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桥梁与美学
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要求剖析

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要求剖析近年来,桥梁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成为了艺术品和城市地标。
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要求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桥梁的形式美、结构美和材料美三个方面对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要求进行深入剖析。
一、形式美形式美是桥梁设计中最直观、最容易感知的美学要求。
桥梁的形式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入自然或城市景观中。
首先是桥梁的曲线美。
弯曲的桥梁线条更能吸引人的眼球,给人以柔和、流畅的美感,例如伦敦塔桥的悬臂和拱形结构。
曲线设计还可以增加桥梁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优化桥梁的结构性能。
其次是桥梁的比例美。
设计师应根据桥梁跨度、长度和高度等要素合理确定桥梁的比例关系,不宜过度庞大或细小,保持桥梁整体的和谐美感。
最后是桥梁的色彩美。
选用适宜的涂料和颜色,使桥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例如,黄石大桥的金黄色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打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二、结构美结构美是桥梁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美学要求。
桥梁的结构应该合理、稳定,并展示出美感。
首先是桥梁的稳定性。
桥梁作为载重交通工具,其结构设计必须保证足够的稳定性。
合理的桥梁结构设计能够承受预期负载并抵抗外来力,使桥梁长时间保持稳定。
例如,钢拱桥的结构设计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具有优雅的外观。
其次是桥梁的流畅性。
桥梁设计中,流线型结构能够减小空气阻力,降低风压对桥梁的影响,并增加桥梁的美感,例如苏通大桥无锚段斜拉桥结构的非线性外形。
最后是桥梁的透明感。
通过使用透明材料和开放式结构设计,可以营造出桥梁轻盈透明的美感。
例如,水立方钢结构体育馆外立面的通风网络结构给人一种空灵的美感。
三、材料美材料美是桥梁设计中常常被忽视的美学要求。
合适的材料选择能够提升桥梁的美感,并保证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首先是桥梁的材质选择。
桥梁的主要材质通常包括钢、混凝土、木材等。
设计师应根据桥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质,使桥梁的结构性能、外观和寿命得到平衡。
例如,赛尔福大桥的钢结构使其具有高强度和轻盈的外观。
浅析桥梁美学

浅析桥梁美学浅析桥梁美学一座桥梁,一般都有使用和欣赏两个方面的功能。
从满足使用功能的方面而言,他是供车辆和行人跨越障碍的工程建筑物;但从欣赏功能的角度而言,他又是一件艺术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所以说,设计一座桥梁,既是工程设计,也同时是一次艺术创作。
这就要求技术和艺术必须结合起来,使建筑师不仅有工程师的头脑,也要有艺术家的思想。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及创造美的科学。
随着桥梁技术及造型设计的发展,在美学领域逐渐形成一门专业实用的美学——桥梁美学。
桥梁美学是研究以美学为原理、结合桥梁的自身特性、得出桥梁建筑在设计是应遵循的和在评价中应依据的理论和法则的科学。
这一科学的发展,有利于工程和艺术的更好结合。
几千年来,建筑艺术(包括桥梁美学)的发展做走过了技术与艺术的“合一”、“分家”、“再结合”的过程。
在古代,建筑艺术,包括桥梁在内,并没有技术与艺术之分,各国文学中的艺术一词如拉丁文Ars,英文Art,德文Kunt,法文Lart 等都包含了技艺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则被称为“匠”,当时的桥梁建设者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既是工程师,也是艺术家。
这些都说明在当时技术和艺术是融为一体的。
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使整个物质生产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科学有了明细的分工,多数人开始信奉纯理性主义,使科学与艺术、专业技术与艺术分了家。
技术与艺术的疏远,美和用的分离,导致本来含有艺术概念的技艺被局限于只讲技术。
被称为所有丑陋的顶点样品——英国福斯桥,就是这个时期的畸形产物。
19世纪,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包括桥梁在内的建筑不能只简单追求实现使用价值,还应使他给人们带来美感,基于此种情况,1941年英国工程师学会通过一项决议即美学处理必须是土木工程师的职能范围。
从此,技术和艺术开始再次结合。
桥梁建筑的审美与一般的文学艺术审美不同,它是以一个的使用价值极高且位置固定的结构实体作为审美对象。
浅谈桥梁设计美学思想

、
桥 梁 美 学 的特 性
创作实践过程 中,人们得 出了被 广泛承认和接受的一些关于形体美 的基本原则 。 变化和统一是适用于任何 艺术表现的一个普遍原则 。和谐 的事 物可以引起人们生 理和心理上 的共鸣而产 生美感 ,而在形体构图 中,只有从变化 中求统一 ,在统一 中有变化 ,变化而又统 一 ,才能实现形体构图的和谐而获得构 图美。变化而统一 是构图的表现形式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调的 , 是有规律有组织 的而不是杂乱 无章 的。 变化而统一 ,这是形体构图 中贯穿一切的基本原则。
由于桥梁的桥位往往是地区或城市的要冲处所其体量形态及永久性等将给人以无法回避的瞩目形象而给公众带来深刻的视觉冲击桥梁除应在结构上具有与其跨越功能相适应的强度和刚度桥面上有与通过要求相适应的空间外还应在外观上具有美感使桥梁的形象与内涵高度统一完美的体现桥梁的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
6 8规 划 砹 计
Hl an n l n g a n d d e s i g n
(1 )平 原 地 区 平原地 区的特点是地势平坦 ,背景轮廓低矮平淡 , 景物尺寸不大 ,视野开阔。
考虑上述 三方 面的要求。在桥梁的美学设计 中,这种 以功能及技术经济为考虑重 点 的特性就是桥梁美学 的技术特性 。
1 . 2 桥 梁 美 学 的 时 代 性
桥梁结构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及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是使桥梁景观具有明显时代 标 记的主导因素,而作为上层建筑,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可避免的受到物质基础的影响。 在一定的社会里的一定时期内,均有—个较为统一的,能为大多数公众所普遍接受的 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便是时代的反映,不但桥梁本身如此,包括桥梁在内的区域总体 景观也是如此。由于桥梁在城市或区域中的重要位置 ,桥 觉识别的重要特征 ,因而桥梁景观对时代的表达可延伸至城市 , 把握桥梁景观在美学 上的这个特点并适当的发挥 , 在创造富有时代风貌的桥梁景观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
桥的美学与艺术桥梁建筑的设计与欣赏

桥的美学与艺术桥梁建筑的设计与欣赏在桥梁建筑领域,桥的美学与艺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桥梁不仅是连接两个地点的工程结构,更是城市景观中的艺术品和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设计与欣赏桥梁时,我们需要关注桥的美学特点,以及其所体现的艺术价值。
一、桥梁的美学特点桥梁作为一种工程结构,其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的优美一座优秀的桥梁应该具备流畅而优美的线条。
线条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上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桥梁所处环境的审美需求。
有些桥梁的线条柔和曲折,给人以温柔柔美的感觉;而有些桥梁的线条则强烈而刚硬,给人以力量与稳定感。
线条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结构上的需求,更是为了营造出桥梁独特的美感。
2. 材质的选择桥梁的材质选择也对其美学特点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座用石材建造的古桥与一座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现代桥梁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不同的材质可以带来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从而给人不同的美的享受。
3. 融入周围环境桥梁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一座能够与自然景观、城市街道、建筑物等相协调的桥梁,将给人一种和谐和愉悦的感觉。
设计师们通过精心的规划和布局,使得桥梁不仅是一座实用的交通工具,更是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桥梁建筑的设计与欣赏1. 设计阶段在桥梁建筑的设计阶段,设计师们需要考虑桥梁的功能性、结构性以及美学特点。
设计者首先要确定桥梁的用途和功能需求,例如是承载车辆还是行人,是穿越江河还是跨越高山。
接下来,设计师需要进行结构设计,确保桥梁在承受荷载的同时保持稳定。
最后,设计师需要注重桥梁的美学设计,包括线条、材质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等方面。
2. 桥梁的欣赏与桥梁建筑的设计相对应,桥梁的欣赏需要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桥的线条美感、材质质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来获得美的体验。
此外,在欣赏桥梁时还可以关注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探索背后的故事与人文价值。
三、桥梁的艺术价值桥梁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仅是一种工程结构,更是艺术的产物。
现代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考虑

现代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考虑桥梁,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建筑结构,不仅承载着交通运输的实用功能,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城市和自然景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现代桥梁设计中,美学考虑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仅关乎桥梁的外观,更涉及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文化内涵的体现以及人们心理和情感上的感受。
一座成功的现代桥梁设计,首先要在形式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线条的流畅与简洁是关键之一。
简洁的线条能够展现出桥梁的力度和稳定性,同时又不失优雅。
例如,斜拉桥的拉索与桥身形成的优美弧线,或者悬索桥主缆与吊杆构成的几何图形,都给人一种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视觉效果。
此外,比例的协调也至关重要。
桥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桥塔的高度与桥身的长度、桥面的宽度与桥跨的跨度等,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权衡,以达到整体的和谐与美观。
色彩在桥梁美学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恰当的色彩选择可以增强桥梁的视觉冲击力和识别度。
在城市环境中,一些桥梁会采用明亮而活泼的色彩,与周边的建筑和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存在;而在自然景观中,桥梁的色彩则往往会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色调,如灰色、绿色等,以达到融入自然的效果。
比如,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桥梁,若采用与山水相近的色彩,会让桥梁仿佛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而不是突兀的存在。
除了形式和色彩,材质的运用也是现代桥梁美学设计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光泽,能够为桥梁带来独特的外观效果。
钢材的冷峻与坚韧、混凝土的质朴与厚重、玻璃的通透与轻盈等,都可以根据桥梁的设计理念和环境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同时,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也为桥梁美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高强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其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创造出更加新颖和独特的造型。
现代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还需要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桥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周围的山川、河流、城市建筑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景观。
在设计时,要尊重和呼应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桥梁景观美学设计浅析(论文)【范本模板】

桥梁景观美学设计浅析摘要:人类对桥梁造型美的探索、人类对桥梁建筑与环境协谐美的追求、以及人类关于桥梁景观“美”的理念,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因此,便产生了源远流长的桥梁文化、桥梁艺术、桥梁美学。
根据桥梁景观研究、设计、建设经验,探讨了桥梁景观建设中的理论问题以及桥梁景观设计的目的、作用,其中包括基本概念、景观设计原则、程序、景观设计与结构设计的统一、桥梁景观与桥梁美学的差别及桥梁景观的美景评价等;并阐述了我国目前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说明了如何做好景观设计的步骤及建议,以期望能促进桥梁美学价值和景观功能的提升,满足人们的观赏愿望.关键词:桥梁美学造型设计形态艺术Analysis of bridge aesthetics designAbstract:Human exploration of the bridge, beautiful human bridge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 good pursuit, as well as human on the bridge landscape ”beauty" concept,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times。
As the source, has produced a cultural bridge, bridge, bridge aesthetics and ar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bridge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construction,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bridg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the bridge landscape design objective, function, including the basic concept,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and structural design program, unified, bridge landscape with bridge Liang Meixue's difference and Bridge scenic beauty evaluation and expounded; the present bridge landscape design present situation,explains how to do a good job steps and suggestions of landscape design,the bridge to promote the aesthetic value and landscape functions in the hope of promotion, satisf y people’s viewing desire。
桥梁美学赏析

这是在网上搜索的一张图片。
虽然不知道它是哪里的桥,但是当它出现时让我眼前一亮,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我认为吸引我的第一点是这幅图的背景效果。
图片以宜人的自然风景为背景,翠绿中不乏铁锈红等各色植物的点缀。
倾泻而下的瀑布更让人联想到幽静山谷里远离世俗纷争的惬意和洒脱,也许还是一种发泄和放肆。
而桥的颜色接近于瀑布和背后的山石之间,三者的颜色相近却并不同,让桥梁在颜色上融入其中。
从质感上,远观过去桥梁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
将混凝土的本来颜色暴露出来,给人以石质般坚定踏实且朴实的感觉,与其它的材质相比能更好地和山体的岩石相融合。
因此,这座桥与环境的和谐美是毋庸置疑的。
试想这幅图片里没有这座桥,那么我们会觉得它虽然美,但是与其它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相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了这座桥,就等于是溶现代化技术和建设与美丽的自然风光为一体,当然有别于纯粹的自然风景图。
同样,如果这座桥不是建在这里,是以其它地方为背景,它或许就变得很普通,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它们相互存托,相得益彰才生成了眼前这幅美丽的画。
从桥梁本身来看,它的结构很合理。
一个大弓横跨峡谷,是桥梁的主要受力结构,它与桥面之间连接成一个整体。
特别又在于桥身上挖出了大小不同的八个空洞,既达到了结构受力要求,又减轻了自身重量,使桥身变得轻盈,并且不会遮挡视线,不妨碍对后面风景的欣赏和空间上的开阔。
而且,各个拱的尺寸变化体现出了渐变的韵律美。
同时,桥梁工整的对称使它看起来不会那么随意,朴素中带着端庄,削弱了人行走于峡谷之间的危险感,使行人觉得安全。
在挖桥身孔洞时,大小各异,统一中有着变化,避免了其显得呆板的可能。
桥的护栏也挖出了与桥拱相似的弧形,变化中求者统一。
桥梁的线条中有水平线,垂直线以及弧线。
护栏顶以及桥面均是笔直的水平线,给人安全感,且自然地把行人的注意力延伸到桥头。
垂直线与水平线交错成栅栏形式,感觉更加稳定。
各种形式的拱式弧线增加桥梁的线条种类,避免其显得单调,且弧线给人柔和感,使桥梁更易于接受。
桥梁美学赏析

桥梁美学赏析桥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是交通运输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学的追求。
桥梁的美学赏析旨在探讨桥梁作为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伟大的建筑结构。
首先,桥梁作为人类技术的杰作,展示了人类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高超能力。
无论是古代的石拱桥还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桥,桥梁都展示了人们对于建筑材料和结构力学的深刻理解。
通过合理的力学设计和结构布局,桥梁得以稳定地横跨河流、峡谷或道路,实现人类之间的连接。
桥梁的美在于它们能够表现出坚固和稳定的特点,同时又不失优美、轻盈的姿态。
其次,桥梁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设计师们常常通过桥梁的造型、构造和装饰,展示出对于美学的追求和创造力。
桥梁的形式多样,有拱桥、梁桥、悬索桥等多种类型,每一种桥梁都有其独特的美感。
比如,古代的石拱桥常常采用对称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展现了古人对于协调和秩序的追求;而现代的悬索桥则通过曲线和线条的流畅性,展示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现代性。
桥梁的美学还体现在其功能与环境的融合中。
好的桥梁设计通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融合,使人们在欣赏桥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周围的美景和文化氛围。
一座桥梁所处的位置、横跨的河流或峡谷,都为它赋予了独特的景观价值。
桥梁所呈现的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得人们不仅仅欣赏到桥梁本身的美,同时也能够享受到景观的美好。
此外,桥梁的美学还通过材料和颜色的运用得以体现。
不同的桥梁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颜色会赋予其独特的外观特点。
比如,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桥常常呈现出灰色或白色的外观,给人一种简洁、大气的感觉;而古代的石拱桥则以灰、青、红等多种颜色的石料构建,展现出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桥梁美学在于能够将建筑材料和颜色的运用与形式美、结构美相融合,使人们在欣赏桥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不同材料和颜色所带来的视觉愉悦。
综上所述,桥梁美学赏析旨在探讨桥梁作为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从桥梁的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艺术表现形式、与环境的融合以及材料和颜色的运用等方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伟大的建筑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与美学“桥是跨越障碍的通道”。
这是各种词典里对桥的解释中最简洁、准确与科学的定义。
桥是随着人们各个历史阶段中由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桥梁在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
桥,作为历史的目击者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犹如饱经风霜的老人,留下了人类演进的印痕;桥,作为陆上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每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统一和地缘政治加强的历史;桥,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体现着人类科技文明与经济发展的进展历程;桥,集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身,向世人展示着其独特的观赏美。
桥梁作为一种建筑,尤其是大桥,它具有使用和观赏两项功能,桥梁设计者运用结构学原理进行设计,以满足交通使用的要求,同时,还要运用美学原理进行构思,以满足人们观赏及改变环境景观的要求。
人们对于桥梁美学的关注也比较早,人们所建设的桥梁不仅希望桥梁所能达到实用的功能,而且还要非常关注美的特性,例如北京郊区的卢沟桥。
不仅栏杆上雕刻的485个狮子千姿百态,堪称一绝,桥头的华表,碑亭更是典雅华丽,比例恰当,精美异常,而且大桥的整体造型,对称均衡,比例恰当,和谐统一。
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颐和园玉带桥和17孔桥,也以其独特和美丽的造型驰名中外,洁白的桥身与清山碧波、绿树红花、亭台楼阁融为一体,和谐美观、相映成趣,一直是许多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入画入照的佳景。
现代人们更注意桥梁美学的功能,例如我国最近几十年修建的长江上的铜陵大桥和赣江上的南昌八一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和国外的许多的桥梁,都做了专门的景观设计,使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大型桥梁的造型美,而且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桥梁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美学,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与经济之间的优化,这是桥梁设计施工规范的基本要求,因此,桥梁美学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美学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比如桥梁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腐涂装与城市整体色彩中的联系等。
桥梁美学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技术美学特性,但当美学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桥梁结构要害之桥梁等。
因此,桥梁美学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会有不同的。
桥梁美学的时代特性目前,桥梁的选择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性,时代性有一层重要的含义既是“新”,如新的事物,新的发展,新的现象,新的景观新知识,新文化,新科技等,均表现出了时代特性,桥梁结构技术的科学特征及桥梁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桥梁美学产生深刻的时代烙印的主导因素。
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使桥梁美学成为城市的视觉识别要点。
这是桥梁美学对时代的表述延伸,因此,把握好美学的这种特点并恰如其分在城市中发挥是我们在桥梁美学设计中需要重视。
我国桥梁美学的发展回顾我国的桥梁建筑的历史,在设计和施工技术上有很多突出的成就,在桥梁美学方面也写下了光辉的一篇,留下了宝贵的财富,1300年前修建的河北赵州安济桥,首先在布局和设计构思上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它突破了半圆石拱桥的固有形式,只采用圆曲线上的一段弧长,从而使这座跨度37.2米的石拱桥,拱顶高度比拱脚高出7.23米,从而大大地减少了桥面的坡度,同时,又在主拱的两肩上对称地设置了四个小拱,不仅减轻了桥梁的自重,而且加大了桥梁的泻洪的能力,还增强了桥梁的美感,使桥梁的的整体形状显得“线条柔和,构造空灵,既稳重又轻盈,寓雄伟于秀逸”,其次,在桥梁的装饰艺术方面,桥面两侧的栏杆和望柱上,分别刻有龙兽状的浮雕和竹节潘龙,宝竹等造型,构图古朴大方,形象矫健飘逸,工艺精湛,惟妙惟肖,于是获得了“如初月出水,长虹饮涧”和“奇巧因护甲于天下”的美称。
赞美、歌唱它的诗歌词,民歌传说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穿,现在它已被世界建筑学界公认为古代建筑的珍品。
也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一颗明珠。
我国1968年修建的南京长江大桥,正桥长1576米,分10孔,每孔有128米简支钢桁梁和9X160米连续钢桁梁组成。
该桥强烈的韵律形成宏伟的气势,其连续韵律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上部简单桁架图形,好似无限的连绵重复韵律;二是桥墩处桁架支腿的重复出现表现出孔径间断重复,同时又表现出上部桁架梁韵律的节奏感。
再比如桥梁上不断重复出现的桥栏、石刻甚至路灯,都给人明显的节奏感。
又如,1995年建成的武汉长江二桥,完成了江城“万里长江第一环”的壮举,其橘黄色拔地而起的斜拉钢索、浅绿色向前延伸的两排大桥栏杆和宽阔笔直的黑色沥青桥面,使整个桥梁不仅雄伟,而且豪迈,体现出改革开放时代的奔放韵律和发展中的武汉大踏步前进的坚实节奏。
2000年9月,目前国内最大、亚洲第二、世界第三大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建成。
该桥长3586.38米,加两岸引桥接线道路,总长达10.01公里,两个主塔各高175米,斜拉索96对,正桥主跨618米。
驱车行驶在桥面上,穿行于乳白色斜拉钢索之间,凌驾于滔滔江水之上,使人顿生穿越时空的节奏,感受挟云飞天之韵律,极大地吻合了飞速发展的时代脉搏。
近年来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设计与施工水平迅速提高,在美学方面也有了深的探索,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厦门海沧大桥、武汉白沙洲大桥、钱塘江四桥(复兴大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等在桥型的选择,孔径布置等方面也有独创的特点,在继承中有发展和创制,同时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桥梁结构和环境的和谐,增强了美感。
另外,一些桥梁的附属设施如厦门大桥巨大的金字塔型收费站,和只各具特色的雕刻也非常壮观,特别是桥头的自然地貌和原有的建筑物溶为一体,厦门海沧大桥东锚锭旁边的游乐园,使的桥梁不仅具有通行的功能,而且具有休闲娱乐等综合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桥梁美学问题会被越来越来重视起来,在现代的桥梁建筑中,美学已经被列为一门独立的项目进行研究,如桥梁型的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要以为地追求特大超大,桥梁的装饰要和桥梁的建筑风格桥梁周围的建筑物协调一致,在城市和风景区的大桥,桥梁的装饰和美化方面的投资会进一步加大,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美学在桥梁建设时,注意博览众长,吸收古今中外的成功经验,将会有更多的大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的。
形式美:古桥技术单象美是由古桥所包含的技术体现的美感。
绍兴的许多古桥往往会以它的高超的建桥技术使人折服。
当你看到拦江拒海的三江闸桥时,就会对高超的古桥技术产生的单象美而感叹,会对古人在江海要冲建造如此大型古桥的技术和智慧索然起敬。
当你看到数百吨重的巨大的条石用作桥梁、桥栏、桥墩时,就会佩服古人在采石、运送、安装巨石时所体现的非凡技巧,油然产生对这此古桥技术单象美的深刻印象。
古桥的形式美、单象美是古桥美学的基础,是古桥美的本质要素。
这种自身所具有的审美特性能充分体现桥梁的功能、技能、和经济的综合要求。
绍兴古桥将桥梁的功能、技术、经济功能与美观融为一体,这是寓美于实用之中的桥梁美学观点体现。
比例协调美:古桥直观之美往往包含古桥内在的多方面的比例协调美。
绍兴古桥有许多结构比例符合“黄金分割法”,这种“黄金分割”结构能使古桥产生比例协调的美感。
例如泗龙桥主桥中孔跨径为6.10米,边孔跨径为5.4米,二边孔跨径相加为10.8米。
二边孔与中孔跨径之比接近“黄金分割法”。
又如绍兴阮社太平桥的拱桥与梁桥之比也符合“黄金分割法”。
拱桥高度与梁桥高度又成反向“黄金分割法”。
再如悬链线拱的玉成桥、迎仙桥和椭园型拱古桥何村桥,其长轴与短轴之比均符合“黄金分割法”。
迎仙桥、玉成桥、何村桥的桥拱曲线的长轴与短轴之比分别为7.4 :5.2 ,5.4 :4.2 ,5.5 :3.6 。
古桥中这类符合美学要求曲线造型和符合美学要求的桥拱比例构成了古桥的曲线美和比例协调美。
又如绍兴的多孔石梁桥中,中孔的桥面与桥墩大都成“黄金分割”。
中孔高于边孔,边孔高度呈阶梯形降低,孔径也相应缩短。
每个边孔长边和短边也相应构成“黄金分割”的比例。
从正面看,这类多孔石梁桥的每个桥孔均为“黄金分割”的长方形。
如绍兴县的凤凰桥、三角渡报恩桥、帽山村长生桥就属此类桥梁。
还有的多孔石梁桥主孔是横向的“黄金分割”,而边孔则是直向的“黄金分割”。
这样的比例组合也符合美学要求。
如绍兴县魏家村宝浦桥,路家桥村福德桥等。
还有的石梁桥在二侧桥台落坡中开二个小桥孔,与主孔一样符合“黄金分割”要求。
这种桥梁也具有比例协调的美感,如绍兴县的宋家畈魏兰桥。
绍兴古桥中的马蹄型拱桥较之半园型拱桥更具有美感,其原因正在于马蹄型拱的拱高与拱跨之比更接近于“黄金分割”,所以也更具美感。
园林建筑中的园洞门常用马蹄型拱,也是为了增加美感。
有人认为马蹄型拱不宜用于桥梁,其实这种拱型用于桥梁无论是在力学和美学上都是合理的。
绍兴的三折边古桥的三边长度的比例有多种类型。
凡是三边长度与桥跨之比接近和符合“黄金分割”要求的,就比较美观。
如嵊州的和尚桥、绍兴县的夏泽村三折边桥三折边总长与桥跨之比约为13 :8 。
在五折边拱、七折边拱中也是拱高与拱跨之比接近“黄金分割”的就更具美感。
如拜王桥、迎恩桥在直观上就更能感受到比例协调的美观。
绍兴不少古拱桥的桥坡与桥顶平面之比接近“黄金分割”,使古桥具有整体美感。
现在有的仿古桥梁的桥坡与桥顶平面之比定为5比1 、6 比1 ,既不美观,又不附合顶面压拱的力学要求。
现在的仿古桥梁内部为钢筋混凝土,忽视了古桥的合理的力学结构。
古桥的美学和力学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古代桥梁建筑师不一定在理论上掌握“黄金分割”的美学要求,但他们的作品达到人们普遍接受的美学视觉要求,符合美学理论。
这也体现了绍兴古桥工匠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在技术实践上达到了科学理论的要求。
绍兴古桥的协调美还从色彩上得到体现。
绍兴古桥采用了当地多种类型的花岗石、火成岩、大理石。
色调以石绿、青灰、灰白为主。
这些与自然界色彩相和谐的色泽增加了绍兴古桥的协调美。
新昌西坑石的青色常被用作美化桥栏的色彩,这充分体现了越地民众崇尚青色的传统审美情趣。
这与古代这一带民众喜欢青瓷是同一道理。
绍兴古桥的协调美还从古桥建筑风格上得到体现。
绍兴古桥的建筑风格与其它建筑风格一样,讲究实用、耐用,讲究艺术和特色,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方风格。
把不同时代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可以领略到绍兴古桥古色古香的时代系列协调美。
如三折边拱、多折边拱显示秦汉时代的古桥风格。
木撑架贯木拱桥继承了宋朝贯木拱的传统。
悬链线拱更是明、清以来绍兴的特色桥梁。
廊桥、庙桥、水阁桥、戏台桥、薄墩联拱桥都具有水乡特色的建筑风格,与水乡的其它建筑协调,显示古桥风格的协调美。
石板桥、石板路、石板屋的组合,显示绍兴石文化的协调。
园林古桥借景美:在园林中,古桥的交通主导功能已转化为以观赏主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