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具体污染物

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具体污染物

含有 的大部分抗生索类药物没有明显 的去除效果 , 同样 导 致 水环 境 中药物 残 留 量超 标 ,这是 当前 农 村
地 区生 物 性 污染 较 严重 的重 要原 因。 这种 污 染 破 坏 了人 们 生 活环 境 的同 时 ,可 能 已经 深 深地 危 害 了或 正 在 危害 着人 类 的身 体健 康 。
畜 禽 饲 养
养 殖 场 对 环 境 污 染 的 危 害 及 具 体 污 染 物
杜 凤 珍 ( 吉林 省德 惠市环境 监察 大队 1 0 0 3 3 0)
1污染 危害

下 水 源 和地 表水 源 的污染 。粪便 中还含 有 大量 对 环
当前 , 牧 业 生产 向现代 化 、 约 化 和规 模 化 发 畜 集 展 的 同 时 ,也 给 环境 带来 了不 可估 量 的损 失 。兽 药
活动 , 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 其后果不容忽视 。
大 多数 兽 药 不 能被 动 物 体充 分 利 用 ,而是 随着 排泄 物 进 人 污水 或 直接 排 人 环境 ,如果 动物 的排 泄 物未 经 无 害 化处 理 排放 自然 界 中 ,会 造 成部 分 兽 药 持 续 性 蓄 积 , 重 污染 环境 。另外 , 剂量 的抗 菌 药 严 低
畜 禽 粪便 污 染 物不 仅污 染 了地表 水 ,使 地 表 水 中的 硝 酸盐 含量 超 出允 许 范 围 ( 0毫 克 / )其 有 5 升 , 毒 、有 害成 分还 易 进入 到地 下 水 中 ,严 重 污染 地 下 水 。一 旦污 染 了地 下水 , 难 治理 恢 复 , 极 将造 成 持 久 性 的污 染 。同时养 猪场 在污染 周 围环境 的 同时 , 污 也 染 了 自身 的环境 ,严重 地影 响 了畜牧 养 殖业 的 自身 可持 续 发展 。被人 畜粪 便和生 活 垃圾污染 的水 体 , 能 够 引起 病 毒 性肝 炎 、 菌性 痢 疾 等传染 病 , 细 以及 血 吸 虫 等寄 生虫疾 病 。

养猪安全自查自纠

养猪安全自查自纠

养猪安全自查自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肉类需求的增加,养猪行业逐渐兴起。

养猪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肉类食品,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然而,养猪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本文将从养猪场的环境安全、设施设备安全、饲料药品安全和员工安全等方面展开自查自纠。

一、养猪场的环境安全1. 场地卫生:应保持养猪场的环境整洁,定期清理粪便和废弃物,避免滋生细菌和危害猪只健康。

2. 饮水卫生:猪只饮用的水源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水质污染引发疾病。

3. 空气质量:养猪场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对猪只及员工造成危害。

4. 防护措施:应加强围栏、防护网和安全门等设施的维护,确保猪只不会逃脱或伤害到员工。

二、设施设备安全1. 猪舍结构:养猪场的猪舍结构应坚固耐用,确保猪只不会因舍内设施倒塌或猪舍漏水受到伤害。

2. 照明设备:猪舍内的照明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因照明不足或短路引发事故。

3. 水槽防护:水槽、喂食槽等设备应设置完整的防护措施,避免猪只被困或误食异物。

4. 电气设备:猪场内的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无漏电和短路等安全隐患。

三、饲料药品安全1. 饲料质量:应购买正规渠道的优质饲料,避免购买劣质或过期饲料引发疾病。

2. 药品使用:使用药品应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兽医指导进行,避免因过量或错误使用引发药物残留或药害等问题。

3. 检测监控:定期对饲料和药品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危害猪只和人体健康。

四、员工安全1. 培训教育:员工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掌握养猪技巧和安全常识,避免因不懂得操作规范引发事故。

2. 防护装备: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相关防护装备,并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

3. 应急预案: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在养猪过程中,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不断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确保养猪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猪只和员工的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各位养猪场的经营者和工作人员能够更加重视安全问题,共同为养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畜牧养殖过程中,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污染、或对大气的污染等问题,是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因素。

标签:畜牧养殖;环境保护;保护措施1 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现阶段,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制定了防止和控制畜牧养殖污染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无人区规划。

在农村工业中,畜牧养殖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促进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养殖环境”绿色”,促进畜牧养殖的环境转型。

在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积极探索保护环境的措施。

2 畜牧养殖污染中的主要问题2.1 粪便污染动物粪便是畜牧养殖中重要的污染源。

如果畜牧禽类养殖过程中排出的大量粪便没有妥善的处理,那么将会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因此必须对养殖场畜牧产生的粪便进行系统的处理,才能降低污染的发生率。

比如,一头猪每年产生的粪便量至少为2.5t。

按照这一比例,养猪场每年将会产生大量的粪便。

由于大多数养殖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粪便处理系统,因此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产生的粪便,不仅会对养殖场周边的水源、空气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粪便产生的大量的有毒微生物还会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

2.2 药物残留污染虽然采取注射疫苗或者消毒的方式,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率,为动物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但这些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过度依赖于抗生素对畜禽进行保健防病,往往造成畜禽产品及其排泄物残留的抗生素药物超标,一方面会导致畜禽产生抗药性,普通药物对疾病失效;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畜、禽、水产品的质量,这些药物残留超标的粪便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水源、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2.3 畜禽饲料污染畜禽喂养所使用的饲料含有大量的植酸磷,如果畜禽不能及时将其吸收,那么就会造成磷污染问题的发生。

养猪场中恶臭及其营养控制技术

养猪场中恶臭及其营养控制技术

养猪场中的恶臭及其营养控制技术随着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出大量畜禽产品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恶臭物,如硫化氢、氨气、挥发性脂肪酸、三甲胺、甲烷、粪臭素、硫醇类等,混杂在一起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严重危害畜禽的健康,降低畜禽的抗病力,阻碍生产性能的发挥:还会危害到人尤其是饲养人员的健康:其释放进入大气还有可能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养殖场的恶臭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将养殖场恶臭的产生,危害及其营养控制措施概述如下。

1 养殖场恶臭的产生养殖场除粪尿和污水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外,空气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养殖场的空气污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恶臭,是空气中各种有味气体混合而发出的一种难闻的气味,养殖场恶臭主要是来自畜禽的粪尿、污水、垫料、饲料残渣、畜禽的呼吸气体、畜禽皮肤分泌物、死禽死畜等,并与养殖舍的通风状况和空气中的悬浮物密切相关。

其中畜禽粪尿和污水是养殖场恶臭的主要发生源。

畜禽粪尿和冲洗养殖舍的污水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这些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来源,厌氧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分解生成甲烷、有机酸和醇类。

蛋白质、氨基酸等经细菌的消化降解作用生成氨、乙烯醇、二甲基硫醚、硫化氢、甲胺、三甲胺等具有难闻气味的物质。

消化道排出的气体,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物,畜体的外激素及黏附在体表的污物也会散发出不同畜禽特有的气味。

此外,养殖场空气中的粉尘与恶臭气体的产生关系密切,粉尘是微生物的载体,吸附有大量具有难闻气味的化合物和氨,同时微生物又不断分解粉尘有机质而产生臭气。

2养殖场恶臭的主要成分养殖场的恶臭气味源于多种气体,其组分非常复杂。

鉴于此,研究者对畜禽场恶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发现臭味化合物有168种,其中30种臭味化合物的阈值0.001 mg/m3。

这些恶臭物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①含氮化合物,如氨、酰胺、胺类、吲哚类等;②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硫醚类、硫醇类等;③含氧组成的化合物,如脂肪酸;④烃类,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⑤卤素及其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

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

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

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
首先,空气质量是猪场环境控制中至关重要的要素之一。

猪舍内的空气应该保持清新,避免过高的二氧化碳和氨气浓度,这可以通过定期通风和清洁来实现。

其次,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要素。

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有限,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猪舍内的温度需要根据猪只的年龄和季节进行调节,确保在适宜的范围内。

第三,湿度也是需要控制的要素之一。

过高的湿度会增加猪只患病的风险,特别是在暖湿的环境中。

因此,猪舍内的湿度需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通风是猪场环境控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确保猪只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最后,照明也是猪场环境控制中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

适当的照明可以影响猪只的行为和生长,对于繁殖母猪来说,光照的控制也会影响它们的发情和生殖周期。

综上所述,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通风和照明。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猪只的生长和健康,因此在猪场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并合理调控这些要素,以确保猪只能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养猪场对环境污染和应对策略

养猪场对环境污染和应对策略

养猪场对环境污染和应对策略1、养猪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养猪业涉及到猪、饲料和人,关系到周围土壤、水体和空气。

养猪产业的发展在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

1.1动物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动物本身对营养物质利用率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所以动物会排泄出大量的营养物质,对环境生态平衡造成威胁以致引起污染,包括土壤的营养累积、水体的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等。

1.1.1对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一些未经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以粪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据初步计算,1头育肥猪平均每天产生的废物为5.46 L,1年排泄的总氮量达9.534 kg,磷达6.5 kg。

并且每克猪粪污中还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虫卵等。

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猪场污物中的BOD(生物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值急剧上升。

据报道,某些地区猪场的BOD高达l 000~3 000 mg/l,COD 高达2 000~3 000 mg/l,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BOD6~80 mg/l,COD l50~200 mg/l)。

此外,在生产中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残留及为提高猪生长速度而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超量部分也随猪粪尿排出体外;规模化猪场用于清洗消毒的化学消毒剂则直接进入污水。

而养殖场数目和饲养密度的增加,造成很小的土地面积承载大量的粪尿,粪尿中含有较高的氮、磷、钾等营养素,进而造成营养物质的富集。

粪尿中氮、磷等其它营养物质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中有毒成分增多、超标,将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1.1.2对空气的污染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等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恶臭主要来自粪便、污水、垫料、饲料、畜禽尸体的腐败分解、消化道排出气体、皮脂腺、汗腺、外激素分泌物等。

粪便排出后,里面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短键脂肪酸和其它挥发性含氮、含碳、含硫化合物,会立即散发出来。

猪场要这样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猪场要这样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猪场要这样做好环境保护措施猪场的生产,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一是爱护猪场环境,防止猪场受到外界的污染;二是防止养鸡场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形成猪场环境污染的核心问题有2个:马雷科猪粪尿的污染,二是空气的污染。

猪粪尿污染不为有毒污染,主要是有机富营养化污染。

工厂化养猪因其乳牛工厂化频度高,规模大,寄生虫及污水排放量也很大。

猪只的排污能力超强(见表1、表2)。

对于一个万头猪场而言,其日产鲜粪8t、产污水26t,每小时向大气中排放15.9kg氨气、1.5kg硫化氮、2.6kg饲料粉尘,随风可传播0.45~0.5km远。

如果污染物质处理不当,聂昌林等认为,养猪业产生的污染物和浪费的饲料造成的污染主要有3个方面: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猪场对状况的污染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

通常猪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见表3)。

一般情况下粪尿可以痰迅速发酵而腐败,产生氨、硫化氢、胺、挥发性有机酸、粪臭素、乙醛等恶臭物质,这些物质和猪舍的二氧化硫、微生物一起污染圈舍的空气。

经污染的气体随风向四周扩散,危害猪群和现代人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引起疫病传播,同时场内的粪污滋生大量的蚊蝇,也可以传染疾病。

其排放的污水可以令水体“富营养化”、变黑发臭;猪场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残留的药物或香精、消毒药等也会随降水或污水流入水体和土壤;泉水或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跳蚤和各种有害物质,对人和其他生物构成或多或少的威胁。

2粪尿的处理工厂化猪场的粪尿处理系统由、排水系统、清粪系统和粪尿处理设备等痰构成。

2.1供水系统工厂化养猪场均应釆用集中式给水。

集中式给水用取水设备从水源取水,经灭菌消毒处理后,进入贮水设备,再经水管网配送到各用水点。

取用方便、卫生、节约劳力,但投资大、耗能多。

猪舍此外水管的配置可依据排列和走向来进行,舍内则根据猪栏的分布及饲养管理的需求合理设置。

北方舍外水管烟道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的深度,舍内可以浅埋,气候严寒地区还应设置回水装置,以防水管冻裂。

生猪产业对环境污染及控制措施分析

生猪产业对环境污染及控制措施分析

X u m u s h o u y i一、当前生猪产业养殖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一)空气污染在生猪产业养殖实践中,经常会产生大量难闻恶臭气味,这些污染源大多都是来自于分解的污水、粪便、垫料、饲料以及生畜尸体等,并且猪只所排放的气体和腺体分泌物中也带有猪所特有的难闻气味。

总体来看,养猪场污染气体有很多种类型,截至目前,已经统计到的猪场恶臭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已经高达三百多种类型,涵盖了多种类型的有机酸类、粪臭素、硫化物、苯酚等。

这些恶臭气体给养猪场和养猪场的周边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假如人畜长期处在恶臭环境中,不仅会给其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引起慢性中毒,进而严重降低动物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

(二)污染水质生猪产业养殖中还会产生诸如粪便、食物残渣、清洗水以及尿水等污染物,通常对这些污染物都是采取直接外排的措施,有的即便是用粪尿沉淀池存储,但是有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好,最终还是被排放到河沟中,进而给地下水造成了污染。

在这些受到污染的水质中经常含有大量的病源微生物,有的还存在着药物残留超标的现象,进而导致水体出现了发臭变黑的现象,进而给人畜的安全饮水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威胁,有的甚至还会引起人畜传染病的传播。

(三)污染土壤生猪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铜、砷、锌等病源微生物和微量元素,这些都会造成土壤污染。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生猪养殖区经常排放过量的氮、磷、钾之类的营养物质,这些严重超过了土壤自身的自净能力,进而导致出现了厌氧腐解、分解不完全等现象,这些带来的有害物质改变了土壤的成分和性质,使土壤原有的功能遭到严重的破坏。

土壤一旦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时还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针对生猪产业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措施(一)切实做好粪污排放的处理工作要想切实做好生猪产业养殖中的粪污排放工作,首先应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进行科学选址,通常应将猪场选择在那些离人口密集区较远的远郊,同时还应鼓励开发利用荒山荒坡、滩涂之类的低效闲置的土地来兴建养殖场,应尽量避开生活水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作者:齐向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7期
摘要: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极大,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危害,严重破坏了人们赖
以生存的环境。

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猪场环境
的控制,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途径主要有控制粪污的排泄和实施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猪场;危害;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控制;粪污
中图分类号:S828. 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3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尤其生猪养殖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调整膳食结构,提高经济收入的
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来控制养猪的环境,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

1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污的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粪污,以及未被消化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
污染。

而养殖的粪污主要来源于粪尿、未被消化的饲料、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和生活的污水等。

1.1 对大气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不及时清理,会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有害气体伴随
着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放到空气中,然后进行扩散和传播,当排出量超出大气环境的净化能
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有研究表明,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约为148 kg,硫化氢约为13.5kg,可污染的范围为半径5 km,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甚至可随风传播到
30 km以外。

1.2 对水体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些未经处理的粪污排放到水体中后,会使水
体固体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以及生化需氧量升高。

当排入量过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
水质就会发生恶化。

另外,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随粪污排入水体后,会通过水进行传播和扩散,
会引起疫病发生,危害人畜的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还有的猪场在猪的饲料中添加某种
抗生素、违禁药物等,这些物质也会排入水体中,对水体造成污染。

1.3 对土壤的污染
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粪便可以作为良好的肥料使用,可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的结构。

但是,如果猪场的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施入土壤,会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土壤
的基本功能。

并且粪污中还常含有一些高浓度的物质,如重金属等,会引起土壤中相应的物质含量过高,破坏土壤的结构,影响到作物的生长,还会影响到人和动物的健康。

2 养猪场环境的控制措施
2.1 降低猪场粪污的排出量
降低猪场粪污的排出量主要采取的是营养调控法,是在不影响生猪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的前提下,进行营养的调控来实现的,可以通过在日粮中使用高效添加剂或饲喂消化率高的饲料,来减少粪便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放到环境中的量。

粪污中氮含量过高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大,目前在配制日粮时可以通过平衡氨基酸的方法来减少生猪排泄物中的氮含量。

因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与氨基酸的组成有关,要想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需要改善饲料的氨基酸的组成。

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某些氨基酸不但不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还可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减少粪便中氮的含量。

氮的排入量减少了,则养殖场空气中氨的浓度和臭味也会减轻,从而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另外,可以在猪的饲料中添加酶制剂,以促进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帮助消化吸收饲料中那些不易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排泄到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如植物饲料中的磷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利用率极低,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帮助猪消化吸收植酸磷,使粪便中的磷含量减少。

2.2 粪污资源化利用
将生猪的粪污进行合理的利用不但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将粪污变废为宝。

未经处理的养殖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矿物质、其他的营养物质,还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未经处理施入农田,不但起到不良好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在施入农田前应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在养殖实际中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堆肥法,是利用发酵产生的高温将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杀死,并且还可使粪便中大分子有机物可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冲冼畜舍,节约养殖用水。

对污水的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处理法包括过滤、沉淀、固液分离,目的是将污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去除;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使其中不稳定的复杂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在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以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