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立
正
确
的
摆正各种义利关系
义
利 观
反对把“利”看成高于
一切的利己主义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 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 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 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揭示了在我国现阶 段,国家、集体和个人 利益的关系,指明了处 理这一关系的正确态度 和方法。
名言解释
假
如
你
是
抗
医
击
务
甲
工 作
型
者,
H
你
1
会 怎
N
么
1
做
不准进来,要进 来,就要交一定的 费用!
外地产品
某 ◄本 政府 地
厂
家
环境污染
讨论内容
• 1. 寝室中打电话,晚上九点到了,还继续 打吗?
• 2. 去南京春游的学生,照片还未拍好,可 规定的上车时间到了,该怎么办?
• 3. 去食堂就餐,对于有人提倡的“自带筷 子”,你怎么想,又怎么做的?
名人名言
•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
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
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
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
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
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
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
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爱因斯坦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小品《卖拐》 中,哪些思想和行 为是“义”,哪些 思想和行为是 “利”?你能举出 生活中的事例吗? 给你哪些启示?
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ppt课件

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
益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基础,政治利益是保
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ppt课件
2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向前路过他面前的每 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 这个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
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 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 经认识到了自己与动物, 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ppt课件ຫໍສະໝຸດ 10• 分析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说明个人行为与社 会紧密相连。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ppt课件
11
人与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 发展离不开社会;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 成的,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社会全体 成员努力的结果。但是,个人与社会相比较, 社会起着根本决定的作用。
16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P 169
个人正当利益: 是指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通过诚实 劳动或合法经营的途径和方式,所谋求的用以满足个人 正常生活和有效工作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应得利益。
不能将个人的正当利益等同于自私,自私的本质是损
人利己,如果是争取合理地正当的个人利益,非但不是自
私,还要受法律保护。
P 165
4
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你每天是否喝水、吃菜、吃肉?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ppt课件
5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 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 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求生 欲等自然欲求。
第一课时-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第一课时 时间: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班级:职三(1)(3)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 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 、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 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三、小结(5分钟) 四、课堂练习(5分钟) 五、作业布置
为什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为黄金一代的航天员, 能够上天、为祖国争光? “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能够在太空按 照既定计划自由翱翔,除了一定的个人条件外,还需要哪些 社会条件?
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 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 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 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 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 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 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 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 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 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教课设计一、说教材《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第一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联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看法来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五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以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为指导,创建人生价值” 。
《人的实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重视点是“怎样运用人的实质拥有社会历史性的看法和方法,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 。
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据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此后的成长发展确立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解说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单薄。
他们的年纪多集中在 14--16 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分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考虑,可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关于怎样正确办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踊跃的引导。
三、说教课目的1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实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办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3 感情目标:培育学生掌握人的实质,踊跃融入社会。
正确办理人生中碰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课要点1社会性是人的实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办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五、教课难点1怎样对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六、教法学法多媒体课件教课手段解说法、议论法、案例剖析法七、课时安排本节课一共有 2 个学时八、教课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8 分钟1.运用多媒体展现资料《救人也要讲“价格”吗?》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类利该不应追求?在道义和利益眼前,我们该怎么选择?”3.让学生剖析议论,指引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14第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1)每个小组选出5名队员参加游戏。
(2)5名队员在4秒钟内把彩球全部从瓶中拉出的小组为胜。
(3)获胜的小组加分。
【教师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分清什么是公与私、义与利,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利己利他的关系中,体会只有通过利他才能更好地实现利己,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政治科教案
课题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然属性是人存有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点:
(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2)准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引导:他很有钱,是清朝一个大官,皇帝宠爱的大臣,他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他的家产来源于损公肥私,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贪污腐败。他被抄家的时候,年仅49岁。他的家产一共有多少,一共有11亿两。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7000万两,11亿,等于清朝当时15年的国库收入。
B.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准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2.要准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板书)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狼孩的故事
鲁查努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在 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 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 长大的女孩劳拉。这个8 岁女孩用四肢爬行,用 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 “交谈”。小劳拉后来 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 心。经过18个年头的艰 苦学习,劳拉才逐渐恢 得人性,最终还上了大 学。
结合这个案例,思考:怎样正确对待公与 私二者的关系?
30
2020/11/16
0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要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公与私的关系 (1)所谓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所谓私, 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 (2)公与私是对立统一的。①其对立表现在, 它反映了不同利益对象及其要求。②其统一表 现在,对全局而言为私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就 是公共利益;对局部而言为公的利益,在全局 就是为私的利益
则能从事生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B. 人是社会的产物
C.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03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B 6.利己主义最大的弱点是必将导致()
A.强权即公理
B.不同主体间利益的冲突
C.道德建设机制的混乱
D.伦理、规则的不确定性
7.李大钊说:”真正合理的个人主义,没有不顾社会秩序的;真正合理的社会
01人生发展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利益 所谓利益,就是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
上得到的好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 益和精神利益三个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基 础,政治利益是保障,精神利益是导向。
0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是社会劳 动的产物 即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 属性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典故导入新课)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课件显示)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
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哲学与人生第13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利己与利他的含义
利己指的是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和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而利他则是关注他人 福祉,付出努力为他人谋求利益。我们将探讨这两者的重要区别和含义。
利己的动机与行为
利己的动机通常源于追求个人利益、满足欲望和保护自身利益。我们将探讨利己动机对人的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利他的动机与行为
利他的动机体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注,愿意为他人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我们将探讨利他动机如何塑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第13本质以及利己与利他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 的关系。了解这些概念对我们的人生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指的是人类的普遍特征和基本属性,涵盖了人的思维、情感、道德 和意识等方面。我们将探索人的本质,以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人的本质与利他的关系
尽管人的本质倾向于追求自身利益,但人类也具备利他的潜力。我们将探讨人的本质与利他之间的紧密关系, 并讨论如何培养利他的品质。
实践利他主义的重要性
实践利他主义对我们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将探讨如何应用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为社会繁 荣和个人成长作出贡献。
结论
本课的目标是探讨人的本质以及利己与利他的关系。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培养利他的品质,我们可以帮助自己 和他人共同实现幸福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请问:假如你是面试官, 你会录用小李吗?为什么?
• (1)人生发展始终伴随着利益关系
• ①人不能不利己(衣、食、住、行) • ②自己利益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
脱离他人,更不能以损害他人 利益为前提。
• (2)人生的利益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 利益:人们在物质、精神上得到的好处 • 利益关系: • 请思考: • 你认为我们身边存在着那些利益关系? • ——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 • 个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
是不是就能说明人的生活是可以脱离人类社会
而孤立地存在呢?
同学们请注意他的两个宝贝;
一个是他的知识,一个是他的火枪。此外还有小 刀,火柴之类用具,这些都是社会赋予他的条件。 鲁滨孙是一个已被社会关系造就出来的成年人, 他不可能再变成野兽了。所以鲁滨孙无论怎样 “飘”也飘不出社会。
总之,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生活,只有体现 着一定的社会关系,才是真正的人,人只有在社 会中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 的人。
(3)人不能脱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孤立地存在 例一:兽孩。从18世纪到今天被人们发现的为野兽 等动物所抚养的兽孩大约有三十几个。其中有狼孩、 猴孩、熊孩、豹孩、猪孩等,无论经过几年兽孩应 当仍然是人,而不是野兽,然而,后来找到的兽孩 除了形体还像人外,再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了(和 什么在一起就像什么)甚至人们再花十几年的时间, 想把他们训练成人也难以办到了。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 案例导入: • 小李是一位软件工程师,刚从一家软件
公司离职,来到另一家公司面试。他非常想 得到这份工作,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对面 试官的提问对答如流。他看出面试官对他的 表现非常满意,但他知道这个职位很多人在 争取。为了坚定面试官对自己的意向,他提
• —— 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
• 2、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
• 故事引入:《印度狼孩的故事》 • 故事告诉我们: • 一个人一旦脱离了人类社会,失去了
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其人性
也会随之丧失。
• (1)个人利益的实现以及利己利他关系的 处理,都是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为基础的
—— 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例二: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惨无人 道的实验,他买了一批孤儿,有的不让见阳 光,有的不给吃熟食,有的不让听声音等。 让这些孤儿在脱离社会的非人的环境中生活, 四年后被人发现时,这些孤儿已丧失了某一 方面的人的特性,而成了畸形儿。
例三:有个日本人叫模井庄一,在二战中为 了躲避战争逃入了深山老林,足足过了也是 28年, 1972年回到人类社会后尽管讲的都是二战 前的事情,但很快恢复适应了人的社会生活, 并且当年就结婚成了家。
家庭、家乡、亲人、朋友、同学、同事。。。。。。 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生活。。。。。。
• 请思考:人,能不能脱离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孤立地存在呢?
• —— 比如: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部分同学可能
看过,鲁滨孙在航海时遇险,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 上生活了28年。鲁滨孙独自在一个孤岛上生活了28年, 他离开了社会照样生活得不错,
第一、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第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 第三、反对损人利己。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 (2)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是 社会劳动的产物
请思考: 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着多 少“关系”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
• (4)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 整体利益的关系
3、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1)人生活在社会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利益关系问题
• (2)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视频:《高速路车祸现场村民见死不救抢货物》 视频:《小学生拾金不昧 20万物归原主》
• 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
生存离不开自然界;(生理结构) •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
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生理机能) •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
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生理需求)