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

规模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控措施摘要介绍了规模养猪场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了减少规模养猪场污染的技术措施与政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规模养猪场;环境污染;防控措施近几年生猪养殖在我国增长较快,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但我国的养猪业是在农户家庭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规模小而分散,畜禽散养散放,混养混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污水肆意流淌,养殖环境差,不仅畜禽发病率高,而且还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1-4],严重地制约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规模养猪场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化养猪场污染物主要是粪尿及生产污水,每生产1头肥猪约产生粪尿约2 t、污水4 t;1个年出栏1万头的肥猪生产线,可产生粪尿2万t。
每天清洁地面、冲洗粪沟及猪饮水时浪费等而产生的污水总量为100~150 m3,COD值平均为1 500 mg/L,BOD5达1 200~1 300 mg/L,总氮量接近1 100 mg/L,总磷量约为440 mg/L。
另外,猪场污水中可检测出的病菌主要有致病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沙门杆菌、结核菌、布氏杆菌和猪丹毒等。
1.1对空气的污染粪便的恶臭是污染空气的最大问题,养殖场恶臭(除动物皮肤分泌物、粘附于皮肤的污物、外激素和呼出气体等外)主要来源于粪尿堆放过程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氨、硫化氢等)。
同时,畜禽场废弃物中可携带100余种细菌、病毒[3],这些病原体可随灰尘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
1.2对水体的污染经测定,养殖场所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水流入溪河污染水体[4]。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氨等耗氧物质,使水中的溶氧大幅度降低,水中生物因缺氧而难于生存,导致死亡、腐烂等,严重污染水体。
1.3对土壤的污染畜禽饲料中的一些促生长剂,如抗球虫药物、抗生素及高铜、高锰、高铅等微量元素,饲料原料(如菜籽饼)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等均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渗入土壤,当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将会引起土壤组成和性状改变,破坏土壤原有的基本功能。
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具体污染物

含有 的大部分抗生索类药物没有明显 的去除效果 , 同样 导 致 水环 境 中药物 残 留 量超 标 ,这是 当前 农 村
地 区生 物 性 污染 较 严重 的重 要原 因。 这种 污 染 破 坏 了人 们 生 活环 境 的同 时 ,可 能 已经 深 深地 危 害 了或 正 在 危害 着人 类 的身 体健 康 。
畜 禽 饲 养
养 殖 场 对 环 境 污 染 的 危 害 及 具 体 污 染 物
杜 凤 珍 ( 吉林 省德 惠市环境 监察 大队 1 0 0 3 3 0)
1污染 危害
’
下 水 源 和地 表水 源 的污染 。粪便 中还含 有 大量 对 环
当前 , 牧 业 生产 向现代 化 、 约 化 和规 模 化 发 畜 集 展 的 同 时 ,也 给 环境 带来 了不 可估 量 的损 失 。兽 药
活动 , 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 其后果不容忽视 。
大 多数 兽 药 不 能被 动 物 体充 分 利 用 ,而是 随着 排泄 物 进 人 污水 或 直接 排 人 环境 ,如果 动物 的排 泄 物未 经 无 害 化处 理 排放 自然 界 中 ,会 造 成部 分 兽 药 持 续 性 蓄 积 , 重 污染 环境 。另外 , 剂量 的抗 菌 药 严 低
畜 禽 粪便 污 染 物不 仅污 染 了地表 水 ,使 地 表 水 中的 硝 酸盐 含量 超 出允 许 范 围 ( 0毫 克 / )其 有 5 升 , 毒 、有 害成 分还 易 进入 到地 下 水 中 ,严 重 污染 地 下 水 。一 旦污 染 了地 下水 , 难 治理 恢 复 , 极 将造 成 持 久 性 的污 染 。同时养 猪场 在污染 周 围环境 的 同时 , 污 也 染 了 自身 的环境 ,严重 地影 响 了畜牧 养 殖业 的 自身 可持 续 发展 。被人 畜粪 便和生 活 垃圾污染 的水 体 , 能 够 引起 病 毒 性肝 炎 、 菌性 痢 疾 等传染 病 , 细 以及 血 吸 虫 等寄 生虫疾 病 。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畜牧养殖过程中,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污染、或对大气的污染等问题,是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因素。
标签:畜牧养殖;环境保护;保护措施1 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现阶段,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制定了防止和控制畜牧养殖污染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无人区规划。
在农村工业中,畜牧养殖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促进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养殖环境”绿色”,促进畜牧养殖的环境转型。
在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积极探索保护环境的措施。
2 畜牧养殖污染中的主要问题2.1 粪便污染动物粪便是畜牧养殖中重要的污染源。
如果畜牧禽类养殖过程中排出的大量粪便没有妥善的处理,那么将会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因此必须对养殖场畜牧产生的粪便进行系统的处理,才能降低污染的发生率。
比如,一头猪每年产生的粪便量至少为2.5t。
按照这一比例,养猪场每年将会产生大量的粪便。
由于大多数养殖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粪便处理系统,因此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产生的粪便,不仅会对养殖场周边的水源、空气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粪便产生的大量的有毒微生物还会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
2.2 药物残留污染虽然采取注射疫苗或者消毒的方式,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率,为动物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但这些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过度依赖于抗生素对畜禽进行保健防病,往往造成畜禽产品及其排泄物残留的抗生素药物超标,一方面会导致畜禽产生抗药性,普通药物对疾病失效;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畜、禽、水产品的质量,这些药物残留超标的粪便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水源、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2.3 畜禽饲料污染畜禽喂养所使用的饲料含有大量的植酸磷,如果畜禽不能及时将其吸收,那么就会造成磷污染问题的发生。
规模养猪场(户)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被政府征 用, 耕地减 少, 就使得饲养成本 变高, 如 果养殖户 达不到一 定规 模的存 出栏量 , 就产 生不 了一定 的经济利 益; 加
之 丽江是 一个著名 的旅 游城 市, 外来人 口众多, 对 肉食品的需求量较 大, 以上 因素就促使 当地 的养猪 业渐渐 向集约化 、 规
模化发展 , 逐步形成 了散 养户减少 , 规模养猪场( 户) 增多的养殖格局 。随之 而来就产生 了规模 养猪 场( 户) 对周边环境的 污染危 害等 问题 。根据对金 山街道辖 区内存 出栏生猪 5 0头 以上的规模 养猪 场( 户) 的深入调查 , 阐述 了养猪场( 户) 对周
2 0 1 7年第 7 期( 总第 3 3 8期)
畜禽业
问题 与对 策
规模养猪场 ( 户) 对 当地 环 境 的 污 染 危 害 及 防治 区金 山街 道 经 济发 展服 务 中心 , 云南 丽江 6 7 4 1 0 0 )
摘 要: 近年来 , 随 着金 山街 道 经 济社 会 的 发 展 和 上 级 政 府 对 城 镇 化 建 设 的 需 要 , 辖 区 内各 个 社 区 的农 业 用地 大 部 分 都
的废 弃 物 , 所 以造 成 了猪 粪 便 随 意 堆 放 , 严 重 影 响 人 居 环 境 和
公共卫生安全 。③ 因为 大多数养猪场 ( 户) 人员文化程度 不高 ,
处理进 入 自然水体 , 超 过水体 的 自净能力后水 质便 会恶化 。另 外猪场的排泄物 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 , 它们 随粪 尿进入水体 后, 就会 以水为媒 介进 行传播 和扩散 , 在 污染 了水质 的同时引 起某些疾病 的传播与流行 。 ( 3 ) 对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假如某个猪场发 生 了人畜共患病疫情 , 猪场 内的粉尘 、 病原 微生物 等有 害物质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作者:齐向东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7期摘要: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极大,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危害,严重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猪场环境的控制,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途径主要有控制粪污的排泄和实施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猪场;危害;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控制;粪污中图分类号:S828. 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33-0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生猪养殖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调整膳食结构,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养猪的环境,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
1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污的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粪污,以及未被消化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养殖的粪污主要来源于粪尿、未被消化的饲料、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和生活的污水等。
1.1 对大气的污染猪场的粪污不及时清理,会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有害气体伴随着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放到空气中,然后进行扩散和传播,当排出量超出大气环境的净化能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有研究表明,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约为148 kg,硫化氢约为13.5kg,可污染的范围为半径5 km,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甚至可随风传播到30 km以外。
1.2 对水体的污染猪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些未经处理的粪污排放到水体中后,会使水体固体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以及生化需氧量升高。
当排入量过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质就会发生恶化。
另外,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随粪污排入水体后,会通过水进行传播和扩散,会引起疫病发生,危害人畜的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养猪场中恶臭及其营养控制技术

养猪场中的恶臭及其营养控制技术随着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出大量畜禽产品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恶臭物,如硫化氢、氨气、挥发性脂肪酸、三甲胺、甲烷、粪臭素、硫醇类等,混杂在一起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严重危害畜禽的健康,降低畜禽的抗病力,阻碍生产性能的发挥:还会危害到人尤其是饲养人员的健康:其释放进入大气还有可能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养殖场的恶臭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将养殖场恶臭的产生,危害及其营养控制措施概述如下。
1 养殖场恶臭的产生养殖场除粪尿和污水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外,空气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养殖场的空气污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恶臭,是空气中各种有味气体混合而发出的一种难闻的气味,养殖场恶臭主要是来自畜禽的粪尿、污水、垫料、饲料残渣、畜禽的呼吸气体、畜禽皮肤分泌物、死禽死畜等,并与养殖舍的通风状况和空气中的悬浮物密切相关。
其中畜禽粪尿和污水是养殖场恶臭的主要发生源。
畜禽粪尿和冲洗养殖舍的污水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这些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来源,厌氧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分解生成甲烷、有机酸和醇类。
蛋白质、氨基酸等经细菌的消化降解作用生成氨、乙烯醇、二甲基硫醚、硫化氢、甲胺、三甲胺等具有难闻气味的物质。
消化道排出的气体,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物,畜体的外激素及黏附在体表的污物也会散发出不同畜禽特有的气味。
此外,养殖场空气中的粉尘与恶臭气体的产生关系密切,粉尘是微生物的载体,吸附有大量具有难闻气味的化合物和氨,同时微生物又不断分解粉尘有机质而产生臭气。
2养殖场恶臭的主要成分养殖场的恶臭气味源于多种气体,其组分非常复杂。
鉴于此,研究者对畜禽场恶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发现臭味化合物有168种,其中30种臭味化合物的阈值0.001 mg/m3。
这些恶臭物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①含氮化合物,如氨、酰胺、胺类、吲哚类等;②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硫醚类、硫醇类等;③含氧组成的化合物,如脂肪酸;④烃类,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⑤卤素及其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
规模化猪场对环境的影响及主要防治措施

环境与设施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有显著关系,并且认为25.4 ℃为最适温度[18]。
在湿度方面,仓龙等研究发现: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的最适湿度为75 %[19]。
猪粪蚯蚓处理技术的出现,为猪粪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向,真正实现了粪便处理的洁净化;蚯蚓体内还含有蚓激酶,可以为养殖户提供新的经济来源。
4 小结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粪对我国环境的污染不能不给以足够的重视。
一些新型的粪便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猪粪对环境的污染,但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应当根据实际生产,合理的综合利用现有的技术,保证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杨慧娟,万大娟,许振成,等.不同饲粮对生猪产污情况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1):109-111.[2] 王林业.养猪场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畜禽业,2011(7):26-27.[3] 徐特秀,卞志浩.畜禽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A].污染防治技术,2013,26(3):5-8.[4] 陈家欢,周超贤,林志斌. 养猪场沼气工程工艺技术浅谈[J].广东饲料,2012,21(3):45-46.[5] 孙家宾,陈光年,彭朝辉,等.规模化养猪场废水处理沼气工程案例[B].中国沼气2011,29(4):20-24.[6] 吴淑杭,姜震方,俞清英.畜禽粪便处理技术与资源化途径[A].上海农业学报,2003,19(2):52-54.[7] 任南琪,王爱杰.厌氧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 钟亚伟.畜禽粪污超高温厌氧生物快速消毒防疫系统及处理方法[P].天津:CN2806453,2006-08-16.[9] D I. Masse, F Croteau, L Masse. The fate of crop nutrients during d i ge s t i o n o f s w i n e m a n u r e i n psychrophilic 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7,98(15):2819-2823.[10] 王卫平,汪开英,薛智勇,等.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猪粪堆肥中氨挥发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693-697.[11] 姜继韶,黄懿海,黄华,等.猪粪秸秆高温堆肥过程中碳氮转化特征与堆肥周期探讨[A].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511-2517.[12] 潘寻,强志明,贲伟伟.高温堆肥对猪粪中多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A].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29(1):64-69.[13] 卢秉林,王文丽,李娟,等.添加小麦秸秆对猪粪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A].环境工程学报,2010,4(4):926-930.[14] Elvira C, Sampedro L, Nogales R. Suitability of sludges from dairy and paper industries for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Eisenia Andrei[J]. Pedobiologia,1998(43): 766-770.[15] 董炜华,殷秀琴,辛树权.赤子爱胜蚓对不同猪粪和秸秆的分解作用[A],生态学杂志2012,31(12):3109-3115.[16] 高娟,杨京平,杨虎.蚯蚓处理猪粪与秸秆的最适碳氮比及混合物腐熟度评价[A].应用生态学报,2012,23(3):765-771.[17] 何伟国,卫龙兴,盛岳山,等.蚯蚓对不同粪料利用情况的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03):27.[18] 沈明星,王海候,沈晓萍,等.温度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08(3):263-265.[19] 仓龙,李辉信,胡锋,等.赤子爱胜蚓处理畜禽粪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2,18(3):38-42. (收稿日期:2013-11-21)规模化猪场对环境的影响及主要防治措施聂昌林1,远德龙,宋春阳*(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尤其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养猪业的重视,养猪生产正由传统的农户散养向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

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
首先,空气质量是猪场环境控制中至关重要的要素之一。
猪舍内的空气应该保持清新,避免过高的二氧化碳和氨气浓度,这可以通过定期通风和清洁来实现。
其次,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要素。
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有限,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猪舍内的温度需要根据猪只的年龄和季节进行调节,确保在适宜的范围内。
第三,湿度也是需要控制的要素之一。
过高的湿度会增加猪只患病的风险,特别是在暖湿的环境中。
因此,猪舍内的湿度需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通风是猪场环境控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确保猪只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最后,照明也是猪场环境控制中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
适当的照明可以影响猪只的行为和生长,对于繁殖母猪来说,光照的控制也会影响它们的发情和生殖周期。
综上所述,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通风和照明。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猪只的生长和健康,因此在猪场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并合理调控这些要素,以确保猪只能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作者:齐向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7期
摘要: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极大,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危害,严重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猪场环境的控制,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途径主要有控制粪污的排泄和实施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猪场;危害;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控制;粪污
中图分类号:S828. 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3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生猪养殖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调整膳食结构,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养猪的环境,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
1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
在生豬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污的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粪污,以及未被消化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养殖的粪污主要来源于粪尿、未被消化的饲料、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和生活的污水等。
1.1 对大气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不及时清理,会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有害气体伴随着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放到空气中,然后进行扩散和传播,当排出量超出大气环境的净化能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有研究表明,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约为148 kg,硫化氢约为13.5kg,可污染的范围为半径5 km,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甚至可随风传播到30 km以外。
1.2 对水体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些未经处理的粪污排放到水体中后,会使水体固体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以及生化需氧量升高。
当排入量过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质就会发生恶化。
另外,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随粪污排入水体后,会通过水进行传播和扩散,会引起疫病发生,危害人畜的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还有的猪场在猪的饲料中添加某种抗生素、违禁药物等,这些物质也会排入水体中,对水体造成污染。
1.3 对土壤的污染
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粪便可以作为良好的肥料使用,可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的结构。
但是,如果猪场的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施入土壤,会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土壤的基本功能。
并且粪污中还常含有一些高浓度的物质,如重金属等,会引起土壤中相应的物质含量过高,破坏土壤的结构,影响到作物的生长,还会影响到人和动物的健康。
2 养猪场环境的控制措施
2.1 降低猪场粪污的排出量
降低猪场粪污的排出量主要采取的是营养调控法,是在不影响生猪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的前提下,进行营养的调控来实现的,可以通过在日粮中使用高效添加剂或饲喂消化率高的饲料,来减少粪便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放到环境中的量。
粪污中氮含量过高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大,目前在配制日粮时可以通过平衡氨基酸的方法来减少生猪排泄物中的氮含量。
因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与氨基酸的组成有关,要想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需要改善饲料的氨基酸的组成。
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某些氨基酸不但不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还可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减少粪便中氮的含量。
氮的排入量减少了,则养殖场空气中氨的浓度和臭味也会减轻,从而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另外,可以在猪的饲料中添加酶制剂,以促进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帮助消化吸收饲料中那些不易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排泄到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如植物饲料中的磷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利用率极低,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帮助猪消化吸收植酸磷,使粪便中的磷含量减少。
2.2 粪污资源化利用
将生猪的粪污进行合理的利用不但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将粪污变废为宝。
未经处理的养殖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矿物质、其他的营养物质,还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未经处理施入农田,不但起到不良好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在施人农田前应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在养殖实际中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堆肥法,是利用发酵产生的高温将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杀死,并且还可使粪便中大分子有机物可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冲冼畜舍,节约养殖用水。
对污水的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
处理法包括过滤、沉淀、固液分离,目的是将污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去除;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使其中不稳定的复杂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在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以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