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花生是一种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产量。

以中国为例,花生作为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

随着技术和科学的进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

本文将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农民生产生产出更高质量的花生。

一、花生的生长特点在进行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前,我们需要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花生是一种低温作物,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当气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花生的生长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花生的生长需要大量的光照和充足的水分。

同时,花生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深层的土壤养分,因此,栽培花生需要保证土壤的深度和肥力。

二、花生高产栽培技术1、选优良种子。

在栽培花生时,种子的选择十分重要。

优良的花生种子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籽粒饱满、色泽良好、干燥透亮、无病无虫、体积均匀。

同时,在选择种子时还需要注意其来源和品种,只有选用具有优异生长性能的品种才有利于高产栽培。

2、科学施肥。

花生栽培需要大量的养分支持,因此,在施肥时应该根据土壤性质和花生的生长周期来进行科学施肥。

通常在种花期和伴果期应该加强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在生育期间还应该适量加入有机肥料。

此外,为了保证肥料的充分利用,还需要注意肥料的施用时间和数量等。

3、及时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花生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栽培花生时,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十分重要。

可采取适宜的防治方法,如喷洒农药、采用生物防控的方法等,以确保花生的健康生长。

4、科学管理。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最关键的环节在于科学的管理。

包括耕作、灌溉、采摘等等。

在选用适宜的耕作机具和工具的同时,要保证耕作的深度和质量;另外,在种植时还应该根据花生的需水量及时浇水,并在干旱季节采用保墒措施,以保证花生生长所需的水分;采摘时应该注意采摘成熟的果实,不当采摘会使地面腐烂,不利于下一季的生长。

三、花生高产栽培的优势采用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既可以提高产量,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益。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花生是一种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具有高蛋白、高油、高营养,且易于储存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花生高产栽培的技术,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1. 土壤准备花生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在6-7之间的土壤中。

在种植前应保持一定的休闲期,并进行深耕翻土、施肥、改良土质等工作。

在花生萌发时,土温应保持在15℃以上,对花生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2. 品种选择花生品种有早熟、中熟和晚熟之分,根据地区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有助于提高产量。

早熟品种适宜在南方地区种植,中熟品种适宜种植在中部地区,晚熟品种则适宜种植在北方地区。

3. 施肥花生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大,为了提高产量,及时补充足量的营养元素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花生在萌发期、生长期和果实发育期需要施肥3-4次,每次施肥可以选择尿素、磷酸一铵、钙镁磷或钾肥等复合肥进行施用。

4. 灌溉花生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而干旱或过量灌溉都会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花生初生根较短,需要经常浅层灌溉,帮助其生根。

在花生生长后期,逐渐增加灌溉量,并控制土壤湿度,避免土壤过湿。

在干旱或高温天气中,应在早晨或晚上进行灌溉,避免花生受到高温和光照的影响。

5. 病虫害防治花生容易受到根腐病、灰霉病、叶枯病,叶斑病以及蚜虫、飞虱等害虫的危害。

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应适当采取化学、生物或物理方法。

比如,对于灰霉病,可以使用甲基硫菌灵、氢氧化钠等药剂进行防治。

对于蚜虫、飞虱等害虫,可以使用敌敌畏等药剂进行防治,还可以采用适量的生物农药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花生高产栽培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只有在科学管理和合理栽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花生的优质高产。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8个要点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8个要点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8个要点
一、拌种
1、每公斤种子用0.4克硼砂拌种。

先用适量清水溶解硼砂,再均匀拌入种子中,或摊开种子,然后再用喷雾器均匀喷洒硼砂溶液。

2、拌种后可以促进出苗,预防病虫害,增加产量。

二、播种时间
各地的气温有所差异,花生的播种时间也不相同,南方地区一般
可在3月份中上旬播种,北方地区一般可在5月份中上旬播种。

三、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较高、不易积水、2-3年内未种过花生的地块作为种植地(花生忌连作)。

四、施底肥
播种前深翻土壤,然后亩施有机肥3500公斤、氮肥15公斤、钾肥20公斤。

五、播种
将种子晾晒2天,以提高发芽率,然后起垄播种,垄高10厘米左右,垄距80厘米左右,播种穴的间距为20厘米左右。

六、摘心
1、进入团棵期后摘除主茎,仅留二对侧枝。

2、摘除后,第一对侧枝可增长1.2-2.7厘米左右,第二对侧枝可增长9-10厘米左右,增产量为10-14%左右。

七、追肥
1、开花期和结荚期,主施磷肥、钾肥,适当追施铁、硼、钙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2、开花期、下针期、结荚期还可以各喷1次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

八、浇水
小苗期间少量浇水即可,待植株开始长出果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浇水量。

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在全球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广泛的种植。

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就成为农民群众热切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花生喜光、耐寒、喜湿,生长温度在20℃-35℃之间。

选取pH值5.5-7的土壤较宜,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是栽培花生的理想场所。

二、合理的施肥花生营养成分需求较高,特别是对磷的需求较大。

在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肥力、生长时期和花生对营养的需求情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基肥应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一般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和磷肥40-60公斤/亩,可以提高单株产量。

三、合理的种植密度花生的种植密度影响着产量。

一般墒情较好,土壤肥力高的地区,花生的行距宜为60-80厘米,株距宜为20厘米,亩种植量约为5000-7000株左右。

一般墒情较差,土壤肥力低的地区,行距宜为40-60厘米,株距宜为15厘米,亩种植量为7000-9000株左右。

四、合理的翻斗管理翻斗过程是花生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

翻斗萌芽后5-6天开始,要及时在花生根团未形成前进行,以利于生根和增加土地通气性。

翻斗有利于花生整体亩产的提高,一般在花生开花后2-3天进行一次翻斗。

花生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能过渡浇水,应根据土壤含水率合理浇水,以保持土壤适宜湿度。

一般采用滴灌或旱田灌溉方式,但应适时停水,以避免因水分过多而导致枯叶或生长不良等情况。

六、合理的病虫害防治花生常见的病虫害有花生野蛮花螟、花生茎腐病、白粉病和萎蔫病等,应加强防病防虫工作,施用病害粉尘剂、农药喷雾等措施进行防治。

总之,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和区域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提高花生的单产和总产,为农民的收入增加做出积极的贡献。

花生高产技术管理

花生高产技术管理

花生高产技术管理一、花生高产技术的概念及主要内容花生高产技术是以提高花生产量为目的,通过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法来实现节水灌溉、施肥调控、病虫害防控、病毒流行病防治等,提高花生质量和效益的技术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花生产量的质量和效益迅速提高,同时也带动了花生高产技术的发展。

花生高产技术包括:1、种子和苗期管理。

选用优良的花生品种,种植季节和施用肥料等,控制病害和农药的使用,减少花生的播种量,以提高作物产量。

2、农田施肥管理。

选择合适的肥料,采用有效的施肥方法,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加花生的产量、品质和年轮数。

3、病害和熟期管理。

积极开展防治野生害虫、病毒、真菌等措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花生生长速度,加快熟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4、贮藏和加工管理。

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花生质量和保质期,减少加工损失,实现高效率的贮存和加工。

(1)制定和完善花生高产技术管理办法,明确责任范围,以确保技术的真实实施。

(2)建立科学的花生高产技术管理机制,不断更新科学栽培技术,保证花生高产技术及时贴合科学发展变化。

(3)强化花生生产技术推广,通过培训技术人员、讲解技术文档等,向农民传播技术,定期对生产技术进行评估,确保技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4)实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不同施肥、浇水量后的花生发芽率、产量,并定期评估,以诊断出技术有效性。

(5)推广运用发展产业和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咨询测试及对接,在基地及社会上推广花生高产技术,形成系统性服务体系。

三、发展花生高产技术管理需要落实的重点(1)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花生技术的科学研究,利用大数据科技,进一步提高花生生长模式和技术管理水平。

(2)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农户中进行技术推广,提供示范技术,加强社会的科技普及工作,借助新媒体等载体向农民详细讲解花生高产技术。

(3)加强财政稽查。

财政稽查机构应该加大对花生高产技术管理合规运行的检查力度,检查标准应与科学栽培技术管理相结合,以激励花生生产企业专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

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花生是一种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食品与饲料原料。

花生成熟期短、抗旱性强、能力强、易栽培等优点,使得它成为广大农民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以下为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优良品种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使得生产成本更低,增加产量和收益。

二、化肥措施花生喜肥,控制好施肥量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肥力效益。

建议在种植花生前进行土壤分析,以确定供肥量和肥料比例。

可采用沟施、穴施、撒施等方式进行施肥。

适当施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但是,施肥应注意选择肥料种类以及肥料使用时机,避免肥料过量或过早使用。

三、种植密度因株行距离与穴距离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种植密度,一般来说,株行距离30-40厘米,穴距离25-30厘米左右为宜。

截止发芽后,每隔30厘米种一棵,一般每亩面积种12000-15000株。

四、深松整地花生根系发达,只有进行深松整地能够使得根系更好地生长发展,更好地吸收养分。

建议在花生种植前进行深松整地,并掌握时机选择。

五、良好的排水条件花生生长期间,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即便是短时间内在水中也会影响生长发展。

因此,在花生种植前,要确保土壤的排水条件良好,避免长时间积水。

六、病虫害防治花生生长期间,往往会遭受一系列病虫害的影响,如花生花针腐病、花生蚜虫等。

因此,对于花生来讲,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平时注意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处理,可采用防治措施,如控制灰霉病的病源传播、使用生物防治剂等。

七、定时采摘在花生成熟后,要及时采摘以避免成熟的花生落地,造成大量损失和浪费。

采摘时要注意把花生根部和花荚扒开,轻轻拨下花生,不能采用硬拔方式采取下来。

同时,采摘后要存放整齐,定期翻动,使花生充分吸氧并防止变质。

以上就是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对大家的生产有帮助。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土壤条件花生适宜生长在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种植花生时,需要为其提供两年未种过花生的土壤,并且要翻耕20-30 厘米土地,使其更为松软,有利于花生生长根系,而且要往土壤中施加草木灰和腐熟的农家肥。

2、种植方法种植花生,需要选择产量较高且抗逆性强的品种,再将花生种子均匀的播撒至土壤表面,然后覆盖1-2厘米的薄土,并对其浇灌一次水分,使花生更易出芽,而且要往土壤上盖一层地膜,提高低温,促进花生旺盛生长。

3、追肥管理养殖花生时,需要在植株出苗后,将薄膜揭开,以免其幼苗细弱,并且要向花生的叶片上喷洒磷酸二氢钾,使其营养运输量增多,而且在花生果实膨大期时,要为其追施以磷钾为主的复合肥料,使植株产量提高。

4、防治病虫害花生的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茎腐病、锈病等,养殖花生时,如果发现植株感染了疾病,就要立即将染病的株苗拔除,而且要每隔一周喷洒一次除菌药剂,消灭土壤中的虫卵和病菌,使花生健康生长。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8个要点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8个要点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8个要点1 品种选择择选生育期短、灵敏性强、生长势强劲、产量、品质等多方面指标好的花生品种为栽培材料,合理优化混合品种,使其具有高产、高品质的特点,绿色饲养现代花生具有坚强的抗逆性和高产优势,可有效改善花生的应季生育能力,提高产量。

2 栽培地花生种植必须选择深沟肥沃、土壤质地细腻、土壤具有良好的可排水能力、气温恒定、土壤含有足够的养分等肥沃土壤,土壤PH值应在5-6.5左右最佳。

3 气候条件花生生长期适宜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它对气温、日照显著敏感。

繁育期气温一般为25℃-30℃,苗期以及调节期气温偏低的适宜;日照长时间应为8~10小时,开花期间日照时间应为10~12小时以上,并要及时控制气温和湿度,保持有利于植株生长的环境。

4 适宜施肥花生偏好有机肥,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花生的抗病虫草能力,调节土壤pH值。

施肥时贴切其生长发育期的氮、磷、钾等的需求,同时应科学施肥和及时适量进行集中施肥,以获得理想的高产。

5 大量施水花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有机肥的施用则需求水分更多,因此应及时增加施水,以避免因植株缺水而影响花生的萌发和生长。

6 施用农药花生病虫害防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用农药时选择高效、安全、低毒、经济的农药,及时施用有效率高的农药,尤其是对抗花生大白蚜、花生蚜属虫和蚜虫的防治,还要定期对地面进行松土、拔草和除草等防治措施,预防病虫害滋生。

7 蕾芽期精心管理播种时要加强田间管理,每7-10天进行一次农药施用,搭配使用农药和生物防治措施,防治大白蚜和蚜虫等害虫。

8 收获前护理收获前进行田间护理,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保持花生株健硕,增加产量和品质,减少理赔比例。

以上便是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8个要点,科学的栽培技术是获得高产的关键,让花生栽培更专业,更高效。

花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农作物,拥有广泛的用途,更是食品添加剂的不可多得的食材。

因此,从栽培到收获,掌握花生各个阶段的护理和管理,可以使花生保持良好的品质,延长其保质期,提高其产量,使花生更经济高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地整地、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施足基肥、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103-01
花生在我国粮食作物中有着重要的种植范围,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成为了我国食品、医疗和工业重要原料。

对于花生收获后的茎叶、花生壳及榨油后的花生饼都是优质的牲畜饲料,保证了我国畜牧业正常发展。

所以,为了提高我国花生的产量和质量,研究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选用良种
在品种选择上应结合当地的耕作制度和肥水条件的种子。

此外,还应注重选择适宜生育期,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例如,旱地种植中应选用株型直立、荚果中等、出仁率高、丰产性好、熟期适中的珍珠豆型;而普通型品种则耐肥抗倒、开花结荚集中、增产潜力大,适于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土地上种植。

二、种子准备
1.种子处理
种子种植前必须进行相应的播前处理,处理后的种子能够更快的成长,并且抗病能力强。

2.晒种
进行再播前带壳晒种3天左右,其作用在于能够激发种子休眠,大幅提高种子发芽率,并且对种子起到杀菌作用。

3.剥壳和粒选
果壳是种子最直接的保护层,避免种子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选择在播种前的5-7天剥壳。

过早的剥壳对于后期种子正常发育有阻碍作用,并导致种子感染病菌概率加大。

此后,进行筛种能够剔除不合格的种子,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从而保证所有种子能够正常生长,最终有良好的果实。

4.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是花生种植过程的最后程序,采用0.3%的多菌灵和3%的氯丹乳油拌种,能够起到减少虫害和病害的作用。

此外,采用根瘤菌剂和钼肥拌种能加速根瘤形成,增强花生的固氮作用,从而确保花生正常的生长。

三、整地起垄
花生种植必须保证土地平整,土块均匀,符合种植标准。

一般按85-90cm起垄,垄高15cm,垄面宽60cm,一畦两行,两行间距
35-40cm,花生行外侧不少于10cm。

也可按200cm开墒,垄高
20-25cm,墒面宽180cm,播种6-7行花生,整地开墒要考虑好花生的排水。

四、适时播种
1.播种期
春季播种花生必须把握好温度,当环境温度达到12℃以上,地膜下5cm温度在15℃就满足播种条件,在我国北方选择四月底和五月初进行播种,采用地膜应提前一星期左右。

若不能把握播种期,过早可能造成种子发芽率过低,容易受到虫害和病害的影响,导致花生不能正常生长。

夏季进行播种花生则应结合小麦收获期,一般情况为进行小麦收获前两个星期左右,在我国华东和华中地区一般在5月10-25日进行播种。

此外,麦套花生播种要根据土壤墒情及雨水情况抢墒播种,其中保证花生与小麦不超过20天的共生期。

此外,夏直播花生必须满足时间要求,尽早的进行播种,一般要在6月10日之前进行播种。

2.播种技术
2.1播种方法
平作和垄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主要的栽培方式,根据其进行的播种方式又可以分为:第一,穴播,通过进行人工开穴,每穴播种两粒种子,最后进行覆土掩盖;第二,沟播,开沟的主要借助犁或其他耕种机械进行,采用边开沟边点种的方法,最后进行覆土掩盖。

地膜覆盖起垄畦作花生,每亩8000-10000穴,穴距15-18.5cm,每穴2粒种子,选择先播种后覆膜方式,播种深度以3.3-5cm为宜。

2.2适宜密度
种植密度必须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品种及栽培技术等,从而确保种植受益的最大。

花生密度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单位面积穴数和穴株数。

在保证一定面积内种植数量下,以每穴2
株最优。

根据具体的种植情况,春花生每亩以7500-9000穴最为合适,保证每穴2粒。

对于土地肥沃的地区,采用大果品种花生每亩以7500-8000穴最为合适,对于土地条件一般的地区,采用大果品种花生每亩以8000-8500穴最为合适,中小果品种为8500-9000穴最为合适。

对于土地瘠薄地区,中小果品种每亩以9000-10000穴最为合适。

夏播花生密度应比春播花生增加20%-30%。

麦垄套种时,大花生应维持在每亩8500-9000穴,小花生为每亩11000穴;小麦收后直播时,普通型大花生为每亩9000-10000穴。

五、覆膜
在进行覆盖种植的花生时,应选用膜宽80-90cm,厚度
0.004-0.006mm的地膜,注意覆盖后的地膜能够完全覆盖,不存在空隙和凹陷区域。

六、加强田间管理
1.破膜放苗
注意花生苗达到鼓膜程度时,应采取开孔引苗的方式帮助花生苗出土。

严格把握进行开孔的时间,并利用细土将孔口封住,防止出现散热跑墒现象。

2.清棵蹲苗
清棵推土要保证花生苗有两片真叶展开,要将幼苗周围的土扒开,放出第一队侧枝。

当发现花生苗出现4片真叶就可以进行蹲苗,防止幼苗过分成长,进而合理的控制水分,并促使幼苗根系正常生长,有利于幼苗结果。

3.控制徒长
花生幼苗有徒长趋势往往是植株封行过早引起的,可以采用每亩叶面喷施15ul/l多效唑水溶液50kg进行控制。

4.科学灌溉
花生灌溉必须结合花生的生长规律,按需供水,保证花生开花下针期进行灌溉。

并且,随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根据含量调控灌溉力度。

若收获前3-5周花生地缺水,采用灌溉的方式避免花生收获受到黄曲霉毒素影响。

七、适时收获
把握好花生成熟期能够保证花生的产量,收获过早会导致果实不饱满,收获过晚就会导致果实落地,阻碍花生的正常收获。

一般是根据种植长相、荚果及种仁特征来确定,茎枝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发黄,中下部叶片脱落,多数荚果壳网纹清晰,荚内海绵层收缩破裂并有黑褐色光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