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案例-MR覆盖率提升优化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精品案例_四步法提升城区MR覆盖率

精品案例_四步法提升城区MR覆盖率

四步法提升城区MR覆盖率目录一、问题描述 (3)二、分析过程 (3)三、解决措施 (3)四、经验总结 (3)四步法提升城区MR覆盖率【摘要】城区MR覆盖依旧存在“井字田”覆盖薄弱区域,需要继续研究改善方案,本案例通过日常的分析总结出一套MR覆盖率“四步法”优化方案并用于TOP扇区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方案既能考虑到异常小区的发生率又能兼顾负荷均衡情况。

按照“四步法”方案优化后TOP扇区的覆盖率整体提升了2.94%,异常小区没有出现明显异常,负荷均衡也充分考虑到值得后期应用于日常的优化。

【关键字】“四步法”MR覆盖率异常小区负荷均衡【业务类别】优化方法一、问题描述1、统计近一周的城区MR指标在96.27%。

2、继续分频段钻取指标如下,800M覆盖率90.53%;1.8G覆盖率97.26%;2.1G覆盖率97.4%;可以看出目前的城区1.8G和2.1G的城区覆盖率整体较好高于考核值96.5%,但是800M的托底覆盖整体较差,严重拉低了平均的MR覆盖率指标,属于短板也是需重点优化提升的频段。

其中各个频段的采样比重占比如下图:(各个频段采样占比)3、各个频段的覆盖率如下图:(城区近一周MR指标)(800M频段覆盖率)(1.8G频段覆盖率)(2.1G频段覆盖率)二、分析过程核心思路:“四步法”:一看、二调、三控、四均衡“一看”结合MR大数据平台直观查看覆盖情况,初步判断覆盖是否合理。

“二调”即RF调整和基站RS参考信号功率调整相结合,通过调整基站方位角和机械下倾角,实现网随人动精准覆盖。

城区在保证容量的的需求下Pa/Pb从0/0改为-3/1;或者Pa/Pb 从-3/1改为-6/3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基站的RS覆盖功率,提高4G用户的接入能力。

注意:800M的RS功率建议最大设置24.2dbm,超过容易出异常小区;1.8G和2.1G同覆盖的情况下建议1.8G功率<=2.1G功率,超过容易出异常小区。

“三控”即优先通过电子倾角或者机械倾角来严格控制重叠覆盖、越区覆盖,减少同频干扰和Mod3干扰,保证扇区在一层站范围内合理覆盖,禁止随意降低功率,这会导致基站的深度覆盖能力直线下滑(特殊场景可酌情使用)。

案例-MR覆盖率提升优化

案例-MR覆盖率提升优化

MR覆盖率提升优化案例摘要:覆盖率差有几个原因,邻区缺失导致覆盖问题、重选切换参数导致覆盖问题、纯粹弱覆盖原因、干扰问题导致。

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提升覆盖率。

关键字:覆盖率弱覆盖【故障现象】:1、提取MR数据发现L800BZ-利辛-周集-HFTA-439426-21小区MR覆盖率低,如下:2、提取MR数据发现800MBZ-涡阳-张杨李-HFTA-439285-20小区MR 覆盖率低,该站800M三个小区0913覆盖率如下:【原因分析】:1、该站点为L1800和L800共站址覆盖,L800BZ-利辛-周集-HFTA-439426-21小区MR的覆盖率较低;MR覆盖分析该小区的MR差点分布在距离本小区2469米左右,由于L800的覆盖范围比L1800的覆盖范围较广,对现网中L800与L1800共站同覆盖的800M小区进行异频测量A1与A2进行调整,可以使L800的MR差点及时切换到同覆盖用户体验更佳的L1800上,从而减少MR差点,并进一步提升用户感知和优化网络结构;该小区位置和MR覆盖如下图。

2、通过MR小区覆盖分析BZ-涡阳-张杨李-HFTA-439285-20主覆盖区域用户较少,现网核查该站800M三个小区方位角为30/120/300,通过谷歌地图核查方位角和电子下倾角,发现方位角、下倾角设置不合理导致弱覆盖现象;该小区位置和MR覆盖如下图。

➢现网核查BZ-涡阳-张杨李-HFTA-439285-20小区的电子下倾角信息【问题处理】:1、调整BZ-利辛-周集-HFTA-439426-21小区的电子下倾角由3度到6度,合理控制覆盖,异频切换参数修改成A1/A2为-75/-80。

2、调整BZ-涡阳-张杨李-HFTA-439285-21小区的方位角由120度调整到150度。

3、调整BZ-涡阳-张杨李-HFTA-439285-22小区的电子下倾角由3度到5度,方位角由300度调整到303度。

4、调整BZ-涡阳-张杨李-HFTA-439285-20小区的电子下倾角由3度到5度,方位角由30度调整到88度。

MR指标定义及优化思路

MR指标定义及优化思路

MR指标定义及优化思路1.MR相关考核项定义1.1面覆盖率指标定义:面覆盖率=(RxLev_DL>-90dBm的采样点数)/(MR有效采样点总数)*100%.面覆盖率主要反映了网络的深度覆盖强度,提升该指标需要增强网络的深度覆盖。

1.2网络干扰水平指标定义:网络干扰水平=网络上行干扰水平+网络下行干扰水平=(RxLevUL>-80dBm并且RxQualUL>=4的采样点数+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MR有效采样点总数)*100%1.3MR数据达标率指标定义:MR数据达标率=(上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下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 ×20%+(1-干扰小区比例)×40%+(1-过覆盖小区比例)×20%。

其中过覆盖小区定义:(下行电平高于-80dBm 且TA大于1的采样点数)*100%/(小区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20% 的小区。

2.考核规则:2.1网络干扰水平(10分)2.1.1指标定义网络干扰水平=网络上行干扰水平+网络下行干扰水平=(RxLevUL>-80dBm 并且RxQualUL>=4的采样点数+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上行电平_上行质量MR有效采样点总数+下行电平_下行质量MR有效采样点总数)*100%2.1.2考核时间选择按月评估。

每月每周选取工作日的实际忙时数据进行评估,实际忙时指一天24 小时中各BSC语音话务量与数据等效话务量之和最大的时段。

2.1.3计分规则满分为10分。

网络干扰水平高于5%时计0分,小于等于5%时的得分计算公式为:(5-指标值)*10/5。

2.2GSM网MR数据达标率(10分)2.2.1指标定义MR数据达标率=(上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下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 ×20%+(1-干扰小区比例)×40%+(1-过覆盖小区比例)×20%上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RxQualUL=[0,1,2,3]的采样点数/上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100%;下行质量优于4的比例:RxQualDL=[0,1,2,3]的采样点数/下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100%;网络干扰水平:(RxLevUL>-80dBm并且RxQualUL>=4的采样点数+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上行电平_上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下行电平_下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100%干扰小区比例:“(RxlevDL>-80dBm并且RxQualDL>=4的采样点数)*100%/(下行电平_下行质量MR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30% 的小区占所有小区的比例过覆盖小区比例:“(RxLevDL>-80dBm 且TA>2的采样点数)*100%/(下行电平_TAMR 的csv文件中有效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20% 的小区占所有小区的比例。

精品案例_质差楼宇(MR覆盖率)优化

精品案例_质差楼宇(MR覆盖率)优化

浅谈质差楼宇(MR弱覆盖)优化思路目录一、问题描述 (3)二、原理分析 (4)三、效果验证 (8)四、经验总结 (10)浅谈质差楼宇(MR覆盖率)优化思路【摘要】为提升网络覆盖质量,更好地提升用户感知,中国电信已将MR覆盖率作为评估LTE网络覆盖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更加准确的定位和监测楼宇内覆盖情况,中国电信新开发了4G楼宇室内网络质量监控平台。

首先分析了影响MR采样数据的主要因素,详细阐述了MR弱覆盖楼宇的分析过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提升MR覆盖率的方法,最后结合两个案例进行分析,针对MR弱覆盖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MR覆盖率得到了改善,进一步论证了MR提升方法的可行性,为后期质差楼宇处理起参考指导作用。

【关键字】MR覆盖,质差楼宇,优化;【业务类别】优化方法、参数优化一、问题描述(a)第30周质差楼宇(a)第31周质差楼宇图1:平台楼宇室分监控平台由上图可以看到,蚌埠第30周有7个质差楼宇,31周有10个质差楼宇,可能每周都会有新的质差楼宇的出现,为了提升用户感知,需要对质差楼宇进行处理。

二、原理分析2.1、质差楼宇概述及影响因素本文中的质差楼宇是指一周内该楼宇的平均MR覆盖率(RSRP≥-110dBm)低于90%的楼宇,MR覆盖率为MR采样数据中RSRP≥-110dBm的采样点占所有采样点数的比例,即:MR覆盖率=RSRP≥−110dBm的采样点数总采样点数导致质差楼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建筑物阻挡、测量标准设置、系统参数设置、基站维护、网络建设、RF参数等。

a)建筑物引起的阻挡:会引起信号强度的严重衰减,导致室内覆盖率较低;b) 测量标准设置:指MR采样周期及MR上报UE数,这2个参数主要影响采样总数,该参数对基站小区MR覆盖率的影响需结合用户分布情况综合考虑。

c)系统参数设置:包括最小接入电平,异频切换门限、参考信号功率等。

系统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MR样本数据、网络性能指标及用户感知,不合理的设置会对网络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4G优化案例:借助大数据MR专题分析 优化工作精细化

4G优化案例:借助大数据MR专题分析 优化工作精细化

借助MR数据专题分析优化工作精细化XXXX年XX月目录1问题描述 (3)2栅格化MR分析 (4)2.1.1 2.1.栅格覆盖图 (4)2.1.2 2.2.聚类簇覆盖图 (5)3深度覆盖优化 (5)3.1 3.1室内弱覆盖分析 (6)3.1.1 3.1.1阳光小区_弱覆盖建筑物 (6)3.1.2 3.1.2.交警佳园_弱覆盖 (8)3.1.3 3.1.3.华东佳园_弱覆盖 (8)3.1.4 3.1.4.龙江家园-弱覆盖楼宇 (9)3.2 3.2小结 (10)4道路覆盖优化 (10)4.1.1 4.1.双拥大街_弱覆盖路段 (11)4.1.2 4.2龙源路与网速街交汇处 (12)4.1.3 4.3.龙滨路与电业街交汇处 (12)4.1.4 4.4.南大街路段 (13)4.1.5 4.5.王肃街海关出入境卫生健康检察院北侧 (14)4.1.6 4.6.小结 (14)5优化总结 (15)借助MR数据专题分析优化工作精细化XX【摘要】MR指标作为双提升工作当中的重要指标,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支持建维优工作,积极配合双提升工作,针对覆盖优化提升,天面整改以及弱覆盖小区RF精细优化工作。

【关键字】MR 弱覆盖【业务类别】优化方法、参数优化1问题描述MR指标作为双提升工作当中的重要指标,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支持建维优工作,积极配合双提升工作,针对覆盖优化提升,天面整改以及弱覆盖小区RF精细优化工作。

弱覆盖小区RF优化共完成302个;小区覆盖增强算法提升优化179个小区;专项优化后,覆盖等到一定听声,MR覆盖率指标有明显提升。

MR覆盖率在全国排名一直位于中下游,集团开展网络双提升工作,省内开始针对MR优化时,MR覆盖率为91.23%,弱覆盖小区共计1380个,网络弱覆盖小区占比达到35%,在省公司的指导原则下,运维中心开展MR覆盖提升工作,对现网弱覆盖小区进行整治,从新建站点,过覆盖控制,故障处理,天线调整和整改、参数调整和增强功能应用等方面几项调优,现已整治并完成指标评估小区481个小区完成率达到90%,MR覆盖率由最初的91%提升至95%,弱覆盖小区占比35%降低至20%。

MR覆盖率提升方法及应用分析

MR覆盖率提升方法及应用分析
原因分析:经分析基站 A 的时间提前量(TA—— Time Ahead)分布情况,第 2 小区 55% 的采样点分布在
邮电设计技术/2019/09 75
无线通信 李忠良,田艳中,卓 锦,刘文斌
Radio Communication MR 覆盖率提升方法及应用分析
MR 弱覆盖小区
退服类故障 故障处理
a)测量标准设置:指 MR 采样周期及 MR 上报 UE
数,这 2 个参数主要影响采样总数,该参数对基站小区
MR 覆盖率的影响需结合用户分布情况综合考虑。
b)系统参数设置:包括最小接入电平、重定向到
3G 切换门限、异频切换门限、参考信号功率等。系统
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 MR 样本数据、网络性能指标及
用 户 感 知 ,不 合 理 的 设 置 会 对 网 络 质 量 造 成 较 大 影
c)建设方法:常用的建设方法主要指宏站、微站、 小区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等。对中国电信来说, 建设方法的难点是确定频段,即需建设 LTE 800 MHz 还是 LTE 1.8 GHz 站点,这就需要结合基站小区 MR 采 样数据、栅格 MR 采样数据、DT 测试数据对网络覆盖 问题进行分析,准确定位弱覆盖区域及产生 MR 弱覆 盖原因。若因深度覆盖不足则考虑采用 LTE 800 MHz 宏站或室内分布系统;若弱覆盖区域同时受制于终端 不支持 LTE 800 MHz 网络,则应考虑建设 LTE 1.8 GHz 站点;对站址难以协调或弱覆盖区域较小场景,可考 虑采样一体化基站、微 RRU、美化方式等进行建设。
优化前
优化后
MR 弱覆盖 覆盖
MR 弱覆盖采
总采样点 采样点 率/% 总采样点 样点
418 937 164 092 61 171 167 15 441

经典案例-MR覆盖率优化提升案例

经典案例-MR覆盖率优化提升案例

深圳市MR覆盖率优化提升案例MR覆盖率介绍MR是指移动终端通过控制信道在业务信道上以一左时间间隔向基站周期上报所在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质量等物理信息,基站将终端上报的下行物理信息和自身收集的上行物理信息上传给基站控制器,并由其收集与统讣。

当前考核的MR澄盖率为全量MR,即周期性订阅MR,全网上报的MR全部保留统讣,MR弱覆盖门限为RSRP低于-llOdbm, MR覆盖率覆盖率=RSRP>-110dBm采样数/总采样数。

随着LTE网络的全面规模部署,LTE用户的不断发展,传统的ATU测试数据无法详尽地体现网络深度覆盖的情况,全量MR覆盖率是网络覆盖的真实体现,能够体现现网的整体覆盖情况,识别深度覆盖问题。

二、MR提升思路基于MR的统讣分析,在分析优化MR覆盖率时,包含北向订阅统计、ENB下发测量控制及数据上报、终端测量等3个阶段。

结合3个阶段可能影响MR的因素,对于MR分析提升梳理了基本流程,简述如下:1.系统特性LTE使用的频率更髙,穿透性较差,对比C网,任室内等区域容量造成弱覆盖:LTE系统中800M相对1.8G /2.1G的频段覆盖效果更好,更适用于深度覆盖:2.MR相关配置MR相关配置包含两类,第一类为MR订阅配宜:第二类为基站参数配置。

英中MR订阅配置包括测疑周期、上报周期、事件类型(同频/异频)、北向文件生成周期、采样对象(全量用户/部分用户)等,此类配苣一般为集团规范,优化空间较少:基站参数配置包括最小接收电平、功率攀升补偿、小区半径、功率消息偏苣、小区参考信号功率、PA、PB等参数,都会对用户接入LTE,以及质差点的用户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MR上报结果:3.网络结构网络站点数量、站间距、站高、覆盖情况是否受阻等因素,其中网络工程建设对于网络指标的影响是明显的,站间距的缩小必然引起鑿体网络覆盖的增强,网络指标随之改善明显:4.用户分布现网用户一般情况下认为满足泊松分布,中、差、好点分布比例较为均衡,且不可控,一般通过调整最小接收电平等进行控制边缘用户接入比例:5.网络健壮性网络健壮性包含两类,第一类故障率:第二类为天馈完好性(如室内天馈故障/隐形故障,影响站点覆盖效果等)。

案例-覆盖率提升专项案例

案例-覆盖率提升专项案例

上海-覆盖率提升专项案例1MR覆盖率概述1.1 MR覆盖率指标定义MR,即测量报告;测量是 LTE 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

物理层上报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系统中无线资源控制子层完成诸如小区选择/重选及切换等事件的触发,也可以用于系统操作维护,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

网络设备应具有测量所规定测量报告数据的能力。

UE 只在建立了 RRC 连接的时候才会上报 MR。

包括业务态、空闲态时跨 TAC 的重选、23G重选回 4G 网络等,UE 开机附着等。

MR 数据包括 MRO、MRS、MRE 数据;MR 覆盖率统计的MR数据;MR 覆盖率=RSRP 大于或大于-110dbm 采样点/总采样点*100%。

1.1MR重要相关参数除了 MR 开关等一些参数之外,影响MR采样点数的主要参数有:2 影响MR覆盖的主要因素影响MR覆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2.1 站间距对MR 覆盖率的影响自由空间损耗是指电磁波在传输路径中的衰落,计算公式如下:Lbf=32.5+20lgF+20lgDLbf=自由空间损耗(dB);D=距离(km);F=频率(MHz)UE接收信号强度:RSS=Pt+Gr+Gt-Lc-Lbf RSS=接收信号强度;Pt=发射功率;Gr=接收天线增益;Gt=发射天线增益;Lc=电缆和缆头的衰耗;Lbf=自由空间损耗因此,距离基站距离越远,衰减越大,接收到的信号越弱;当距离大于一定的门限时,MR弱覆盖采样点越多。

即站间距越大,基本上 MR 覆盖率越小;统计部分行政区的 MR 覆盖率与站间距的关系如下图: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站点较疏区域MR覆盖率较差,中区、南区,站点较密MR覆盖率则较好。

上海MR 数据与最近站点(3个最近站点的平均距离)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下:1800M:站间距在 300 米之内时,MR 覆盖率最高,约在在94%以上;大于 500 米时,MR 覆盖率集聚下降;2100M:站间距在250米之内时,MR 覆盖率最高,约在在94%以上;大于400米时,MR 覆盖率集聚下降✓ 800M:站间距在 800 米以内,MR 覆盖率较高,约在90%以上,大于 900 米时,MR 覆盖率明显下降;2.2 覆盖距离对MR覆盖率的影响对于单个小区来说,在覆盖相同的地理环境下,影响小区覆盖距离的主要因素有:RS 功率、天线挂高、下倾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电信MR覆盖率提升优化经验总结
目录
背景 (3)
MR采集原理 (3)
1.MR定义 (3)
2.MR测量机制 (4)
3.MR上报流程 (4)
MR覆盖优化方法 (5)
1.新建站开通 (5)
2.基站故障排查 (5)
3.RF优化及天馈改造 (5)
4.多网协同优化 (6)
5.功率优化 (9)
整体优化效果 (11)
总结 (12)
背景
目前4G业务发展较快,移动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对LTE深度覆盖在面向高速数据速率、VoLTE高清语音、更好的用户体验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的深度覆盖成为首要任务,河北分公司开展MR覆盖率优化提升专项,包括五高一地场景和农村场景MR覆盖率提升。

MR 覆盖率的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感知,MR覆盖也直观反应网络覆盖的情况。

现网中的MR覆盖率目标值95%,MR覆盖率提升是优化工作重中之重。

MR采集原理
1.MR定义
MR是指移动终端通过控制信道在业务信道上以一定时间间隔向基站周期上报所在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质量等物理信息,基站将终端上报的下行物理信息和自身收集的上行物理信息上传给基站控制器,并由其收集与统计。

2.MR测量机制
MR由周期或特定事件触发测量,以某项测量内容为单位,记录呼叫过程中的某时间某点处的网络环境特征。

MR数据由基站控制器生成,并以二进制文件的形式存储在OMU单板上,SAU单板会到OMU单板上下载并保存。

MR测量报告内容包括:同频测量/异频测量/异系统测量/业务量测量/质量测量/UE内部测量/UE位置测量。

MR是通过eNodeB的打点输出移动要求的北向格式(XML文件),原始打点是由eNodeB 输出,目前这些打点是承载在eNodeB的外部CHR中。

MR北向文件包括MRO、MRE和MRS三种文件:
MRE(Event)代表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样本数据;
MRO(Originality)代表周期性的测量报告样本数据文件,MRO只包括周期性的样本数据,不包括事件触发的样本数据;
MRS(Statistics)代表测量报告统计数据文件,目前包括一维统计数据和二维统计数据,MRS只是针对MRO文件中样本数据的统计,不包括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样本数据。

3.MR上报流程
MR上报流程主要是网络侧下发相关订阅/测量任务后,终端进行RSRP测量并周期性上报测量报告,平台对结果进行统计,并计算大于某门限的采样点所占的比例。

MR覆盖率提升也就是无线测RSRP优化提升。

MR覆盖优化方法
1.新建站开通
新建基站是解决弱覆盖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案,对于室外满足建站条件的优先考虑新建室外宏站;对于室内优先考虑平层分布,其次考虑室分射灯。

2.基站故障排查
基站故障和告警是影响MR覆盖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基站出现断链或小区退服时,周边会出现大面积弱覆盖区域,及时处理基站故障和告警,有助于保障MR覆盖率。

基站断站或断RRU告警:
名称产生原因
网元连接中断U2000每隔1分钟会向被管网元发送握手请求,当被管网元三次无应答时判定通信状态为断连,则上报网元连接中断告警
射频单元维护链路异常告警小基站和射频单元之间通过电缆或者光纤进行连接。

当小基站与射频单元间的维护链路出现异常时,产生此告警
影响基站发射功率告警:
名称产生原因
射频单元驻波告警VSWR用来衡量无线信号通过功率源、传输线、最终进入负载的有效传输功率。

当射频单元发射通道的天馈接口驻波超过了设置的驻波告警门限时,产生此告警
小区服务能力下降当基站射频资源或基带资源不能满足当前小区的配置规格时,产生此告警。

BBU光模块收发异常告警当小基站与下级射频单元之间的光纤链路(物理层)的光信号接收异常时,产生此告警
射频单元光接口性能恶化告警当射频单元光模块的接收或发送性能恶化时,产生此告警3.RF优化及天馈改造
农村场景站间距过大,用户分布比较分散,天馈方向需要主覆盖村庄和公路,下倾角不能过大,尽量控制在4-6度,天馈选取尽量为窄波瓣的高增益天线;城区场景人口密度大,基站分布密集,覆盖环境较复杂,下倾角不能过大,尽量控制在10-15度,覆盖距离控制在
500米,天馈选取尽量为宽波瓣天馈。

案例:
问题描述:某超高楼顶站,周边均为高层建筑。

楼高27层,高度81米,因楼面阻挡导致塔下黑问题。

优化方案:进行天馈整改,由原来抱杆天馈整改为射灯,进行道路覆盖。

优化效果:增加射灯天线覆盖道路后,改善378米问题路段覆盖,优化效果非常明显,RSRP调整前均值为-90dBm,调整后均值为-76dBm,RSRP提升14dbm。

4.多网协同优化
无线侧小区选择、重选、接入、异频异系统互操作等参数决定终端在空闲态、连接态驻留网络的策略,对MR覆盖率有很大的影响。

针对双频网L1800M与L800M连续区域进行参数验证,主要涉及到L1800和L800之间空闲态重选参数和连接态切换参数。

小结:
选取农村双频网区域进行参数验证,按照空闲态和连接态实验农村场景参数设置,下图为所选区域。

通过对比L1800M和L800M站点分布情况,进行双频网参数验证,调整后相比调整前MR 覆盖率提升了4.57%,效果提升明显,总结出农村场景双频网优化方案:空闲态重选参数:
连接态切换参数:
优化效果:
5.功率优化
LTE网络中RS功控、PA/PB功率配比参数是调整下行功率的重要参数。

合理配置发射功率和功率配比方案,可以有效提升网络覆盖质量和用户业务体验。

创新性地提出了在城区、农村等不同场景下,根据用户业务需求特点,有目的地区分各场景下行功率分配方式。

RS功率含义及设置参考:
覆盖:RS设置过大会造成越区覆盖,对其他小区造成干扰;RS设置过小,会造成覆盖不足,出现盲区;
容量:RS功率越高,覆盖越好,但用于数据传输的功率越小,会造成系统容量的下降。

PB参数的含义及设置参考:
PB取值越大,RS功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抬升越高,能获得更好的信道估计,增强PDSCH 的解调性能,但同时减少了PDSCH(Type B)的发射功率,合适的PB取值可以改善边缘用户速率,提高小区覆盖性能。

参数PA的含义及设置参考:
含义:PDSCH功控算法关闭,且静态ICIC算法关闭时,采用均匀功率分配,小区所有用户的PA值。

界面取值范围:[-6, -4.77, -3, -1.77, 0, 1, 2, 3]
参数调整对网络性能的影响:RS功率一定时,增大该参数,增加了小区所有用户的功率,提高小区所有用户的MCS,但可能造成功率受限,影响吞吐率;反之降低小区所有用户的功率和MCS,降低小区的吞吐率。

农村场景站间距过大,用户分布比较分散,适当提升RS功率,城区场景人口密度大,基站分布密集,覆盖环境较复杂,针对不同场景功率配置如下表,如有特殊区域,RS功率可适当上下调整:
小结:
选取农村5个基站进行PA、PB和RS功率验证,PA由0调整为-3,PB由0调整为1,RS功率由152调整为212,进行对比,小于-110dBm的栅格明显减少。

功率调整前小于-110dBm的栅格如图:
功率调整后小于-110dBm的栅格如图:
整体优化效果
从1月份开启MR覆盖提升专项优化,首先推动规划站点的开通、基站故障整治和天馈整改级调整,从本质上提升MR覆盖率,中期进行参数优化,主要分农村场景和城区场景进行参数验证,选取好的优化方案进行全网推广,截止5月份,MR覆盖率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MR覆盖提升整体效果图:
1月份MR覆盖图:
5月份MR覆盖图:
MR覆盖率走势图:
总结
完善网络覆盖:评估弱覆盖区域,进行新建站规划;及时发现网络异常,故障及时处理; 整改覆盖不合理小区,实施RF 优化,对偏离规划覆盖的扇区应进行调整。

参数优化提升:从多网协同优化到功率优化,在保证基础覆盖的情况下进行深入优化,针对农村和城区不同场景,实施不同的优化方案,整体提升MR 覆盖率。

89.790.491.292.495.2
86
88
90
92
94
96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MR 覆盖率(RSRSP>-110dBm )
MR 覆盖率(RSRSP>-110dB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