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结课论文
美学原理论文

美学原理论文美学原理的应用与促进艺术创作的美学追求摘要:美学原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于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美学原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探讨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促使艺术创作者追求更高层次的美学境界。
通过研究美学原理对于艺术创作的意义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
本文通过分析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艺术创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学原理;艺术创作;美学追求;应用;内在规律引言美学原理作为美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表现和美的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在艺术创作中,美学原理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艺术创作是追求美和表达情感的过程,而这就需要艺术家在创作中能够充分运用美学原理。
通过运用美学原理,艺术创作可以更好地突破现实界限,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一、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式美的追求:艺术创作中追求形式美是艺术家的一种常见追求。
通过美学原理中的形式美原则,艺术家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和构图技巧创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
2.情感美的表达:艺术创作是表达情感的过程,而美学原理对于情感美的表达提供了一些指导。
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运用、形象选择等手段表达内心情感,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3.意境美的塑造:意境是艺术作品所特有的一种美的境界。
通过美学原理中关于意境美的探讨,艺术家可以在创作中注重意境的塑造,使作品更富有内涵和深度。
二、美学原理的引导作用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帮助艺术创作者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和要求。
美学原理是艺术创作的指导原则之一,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当遵循和运用这些原理,以便创作出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美学原理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创作的目标定位:美学原理对于艺术创作的目标定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 美学概论 结课论文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美学概论期末作业我心中的美一说到美,大家立马都会有一种感觉,某某比较美,比较漂亮。
其实,我们所说的美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外表上的外在美。
而其实,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
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外在美,它包括外表美和仪表美。
内在美则是指人的心灵美、人格美、精神美、包括思想、品德、学识、修养等,它同样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提高。
要展现美的人生,首先要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如果说外在美是人的静态物质的形象外观,动态美是人的动态物质活动的感性现实,那么内在美则是前两者的心理基础和内在依据。
曾经问过我的一个朋友,问他什么是美?是不是长的漂亮就叫美,长的不漂亮就叫不美?他说他是这样理解美的:“外在美是一种美,但是还有一种更重要内在美,如果完美是一百分的话,那外在美占40分,内在美占60分。
”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想望。
我门不可能选择自己的性别,因为上天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一切。
我们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外貌,高矮胖瘦。
可以这么说外在美是天生的,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而内在美却是你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努力而来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人人都会说,也都知道说:“内在美”比“外在美”好.可是如果你面临选择,必须从中选一时,你是否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内在美”呢?我想我还要选内在美.我个人认为人应该具有内在美。
只是追求外表华丽而内心空虚的人是可悲的。
整天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习惯享受,计较个人得失,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任人唯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人是可耻的;即使他的容貌英俊美丽,也难以掩盖心灵的丑恶,逃不脱正义的指责。
如果喜欢美,那就要拿出实际的行动来,用知识武装头脑,以“八荣八耻”为准绳,做一个心灵美,外表也美的人吧!我觉得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心理文化素质的具体体现,我觉得内在美最重要,外表是天生的,它能代表什么呢?最多说明你的基因组合的还不错。
美学基础课结课论文

美学基础课结课论文在选这门课之前,我以为美学基础课是学习画画的,但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
它更是一门陶冶情操,培养心智的一门课。
为此,在美学基础课结课之际,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来谈谈我对美学基础课的认识。
国粹之风,永垂不朽,源远流长。
中国美术有着很长的历史,近年来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这些文物来自不同的年代,足以展现那个时代的风采。
它们形象饱满,气势磅礴,如陕西兵马俑;它们笔画粗糙,豪气逼人,如陕西马踏匈奴;它们构造精巧,曲线动人,如甘肃的马踏飞燕;它们风化严重,韵味犹存,如秦长城;它们婀娜多姿,炫丽多彩,如敦煌群雕。
这些雕塑品,建筑物,画作,沿承着文化,传播和记载着美。
它们真正体现着和谐之美,把阴阳调平,事物与环境相融洽。
它们体现着协调之美,把整体与局部融合,构建出型,气,态相结合的艺术品。
它们体现着和善之美,有着上善若水的情怀。
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而这些艺术品正是历史为中国开的花。
能让我们在烦劳之际,停下冲忙的脚步,嗅一嗅淡淡的芳香。
这些艺术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们带来的是人们对真善美的确切体验。
而正是这分真善美的判别能力,让我们能不断修正错误,重塑人格,追求高远。
中方讲究“意”,西方侧重“形”。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中西两方的作画风格大为不同。
中国画讲究的是意象,突出的是画给人的艺术享受,和人生感悟,传送的是情感。
国画用的比较多的是毛笔勾画出线条的画法。
虽然不能很精致地完全模仿式地再现原物,但是原物的精,气,神却被这些简单而又严谨的线条牢牢地抓住了。
细柳微弯,小草低头,能画出风的和煦。
神情饱满,双脚微曲,能勾略出动物的动态美。
粗糙轮廓,简单造型,能彰显出奋勇杀敌,勇于冲锋的豪壮场面。
寥寥数笔,朴素文墨,却能如此的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这正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万物美的独特体现,人们想到的最好的记载当时情感的作画方式是用粗略的线条勾画出浓郁的,能重现当时情感的意象作品。
因为没有什么表达方式更能体现这种无形的美了。
对美学原理的认识论文结语

对美学原理的认识论文结语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产生、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的学科。
通过对美学原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美的概念以及美的价值和作用。
本文对美学原理进行了探讨,从美的本质、美的产生和美的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学原理的应用进行了思考,认为美学原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美学原理研究美的本质。
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定义可能存在差异。
美学原理通过对美的本质进行探究,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美的含义。
美的本质可能涉及形式美、审美价值和情感等方面。
通过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
其次,美学原理研究美的产生。
美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包括感知、认知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美的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例如,对于视觉美的产生,可以通过色彩、构图和比例等要素进行解析,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
美学原理的研究还可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对美的产生的影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再次,美学原理研究美的规律。
美的规律是指美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一些普遍规律。
美学原理通过对美的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美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例如,色彩的对比和谐、音乐的旋律节奏等都是美的规律的体现。
对美的规律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美学原理,进行艺术创作和美学教育。
美学原理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还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建筑等。
在环境设计和城市规划中,美学原理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参考,创造美丽宜人的生活环境。
同时,美学原理还可以在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美学原理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美学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提高审美水平,创造美的作品。
美学原理的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美学原理论文-最新范文

美学原理论文篇一:美学原理论文《美学概论》读书报告一,电影之美电影技术是在物理学、光学、化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12月在巴黎第一次放映了他们摄制的影片《墙》、《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园丁浇水》等,虽然这些影片的内容十分简单,但却使人们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活动人物,使人们大为惊叹。
可见电影的历史也就刚过百年,是一门最年轻的艺术。
它从黑白默片(无声片)、有声片到现今的彩色片和立体电影,都是与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由于电影综合和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特长,能以银幕形象广泛地反映生活,吸引观众,它又是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的艺术。
正如列宁所说:“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
电影之所以是最最重要的,首先就在于它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行审美娱乐和教育;其次,电影是最接近生活、反映生活的综合艺术,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语言联结成统一体。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视觉形象。
电影中的视觉形象不是静止的,而是富有动作性的,是不断运动着的。
电影一定要求有戏剧冲突,电影故事一定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戏剧法则。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电影是近似戏剧的。
但电影又不是戏剧。
戏剧由于受舞台的限制,它反映生活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不自由的;电影由于不受舞台的限制和时间、空间的约束,反映生活则比戏剧自由得多、广阔得多。
电影是通过一个一个的镜头来反映生活。
这种镜头可以是特写,可以是全景,可以是事物发展的一瞬间,可以是一个较完整的情节等,这就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美的表现力。
镜头的推、拉、摇以及“化入”、“化出”等具体运用,使电影极其细微地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性格更富有感人魅力。
如一个成功的特写镜头,可以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把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充分表现出来,再加以巧妙的烘托和明朗而有力的动作,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这是戏剧在反映生活时所无法比拟的。
1、简述奥斯卡奖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别称。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关键词:强烈推荐,美学,范例,原理,精选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简介: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创作视域下,当代建筑已演化成一种抽象的隐喻符号,并藉由其兼具信息、交流、叙事、批判与多元化的媒介新属性,进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引发一场以媒介符号为审美主体的"图形学转向".以下是五篇美学原理论文,希望你阅读后对美学原理更加了解。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内容: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创作视域下,当代建筑已演化成一种抽象的隐喻符号,并藉由其兼具信息、交流、叙事、批判与多元化的媒介新属性,进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引发一场以媒介符号为审美主体的"图形学转向".以下是五篇美学原理论文,希望你阅读后对美学原理更加了解。
范文一论文题目:基于梵高美学原理的城市道路铺装设计摘要:美国着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编撰的《梵高传》,主要撰写了梵高的传奇一生。
该书对于梵高的前期、中期以及中后期的艺术创作背景、身边的人物关系做了详细的介绍。
从该书中可以看出梵高对艺术的执着、热爱,画作中充斥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崇拜,最后也说明了艺术应该更多地关心现实问题,服务于人,造福于社会。
通过阅读《梵高传》,了解熟悉梵高的一生,解剖他的画作内涵,从而指导环境设计。
关键词:《梵高传》;艺术;自然崇拜;服务社会;从小,梵高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就不陌生,应该说对于所有学生都不陌生,他是历史教科书里"印象派"的典型代表画家之一。
我们提起梵高,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他的《向日葵》《星空》以及他割掉一只耳朵的自画像。
当时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梵高传》这本讲述梵高传奇一生的人物传记,一直到现在,这本书看完已经有段时间了,这本书让我对设计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我想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梵高。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早年,他并没有显示出很多的艺术天分,而是一直在打杂,直到27岁,才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绘画生涯,仅仅十年,他就创作了将近两千多幅画作。
美学原理论文2篇

美学原理论文美学原理第一篇导言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美术活动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艺术、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以泛指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美学原理,分析美的概念、特征和哲学基础,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
一、美的概念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人类对于感知对象的欣赏和审美情感的集合。
美可以存在于自然界的景观、人体的姿势、艺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美的概念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和文化背景不同。
然而,美学研究追求的是寻找普遍适用的美学标准,以增进人类对美的理解和认知。
二、美的特征美具有多个特征,其中包括对称、协调、和谐、尺度、比例、变化、统一等等。
对称是指物体两侧相对称的特征,可以给人带来平衡和和谐的感觉;协调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谐,使整体产生一种统一感;尺度和比例是指物体的大小和比例关系,使人感觉舒适和协调;变化是指元素之间的变化和对比,增添刺激和吸引力;统一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的整体性和内在连接,产生整体的和谐感。
三、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本体属性,即使存在于感知对象中的特定属性。
美的价值是指人们对美的欣赏和评价,可以从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形式主义等不同的价值观出发。
美学的哲学基础探讨了美的本质和价值的逻辑关系,为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四、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美学在绘画、音乐、舞蹈、电影和文学等不同艺术形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绘画通过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表达画家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音乐通过音符、节奏和和声等元素,表达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舞蹈通过身体的动作、肢体语言和音乐的配合,表达舞者的情感和意义;电影通过摄影、剧情和音效等元素,表达导演的艺术观点和主题;文学通过文字的修辞、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元素,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美学在这些艺术形式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结论美学作为研究美的学科,深入探讨了美的概念、特征和哲学基础,并在不同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学原理期末论文

美学原理期末论文引言美学是关于艺术和审美经验的理论研究。
它研究艺术作品的本质、艺术创作的规律和审美感受的特点。
美学不仅仅关乎艺术作品本身,也涉及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感知。
本文将从形式美学、艺术哲学和审美经验等方面,探讨美学原理。
形式美学形式美学是研究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的美学学说。
它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构造对于美的产生和感染的重要性。
形式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是通过艺术家的表达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对形式的精心设计和组织,艺术家才能达到艺术作品所追求的审美效果。
在形式美学中,美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形状、色彩、线条、比例和结构等。
艺术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运用和组合,创造出以形式美为中心的艺术作品。
例如,绘画中,通过画面中人物和物体的位置、形状和颜色等元素的安排,艺术家可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情感,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产生美的享受。
艺术哲学在艺术哲学中,艺术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艺术哲学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于观众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启示。
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它是一种主观的、个体化的体验,由个体对于艺术作品的感官感受、情感体验和思维反应组成。
审美经验是多元的,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艺术作品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背景、文化经验和情感状态都不尽相同。
此外,个体的审美经验也可能受到艺术作品本身的特点和创造者的意图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尽管审美经验是个体化的,但也有一些普遍的审美标准和原则,例如和谐、平衡、对比、统一和变化等。
这些原则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观众建立起对于美的感知。
结论美学原理涉及艺术作品的形式美、艺术哲学和审美经验等方面。
形式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构造对于美的产生的重要性,艺术哲学探讨艺术的真理与价值,审美经验关乎个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感受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结课论文
每个人对于美的看法不尽相同。
对于同一种事物,个体间对于美的看法存在着差异。
那究竟美是什么?
美的本质自古也没有定论,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文化中,对于美本质的探讨都存在着太多的分歧。
但这似乎并不妨碍我们平时对事物的审美评价。
苏格拉底认为美具有相对属性,他说:“盾从防御看是美的,矛则从射击的敏捷和力量看是美的”,同一件东西对这个有用是美的,对另一个有害就是丑的。
美是有用的,是相对的,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
毕达哥拉斯则认为美是和谐。
(体现在音乐作品,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建筑作品,诗词作品,个人内心感受,社会关系)
“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音乐中和谐的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刻等其它艺术,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才会产生美的效果,得出了一些经验性的规范。
毕达哥拉斯学派亦称“南意大利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创立。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被迫解散,其成员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
它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
因此毕达哥拉斯说:“美是和谐”;
苏格拉底说,美即有用。
在现代美学上,所谓“美”,是审美价值的一种,只有在人们对审美对象产生一种特有的情感时,才作出“美”的原则。
它肯定的是主体某种特殊的内心感受。
但是美并非是单纯的抽象的理念,而应该是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现象。
审美就是观察美在客观现实世界的丰富表现。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美”字的意思是:“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以羊大为美。
且不论这个定义对美的本质的挖掘有多深,它至少证明了美的概念是源于生活的。
然而这不等于美的意思就仅仅停留在功利性和功用性上,它应该包含有更高级更广泛的意思。
另外,美在平常的概念中,有好处和优点的意思,有的人认为,它意味着不平常的好处和优点,但是是什么样的好处和优点却是概念模糊的。
不过美的作用总应该是,对生活中的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等方面的认识,它应该是化解矛盾问题的原因,是引导和驱使人类走上正路的本来力量。
就好比说,在当今社会,我们所看到的“最美妈妈”,“最美老师”等等。
我们会觉得他们美,完全是因为,我们站在一种心灵审判的角度,用道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亚里士多德如是说。
在雪域里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他们对祖国的忠诚是一种美;离家时母亲的期盼的目光,她对子女的牵挂和爱是一种美;面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凌云大厦,那些在钢筋水泥架上,为生存抗争劳碌疲惫的身躯是一种美;以及那些用一颗炽热的心关注着这个社会的善良的人们,他们也用心的为这个世界创造着美。
人生是一个过程,而生活则是一种经验。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了美的世界和缺乏了审美追求的人类,将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朵花真美呀!”“这道菜真是美味!”“美女!”......“美”这个字可以说我们语言活动中用的最多的形容词之一。
我个人认为,美就是一种态度,一种看法,甚至是一种个人内在价值的体现。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心中对于美有一个自己的定位,当看到一些自己认为美的东西或者是美的风景,尝到一些美味佳肴,欣赏到美的艺术作品,就会在自己心里衡量一下这个标准,符合了自己对于美的认识时自然就觉得美了。
但这只是个人的看法,每个人或许审美观念不同,对待同一事物常存在着不同看法,这时的美就是个人的一种看法或者是观点,不能代表整体的看法。
还有的时候,即便是我们自己,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个人,当我们用不同的角度抑或是不同的心态去看待时,美或者不美又会是不同的评价了。
这时候态度就决定了我们对于美的评价。
虽然这不是客观的评价,但是这的确是由我们的心态所决定的。
其实,更多的时候“美”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品味。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一个故事,有两个人都走在一条小路上,然后看见了一丛玫瑰花,其中一个人说:“呀~花中有刺!”另一个人却很开心的说:“哈~刺中有花!”
这个案例就很鲜明的突出了,美存在于想要发现美的眼睛里,否则,你将会更容易去倾向美的对立面——丑的一面。
人生是一个过程,而生活则是一种经验。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了美的世界和缺乏了审美追求的人类,将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
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当下是大众文化大肆张扬的时代。
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个时期的人如此大规模地制造时尚又追逐时尚,像今天的人这样喜新又怀旧、争先(先锋性)又追后(后现代)。
在大众文化流行的都市时空中审美化、艺术化的图像,以一种持续不断的衍生方式包围着人。
“日常生活审美化”似乎成为一种现实。
大众文化具有制造“幻象”的极强能力,置身“幻象”和各种审美化视像冲击中,现代人的生存似乎被泛滥的“物”和“形象”包围,各种各样的酒吧、咖啡馆、健身房、视像、广告、时装、商品包装、肥皂剧和流行歌曲及网络游戏等不仅日益渗入、深入人的日常生活,而且成为一部分人塑造自身道德、价值观和认知行为准则的主要源泉。
时装表演、选美比赛、广告策划、多媒体等融入了足够多的艺术成分和想像。
抹平实在与幻象的差别。
大众误把“幻象”当现实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文化视像的俘虏,沉溺于审美幻象而放弃思考和抵制平面化价值的侵蚀。
于是,现代的人类,放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放弃了对真正艺术的审美追求,放弃了对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们借助美的产业和时尚化的标准改变肤、指甲等,却并不关心灵魂的空虚。
舒适美好的理想,应该为所有人分享,其重心也不应仅仅落在外在粉饰性的扮饰美上,而要与人性提升与祈向“境界”相关联。
使美、美感作为公共精神资源高度充分社会化而涵摄所有人,以提升其日常生活,这才是理想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趋近的目标。
我们坚信无论什么时代,人类都需要栖息灵魂的精神高地,人在无根的技术时代漂泊太久就会“归家”——审美祈向的“境界”,而不是肉欲的贪欢和视像的更迭。
张怡婕
2014311201318
视觉传达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