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与美学
桥梁建筑美学

桥梁建筑美学自古以来,建筑(包括桥梁建筑)与绘画、雕塑被称为三大造型艺术(又称为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
它和其他门类艺术有共同的特征,如:鲜明的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时代特征等。
但是桥梁建筑艺术作为实用艺术,又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
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桥梁建筑不仅要表现出结构上的稳定连续、强劲力感和跨越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形态与内涵,只有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才能显示出不朽的生命力。
艺术和技术紧密相关。
技术本身也是美的因素之一,计算力学、钢筋混凝土的发展,才使各式轻巧、大跨的桥梁得以出现。
桥梁建筑美的基本因素:一.统一和谐二.均衡稳定三.比例协调四.韵律优美统一和谐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一种高级形态,也是创造形式美的最高要求。
从本质上讲,多样统一的和谐规律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相一致。
多样统一产生和谐是自古希腊以来美学家们一向极为看重和追求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就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和谐,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和谐是杂多的统一",和谐的事物可以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共鸣,因此就产生了美感。
并从数的和谐又联系到音乐的节奏乃至建筑上的柱、门窗等构造要素的排列,形成了衡量美的客观理论性尺度。
多样统一,一般表现为两种形态,即有差异的统一和对立的统一。
前者属于各种不同量的因素之间的变化,如各种形式要素的多少、高低、长短、大小等,呈现出一渐变的调和美。
后者是指各种不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如刚柔。
明暗、冷暖。
浓淡等有规律的组合,这种形态往往造成强烈的感观效果,在对比中见统一。
在桥梁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在变化中呈对比,于对比中求和谐。
这里变化多样是基础,差异对比是手段,统一和谐是目的。
二、桥梁建筑中多样统一手法桥梁及周围环境的复杂多样是必然的,桥梁的组成有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附属结构,又有主桥、引桥之分,不同部位的组成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又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所构成的桥梁整体,要完成一个具体的总的目的或功能。
2024年关于桥的美术教案

2024年关于桥的美术教案鉴赏课《桥梁美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第二部分“桥梁美学”。
具体内容包括:桥梁的历史发展、桥梁建筑的美学特点、桥梁艺术的价值体现。
着重分析教材中给出的案例:赵州桥、悉尼歌剧院、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梁建筑的历史发展,理解桥梁建筑的美学特点。
2. 培养学生从美术角度欣赏桥梁建筑,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桥梁艺术的价值,激发他们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桥梁建筑美学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桥梁建筑的历史发展、桥梁艺术的价值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世界著名桥梁图片,让学生说出桥梁的名字和所在城市,引发他们对桥梁建筑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桥梁的历史发展,引导学生关注桥梁建筑的美学特点。
3. 案例分析:以赵州桥、悉尼歌剧院、南京长江大桥为例,分析桥梁建筑的美学特点。
4.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美术角度评价教材中的桥梁建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讲解如何从美术角度欣赏桥梁建筑。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梁,分析其美学特点,并在课堂上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桥梁的历史发展2. 桥梁建筑的美学特点3. 桥梁艺术的价值体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座桥梁,从美术角度进行欣赏和分析。
答案要求:(1)描述桥梁的基本信息(名称、所在地、历史背景等)。
(2)分析桥梁的美学特点(结构、造型、色彩等)。
(3)阐述桥梁艺术的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美术角度欣赏桥梁建筑,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桥梁建筑美学特点的理解和应用,适时进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激发他们对桥梁艺术的热爱。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桥梁建筑,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桥梁艺术的魅力。
桥的美学与艺术桥梁建筑的设计与欣赏

桥的美学与艺术桥梁建筑的设计与欣赏在桥梁建筑领域,桥的美学与艺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桥梁不仅是连接两个地点的工程结构,更是城市景观中的艺术品和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设计与欣赏桥梁时,我们需要关注桥的美学特点,以及其所体现的艺术价值。
一、桥梁的美学特点桥梁作为一种工程结构,其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的优美一座优秀的桥梁应该具备流畅而优美的线条。
线条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上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桥梁所处环境的审美需求。
有些桥梁的线条柔和曲折,给人以温柔柔美的感觉;而有些桥梁的线条则强烈而刚硬,给人以力量与稳定感。
线条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结构上的需求,更是为了营造出桥梁独特的美感。
2. 材质的选择桥梁的材质选择也对其美学特点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座用石材建造的古桥与一座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现代桥梁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不同的材质可以带来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从而给人不同的美的享受。
3. 融入周围环境桥梁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一座能够与自然景观、城市街道、建筑物等相协调的桥梁,将给人一种和谐和愉悦的感觉。
设计师们通过精心的规划和布局,使得桥梁不仅是一座实用的交通工具,更是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桥梁建筑的设计与欣赏1. 设计阶段在桥梁建筑的设计阶段,设计师们需要考虑桥梁的功能性、结构性以及美学特点。
设计者首先要确定桥梁的用途和功能需求,例如是承载车辆还是行人,是穿越江河还是跨越高山。
接下来,设计师需要进行结构设计,确保桥梁在承受荷载的同时保持稳定。
最后,设计师需要注重桥梁的美学设计,包括线条、材质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等方面。
2. 桥梁的欣赏与桥梁建筑的设计相对应,桥梁的欣赏需要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桥的线条美感、材质质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来获得美的体验。
此外,在欣赏桥梁时还可以关注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探索背后的故事与人文价值。
三、桥梁的艺术价值桥梁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仅是一种工程结构,更是艺术的产物。
桥梁美学设计方法探索与研究

桥梁美学设计方法探索与研究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其美学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本文旨在探讨桥梁美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期为桥梁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桥梁美学设计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
良好的桥梁设计不仅能够为城市或自然景观增色添彩,还能在实用性的基础上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桥梁美学设计的意义在于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同时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探索桥梁美学设计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的工程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在桥梁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能够有效地体现出桥梁的地域特色。
我们研究如何将地域文化符号、传统建筑元素等融入到桥梁设计中,使桥梁成为展现地域文化的载体。
结构美与功能美的统一:桥梁设计在追求结构稳定和耐用的同时,也应注重其视觉美感的呈现。
我们探讨如何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巧,实现桥梁结构美与功能美的统一。
创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为桥梁美学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我们研究如何将新型材料和技术应用于桥梁设计中,以实现桥梁实用性与美感的完美结合。
绿色环保理念的体现:在桥梁美学设计中贯彻绿色环保理念,能够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探讨如何在桥梁设计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桥梁美学设计中,应注重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通过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能够提升桥梁的地域特色和吸引力。
现代设计理念和技巧在桥梁美学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美与功能美的统一,能够增加桥梁的视觉美感,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
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为桥梁美学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通过应用创新材料和技术,可以实现桥梁实用性与美感的完美结合。
在桥梁美学设计中贯彻绿色环保理念,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尽管本文已经对桥梁美学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如何更准确地评估桥梁美学的效果、如何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桥梁美学论文

浅谈对桥梁的认识经过一学期桥梁美学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桥梁的知识。
姜老师不仅给我们介绍了关于桥梁美学方面的知识,还介绍了桥梁的发展史﹑桥梁结构方面﹑桥梁施工方面﹑桥梁计算方面的知识甚至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路桥公司的信息,不仅提高了我们对桥梁专业的兴趣,也解除了我们的疑惑,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对桥梁的认识。
一桥梁的发展史以及桥梁的分类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桥也是最原始的桥是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河流中的石块,岸边生长的藤萝等。
由于这种原始桥不易形成,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所以人类开始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者堆石﹑架石为桥。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梁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桥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此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桥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
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
拱桥除圆拱﹑割圆拱外,还有椭圆拱和坦拱。
公元1542~1632年法国建造的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最大跨径约32米。
当时椭圆拱曾盛行一时。
1567~1569在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建造了三跨的坦拱桥,其高跨比为1:7。
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形式。
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
早期木桥多为梁桥,如秦代在渭水上建的渭桥,即为多跨梁式桥。
浅析桥梁与美学

桥梁与美学“桥是跨越障碍的通道”。
这是各种词典里对桥的解释中最简洁、准确与科学的定义。
桥是随着人们各个历史阶段中由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桥梁在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
桥,作为历史的目击者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犹如饱经风霜的老人,留下了人类演进的印痕;桥,作为陆上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每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统一和地缘政治加强的历史;桥,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体现着人类科技文明与经济发展的进展历程;桥,集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身,向世人展示着其独特的观赏美。
桥梁作为一种建筑,尤其是大桥,它具有使用和观赏两项功能,桥梁设计者运用结构学原理进行设计,以满足交通使用的要求,同时,还要运用美学原理进行构思,以满足人们观赏及改变环境景观的要求。
人们对于桥梁美学的关注也比较早,人们所建设的桥梁不仅希望桥梁所能达到实用的功能,而且还要非常关注美的特性,例如北京郊区的卢沟桥。
不仅栏杆上雕刻的485个狮子千姿百态,堪称一绝,桥头的华表,碑亭更是典雅华丽,比例恰当,精美异常,而且大桥的整体造型,对称均衡,比例恰当,和谐统一。
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颐和园玉带桥和17孔桥,也以其独特和美丽的造型驰名中外,洁白的桥身与清山碧波、绿树红花、亭台楼阁融为一体,和谐美观、相映成趣,一直是许多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入画入照的佳景。
现代人们更注意桥梁美学的功能,例如我国最近几十年修建的长江上的铜陵大桥和赣江上的南昌八一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和国外的许多的桥梁,都做了专门的景观设计,使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大型桥梁的造型美,而且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桥梁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美学,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与经济之间的优化,这是桥梁设计施工规范的基本要求,因此,桥梁美学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美学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比如桥梁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腐涂装与城市整体色彩中的联系等。
《桥梁本体美学》课件

未来发展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
介绍了未来可能应用于桥梁建设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如碳纤维、智能 材料等,以及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对桥梁美学可能产生的影响。
环境友好型桥梁
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实现环境友好型的桥梁,使桥梁与周围环境相协 调,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
分析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技术如何促进 桥梁美学的发展和创新。
03
桥梁的形式美
桥梁的线条美
直线美
桥梁的直线线条给人以稳定、坚 固的感觉,能够展现出桥梁的刚 毅和力量。
曲线美
曲线线条则给人以柔美、优雅的 感觉,能够展现出桥梁的柔韧性 和动态美。
桥梁的比例美
整体与局部比例
桥梁的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关系,如桥 面宽度与桥身高度的比例,能够展现 出桥梁的和谐与平衡。
地域特色与桥梁
介绍不同地域的桥梁特色,以及这些特色与当地地理、气候、人 文等方面的关系。
桥梁的地域风格
阐述不同地域的桥梁风格,如江南水乡的拱桥、北方的石拱桥等, 以及这些风格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和体现。
桥梁与地域文化传承
探讨桥梁如何成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载体,以及它们在保护和传承 地域文化中的作用。
桥梁的现代文化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强调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桥梁美学领域的重要 性,以及如何通过交流与合作推动桥梁美学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桥梁本体美学》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桥梁美学概述 • 桥梁的形式美 • 桥梁的功能美 • 桥梁的文化美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介绍
01
桥梁本体美学是一门探讨桥梁设 计美学的学科,它关注桥梁的形 态、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美学特 性。
桥梁美学课程论文1

桥梁美学课程论文邕江大桥、永和大桥、清川大桥的美学评价学院东方科技学院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班级2009级1班学号200941910110姓名万子豪任课教师杨敬林2011年9月23日邕江贯穿南宁,之前,邕江两岸居民都以船只为交通工具互相来往。
现今,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各项技术水平日趋成熟,邕江上也修建起了各式各样的桥梁,比如:邕江大桥,清川大桥,永和大桥,白沙大桥,中兴大桥等等,极大的方便了邕江两岸居民的来往。
下面将对邕江大桥,清川大桥,永和大桥做美学评价。
(一)邕江大桥的美学评价南宁邕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按苏联闭口薄壁构件理论设计的主跨55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箱桥梁,具有特别的意义。
大桥全长394.6米,两端跨径为45m的单悬臂梁,中间5孔跨度各长55m,采用23m中间挂梁的双悬臂梁。
桥全长394.6m,桥宽2×3+18(m)。
上部结构的横剖面由两组独立的三室箱梁组成,两组箱梁之间用简支板支承于箱梁的悬臂上;在墩台处设置刚接的连续横隔梁,其余的横隔梁均为简支,用以支承煤气、水管管道。
下部结构北岸为埋置式桥台,南岸为U型桥台。
桥墩采用双柱式,支承于分离式沉井基础上。
1号墩和4~6号墩为筑岛及就地预制沉井基础,2号墩、3号墩因施工水位深达11m,采用预制双层薄壁钢筋混凝土浮运沉井。
于1964年7月建成通车。
邕江大桥的设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主持,由柳州铁路局、同济大学、自治区地质局和建工局、南宁市建设局等单位协作完成;施工又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工程局为主,柳州铁路局和上海基础工程公司参加了下部结构的部分施工工作。
由于邕江大桥处于城市交通枢纽位置,建成后一直是连接南宁市江北区与江南区最为方便、快捷的过江大桥,每天人流、车辆量巨大。
邕江大桥连接着江南大道和江北大道,是江北大道和江南大道来往的重要交通通道,给邕江两岸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桥的两端河岸种植翠绿的树木,景色怡人,葱绿的景色给过往的司机和乘客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与美学
桥梁就是供车辆(汽车、列车)和行人等跨越障碍(河流、山谷、海湾或其他路线等)的工程建筑物。
【文献2】它是因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从最初的石头、木桩,树干等发展到了今天的由钢筋混凝土和钢架结构建成的各种科技含量很高的大型桥梁,其每一步发展都凝聚了人类的智慧。
桥梁本身具有通行和景观两大作用,作为一种建筑,其发展自然也遵循建筑发展的规律和历史。
追寻建筑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很久以前就在探索并追求建筑中的美学,那么美学又是什么?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和人的审美意识的学科。
在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中有三种观点,即主观派、客观派和主客观结合派。
【文献1】笔者认为美既有其主观性又有其客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美得主观性,而有些事物的美是大家所公认的这种主观上的高度统一反应了美的客观的一面。
也就是说“美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任何事物的美都离不开人的感受。
【文献1】”审美的主体是人,美的标准也因人而异,但在长期的发展中一个地域的人往往形成一种相似、统一的审美标准,甚至有些美的事物可以博得所有人的称赞,能设计出这样的符合大众审美的桥梁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了连不起的设计师。
美的形态可以分为四种:惊心动魄的美——崇高;赏心悦目的美——优美;痛哭流涕的美——悲剧;引人发笑的美——滑稽。
【文献1】对于桥梁来说,后两种美显然是不相称的。
优美侧重于表现一种细小柔美的静态美。
崇高的特点是空间上占有巨大辽阔的广度,又饱含力量和气势的显示。
【文献1】桥梁中这样的美可以称之为壮美。
桥梁美学昔称桥梁建筑艺术,建筑艺术的发展过程走过了技术与艺术的“合一”、“分家”、“再结合”的历程,也可以说是桥梁美学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古代建筑包括桥梁在美根本就没有技术和艺术之分,桥梁建造者既是设计者也是造桥者,既是工程师又是艺术家,无形之中就一种完美的结合。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整个物质生产领域的面买。
科学的分工以及追求结构上的纯理论主义,使科学与艺术、专业技术与艺术脱了节。
随着19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需要更完美、更完善的建筑以满足精神需求,使得技术与艺术再一次结合。
【文献3】其实对美的追求是本来就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只是在物质生活尚未达到满足之时被人们求生的本性所淹没,一旦解决了温饱问题对美学的思考便开始了。
世界技艺结合的洪流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修建了大量的桥梁,但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美学的元素才逐渐被加入到新建的桥梁之中。
现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是分开的,设计和施工由不同的单位完成就可能造成建造者违背设计者的初衷的问题,笔者认为设计和施工应该有同一家企业来完成,这样在设计时就要更加全面的考虑,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使桥梁更加完美。
美学的要求使得桥梁设计者要有美学基础,建造者也要懂得结构,优秀的桥梁从设计到施工都是最高水平的。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同时也必须是一个艺术家,对美学要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还要懂得施工技术。
这与古代的桥梁建设者负责桥梁全程的建设就有几分相似了。
瑞士的罗伯特·梅拉尔特和法国的弗兰西涅就是桥梁工程中的佼佼者,他们俩都是钢筋混凝土桥的先驱者,前者是整体结构的创始人后者是预应力混凝土成功的创始人为世界桥梁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文献3】艺术是相同的,绘画艺术中讲究点线面的结合使用,桥梁当然也一样。
桥梁的美主要体现在其整体的美感,我们看桥梁总是在远处观察其整体的结构而非只看其一部分。
从远处看就会出现不同的点和线的排列,错落有致的点会带给人一种韵律感。
连续平稳变化的曲线给人平静温和优美的感觉,直线给人以威严和力量的感觉。
不同的组合会体现不同的风格,
也给人不同的美感。
桥梁的美主要在于其形式美,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在形态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体现出来的美。
【文献5】其外在形态即桥型,桥梁的种类有很多,主要有梁桥、拱桥、吊桥、钢架桥以及他们的组合。
每种桥都有其美学优势,而同一种桥型的不同构造往往又给人不同的感受。
其组合规律包括平衡、对称、比例、节奏等。
【文献1】梁桥结构简洁、实用,大跨径梁桥一般具有微小的拱度,精干而富有力度感。
跨径相对较小的等梁桥主要靠其结构上的重复而增加气势。
拱桥的美主要在主拱线跨径大的拱桥往往有跨越感并充满力量。
它的拱圈线主要有圆弧拱、抛物线拱和悬链线拱,【文献3】圆弧拱主要适用于小跨径的拱桥,优美且宁静。
抛物线拱和悬链线拱适用于中大跨拱桥。
例如法国的维尔纳夫桥,上承式拱桥,跨径90米,拱线很有张力,两侧的副拱为圆弧拱使得大桥闲的秀美,桥面两侧的装饰更增加了其韵律美。
【文献3】
悬索桥同梁桥、拱桥一样,是自古以来最基本的桥型之一,可以说起源于我国,发展与美国,变革与英国。
悬索桥的只要特点在于比例均衡,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刚柔并济、形态优美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桥竣工时即成为该地区的象征、标志和游览景点。
【文献3】悬索桥的结构形式比较固定,其变化之处在于桥塔和细部装饰,其吸引人之处在于它磅礴的气势以及其独特的风格还有美丽的夜景。
明石海峡大桥与金门大桥都以恢弘的气势横跨
海面,他们都具有简洁明了的结构,显得并不复杂,色调不同风格却相似。
前者显得轻盈、爽朗,后者的橘红色在云雾之中显得醒目也不是其轻盈的特征。
斜拉桥与悬索桥同属吊式结构,在尽管特征有共同之处,但在视觉印象上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
斜拉桥的美主要在于其整体均衡稳定的美。
【文献3】它的形式变化多端,有很多造型奇特、很有创意的形式,其主塔也有很多变化。
不同的桥结构不同,风格迥异。
如图为东神户大桥和南京长江二桥,他们都带有现代化气息,前者采用平行拉索的方式显得整齐、大方,后者采用扇形方式不繁琐有实用;前者桥塔用H形庄重威严,后者用类似A形的结构轻松亮丽。
盖茨亥德千禧桥造型出众、新奇,类似于人的眼睛,人们亲切的称之为“眨眼桥”。
它还可以旋转,让船只通过。
是一件不朽的艺术作品!【百度百科】
桥梁的美还表现在其风格上。
建筑风格是指由桥梁形态所体现的在设计构思上所具有的特色的表征,是桥梁建筑各种因素的总和,是结构内在规律加外在格调所标示的一种美的格调,是形式的抽象和升华。
风格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名族性和地域性。
如古希腊时代的优美的注释结构,罗马时代的半圆拱结构,欧洲哥特式尖拱,中世纪流行的有浓厚宗教色彩及军事防御功能的桥头堡,文艺复兴时期铁桥上繁琐而精细的巴洛克风格雕饰。
【文献3】名族性与地域性都是因为不同人群的风俗、习惯、文化等的不同而形成的。
一个人群有其相对独立的审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桥梁还要与其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才能表现出美。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目的桥梁要满足的美学特性也不同:园林中的桥,其主要目的是观赏,园林是浓缩的自然美,它是一种综合艺术,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这里的桥要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显示其秀美。
在城市中到充满现代化气息,一些有名的大桥、特大桥等体现现在技术的桥都在这里,他们与周围的现在化建筑能有机的融为一体,不会显得突兀。
特大桥一般出现在大江、湖泊或海面上,以其宏伟的工程亮丽的结构自然成为景观的主体,其美学要求较一般桥梁更为重要。
在山区的桥梁,最主要的是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其色调要与所在地尽可能吻合,不能太突兀。
景区的桥要为景色服务,尽量隐藏在山和树木之中,一些设计出的桥梁与景物融合在一起,其本身也成为一道风景,例如德国越恩兹河上的一座行人桥,其红色的栏杆与亮色的饰带相配合与水中的倒影连在一起像眼睛一样让人觉得清新、优美。
对于城市中的桥梁,他的美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夜景,即其灯光的是设置,最重要的是色彩的搭配。
它在整个城市的夜景中也扮演着不可小觑的角色。
夜景照明中的表现手法主要有空间、时间和形态上三种不同的方法。
空间方法按所用灯具和光源有四种方法,电光源、线光源、面光法和内光外透法等;时间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按季节或时间段来变化光源色调或亮度等;形态方法中有静态和动态光之分。
例如上海卢浦大桥其夜景采用表现一曲一直的造型为主,其余部分为负的多元立体泛光照的方法。
【文献4】
参考书目:1、许自强《美学基础》
2、李亚东《桥梁工程概论》
3、和丕壮主编唐寰澄主审《桥梁美学》
4、杨士金唐虎祥《景观桥梁设计》
5、顾永芝《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