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体系

第一章分子动力论和内能

分子动力论

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但是分子仍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三、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斥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四、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他们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造成的。

五、“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裂痕处绝大部分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内能和热量

一、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反映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3、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二、1、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

三、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

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3、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4、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叫做吸收了热量。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他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6、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做功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使用热传递的方式是火柴燃烧的。

7、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

A 内能和热量可以“传递”,但温度不能“传递”

B 内能和温度可以“具有”,但热量不能说“具有”

四、1、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染料的热值。

Q=mq 气体Q =Vq

比热容

一、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C来表示,单位是J/(Kg·℃)

2、C水=4.2×103 J/(Kg·℃),他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二、由表可知:

1、水的比热容最大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3、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大于固体的比热容

三、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热多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得多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放热多

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降低得多

四、发动机冷却液应选用比热容大的、沸点低的、凝固点低的、温度低的液体

五、白天吹海陆风,晚上吹陆海风

六、Q吸=Cm(t-t。)Q吸=Cm△t

Q放=Cm(t。-t) Q放=Cm△t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

一、内能的两个利用:

1、利用内能来加热(内能的转移)

2、利用内能来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原理: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内燃机

一、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二、四冲程汽油机由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冲程组成。

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四个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一次,曲轴转动两周,飞轮转动两周。

三、做功冲程靠燃气完成,其他三个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装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四、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1、结构不同:汽油机汽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是喷油嘴。

2、工作过程不同:

A 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

入的只有空气。

B 做功冲程: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是电子点火式,柴油机是压燃式。

热机的效率

一、热机所做的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二、热机里的能量主要浪费在以下几个方面:

1、燃料很难完全燃烧

2、排放的废气要带走很大一部分能量

3、机体散热要损失一部分能量

4、一部分能量浪费在克服机件之间的摩擦做功上

三、要提高热机的效率,应做到:

1、尽量较少各种能量的损失

2、保证良好的润滑

四、热机带来的污染:

1、噪音污染

2、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粉尘

另: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第三章电和磁

磁现象

一、1、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2、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3、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4、把磁体悬挂起来,静止后,一段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叫做它的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叫做它的北极(用N表示)

5、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甲乙两根钢棒,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如何区别:

办法:用甲的一端去靠近乙的中间,若吸引,说明甲有磁性;若不吸引,说明乙有磁性。

二、1、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2、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实现的。

3、磁场方向的命名: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4、在磁场中放一小磁针,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南极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5、在磁场中划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6、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三、1、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周围存在着地磁场。

2、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南北极连线与地理南北极连线并不重合,其间的夹角叫做磁偏角。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论述。

四、同名磁极及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的画法,

五、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钢和铁被磁化的区别)

电现象

一、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点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原来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五、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可能是负电荷,也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3、物理学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4、能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莱顿瓶不是电源,伏打发明的电池)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干电池正极是碳棒,负极是锌筒

电与磁

一、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做的奥斯特试验证明了:(奥斯特是第一个发现电和磁之间联系的人)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

2、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内部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南北极指向规律和外部正好相反。

三、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四、原子核周围的电子绕核高速运转,形成环形电流,而环形电流就会产生磁场,所以每个原子就是一个微型小磁针。无磁性的物质,这些微型小磁针指向紊乱。有磁性的物质这些微型小磁针指向一致。物质被磁化的过程就是这些微型小磁针按顺序“整队”的过程

五、使物质磁化的办法有摩擦,靠近,充磁机等

使物质失去磁性的办法有加热、敲击、充磁机退磁。

第四章电路

电路

一、所谓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电源:提供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输送电能

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二、电路的三种形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从电源正极通过导线回到电源的负极。(这种连接是绝对不允许的)

三、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1、根据实物电路画电路图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3、按要求设计电路

4、会识别电路

电路的连接

一、1、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2、特征:

A 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B 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

二、1、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2、特征:

A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电流路径,有干路有支路,有分流点,有会合点。

B 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三、组合电路(混联电路)

电路的创新

第五章电流

探究电流

一、用1秒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用电流来表示。电流用I来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还有毫安mA,微安uA

二、用电流表测电流,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0.6A和0-3A)

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所谓正确是指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负接线柱流出,接反,指针将反打,指针打弯,电流表损坏)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超过量程,电流表将烧坏,因此要进行试触)

四、电流的特点:

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

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

探究电压

一、1、这种正负电荷之间的差异叫做电压2、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以水流来类比电流)

3、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用U来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此外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片铅蓄电池的电压是2V,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动力线路的电压是38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二、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量程是0-3V和0-15V)

三、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所谓正确是指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负接线柱流出,接反,指针将反打,指针打弯,电压表损坏)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超过量程,电压表将烧坏,因此要进行试触)

四、电压的特点: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并且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U=U1=U2

探究电阻

一、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常用的水、潮湿的木材。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玻璃、橡胶、塑料,陶瓷油类、纯净的水、干燥的木材。

3、导体导电靠自由电荷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

石墨导电靠自由电子

酸碱盐水溶液导电靠自由离子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变成导体。

二、1、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电阻用R来表示,单位是欧姆,此外还有千欧、兆欧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恒截面积。并且还与温度有关,而且与导体两端有无电压、电路中有无电流无关。

3、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材料、长度一定时,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绝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钨丝),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石墨)

三、把长度为1米,横截面积为1毫米2,温度为20℃时,金属的电阻值叫做它的电阻率。

四、1、滑动变阻器是由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它是通过改变电阻现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从而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的。

2、接法:一上一下。

3、标的电阻值是它的最大电阻,标的电流值是滑动变阻器所允许通过

的最大电流。

4、电阻箱的使用方法。

第六章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一、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1、I1

3、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记下两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2、I2,U3、I3

4、分析数据可得结论

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1、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是断开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调到最大,目的是保护电路

2、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二、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接入5欧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

3、接入10欧、15欧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3V不变,分别记下两组电流表的示数I2、I3

4、分析数据可得结论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1、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应是断开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调到最大,目的是保护电路

2、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三、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为纪念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I=U/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原理是R =U/ I

测电阻

一、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其阻值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电路图同上)

2、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1、I1

3、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记下两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U2、I2,U3、I3

4、计算每次的电阻,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二、用电压表测电阻

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R。、待测电阻R X、、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

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闭合开关S,用电压表测出R。两端的电压U。

3、用电压表测出RX两端的电压U X

4、计算R X的阻值

表达式:R X=U X R。/U。

电路图:

三、用电流表测电阻

器材:电源、开关三个、定值电阻R。、待测电阻RX电流表一只、导线若干。

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闭合开关S、S1,用电流表测出R。的电流I。

3、闭合开关S、S2,用电流表测出R X的电流I X

4、计算R X的阻值

表达式:R X=I。R。/I X

电路图:

四、伏安法实验误差分析:

1、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2、电流表内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等效电路

一、电阻的特点: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个串联电阻值和。R=R1+R2

把几段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都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个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1/ R1+1/ R2 即R =R1*R2/ R1+R2

把几段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都小,比最小的还小。

二、并联的支路越多,并联总电阻越小,全校的电灯都亮时,总电阻最小,都不亮时,最大,无穷大。

三、在电源电压不变时,两电阻串联,如果一个电阻不变,一个电阻变大,则变大的那个电阻其两端电压会升高,不变的那个电阻其两端电压会降低;如果一个电阻不变,一个电阻变小,则变小的那个电阻其两端电压会降低,不变的那个电阻其两端电压会升高。

四、两个电阻并联,如果一个电阻不变,一个电阻变大,则并联总电阻变大。

五、串联分压公式:U1:U2:U3= R1:R2:R3

并联时分流公式:I1:I2:I3=1/R1:1/R2:1/R3

第七章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

一、1、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用W来表示,单位有焦耳、千瓦时

2、电流做功的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3、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成绩。即W=UIt(通用)、W=U2t/R和W=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W=Pt

串联、并联时W总=W1+W2

二、1、测量电功的仪表叫电能表,标的电压值是它的额定电压,电流值是它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括号中的电流值是它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瞬间电流值。

2、3000r/KWh其物理意义是: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

3、会利用电能表和秒表计算某用电器的电功率。记住公式。

三、焦耳定律:

1、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是Q=I2Rt(通用)

2、Q=UIt、Q=U2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串联、并联时Q总=Q1+Q2

3、家庭电路中,单独使用甲电热器3分钟可以烧开一壶水,单独使用乙电热器6分钟可以烧开一壶水,若把甲乙串联起来接在家庭电路中,几分钟可以把一壶水烧开?若把甲乙并联起来接在家庭电路中,几分钟可以把一壶水烧开?

电功率

一、1、电功率用来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来表示,单位有W、KW

3、电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h,电流所做的功W=Pt=1 KW×1h=1KWh=3.6×106J

4、公式:P=W/t、P=UI(通用);P=I2R、P= U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5、串联、并联时P总=P1+P2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一、1、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

2、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3、比较灯泡的亮度,应比较它们的实际功率,即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原理:P=UI

器材:电源、开关、灯泡及灯座、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

4、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 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3

5、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不再额定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电路图:

三、对于某盏灯来说,当其两端电压变为原来的n(一般为分数)倍时,其实际功率会变为原来的n的平方倍。

四、额定电压相同的两盏灯,额定功率大的电阻反而小,额定功率小的电阻反而大,且电阻值比等于他们额定功率的倒数比。

五、串联时:W1\W2=Q1\Q2=P1\P2=U1\U2=R1\R2

并联时:W1\W2=Q1\Q2=P1\P2=I1\I2=R2\R1(时间T相同时)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电磁铁

一、内部有铁芯的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二、电磁铁的特点:

1、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有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有改变电流大小或螺线管的匝数来控制

3、电磁铁的磁极改变可以由对调电流方向来实现

三、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电铃等

电磁继电器

一、电磁继电器的作用:通过控制低压电路的通断间接的控制高压电路的通断

二、实质: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由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三、应用: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电磁感应现象

一、1、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导体中不会有感应电流,只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压)

3、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4、这一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右手定则:伸开右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掌心,让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则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1、这种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做交流电。方向不变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我国交流电的特征是: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电流方向1秒钟改变100次。

2、发电机是由线圈和磁场组成,也可以说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大型发电机采用线圈不转而磁极旋转的方式,叫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3、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线圈中产生的都是交流电,直流发电机是靠换向器转化为直流电向外供电。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一、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的原理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跟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3、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由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

4、通电线圈在磁场里会受力转动。

5、换向器的作用是: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

电流方向

6、平衡位置是指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的位置

二、左手定则: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掌心,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指的就是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

电话和传感器

一、1、贝尔发明了电话

2、电话主要是由话筒和听筒两部分组成,且话筒是和对方的听筒串联在电路中的。

3、电话的原理:声音的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的声音

4、麦克风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扬声器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第九章家庭用电

家用电器

一、1、家用电器分为:电热类、电动类、照明类、信息类。

2、电磁灶的原理:是利用交变电流的变化磁场在铁磁性锅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而发热的;微波炉的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使食物中的分子运动加剧,从而使温度升高。

二、1、进户线:一根是相线L,一根是中性线N,一根是保护接地线PE,

2、三孔插座第三孔和保护接地线相连,三脚插头的第三脚跟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3、验电笔是用来辨别相线和中性线的。

验电笔由笔尖金属体、电阻、氖管、弹簧和笔尾金属体组成。

家庭电路

一、1、控制电器:低压断路器(俗称空气开关),或闸刀开关

2、保护电器:低压断路器、保险盒、漏电保护器

二、1、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

2、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3、选用保险丝时,应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熔断电流是额定电流的2倍)

三、1、灯泡一端接零线,一端接开关后再接火线(即开关控制火线,螺旋壳只接零线)

2、接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应只在火线上装一根保险丝,这样更保险。

安全用电与保护

一、1、触电是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

2、电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因素有二:

A 电流的大小

B 通电时间的长短

3、人体电阻1500欧---2000欧,最小阻值大约500欧

二、1、低压触电的两种情况:

A 相线---人体---大地形成回路,电流通过人体

B 相线---人体---中性线形成回路,电流通过人体

2、高压触电的两种情况:

A 高压电弧触电

B 跨步电压触电

3、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十章电磁波和信息技术

神奇的电磁波

一、1、电磁波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电磁波的产生:电路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谱的组成(波长λ又短变长,频率f由高到低):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2、电磁波的特征:波速=波长×频率(波速=3×108m/s)表达式:c=λ f 关系: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电磁波的应用

一、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2、电磁波可以传递能量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一、1、卫星通讯(三颗卫星可实现无缝隙覆盖)

2、光缆通讯(激光在光线中靠不断反射传递信息)

3、移动通信(手机既可以发射电磁波又可以接收电磁波)

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一、1、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会消灭;当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总量不变,这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2、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3、能量转化中的效率η= 输出有效能÷输入能量,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节能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原子核、核能

一、1、放射性是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有:钋、镭、铀、钚等,放射线有:α射线——氦原子核流,β射线——电子流,γ射线——电磁波。

2、核裂变:重原子核分裂为较轻的原子核.原子弹和核反应堆的原理,链式反应,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

核聚变:较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氢弹的原理,太阳内部的能量释放是核聚变.

核能:原子核发生裂变和聚变释放的能量。和平利用核能:核裂变—核电站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1、能源的分类:

A 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B 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C 不可再生的能源与可再生的能源

2、“能源危机”

3、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A 核能

B 太阳能

C 地热能

D 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和氢能

电学

1.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 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用绸子摩擦的玻璃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荷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4.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发生转移. 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5.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能够提供持续供电的装制叫电源. 干电池、铅蓄电池都是电源. 直流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导电.

7.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接通的电路电通路;断开的电路电开路;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连在电源两端叫短路. 用符号表示电路的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8. 电流强度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I"表示电流, "Q"表示电量, "t"表示时间,则I= . 1安=1库/秒. 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

9. 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实验室用的电流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0~0 .6安和0~3安;接0~0 .6安时每大格为0.2安,每小格为0.02安;接0~3安时每大格为1安,每小格为0.1安.

10. 电流表使用时: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电压用符号“ U”表示,单位是伏,用“ V”表示.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电子手表用氧化银电池每个也是1.5伏,铅蓄电池每个2伏,家庭电路电压为220伏,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超过36伏.

12. 测量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 实验室用的电压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0~3伏和0~15伏;接0~3伏时每大格为1伏,每小格为0.1伏;接0~15伏时每大格为5伏,每小格为0.5伏.

13. 电压表使用时:①电流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4.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单位符号是“Ω”. 1兆欧(MΩ)=1000千欧(kΩ);1千欧(kΩ)=1000欧(Ω).

15. 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就可以逐渐改变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流. 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16.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是:I= .

17. 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公式是W=UIt. 电功的单位是“焦”.另外,1度=1千瓦时=3.6×106焦, “度”也是电功的单位.

18.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公式是P=UI.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如"PZ220V 100W"表示的是额定电压为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

19.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结论叫焦耳定律. 公式是Q=I2Rt . 热量的单位是“焦”. 电热器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

20. 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 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伏的电压,零线是接地的. 测量家庭电路中一定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的仪表叫电能表. 它的单位是“度”.

21. 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危险程度以前,自动切断电路. 更换保险丝时,应选用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的保险丝. 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22.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插座分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23. 测电笔的使用是: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24.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特别要警惕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应该绝缘的物体导了电.

电磁

1. 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 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2. 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3. 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

发电厂发电有以下几种方式: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专题

1、物理量符号及国际单位:热量Q——J 比热容c——J/kg.℃热值q——J/kg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电功W ——J 电功率P——W 电热Q——J波长λ——m 波速c——m/s 频率f——Hz

2、辨别电路的串联、并联方式:①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方向,逐一考查每一个元件,直到电源负极,如电流依次通过了所有用电器,则为串联;若出现了分、合,干路上没有用电器,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为并联。②看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去掉一个用电器,看其他用电器能否工作,若能,则为并联,若不能,则为串联。

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①标号法:从电源正极开始,在电路图各元件符号两端标出号码,再在对应的实物图中的各元件两端标上对应的号码,最后按电路图连接实物。②先串后并法:从电源正极开始,先连接元件最多的一条支路,再找准分、合点,最后将其他支路并联在这条支路上。

4、根据实物图改画电路图的方法:A替代法①三弄清:弄清用电器的串、并联,弄清开关控制哪个用电器,弄清电流表、电压表测哪个用电器。②用规定的电路符号代替实物元件,③按实物的连接画出规范的电路图。B定义法①弄清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②画出标准的串联、并联电路图,③根据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再将各元件补画在对应的电路上。

5、分析电路中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①一弄清:弄清电路中的用电器是串联、并联,②两看:看变阻器的电阻的变化,看电路总电阻的变化,③抓不变应万变: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不变,根据I=U/R,U=IR等公式讨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6、分析电路故障的方法:

A 、两灯串联,闭合开关,灯都不亮(一般为开路,可能短路);⑴用一个灯泡(一根导线,一个电流表)去并联在L1两端,①若L2亮,说明L1开路。②若L2不亮,再将这个灯泡并联在L2两端,若L1亮,说明L2开路;若L1不亮,说明L1,L2开路。

⑵用一个电压表去并联在L1两端,①若电压表有示数,说明L1开路;若电压表无示数,L2开路。②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若电压表无示数,说明L1也开路;若电压表有示数,L1开路。

B、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不能改变电流表的示数,灯泡的亮度,

①若灯很亮,说明滑动变阻器接了两个下接线柱;

②若灯很暗,说明滑动变阻器接了两个上接线柱。

C、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开路,或被测用电器被短路。

D、电压表没有示数,说明被测用电器短路,或电压表本身开路,或整个电路开路。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复习学案(1) 姓名班级(5课时) 一、长度及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00cm=1000mm;1mm=103μm;1μ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时钟等。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由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3)分子动理论 (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分子间存在。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4)纳米技术 (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制造业方面等都有应用。 3.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 (3)速度计算公式:。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 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b.单位:焦耳(J)。

(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有关物理 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 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有关物质 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磁性、导电性、 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三、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 1)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测量时间:秒表。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还有像: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3)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 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四、物体的尺度及测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nm(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 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可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特殊的测量方法:即遇到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而改用间接的方法来测量,如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 厚度或者头发的直径等。常用方法如下:①累积法;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体积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升(L)、毫升(mL)等。(1L=1000 mL、1L=1dm3) 7)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8)控制变量法:即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一、宏观世界的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判别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的运动;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物质的三态: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几乎 集中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质量几乎为零。(1909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 三、运动的描述: 1)宇宙由物质组成,且处于运动和变化发展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 的。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相对 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 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四、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2019—2019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教科版

2019—2019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教科 版 尚无数据 xxxx初级中学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的,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三单元,是在上学期所学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电学的有关知识。如,家庭用电、电能、材料等。这些知识是上学期电学知识的延续。再通过本学期知识的学习学生才会对力学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这些知识既是基础,又是桥梁,作用非常重要。另外,本学期教材中渗透的某些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很有指导意义。 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物理学习需要的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这就需要创造问题情境,特别是要注意每个课开始的课题引入。教师要善于利用演示实验或简炼的具有强烈启发性的语言,在上课的开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的物理课教学。绝大部分同学对物理有一定兴趣,但不够浓厚,对上学年知识的理解、掌握由于放假等原因已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

平,但一些基本物理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本学期准备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措施,注意加强优等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促进中等生的整体进步。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4)要特别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挥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 (5)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优化创新能力,让物理教学充满新的活力;营选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品质;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创新灵感。 (6)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物理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践的技能技巧。 (7)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研水平,做到表达准确,板书简洁,操作规范,教法创新,使自己的备课、教课、说课、操作、写作等水平不断提高,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练习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练习题 分子动理论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3.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把青菜用盐腊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5.在“爱生活,爱物理”观察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细心观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吸油烟机的风扇和照明灯泡是串联的 B.打开冰箱门能闻到冰箱中榴放进冷水中,工件的温度会________,冷水的内能会________,冷水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 17.“钻木”能“取火”,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8.同学们过春节都喜欢放鞭炮,其中有一种“甩炮”,不需用火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摔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炸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这是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19.如图,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交警会强制一些重型汽车在降温池里停留一会,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________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轮胎停在水中,通过

最完整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 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 4 、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m/s; v=s/t ;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 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 (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 、回声的利用: 四、怎样听见声音 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1 、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 、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 、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 、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 5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 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 (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 ; 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 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 、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0Hz~20000Hz,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 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最新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 1、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3、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4、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5、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 J ;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6、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 J/kg 。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7、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两次,曲轴转动 2周,对外做功 1 次。 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 8、电源:能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是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9、电路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10、串联:把用电器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1、物理学中用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 103毫安= 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h 2第二章声现象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新版教科版

2013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新版教科 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基础复习 一、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1)内能的大小与所有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分子间距离有关,表现为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物体体积有关。(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用q表示。单位J/kg。公式:q=Q/m。 3、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4、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0)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t-t0表示物体升 高的温度,用△t表示t-t0,则Q吸=cm△t。 (2)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t0-t表示物体 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 则Q放=cm△t。 二、改变世界的热机 (1)内燃机在汽缸内燃烧汽油或柴油。大多数汽车里的内燃机是燃烧汽油的,也叫汽油机。 (2)汽油机的构造:排气门、进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杠、曲轴。 (3)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外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内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与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就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就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与,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与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她形式的能(主要就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热量就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就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就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就是能量而不就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2 1 S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解析共66套)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解析 共66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解析共66套) 热机的原理及其分类初中物理热机的原理及其分类 【考点精讲】 1. 内能的应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加热物体,二是对物体做功。利用内能做功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热机就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现代的交通工具要使用热机,现代的火电站和热电站也要靠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2. 蒸汽机是最早的热机,1769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发明了冷凝器、蒸汽汽缸等部件,设计了将活塞直线运动转化成飞轮的动力机器。 3. 形形色色的热机:蒸汽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等。 【典例精析】例题1 下列例子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 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B.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温度升高 C. 冬天在室外跑步或跺脚使脚的温度升高 D. 冬天时,房间内用暖气取暖思路导航: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爆竹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A项正确;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温度升高、冬天在室外跑步或跺脚使脚的温度升高都是利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增大,不属于内能的利用,B、C两项错误;冬天时,房间内用暖气取暖是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故D错误。答案:A 例题2 我国“长征”系列火箭成功地把多颗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火箭点火后,高温高压燃气迅速膨胀向外喷出,燃气的温度下降,火箭则获得推力高速上升,并达到一定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燃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箭身的机械能 B. 燃气的全部内能转化为箭身的机械能 C. 燃气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燃气的全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思路导航: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但燃气的内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还有一部分直接向外散热,一部分克服火箭与大气的摩擦做功,所以燃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箭身的机械能,选A。答案:A 【总结提升】火箭发动机①火箭本身就是一部热机,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②火箭的工作过程: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内混合、燃烧,产生高温燃气,燃气通过喷管向后高速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