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概况课总结
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立体,其直径约为12756公里,与赤道面相比,两个极点之间的距离要短约43千米。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又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的厚度在陆地上一般为30-70千米,大洋上为5-10千米。
地幔主要由岩石构成,厚度约2900千米,地核则主要是由铁、镍等金属构成。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白昼和黑夜,公转则造成了四季交替。
除此之外,地球还有必克月运动、章动等一些微小的运动。
地球运动造成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对地理现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地球的气候地球气候主要受地球自转、公转和赤道的面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可以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湿度和风向来分类。
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极地气候等。
气候对生物、农业、人类居住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地球的水文地球上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致使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同。
地球水文也涉及水循环、地下水、瀑布、河流等内容。
五、地球的土地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包括大陆地区、岛屿和沙漠。
不同地区的土地类型不同,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而且地球上的土地还受到不同的地质运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地类型和分布也不断发生变化。
六、地球的生物地球上的生物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它们的分布也受到气候、土地、水文等因素的影响。
地球的生物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七、地球的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产业分布等内容。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催生了不同的文化、国家和民族。
通过研究人文地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发展和未来走向。
总之,地理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它关注和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世界地理》课程介绍

《世界地理》课程介绍一、世界地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世界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世界地理是研究世界地域系统的科学,是研究世界自然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它们相互间关系的科学。
具体来讲,它是研究世界各大洲、各大洋自然地理结构和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产业分布规律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最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该课程以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区域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所在。
因而,本课程与“中国地理”课程一样,在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既是教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各种部门地理学课程综合运用和总结;又是为学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和各种相关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二、世界地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世界及其各大洲、大洋、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独立研究和分析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规律等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地理教学和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1、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正确认识如何探讨各大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产业分布和地域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2、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如:区域的空间概念、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区域综合特征、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组织地域生产和布局生产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等。
3、结合教学内容与地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各种的基本技能,如搜集、整理和运用地理文献的能力,运用和绘制、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对有关地区进行考察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
地理时政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时政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世界地理概况:世界地理概况包括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球的社会地理特征和地球的地缘政治特征。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地球的水资源和水系等。
地球的社会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城市分布和城市规模、交通通信和交通网络等。
地球的地缘政治特征包括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世界地缘政治组织、世界地缘政治热点等。
2. 中国地理概况: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中国的历史地理特征和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中国的地形地貌和地貌特征、中国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中国的水资源和水系特征等。
中国的历史地理特征包括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国土发展、中国的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特征等。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特征、中国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特征、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工业特征等。
3. 地理知识点的教育意义:地理知识点的教育意义包括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等。
二、时政知识点总结1. 世界时政概况:世界时政概况包括世界政治形势、世界经济形势和世界社会形势。
世界政治形势包括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进程和世界政治事件等。
世界经济形势包括世界经济发展、世界贸易体系和世界金融体系等。
世界社会形势包括世界人权情况、世界环境状况和世界文化交流等。
2. 中国时政概况:中国时政概况包括中国政治形势、中国经济形势和中国社会形势。
中国政治形势包括中国政治改革、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国政治决策等。
中国经济形势包括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产业结构和中国经济体制等。
中国社会形势包括中国社会保障、中国社会治安和中国社会福利等。
3. 时政知识点的教育意义:时政知识点的教育意义包括培养学生的时政观念和时政意识、培养学生的时政能力和时政素养、培养学生的时政知识和时政技能等。
初一地理世界地理要素及分布总结

初一地理世界地理要素及分布总结初一地理——世界地理要素及分布总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其中世界地理要素及分布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一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的要素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下面我将对这些要素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览。
一、土地的要素及分布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陆地和水域两个方面。
陆地分布着大量的地形地貌,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盆地等。
其中,高山主要分布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等地;丘陵则分布在中国南方以及欧洲中部等地;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印度恒河流域以及美国中西部等地;盆地则分布在中国西北的塔里木盆地、美国的科罗拉多盆地等地。
水域包括了海洋、河流和湖泊。
世界上的海洋延伸广泛,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周边。
河流则是陆地上的水系统,有诸如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黄河等众多著名河流。
湖泊分布广泛,有五大湖(北美洲)、南美洲的泰坦尼克湖、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等。
二、气候的要素及分布气候是地球上的大气状态,它受到地球形状、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气候主要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
热带气候主要集中在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全年分明的季风气候和雨林气候是其特点。
例如,亚马逊雨林所在的南美洲热带地区,就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气候则分为温暖温带和寒冷温带两种类型。
温暖温带气候位于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相对温暖,冬季相对寒冷。
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美国中部就属于此类气候。
寒冷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冬季漫长而严寒,例如北欧地区和加拿大北部等。
寒带气候分为亚寒带和寒带两种类型。
亚寒带气候较温和,降水较少,大部分地区为草原或针叶林。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就属于此类气候。
寒带气候则位于寒带地区,气温极低,气候干燥,以冰雪覆盖为特征。
例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就属于寒带气候。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初一地理课程主要涵盖了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概况、中国地理概况以及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
以下是对初一地理知识点的归纳:1.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它自转和公转。
- 经纬度系统:了解经纬度的概念,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 地图的种类: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政治图等。
- 地图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2.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的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 世界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
- 世界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特点。
3.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 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原、盆地、山地、平原等。
-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
4. 基本地理概念- 方向的确定:如何使用指南针和地图确定方向。
- 地形地貌:了解不同地形地貌的特征。
- 气候和天气:区分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了解不同气候类型。
5. 地理技能-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如何读懂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
- 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收集地理数据的方法和分析技巧。
- 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如何观察和记录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6.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7. 自然资源与人文地理- 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 人文地理现象: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文化差异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初一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地理学科的基本认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重点地理既是一门探讨地理环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也是一门探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在初二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地理知识点,来了解地球的构成、地球上的天气、气候等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的重点:1.地球的构成地球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层次,由铁和镍构成,是地球的热源。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是由矿物质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部分,具有很大的变化性。
其中,大陆地壳很厚,密度小,岩石类型以花岗岩为主,而海洋地壳却非常薄,密度相对较大,它由玄武岩和玄英岩组成。
2.天体运动的基本特征地球有四个天体运动:自转、公转、倾斜和摆动。
地球的自转指的是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它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
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它导致了四季交替。
倾斜指的是地球轴线倾斜的情况,导致了地球不同区域的阳光照射量不同。
摆动指的是地球轴线的方向发生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地轴朝向不同的方向,这导致了地球的冰期和间冰期间的变化。
3.地理与人类活动地理与人类活动之间有很多联系和影响,比如说气候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如人类灌溉、运输和工业活动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影响也非常大。
人类捕鱼、砍伐树木、开采矿产等活动都是对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
4.世界地理概况学生需要熟悉世界地理概况,包括世界各大洲、各大洲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各大洲国家的人口、经济情况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大洋的特点和重要海峡、海湾等地理特征。
5.中国地理概况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人口、经济等情况。
在中国的地理概况中,水文涉及到中国的江河、湖泊、水能、河流治理等问题;生物涉及到中国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措施等问题;经济涉及到中国的经济体制、广大市场、人才等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第一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第一章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的倾斜与四季的形成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地图的投影方式-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3. 地理坐标系统- 经度与纬度的概念- 坐标系统的应用- 地球上任意点的定位方法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湖泊与地下水3. 地貌学- 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五大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系统- 土壤侵蚀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市布局与规划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与分布-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 农业技术的发展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布局与环境影响- 工业全球化趋势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布局-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GIS在各领域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定位与导航中的应用- GPS技术的发展与挑战五、地理与环境问题1. 资源与能源-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 资源的可持续管理2. 环境问题与保护- 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酸雨等) - 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政策与法规3. 灾害地理学-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灾害的预防与减灾-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六、地理与区域发展1. 区域的基本特征- 区域的划分与特征-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2. 世界地理概述- 各大洲的地理特征- 重要国家与地区的地理概况- 国际合作与地理因素3. 中国地理概述-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以上是高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框架图,涵盖了高中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地理课后反思与总结简短
地理课后反思与总结简短1. 地理课的初印象1.1 说到地理课,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是什么呢?是不是那些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地图、教科书里厚厚的地理知识?我记得刚开始上地理课时,总觉得这门课离我生活有点远,就像是隔着一条大河一样。
不过,慢慢地,我发现它其实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简直就像老朋友一样。
比如说,今天讲的那些各国的风土人情,听着听着,我就忍不住想,哎,要是有机会去旅行,那该多好啊!1.2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地图上的那些点点线线确实让我感觉有点眼花缭乱,感觉自己像个无头苍蝇,东撞西撞。
不过,老师总是幽默地说:“别怕,慢慢来,学会用心去看!”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
慢慢地,我就开始对这些地理名词产生了兴趣,什么“亚马逊河”、“撒哈拉沙漠”,听上去都像是探险故事里的场景,心里不禁感叹:哇,原来世界这么大,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2. 学到的知识2.1 在这几节地理课中,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了解各国的气候和文化了。
你想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却是一年四季只下雪。
老师说:“气候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
”哎呀,这话可真是有道理,想想我们自己,冬天的时候总是喜欢围着热乎乎的火炉,夏天则想方设法去海边度假,完全是被气候左右的嘛!2.2 说到文化,哇,那简直就是一个大宝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美食,像是意大利的披萨、日本的寿司、还有我们中国的包子。
这不禁让我想到,真想去各地尝尝这些美食,体验一下他们的文化。
老师还分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在巴西的狂欢节,大家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载歌载舞,真是热闹非凡。
想象一下,自己置身其中,跟着节拍摇摆,简直是乐翻了!3. 收获与反思3.1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地理知识可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以前我总觉得地理课就是死记硬背,但现在我发现,地理不仅仅是数字和地点,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
比如说,当我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时,我也开始思考那些生活在那里的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
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概括总结
初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概括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1 地球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半径:极半径约6357千米,赤道半径约6378千米。
-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1.2 经纬网- 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及其度量。
- 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其表示方法。
1.3 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二、世界地理2.1 亚洲- 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 亚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
2.2 欧洲- 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 欧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
2.3 非洲- 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 非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
2.4 北美洲- 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 北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
2.5 南美洲- 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 南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
2.6 大洋洲- 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 大洋洲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
2.7 南极洲- 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三、中国地理3.1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领土范围:北至漠河,南至曾母暗沙,西至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3.2 地形与气候-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 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3.3 河流与湖泊- 主要河流及其特点。
- 主要湖泊及其特点。
3.4 自然资源与经济- 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
- 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产业结构。
3.5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 主要城市及其特点。
四、人类与环境4.1 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我国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4.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
-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措施。
五、地理信息技术5.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概况
(3)a、b、c、d 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A.资金来源充足 B.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运输便利 D.科学技术先进 (4)根据世界钢铁市场形势, c、 d 所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应该( ) A.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提高产量 B.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提高质量 C.分散布局、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缩小规模、适应世界市场形势需求
针对训练 1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完成(1)~四国为了保护石油的长 期稳定供应,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a 所在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 B.b 所在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 C.c 所在国利用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石油 D.d 所在国利用甘蔗做原料大量生产乙醇替代石油 (2)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 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东西两岸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②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温馨提示 一个地区气温、降水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抓住主要因素的同时, 其他因素也应考虑, 如下垫面状况(地 形、洋流)、人为因素等。
大洋 洲
东部山地阻挡太平 分三大地形区: 洋湿润气流深入内 西 部 低 矮 的 高 陆, 大陆东侧降水较 原、中部平原、 多, 使气候呈狭长分 东部山地 布;西侧为背风坡, 降水少 平 均 海 拔 最 高 平均海拔高, 冰雪对 的大洲; 冰川广 阳光反射强烈, 是酷 布 寒的原因之一
南极 洲
方法点拨 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解题时采用某一种区域定位 方法迅速准确地确定图示区域的位置有些难度,这就要求学 生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区域定位。 对于定位难度较大的地图,大致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根据经纬度确定在地球上的大致位置→再从轮廓形状特 点来进行确认→然后利用地理事象(地形、河流、地名、文字 材料等)加以辅助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冰洋 最小的大洋,地处北极圈内, (1300) 有极昼、极夜现象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五大地形的基本特征:
种类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山地 较高(500m以上) 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 平原
较低(500m以下) 起伏不大,坡度平缓
较低(200m以下)
七大洲的特征:
面积大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分界:亚欧分界 亚非分界 南北美分界 欧、北美分界 亚、北美分界
海拔高低: 南极洲(最高) 欧洲(最低)
赤道横穿情况: 非洲大陆`亚洲和大洋洲岛屿部分 以及南美洲大陆
热量带分布情况: 欧洲南极洲没有热带,非洲南 美洲和大洋洲没有寒带,亚洲 和北美洲跨寒温热三带
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500m以上)坦荡,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四周山岭环绕
各洲的分界和主要海峡
英吉利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
欧洲
亚洲
白令海峡 北美洲
苏伊士运河
非洲
马六甲海峡 巴拿马运河
大洋州 莫桑比克海峡
南美洲
南极洲
麦哲伦海峡
通过塔斯马尼亚岛的147E 经线,马六甲海峡
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 设得兰群岛
四大洋及其主要特征: 比较四大洋面积
大洋名称 主要特征
特征比较
太平洋 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 (18000万 深,岛屿最多。有世界最深的
KM2) 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大西洋 世界第二大洋,轮廓呈“S” (9300❖ 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 ❖ 陆地相对集中在北半球,何任半球的海洋面积比陆地
面积大 ❖ 2、七大洲 ❖ (1)概念:大陆和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 (2)分布: ❖ 全部在北半球:欧洲、北美洲 ❖ 全部在南半球:南极洲 ❖ 其余跨南北半球 ❖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 西半球:南、北美洲
4、大洋和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北美洲和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非洲和亚洲
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峡
非洲与欧洲
直布罗佗海峡
南美洲和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太平洋和大西洋 印度洋和大西洋
经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 67W经线
通过非洲南端20E经线
印度洋和太平洋 大西洋和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