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论

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论

作者简介:李序迎(1971-),男,湖南怀化人,硕士,副教授,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司法鉴定等研究。

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应顺势而为,将课程与先进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公安技术型人才,切实提高我国公安技术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使我国公安技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1.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检测的必备环节,除了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课程学习中存在哪些不足外,还可以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

目前,大部分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考核,都是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进行加权计算,考核内容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很难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

不少学生都是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在公安实践中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当前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卷面考试,很难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很难提高教学效果,也反映不出教学中的不足。

2.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刑事图像、刑事化验、现场勘查、痕迹检验和法医学等。

上述课程基本涵盖了技术人员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所涉及的常用技术手段,但教学内容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课程内容局限于教材,且缺乏对全新技术成果和技术方法的介绍,教学与实际脱节。

其次,由于专业课时不断压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是泛泛介绍,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很难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3.教学方法较为枯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方式在很多高校得到了应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工具为教师授课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掌握更加轻松。

浅谈公安院校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公安院校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第47卷第1期2019年1月广 州 化 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7No.1 Jan.2019浅谈公安院校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李宏达(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化学系,辽宁 沈阳 110854)摘 要:针对目前公安院校大量扩大招生造成的法化学实验中心资源严重不足,阐述了普通高校化学实验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作者所在的高校的改革情况,提出如何加快化学实验体系改革的构想,以实现化学实验中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使高校化学实验中心成为培养适应社会的㊁具有创新意识的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尤其是在刑事化验领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刑事科学理化检验专家打下基础㊂关键词:公安院校;法化学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9)01-0133-03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Forensic Chemistry Experiment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LI Hong-da(Department of Forensic Chemistry,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Liaoning Shenyang110854,China)Abstract:In view of serious shortage of resources in forensic chemistry experiment center caused by the enlargement of enrollment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system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he 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 were bining with the reform,how to speed up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was put forward.The idea of reforming the laboratory system w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center itself and make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cent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ome a training base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highly turbulent talents,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criminal laboratory,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more outstan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laboratory experts in criminal science.Key words:police colleges;forensic chemistry experiment;reform在科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向科技要警力是历史趋势㊂当代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博学的知识,还要具有夯实的实验技能和过硬的科研能力[1]㊂大多数的公安院校虽然具备法化学实验的教学体系,但他们的教学理念㊁教学内容㊁人员管理和实验配置还部能够满足一流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需要㊂法化学是属于公安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方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分析检验微量物证,为刑事犯罪侦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2-3]㊂因此,法化学实验教学是衡量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标准,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㊂1 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法化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4]㊂学生可以在法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学习到严谨的科学态度㊁细致的观察能力㊁熟练的操作能力和优秀的公安专业素养㊂具有优秀的公安专业素养是新时期公安工作新的要求,通过对法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可以锻炼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公安刑事技术人员[5-6]㊂法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有力验证,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手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换媒介㊂法化学的分析对象是犯罪嫌疑人在案件现场遗留下的微量物证,学生可以依据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案件现场的微量物证进行比对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㊂法化学的实验教学就是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㊁解释实验现象,继续再思考,从理论研究转换到实际的应用当中,在案件的分析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㊂尤其是对于微量物证的分析检验工作,如果没有扎实的实验基础,就不能够正确的完成分析检验工作,那么就无法对案件有个清晰的认识,更无法为破案提供技术支持[7-12]㊂警校生在校期间通过反复的实验技能训练,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为今后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微量物证的分析检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㊂在基层公安刑事技术人员的工作134 广 州 化 工2019年1月中,很多都涉及到检材的提取㊁前处理和分析鉴定等工作,如果没有扎实的实验基本功,不仅不能为侦破案件提供帮助,更有可能对微量的物证检材的造成破坏,从而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影响了整个刑事案件的侦查和起诉㊂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合理的实验方案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㊂当前刑事案件普遍具有复杂性㊁多样性和先进性,对于不同案件的检验方法就要求公安技术人员具有创新能力,尤其是投毒案件和新型毒品案件等,往往缺乏新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对这些案件检材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是难点也是潜在突破点,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于公安事业的技术专业的不断探索,更需要新时代的警校生进行刻苦的创新和锐意的进取㊂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之处,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㊁应用教育和创新教育㊂根据一些地方基层公安机关反映,公安院校的毕业生在实战方面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专业素质方面还不够高,与知名高效的学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㊂在公安招警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法化学系是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行业发展的需求㊂依据专业办学优势,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建设具有新型公安特色的法化学专业技术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㊂2 法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存在2.1 课程内容重复法化学系实验教学从恢复本科教学以后分为普通基础化学实验和法化学专业实验两部分㊂普通化学实验与普通高校比较类似,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化学的知识和技能,是由无机化学㊁有机化学㊁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这四部分构成㊂法化学专业实验是我们的办学特色,主要是由毒物㊁毒品化学实验和微量物证分析实验构成㊂这些实验课都有属于各自的理论课程,各课程内容与普通化学实验课之间有重复的部分,造成资源的浪费㊂2.2 实验教材陈旧目前法化学实验教材知识陈旧,普通化学实验所使用的教材是1991年学院自编的教材,性质验证实验较多,理论设计实验较少,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空间㊂法化学专业实验所使用的教材也是1991年学院自编的教材,其中许多检验方法都已经过时,仪器方法比较落后,而且最近一些年出现新的检验对象没有被更新,时效性不足,适用性差,与公安实际工作难以有效的对接㊂2.3 法化学实验经费紧缺由于受到学院发展和公安工作大方向的限制,法化学实验经费是非常紧缺地㊂法化学实验室面积严重不足,实验器材管理混乱,仪器设备陈旧,且教学仪器数量不足㊂学生实验一般采取分组式进行,每2人为一个小组,每10人为一个大组,每位教师在课上要同时给两个大组的学生(20人次)上课,仪器数量的不足就导致实验的教学时间周期长,大多数的学生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只有模糊印象,没有达到亲自完成实验的目的㊂另外,由于实验场地的限制,每次实验的循环周期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学生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差㊂2.4 法化学实验人员不稳定法化学实验人员大多数为人事代理编制,流动性比较大,都想以此为跳板,转换一个 更好”的工作㊂现有工作人员教学任务繁重,工作态度比较低迷,进修学习的机会比较少㊂尤其是个别老师缺乏责任心㊁上进心,整个实验室的药品库管理相当混乱,很多试剂配错或者药品过期不更新,对实验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㊂综上所述,现有的法化学系实验课程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具有时效性㊁针对性和创新性法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㊂3 法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3.1 法化学实验教学的管理机制改革无规矩不成方圆,实验教学的管理也是一样的,合理的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更好的为教学㊁科研和办案服务㊂目前我校的化学实验分为无机化学实验室㊁有机化学实验室㊁毒物化学实验室㊁微量物证实验室,各个实验室分别负责相应的实验并进行管理㊂专业化㊁精细化的管理确实有利于学生实验的高效完成,然而却也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实验室之间的交流较少,很多实验室资源就无法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达到1+1>2的效果㊂因此对实验室进行体制管理势在必行,第一步便是加强各实验室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实验室资源的流动和共享㊂比如各实验室在药品管理方面㊁实验仪器方面采用登记使用制度,专人负责,使用者负责的管理方式㊂此外定期开始实验室教学比赛,实验室实验演示交流等也有利于实验方法的改进和提高㊂3.2 法化学实验教材的改革为了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法化学专业技术人才,依照公安部对于法化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要求,编写新的实验教学大纲,严格修订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发出具有公安专业特色的实验课程,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这些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㊂此外,在编写法化学专业课程教材(毒物㊁毒品实验教材和微量物证分析实验教材)时,将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写到教材中,与公安实际案例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办案能力㊂3.3 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改革教研组依照国家有关本科院校实验师资配备要求,每个区队两名教师负责,每位教师指导20名学生,普通化学实验每两人一组,法化学专业实验每人一组,大型分析仪器实验每10人一组㊂对于进入基础化学实验室的学生,每人发一套玻璃仪器和防护用具,要爱惜仪器和护具,损害照价赔偿㊂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学生要提前预习好实验内容,完成预习报告,教师在课前要检查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以示范操作和提问互动的方式讲授实验内容,规范学生的实验习惯和仪器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细致的观察能力㊂另外,在法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的分析仪器,教师通过演示的方式,正确教授学生的操作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会使第47卷第1期李宏达:浅谈公安院校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135用仪器㊁了解仪器和读懂仪器㊂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对本节实验的每位同学进行量化打分,从预习报告情况㊁实验操作情况㊁实验认真态度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实验室的卫生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㊂严格要求学生的实验操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㊂4 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4.1 强化师资队伍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重视现有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和科研创新工作,规范日常管理体制,建成一支人员搭配合理㊁层次分明㊁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的实验团队㊂另外,适当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拓宽其上升渠道,进一步优化职称评定的标准和操作流程,从而提高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职业的认同感㊂4.2 丰富教学方法实验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首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㊂在许多高校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实验室建设比较落后,基本采用板书式教学的方式进行讲授㊂因为法化学实验的现象可以简单㊁清楚的表现出结果,可以制作成PPT㊁慕课㊁微课等教学方式进行讲授㊂法化学专业实验课可以制作成仿真实验和模拟实验软件系统,更能亲身体会现代实验教学技术,有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㊂另外,大胆让学生去操作仪器,多开展一些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公安理化鉴定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力量㊂4.3 开设微型㊁环保型实验化学实验往往都要产生大量的废液㊁废气等有毒有害物质,处置不当容易污染环境㊂微型实验可以减少学生实验时药品的用量,有毒有害物质的产量少,方面集中处理,避免了大量的废液㊂废气的产生污染环境㊂另外,环保型实验是最近几年倡导的一种新型绿色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无环境污染的物质,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㊂因此,开展微型㊁环保型实验,不仅降低了实验成本,又保护了环境,是现代实验技术发展的趋势㊂5 结 论前文叙述了法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作者所在的高校的改革情况,提出如何加快法化学实验体系改革的构想,以实现法化学实验中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使高校化学实验中心成为培养适应社会的㊁具有创新意识的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尤其是在刑事化验领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刑事科学理化检验专家打下基础㊂参考文献[1] 邓鹏飞,罗由萍,吴水星.大类培养下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7(5):193-194.[2] 谢冬,李健.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3-96.[3] 孙启武.当前如何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7(4):114-114.[4] 王建.关于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公安教育,2017(1):15-16.[5] 王文菡,魏永忠.公安队伍正规化㊁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研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51-54.[6] 王文菡.浅析公安队伍建设正规化㊁专业化㊁职业化的内涵和特征[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6):138-141. [7] 赵泽锦.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研究综述[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6(3):67-72.[8] 李昕.浅议构建警察多元化激励机制[J].辽宁警专学报,2014(4):72-75.[9] 邵颖,沈永淼,季根忠.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化学实验改革思路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9):238-241.[10]邴乃慈,田震,朱路平.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核心推进分析化学实验改革[J].技视界,2013(33):180-183.[11]贾欣欣,朱俊华.新培养模式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2):157-158,176.[12]吴永兰,文耀智,李广利.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大学创新性实验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88-189. [13]徐立红,徐玲.普通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04,20(5):35-37.。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以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关键词] 刑事化验教学改革实践刑事化验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它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发现、记录、提取、识别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类物证,以揭露、证实犯罪及其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课程教学组以培养学生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就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本课程教学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一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抢劫、爆炸、交通肇事等案件中油漆、橡胶、纤维、塑料等微量物证的检验,设计了常见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二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投毒案件中毒物的检验,设计了常见中毒案件现场毒物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三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日益严竣的吸、贩毒案件中毒品的检验,设计了吸、贩毒案现场毒品及相关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毒品物证的检验方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为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现有的刑事化验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项目表进行了修订,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指导书,使实验项目的设置符合新形势下公安实际的要求,取消了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型实验项目[1]。

刑事课程实验报告

刑事课程实验报告

刑事课程实验报告刑事课程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刑事课程中,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刑事案件的调查、审判和犯罪心理的研究中,深入了解刑事法律的实际应用和相关的科学理论。

本报告将对我在刑事课程实验中的学习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验背景本次实验的主题是“犯罪心理与犯罪心理评估”。

通过模拟真实案例,我们将扮演刑事侦查人员,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并进行心理评估。

这既是对我们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对我们刑事专业知识的应用。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了解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然后,我们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每组选择一起真实的刑事案件进行研究。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查阅案件资料、访谈相关人员等途径,逐渐了解案件的背景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犯罪心理评估的实践操作。

我们采用了心理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全面的心理测量和分析。

通过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我们试图找出他们犯罪的原因和动机,为后续的刑事侦查和审判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与其犯罪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在我们所研究的案例中,有些犯罪嫌疑人表现出了明显的攻击性和冲动行为,这与他们在案发时的情绪状态有关。

而有些犯罪嫌疑人则表现出了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欺骗倾向,这与他们的人格特征和社会背景有关。

在进行心理评估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常见的犯罪心理特征,如自卑感、报复心理、依赖性等。

这些心理特征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选择和犯罪动机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刑事侦查和审判中,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进行评估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五、实验心得与建议通过参与这次刑事课程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犯罪心理学在刑事司法工作中的重要性。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往往是案件侦破和审判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和准确评估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公安院校“体改生”刑事技术课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公安院校“体改生”刑事技术课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一“体改生”的特点1群体结构层次复杂由于“体改生”的招录条件的规定,使得学习同一专业的“体改生”的生源五花八门,有的为高校毕业生,有的为退伍士兵;有的毕业于地方院校,有的毕业于公安院校;有的刚刚走出校园,有的已参加工作多年。

学员来自五湖四海,群体结构层次多样,教育管理难度增大。

由于这些原因,他们在学习新专业时程度就参差不齐,学习的方法、兴趣度、投入度及学习的效率就完全不同。

2职业特色鲜明由于“体改生”入校前已通过全省统一组织的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入校时已确定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具有预备警察身份,无择业的后顾之忧,因而容易产生优越感,滋生懒散情绪。

3学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根据目前的安排,体改生在校学习理论时间为二年,但经过几年的实际运作,实际在校学习时间为一年,而所开的课程基本上是按二年的学习时间来安排的。

这样一来,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要想教好和学好,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怎样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把如此多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们就成了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既要兼顾专业的教学,又要兼顾公安基本知识的教学;既要有理论的阐述,又要有较多动手操作的训练。

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整合教学资源,精选教学内容就是应对体改生教学的应有之义。

4思维活跃,人文知识较强,不太适应新的学习氛围而学习刑事技术的体改生作为招录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具有自己的特性。

一是动手操作的训练较多,刑事技术专业对学员们的要求不但要能懂,而且要会用,学以致用方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数、理、化的知识要求较高,对于原来是学文科的学员来说,难度将较大,有些完全是全新的知识学习;三是在动手操作训练中,有对单个知识点的训练,而更多地是对整个专业的完整、连贯地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进入角色,真正为公安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所有的这些特点或特性都表明,对体改生的教学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针对性,要有自己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说,对原有的教学要进行改革,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

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3篇)

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刑事科学技术是法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为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司法活动提供证据支持。

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刑事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各种技术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复杂案例,通过分析、讨论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涉及大量法律法规,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文,增强法律意识。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综合素质。

三、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的内容1. 刑事现场勘查刑事现场勘查是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的基础,包括现场保护、现场记录、现场拍照、现场绘图等。

2. 文书检验文书检验主要包括笔迹鉴定、印章鉴定、文件鉴定等,旨在揭示文书背后的真实信息。

3. 纸张检验纸张检验是对纸张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纸张的来源、真伪等。

4. 火痕检验火痕检验是对火灾现场中的火痕进行分析,以确定火灾原因、火势发展等。

5. 视频图像处理视频图像处理是对视频、图像进行采集、分析、处理,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6. 声音检验声音检验是对声音信号进行分析,以揭示声音背后的秘密。

7. 警犬技术警犬技术在侦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警犬训练、警犬搜查、警犬追踪等。

8. 刑事化学刑事化学涉及毒品、爆炸物、生物检材等化学物质的检验和分析。

四、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的方法1. 实验室教学实验室教学是刑事科学技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各种技术方法和操作技能。

《刑事化验》教学大纲(修改了)

《刑事化验》教学大纲(修改了)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2406课程名称:刑事化验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或上机学时:15学时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刑事化验》是刑事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课,为必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开设本门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检验方法。

本学科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吸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毒品的检验的一般方法;并可为将来学生在物证检验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1)了解:硫化氢、煤酚、苯胺等其他常见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的来源、中毒特点等2)了解:汞、铅、钡等金属毒物和检验方法。

3)了解炸药和爆炸现场及爆炸残留物组成。

4)熟悉氰化物醇的检测方法。

5)熟悉:安眠镇静药和麻醉药中常用的药物品种、来源、常用制剂、性状、体内过程等;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6)熟悉:含砷化合物及其性状、毒性;常用有机破坏方法和金属离子常用分析手段及实用意义。

7)掌握挥发性毒物分离方法原理,氰化物检测方法和原理。

8)掌握:金属毒物中毒检验的特点;常用检材;雷因许试验的原理、优点及适用性;有机质破坏的目的。

9)掌握:有农药和鼠药中毒、检测特点;检材的采取与保存以及分离检测;10)掌握:毒品的概念和分类;鸦片类、大麻、苯丙胺类等毒品的性状、主要成分、理化性质以及检验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金属毒物中毒检验;毒品的理化性质和检验。

5、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本课程的教材为:《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刘冬娴,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公安部统编教材参考书目包括:《微量物证与毒物毒品分析》,王彦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刑事物证技术学》,吴维蓉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仪器分析》 (第二版),赵藻藩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理化检验鉴定》(钟岩华主编,群众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第1次印刷出版).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1、掌握:微量物证、毒品和毒物的检验。

刑事课程实验报告

刑事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刑事法学作为法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刑事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开展了刑事课程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实务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使学生掌握刑事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实务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的理解。

4. 增强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一起故意伤害案为例,模拟整个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

1. 案情简介被害人甲与嫌疑人乙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乙持刀将甲刺伤。

甲被送往医院抢救,经诊断为重伤。

案发后,乙潜逃。

2. 实验步骤(1)侦查阶段①现场勘查:模拟警察对案发现场进行勘查,收集证据。

②调查访问:模拟警察对目击者、嫌疑人进行询问,获取案件线索。

③搜查:模拟警察对嫌疑人乙的住所进行搜查,查找相关证据。

(2)起诉阶段①审查起诉:模拟检察官对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起诉。

②起诉书制作:模拟检察官制作起诉书,明确指控罪名。

(3)审判阶段①法庭调查:模拟法官组织法庭调查,审查证据。

②法庭辩论:模拟律师进行法庭辩论,为被告人辩护或指控。

③判决:模拟法官根据证据和辩论情况,作出判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侦查阶段通过模拟现场勘查、调查访问和搜查,学生掌握了侦查的基本方法,了解了证据的收集和固定。

2. 起诉阶段学生学会了审查起诉和起诉书制作,了解了起诉的基本流程。

3. 审判阶段学生在模拟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判决过程中,提高了法律思维和实务操作能力。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刑事课程实验,学生深入了解了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环节,掌握了刑事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几点体会:1. 刑事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 刑事化验课程教学以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关键词] 刑事化验教学改革实践
刑事化验是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它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发现、记录、提取、识别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类物证,以揭露、证实犯罪及其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课程教学组以培养学生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分析、能鉴定、能办案、能发展”的适应公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就刑事化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建立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使本课程教学贴近实际、贴近实践、贴近实战,本课程教学
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一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抢劫、爆炸、交通肇事等案件中油漆、橡胶、纤维、塑料等微量物证的检验,设计了常见案件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二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投毒案件中毒物的检验,设计了
常见中毒案件现场毒物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检验方法;三是针对当前公安实际中日益严竣的吸、贩毒案件中毒品的检验,设计了吸、贩毒案现场毒品及相关物证的发现、采取、包装、送检方法及毒品物证的检验方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为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现有的刑事化验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项目表进行了修订,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指导书,使实验项目
的设置符合新形势下公安实际的要求,取消了验证性实验项目,增
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型实验项目[1]。

如:针对当前交通肇事逃逸案频发的实际情况,增设了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涂料等实验项目。

与此同时,开设综合训练教学,给学生提供真实案件的模拟现场,让学生从接到报案开始,自行成立专案组,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现场访问,提取现场相关物证,召开现场分析会,分析案情,确定送
检物证的范围及目的,对提取的物证进行送检,根据案情对送检物
证制订检验方案并对物证进行检验,检验之后出具鉴定书,根据鉴
定结论排查犯罪嫌疑人等等,训练完成后学生要进行自我总结。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三助”创新工程
逐步实施教学助教、科研助手、实验助理“三助”创新工程[2]。

在教学中,学生协助老师组织开展刑事化验知识竞赛、组织开展案例讨论、组织开展外出参观学习等第二课堂活动。

在科研方面,学生为老师科研充当助手,查阅文献、准备实验器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协助实验老师配备实验试剂、准备、发放实验器材、维护仪器设备等。

“三助”创新工程的实施,不仅为老师分担了部份工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捷足先登, 进入创新实践领域。

(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3]。

开设创新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以模仿为主的演绎学习法,过渡到从事实出发探究结论的归纳学习方法[4]。

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调试仪器设备、配制药品、进行实验研究,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完成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新型毒品2c-b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的研究工作。

三、更新教学手段
(一)更新课内教学手段
将理论教学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仪器内部
结构、仪器操作方法及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片进行教学。

(二)更新课外教学手段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以实验、实践基地为依托,以教师科研为先导,以“三助”创新工程及创新型实验为突破口,以参与实际办案为落着点,形成滚动式、阶梯式的教学模式。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刑事化验》课程组对《刑事化验》课程考试进行了改革,制定了考试改革方案并予实施。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实践操作考试成绩×30%+笔试考试成绩×50%,总评成绩低于60分者为不及格,实践操作考试、笔试成绩低于55分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

该课程考试改革改变了以往课程评价主要注重期未考试的模式,采用平时成绩、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及期末笔试考试成绩综合评价的模式,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五、创建“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创建的“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刑事化验课程教学模式,收到了教学与科研及公安机关实践相结合的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平台支撑下,采取指导老师全程跟踪负责制,即指导老师负责对他们指导的学生的学习、实践、科研、办案、毕业设计(论文)实行全方位监督、指导。

具体实施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在教学方面,建立实践性、关联性强的综合课程考核方案。

学生们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提供给学生物证委托鉴定登记表及待检验的微量物证、毒物或毒品物证,由学生自行设计物证鉴定方案,并根据检验结果出具鉴定书。

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调试仪器设备、配制药品、进行实验研究。

第二,在科研方面,根据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所选择的科研课题,指导老师可指导学生参与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如先后有3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公安部科研课题《丁丙诺啡检验方法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30余篇。

第三,在办案方面,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办案,参与制定分析鉴定方案,参与整个案件检验全过程,检验完成后要求学生独立写出鉴定书,由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

“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全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实践技能,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真正实现了上岗“零距离”。

该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公安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 谢海军.公安院校实验室建设问题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76-78.
[2] 张恩栋,王冰,邹伟等.基于创新教育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4):125-128.
[3] 杨天怡,胡新平,严薇. 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5(23): 28-30.
[4] 周广运,景立新,孙丽.以创新实验为媒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4):109-111.
作者简介:
刘冬娴:(1963—),女,湖南宁乡人,湖南警察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理化检验教学与科研。

课题项目: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专科学校教改项目湘公专教[2008]16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