖错例〗好好一个连长他不当,却自愿到一个负债近百万的服装厂当厂长,大家都觉得不可理喻。

64、不胫而走——胫:jìng,小腿。

比喻事情不待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

〖错例〗我收到美国朋友给我的来信,发现那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65、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66、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67、不容置喙(huì) ——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68、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69、不绝如缕——①既形容声音细微,②也形容形势危急。

〖错例〗我漫步在运动场上,看到彩旗猎猎,叫喊声、助威声不绝如缕。

(与运动场上叫喊声、助威声之大矛盾。

)70、不稂(láng)不莠(yǒu) (贬)——稂,狼尾草;莠,狗尾草。

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作贬义。

71、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常被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

〖错例〗我校这次喜庆“十六大”晚会的小品除《要钱》外,其他的都不瘟不火,很难令观众满意。

72、不一而足——不一一列举就足够,形容很多。

〖正例〗现在不少中国人说不好汉语,写不好汉字,却是英语六级;即使商品也要洋化,如雅戈尔、仕奇、派纳等等不一而足。

73、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74、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错例〗一些文学期刊在对业余作者极端冷落的时候,对一些专业作家却极尽献媚之能事,搞什么组稿、约稿、专栏,致使一本刊物老是那几个作家的作品又并非佳作。

有的作品枯燥乏味,不忍卒读。

75、不为(wã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76、不速之客——速,邀请。

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77、不肖子孙——不肖,不像,不贤。

指不能继承祖、父事业或违背祖、父遗志的子孙。

78、不虞之事——虞,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