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北师大版)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7次授课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第13、14、15课)

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1.个性自由不是无拘无束
2.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
3.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提问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点对不对?
P169
对,说明理由。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阅读P175图示
谈谈怎样处理义利关系,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一、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1.人生价值不在自己活得多少
2.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提问5:什么是意志?
参考答案:
P149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
2.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理想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须的主观条件。
3.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提问6:什么是责任?
提问2:成功者与平庸者最大区别是什么?
P127参考答案: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无明确的人生目标。
提问3: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P12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第二讲: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第二讲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人的本质和利己利他的概念;2. 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3. 掌握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的方法;4. 意识到人生发展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要考虑集体利益。
课时分配本课程需要1个课时完成。
授课类型本课程采用讲授、互动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授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教学重点:1. 人的本质和利己利他的概念;2. 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1. 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2.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的方法。
教学关键:1. 帮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中掌握正确的义利观;2. 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手段、教具教学手段:1. 讲授;2. 互动讨论;3. 案例分析。
教具:1. PPT;2. 课件;3. 板书。
教学主要方法1. 讲授法;2. 互动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1. 开场: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2. 理论讲解:讲解人的本质和利己利他的概念,介绍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的方法;3.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义利观问题;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的方法;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6.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7.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板书和板画的设计板书设计:人的本质;利己利他的概念;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板画设计:绘制人的本质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人的本质;绘制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的方法。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阅读任务,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以自己的实际经历为例,写一篇短文,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义利观问题。
哲学与人生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ppt课件

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
益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基础,政治利益是保
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ppt课件
2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向前路过他面前的每 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 这个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
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 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 经认识到了自己与动物, 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10• 分析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说明个人行为与社 会紧密相连。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ppt课件
11
人与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 发展离不开社会;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 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社会全体 成员努力的结果。但是,个人与社会相比较, 社会起着根本决定的作用。
16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P 169
个人正当利益: 是指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通过诚实 劳动或合法经营的途径和方式,所谋求的用以满足个人 正常生活和有效工作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应得利益。
不能将个人的正当利益等同于自私,自私的本质是损
人利己,如果是争取合理地正当的个人利益,非但不是自
私,还要受法律保护。
P 165
4
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你每天是否喝水、吃菜、吃肉?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ppt课件
5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 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 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求生 欲等自然欲求。
第一课时-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第一课时 时间: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班级:职三(1)(3)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 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 、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 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三、小结(5分钟) 四、课堂练习(5分钟) 五、作业布置
为什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为黄金一代的航天员, 能够上天、为祖国争光? “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能够在太空按 照既定计划自由翱翔,除了一定的个人条件外,还需要哪些 社会条件?
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 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 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 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 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 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 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 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 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 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教课设计一、说教材《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第一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联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看法来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五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以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为指导,创建人生价值” 。
《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重视点是“怎样运用人的实质拥有社会历史性的看法和方法,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 。
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据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此后的成长发展确立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解说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单薄。
他们的年纪多集中在 14--16 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分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考虑,可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关于怎样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踊跃的引导。
三、说教课目的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实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办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3 感情目标:培育学生掌握人的实质,踊跃融入社会。
正确办理人生中碰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课要点1社会性是人的实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办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五、教课难点1怎样对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六、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教课手段解说法、议论法、案例剖析法七、课时安排本节课一共有 2 个学时八、教课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8 分钟1.运用多媒体展现资料《救人也要讲“价格”吗?》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类利该不应追求?在道义和利益眼前,我们该怎么选择?”3.让学生剖析议论,指引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电子教案-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第一课时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明确义利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材从义利标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动身,落脚在情感价值目标“反对拜金主义”、建立正确的义利观上。
【学情扼要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心态容易浮躁迷茫。
社会各种不良现象对学生身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课教学对于修正学生的认识,为学生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利己和利他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掌控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2)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1)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2)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人生的发展。
【教学重点】1.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个人和社会、集体的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1.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
2.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人生的发展。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进程】案例导入新课第一步,介绍案例:小李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刚从一家软件公司离职,来到另一家公司面试。
他非常想得到这份工作,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对面试官的提问对答如流。
他看出面试官对他的表现非常中意,但他知道这个职位有很多人在争取。
为了坚定面试官对自己的意向,他提出可以拿出自己在原公司时开发的运用程序,相信对新的公司会有价值。
(课件显示)第二步,提出问题:假定你是面试官你会录用小李吗?为何?(课件显示)第三步,引导学生讨论,人生发展始终相伴着利益关系,人不能不利己。
但是,自己利益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脱离他人,更不能以侵害他人利益为条件。
(课件显示)当利益产生冲突时,我们怎么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狼孩的故事
鲁查努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在 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 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 长大的女孩劳拉。这个8 岁女孩用四肢爬行,用 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 “交谈”。小劳拉后来 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 心。经过18个年头的艰 苦学习,劳拉才逐渐恢 得人性,最终还上了大 学。
结合这个案例,思考:怎样正确对待公与 私二者的关系?
30
2020/11/16
0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要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公与私的关系 (1)所谓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所谓私, 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 (2)公与私是对立统一的。①其对立表现在, 它反映了不同利益对象及其要求。②其统一表 现在,对全局而言为私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就 是公共利益;对局部而言为公的利益,在全局 就是为私的利益
则能从事生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B. 人是社会的产物
C.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0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B 6.利己主义最大的弱点是必将导致()
A.强权即公理
B.不同主体间利益的冲突
C.道德建设机制的混乱
D.伦理、规则的不确定性
7.李大钊说:”真正合理的个人主义,没有不顾社会秩序的;真正合理的社会
01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利益 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
上得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 益和精神利益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基 础,政治利益是保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0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是社会劳 动的产物 即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 属性
课件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职业发展机会。
社交需求
课件人需要与同事、领导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归属感
和认同感。
物质回报
课件人期望获得与自己付出相 匹配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满
足生活需求。
课件人的价值观
诚信
课件人认为诚实守信是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是建立信任和良好合作
关系的基础。
利己行为的负面影响
社会不公
利己行为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不 公平分配,加剧社会阶层分化和
贫富差距。
人际关系紧张
过度的利己行为可能导致人际关系 的紧张甚至冲突,破坏社会的和谐 稳定。
短视和风险
利己行为可能使个体忽视长远利益 和整体利益,导致短视和风险。
04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03
定义
沟通技巧
课件人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善于倾听和表 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团队合作
课件人应该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的意见 和观点,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人际关系
课件人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发展,积极拓展人脉 资源,为自己和团队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成功的课件人如何平衡利己与利他
详细描述
在社会现象中,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有些人则更加关注他人 的利益,愿意为了他人而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这些不同的行为反映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也 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07
结论
对课件人的启示
课件人应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不断提升自
详细描述
失败的课件人可能缺乏足够的自我意识和人际敏感度,他们过于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需 求和利益。在面对冲突时,他们可能采取过于自私的行为,导致关系破裂,个人利益也受到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锋是一个无私高尚的 人。但有人说,雷锋再无私, 再高尚,他也拿国家发给的 衣服,领了国家发给的津贴, 所以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物 一样有自私的一面。同学们 你们认为雷锋领取国家发给 的衣服和津贴是自私的表现 吗?为什么?
自私的本质是损人利己,雷锋 没有损人利己。
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 对方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 满足自己利益为主。自私者在进行 自私行为的同时,通常能察觉自己 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仍按 照自己利益不择手段。
家翁。他的家产来源于
他被抄家的时候,年仅49岁。他的家产一共有多少, 一共有11亿两。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7000万两,11亿两,等 于清朝当时15年的国库收入。
A.和珅缺钱吗? B.假设和珅死的时候钱还没花光(显然他也 花 不光),他能把钱带都吗? C.花不完,又带不走,他为什么又要贪那么 多钱呢?
2015/12/17
17
中国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不仅要吃得饱而且要 吃得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已是关注的热门话题 ;吃还要吃得有尊严,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受嗟来之 食;吃还要讲究形式,吃有吃相、吃得有气氛、吃 得有排场 。
2015/12/17
18
人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人具有社会属性
一届诺贝尔颁奖典礼。
生前他并没有用大量的财富
来满足个人的享受,甚至没有一
个固定的家。他说:“金钱这种 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 就行了。”逝世前,他立了遗嘱, 把自己的财产作为基金,每年用
其利息作奖金,奖励和表彰在科
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上做出杰出 贡献的人,以此促进科学事业的 发展,使科学更好地造福人类。
三峡水电站
义精神的展现
那同学们,你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应当如 何展现呢?
二、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有一个盲人走夜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 个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 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呢?” 盲 人说:“我提灯笼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 让别人看到我、不会碰到我。”为别人照 路,也照亮自己。
这时那姑娘说道:“哎!我说夫君啊!你要世 界只留下咱俩人,那我们靠啥过活啊!”小伙子听 了觉得有道理,就说道:“我的贤妻啊,你想得真 是太周到了,那就出现一些田地和农夫吧。”话音 刚落,他的眼前便出现了一些田地和农夫,农夫们 便开始在田地里耕作了。
这时,他的妻子又跺跺脚说:“夫君啊!你真 是太糊涂了,有谷,没有水和柴,谷子不辗成米怎 样煮饭吃啊!”小伙子听拍了拍脑袋说“那就留下 山林、水井、樵夫和风车吧!”说着,东西就都来 了。
为什么说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呢?
社会性是人特有的属性 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首先,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着。 其次,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 最后,人的本质并非固定不变的,而 是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三、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
你怎么理解“人是历史的‘剧作者’, 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这句话的?
课本案例P124
(三)反对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
1.个人主义
①含义: 在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根
本原则时,以自我为中心,把对自己有利视为
处理一切关系的唯一出发点和最高原则。
危害
第一,从出发点看,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 面强调个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 的利益。 第二,从结果看,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 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 第三,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兴趣、爱好的至上 性,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 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年轻时候的 诺贝尔
2.个人私利和社会公利的关系
如何处理个人私立与社会公利的关系?
(1)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案例1: 一是某地要拆迁建药厂,拆迁户不 同意搬迁,认为建药厂目的是赚钱,打 起了官司。但大法官最终认定兴建药厂
能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公共利益显著,
判决支持拆迁。
案例2:
另一个就是纽约建帝 国大厦时,也遭到拆迁 户的抵制,并到法庭起 诉。大法官认为,帝国 大厦是美国标志性建筑, 有利于展示美国国家形 象,判决拆迁户败诉。
案例1和案例2表现出的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人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学会穿衣、吃饭等 劳动技能和语言交往的能力,离开了社会,人就 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 人是社会的产物。狼孩和鲁查努从小脱离人类社 会,单独存在,他们没能成为上帝,而是在不知不 觉中慢慢成为与他们朝夕相伴的动物。物以类聚, 做为人,只有在与他人的结合中才能保证自己的存 在,只有在与他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才能证 明自己的存在。人一旦离开社会就无法成为一个真 正意义上的人。
大雁为什么整体飞行,还摆形状?
(一)集体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依靠
原来,这种队伍在飞行时可以省力。最前面的 大雁拍打几下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后面的 雁紧紧跟着,可以利用这股气流,飞得更快、更省 力。这样,一只跟着一只,大雁群自然排成整齐的 “人”字形或“一”字形。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 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 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 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 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 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 如果孤雁南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
A.寝室中打电话,关灯了,还继续打? B.参加集体活动,总是让全班等你? C.对自己没有直接好处的班级活动不愿参加?
2.坚持集体主义
含义: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本点击链接:三峡好人(P125)
为什么三峡移民被称作三峡好人?
最后一批三峡移民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 最大的水电站,它的修建 使无数人民获得了益处, 三峡移好人是一种集体主
课本点击链接:123页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一、个人与集体不可分
“一滴水怎样才能 不干涸?”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 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 ,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 亚一带,成群结队、浩 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 方过冬。第二年春天, 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 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 形
个人利益得到保障和满足,为个人更好地 利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反对损人利己
损人利己是自私的本质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 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 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 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 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 。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 ,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第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案例:丛飞的感人事迹
可是,姑娘又低头想了想,着急地说:“不行, 不行,没有锅,我们怎样烧饭,没有床、枕头,我们 怎样睡觉呢?要有床,就要有木工,要有被子、枕头, 就必须有种棉、纺纱和织布的人……”小伙子听了姑 娘的话,又要来了木工、种棉人、纺纱和织布的 人……就这样,姑娘点一样,小伙子就要一样,不到 一会儿功夫,世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小伙子心里 一惊,醒来了,原来是一场梦
(二)人在社会中发展。
人类的双重进化: 1.自然进化(从猿到人)
2.社会进化(接决定着人的发展)
社会以文化积累和交往活动的方式把一代又一代人创 造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地传给下一代人。在现实生活中, 人不是以生理的适应来求得生存和发展,而是以生产力、 交往活动、社会关系的发展来推动自己的发展。人的发 展正是在生产实践、交往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人是社会存在物
“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繁华的 村庄里,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觉得 这世界太繁华、太喧闹。一天夜里, 他躺在床上想入非非,自言自语地说: “这世界上如果只留下我和一个漂亮 的姑娘做我的妻子,那该多好啊!” 他刚说完,忽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 石。大风过后,只有他和一个漂亮的 姑娘面对面地站着,其他的一切都消 失了。
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一)义和利的含义
义 , 所谓义,是指道德准则或道义要求,亦指道
义所要维护的公共利益。
利,所谓利,一般指物质利益或物质功利,其中
包括公利和私利,但更多情况下指私利。
【视频】小品《卖拐》
(二)义和利的关系
1.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
猜猜他是谁?
他是清朝一个大官,皇帝宠爱的大臣,他官阶之高,管 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
是 著名男歌手。在 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 后参加了400多场 ,收 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 年的 资助。他资助了贵 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 183名 儿童,累计捐款 捐物共计300多万元,被评 为2005年 人物和
之一。
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 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 人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 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 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 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1)人是社会的产物:
制造和使用工具
古猿
劳动
人
形 成 语 言 、 思 维
劳动关系(生产关系) 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2)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协作关系 生存
生产物质资料 交换关系
分配关系
消费关系
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
(3)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 动物吃东西是为了生 存,而人则是生活。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人和动物都有食欲, 但是人的食欲具有社 会性,比如:吃得好, 吃得美,吃出健康, 吃得有利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用吃来联络 人们之间的感情,吃 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 善。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人的属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你每天是否喝水、吃菜、吃肉?
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