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与美学论文

合集下载

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但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

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沉淀而来的的人文情怀,桥梁亦是如此。

桥梁是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一种公共建筑。

它从自身的实用性、巨大性、艺术性而极大的影响人类的生活。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桥梁美学对于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桥梁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关注。

人们所建设的桥梁不仅希望桥梁所能达到实用的功能,而且还注重桥梁美的特性。

例如北京郊区的卢沟桥。

不仅栏杆上雕刻的485个狮子千姿百态,堪称一绝,桥头的华表,碑亭更是典雅华丽,比例恰当,精美异常,而且大桥的整体造型,对称均衡,比例恰当,和谐统一。

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颐和园玉带桥和17孔桥,也以其独特和美丽的造型驰名中外,洁白的桥身与清山碧波、绿树红花、亭台楼阁融为一体,和谐美观、相映成趣,一直是许多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入画入照的佳景。

现代人们更注意桥梁美学的功能,例如我国最近几十年修建的长江上的铜陵大桥和赣江上的南昌八一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和国外的许多的桥梁,都做了专门的景观设计,使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大型桥梁的造型美,而且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桥梁建筑一绝——赵州桥中来具体的发掘这种美。

始建于隋凯皇十五年的赵州桥,千余年来,它栉风沐雨,曾历经十余次水灾,多次战乱,八次地震,依然巍然屹立于我交河之上,除了少许石拱坍塌之外,其余皆保存完好,这在桥梁史上十分罕见。

赵州桥历经沧桑却保存完好,这应该归于主持设计它的李春等人。

他们所选的桥址曾是输入运输码头,被加固的河岸,十分有利于河床的保护,是桥梁能够在千年中承受洪水的冲刷、地震的侵袭。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坦形拱的创造与应用,赵州桥曾是隋朝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但交河每逢夏秋之际泛滥,据文献记载,赵州桥在建成后的1300多年中曾历经11次较大洪水的考验,这充分说明了在这样的地方,只有建拱桥才能借助其大跨满足水上运输和排泄洪水的需要。

桥梁美学课程论文

桥梁美学课程论文

同济大学桥梁美学课程论文桥梁美学目录一引言 (2)二桥梁建筑美的基本因素: (2)1.统一和谐 (3)1.1多样统一 (3)1.2结构体系统一 (3)1.3结构形态的统一 (3)2. 均衡 (3)3.比例协调 (4)4. 韵律优美 (5)三桥梁结构的美学设计 (5)1.梁式桥 (6)2.拱桥 (6)3.刚构桥 (6)4.桁架桥 (6)5.斜拉桥 (7)四色彩与材质的设计 (7)五与环境融和 (8)六结语 (9)[摘要] :浅谈美学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并以世界最美桥梁评选结果为例[关键词]:桥梁美学一引言日本的桥梁美学大师伊藤学先生曾说: “桥能满足人们到达彼岸的心理希望,同时也是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为审美的对象和文化遗产。

”他的说法一语道破了桥梁美学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桥梁不仅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常常是一种标志性建筑物。

桥梁美对于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桥梁建筑美的基本因素:1.统一和谐1.1多样统一多样性是指桥梁由于功能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而造就的结构、样式、造型的多样性。

统一性则体现在某一座桥的内部构造上。

例如一座桥上的装饰如灯栏、浮雕的统一,可以增强桥梁美感。

比如北京卢沟桥上栏杆望柱石狮子,虽然其姿态形形色色、变化无穷,但由于其部位、轮廓、造型都是一致的,所以获得了整体上统一的美感。

多样中求统一:从复杂的结构中提出各种可以互相统一的因素,起到衔接。

联系和协调的作用,使整体看起来"天在无缝"。

如桥梁中栏杆。

灯柱、行杆。

桥墩、跨度一般采用整齐划一,相同形态、相同间距或有规律的变化,从而起到整体统一协调、简洁明快的效果。

统一中求多样:同中求异,统一中求多样,求变化,营造情趣与韵味。

1.2结构体系统一桥梁各局部设计要体现整体划一的概念,避免产生孤立、离散、自成体系的不和谐现象,这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

1.3结构形态的统一恰当地处理次要部位对主体部分的从属关系,使所有细部形态从属于总体的几何形态,用相似的几何形态将各个部分协调在一起,如同音乐中主旋律反复出现一样,产生和谐统一美感。

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摘要:自从上了桥梁美学这门选修课后,我加深了对桥梁理性分析之外的感性认识。

通过资料,我选了陪伴我长大的汕头海湾大桥,家乡的彩虹广州新光大桥,一直想去的英国的两座千禧桥来具体赏析。

关键词:汕头海湾大桥广州新光大桥英国伦敦千禧桥英国盖茨黑德千禧桥正文:(一)汕头海湾大桥我的父母都是桥梁工程师,小时候我跟着他们天南地北地到处跑,见过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桥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汕头海湾大桥了。

对于这座桥,我只想谈谈我对它的感受,甚至可以说是感情。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汕头是全国唯一拥有内海的城市,而汕头海湾大桥正是是细细品味汕头城市韵味的最佳观景点。

这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它位于市区东部,经妈屿岛、跨越汕头港入海处,是一座主孔航道跨径432米的大跨度悬索桥,也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

全长2500米,宽23.8米,设双向6车道。

海湾大桥连接深汕高速公路和汕汾高速公路,已成为我国沿海高等公路主干线的重要纽带,使深圳、珠海、厦门与汕头四个经济特区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

汕头海湾大桥可谓是江城人民最得意的骄子,它伟岸、挺拔、大气、现代感十足。

长大后,我仍多次去汕头体验和感受大桥宏伟的雄姿。

乘车从南岸驶上大桥引桥,一眼望去宽阔的桥面。

一马平川,透过车窗饱览桥上的风景:近处一片茫茫滩涂,隐约看到靠海的渔船和渔民,远处海面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乘车自南向北只需20多分钟,快捷舒适。

过去,如果趁木帆船出海,随潮涨潮落需需日,20世纪90年代初,坐汽垫船也要数小时。

一次,夜晚乘车目睹汕头海湾大桥夜景犹如“银龙探海”,桥上有照明灯1844盏,护栏每5公里一种颜色,从南至北分别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真是“七彩长虹”。

桥梁美学设计与欣赏

桥梁美学设计与欣赏

《《构成设计欣赏》》课程论文题目:桥梁美学设计与欣赏学校:学院:专业:姓名:学号:邮箱:摘要:阐述在桥梁设计中进行美学考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现代桥梁设计应把强化桥梁技术品质与体现桥梁关学价值相统一。

同时还要与其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合。

介绍桥梁美学理论及美学设计的实现,结合生态审美的理念从各方面分析了桥梁美学。

关键词:桥梁美学设计欣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发现美、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及审美理论都更为成熟、更为系统化。

对于桥梁建筑,人们已不满足于其单纯作为交通运输上的构筑物的要求,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空间艺术结构物融人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纵观世界各国的桥梁建筑,优秀的桥梁作品常被作为城市的标志与骄傲,成为时代的象征,历史的纪念碑和游览的胜地。

我国古代修建的赵州桥,其构思新颖独特、造型简洁美观,于坚固雄伟中又透着柔美秀丽。

桥面两侧的栏杆板上,龙兽状精美浮雕栩栩如生,似飞若动,虽然距今已有 l 300 年的历史,仍不失为桥梁设计中融功能、技术、经济、美观于一体的典范,并在 1991 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之一。

又如北京的卢沟桥,不仅布局合理,宏伟壮观,栏杆上雕刻的485 个石狮子形态各异,堪称一绝。

在现代,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桥梁建设更是突飞猛进,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桥梁作品,如重庆万县长江大桥,香港青马大桥,上海卢浦大桥、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广东虎门大桥等。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桥梁作品,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港钢拱桥,它与悉尼歌剧院完美结合而成为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日本的南备赞大桥以其雅致简约的风格形成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以及美国的布鲁克林桥、旧金山金门大桥,英国的亨伯大桥等。

这些优秀的桥梁建筑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将美学融人结构之中,并通过不同的桥梁造型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美学与结构的完美结合而为大家所称道。

[桥梁美学设计思考]设计美学的论文3000字

[桥梁美学设计思考]设计美学的论文3000字

摘要:阐述桥梁美学开展背景,同时介绍桥梁美学根本特点,最后综述不同桥型的美学设计要点。

关键词:桥梁美学美学设计结构美学一、前言桥梁美是环境美的一局部,然而,桥梁美的作用却远远超越了所在环境那有限的范围一座著名的大桥往往以它的雄伟壮丽精巧多姿而显示出人民的创造力,以它的先进技术,精湛工艺反映出社会的生产水平;以它的磅礴气势、充分活力标志着时代的精神;它常因此而成为人们欣赏和赞颂的艺术杰作,并得以流传久远近年,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已在跨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有不少地区在宽阔的大江大河上建造了各种类型的特大桥梁,这是前所未有的;同时, 方案兴建的高级公路、高速公路,它的美学设计对桥梁又有更高的要求一桥型要优美,并配合景观, 现代化公路网建设中大桥工程也为数不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各项交通事业的开展,人们对桥梁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世界各国,常以工程雄伟的大桥作为城市的标志与骄傲。

我国的赵州桥,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仍为桥梁设计中融功能、技术、经济、美观于一体的典范,并在1991 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之一。

悉尼港钢拱桥,美国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布鲁克林桥等,都表达了其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所产生的精神作用与美学价值。

桥梁建筑已不单纯作为交通线上重要的工程实体,而常作为一种空间艺术结构物存在于社会之中。

研究、设计和建造结构合理、造型美观新颖的桥梁结构,是我国交通建设开展迫切的需要。

二、桥梁美学设计的特点桥梁的根本功能是交通负荷、跨越障碍,但是如果单纯地把装饰当作美的唯一途径,而不重视它的实用价值,呢么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美。

桥梁审美观点应该是集使用功能、施工技术、造价经济与造型美观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体,要共同作用,才能美寓其中。

桥梁美学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桥梁各构造形象桥梁本身各部构造的形象宜简洁纤细、流畅明快,最好使快速运动着的人们在瞬间的最初一瞥中得到“明确,深刻”的印象。

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论文

浅谈对桥梁的认识经过一学期桥梁美学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桥梁的知识。

姜老师不仅给我们介绍了关于桥梁美学方面的知识,还介绍了桥梁的发展史﹑桥梁结构方面﹑桥梁施工方面﹑桥梁计算方面的知识甚至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路桥公司的信息,不仅提高了我们对桥梁专业的兴趣,也解除了我们的疑惑,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对桥梁的认识。

一桥梁的发展史以及桥梁的分类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桥也是最原始的桥是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河流中的石块,岸边生长的藤萝等。

由于这种原始桥不易形成,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所以人类开始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者堆石﹑架石为桥。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梁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桥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此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桥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

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

拱桥除圆拱﹑割圆拱外,还有椭圆拱和坦拱。

公元1542~1632年法国建造的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最大跨径约32米。

当时椭圆拱曾盛行一时。

1567~1569在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建造了三跨的坦拱桥,其高跨比为1:7。

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形式。

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

早期木桥多为梁桥,如秦代在渭水上建的渭桥,即为多跨梁式桥。

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论文

桥梁美学结课论文2013年5月5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桥梁深处的爱内容摘要:通过一个学期的桥梁美学选修课的学习,我了解了更多关于桥的知识。

现在,在我看来,每座桥都是有灵魂的。

她的前世今生,她的喜怒哀乐,都是人世间最动人的颂歌与诗篇。

今天,我想通过对家乡的安庆长江大桥,武汉的楚河汉街放鹰桥,泰国桂河大桥以及奥克兰海湾大桥的介绍,来说说我眼中的好桥梁!关键词:安庆长江大桥;楚河汉街放鹰桥;泰国桂河大桥;奥克兰海湾大桥一,安庆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位于长江安庆段,全长5985.66米,主桥1040米,是万里长江上第35座变天堑为通途的桥梁。

安庆长江大桥建设创造了四项全国第一:从施工单位的选择到首节钢围堰下水时间最短,仅用22天时间;从首节钢围堰下水到着岩封底时间最短,仅用80个工作日;钢围堰着岩精度(为1/660)最高,超出设计规范的6.6倍;在全国同类大桥建设中,安全建设零事故记录保持时间最久。

这四个第一,不是冷冰冰的数字的堆砌,是善良勇敢的安庆人们心血的结晶。

一个梦:行人不再叹天堑----安庆,不单是以“为救李郎离家园”的千口传唱的黄梅戏闻名,更以其是临江宜城闻名全国。

但是在二十世纪后半期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因江而兴”的安庆凸现“因江而阻”的矛盾,日益成为偏居江北、望江兴叹的“孤城”。

安庆开始了百年建桥梦。

一架桥:众人同唱一首歌----百年大计,质量为本。

无畏冬寒,无畏夏暑,齐心协力,共建“长城”。

一座城:大桥舞动经济龙------一条大江孕育了一座城市,一架大桥让一座城市热血沸腾。

因为一座桥,爱上一座城。

因为一座桥,对生活充满希望。

以桥兴市、借桥发展。

这是一座普通的桥,但是却是我心中最温情的桥。

依桥而生,伴桥而长。

喝的是长江水,忘不了的是故乡情。

二,楚河汉街放鹰桥放鹰桥,因为靠近东湖放鹰台而得名。

放鹰桥上立着四座桥堡,桥堡与桥堡之间有蓝色的横梁和悬索相连,采用欧洲古典“塔楼”式景观桥的设计理念和桥身“横三段纵三段”的设计手法,使得塔楼屋顶及墙体材料具有古典韵味,同时也具有异国情调。

桥梁设计中的美学应用分析

桥梁设计中的美学应用分析

桥梁设计中的美学应用分析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桥梁设计要求朝着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桥梁建筑既要契合应用层面的主要功能,又要彰显独特的美感,并在艺术层面体现一定的价值。

现代化桥梁美学在评判层面的标准不具备统一性,但在形式美与造型美层面务必保证统一,并与周围环境相互契合。

基于此,文章主要在桥梁设计工作中对美学应用展开探讨,着重阐述了生态类美学、色彩装饰类美学、造型类美学在桥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设计;桥梁美学;美学应用前言:桥梁建筑拥有普通建筑无法与之比拟的规模与独特特征,桥梁建造期间不可单纯依赖工程与建造人员,且艺术美与功能性无法兼得。

由此,在桥梁设计中对美学应用展开探讨,在满足桥梁具体应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升桥梁在艺术层面的整体水准,让桥梁设计美学在现代化背景下实现更深层次的创新与发展。

1 生态类美学在桥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分析1.1 人文生态美学的应用分析桥梁设计就美学角度而言,可以对人文资源予以巧妙应用,与人文生态实现深层次的结合,可以在视觉感官、通行等层面起到较好的效果,让桥梁自身的美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就未来发展而言,桥梁在设计层面需着重思考如何为群众提供游览参观的机会,让群众通过游览参观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人文生态的自身价值,在应用及发展层面提高更好的效果。

例如:日本在建造岩黑岛大桥时,设计了游客参观中心,让桥梁自身与区域内的人文生态实现有机融合。

此种方法可让旅游行业的范围得到进一步延伸,又在间接角度增强了经济层面的效益,让城市文化在传播层面与生态实现了巧妙的碰撞,在人文角度强化了生态的内涵。

1.2 自然生态美学的应用桥梁工程建设项目较为庞大,要想削弱施工建设对周围自然生态形成的影响,需保证设计方式的科学性,合理强化桥梁工程在自然生态层面的建造效果,让桥梁与自然环境达到更高的适配度,提升桥梁在后期投入应用后的整体质量。

桥梁建造期间需跨越动物保护区域时,利用自然生态廊桥,加强动植物与桥梁之间的兼容性,避免各种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与美学论文题目:桥梁美学的鉴赏学生姓名:张宝鹏学号: 20101592院系名称: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道桥10-1班指导教师:丁剑霆职称:教授二○一三年五月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但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

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沉淀而来的的人文情怀,桥梁亦是如此。

桥梁美学昔称桥梁建筑艺术,为建筑美学的一个分支,桥梁作为公共建筑,其自身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极大地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环境,既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

1 概论桥梁美学是研究以美学的普遍原理、结合桥梁的特殊性质,得出桥梁建筑在设计时应遵循的和在评价中应依据的理论和法则的科学。

桥梁美学所研究的内容范围与桥梁建筑艺术有相互重叠之处,如同美学和艺术两者的关系一样。

桥梁建筑艺术是桥梁美学的表现。

2 艺术特性与基本要素桥梁美学作为建筑美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

首先它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另外桥梁建筑是结构外露的空间实体。

外露构件既是景观重点,也是美学处理上的难点。

桥梁作为水平方向单维突出的结构物,应注意协调长宽高比例,改善视觉印象。

桥梁建筑美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点:统一和谐:包括结构体系、形态统一和体量上的协调均衡稳定:包括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符合人的生理要求与心理习惯,但极易造成浪费和呆滞。

非对称结构动态感强,但需在力学和视觉上保持均衡,否则会引起混乱和不安定感。

比例协调:包括总体或局部的规模、尺寸协调,应以其固有的结构关系和力学原理为前提。

韵律优美:主要通过连续、渐变、起伏、交错等表现手法,来获得韵味和情趣。

连续流畅:对桥梁正视时,水平方向呈直线或曲线延伸,从桥的一端连续流畅地到达彼端。

另外,还需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和文脉的完整性。

3 桥梁结构的美学设计梁式桥:其特点是水平方向单维突出,具有很强的沿水平方向左右伸展的力动感与穿越感。

主梁要求纤细轻巧、连续流畅,主梁顶面尽量与底面平衡。

桥墩在考虑荷载等因素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数量少、形态统一。

城市高架桥要避免墩高、量多,注意梁底处理,使桥下空间明亮而舒畅。

桥台应能充分体现其功能及存在感,与上部结构相协调,与地基相结合,适当增大梁下空间。

拱式桥:在主拱形态的选择上,小跨径拱桥多采用圆弧拱,外观动感强烈。

大中跨径拱桥普遍采用抛物线拱和悬链线拱,外观趋向自然和谐。

注意协调主拱与桥面的相对位置,以及梁和拱相交处的处理,要求力线明确,尽可能轻盈。

桥台尽可能减轻体量感,或采取使其隐蔽的方式,避免与轻盈的拱线不协调,桥墩注意与桥台、拱相协调,结合处简洁流畅。

刚构桥:主要由直线形态构成,力线明确,富于动感与轻快感,美学设计要点在于比例尺度,构件断面的变化及构件搭配的协调得当。

斜腿钢构的斜腿从底脚到梁,断面由小到大,与梁衔接处应柔顺,梁底缘线可采用微弯曲线增加柔顺感。

斜拉桥:设计要点在于整体比例与尺度和谐、塔的形状、索的疏密及配置方式、梁的纤细等。

整体均衡稳定须考虑跨径分割比和梁高与中跨、塔高与中跨之比,力求简洁连续。

悬索桥:目前能达到最大跨径的桥型,具有很强的跨越感,刚柔并济,宏伟壮观,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主构要素间的均衡和谐,包括垂跨比、加劲梁、桥塔、主缆的形状尺度及跨径分割与吊桥的力学性能等,都需在保证力学结构的前提下协调。

主梁要尽可能简洁,通常采用水平直线,或采用纵向竖曲线,以避免大跨径梁的下垂感,主塔要求使桥面空间流畅,无压抑感,外观简洁,视野良好。

塔柱断面直角处宜改为圆弧面,使塔在无光影效果下更显柔和,也利于抗风稳定。

拉索的配置力求与主塔、梁一起形成简洁、稳定的几何构图,尽量隐藏拉索锚具,或通过涂装进行掩遮和美化,减少外露的繁杂感。

4 色彩与材质的设计色彩设计中,既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又要注意协调与桥梁本身的规模、形态,保证自身构件配色的统一和谐。

配色时同时注意安全色的应用。

另外,需考虑架桥地域的风土人情及气候等对色彩的影响。

如寒冷地方宜用暖色、炎热的南方宜用冷色等。

桥梁材质主要以混凝土、钢材为主,部分构件可用到铝合金、玻璃钢或其他合成材料。

桥梁随材料及其断面组成和拼装方法不同,会出现雄健强劲或纤柔轻巧的不同形态。

应根据需要淡化或突出材质感。

5 桥梁的细节装饰“以小见大”在桥梁美学上同样适用。

桥墩、桥头、桥栏杆等组成部分的装饰美,影响着桥梁的整体效果。

桥梁会因自身所处的不同环境有不同的造型。

比如,苏州园林里短小的桥梁往往造得极矮且没有栏杆,这样可以使人更接近水面,便于观赏自身倒影和水中游鱼;而没有栏杆这一细节,会使游人略带几分小心地过桥,险中得乐,颇有一番滋味。

园林里水面上较长的桥梁则宜于建得曲折多姿。

我国园林在局促的范围之内,咫尺山林,聚集了不少精粹的景物。

曲折的桥梁增加了空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赏风景,像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九曲桥”便是如此,特有一种风韵。

又如罗马时代不少桥梁本身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桥上必设有桥头堡垒,不光是为了作战需要,同时也给人以雄伟英武的印象。

再如,由于当时宗教对社会起控制作用,不少桥上往往建有教堂、神龛或其他宗教性的建筑物,这些在中世纪的欧洲最常见。

桥头往往是人们观赏一座桥的必看之处,当然,有桥头的应是大桥和城市桥梁。

结构造型好的桥没有桥头衬托,不会给人带来美感。

在古代,桥头建筑多采用对称布置的堡塔式或教堂式建筑,给人以高耸、庞大和肃穆的感觉。

我国五六十年代以来的桥梁建筑也十分重视桥头建筑的装饰作用。

如武汉长江大桥(一桥)的桥头是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亭台楼阁式的,恰与两岸的龟蛇二山、黄鹤楼、晴川阁、莲花煳等风景名胜相融相衬,别具风格。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由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组成,前台以三面红旗为主题,后台以工农兵群塑为主题,显得雄伟壮观。

所以说,桥头美的要求是造型新颖独特,外观同环境相融,并体现一定的政治文化意义。

大桥栏杆除了要求稳定、安全以外,栏杆的造型也是桥梁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卢沟桥的栏杆是闻名世界的石狮栏杆,全桥485个小石狮雕在望栏上,形态活泼,造型各异,妙趣横生,令人赞叹。

古老的拱桥,如颐和园的一些桥梁,选用汉白玉、青白石等上乘石料精雕细琢做成桥栏,体现了皇家园林豪华精美的效果。

而现代桥栏则趋向于简洁、明快、大方,如不锈钢制栏杆、铸铁栏杆等,造型也多采用直线形。

另外桥上的隔离栅或隔离板,也有精心的设计,如设计成卡通形、几何图形等,富于科技色彩和时代气息。

最后,桥梁的色彩对桥的美观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们目视一个物体,是以“形”和“色”来加以区分的。

“色”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感受而起着心理上的作用。

建桥的各种材料有着自己固有的颜色,反映在人们的视觉感官上就是“外观质地”的印象。

如混凝土呈现其材料特征是灰色或白色,钢架从防锈出发,所涂防锈漆是橘红色。

桥梁的色彩搭配主要有两个原则,一是体现自身的造型美,二是同周围的环境相配合。

如在海面上的桥梁多以白、黄色调为主,因为要同蓝色的海水相比对;而在城市中的桥梁则多用橘红、绿色、五彩等,以便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下增添几分活力。

所以,对桥梁色彩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6 总结及个人理解桥梁是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的一种公共建筑。

它从自身的实用性、巨大性、艺术性而极大的影响人类的生活。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桥梁美学对于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桥梁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关注。

人们所建设的桥梁不仅希望桥梁所能达到实用的功能,而且还注重桥梁美的特性。

例如北京郊区的卢沟桥。

不仅栏杆上雕刻的485个狮子千姿百态,堪称一绝,桥头的华表,碑亭更是典雅华丽,比例恰当,精美异常,而且大桥的整体造型,对称均衡,比例恰当,和谐统一。

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颐和园玉带桥和17孔桥,也以其独特和美丽的造型驰名中外,洁白的桥身与清山碧波、绿树红花、亭台楼阁融为一体,和谐美观、相映成趣,一直是许多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入画入照的佳景。

现代人们更注意桥梁美学的功能,例如我国最近几十年修建的长江上的铜陵大桥和赣江上的南昌八一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和国外的许多的桥梁,都做了专门的景观设计,使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大型桥梁的造型美,而且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从中国古代的桥梁建筑一绝——赵州桥中来具体的发掘这种美。

始建于隋凯皇十五年的赵州桥,千余年来,它栉风沐雨,曾历经十余次水灾,多次战乱,八次地震,依然巍然屹立于我交河之上,除了少许石拱坍塌之外,其余皆保存完好,这在桥梁史上十分罕见。

赵州桥历经沧桑却保存完好,这应该归于主持设计它的李春等人。

他们所选的桥址曾是输入运输码头,被加固的河岸,十分有利于河床的保护,是桥梁能够在千年中承受洪水的冲刷、地震的侵袭。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坦形拱的创造与应用,赵州桥曾是隋朝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但交河每逢夏秋之际泛滥,据文献记载,赵州桥在建成后的1300多年中曾历经11次较大洪水的考验,这充分说明了在这样的地方,只有建拱桥才能借助其大跨满足水上运输和排泄洪水的需要。

在拱形设计上,李春等人独具匠心,根据桥址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摒弃了传统的半圆形拱,而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块径单孔坦拱。

因为两岸地势低平,惯用的半圆形拱会是桥丧失本身所具有的陆路交通的作用,同时会增加成本,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李春等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增大跨径、降低拱矢的“坦拱”方案。

这不仅极大的降低了桥的坡度,也便利了人与车马的通行。

坦形拱的应用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增大了泄洪量。

赵州桥大拱上开四个小孔之后,增加了洪水流通面积,使得夏秋之际的汛发洪水得以迅速排泄,减轻了水流对桥身、桥基的冲刷。

同是也增强了桥梁的美感,使桥梁的的整体形状显得“线条柔和,构造空灵,既稳重又轻盈,寓雄伟于秀逸”。

赵州桥是集我国古代拱桥建筑艺术之集大成的精品。

它建筑结构独特,“奇巧因护,甲于天下”,不仅建筑水平高,而且建筑艺术十分优美,反映出我国独特的民俗艺术风格,它额户型办公和敞肩小拱的造型,线条柔和,远眺犹如出月出云,长虹饮涧。

桥面两侧的栏杆和望柱上,分别刻有龙兽状的浮雕和竹节潘龙,宝竹等造型,构图古朴大方,形象矫健飘逸,工艺精湛,惟妙惟肖,其桥上的装饰艺术是我国艺术写实性与浪漫主义风格的结合。

毫无疑问它是美的,它反映出了与大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社会的和谐。

它的这种和谐之美正是桥梁美学的绝佳体现。

写到这里,有必要阐述一下桥梁美学理论。

桥梁建筑就其审美意义来说,它从属于美学的范畴,而美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涉及面十分广泛。

他的研究包括有整个艺术领域的一般规律。

对于桥梁造型符合美学规律的组织与优化一直是那些懂得桥梁结构规律的建筑师的行为,到上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认识到桥梁设计不仅要“关心自己”同时还要“关心别人”如关心桥梁对城市大地的影响,关心桥梁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的意义,关心桥梁美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美,将桥梁美学上升到解决被道路切割的大地之物的生存与敷衍的高度,也就是桥梁还要“关心”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