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共15页
社会学(杨刚)第5章 初级社会群体-PPT精选文档

1.涵义: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 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2、特征 (1)规模较小 (2)持续的全面而直接的交往 (3)人际关系亲密 (4)非正式控制 (5)情感色彩浓 (6)成员不可代替
3、类型 (1)家庭 (2)儿童游戏群体→ 年龄相仿、性格相同、规模较小 (3)邻居 → 居住地域相邻,家庭交往密切 (4)朋友圈子→志同道合、趋向相同 4、形成与维持的动因 非利已的动机 开放与宽容 经常性交往
成员关系松散(社会活动的参与)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1、含义: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 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又体现为一 种经济团体。 2、类型(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 夫妻家庭 主干家庭 联合家庭 隔代家庭 单亲家庭
本章结束
3、家庭功能(含义P109) 生物功能 经济功能 抚育功能 赡养功能 休息与精神满足 4、家庭变迁 家庭制度变迁
质变:功能、关系
周期性变化(家庭生命周期P110) 量变:规模变化、规 模增减
三、社会次级群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概述 1、 含义: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按一 定的方式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2、 特点: 目的性、有意识性 目标明确 就社会组织的问题,以 关系相对疏远 自学为主,具体可参阅管 成员的可替代性 理学等相关学科加以理解
第五பைடு நூலகம் 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
1、涵义: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 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具有共同身份和意识 的共同体。 2、特征 ①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 关系。 ②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共同身份和群体意识。 ③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④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社会学课件)第5章初级社会群体

四、家庭关系的处理
2.善待对方的家长和亲戚
正确处理婿岳与婆媳关系,妯娌关系。与双方的家长衔 接融合。善待对方家长,包容看不惯的方面。
四、家庭关系的处理
3.建立教育子女的模式
夫妻对子女教育口径要一致,角色要分工,培育出健康 聪明的孩子。
四、家庭关系的处理
4. 渡过婚姻危险期
孩子对婚姻维系有重大作用;要渡过婚姻的危险期,防止 婚姻解体。新婚适应期,防止“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 结婚7年时,易出现“七年之痒”;子女长大,夫妻社会 地位差距加大,处在危险期。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
1.定义
初级群体是最早出现,自然形成的原发性的社会群体, 是由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具有密切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实质是情感、友谊与爱,而不是利益;由同情心和情感来 维系的。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3. 业缘群体
业缘群体是由职业和劳动的原因而形成的,是劳动分工 专业化的产物。业缘群体是正式社会成员必须参与其中, 获得社会财富分配权力的基础,是如企业,军队。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4. 情谊趣缘群体
情谊缘群体是由共同的情感,爱好,趣味而形成的。 如集邮具有个人的选择性。
第五章 思考题之一
1.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有哪些差别?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有哪些? 3.农业社会的血缘、地缘、业缘群体各有什么特征,相互之
间有什么样的分合关系? 4.工业社会的血缘、地缘、业缘群体各有什么特征,相互之
间有什么的分合关系?
第五章 社会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 (五)根据成员的身份归属,将社会群体分 为两种类型 1、成员群体(所属群体):是个人所在、 所属的群体。 2、参考群体(参照群体):是相对成员群 体而言的,它一般是指个人没有加入但又接 受其规范来比较、评定及指导自己行为的群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四、社会群体的作用过程
社会群体作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其内部因成员之间 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结构模式。
(一)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吸引力及其成员对吸引力的觉察。
(2)群体利益的一致性与否。 (3)成员是否遵循一致性原则和互补性原则。 (4)群体对领导的了解与信任程度、领导资格获取是否合 法。
俗和道德等非正式控制手段组成的群体。如:临时性调 查组、旅游伙伴、朋友群、“沙龙”等。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八点 十一分。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根据群体形成原因,将社会群体分为多种类型
1、血缘群体 :是因婚姻和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群体。如家庭 2、地缘群体:是因长期居住在一起而结成的群体。如邻里 3、业缘群体:是因某一职业或工作的联系而结成的群体 。如作业班组
(六)根据人数特征,将社会群体分为两
种类型
1、小群体:通常指有两个人以上到20个人以 下参与共同活动的群体。 如:家庭、兴趣 小组、生产小组等。
2、大群体:20个人以上的群体可称大群体。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八点 十一分。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七)根据群体的社会功能,将社会群体分为多种类 型
1、生产性群体:是直接与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相关的社会群体。 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群体等。 2、服务性群体:是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各种群体。 如:
社会学初级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社会学初级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群体及其类型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社会群体包括社会组织,指人类一切社会共同体。
从狭义而言,社会群体仅指那些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社会群体的特征(1)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的、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3)有一定的群体边界(4)群体成员有某中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二、社会群体的类型1.内群体与外群体这一划分是由美国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萨姆纳在其著作《民俗论》(1906 年)中首次提出来的。
他认为,内群体就是某些人们所属的群体,这些人们经由群体取得自己的“利益”和“感情”,群体中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和较强的同类意识。
外群体就是人们所不属的群体,这些群体对于另外的人来说,没有与他们相关的密切的利害关系,因此,人们对这些群体往往抱以冷淡、怀疑、蔑视甚至敌视的态度。
2.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这一划分方法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其著作《社会组织》(1909年)中首次提出来的。
所谓初级群体,就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而结成的群体,其成员交往频率高,相互关系具有“直接性”,具体形式有家庭、邻里和游戏娱乐群体等。
次级群体就是人们通过间接的社会联系而结成的群体,其成员很少甚至没有直接交往,相互关系具有“匿名性”,其具体形式有社团、政党等。
我们所说的社会组织就是次级群体。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种划分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提出的。
所谓正式群体,是指那些被人们规定好的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明确;并有固定的编制的群体。
如工厂车间的班组、科室等。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无正式规定的、自发产生的成员的地位与角色,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也无固定编制的群体。
4.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这一分类法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提出的。
第五章社会群体

第五章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一、概念1、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群体。
2、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第一、群体成员必须是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
第二、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活动。
第三、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按照群体中社会关系的性质:血缘群体;地缘群体;趣缘群体;业缘群体。
按照群体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基本群体;次级群体。
按照群体内部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注意基本群体与次级群体的区分。
第二节基本群体一、什么是基本群体(初级群体、首属群体)?(Primary group)由经常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所形成的具有紧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基本群体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C ·H ·库利提出来的。
库利所说的基本群体(First group),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初级群体。
主要是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最初加入的群体,如家庭、邻里、儿童游戏伙伴等。
这些群体对人的个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起到了最初的作用。
后来社会学将基本群体的概念进行了延伸。
二、基本群体的特征1、规模较小2、面对面的互动3、群体成员难以取代4、非正式控制5、聚合力和持久性强三、基本群体的作用1、基本群体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位2、基本群体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3、基本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力量四、一些重要的基本群体:邻里、工作群体等五、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初级群体的衰落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类无论是同自然的斗争还是其他社会活动,其规模和范围往往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形成的初级群体即最早的基本群体就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
2 、但是,人类社会在近代特别是现代的飞速发展,结束了初级群体的黄金时代。
3、现代社会中初级群体衰落的主要表现第一、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外移第二,初级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日益松懈第三,一些初级群体已经解体(二)初级群体的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初级群体的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重性:1、消极影响由于在传统社会中社会的许多基本功能都是由初级群体来承担的,因此初级群体的衰落必然引起社会生活的紊乱。
《社会学》第五章

LOGO 第五章 • 第二节
二、邻里
初级社会群体
(一)邻里的互动特征 首先需要住在左邻右舍的地缘 条件,其次基于地方性的共同承认 的文化规范。
第 15 页
(二)邻里的功能 相互支持功能、社会化功能和 社会控制功能。
LOGO 第五章 • 第二节
三、工作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
第 16 页
(1)
具有业缘群体的一般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完成组织目
社会群体概述 三、社会群体的分类 • (一)按群体成员的亲密程度分
按群体成员的亲密程度分,社会群体可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
关系的性质 私人情感导向的 关系的持久性 通常是长期的
关系的广度 广泛的,通常共同参与许多活动 对关系的认知 群体本身就很重要
次级群体
目标导向的
可变的,通常是短期的 狭隘的,通常共同参与的活动 很少 群体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一) (二)
家长制
权力高度集中 组织管理的随意性 任人唯亲 终身制
LOGO
第 27 页
第 10 页
LOGO 第五章 •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四、社会群体的结构• (五)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分
第 11 页
指群体吸引其成员, 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 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 动中,被认为是合适 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的成员行为的一种期
望,是群体所确立的 一种标准化观念。
指成员间彼此交流与 群体领导是指在群体内部 作用的状态和过程。 关系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 我们可以从群体规模、 并能对群体其他成员进行 “社网图”两个方面 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角色。 分析群体内部关系。 群体决策是指针对群体活
社会群体并不是偶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 统计群体也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教学辅导基本概念:1、社会群体: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
3、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状态。
4、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论述1、初级社会群体涵义、特征及功能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有时也被翻译成首属社会群体或基本社会群体。
库利使用这一概念时,指的是对人性的形成起着基本作用的那些群体,比如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它是自然形成的。
所谓自然形成是说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去组织,而是自然地形成。
家庭的建立是要履行一定的手续,但子女的加入却近乎是自然的。
②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打破了角色间的严格分工。
个人通常将自己的个性全部投入,表现全部人格。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是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个性的人而存在的。
③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
④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
这是初级群体最重要的特征。
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
⑤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以满足。
⑥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初级群体的功能①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人的社会化首先是在家庭、邻里之中进行的,这种社会化不但是进一步社会化的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
005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2、建国后民间择偶标准的历史变迁(1)
五十年代: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每月三十元生活费。政治可靠, 出身贫农,丈母娘在居委会; 六十年代:成分是工人,收入支 出能平衡,房子两大间,粮票二 十九斤半;
社会学 第五章 27
2、建国后民间择偶标准的历史变迁(2)
七十年代:一表人才,二老双亡,三转 一响,四季衣裳,五官周正,六亲不认, 七十块以上,八面玲珑,烟酒不沾,十 分听话; 八十年代:八大件,三套间,存款不少 于一万元,有文凭,坐机关,父母最好 是大官,经常出差四处转,外贸部门有 内线,看报可以看“内参”,看病都进 军医院,坐小车,玩电话,屋里还有大 28 社会学 第五章 彩电;
2、建国后民间择偶标准的历史变迁(3)
九十年代:电脑要上网,要有
别墅要有厂,汽车最孬是桑塔 纳,出门不带钱只带卡,出国 出到加拿大,最孬也是澳大利 亚。
社会学 第五章 29
3、当代社会婚姻现象
彩旗飘飘与红旗不倒 第三者与第四者 老年人“走婚” 单身节 父母在公园给子女相亲 闪婚 同性婚姻/无性婚姻 丁克族 离婚潮 假离婚/假结婚 家庭暴力
社会学 第五章 22
2、家庭功能的变迁
宏观:家庭制度、社会的发展
变化对家庭制度演化的影响 微观: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 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社会学 第五章
23
三、家庭的变迁
1、含义:家庭制度、社会
变迁 家庭生命周期
社会学 第五章
24
2、家庭变迁的趋势
(1)古德:母系制衰落、亲戚群体影响下降、 近亲结婚减少、离婚增多、妇女独立等。
3、中国家庭的变迁及其与社会变迁 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1
家庭主要功能
一是生物功能; 二是经济功能; 三是抚育功能; 四是赡养功能; 五是休息与精神满足功能。
家
一是家庭生命周期;
Page 9
初级社会群体 的功能
(包括正、负功能 )
正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是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第二,是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第三,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 第四,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
负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初级社会群体的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 第二,初级社会群体对成员的过分满足可能导致个人对
Page 5
三是成员把群体目标 自觉地作为自己的目 标,把群体规范内化 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群体过程 的涵义
群体过程是指群体的形成与运行过程。
群体过程的五个阶段 (从人际过程的角度看群体过程 )
行为 (人们 面对个 人将如 何行动)
情感 (人们的 动机、相 互间的感 情及对事 情的看法)
规范 (人们认 为应该怎 样去活动 以表达感
庭
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二是国家和社会发展阶段;
的
三是民族文化、社会政策等因素。
功
能
含义: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家庭功能所出现
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涵的改变、
功能外移、旧功能的消失与新功能的出现,
以及家庭的主要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
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家庭功能的变迁
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指在家庭诸功能中与一定 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家 庭制度和家庭本质的功能。
合作的需要
Page 4
群体凝聚力 的含义
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是不同 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是群体得以 维持的原因)
群体凝聚力 的形成
是一个由个体之间互相吸引变为个体对群体的依赖的 过程,与群体内外部的诸多因素有关。
群体凝聚力的发展:表现为三个层次
一是人际吸引
二是群体规范 的形成与遵从
Page 2
按群体规模分
按成员间关系 的亲密程度分
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 的正式程度分
按群体形成 的基本缘由分
按群体成员对自己人 与他人的感情分
小群体
大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 (首属社会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体
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
血
地
业
志
缘
缘
缘
缘
内群体
Page 3
外群体
人类结合成社会群体的原因
结成群体是人类 共同对付外在压 力、寻求安全感 和相互支持的需 要
社会变迁
收入结构 、就业结构、 成员地位、价值观念 、 家庭结构、家庭功能、 家庭关系
家庭变迁
生产方式 收入构成 就业性质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Page 13
谢谢!
14
15
群体的过分依赖,从而影响其在社会中的发展; 第三,成员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过分忠诚可能损害社会的
整体利益。(本位主义、小集团主义)
初级社会群体 的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初级社会群体在现代社会表现出逐渐衰落的景象。 一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某些功能外移; 二是初级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关系趋于松懈; 三是某些初级社会群体名存实亡。
Page 10
初级社会群体 的特征
一是规模较小; 二是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三是人际关系亲密,因而,成员具有
不可替代性; 四是非正式控制。
Page 8
常见的 初级社会群体
1.家庭 2.儿童游玩群体 3.邻里 4.朋友圈子
初级社会群体 的形成与维持
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与维持是群体 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些努力主要包括:经常性交往、 非利已的动机、开放和宽容。
Page 12
家庭变迁 的含义
家庭变迁 的趋势
是指宏观家庭制度的变迁以及微观的与家庭生命周期相 联系的周期性变化。
现有研究成果:古德关于世界家庭模式变化趋势 古德认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扩大家庭趋向于向 夫妇式家庭制度转变,家庭制度向夫妇式家庭制度转化。
课堂讨论
主题:结合社会现实,分析家庭变迁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Page 1
社会群体 的涵义
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 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 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 的期待。
社会群体 的特征
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的、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第一节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社会群体的类型 人类结合成社会群体的原因 群体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 群体过程的五个阶段 群体中的权力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与特征 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与维持 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及其变化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范:家庭 家庭的涵义与类型 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家庭的变迁
家庭的涵义
请思考:家庭的历史与未来。
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 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 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 的基本单位。(家庭是 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
共同体。)
家庭(结构)类型
一是核心家庭(夫妻加未婚子女) 二是夫妻家庭(空巢、丁克) 三是主干家庭(直系家庭)(多代同堂,但家中同代夫妻
情)
目标 (群体作 为独立的 单位希望 做什么)
价值 (群体作 为独立单 位希望是 怎样的)
Page 6
在群体过程中也存在着矛盾和不一致, 也存在着强制性的权力。群体权力关 系的形成是群体结构和群体过程分析 的一个重要方面。
Page 7
初级社会群体 的概念
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 关系的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