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的利用与发展
风能利用与发展研究

风能利用与发展研究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风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被大力发展和利用,其具有高效、无排放、低成本等优势,正在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风能的利用与发展展开研究分析,探讨其现状、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风能资源风能是指地球大气层中风的动能,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自然资源。
利用风能发电已有几千年历史,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车来驱动磨坊等设备。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风能发电装备不断更新,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数据统计,我国风资源丰富,风力资源总面积达到3.98亿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华南等地区。
二、风能发电技术目前,风能主要通过风力发电技术进行利用,其中风力发电机是关键设备。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风能转变成机械能,再转变成电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风力发电机的各项性能指标不断提升,如风轮的叶片材料、叶片结构、叶片型号等都在不断改进。
此外,风力发电技术还包括风电场的选址、规划、建设等环节,这些都是风能利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风能利用的优势与挑战风能作为清洁能源有诸多优势,首先是无排放,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其次是资源广泛丰富,风力资源是一种天然的可再生资源,不会枯竭,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潜力。
此外,风能发电也具有较低的运营成本,相比化石能源有着明显的经济优势。
然而,风能利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是风能资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风力发电受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无法24小时稳定供电。
其次是风电设备制造和安装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此外,风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长期运行中可能会出现设备故障、老化等问题,影响发电效率。
四、风能发展现状目前,全球风能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各国纷纷加大对风能的投资力度。
风能的利用技术及未来发展

风能的利用技术及未来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其中风能便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能源。
那么,风能是如何被利用的呢?它的未来发展又将如何呢?一、利用技术风能的利用依靠的便是风力发电技术。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风力发电技术:1. 桨型风力发电机:这种类型的风力发电机利用结构如升降舵的桨片,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目前,这种技术应用最广,但其成本较高。
2. 竖轴风力发电机:相对于传统的桨型风力发电机,竖轴风力发电机的结构更加简单、稳定,稳定性和立体感较强。
同时,竖轴风力发电机的转子是立式的,因此更加适用于低风速环境。
3. 波纹型风力发电机:波纹型风力发电机是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技术。
它通过特殊的波纹状设计,能够有效地捕捉风能并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产生电能。
这种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但它的成本较低,且适用于较弱的风速环境。
二、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创新。
那么,风能的未来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 大规模化:随着风力发电机的规模越来越大,其采用的风能转化技术也更为高效。
在未来,大规模化的风力发电系统将逐渐普及并得到更多的应用。
2. 更高的效率:目前,风力发电技术的效率仍需要改进。
因此,未来风力发电将会更加注重提高效率,通过优化技术、提升材料和降低成本等方式,实现更为高效的风能利用。
3. 离岸风电:离岸风电指的是将风力发电机安装在海上的平台或浮筒上,利用海上的风能产生电能。
这种技术能够解决城市与风力发电机之间的空间限制问题,并且开发起来对于海洋和绿色能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微型化:在未来,风力发电将更加注重微型化和便携化。
通过轻量化、紧凑化的设计,将风力发电机移植到更多的地方,以便于使用和方便携带。
综上所述,风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风能的利用将会更加高效、便捷并且普遍化。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风能将成为取代传统能源,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
风能的利用和开发

风能的利用和开发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供暖和水泵等领域。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强,风能的利用和开发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风能资源、风能利用技术、风能发电系统以及风能的环境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深入了解风能的利用和开发现状,推动我国风能产业的发展。
1. 风能资源风能资源是指风力发电系统可以利用的风力能量。
在全球范围内,风资源分布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陆地和海上。
陆地上的风资源受地形、气候和地表覆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在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和华北等地,其平均风速在每秒5米以上,适合开展风能的利用和开发。
而海上风能资源具有稳定性强、能量密度高等优势,是我国发展海上风电的重要方向。
2. 风能利用技术风能利用技术是指通过将风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技术手段。
目前,较为常见的风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和风能供热两种形式。
风力发电是将风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主要通过风力发电机实现。
而风能供热则是通过风力水泵等设备将风能转化为热能,用于供暖和热水等领域。
3. 风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是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设备,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控制系统、变流器、输电线路等组成。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分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两种类型。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结构简单,转动稳定,适用于较小风速条件下的发电;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在起风速、停风速等方面表现更为优秀,适用于多种风环境。
4. 风能的环境影响风能虽然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但其利用和开发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风力发电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对周围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干扰。
其次,风力发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行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在推动风能利用和开发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其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减轻。
5. 风能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重视,风能的利用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风能的开发与利用

风能的开发与利用在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寻找和开发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风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风能是什么?简单来说,风能就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能量。
当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时,不同地区的受热不均导致了大气的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风能的大小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也就是说,风速增加一倍,风能将增加八倍。
因此,在风速较大的地区,风能的利用价值更高。
风能的开发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在古代,人们就利用风能来驱动帆船航行,以及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风能开发始于 20 世纪。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目前,风能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两种形式:风力发电和风力提水。
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最主要方式。
风力发电机组通常由风轮、发电机、塔架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风轮是捕获风能的关键部件,其叶片的形状和设计直接影响着风能的转化效率。
当风吹过风轮时,叶片带动轮毂转动,进而通过增速箱将低速的旋转转化为高速旋转,驱动发电机发电。
发出的电能经过变压、整流等处理后,并入电网供用户使用。
风力发电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对环境友好。
其次,风能是可再生的,只要地球存在大气环流,风能就不会枯竭。
此外,风力发电的成本在不断降低,逐渐具备了与传统能源竞争的能力。
然而,风力发电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风能的分布不均匀,一些地区风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同时,风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风速的变化会导致发电量的波动,这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一方面,他们致力于改进风轮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风能的捕获效率。
风能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

风能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随着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风能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不仅对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关乎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风能利用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几个关键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1. 风力发电机技术:风力发电机是风能利用的核心设备。
传统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尺寸庞大、可靠性欠佳、噪音扰动等问题。
因此,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被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技术,可克服传统风力发电机的一些缺点。
此外,新型风力发电机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也在不断推动发电机效率的提高。
2. 风能储存技术:风能的不稳定性一直是其利用的一大挑战,因为风速的波动导致风力发电机输出电力的波动。
因此,风能储存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风能储存技术包括抽水蓄能、氢气储存和风能压缩储能等。
此外,新型储能技术如热蓄能和电池储能也被广泛研究,以提高风能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3. 风能资源评估与预测:科学准确的风能资源评估和预测对风能利用至关重要。
风能资源评估利用测风塔、气象数据和复杂的数学模型来估算某一地区的风能潜力。
同时,风能预测借助上述数据和算法,为风力发电厂提供准确的风能预测。
近年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能资源评估和预测技术发展迅速,为风能行业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风力发电场布局与优化:优化风力发电场的布局是提高风能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风能资源,并降低发电机间的相互影响。
最新的研究表明,结合地形条件和复杂流体动力学模拟,可以实现风力发电场布局的优化。
此外,风能并网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也在风力发电场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风能系统运维与监控:风力发电场的运维和监控对于保障设备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利用传感器技术和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状况和性能表现,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
风能的利用与发展

风能的利用与发展1. 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驱动发电机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技术。
风力发电具有环保、清洁、安全、可再生、节约等优点,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矛盾。
2. 风能供暖风能还可以用于供暖,利用风能运转热泵或者热交换器将风能转化为热能,供暖用途广泛。
利用风能进行供暖不仅环保、清洁,还能够降低采暖成本。
3. 风能驱动机械风能驱动机械是风能利用的传统方式,在古代就有风车用于捣米等农业生产,现代也有利用风能驱动垃圾处理、水泵、空气压缩机等机械设备的应用。
4. 其他利用方式利用风能还可以进行多种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在海洋工程领域中,将风能转化为动能,构建海上风力发电装置;在交通领域中,通过利用道路公路两边的风力设备,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路灯、监控等设备供电。
1. 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装置的效率和性能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使得风力发电成本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风能来代替传统的能源,可谓是“拔掉插头,插上叶片”。
2. 动力市场风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大,风能的投资和发展逐渐变得越来越现实和有利可图,属于最具优势的动力市场之一。
3. 政策支持政府在能源领域开展了各种支持措施,本着环保、节能、减排的原则,支持投资风电、光电、光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让风能从茫茫的自然中走向现实。
4. 国际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风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例如欧盟目前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计划,将风能的利用和发展作为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
神奇的能源风能与水能的利用与发展

神奇的能源风能与水能的利用与发展能源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而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能源一些不足的地方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如能源的消耗、污染等问题,这也促使人们开始寻找替代传统能源的新型能源。
风能和水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两大代表,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风能和水能的利用与发展两方面,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发展状况及前景。
一、风能的利用与发展1.工作原理风能是利用风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或电能的一种能源。
风能的转化过程主要是通过风轮的转动来实现的,其工作原理与蒸汽机的工作原理类似。
当风能传到风轮上时,风轮就会旋转,进而带动风轮上的发电机转动。
发电机内部最终通过电磁感应原理生成电能。
2.发展状况及前景目前,全球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600GW,其中我国的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250GW。
在我国,风能发电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能源之一,也是现代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预计到2025年,我国风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00GW以上,覆盖全国超过80%的地区。
二、水能的利用与发展1.工作原理水能是指利用水的动能转换成为机械能或电能的能源。
水能主要是通过水轮机的转动来实现的。
水轮机通常被安装在水流比较湍急的山区河流中,当水流冲击水轮机叶片时,水轮机就会转动,进而带动机组内的发电机转动,最终发电。
2.发展状况及前景水能的利用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供给方式。
目前全球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万GW,其中我国的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3.5万GW。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水能的开发和利用,预计到2025年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万GW以上。
综上所述,风能和水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在未来的能源供应中将更加广泛应用,它们的利用和发展也将成为推动世界清洁能源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
但同时其开发与利用也需要我们加强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以实现全面发展跨越式发展。
中国风能地利用现状及发展

中国风能地利用现状及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家,其中风能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地利条件及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风能的地利条件和现状,并展望中国风能的未来发展。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商务委员会的数据,中国具备约2.7亿千瓦的可开发风电资源,其中大部分位于沿海和内陆地区。
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平均风速高、资源密集,非常适合建设风电场。
此外,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拥有较好的风能资源,这些地区既有利于离岸风电的发展,也有助于满足当地电力需求。
第二,中国风电的发展状况良好。
中国自2005年以来,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速超过30%,成为世界最大的风能市场。
截至2024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281.5万千瓦,占全球总量的约35%。
中国已经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制造到工程建设的完整产业链,包括风机制造、风能设备、风场开发等多个领域。
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竞争力,从海外市场的订单数量和规模来看,中国风电设备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然而,中国风能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地缘等因素,中国风能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同。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土地争议、缺乏人力等问题,导致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其次,风能发电存在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需要解决与电力系统的融合问题,以实现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由于风能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风电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题。
为了进一步发展风能,中国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风能资源调查与评估,合理规划风电场建设。
其次,加强电网和储能技术研发,提高风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发展离岸风电,利用海洋风能资源,缓解陆地资源短缺问题。
此外,政府应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和规划,为风电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等支持,加大对风能产业的扶持力度。
综上所述,中国风能在地利条件和发展状况方面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论文风能的利用与发展摘要: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中国的风能总量约16亿千瓦。
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中国的东南沿海、、新疆和甘肃一带。
关键词:可再生无污染储量巨大风力发电[Abstract] in nature, wind is a renewable, non polluting and huge reserves of energy.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energy crisis, countries are stepping up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ind power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rotect our survival on earth.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otal wind around the world about 130000000000 kilowatts of wind power in China, the total amount of about 1600000000 kilowatts. Wind energy resources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opographic influence, the world wind energy resources contraction zone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coastal and open the mainland, such as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Inner Mongolia, Xinjiang and Gansu area.[Keywords] renewable and pollution-free great reserves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风能资源1.1风能的全球资源与分布地球上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空间的辐射能为 1.5×1018kWh,其中的 2.5%即3.8×1016kWh的能量被大气吸收,产生大约4.3×l0l2kWh的风能。
据世界能源理事会估计,在地球1.07×108km2陆地面积中有27%的地区年平均风速高于5m/s(距地面10m处)。
全球风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全球各个大陆沿海地区、整个欧洲大陆、东亚、中亚以及西亚阿拉伯半岛地区、北非沙哈拉沙漠地区以及南非、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岛屿、北美特别是美国大陆、南美的南部、中美的加勒比海地区。
欧洲欧洲是世界风能利用最发达的地区,其风资源非常丰富。
沿海地区是欧洲风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主要包括英国和冰岛沿海、西班牙、法国、德国和挪威的大西洋沿海,以及波罗的海沿海地区,其年平均风速可达9m/s以上。
其次,欧洲的陆上风资源也很丰富。
整个欧洲大陆,除了伊比利亚半岛中部、意大利北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部分东南欧地区以及土耳其地区以外(该区域风速较小,在4至5m/s 以下),其他大部分地区的风速都较大,基本在6至7m/s以上,其中英国、冰岛、爱尔兰、法国、荷兰、德国、丹麦、挪威南部、波兰以及俄罗斯东部部分等地区都是风资源集中的地区。
另外,地中海沿海地区的风速也较大,均在6m/s以上。
亚洲亚洲大陆面积广袤,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风资源也很丰富,其主要分布于以下几个区域:中亚地区(主要哈萨克斯塔及其周边地区)、阿拉伯半岛及其沿海、蒙古高原、南亚次大陆沿海以及亚洲东部及其沿海地区。
中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以草原为主,阿拉伯半岛地处沙漠,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势平坦,地形简单,故风速较大,大部分地区都在6至7m/s,蕴含的风能十分丰富。
亚洲东部及其沿海地区风资源很丰富,其风速均在6至7m/s以上,甚至部分区域的风速甚至达到8到9m/s。
但是该地区沿西太平洋的海域较深,而且气候复杂多变,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较多,不利于风能开发。
另外,青藏高原虽然风速很大,能达到9m/s,但是由于其地势太高,空地密度太低,反而风功率密度很低,风资源比较贫乏。
而俄罗斯沿北冰洋海岸的风速较大,在6m/s左右,但是气温太低,环境太恶劣,无法进行风能开发。
非洲非洲风能集中区域主要分为两大块:撒哈拉沙漠及其以北地区以及南部沿海地区。
撒哈拉沙漠及其以北地区,由于大部分是沙漠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故而其风速也较大,基本在6至7m/s以上。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陆上地区风资源较为贫乏,风速较低,大部分地区均在5m/s以下,部分地区甚至不到3m/s,只有南非陆上风资源较好,其风速能达到7m/s以上。
非洲南部沿海风速很大,达到8至9m/s以上,中东部沿海风速也较大,达到6至7m/s,具有较大风资源储量。
中北美洲北美洲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开阔平坦的地形特征,其风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北美大陆中东部及其东西部沿海以及加勒比海地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美大陆风资源分的特点是风速大、分布广泛,其分布范围几乎涵盖了大半个北美大陆,特别是美国中部地区,地处广袤的北美大草原,地势平坦开阔,其年平均风速均在7m/s以上,风资源蕴藏量巨大,开发价值很大。
北美洲东西部沿海风速达到9m/s,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众多,大部分沿海风速均在7m/s以上,风能储量也十分巨大。
南美洲南美洲陆上风资源丰富地区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巴西东南部的高原地区以及安第斯山脉。
阿根廷全境均处于风资源丰富区,风速均在6m/s以上,其南部地区的风速甚至达到8至9m/s,而且地势平坦、海拔不高,风能储量极其丰富。
巴西东南部的高原地区风速在7m/s以上,安第斯山脉地区海拔很高,其风速达到9m/s以上。
南美洲沿海地区风速最大的区域几乎遍布了其整个大陆的东部沿海以及南部沿海,这部分地区的风速普遍达到8至9m/s。
其次,其东部沿海的风速也达到了7m/s。
澳洲澳洲的风资源蕴藏量极其丰富。
整个澳洲大陆几乎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天然风场,其整个陆地区域的风速均在7m/s以上,而且环绕整个海岸线的沿海地区风速都在8至9m/s。
另外,新西兰岛的风资源也很丰富,主要分布于其环岛屿的沿海地区,风速达到8至9m/s。
1.2中国的风能资源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X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 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有关专家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和6m/s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m2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m2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 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6 m /s的风速也有4000 h左右。
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
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
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 /m2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
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
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 m /s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
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 /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O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
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 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
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
风能密度在200W/m2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O00h和3000h。
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
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m2之间,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
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 m /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以风能密度相对较小,在4000m的高度,空气密度大致为地面的67%。
也就是说,同样是8m/s的风速,在平地为313.6W /m2,而在4000m的高度却只有209.3W /m2。
所以,如果仅按大于、等于3 m/s 和大于、等于6m/s的风违的出现小时数计算,青藏高原应属于最大区,而实际上这里的风能却远较东南沿海岛屿为小。
从三北北部到沿海,几乎连成一片,包围着我国大陆。
大陆上的风能可利用区,也基本上同这一地区的界限相一致。
5、云贵川,、陕西南部,、湖南西部,、、广西的山区,以及塔里木盆地,为我国最小风能区。
有效风能密度在50W/m2以下,可利用的风力仅有2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在2000h以下,大于、等于6 m/s的风速在15Oh 以下。
6、在4和5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为风能季节利用区。
有的在冬、春季可以利用,有的在夏、秋季可以利用。
这一地区,风能密度在50~100W/m2之间,可利用风力为30~4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在2000~40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1000h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