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对90m_2以下住宅设计的影响

合集下载

家庭人口构成对住宅设计的影响

家庭人口构成对住宅设计的影响

家庭人口构成对住宅设计的影响摘要:介绍了现代社会家庭人口结构的多种模式,分析了人口结构模多样化的原因,提出家庭人口结构是影响城市住宅设计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各种家庭人口结构住宅的特点及类型。

关键词:家庭人口结构,城市住宅,居住模式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various modes of modern social and family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zed the variety of the di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the demographic structure of the family is the main factor of affecting the city residential design, and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the demographic structure of the family residence.keywords: population and family structure, city residential, residential pattern中图分类号:[g232.3]住宅是家庭的载体,是以家庭使用为主的物质产品。

家庭的人口规模、构成是进行住宅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和出发点。

在当今强调民主、独立和自由的社会背景下,过去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了冲击,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年轻人越来越强的独立意识、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独生子女政策、住房政策等等,促使旧有大家庭结构逐渐解体,产生了多样化的家庭人口构成类型,对城市住宅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目前,随着我国住房政策的改革,住宅建设如火如荼,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支柱产业,城市住宅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小户型政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一)

小户型政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一)

小户型政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一)摘要:针对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小户型”政策,即2006年5月1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文中简称“国六条政策”)。

从国家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控制住房建筑面积和大户型面积的比例,小户型将成为市场主流。

该政策对住区规划、单体设计、户型设计产生诸多重要影响。

关键词:“国六条”、住宅设计、住区规划、单体设计、户型设计1“国六条”政策对住区规划的影响(1)对居住区人口结构的影响。

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住区的户数将大大增加,表现在家庭数量、人群类型和总人口三个方面。

(2)对室外环境设计的影响。

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建筑单体向高层发展的时候,住户的心理状态呈现出自闭倾向,而出于对这种不良心态的本能防御,人们会更加重视户外地面上的活动。

(3)对市政配套设施的影响。

当住户数量增加后,水暖电等市政配套设施将相应增加,同时对设备本身性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需要更精细的设计和安装,才能适应持久而高效的使用要求。

(4)对停车方式的影响。

随着户数的增加必然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的增多,虽然居住区规划已普遍采用了地下车库,但停车方式仍比较传统,不能满足停车数量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更加集约而灵活的方式,比如机械式立体停车,既可节省土地,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变化。

(5)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

在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类型需要变化。

(6)道路交通规划的影响。

在居住区内部,人口数量和构成的变化给交通系统提出了挑战,道路宽度增加的同时,公共绿地面积将受到制约。

因此,在住区中必须采用更规范、更高效的道路系统,更人性化的交通设计。

2“国六条”政策对住区单体设计的影响单体设计在住宅规划设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容纳户型,另一方面又被用地所容纳。

所以单体设计受到来自微观和宏观两方面作用力的影响。

阐述结构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

阐述结构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

阐述结构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随着建筑结构类型的变化,建筑结构给室内空间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随着人们住房压力的与日俱增,很多人无法拥有充裕的居住空间,人们对室内收纳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

所以室内收纳空间的拓展应该充分考虑与结构的融合。

充分运用主体结构带来的优势。

1、城市住宅室内收纳空间现状从我国城市住宅发展来看,在住宅功能空间设计上,一直延续着片面重视“居住行为空间”的设置,而忽视“生活物品空间”的设置,住宅储藏与收纳空间设计的基本理念非常欠缺。

目前,我国的住宅开发存在一味追求大面积,对储藏空间的设置却十分吝啬,缺乏系统设计和考虑,影响居住品质。

居家储藏空间设计与需求脱节,设计上没有形成整体性的收纳空间意识,以致普遍忽视储藏与收纳空间,住宅储藏与收纳空间只是设置很少的壁柜,传统家具仍是中国住宅长久以来储存居家生活物品的主流方式。

据我国近年的一项城市住房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购房者对收纳空间有极强的使用需求,70%以上的受访者均表示需要收纳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家生活用品与日俱增,很多住宅当前的储藏空间已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储藏要求。

随着人们对住宅储藏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住宅内储藏与收纳空间成为住宅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2、城市居住建筑的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成为城市化的象征性标志,随着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居住建筑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城市里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的结构一般是框架或者框架剪力墙,框架结构的优点是由梁柱形成承重体系,其墙体不受力只起维护和分隔作用,因此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能在不改变建筑总体结构类型和不增加单位面积造价的情况下,且能够保证使用者生活环境质量。

建筑立面处理也比较方便。

在室内空间中,结构的是作为室内空间的组成要素,往往成为室内空间的元素依托,如何将建筑结构和室内收纳空间设计相结合,达到室内结构与收纳空间的完美统一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城市化住宅对农村住宅的影响

城市化住宅对农村住宅的影响

城市化住宅对农村住宅的影响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也跟着越来越快。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了城市,使得城市住宅的快速发展。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出现了农村房屋空置土地闲置的现象。

然而,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各类网络平台的崛起。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部分地区出现年轻人返乡创业潮。

同时出现了城五农二的生活模式,农村住宅不再闲置迎来翻新改造。

关键词:城市化;住宅;农村住宅;改造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进程。

城市化住宅的发展趋势更是日益更新,一栋栋的高楼大厦矗立在城市的尖端,让我们目不暇接。

在城市化住宅进程发展的今天,随着人流量的逐步加快,人们对于城市化住宅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农村住宅随着时代的发展也相应的发生改变。

一、引言1.城市化简介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不断地向城市推进,增加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

2.城市化进程下的概况城市在住宅建设的数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正是这个原因,这些住宅绝大部分是满足原有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的居住需求。

而对于大规模城市化人口在城市的住房建设方面却是明显不足。

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恰恰是城市化水平得到稳定、实质性提高的关键。

二、城市化进程下的住宅现状1、城市化住宅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使得城市住宅需求越来越高。

住宅建筑的发展也从多层转向高层,大户型转向小户型。

建筑密度的不断增加增加,人们室内外活动空间相对应的不断减少。

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由于生产方式的单一性,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性。

农村的生活条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了城市。

2、在城市化的进程下,农村住宅的需求量逐渐地减少,闲置房屋逐渐增多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的人流量相对而言就越来越少了。

小户型政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

小户型政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

小户型政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针对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小户型”政策,即2006年5月1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文中简称“国六条政策”)。

从国家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控制住房建筑面积和大户型面积的比例,小户型将成为市场主流。

该政策对住区规划、单体设计、户型设计产生诸多重要影响。

标签:“国六条”、住宅设计、住区规划、单体设计、户型设计1 “国六条”政策对住区规划的影响(1)对居住区人口结构的影响。

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住区的户数将大大增加,表现在家庭数量、人群类型和总人口三个方面。

(2)对室外环境设计的影响。

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建筑单体向高层发展的时候,住户的心理状态呈现出自闭倾向,而出于对这种不良心态的本能防御,人们会更加重视户外地面上的活动。

(3)对市政配套设施的影响。

当住户数量增加后,水暖电等市政配套设施将相应增加,同时对设备本身性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需要更精细的设计和安装,才能适应持久而高效的使用要求。

(4)对停车方式的影响。

随着户数的增加必然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的增多,虽然居住区规划已普遍采用了地下车库,但停车方式仍比较传统,不能满足停车数量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更加集约而灵活的方式,比如机械式立体停车,既可节省土地,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变化。

(5)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

在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类型需要变化。

(6)道路交通规划的影响。

在居住区内部,人口数量和构成的变化给交通系统提出了挑战,道路宽度增加的同时,公共绿地面积将受到制约。

因此,在住区中必须采用更规范、更高效的道路系统,更人性化的交通设计。

2 “国六条”政策对住区单体设计的影响单体设计在住宅规划设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容纳户型,另一方面又被用地所容纳。

所以单体设计受到来自微观和宏观两方面作用力的影响。

建设部90m2以下住宅设计要点

建设部90m2以下住宅设计要点
2.3面积控制标准······················· 5
3.规划设计··························6
3.1 一般规定·························6
3.2选址··························· 6
3.3居住区规划························ 6
4.2住宅套型面积配置····················· 10
4.3套内空间布置 ·······················11
4.4套内空间尺度与面积···················· 11
4.5厨房··························· 12
4.6卫生间·························· 12
其他市政设施
【注】▲为非赢利项目;△为微利项目。
3.6室外环境
3.6.1中小套型居住区人口密度高,要在有限的空间内为不同年龄段居民创造出适宜的活动空间。
3.6.2 注意提高绿地绿量,多栽植遮荫树木。
3.6.3 室外景观应使居民可视、可达、可进入,具有防灾功能。
4.建 筑 设 计
4.1 一 般 规 定
3.4道路交通························· 7
3.5公共服务设施······················· 8
3.6室外环境························· 9
4.建筑设计··························10
4.1 一般规定·························10
2.2 面 积 计 算
2.2.1套型阳台建筑面积计算

中指丨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难改,对住房产品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指丨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难改,对住房产品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REIS 中指数据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20 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3.89%,较 2010 年的 49.68%提升了 14.21 个百分点,年均提升 1.42 个百分点,与 2000-2010 年相比,城镇化程度进一步加快,十年间加快 0.62 个百分点。根据“诺瑟姆”曲线,我国当前城镇化仍处在城镇化中期,且处在后半段。从发达国家发展 历程来看,我国未来城镇化仍有较大空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未来城镇化水平仍将保持较快 提升速度,房地产市场需求整体仍有释放空间。
注:2010、2020 年为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5 年为 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其他年份为 1‰人口变动调查样本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REIS 中指数据
结合过去 20 年家庭规模数据和当年房地产市场销售数据,我们对家庭规模和商品住宅销售面积数 据进行相关性测算,相关系数显著为负,户均人口与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呈强负相关,说明平均家庭规模 的减小一定程度上推动房地产市场住房需求的增加。在假设其他相关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以第七次人口 普查公布的家庭户均人口数据为基准,家庭户人口总量为固定变量,则平均家庭规模每变动 0.01 人/户, 将带来 190 万户左右的家庭户数量增长,按户均一套测算,即 190 万套的新增住房需求。
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链条长、影响范围广的产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形态、政策导向均有着 紧密的联系,其中人口趋势和家庭结构是影响住房需求的核心因素,人口增长潜力决定了新房市场的发 展空间,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着未来住房产品的变化趋势。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我国人口呈现增速放缓、老龄化加快、城镇化不断深入、家庭规模小型化等 特点。结合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历年抽样调查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家庭户规模呈现持续小型化趋 势,2020 年户均人口缩减至 2.62,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或将带动家庭户数量进一步增加,在我国人口总 量保持相对高位的背景下,2010 至 2020 年十年间,我国家庭户总量年均增长 2.1%。若家庭平均住房需 求保持相对稳定,家庭户数量的增加将对全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形成有效支撑。

从节能、节地和经济性等方面,对北京市90m2以下户型住宅层数影响的对比分析研究

从节能、节地和经济性等方面,对北京市90m2以下户型住宅层数影响的对比分析研究

5 9 0
永续 ・和谐
7 多层和高层住宅中无障碍设计的比较
我国已经进人老龄化社会, 22 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近 3 到 05 亿。因此多层无电梯的住宅已经 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国际上许多国家规定居住建筑超过 3 - 层时就必须增加 ^4 垂直交通电梯。如果多层住宅设电梯, 若按每增加一部电梯交通核增加 57m 来计算, . , 6 可以进行这 样的比较。
- --- --- ‘-・----・ 川--- 一卜 4 ・・・--- -・‘-一 -

12 .0元 加1 2
1 I

日 常维护费用

21 元/z。 .0 / m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 在多层住宅与高层住宅造价的分析比较中, 两者各有优劣, 除在建安成本、 土 地成本、 常维护费用方面的比较以外, 日 高层住宅带来了城市居住人口的集中, 这可以节约市政建设 投资以及公共设施的投资。有研究表明, 在北京住宅建筑面积密度每提高 10则居住小区每单位建 0, 筑面积上的市政设施投资可以降低 15 .%-07 . %.
表 4 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交通核面积分析表
.碑 ,甲 , 一 , 户 妇一 一 ̄”甲 . , ̄一尸, ”内一 . , ̄ ̄, ” , 甲 一 布一,一— , 自 , , ,, ,
3 多层和高层住宅在节约使用土地方面的比较
31 高层比多层住宅在节约使用土地方面的优势 .
在节地方面, 高层住宅比多层住宅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03 根据( 第 .. 条中有关“ 人均用地控制指标” 的规定, 以北京地 区( 类建筑气候区) 1 1 为例, 居住区规模的多层人均用地为 2-2m / 高层人均用地为 1-2m / 0 8 '人, 7 6' 人( 参见表 303 ; ..)两者相差近 2 m / -3 '人。如果以全北京市实有住宅建筑面积每年增加 20 万 m 50 2 这样较为保守的数字进行测算, 每年新建住宅户数 2^2 万户, 5- 8 人口约 7-7 万人; 0 8 结合人均用地 控制指标计算, 高层比多层住宅可节约建设用地近 10 -1 公顷, 4^20 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第二, 由于结构上的需要, 一般高层建筑都拥有不少于建筑物高度十分之一的地下部分, 这就为 车库、 热力、 配电等动力用房和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用房, 放到地下提供了条件。而节省下来的地上部 分可以设计为住宅, 以提高容积率, 也可安排永久绿地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设置活动场地提高居 民生活质量。但地下空间的利用应有整体的规划, 将单元内地下空间的设计与小区内的地下停车等 联系起来考虑. , 应力求与整个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相协调。 第三, 高层居住区的土地利用呈现集约、 综合化。集约化的布置停车场、 小学、 幼儿园、 菜市场等 配套公建和城市基础设施, 可以有效地缩短其服务半径,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利用, 这就避免了重复建 设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建带来的土地上的浪费。 第四, 根据国内外城市建设经验,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大中城市的中心区, 建设高层居住区是一条 有效的解决途径( 排除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日,我国政府出台了90m2以下的套型须占住宅建设总量70%以上的政策。

这样就必然引起了90m2以下住宅户型与城市家庭结构的一种关联。

本文将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建筑设计领域,对我国城市家庭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户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良好的满足城市各种结构类型家庭的居住需要。

通过研究现有90m2以下的户型,文章提出一种户型组合设计的方法。

在实现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满足了城市家庭对于住宅户型的需求。

关键词:城市家庭结构90m2以下住宅三代居户型设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居者有其屋,一直是我国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

自2002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过热,城镇房价上涨过快已经威胁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起到宏观调控作用的“国八条”、“国六条”相继出台,旨在合理规划房地产业的开发与建设。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90m2以下住宅套型须占新开工建设的住宅总量的70%以上比例的限定。

我们建筑设计如何应对此规定呢?应该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去观察、分析和研究此规定才能触及到问题的关键呢?一、形成目前各式的住宅套型的社会原因———城市家庭结构自我国上世纪末住宅逐步迈向市场,成为商品以来。

住宅设计中,户型(套型)设计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目前已经成为住宅区设计中一大设计重点。

经过商品市场的大浪淘沙,城市住宅户型逐步稳定为x房x厅x卫x厨的模式。

我们建筑师日常所进行的住宅户型设计的内容就是安排住宅中各功能块(主要是指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等)的大小、方位、关系,确保各功能块能获得各自所需的物理环境(如采光、通风等),同时还要协调好户型平面设计与结构、水电暖通等其他建筑设计专业的关系。

如此复杂的关系加上市场的激励,已经产生了丰富的成果:两房、三房、四房;跃层、错层、挑高;高层、小高层、多层;点式、板式、点板式等等新式户型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

那么,怎样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而抓住户型设计的核心呢?“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柯布西埃在现代建筑兴起之初所作的著名论断如今看来仍不啻为真谛。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编制的住房条件有三个内容,①室内居住面积(供若干个人用的房间比重);②可使用的室外面积(享有这种条件的城市人口百分数);③基本享受(独户享有抽水马桶、自来水、盆浴或淋浴和室内厨房等条件的住房人口百分数)。

参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住宅发展大体上有三级目标(1)每人一床位为最低标准,(2)每户一套住宅为文明(合理)标准,(3)每人一个房间为舒适标准。

我国目前正全面推动小康型社会建设,正努力推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强调每户家庭都能享有一户住宅,这就确定了户型设计的服务对象为一户家庭;而每人一个房间的舒适标准则建立了家庭成员结构与卧室(居住单元)数量的密切联系,卧室(居住单元)数量则是户型设计的重点。

纷繁复杂的户型设计背后的强大的主导力量正是城市家庭结构。

二、我国当前城市家庭结构的分析1、家庭规模。

家庭规模主要指家庭人口数量的多少和家庭规模的大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中国大陆的家庭户人口规模在逐渐变小。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率的加大、离婚率和婚龄人口未婚率的增加,都会促使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

1990年"四普"时家庭户均人口规模为3.96人,2000年"五普"时的家庭户均人口规模为3.44人。

建设部90m2户型面积的界定就是依据此数据以人均30m2的标准计算控制套型面积的。

2、家庭类型。

家庭类型是家庭结构中的重要因素。

一般将家庭分为六个类型(1)单身家庭。

指日前一人生活和结婚时娘家或婆家只有自己或丈夫一人者。

(2)夫妻家庭。

指仅由一对夫妇组成的家庭。

(3)核心家庭。

指一对夫妇(包括一方去世或离婚)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主干家庭,指一个家庭有两代以上,而每代只有一对夫妇(包括一方去世或离婚)。

(5)联合家庭。

指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代人,而同一代中有两对夫妇(包括一方去世或离婚)以上的。

(6)其它家庭。

指以上五类以外的家庭。

核心家庭(包括夫妻家庭)已在我国城市家庭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比重已达7成以上。

建设部90m2户型必须占新开工建设住宅项目70%以上的规定可能是依据此我国城市家庭结构对90m2以下住宅设计的影响TheStructureofUrbanFamily'sInfluencesToDwellingHouseDesignunder90sq.m.周曦ZhouXi数据计算的。

①3、家庭代际数。

家庭代际数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几代。

一般说,一代户的单身户和夫妻家庭户加一定的其他家庭成员构成。

二代户主要由核心家庭构成。

三代和三代以上户包括大部分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

在家庭的代际之间,指由年轻一代与老年一代或狭义地指父母与子女两代,由于年龄、经历、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社会地位和所受教育不同,带来了各种差异,社会学上称为“代沟”。

那么,由于代沟的存在,三代户以上的家庭是否就要大量解体甚至消灭呢?《城市住宅问题》一书中,就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对西城区厂桥街道306个家庭的调查表明:多数还是希望生活在三代户的主干家庭里。

93.8%的被调查家庭表示“愿意与老人同住”。

主要原因是:照顾父母方便;父母可帮助照看孩子或自己无房。

70.2%的被调查老人“愿意与子女同住”,原因是:愿意帮助子女;照看孙辈有乐趣;精神上不孤独。

从上述长辈与晚辈愿意同住的原因分析,双方是互相需要的。

这充分说明三代户的主干家庭在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重要性,在主干家庭里,一般有子代和亲代两对夫妇,家庭生活不仅有两个中心,而且存在代沟,因而对居住条件就有其特殊的要求。

最低的目标就是需要各自分开的房间。

②三、对90m2以下住宅户型的分析建设部所界定的90m2住宅套型面积已经明确为套型建筑面积,包括套型内墙体、管道、楼内公摊面积和楼外小区物管等公共设施的分摊建筑面积。

依照目前通常的住宅户型设计,多层住宅每户公摊面积一般在10m2以下;小高层住宅每户公摊面积一般在10-20m2之间;高层住宅每户公摊面积可能高达20m2以上。

如果按最低限度的多层住宅计算,每户关门建筑面积多在80m2左右,这其中还包括墙体、管道。

目前我国住宅建设中,多层多采用240砌体结构方式,小高层、高层多采用200厚的填充墙体。

依据此我们抽取了3种较为常见的90m2左右户型③计算了其使用面积,平均值69.5m2。

如果这些使用面积分配成2房住宅户型,能较好的照顾到各个功能单元。

但是,如果要设计成3房住宅户型无疑是相当困难的,按照建设部《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单人卧室最小6m2以上,双人卧室10m2以上”,在有限的实际使用面积中,增加一个卧室将迫使减少其他功能块面积,造成了各个功能块面积偏小,不能满足现代化居住生活的需要。

多层住宅如此,高层住宅中90m2户型是更难设计出3房来了。

所以,90m2以下住宅所面对的城市家庭结构是单身家庭、夫妻家庭和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不是其服务对象。

国家出台90m2以下住宅总量控制的规定,必将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既在住宅户型设计中如何充分考虑到三代和三代以上户(包括大部分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

如果按照规定的理解,这些户型的需求应该在剩余的30%比例的大户型中解决。

但是,这个30%的比例是指户型90m2以上住宅的总和,其中也包含了超大型豪华住宅,这部份住宅或作为富裕家庭的第二套住宅或作为投资增值所用,并不能满足解决城市居民居住的需要。

如此计算,真正面向三代户主干家庭的住宅数量就很有限了对于目前三代居住宅需求的户型比例来讲,因各个地区的现实情况不同而不能统计出一个精确的数据来。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能简单地和30%这个比例画上等号。

从另一层面上来讲,一栋住宅存在的时间可能要跨越若干个社会历史阶段,如目前建设部正在编制的《90m2以下中小套型住宅设计要点》和《90m2以下套型住宅标准设计》中就要求:中小户型建筑使寿命不得低于50年,最好达到70年上下。

90m2以下住宅不仅要满足目前城市家庭的需求,还要满足将来可能的需求,如何通过建筑设计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中小户型的灵活使用,满足目前及将来的社会需求,将成为90m2以下住宅户型设计的一个重点。

四、90m2以下住宅户型的一种设计思路———组合户型设计在关注三代居住宅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三代居住宅中一般有子代和亲代两对夫妇,家庭生活不仅有两个中心,而且存在代沟。

“合”的需求很重要,但是“分”的要求也存在。

据清华大学建筑系和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联合调查并撰写的《青年结婚住宅问题初探》一文表明,从与父母同住的意愿看,愿意同住的占31%,不愿同住但愿意住得近些的高达60%,希望住得远些的占9%,从男女性别上看,愿与父母同住的男青年占36%,女青年占23.6%,不愿同住而愿住得近些的,男青年占58.3%,女青年占63.3%。

在成都、上海等地的个别访问中,许多老年人赞成“分得开,住得近”的居住方式。

由前文分析可知,一户90m2住宅很难完成三代居的需求,但是我们可以转换思维,2户联合的90m2以下住宅完全可以满足三代居的需求。

通过其联合,能满足三代共同居住的需要,通过分割又能形成各自独立的生活范围,互不干扰在这种思维下进行90m2以下住宅户型的设计,主要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住宅公共交通的转化。

传统意义上单元住宅所常采用梯户比例若照搬到中小户型设计中来将导致公共交通面积浪费。

按照中小户型户型使用人数的特点完全可以出现一梯3户、4户的单元住宅。

这样从一个侧面减少了户均公共交通面积,间接的增加了户型的平面系数。

2、可以进一步减少户型面积。

如果按照固有思维去设计90m2以下住宅户型,很有可能在将来房地产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二代居住宅。

一个三代居家庭如果未满足其居住需求,去购买相邻的2套二代居住宅反而会增加购房的总面积,加重了负担。

2套住宅如果面向一个三代居家庭而言,完全可以拆分成一套一代居+一套两代居。

这样在面积上可以控制在60+80,甚至是40+80的户型组合。

3、合理增减两套住宅中重复的功能体块。

2套住宅若作为一个整体去服务三代居家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若干重复的功能模块,譬如说厨房、客厅、餐厅、卫生间等。

对待这些重复的功能模块,应该在设计中合理增减。

对于厨房来说,应扩大其中一套户型的厨房,达到7-8m2的使用面积,以满足三代四人以上的烹饪需要。

相应的则减少另一户型中厨房面积,压缩到3m2左右,甚至可以不设置封闭厨房,形成开放式厨房,其目的以简单的加热为主。

对于卫生间来讲,靠近三代居中核心成员———夫妻的卫生间可以设计的稍大些,另一户型的卫生间则可以相对较小,以淋浴为主。

对于客厅、餐厅重复的问题可采用置换的方法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